第一篇:抗震救灾引发的多维思考
抗震救灾引发的多维思考
蒋文祥
一、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市发生世所罕见的8.0级特大地震,全国为之震惊,世界为之震惊!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火速飞到成都赶至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亲临现场,组织抢救被除埋废墟中的人员。他深情地说:“我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来了,人命关天,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难过。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永远不可能重新再来。“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珍爱生命”,这就是中国政府领导人最大的执政理念。
二、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人们同样经受着着生死抉择的考验!
特大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山崩地裂,导致公路被阻、水路被堵,电力中断、通讯中断,灾区与外界一时失去联系。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战情。空降兵某部接到命令,必须尽快伞降灾区,摸清情况,组织营救。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执行高难复杂任务,一无气象资料,二无地面目标,三无地面引导。执行第一批伞降任务的15名勇士,义无反顾地跳出机舱,创造了从5000米高空伞降高山狭谷的旷世奇迹!这不仅是中国伞降史上的奇迹,更是世界伞降史上的奇迹!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公安干警,遵令而行、闻风而动,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快速开拔、强行突进,上演了一场真正的“士兵突击”。短短的72小时,全军投入抗震救灾的总兵力就达10万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就是这场抗震救灾的民族脊梁,他们无愧于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三、这是一曲抢救生命的礼赞
国际公认,震后72小时为最佳救助黄金期。地震专家称,震后第一天存活率为90%,第二天为50--60%,第三天为20—30%,此后能够存活下来的人就是奇迹!
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中,中国和国际救援队从废墟中抢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奏响了一曲又一曲抢救生命的凯歌!
这里记下的仅仅是其中的点滴:
5月15日,绵竹汉旺镇被埋80小时的中学生薛枭被广东边防武警成功救出,他被救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叔叔,我要喝可乐,冰冻的。”一句话竟把大伙逗乐了,他被网络传媒称为可爱的“可乐男孩”。
5月16日,什邡市51岁的刘德云被埋100小时后被成都军区救援队成功救出。同日,什邡市36岁的董凤强被埋102小时后被江西公安消防总队成功救出;北川信用社2名女职工被埋104小时后也在二炮总医院的救护下成功获救。
5月17日,什邡莹华镇31岁的卞刚芬被埋124小时后被河南消防官兵成功救出。差不多与此同时,汶川映秀镇20岁的小伙子蒋雨航被埋125小时也被上海消防总队成功救出。同日,俄罗斯国际救援队在四川都江堰市救出一名被困127小时的61岁女性;与此同时,平武男子吴建平在被埋127小时后被成都军区救援队成功救出。
5月18日,北川医院33岁的内科医生唐雄被埋139小时后被海南消防官兵成功救出。同日,汶川映秀镇53岁男子沈培云被埋146小时后被国际救援队成功救出。之后,映秀电厂女工虞锦华在被埋150小时后终被山东公安消防总队成功救出,这次救援时间长达56个小时。
5月19日,北川县城菜市场61岁的李宁翠被埋164小时终被救出。同日,青川县锰矿矿洞内被困164小时30分的56岁男子王春邦被济南军区救援队成功救出。
5月20日,安县被埋172小时的彭国华被云南某部官兵救出。
5月21日,汶川映秀电厂31岁的马元江被埋178小时后被上海公安消防物勤支队成功救出。同日,平武县一名被除困180小时的孕妇获救后,在送往医疗点的路上顺利产下一名女婴,母女平安。婴儿的一声啼哭奏响了又一曲生命的凯歌!
最近又有消息传来,60岁的王友谅在泥石流中被埋196小时后奇迹生还;38岁的崔昌会在被困216小时后被航空兵用直升机救出;绵竹市一位80岁老人肖致户在被困266小时后也成功获救。
这真是生命的奇迹!
四、这是一次举世同悲的国殇
为表达全国人民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国旗低垂,汽笛长鸣,举国同悲。5月19日14时28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全国人民一起,为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为自然灾害遇难者举行全国默哀,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史以来为死难黎民百姓举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哀悼活动,更是世界最大规模为普通老百姓举行的一次13亿人的哀悼活动。可以说,这是一次举国同悲、举世同悲的国殇!
《国旗法》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有学者认为,共和国第一次为重大自然灾害中死去的普通民众降下国旗,这个行动将载入史册。这个行动表明,共和国把她的公民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是在把每一个平凡的生命当作国宝,是在把每一个家庭的安危当作国是,是在把每一个平民的尊严当作国格!这是以国家的形式让死者安息,让生者慰勉,体现了国家对生命的高度重视。同时加强了一个个普通民众个体生命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普通民众将通过降下来的半旗增强自己的国家认同感。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就是让世界看到中国政府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政府是要通过对死者表达至尊的仪式传播一种信念,更是通过此举凝聚生者抗震救灾的信心:“祖国与我们同在,我们与祖国同在!”
五、这是一场全球天灾的联抗
地震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天灾。在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的考量、价值观的对立,似乎已被人们遗忘!在这个从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我们可以听到:“抗震救灾,世界与中国同在!”
我们欣喜地看到,与中国地缘最近的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迅速派出国际救援队来到中国,深入灾区,抢险救人。海峡彼岸也快速派出了救援队来到大陆,表现了台湾同胞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
还有更多的帐蓬、药品、食品、饮用水、被服等灾区急需的救灾物资,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承载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灾区的牵挂,为中国抗震救灾提供了及时而宝贵的物质支援。这些物资分别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美国、新加坡、菲律宾、西班牙、英国、荷兰、意大利、沙特、法国、印度、丹麦、捷克、瑞士、澳大利亚、比利时、以色列、乌克兰、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马达加斯加等国。德国也不远万里
送来了灾区急需的流动野战医院。
在这场人类共同的天灾面前,不同政见、不同信仰、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自然而然地结成了抗击天灾的统一战线。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流淌着同样鲜红的血液,人道主义的光芒战胜了一切政治的阴霾。我想,这也许是沉痛的震灾带给我们的另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本文发表于2008年5月30日《凤凰资讯报》)
第二篇:抗震救灾的思考
“中青报负责人”在中央台四套谈话节目中说,这次四川大地震,全亏了
“改革开放”的“国际接轨”接来了“普世价值”,中国人才知道了“尊重生命”,才有了举国一致的抗震救灾。
是否果真如此呢?容易得很,把这次抗震救灾的重大举措逐一分析一下就行了。
一.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救灾,亲临灾区视察——新中国领导人的老传统。毛泽东的遗产。不是这次才有的、靠“改革开放”、“国际接轨”接来的“新生事物”。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口稠密地区第一次发生的大地震。地震后几小时周恩来总理即下令解放军部队迅速奔赴灾区救灾,随即几次乘直升飞机亲自到受灾村镇进行慰问视察,鼓励灾区人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闻风而动,极端重视,迅速部署,亲临灾区——这是周总理42年前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口稠密地区第一次大地震时便立即以身作则开创的先例和榜样,为而后的中国领导人立下的规矩。这次四川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地震发生后也闻风而动,迅速部署,亲临灾区——这叫“萧规曹随”,继承发扬当年周总理开创的光荣传统;不是“国际接轨”,而是“接”毛泽东的“轨”,按毛泽东时代立的规矩办。——这大概是新中国领导人才有的“专利”:许多外国媒体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国家领导人做不到象新中国领导人这样如此迅速部署救灾,如此迅速亲临灾区——不信搜索搜索看,能不能找到其他国家领导人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立即亲临灾区视察救灾的图片报道,能找到多少,能不能象新中国领导人这样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
要说“国际接轨”,那倒很可能是其他国家今后向中国“接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国家领导人应象新中国领导人那样闻风而动,极端重视,迅速部署,亲临灾区。如果做不到,就可能面临老百姓的质疑:新中国领导人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二.迅速调动军队救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传统。毛泽东的遗产。不是这次才有的、靠“改革开放”、“国际接轨”接来的“新生事物”。有人说调动军队救灾是各国司空见惯的事,中国调动军队救灾没什么稀奇。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外国碰上重大天灾出动军队救灾的历史好象并不悠久,至少二次世界大战前没怎么听说过。而且外国军队的“救灾”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抢险救灾实际内容大不相同。解放军的抢险救灾是实实在在的抢险救灾,当真抢险,当真救灾。而外国军队的“救灾”往往是制止骚乱,维持秩序——难怪外国媒体惊讶奔赴灾区救灾的解放军居然不带武器。——有这样的“国际接轨”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抢险救灾的传统不是跟外国“国际接轨”来的,也不是“古已有之”,而是毛泽东独创的。在此之前中国历代军队的传统都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兵就是匪,匪就是兵”,兵匪不分,当
兵的别说为民抢险救灾了,能少祸害老百姓、自己别造灾就不错。中国古代闹天灾,何曾见皇帝亲临灾区指挥军队救灾?封建帝王如此,国民党统治时代照样。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有句民谣:“河南四荒:水、旱、蝗、汤”——水灾、旱灾、蝗虫闹灾和国民党汤恩伯军队的祸害被老百姓并列为四大灾,甚至公开喊出口号:“宁让日本鬼子烧杀,别让国民党军队驻扎”。——“蒋委员长”八面威风的照片很不少,但何曾见过他发生灾害时立即视察灾区的照片?何曾见过他指挥“国军”奋不顾身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照片?
1942年,“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在如此大面积受灾和饿死人的情况下,国民党政府向河南征集的实物税和军粮任务数额一点也没减少。陈布雷说,蒋介石根本不信河南有灾,说省政府虚报灾情。河南省主席的灾情报告里有“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嗷嗷待哺”等字样,蒋介石大骂这是“谎报滥调”,见得太多了,严令河南的实物征集数额不能缓免。蒋介石不救灾不说,还动不动就造灾。1938年,蒋介石为了掩护嫡系军队逃跑,亲自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人为制造了一场大水灾。蒋介石特别关照此为最高军事机密,务须秘而不宣,事前也不许组织百姓转移。黄水下来后,毫无准备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中国老百姓死亡人数几乎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战中中国损失的3500万人口的2.5%,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对此蒋介石是什么态度?满不在乎:“没有小的牺牲,哪有大的成就?在此紧要关头,切戒妇人之仁,必须打破一切顾忌,克竟全功。”
1947年,蒋介石又一次企图决黄河之水淹没解放军的中原野战军,称“可当四十万大军”。只是由于中原野战军迅速挺进到了大别山,才使中原人民避免了一场新的没顶之灾。
蒋介石干了这一切,却在今天被吹捧成“蒋介石,一个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权谋和激情,凭借意志响彻整个中国和世界的名字;一个曾在中国翻天覆地,掀起滔天巨浪,令世人敬畏和诅咒的名字;一个在历史的空间震古烁今、空前绝后的名字”。而吹鼓手还居然成了“理论创新标兵”——这也叫“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中国有史以来只有毛泽东第一次石破天惊提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有这样宗旨的解放军为民抢险救灾早已司空见惯。这次四川大地震,解放军奋不顾身抢险救灾,“接”的仍然是毛泽东建军之始就制定的“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轨”,而不是什么“国际接轨”——除了中
国,世界上还哪个国家有这样的“轨”可“接”?这样的传统,这样的作风,就是想现学现培养也没门。
三.充分发挥人的因素,艰苦奋斗,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毛泽东时代的老传统。毛泽东的遗产。不是这次才有的、靠“改革开放”、“国际接轨”接来的“新生事物”。
地震后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只有72小时。面对地震带来的山崩地裂、大雨滂沱,平时吹得天花乱坠的“现代化”统统不堪一击:汽车、飞机、供电、供水、电话、网络等等顷刻间全部失灵,此时此刻什么现代化都指望不上,一切只能靠最原始的手工作业:靠人用双手争分夺秒挖开废墟抢救生命,靠人背负肩扛运送伤员,靠人翻山越岭传递“鸡毛信”,靠人手搬肩挑运送物资„„如果不懂得发挥人的因素,抛弃了艰苦奋斗,只知道消极等待“现代化”救援,那72小时的“黄金时间”转瞬即逝,还救什么灾,谈什么“尊重生命”?人到此时此刻才能明白:救灾紧要关头,最可靠的是毛泽东的遗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艰苦奋斗的老传统。救灾要“接轨”,需要“接”的是毛泽东艰苦奋斗的老传统的“轨”,而不是单纯依赖现代化的“国际接轨”。
四.接受国际救援——“国际接轨”。
效果:日本救援队没救出一个活人。俄罗斯救援队据说救出了几个活人。其他国家的救援队救出了多少人尚不清楚,但似乎也是个位数。而地震灾区中国军民救出的人则数以万计。换句话说,有国际救援固然好,但没有也不影响大局。——接受国际救援的一大后果是从此不大见“精英”们象以前那样喋喋不休指责当年唐山地震死亡惨重是因为没有国际救援所致了。
五.“以人为本”——两种解释:一是“为人民服务”,二是“普世价值”、“尊重生命”。
把“以人为本”解释成“为人民服务”是“接”毛泽东的“轨”。把“以人为本”解释成“普世价值”、“尊重生命”则是“国际接轨”。按“国际接轨”、“普世价值”、“尊重生命”来解释“以人为本”,那这次四川救灾基本就没法救。道理很简单:“国际接轨”、“普世价值”的“尊重生命”首先尊重的是自己这条命,如此“以人为本”首先“以”的是自己这个“人”之“本”。要救灾,一是先救自己,二是不能危及自己。如果自己有危险,那就先得扫清这种危险,否则理所当然可以拒绝冒险。典型例子是当了“先跑老师”的“北大学子”范美忠——人家就是用“尊重生命”、“以人为本”、“自私是人天性”、“无权要求别人牺牲自己拯救别人”等“普世价值”来为自己辩护的。而一些“精英”更将其“理论化”:“‘以人为本’如果没有了一个个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就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以人为本’的‘人’,可以而且必须理解为个体的人”„„这次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处处险情,泥石流不断,气候恶劣,暴雨不绝,要进入灾区救灾无论是陆路还是飞机都得冒生命危险。按“普世价值”的“尊重生命”、“以人为本”,那就只能首先保全自己,等天气好了余震停了再说,否则就违背了“普世价值”的“尊重生命”、“以人为本”。
按“普世价值”的“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温家宝救灾时摔电话发脾气说:“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要求空降兵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不惜代价强行伞降时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等等都破坏了“以人为本”、“珍惜生命”——救援人员和空降兵难道不是人?难道不属于“以人为本”?他们的生命难道不该被珍惜?既然如此,那就没有权力要求他们“不惜代价”牺牲自己去救别人。——“先跑老师”范美忠们不正是这样替自己辩护的吗?所以说按“普世价值”的“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四川这次救灾没法救下去。
这一切只有用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才解释得通:“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毛泽东的道理很清楚:“尊重生命”尊重的是全部生命。在战争条件下和灾害条件下,要挽救生命不可能没有代价,不可能没有牺牲。“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就是牺牲少数,挽救多数,用少数人的牺牲换取多数人的生命,在这个原则基础上“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这才是切实可行的原则。而“精英”们首先尊重自己的所谓“尊重生命”实际是只“尊重自己的命、不管别人死活”,只要自己活下来,不管别人死多少,实际效果是死得人最多,最不“尊重生命”。只有根据“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才有权利命令救援部队“不惜代价”冒险进入灾区,“不惜代价”牺牲自己去救别人,才有权命令:“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才有权宣布:“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如果不“接”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这个“轨”而接“普世价值”“尊重生命”这个“轨”,那就无权要求救援部队牺牲自己的生命抢救别人,就象无权要求“先跑老师”范美忠“舍己救人”一样。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国际救援没能救出几个活人:按照“普世价值”的“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你首先必须保证人家自身的生命安全。那么你敢安排人家象解放军那样“不惜代价”强行冒雨伞降吗?敢命令他们象解放军那样没有汽车时冒着山崩地裂泥石流翻山越岭强行军吗?敢让他们象解放军那样忍饥挨饿拼命吗?不敢,就只能让他们去不冒险、交通已经恢复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中国人岂能放过?早就抢救过了。既然如此,有后来那样的结果奇怪吗?
鼓吹“国际接轨”的“普世价值”“尊重生命”实际在直接对抗破坏抗震救灾:余震不断,塌方不断,要救灾就必然有危险,就必须提倡舍己救人的精神,就必须表彰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你这里提倡先人后己勇于牺牲,他那里公开宣扬自私自利见死不救是“普世价值”、“人的本性”,用标榜自己的行为公然嘲弄响应号召勇于牺牲的人的行为是“傻瓜”,公然挑战指挥抗震救灾的权威,公然瓦解军心败坏士气。而一帮“精英”不救灾不算,还一起为这种行为喝彩鼓噪赞美叫好:“作为一个人范老师只是做了一件他应该做的事情”、“自己的生命,自己亲人的生命,永远重于别人的生命”、“西方文明的根本是建立在人性自私,人性贪婪的基础上的。”“只有承认人性私,正视人性私,保护人性私,惟有如此,才能建设一个文明的,可持续的社会。”“它预示着中国社会个人主义,人本主义,现实主义,和民主政治的时代即将来临。现在正是风雨欲来,是黎明的前夜”、“范美忠的利己主义宣言,则吹响了向中国封建传统文化进军的号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护范美忠,要保护他能够坦坦荡荡地表明他自己,以及一切普通人的利己主义观点的权利。”——舍己救人遭到冷嘲热讽,见死不救的受到欢呼保护,既然不管别人死活自己逃跑“只是做了一件他应该做的事情”,“自己的生命,自己亲人的生命,永远重于别人的生命”,那奋不顾身拼死抢救灾民的人岂不是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岂不是破坏“普世价值”、“尊重生命”?抗震救灾如火如荼时大肆宣扬这一套,这难道不是公然对抗救灾?——“普世价值”对抗震救灾的直接破坏作用难道不是一目了然?
不同版本的“以人为本”凸显出“精英”和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尖锐对立:广大人民群众在拼死抢险救灾,在大力表彰舍己救人的英雄,在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牺牲精神。“精英”不但见死不救,而且公然嘲笑提倡舍己救人的精神是“虚伪”、“你愿意当英雄去实现你的个人价值你当去,也是自由主义的表现么”,不但恬不知耻地公然宣布绝不为别人冒险:“凭什么为了别人的人权就要牺牲自己的人权?”而且把自己的行为美化为“普世价值”、“尊重生命”。——潜台词:舍己救人的人都是傻瓜,不懂得“普世价值”、“尊重生命”,只有我“精英”才是真正“以人为本”。但如果大家都学“精英”,都不冒险了,那救灾也救不成了。那时“精英”们保险立刻又有话说了:“拒不救灾”、“见死不救”、不“尊重生命”、“灭绝人性”„„总之他们见死不救“有理”,其他人见死不救有罪。结论:“精英”不应该为别人冒险,其他人必须为“精英”冒险。实际效果:“尊重生命”=尊重“精英”和富人的生命。“以人为本”=“以富人为本”+“以‘精英’为本”。
第三篇:“大接访”引发的思考
“大接访”引发的思考 夏先禄 胡甲文
公安研究2006年第4期
摘 要 公安机关开展“大接访”活动,不仅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效果,更反映出了公安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指明了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方向,留给人们对公安工作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启迪。
关键词 大接访 问题 启示
公安机关开展“大接访”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带来的效应不仅是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密切了警民关系,而且多方位、深层次地反映出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必将对推动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说“大讨论”
重点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大练兵”重点是解决综合素质问题,那么,“大接访”就是重点解决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方向路子问题。事实证明,抓“大接访”就是抓和谐稳定、就是抓公正执法、就是抓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次“大接访”虽然告一段落,但“大接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和思考是深刻的。
一、“大接访”必然要求执法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湖北省公安机关这次接处八千多起信访案件,绝大多数信访问题的发生与旧的执法观念密切相关,如疑罪从有、有罪推定、特权思想,执法简单、粗暴、随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公平正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使民主法制进程加快,执法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当前应解决好“三个转变”。一要进一步增强人权意识,由简单执法向文明执法转变。由于执法简单、粗暴引发的信访案件占有一定比例。以管人者自居、我就是法等特权思想在一部分民警心中仍占有重要位置。有的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冷硬横推;有的对行政相对人作风粗暴,吃拿卡要;有的对案件当事人无视人权,行为野蛮。
群众无难不上访。执法是为民谋利的公权,执法者要心系群众,绝不能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当作司空见惯的小事。要在公安队伍中长期进行人权思想、人性理念、人本意识的灌输,使法治文明的思想扎根在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之中。二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由为钱执法向严格执法转变。从“大接访”暴露的问题看,为钱执法带来的执法不公不严不廉的现象突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法律负责”的理念,把忠于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作为执法准则,切实做到不唯上、不唯利、只唯法。公安机关的主要活动是执法活动,只有忠于法律,才能体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才能体现执法为民。三要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由失信执法向诚信执法转变。为什么有些群众信“访”不信“法”,奉行“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思想,主要原因就在于有的公安机关执法不守信。处事不公,伤了群众;开“空头支票”,害了群众;压案不查,误了群众;结案不退赃,失信于民。执法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的疏漏和不公正,都埋下了当事人日后上访的“种子”。讲诚信,这既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也是法治的内涵。“一次不公正的执法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对执法,要有根有据,力求公正;对过错,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正义,取信于民。真正践行执法者“法无规定皆禁止”,执法相对人“法无禁止皆自由”,执法者必须守法等现代法治的诚信理念。
二、“大接访”必然要求执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公安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公正执法上,“大接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执法不公上。执法工作只有在规范的状态下运行,才能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全国政法机关部署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找准了“症结”,抓到了“关键”。湖北省公安机关把“接访”与“整改”结合起来抓,针对“接访”中的问题,源头治理,加强制度建设。仅湖北省公安厅就制定了《关于制止公安涉农违规收费的五条规定》、《办理劳动教养案件适用标准规定(试行)》、《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认证办法》、《信访事项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试行)》等十几个规范性文件。目的是:首先用制度保障执法规范。每一项执法行为既要靠制度来体现规范,更要靠制度来保障规范。针对“大接访”
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并把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为了减少执法引起的信访问题,湖北荆州、钟祥等地公安机关参照检、法部门的做法,建立了内部执法监督委员会,对案件实行集体审核把关;十堰等七个市全面推行了“网上办案”系统;有的地方与当地检、法部门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疑难信访案件。这些代表着公安机关执法发展方向的好作法,既要推广,更要形成制度。其次是用程序促进执法规范。执法规范的重点是程序规范。“大接访”反映出的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接处警、扣押物品管理、办证时限等方面缺乏明细规定,民警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单位在执法办案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程序规定。没有程序的公正,就没有实体的公正。要从立案、破案、办案到结案都严格规定程序和时限。最后是用监督落实执法规范。执法规范的关键在落实。“徒法不足以自行”。
再好的制度不落实,群众还是看不到效果。近年来,湖北省公安机关把执法质量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取消全省其他综合性检查评比,在全省坚持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先后对21个执法质量基本达标、不达标的市县公安局主要领导集体进行诫勉谈话,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同级党委政府。对连续两年不达标和发生重大执法问题的,通报党委政府,共调离、免职了4名公安局长,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这是督促执法规范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举措,应该长期坚持下去。但从长远看,除了加强内部执法考评、专项督察等监督外,最广泛、最深入的监督还是实行警务公开,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三、“大接访”必然要求基层执法的进一步加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接访”情况表明,执法问题主要在基层,82%的信访问题来自派出所和刑侦、交警、治安、经侦等五大警种,派出所占据了整个信访问题的“半壁江山”。这说明基层工作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软、硬件建设要一起抓,而且重在抓好“软件”。首先,在政策导向上要体现“基层优先”。2005年湖北省公安机关专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派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鄂公发[2005]11号),从班子配备、经费保障等12个方面对加强派出所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已争得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每年安排2.4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解决县级公安机关的经费的保障;省财政还将用两年时间安排1250万元,帮助解决1O0个无房、危房派出所的办公用房建设。总之要切实做到从政策导向、制度设计、警力资源配置上体现“基层优先”,在晋级晋职、教育训练、从优待警上向基层倾斜,努力把一线阵地建设好、巩固好。其次,在“硬件”建设上要着重解决好“警力不足”
问题。基层警力不足在湖北省较为普遍。为了解决警力总量不足的矛盾,湖北省委省政府同意按全国现有平均水平配备警力,增加编制,分三年逐步到位,重点是充实派出所。同时也要看到,完全靠增编不现实。湖北省公安厅决定从厅机关派百名民警下基层,实行“警力非正式转移”,一年一轮换,形成制度。首期100名民警已于2005年9月份下到了基层所队。以此带动市、县公安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另外,县市以下50岁以上的公安局领导、科所队长不再担任实职,过早休息是个普遍问题。一方面警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警力大量闲置。解决这个问题,湖北省石首市公安局将退居二线的领导反聘为特派员放在派出所调处纠纷,效果很好。第三,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软件”建设。从现在的情况看,基层“硬件”建设近年来进步很大。相比较而言,“软件”建设是“短板”。一些基层领导指出:许多因治安纠纷引起的上访,不是由于“硬件”
不行,而是由于我们出警、调查、取证、调解等工作不及时,工作作风不扎实造成的。因此,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必须把苦练“基本功”,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勤务制度,深化素质培训,规范执法办案等“软件”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以基层基础建设年为契机,重点提升“软件”建设水平。
四、“大接访”必然要求执法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大量的信访问题是执法水平不高引发的。
没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执法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关键是执法者素质的提高。一要在长效练兵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练兵是提高队伍素质的必经途径。湖北省坚持全警“大练兵”,使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出台《关于建立全省公安机关练兵长效机制的意见》,推动全员练兵;还举办了全省命案指挥员培训班、经侦支、大队长培训班,提高专业素质。下一步,还要从实战需要出发,把练兵的重点放在各级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身上,重点加强基本法律知识的培训和业务素质培训。二要在优化领导班子建设上下功夫。“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提高队伍素质,关键在班子,在“一把手”。湖北省公安机关坚持“治警先治长”,督促各地认真选准配强带队伍的领头人。目前17个市州中有16个公安局长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98个县市区局长中,有57个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其余的全部高配。同时,省厅选拔两名45岁以下的年青同志进厅党委班子,选派2名同志到市州公安局任“一把手”。近期厅机关60名处级干部大轮岗,使厅党委班子结构更趋合理,中层干部优化组合,提高了厅机关工作活力。公安基层的头选不好,后果难料,甚至会成为“乱源”。
省公安厅还责成地方对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的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所队长及时撤换。同时,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
三要在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上下功夫。从群众信访问题看,既有素质不高的原因,也有责任心不强、纪律松弛、作风不实等“非能力因素”的影响。有的群众说,“你们案件一时破不了还可以理解,最不能理解的是推来推去、不理不睬的作风”。有的民警把收集的证据弄没了,个别民警甚至把案卷遗失了,导致案件结不了。鉴于此,湖北省公安机关从2004年10份开始,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全省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的意见》(鄂发[2004] 19号),并与“大接访”结合起来抓,对纪律作风问题,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既解决了工作软懒散、管理稀拉松、内务脏乱差等表层问题,又着力解决了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执法创收等深层次问题,更重点解决了“家丑不外扬”、“出事就摆平”、“空喊虚抓不落实”等领导层面的思想作风问题,切实改变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压案不查、治警不严”等状况,警风明显好转,“守规矩、尽力干、敢负责、说真话、办实事”的氛围初步形成。四要在激励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基层反映,“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个别地方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不主动,甚至“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因此,既要正向激励,更要负向加压,实行责任倒查、强化责任追究。“大接访”中,湖北省公安机关对12个工作相对滞后、进京上访量较大的市州提出批评,震动很大。2005年底争取省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因公伤亡和困难民警家庭生活补助,并研究出台相应办法,激励广大民警建功立业,反响很好。只有构建“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过有所咎”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民警积极性,凝聚警心,激活队伍。
第四篇:“小金库”引发的思考
“小金库”引发的思考
今天,观看了《小金库引发的大案》这部教育片,受益良多。片中的主人公受到法律的严惩,实在是咎由自取。近年来,检察院查处的一些贪污贿赂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都是“小金库”惹的祸。小金库,这一经济领域内的毒瘤,已成为滋生腐败的“黑洞”。这些犯罪行为无一例外的是循着一个固定的轨迹在运行:设立“小金库”以后,开始用于处理一些单位不好直接下账的非正常开支。随后,由于这部分资金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和管理混乱,就出现小数额的化公为私的贪污行为,并且数额逐渐加大。慢慢地一些领导干部胃口越来越大,中饱私馕。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以党性原则要求和规范自己,需要始终把开展学习实践 活动与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时刻严以律己,时刻警钟长鸣,从“小事”防起,努力 从以下几个方面方面廉洁自律。
首先,应加强教育,巩固思想防线。对“小金库”的危害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把它作为惩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小金库”的设立者通常把“小金库”看成了“臭豆腐”,它闻着臭,吃着香,能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才乐此不彼。说到底,这是从小团体利益和极端个人主义出发,是只图眼前一时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利益造成的短期行为,设立了“小金库”,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资金使用上的问题。只有加强教育,认清其危害,才能更新观念。应强化对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廉政教育、财经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局观念,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自觉抵御狭隘部门利益和个人不正当利益得侵蚀。
其次,应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堵塞漏洞。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制度,既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给予经营管理者适当的管理自主权,赋予其必要的机动财权,规范其运作,协调好国家、集体、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国有单位的上级部门和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应继续强化财务监管,管好单位“大金库”资金使用,使“小金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推行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委派制度和厂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内部监督制度,应继续坚持,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予以完善,使财务运作真正做到“阳光作业”。此外对“小金库”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小金库”者,经调查属实予以重奖,也起到了发动职工群众和社会力量对“小金库”进行监督的作用。
再次,应加大查处和惩治力度,形成打击合力。“小金库”虽然隐蔽,但总会在运作的相关环节留下蛛丝马迹,发现它并不难,有关职能部门,只要多一份责任心,认真一点,“小金库”总是能够被揭露出来的,所以对“小金库”不仅要严令取消,而且要敢于动真格,对检查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认真审查,而不是走过场,发现“小金库”问题,严肃查处,决不姑息。每年的财务检查是必要的,但例行的检查不能流于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应有所变化,检查要做到经常化、不定期化、抽查化,才能更有成效。财务、审计、国资、纪检监察和检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在对“小金库”的查处和治理中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同步合拍,相互支持,结合各自职能,相互配合联动,实行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才能有效的遏制“小金库”现象的发生。
最后,应加强立法,断其源头。“小金库”顽症,久治不愈,与立法上的滞后不无关系。特别是刑法上无具体明文规定,一般只有在发现了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行为后,有关当事人才被追究责任。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犯罪行为都被“小金库”的外衣掩盖着,“小金库”发现容易,但查处中通常因账目混乱,有的甚至因无账可查,证据缺乏,以某项具体的犯罪行为予以惩处时难度很大,难以定罪处罚。因此,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小金库”现象,在刑法上可增设“擅设账外资金罪”,即任何单位,违反财经制度的有关规定,以虚假支出套取资金或隐匿收入不入账,以单位名义放在账外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该罪的直接以该罪追究该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既擅设“小金库”,又有贪污、挪用等犯罪行为的,应予数罪并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时刻严以律己,时刻警钟长鸣,从“小事”防起,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是我们华夏民族千年以来总结下来的宝贵“警世长钟”,同时要想坚决取缔“小金库”,需要廉洁自律,更需要标本兼治。
第五篇:“临时工”引发的思考[范文模版]
“临时工”引发的思考
如今政府聘有大量临时工、协管员、辅警员、协警员、协税员,社会上还出现了这样一些种论调:“政府出事了,都是临时工干的”,“政府有两种干部,一种是正式工,一种是临时工”,“协警是正式的临时工,协管员是非正式的临时工”等等。
这种二元体制值得我们深思,它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不仅滥用了政府的财力,还是某些部门单位滥用公权力的一种体现。
一是人为地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聘用临时人员的同时,众多部门单位的正式人员却是人浮于事,他们领着国家工资,拿着临时人员享受不到的津补贴,过着一杯清茶一张报,轻轻松松每一天的日子,甚至有些正式工长期占编不在岗位。人为地造成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矛盾,人为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制造了不和谐,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是滥用政府财力。地方政府的财力本来就有限,很多地方还处于“吃饭财政”的温饱阶段。大量聘用临时人员对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压力。同时,有些正式工却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甚至长期不在岗,消耗了社会人力资源,滥用了地方政府财力,滥用了纳税人的钱。
三是滥用公权力。某些部门单位为彰显自己的重要性,只顾向政府要求增加人权、财权,只考虑自己部门单位的利益。明明正式工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偏偏要招几个临时工来“补充”队伍。遇到突发事故,正式工就把临时工推到前台,逃避责任。社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