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学分析: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时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
《长城和运河》(2)
《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
习作1(2)
练习1(3)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好的习惯终生受益,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塔”上的基石多起来,最后就可以获得“成功之星”啦!今天呀,老师希望大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
二、汇报预习本课情况
1.知道了三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2.看懂了哪些图?有什么问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3.结合以上情况说说什么是自主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
小结:是呀,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①同学们,你们预习时,坐得真端正!读得真认真!
②你有不懂的问题轻声问老师,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③你们边读边圈圈点点,多专心哪!
④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多热烈呀!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
2.指导预习第一课。
出示预习要求: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句,打上“?”。
教师提示:不懂的词句如何解决?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字典。③小组交流。④质疑。
学生预习,教师行间巡视摄像。
评评身边同学。给“成长塔”贴“基石”。
过渡: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做的?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那学过的东西为什么要复习呢?
2.听童第周的故事。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小结:①复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使我们的能力更强。②每天要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一个单元下来,可以复习生字词,再次巩固识记要求背诵的课文等等。
六、总结
评“成功之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及时复习,大家可要坚持这样,形成良好的习惯呀,老师相信大家能做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七、作业
1.预习习惯篇“认真完成作业”。
2.想一想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坏习惯要改掉?写一篇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相机提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2.“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
二、欣赏优秀作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加以表扬。
三、观察图片,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1)书面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还可从态度、坐姿、执笔、练习本摆放等方面评议
(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
(3)拓展作业:广泛搜集资料,扩大视野。
四、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写好每项作业,我们可以有效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应该持之以恒。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预习——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认真作业——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重点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出示词卡: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嘉峪关,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随机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卡: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学生交流)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天堂杭州;指导书写“堂”)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随机板书: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教学:壮丽)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听老师的介绍,看媒体图片,初步了解长城和运河,感受它们的壮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自学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来驾驶飞机呢?(出示:驾驶;个别读)倘若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2.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都是形声字
3.请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4.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个别读,引读
过渡: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三、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1.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自读
师: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城,看看长城为什么像巨龙
2.出示:长城图和巨龙图
学生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师小结:引学生一起来说:长城翻山越岭,时高时低,弯弯曲曲,接连不断,穿过山脉,越过河流,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随机再出示:壮丽。
3.引读:万里长城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谱写了——。
师:万里长城真实万里长。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则可以绕地球一周啊!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啊。可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
4.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师:游览长城的游客无不为先辈伟大气魄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5.齐读第一小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为什么动人呢?
6.出示第二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里动人了?(学生说说,老师指导读读句子)
师: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在运河的哺育下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船在运河上航行,它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7.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8.齐读第二小节
师: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丝带,一刚一柔,为中华炎黄子孙的安康幸福献出了全部,我感到很骄傲,你呢?
9.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引读课题)
10.配乐读课文
(通过自读、引读、齐读,读中感悟、体会长城和运河是人间奇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我们中华的儿女还创造了很多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
1.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谱写了
的诗篇。
2.出示图片,了解更多中国著名的建筑。
3.出示仿写的诗句,学生朗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岸,高大威猛,英姿飒爽。
东方明珠塔谱写了秀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智慧的中华儿女。
我驾驶着豪华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雄伟壮观,宽阔笔直。
南京长江大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勤劳的中华儿女。
五、布置作业
仿写课文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万里长城
长 雄奇
京杭大运河
长 柔美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语言的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学生的积累。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复习巩固所学词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发展练习
学习了南沙群岛,我们对它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教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通过扮演小记者采访,加深学生对南沙群岛的了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第四题,第五题。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4. 范读课文。
让学生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
二、自读课文,预习交流。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5.自读、背诵。
教学预设: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感情把握不准,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看,在山上游览,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习:“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在下面画横线。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
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1.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2.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
六、总结全文
配乐朗读全文。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总结升华,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神秘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习作一 看图作文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课时安排:
2课时习作准备:
挂图 课件 例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4. 阅读例文
a.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b.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c.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观察多幅图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方法观察图画。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誊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学生进行口头评价。
三、习作抄写。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x疆、x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6.指名说。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备课
二、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2.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三、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四、优秀作业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第二篇: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长城和与运河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激发学生爱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 “奇异景象”所表达的内涵——颂扬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和智慧。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 “奇异景象”所表达的内涵——颂扬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和智慧。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图像导入: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在你眼中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学完课文,我们就会对她们有进一步了解。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民族 创造奇迹 不朽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齐读出示的生词。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蜒 族
三、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这样看长城?
2、阅读探究:
(1)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2)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你觉得长城怎样?可用哪两个词概括它的特点?“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4)“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句子: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设问句式——设置悬念。强调创造者,突出中心、点明主旨。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_感悟理解——这雄伟壮丽万里长成这么让人着迷,那么谁创造了它们?她们能创造出这奇迹,更值得我们——赞扬(5)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2、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5、指名读, 生评议。
6、齐读.7、学用结合,延伸拓展。
让学生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写一段话。
五、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作者在蓝天中除看到了长城奇异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运河奇异在哪些方面?
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有关句子。
2、探究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全文。
2、搜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智慧的短诗,也可自己创作。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雄伟壮丽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动人秀丽
中华民族的祖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写字;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可用哪些词概括它们的特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升华感情
1、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 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 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 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 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2、再读课文,说一说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第一部分长城;第二部分运河(京杭大运河)
3、再次指导朗读课文
4、说说你学习本文之后的感想,读一读仿写
三、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驾 折 蜒 谱 朽 篇 创 簇 绸
1、学生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指导学生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怎么记住的?驾:车子加匹马,驾驾跑得快。
4、指导学生说
5、指导学生写字
蜒:左右结构 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区分:驾、架
6、学生描红
7、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驾()驶()篮()异()像()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蜓()篇()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划出来
3、做课后第三题 作业设计
1、听写本课生字组词。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驾 折 蜒 谱 朽 创 族 绸 篇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教学重、难点:
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本文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欣赏插图。
2、配乐解说: 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怎样?(美丽)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效果。(1)多媒体出示词语:
辽阔 岛屿 矿产 水天相连
壮观 宝库 海龟 星罗棋布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难以计数(shu)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你对南沙群岛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所画句子,齐读句子。
3、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习生字
1、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浩瀚 海域 岛屿 辽阔 繁衍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海龟
(2)查字典,说说加横线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繁衍
碧波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阔”“屿”“龟”三个字.阔:半包围结构,门字框里是个“活”字。屿: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作业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组词。
2、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结合课文内容向爸爸妈妈介绍南沙群岛,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创作性的表述。板书设计: 美丽的南沙群岛
辽 阔 屿 罗 库 资 仅 暗 龟 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话。教学重、难点:
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岛屿多)(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 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结合理解“星罗棋布”。象棋子布在棋盘上一样,到处都是。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 “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历史悠久
3、激疑过渡:
(1)齐读第1自然段
(2)小结激疑:南沙群岛历史悠久,我们每个人都为它自豪,课题是“美丽的南沙群岛”,那它美在何处?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打开这座蓝色宝库。
2、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3、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4、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5、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总分写法。(总)宝库——一(分)是水产;二是矿产 小结: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6、细细品味,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南沙群岛不光有丰富的宝藏,而且景色迷人。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那金色的沙滩, 黝黑的礁石, 雪白的浪花, 翠绿的海水……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吗?试着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
5、创作绘画和课文理解“清澈明亮”, “蓝玉”, “五彩缤纷”, “心旷神怡”, “碧波浩淼”, “充满魅力”等词语的意思。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词句。
6、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
用“……像……”的句式把这两句练习说一说.7、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练习背诵。
这一节围绕哪句话写的?与第二节比较那里一样?——总分 练习说话:总——花园里的花真美丽。分——
三、创设情景,加深体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朗读体会。
2、老师或学生扮演记者对游客(学生)进行采访或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南沙群岛作介绍。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根据二三节的构段方式——总分,练习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物产丰富 用之不竭 难以计数 景色迷人 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朗读来初步理解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录像讲解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指名背诵)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1、你们看,这就是庐山!
2、庐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由发言)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4、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ji系鞋带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四、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五、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瀑、罩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作业设计:
1、本课生字组词。
2、读熟课文,做小导游,向自己身边的人介绍庐山的云雾。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庐 瀑 幻 似 姿 笼 罩 系 泻 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学习“总分写法”的自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课件出示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课件出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四、讨论第二节学法,(找中心句——说特点——感悟——练习背诵)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用“流连忘返”造句。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古今诗文,在班上交流。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多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习作 1
教学目标:
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教学重、难点:
从例文中学习方法,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例文,观察图画内容,起草、修改、交流。
教学重难点:例文中学习方法,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图画,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学会完整叙述一件事。
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两个小朋友说了些什么。根据图意展开想象,要符合当时的情况(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小朋友的妈妈给小朋友脱了棉衣,穿在身上很轻快,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小树穿棉衣的事,于是她和小伙伴一起去给小树脱棉衣。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和小熊分别起个名字。题目可以是“我错了”)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小猴做了什么?小熊怎么做的? 说说想象当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观察第三幅图。
小熊在做什么?小猴的表现怎样?
说说这是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当时是什么表情?结果如何?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位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作业设计:
完成本篇习作 板书设计:习作1 仔细观察 展开想象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誊写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重难点:书写文章。教学过程:
一、重申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讲解修改方法自读修改。同学们,真正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怎么修改呢?先轻轻地、慢慢地读给自己的耳朵听。你的耳朵最厉害了,能灵敏地感觉到哪个词用得不恰当,哪一句话还不通顺,然后用心地改正过来。等读了两三遍后,听起来感觉顺畅了,文章就基本上改好了。你可要慢慢读,仔细听呀!
二、重申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添词句。
3、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4、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三、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师生互评。自我感觉好了吗?谁来大声读给大家听一听。一来,可以和别人分享你的美梦与快乐;二来,还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进一步的修改指导。
2、小组评改。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团队,大家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相互欣赏,相互修改。
3、对学生习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评述。
4、誊抄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同学们在誊抄作文时要继续修改,让你的习作成为真正的“精品”。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请你进一步修改、润色,可以向各种报刊投稿!
五、学生誊写,不会写的字查字典。作业设计:
把自己的作品拿回家给家长看听取家长意见,再修改。板书设计:习作1 脱棉衣
练习1
教学目标: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写好钢笔字(“返、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练习;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练习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积累、应用词语、口语交际。理解词语意思,学会应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处处留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过省市简称,理解。教学准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第一部分学习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观察。从整体看,中国地图像什么?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从局部看: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出一下区划:
(1)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
(2)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3)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应用。
6、找朋友游戏。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学习第二部分: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1)读第一句,说说了解了哪些剧种?
(2)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吗?交流。
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与地区联系上
2、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3、学习运用简称的词句。
(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作业设计:
1、背诵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
2、查找一些各省市自治区应用简称的句子。板书设计: 练习1 直辖市: 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 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
教学重难点:学习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积累语句。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要写的字。(投影出示:“遮、越、处”三个字)分析字形,思考: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1)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2)“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插图,看懂图意,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作业设计:
1、背诵并理解8个成语,学习应用。
2、背诵古诗。板书设计: 练习1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奇峰异岭 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白云苍狗 瞬息万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聊聊春节。
教学重难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2012年的春节刚刚过去,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你做了那些事?什么是平时不做的?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年夜饭中,鱼是不能少的,取“连年有余”之意,年夜饭中饺子是主要的,有的饺子里包有硬币吃到一枚硬币便意味着“有钱花”。
守岁时禁忌最多,说话做事都要十分谨慎。“破”、“坏”、“散”、“死”、“赔”、“病”、“输”、“痛”等下吉利字眼都不能出口,不能骂人,不能打骂孩子。饺子破皮了,要说“挣”了,蒜要叫“义和菜”,打碎了器具,要赶快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或“越打越发”。
四、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5、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毛笔字
1、观察要写的字,读一读。
2、观察横撇、撇点的字走势。
3、书空描这两个笔画。
4、用毛笔描写。
5、练习本上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评价作业。作业设计:
1、了解元宵节的习俗,与同学聊聊。
2、练习写毛笔字。板书设计: 练习1 口语交际——聊聊春节
饮食习俗
活动
第三篇:人教版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 双胜镇中心学校:李波 旬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一
3.1—3.5
准备周二
3.6—3.17
1《燕子》
2《古诗两首》
3《荷花》 4.《槐乡的孩子》
三
3.18—3.29
语文园地一习作练习(2)机动(1)5.《翠鸟》(2)6.《燕子专列》(2)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机动(3)
四 3.30—4.7
8*《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9《寓言两则》
五
4.8— 4.20
10《惊弓之鸟》11《画杨桃》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三13《和时间赛跑》
六
4.21—5.4
14《检阅》15《争吵》16*《绝招》语文园地四
七
5.5-5.18
17《可贵的沉默》18《她是我的朋友》19《七颗砖石》20*《妈妈的账单》语文园地五
八
5.19-6.1
21《太阳》22《月球之谜》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4*《果园机器人》语文园地六 九
6.2-6.12
25《太阳是大家的》26《一面五星红旗》27《买木雕的少年》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十
6.13-6.23
语文园地七29《古诗两首》30西门豹》
十一
6.24-7.8
31《女娲补天》32*《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八
十二
7.9-7.15
总复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总计12课时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单元备:主备人:李波参加人员:韩丽华李秀莲樊双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至17页,包括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一篇略读课文《珍珠泉》,以及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燕子》描绘了春暖花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时的情景;《古诗两首》描写并赞美了春天的景色;《荷花》一课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珍珠泉》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单元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组织材料。我们还会发现,与前两年春季的第一单元相比,这一单元不再局限于讲春天,它的视野扩大了,是围绕着大自然的景物安排的,春天,也是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中发现的。它所传达出的人文信息也更贴近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在从整体上去看去整合这一单元时,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学会欣赏身边的景物,学会去探究,去发现春天的来临。还要学会用笔去记录、去感悟自己对家乡景物,对春天的理解。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
★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方法措施
1、初读感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指名读、同桌检查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悟读思考,做到文通字顺,读得正确、流利。
2、精读品析。这些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的观察方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句段。教学准备
课外收集的古诗、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等。课时安排 《燕子》、《古诗两首》、《荷花》各2课时,《珍珠泉》1课时,语文园地一4课时。共计11课时。1燕子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燕子》选自现代作家、文学史学家郑振铎写的散文诗《海燕》。课文以燕子从南方飞来为主要内容,捕捉到燕子的各种姿态和特点,描绘了它的外形、飞行和停歇时的特点,全文不到四百字,语言凝练,生动。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学情分析
学生对燕子这种动物很熟悉,也知道它是春天的使者,但从没有这么仔细的观察过它。学生曾经也感受过春天的美丽,但从没有真正体会到她的光彩夺目。因此学习本课前,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可能会有学生把“俏”和“悄”的读音和字形混淆,“拂”会错读成“fó”,要提醒学生注意。课文语言优美,但有些词句学生不好理解,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生活体验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2、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欣赏燕子外形和春天的美。第二课时:细读课文,深入体味。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燕子(看图学文),指导学生书写“燕”字。
2.猜谜语: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想一想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做上记号;(2)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读后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巩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使学生熟读字词(2)选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深入品味。
1、课文上是怎么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指名朗读第一节)。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圈一圈,哪几个部分合起来凑成了小燕子?(学生交流后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自学欣赏后交流自己特别喜欢的好词佳句,并美美地读一读。
5、交流时读好每个句子,练习第二自然段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练习:
1、认真抄写生字,写正确,努力写漂亮。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句子。
二、继续细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自学欣赏后交流点拨:
①感受飞行的燕子之美:在学生交流中相机点拨”斜、掠、沾”的妙用:
小结照应上文:这就是小燕子以它飞行的灵巧、轻快、优美,给春天带来的生机。②感受停歇的燕子之美:联系五线谱,理解课文奇妙的比喻 质疑”几痕电线”:(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品味”落”: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课文最后说”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拍一拍(拍摄)„„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3、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这首春天的歌会叫什么名字呢?请你写写歌词。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
1、燕子
外形:羽毛翅膀尾巴(静)
赶来: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春光(静)赶来加入增添-生机(动)
飞行:斜掠横掠唧沾荡漾-轻快(动)停歇:落痕像„„(静)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学习目标:
▲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描写春天的诗《春晓》、《村居》等。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咏柳》了。所以,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课前准备:
教师:小黑板、田字格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咏柳》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言积累
1、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2、交流收集的描写柳树的优美句子或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二、看图说柳,初知古诗,感受美
1、(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的柳树怎样?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
2、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介绍贺知章:唐朝诗人
3、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和我们不同,他是用诗歌赞美了柳树的,快让我们走进他的柳荫下去美美地享受吧!
三、自读古诗,走进意境,理解美
1、自由读全诗
2、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自由读,边读边想像: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样的画面?
什么样的柳树?什么样的柳条?你能不能用诗文中的词语来说一下。
5、指名说。(找多点学生说,并比比谁用的句子美)
6、连起来说说一幅完整的画面
四、赏境诵读,学习写法,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指名读。(找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3、指导读出韵味。
4、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诗,在读中体会美。
5、说说学习了这首诗你学到了什么?
五、小结学法,指导书写。碧(猜字谜:王白二人石上坐)
妆(打扮,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裁(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剪(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六、布置作业。
春天来到了,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一片片长长的绿叶,当你远远地望去的时候,整棵柳树就被一层绿色的雾包围着。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风摇摆,就像在欢迎我们似的。这么美的景色,请你写成一篇作文。和贺知章前辈比一比。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导入:春天里,不仅这柳树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还有许多景物同样能让我们流连忘返,咱们一起跟着朱熹到泗水滨去看看。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指导学生用滨字组词,海滨、水滨等,区别于宾的不同,嘉宾,宾朋。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3)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盛景,你会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读想象春天的盛景。(4)看春天图画,配乐诵读,体验情感。
(5)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四、背诵古诗
1、自由背诵
2、同桌检查
五、书写练习
1、出示生字认读:滨、紫
2、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六、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七、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两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板书设计: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教学反思: 3荷花
教材分析:
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在观察和表述上还不够完善,本篇课文应在引导学生观察和读文的前提下,进一步感知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教学准备:
图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1、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2、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3、谁见过荷花?,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荷花。如:“出淤泥而不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板书设计: 3
荷 花 闻 清香
荷叶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看
荷花半开
全开
含苞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二三个词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板书设计:
荷花 仿佛 想象 蜻蜓小鱼
第三课时总第7课时
一、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千姿百态的荷花,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美丽动人呢的画画。课件出示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北京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你打算用什么扬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动人的荷花?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蹈”的第十四笔是“横”,“佛”的第四笔是“横”。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板书设计:
荷花 蓬翩蹈
教学反思:
4珍珠泉总第8课时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珍珠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清、深、绿以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作者描写珍珠泉由静态着笔,抓住了“清、深、绿”的特点,接着以“最有趣的,当然是„„”笔锋一转,由静而动“摇晃、升、绽开、扑哧”等动词把珍珠泉活泼、调皮的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阳光一照,其越发色彩斑斓,妩媚动人。不知不觉中,作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描摹,把我们带入一个美的世界。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出美感,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感情。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体会、了解珍珠泉的美丽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
4、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5、积累课文优美语言。学情分析:
以前学过《泉水》一课,而且大部分学生也见过济南的泉水,亲身感受过泉水的景色。因此学习本文学生就有了生活经验。本课内容浅显,语言优美,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指导,适时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也可让学生抄写一些优美的句子。课前准备: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2、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泉水吗?老师引导:泉水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泉水吗?(一泓清泉,涓涓细流,泉水叮咚„„)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欣赏另一处大自然的杰作——珍珠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课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交代了珍珠泉的位置,第()自然段描写了泉水四周的景物和泉水的特点,第()自然段写潭底冒出的泡泡,第()自然段直接表达了“我”对家乡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
3、三读课文,切入主题 请同学们捧起书,轻轻地读课文,你觉得作者笔下的珍珠泉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它由哪些特点呢?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给课题《珍珠泉》加一个修饰词——(的)珍珠泉。
三、品读珍珠泉,感受美,感悟情。
1、品读第2自然段,感受又清又绿的珍珠泉(出示第2自然段)
2、品读第3自然段,感受动感活泼的珍珠泉
3、通过这三次的读,我想,珍珠泉已经深深地印入你的脑海。现在,请你拿起笔来,把印在你脑海里的美丽的如珍珠般的水泡画出来。
4、小结过渡:指着学生刚才板书的词语,小结——这就是彩色的珍珠泉,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又清又绿的珍珠泉,这就是活泼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珍珠泉!拿起书,让我们再次走进珍珠泉,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作者的那一颗心,用作者的情感来感染我们的情感。学生齐读2、3自然段。
四、阅读链接,积累写作方法。
1、山水美景一直是作家们乐于描绘的对象。同样是写水,请大家仔细发现,本文中写水的句子和资料上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待学生充分朗读后,引导讨论,说异同。预计讨论结果是:(1)两段话所写的水的特点差不多,都写到了水的绿与清。(2)两段话都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句式上也差不多。
(3)同样写绿,具体绿成怎么样,不同。写水清的差不多。
3、总结方法:如果让你写一写家乡小河的水或小溪的水,你打算写哪些方面呢?你准备用上面的哪些方法呢?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相信此时的学生一定会有很多想法。比如可以写水的清、深、绿、凉、甜等,可以用上排比,比喻等。
4、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动笔写一写家乡小河的水,或家乡小溪的水。板书设计: 4* 珍珠泉
泉水:绿、深、清爱泉水 水泡:晶莹闪亮更爱家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课型:复习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五项内容:“口语交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安排的话题是介绍家乡景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习作”安排的是写家乡景物,教学时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学生想写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我的发现”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每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日积月累”的内容有两项:一是“我会填”,以填空的方式,学习量词,二是“读读背背”,读背四字词语。目的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宽带网”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提示了作家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是怎样描写的;第二自然段提出此次宽带网的学习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视野范围,同时学习作家的敏锐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更多的精彩的描写片段。学习目标
▲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 ▲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学情分析
“口语交际”时,学生的交际热情不高,但学生在学习《珍珠泉》一课时,已经布置关注家乡景物。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一草一木到名胜古迹,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说。进行“习作”练习时,学生写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注意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在学生初步完成习作后,进行交流和讲评。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学习“我的发现”,学生很容易会发现这10个词语是反义词,但有些词语不明白什么意思,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词语,结合查字典或同学讨论,读懂词语的意思,然后按泡泡中的提示去思考,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有针对性地点拨,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我会填”和“读读背背”比较简单,可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做成课件。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写有词语的小黑板。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习作”教学。第三课时:修改习作,“宽带网”教学。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9课时
一、情景导课。
1、老师出示风光图片。
(1)让学生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2)大家想听听老师对它的介绍,配以音乐与解说词。
2、老师过渡。
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许多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交流方法:可以结合自己准备图片,也可以回忆某处景色特点,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交流;注意优美的风景是需要你用优美的语言来介绍。
2、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3、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口语交际。
个人思考后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小组内还有说说他或她为什么说的好。
四、汇报交流。
1、请一个小组推荐一人上台介绍,可以借助图片。
2、请其他同学认真听:
3、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
4、请各小组再次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介绍家乡景物
注意倾听有一定顺序说出景物特点 第二课时 总第10课时
一、交际迁移导入新课。
1、复习口语交际课的内容。
2、复述介绍家乡讲的内容。
家乡的哪处风景;它美在哪一方面;它的哪些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过渡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板书课题。
二、范文为例指导写作。
1、以范文《瓜果之乡》为例。
2、渗透“宽带网”的相关内容。
三、展示积累习作添锦。
1、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写景的好词好句。例1
家乡的水很美。
家乡的水清悠悠的,缓缓地向东流淌,一边流一边发出悦耳的乐声,像一位高明的提琴手在拉着迷人的乐曲。水中游鱼细石清晰可见。例2 家乡的山很美。
一座连着一座,像无数的骏马向远方奔跑。
每一座山都覆盖着绿绿的森林,好像披一身军装的士兵。
2、同学们互相评评好在哪里。
3、渗透“宽带网”相关知识、内容。
四、自主习作巡视指导
学生自主习作。
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五、课外作业
继续完成习作,让父母或同学帮忙指导。板书设计 家乡的景物
按照一定顺序写能写出景色的特点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喜爱之情 第三课时 总第11课时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根据修改情况,进一步完善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学生从好词好句、是否有想象成分。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第四课时 总第12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结合查字典,弄明白词语意思。
3、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4、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5、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⑴ 自己尝试填一填。
⑵ 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读读背背: ⑴ 自由读成语。
⑵ 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⑶ 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⑷ 多样读。⑸ 背诵。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教学反思:
第四篇:苏教板语文三下 第6单元 18、狼和鹿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学习第一节
1、作为奖励,带大家到森林游玩,出示图片 A、美吗?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 B、找出书上的句子,给图片配音。(指导:一边读一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
2、咦,鹿群在开心地玩耍时,为何还不时回头东张西望呢?用“因为„„所以„„”来回答(理解一下“下毒手”“提防”)
二、学习第二节,过度:凶残的狼总是吃掉可爱的小鹿、鹿妈妈,还有很多生了病跑不快的鹿,看着它们惨遭毒手,你是什么心情?
1、指名说说;
当地居民也恨透了鹿,他们恨得程度怎么样呢?谁来读第2小节。
2、读课文第二节。
A、狼被打死了,当地居民心里高兴吗? B、再读第二节
3、说说人们杀狼的目的
三、学习第三节
1、事情真的像居民们想的那样吗?可爱的小鹿们生活得非常幸福?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变化。用﹋画出森林的变化。用——画出鹿的变化。
2、交流反馈
(一)让我们先来看看狼在被杀前后森林有什么不同
1、生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整个森林像看到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2)前后的森林在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呢?
(3)葱绿的森林里有些什么呢?
谁能将这个句子读好?师:绿得一眼望不到边。再读(4)你能想象一下枯黄的森林是什么情景吗?
看图想象述说: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
A、找出这句话里的一对反义词(“消退”“蔓延”)从这一对反义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B、出示图片,体会,(师渲染:曾经的绿叶婆娑,已是枯枝纵横;曾经的花草繁茂,只剩下枯草遍野;生机勃勃不见了,如今只是死气沉沉。)看到森林如今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
出示: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指导读、齐读。
C、100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生机勃勃。此时的森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死气沉沉)师:你能把这种情形读出来吗?指名读。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师:鹿太多了,已经超过了十万只!它们吃完了灌木就吃(生:吃小树)吃了小树又吃(生:吃嫩枝)吃完了嫩枝甚至去吃(生:树皮)吃完了树皮还会去吃? 生: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师:森林被严重破坏。
(二)让我们再来看看狼在被杀前后鹿的状况吧。
(1)生说,出示:狼被捕杀前(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师:如果这时候让你画上这八千只病鹿,那鹿又是怎么样子的呢? 狼被捕杀后()的鹿在林间()
(躺在地上
奄奄一息
没有生机
没有一点力气,连站都站不起来。脸色瘦黄
很饿)
四、学习第四节:(过渡:狼被捕杀后,森林和森林里的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1、自渎第4节;
2、出示带有“功臣”和“祸首”的两句话,交流:
(1)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功臣”?在文中指谁?为什么这么说? a指名2—3人,b师补充:狼吃鹿是生存的必须,使鹿的数量不会太多。同时,鹿为了逃命就要不停地奔跑,而“生命在于运动”,鹿也就更健康。狼在无形中保护了森林和鹿。所以说----(2)“祸首”本指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这里指谁?它引起了什么祸患?
四、返回第二节
1、出示第二节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看到这个场面,心情如何,还觉得高兴吗?。
2、指名读课文,引出第四小节
3、穿越时空隧道,你现在看到猎人们正举枪向狼射击,你会怎样劝他们呢?结合第4节说一说(现在老师就是那里的一位猎人)
4、但是时间不会倒流的,那现在怎么来挽救凯巴博森林呢? 出示相关资料。
五、拓展升华:
1、现在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还屡屡发生,列举其他事例;
2、每年都有近千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为了使悲剧不再重演,请你为保护地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3、总结:地球上的每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大家是平等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才构成了这个和谐的大自然,一旦人为地破坏这种平衡,就会给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而努力吧!
第五篇: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3、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概括寓意。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2、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3、“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4、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5、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学习生字。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学习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自主预习,立标质疑。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图:望着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五、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
3、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3、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4、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5、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6、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7、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8、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一„„就„„拼命)
9、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10、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二、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7、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8、出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9、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①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②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③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④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分别指名读。
10、齐读这三句话。
11、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12、朗读总结: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13、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14、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三、小组合作,达标助低。
1、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讨论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 “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抄写字词。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课前准备:课件、杨桃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立标质疑。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小组合作,达标助低。
小组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四、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