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爬山》教案 语文S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3:4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爬山》教案 语文S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爬山》教案 语文S版》。

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爬山》教案 语文S版

《爬山》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教学后记:

第二篇: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爬山》同步练习A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爬山》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4题;共76分)

1.(6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黝黑________(yǒu

yōu)

门槛________(kǎn

kǎng)

刀鞘________(qiào

qiāo)

漩涡________(xuán

xián)

炕沿________(kàng

kēng)

劫难________(nàn

nán)

2.(2分)“乌“共________画,渐共________画。

3.(8分)辨析字形,组词。

凝________

燃________

哲________

煌________

疑________

然________

折________

皇________

4.(10分)按要求分类

充  泳  联  旋  剪  粘  囊  棒

左右结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上下结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半包围结构:________

左中右结构:________

5.(8分)音近字组词

近________

进________

讶________

芽________

谈________

淡________

列________

烈________

6.(9分)填空。

①阳光________,汗水________,而我们父子俩也是________。

②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________去看,还要用________去听,更要用________去体会,最后用________去思考。

③从青山那里,我学会了________;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________。

7.(5分)句子加工厂。

①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改为反问句)

②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③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④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⑤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8.(5分)造句。

①四面八方②笑容满面

9.(3分)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适当的词语。

________:形容说话或做事慢慢吞吞,不慌不忙。

________:好像隐蔽着,又好像显露着。

________: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多指主观、不虚心,不接受他人意见。是,对。

10.(5分)抄写词语

灯火辉煌

煮熟

燃烧

11.(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小羊被我从麦地里赶出。②它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12.(2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逞强________

崎岖

________

13.(3分)查字典

“拂”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14.(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宁知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二、阅读题

(共5题;共37分)

15.(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小的水井。井台是青石板铺成的,有一个微微的坡度。井圈是一块整石头凿成的,里口圆,外面则是八角形。

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井水很清很清。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我和妹妹常到井台上来乘凉。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闪星星。一边数,我一边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我们那里,把含盐量很少的淡水,就叫做甜水)。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井里的水。用它来浇菜,就更是极好的水了。妈妈浇菜的时候,常常带着我们。“快,拎水去!”妈妈一吩咐,你就能立刻听到我和妹妹在井台打水的嬉笑声。

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年,六月里,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来,马上把那小筐交给我说:“快去,把它吊在井水里!”我找了一根长绳子,一头系着小筐,把它吊进了井水里;另一头,便捆在井旁的大树上。

吃过晚饭,妈妈让我把李子从井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又脆又甜,又有一股清香和被井水浸的冰凉!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印痕

记载

傍晚

系着

(2)词语替换。

①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________

②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________

(3)仔细阅读选文,文中的“我们一家”快乐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呢?

(4)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你知道吗?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5)读了本文,我忽然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

16.(5分)阅读《爬山》全文,概括一下课文所讲的内容是什么?

17.(5分)读课文《爬山》,说说“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18.(5分)读课文《爬山》,说说“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19.(5分)读课文《爬山》,说说“我”为什么是“似懂非懂”?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4题;共76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阅读题

(共5题;共37分)

15-1、15-2、15-3、15-4、15-5、16-1、17-1、18-1、19-1、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爬山》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

第21课《爬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湾一小

教材分析:

《爬山》是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四篇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相互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爬山》这篇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教育儿子要克服困难,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教学设想:

通过多层次的品读为主线,以看山认识大山——品读美文悟智慧——朗读课文忆收获展开教学。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父爱。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父亲富有哲理的语言,感受父亲对作者成长的教育。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含义深刻的话。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教学难点:体会理解父亲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识青山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份礼物(多媒体出示礼物盒子)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想)先送你们一份,还有一份上完课后再送给你们。(多媒体配乐出示广东第一峰的图片)师: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地方的山吗?(不知道)“广东人游广东,先游广东第一峰”听过这句话吗?告诉你们吧,这就是我们阳山的广东第一峰!欢迎同学们到我们阳山来做客!你们爬过山吗?能说说你爬山的感受吗?(指名说)

2.师:在26年前的一个夏日的清晨,一位十岁的小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下去爬山,从中他学到了很多很多。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爬山》,看看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3.板书课题。(21 爬山)(指导书写“爬”)

二、整体感知,抓文眼

1.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我从这次爬山中所学到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并用“ ”画出来。(学生画后指名说)

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2.自主质疑

师:这就是作者爬山的收获,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答)

3.理解“沉静”

三、品读美文,悟智慧

过渡:为什么说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父亲说的哪些话让你印象最深,并用“ ”划出来,大家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1.生读文划句子。2.集体交流,指名回答

(一)创设情境,诠释“征服”。1.全班读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父亲上山时说的话。

(多媒体出示)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2.理解“似懂非懂”,并用“似懂非懂”造句。3.质疑:请你猜一猜我不懂的是什么?(征服)4.理解 “征服” A.给“征服”换个词语。

B.征服山是什么意思?(登上山顶,把山踩在脚底下。)征服自己呢?(努力去做一件事,克服困难。)

5.想象困难:自由读读课文2至4自然段,想象一下我和父亲在爬山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6.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指名答)

师:是呀,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人都会选择休息一下或者往回走。如今呀,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珍宝一样,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那么父亲有没有让我停下来呢?(没有,他们一直坚持到底爬到山顶。)

7.师生接读,进一步理解“征服” 师:坚持到底,说得真好。你看:(多媒体出示,配乐,师生接读)尽管山路又弯又窄,不觉已浑身是汗,——可是我们坚持爬山。

尽管对于爱流汗的我们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可是我们还是坚持爬山。尽管阳光越来越烈,汗水越来越多,——可是我们仍然坚持爬山。

师:这就是征服自己(板书:征服)。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所以我要说(引读: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设计理念:通过对比接读,层层推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征服”】

(二)联系实际,理解“尽力”。

过渡:父子俩真的征服了自己,凭着自己的信心和毅力终于爬到了山顶。(出示图片)这时父亲又说了哪些话?

(多媒体出示)

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1.初读理解父亲用意

A.读这句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慢条斯理)

B.理解“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C.谁能慢条斯理地读读父亲说的话?(指名读)

D.父亲慢条斯理地说话,是为了告诉我什么?(板书:尽力)2.联系实际,理解“尽力” A.什么是“尽力”

B.文中的我尽力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C.你有没有做过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觉得自己已经尽力,其实却没有真正尽力的事情?(生自由答)

D.刚才大家都谈的自己没尽力的事,有没有尽了力去做的事? 3.小结:老师希望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论结果怎样,都要尽力而为。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所以我要说(引读: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品读文本理解文中的我没尽力,又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诠释什么是尽力,将苦涩的道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变抽象为具体,变说教为引导。】

(三)想象画面,学会“欣赏”。

过渡:爬上山顶是多么的辛苦,下山让“我”感到格外轻松,所以我逞强地又跑又跳,想在父亲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谁知道父亲叫住我说——(生读)

(多媒体出示句子)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又怎么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呢?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就不能欣赏沿途的美景了。1.听音乐,想象画面

师:所以,父亲让我怎样做?(父亲让我躺在山林中的草地上静静地倾听。)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此时,你已躺在山林中的草地上,用你的耳朵去听,用心去体会,看你能听到什么。(放音乐)

生闭眼想象。指名说。

师:文中怎么说?

生:此时,我仿佛听到了微风的吹拂声、鸟鸣蛙叫声和清脆的蝉声……

2.男女生竞赛读

师:多美的景象呀!五颜六色的鲜花怒放,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清脆的鸟叫,欢快的虫鸣,需要我们用耳朵去听。所以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多媒体出示)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请女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父亲说的这段话。

请女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父亲说的这段话。(女生读)

师:听了女同学的朗读,我仿佛也闻到了花香,听到了虫鸣,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请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男生读。

3.学会欣赏:你们是多么用心读呀!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们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吗?(学会欣赏大自然,全身心投入……)(板书:欣赏)

4、小结:要学会静下心来,学会欣赏大自然,(板书: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全身心投入,这样才会从大自然中发现更多奥秘,学到更多智慧,这也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所以我要说(引读: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结合生活经历,尽情发挥想象,既充分体验了投入,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理解了父亲的第三段话。】

四、朗读课文,忆收获 1.回顾课文,忆收获

过渡:同学们,生活处处皆学问。你瞧,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捉住了每一个可以教育我的机会:

(多媒体出示,师生接读)

上山时,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爬到山顶时,父亲慢条斯理地说:爬不到山顶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是否尽了力;

下山时,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体会,用脑思考……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父子俩迎着朝阳出发,披着夕阳返回,长夜漫漫,我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感受到深深的父爱,在这一天里:

(多媒体出示,生齐读)

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2.配乐朗读感受父爱

师: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在这次登山之旅中,父亲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对我深深的爱。父亲的话触动了我的心灵,也触动了每一个人,难怪我会说:

(多媒体出示)父亲爱山,爱水,也爱人——尤其是我。父亲的爱,可能是严厉的批评,可能是真诚的鼓励,可能是细致的关怀,无论怎样,那都是父亲对我们爱的表现。感激父亲吧,感谢他给了你生命,更感谢他给了你做人的模范!现在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朗读这一句话以及课文的最后一段。读出你的感激,读出你的真诚!(配乐)

【设计理念:通过回顾课文,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父爱,感情得到升华,学会感恩】

五、总结全文,布臵作业

总结: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你能够征服自己,不怕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凡事尽力而为,全心投入,定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这也是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智慧。

课后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 看一看:大自然有哪些美景? 听一听:大自然有哪些声音?

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大自然写到日记里或者把它画下来。

【设计理念: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附板书设计: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山》教学设计

主备人:黄兴武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学习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谈话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交流展示 师生共评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达标测评 总结提高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二、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交流展示 师生共评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达标测评 总结提高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下山-----留心----用眼、用心、用脑

自然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一、导入

1.赏图,回顾整组课文特色

同学们,乡村风光总是给人一种清新、质朴、恬淡的美感,学了第六组以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题的三篇课文后,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这样的画面。

这是课文《麦哨》里的孩子们,他们无忧无虑、在乡间草地上尽情嬉戏,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游乐园。这一课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呢?

这是《古诗词三首》里,古代诗人为我们描述的乡村生活,能背一背相应的诗吗?上面两幅图让你想到„„下面两幅图让你想到„„

这是哪儿?是的,是异国他乡牧场之国荷兰的田园风光,辽阔的牧场、自由的动物,和谐相处,一派生机!这一课你又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呢?

这是老师在乡村捕捉到的其他美景!2.简单谈感受

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吗?

(评:是啊,这么美好的乡村画面勾起了我们很多儿时的回忆,那景象让我们陶醉,真想马上到乡下去走走、看看。)

3.揭题导入

那么我们就将眼光停留,走进其中一户乡下人家。(幻灯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第一次读:字词

1.自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流利,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汇报

来先自己读读这些词语吧!看是否都能读准确。

(1)请一人读第一排,男生一起读;

(2)请一人读第二排,女生一起读;

(3)这六个词语中有意思不太理解的吗?质疑解答(时令、捣衣、向晚等)。(适时点拨理解词语的办法: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

(4)请一人读第三排。发现什么特点?(多音字)到底读什么音呢?根据词义确定。(出示词义区分确定,以“结”为例讲区分方法;关于“场”,我们学过一个对子“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与“几场春雨”中的用法一样,都是量词,所以应读cháng”。但是在书本中“门前的场地”中应该读第三声,是作为名词的。来,跟老师读!你来读这两个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这四个有多音字的词语!)。

(5)请人读第四排,发现什么?(动词)你还会说一些像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评:你脑海中的词语仓库真丰富,平时肯定是一位爱积累的好孩子。)(6)每个小组读一排词语,读准确、读整齐。

三、第二次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小标题

(1)自读

课文中,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又一幅的乡村风景画,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这一次你可以默读,边读边在你脑海中浮现那些美好的画面;想一想作者用优美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每一幅画面中主要画了什么事物?

(2)汇报

课文总共向我们汇报了几幅美妙的画面呢?

你来读一读第一幅画面吧!(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想想这个画面画了什么事物?)(前两幅画面读出来,适时正音,后四幅就直接问画面中看到了什么?老师依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事物名称。)

(评:同学们真会读书(指着板书),一下子就找出了风景画中的主角,而且同时把课文的内容也梳理清楚了。)

同学们看(指板书),这些事物在乡下是很常见的,但他们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那么不平常,难怪作者会在课文最后说:“(出示最后一句话)”,(先指名读,突出“独特”“迷人”教师可以在一名学生读过之后泛读,突出重点。)我们一起读!

四、细读“房前搭瓜架”

独特?(独有的,与众不同的)

迷人?(吸引人)(板书“独特”“迷人”)

哦,原来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任何季节都有与众不同的美景啊!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寻找独特迷人吧!看!这是乡下人家的哪儿?(出示图)

1.看图说话:请一人说。(屋前瓜架)

你们看呐!

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瓜?

师:你想说什么?(生:非常多。)

师:是啊,如果站在瓜架下,抬头一看,满瓜架都是瓜。

师:你想说什么?(生:叶子很密。)

师:因为农家人勤劳又聪明,瓜儿种得特别好。

师:你还想说什么?(生:这些瓜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师:恩,瓜儿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圆有扁。

2.这各式各样、生机勃勃的各种瓜儿真是太独特、太迷人了!请大家美美地读读这幅乡下美景。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青藤绿瓜的独特之美呢?

3.汇报交流(下面的几个感受点随学生的回答随即讲析、感受、朗读)

下面均为预设:

你从那句话感受到了独特之美?

预设:

生:“攀、爬”两字,把瓜儿当作人来写,显得很有生命力,有活力。师:你体会得真深。关注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你把它生动活泼地读一遍。

指导朗读:哎,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了。那么谁能够用自己的朗读,使瓜儿们更加生动充满活力呢?

(2)还有独特、迷人的美吗?

预设: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先看书读)

A.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作者将高楼前的石狮子、大旗杆与充满生命力的藤和叶对比突出了瓜的可爱。

师:你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关注了作者的写作手法,真了不起,你把它美美地读一读。(生读)

师:这句话写得真好,谁还想来读读?

C.师:来看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答:(评:一个色彩明丽与一个颜色单调,你关注了颜色,真细心啊。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2答:(评:狮子威严、旗杆高高;瓜架可爱、美丽;你带上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吧!)

D.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答。(评:狮子显得威严、拘谨,让人觉得很不自由;瓜棚和瓜很生动可爱,很有生活气息。让人很容易亲近,你来亲近地读一读。)

E.小结读:啊!这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啊!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你也来读!

同学们威武的狮子,庄严地旗杆在高楼大厦的门前有它的气派,也有它独特的美,只是我们在城里待久了,就越发喜爱这可爱的青藤绿瓜呀,越发想置身于瓜架之下,漫步于瓜藤之间!。)

师小结:乡下人家的景色是它所独有的,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所以作者赞叹道:(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五、细读“门前鲜花翠竹”

刚才我们在瓜架下驻足流连,殊不知,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已经争相斗艳了。(幻灯片配乐播放花开图)

(一)门前鲜花

1.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色呢?(五彩缤纷、花枝招展、百花齐放„„)

2.指名读: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描写鲜花的句子,你也来读一读。(生读)(出示语段)

3.理解“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你在这句话中能找到一对反义词吗?作者为什么要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朴素”在哪?“华丽”在哪?

(预设)生1:这些花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它们在农家开得很鲜丽,所以格外的美丽。

生2:这些花生长的环境很差,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它们开得很茂盛。

师:对呀,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零乱的土石堆里,破旧的墙角边,都遮掩不住那一抹抹艳丽的色彩。我们不禁感叹:好一派独特迷人的农家风光呀!请你再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师:再仔细读一读这句句子,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4.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预设生:我感觉这些花是按照季节的先后,有顺序地开放的。

师:同学们真厉害,能通过文字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仔细看;我们再一起来感受(出示有四幅花和句子的画面):春天来了,土墙边的(芍药花开了);夏天到了,泥土地上,(凤仙花开放了);秋天到了,(凤仙花开了),冬天来临,墙角边的(大丽菊叶绽开了笑脸)。

(随机)师:看了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一个季节一个季节地开放(是呀,原来这就叫做“依着时令”)

生2:一种花开完,另一种花又开了。(,这就是“顺序开放”)(给顺序换个词?)

就是这样,按照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花依次开放,就是(学生读)──(出示点红的字体: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齐读)

(二)屋后翠竹

艳丽的鲜花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朴素与华丽的融合述说着它们的独特,难怪作者赞叹道:(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乡下人家不仅门前有四季鲜花,屋后还有一片翠呢!有哪些同学特别喜欢这一处美景的?

指名读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屋后的翠竹?(出示句子)

预设:

生:因为那里有个“探”字,它写出了春笋快速地生长着。

(CAI: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其他也喜欢翠竹的同学也说说,你又从这个‘探’感觉到了什么呢?

生:这些竹笋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新奇。

师:你怎么觉得他们很新奇?它像什么啊?

生:它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孩,富有好奇心。(那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师:小竹笋们相互探出一点,悄悄地张望,又好像在干什么呢?

生:它像一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在捉迷藏。(你也来读)

师:多有好奇心、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你真的只看到一个吗?

生:不,有很多个。

师:你是从书本上的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生:成群。

师:这么多淘气、有好奇心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咱们面前啦。(请你来读一读这生动活泼的场面,读书本)

师:咱们一块儿来读读,做一回惹人爱的笋娃娃吧!(齐读读书本)

师:啊!咱们笋娃娃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出来的越来越多了。多淘气,多有生机,多么有好奇心啊!

(三)比较鲜花与翠竹的不同写法,小练笔

门前鲜花四季开放,屋后翠竹四季常青,我们借着作者的笔再次感受乡下人家那清新、恬淡的生活气息吧。(出示鲜花翠竹这整段,齐读)

读着读着,你发现同样是写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作者在描绘鲜花和描绘翠竹与竹笋时在表达方式或者写作手法上一样吗?自己再读读,说说想法。

预设:写鲜花时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能够表现出乡下有很多朴素的花。

写翠竹时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竹笋探出头来,让我们感觉到竹笋很可爱,长得很快,生机勃勃。师:同学们真会发现,说得很精彩。那么我们不妨也试试用上拟人或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写门前的鲜花吧!(出示部分鲜花图)你可以先看着这些鲜花,发现他们的特点,再动笔描绘。(生小练笔)

交流:

人们都说妙笔生花,现在咱们是锦上添花啊!在大家的笔下,开放的花儿更有灵气了!,我们以后再写作时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更贴切。课文中这两种写法我们以后写作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详略得当地写!

同学们,这瓜架、这朴素而又华丽的鲜花、这青翠的竹、这充满生机的笋(手指板书)都是别处看不到的,只有在乡下才能见到的美景啊!难怪作者赞叹道:(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六、小结

乡下独特、迷人的风光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其他四个画面,让心灵在田园中旅行!

最后我们来看看已经欣赏过的这两幅画面中有哪些生字?

生说:棚、饰、冠、菊

你们觉得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生说,师范写“饰”。

学生在自练本上将这四个生字每个字写两遍。

下载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爬山》教案 语文S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爬山》教案 语文S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爬山》同步练习B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爬山》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爬山》同步练习(I)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爬山》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教案

    17. 触摸春天 郭会芳 一、学习内容: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等21个词语。 2、我......

    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珍珠鸟》教案

    文 化 管 理 内 涵 发 展 科 研 兴 校 《21、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

    四年级下册21课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山》一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山》一文——教学反思 城关六小马俊虎 《爬山》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去爬山,他告诉“我......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三首古诗的诗意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