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设计以情感为主线大全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黎娇珠
[摘要]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设计中,要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线,不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因此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抓住重点,使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注重培养学生情感的外化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课 教学环节
有效教学设计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教学设计具有预设成分,但它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还有“生成”许多设计。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的活动是最复杂、最难于把握的。能应对这复杂的局面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有效的教学设计得以让教师的教学机智在设计和实施的同时得以提升。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小学欣赏课教学环节应是犹如一首完美交响曲,她包括能勾起人遐想的呈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题鲜明的发展——情感教学、引出情感共鸣,音乐的再现——音乐与相关的文化、拓展延伸。
序曲: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创设意境又称情感唤起阶段。情景的创设要有效的的、有目的、有计划,而且类似真实、具有活动性。良好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从而引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唤起音乐审美的情感。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点。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例如:我在教授四年级音乐欣赏课侗族童声大歌《小山羊》一课通过多媒体创设意境让学生感知贵州侗族侗寨鼓楼大歌的场面片段,引入情景,形成表象;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歌海,感受情境。其教学的核心是激起学生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是知识的源泉”。在这环节我常用:
1、故事意境。故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成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2、游戏意境。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在导入部分以游戏切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问题意境。向孩子们提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4、音乐意境。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由于电教手段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具有生动性,把学生带入特定的音乐时空,使学生入境动情,学得生动活泼,有兴趣。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时,常常借助投影仪,使学生进入情境。
主题鲜明的发展:情感教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音乐能最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人们能在声音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各种情感,这种情感随着乐音的跌宕起伏、激荡回旋、层层推进和反复渲染,最强烈、最细致地表达了感情。
小学音乐的教学是情感的教学。情感就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情绪体验)。情感教学模式是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新讲知识的需要,以情入手,感知(情感体验阶段)——理解(情感深入阶段)——深化(情感外化阶段)。
首先,多次聆听,感知歌曲特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留给学生一个“静”的空间,学会安静地聆听,欣赏教学中的“静听”五做到“耳到眼到手到情到心到”。有一位老师所提出的专注聆听的方法很受启发,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有效调控法。有效调控法是教师通过自身对学生的信任度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聆听音乐。
2、榜样引领法。榜样引领法是指在学生中将相对专心于认真的学生或有进步的学生树立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以激励个体、鼓励群体。及时激励性评价,让其树立信心。
3、闭目静听法。这种方法能充分集中学生的听觉,突出听的重要性,同时又能保证欣赏氛围处于十分安静的状态。
4、动静结合法。歌唱教学中的“静听”,在聆听范唱时都要求学生安静地听,就算有些想唱的学生也要求他们只在心里唱歌。给学生留一个“无声”的空间去仔细聆听歌曲的范唱。
其次,理性认识、情感深入。
通过了前面层次的熏陶,使学生情感得于升华,对音乐知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我在教授艺术教材欣赏课《二泉映月》时,初听阶段是采用电影《二泉映月》。复听阶段,放当年阿炳演奏《二泉映月》的录音。再听阶段,当今国内外指挥大师、交响乐团以及学生乐队在不同场所演奏的录像呈现给大家。巩固阶段,放音乐的同时加入文学作品《孤独的夜行者》。学生们在体会到阿炳在旧社会饱尝辛酸屈辱的一生和不屈的性格。同时知道《二泉》作为民乐奇葩不仅属于成长属于学生,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再次,鼓励创造表现,引起感情感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学生情感共鸣之后,可以激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升华。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狮子的威武凶猛,这时可以让他跟着音乐学狮子的样子走在其他同学中间,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更使其他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很多实验说明,在良好的感情下,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和发挥。因此,要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才得以承认,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对学习的参与性得以增强,由此对新知识产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影响有效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因此,每位教师必须提高个人素质,保证做到在课堂上充满情感地教,让学生充满情感的学。
音乐的再现:与音乐相关的文化拓展与延伸
音乐来自生活。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之一,就在于音乐的特殊性。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曾经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菲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海顿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在一个美术家心目中,诗歌都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有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在围绕同一主题或共通的艺术要素,实现把音乐与文学、舞蹈、戏剧包括美术等艺术学科的融合。将听觉与视觉、运动觉等联系起来,发挥通感的作用。例如:在四年级音乐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欣赏课《西湖春晓》最后一环节教学设计边看西湖美景画面边听赏了为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谱写的歌曲并朗诵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在教学中整合。学生在强烈的主观体验中从表面进入底蕴,充满人文和情感色彩,促进学生的发展。
尾声:有效教学设计的理念与途径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小学的音乐课堂,应该是属于儿童审美的课堂,保持一颗童心对美的感知和理解,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在小学欣赏课中如何做到有效的教学设计,如何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线,不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走进音乐殿堂的敲门砖,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设计中要抓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爱好的结合点,教学方法要有情绪趣性、教学策略要灵活性;才能唤起学生的音乐情感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稳定的学习态度。其次,抓住重点,使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扩大儿童的音乐视野,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艺术精品。抓住“听”这个重点,倾听,倾听,再倾听。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判断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再次,注重学生情感的外化能力。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听内涵。学生能根据音乐的意境,通过演唱、演奏、形体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首先在于教师对知识具有整体和深刻的理解,在这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与自己一样的理解和共鸣。所以,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的人和不会引起学生产生同感的人都不能够胜任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要对知识进行解释和加工,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加工。音乐教育是诱发性的,而非强制性的。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与情感的联系,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感达到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
第二篇:以话题为主线的教学设计
以话题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朱巧娟)
Grammar: The Emphatic Pattern Teaching aims: 1.let the ss.Know the grammar.2.make the ss.master how to use the grammar 3.enlarge the ss’knowledge about the Olympic Games.Teaching important point:
The use of three different forms of the emphatic pattern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The use of the emphatic pattern 2.not until used in th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s :
Multi-media an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lead-in
Show some the sports meetings’ pictures to let ss.talk about the pictures ,then introduce the grammar.Step2.grammar
1.Explain and summarize the grammar rules with the help of the two sentences about the sports meeting and their changed forms China held the 29th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in 2008.It was China that held the 29th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in 2008.It was the 29th Olympic Games that China held in Beijing in 2008.It was in Beijing that Chinese held the 29th Olympic Games in 2008.It was in 2008 that Chinese held the 29th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The 31th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Rio in 2016.It is the 31th Olympic Games that will be held in Rio in 2016.It is in Rio that the 31th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2016.It is in 2016 that the 31th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Rio.2.ask the ss.to do some exercises with the help of some sentences about the sports meeting and the Olympic Games.3.强调句型的几种特殊句式: 一般疑问句的强调:
Is /was it +被强调部分+that/who/whom +剩余部分 1)Does every country want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Is it every country that wants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Is it the Olympic Games that every country want to hold? 2)Will the 31th Olympic Games be held in Rio?
Is it the 31th Olympic Games that will be held in Rio?
Is it in Rio that the 31th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3)Were women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in ancient times?
Was it women that/who we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in ancient times?
Was it the Olympic Games that women we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in ancient times?
Was it in ancient times that women we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4)Did LiuXiang take part in the 29th Olympic Games ?
Was it LiuXiang that /who took part in the 29th Olympic Games ?
Was it the 29th Olympic Games that LiuXiang took part in ?
4.特殊疑问句的强调:
特殊疑问词+ is /was it that/who/whom +剩余部分 1)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 Games held ?
How often is it that the Olympic Games are held ? 2)How many main sets are there in the Olympic Games?
How many main sets is it that there are in the Olympic Games?
3)Which sports do you like best? Which sports is it that you like best? 4)When and where were the 30th Olympic Games held ? When and where was it that the 30th Olympic Games were held ? 5)Where did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start ? Where was it that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started? 注意:
1.在此结构中, be 动词必须是单数,因为主语是it.连接词必须是that(指人时可以是who/ whom)2.主谓一致 ,在强调句型中,被强调部分作主语时,其形式必须与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eg: It is your father that/whom is wrong this time.It is John and his parents that/who have come to China.3.固定句型:
It was not until+时间状语/状语从句+that-----
eg: ⑴It was not until his father came that the boy began to do his homework.⑵It was not until 12 o’clock that he arrived home.4.答语:强调句型的答语也应是强调句型。
——Is it you that /who like sports?
——Yes, it is(不用we do)Step3.Practice 1.It was __ the city was liberated__his father was born.A.when;that B.that;when C.that;that
D.when;when
2.It was ______ the next morning that I began to think about where I was going.A.before
B.After
C.When
D.not until 3.It ______ her brother ______ she will borrow the money.A.is from…that
B.is …who C.is…whom D.is…that
4.It ______ on the telephone that I spoke to my wife in New Zealand.A.is
B.was
C.are
D.were 5.It was yesterday__ I saw him in our school.A.when
B.which
C.on which
D.that 6.It was in the village____he grew up.A.where
B.which
C.in which
D.that 7.—Why was __ you lost all your keys?
—It was because of my carelessness.(09山东)
A.that
B.what C.it that D.one 8.It was in Beihai Park__ they made a date for the first time___ the old couple told us their love story.(09安徽)
A.where;that B.that;that
C.where;when
D.that;when 9.I don’t mind her criticizing me ,but __is how she does it that I object to.(09湖南)
A.it
B.that
C.this
D.which
10.It is ___you solve the problem that shows ___a smart student you are.(09河南)
A.what,what
B.how.what C.how ,that
D.that.what 11.I don’t know how many years ago __people began to stay at home and civilization began.(08重庆)A.it was when B.it was that C.was it that D.was it when Step 4.Summary
Let several ss.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Step 5.Homework
Link college examination exercises to consolidate the grammar.
第三篇: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摘 要】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
合理选用教材 丰厚教学形式 改善教学评价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
4.在教学时,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
2.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3.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4.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
5.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第四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音乐课要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本文分析了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出现的误区;针对音乐学科教育的特征,并从音乐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作分析和探讨,旨在让学生能真正体验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和美的音乐,得到艺术的熏陶。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误区、教学策略
音乐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形式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激动神往,把你带进崇高的审美境界。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这份优美的情感犹如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载着你不断上升、上升,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一切对音乐的感受都来自音乐欣赏。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
笔者是一线教师,常有机会观摩各级各类的音乐欣赏公开课,课上同学倾情投入,热情高涨,气氛热烈,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意境中。然而在热热闹闹的背后存在着许多误区,出现了各种各样有背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的现象。一、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惯于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尽管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但是它是诉之于流动的音响中,依靠于听觉来感受的特殊艺术形象。
1、肢体语言代替音乐的聆听。许多教师都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应当说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恰当地、合理地运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音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起到其积极的作用,相反,由于太注意表面的花架子,做秀成份太多,使音乐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技能展示课。表演的成份太多,让人看了不免产生滑稽之感。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欣赏课,内容是《动物狂欢节》中几个片断――《狮子王进行曲》和《大象》等。这位老师在准备这节课时,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准备了好多小奖品,做了好多狮王和大象面具,在让学生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上强模仿狮王和大象走路的样子。试问:这节课我们是要让学生学大象走路和狮子吼叫吗?如果都这样上课,那么要是让学生欣赏《水族馆》该怎么办呢?是否要到游泳池里去呢?
2、语言描述代替音乐的遐想
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而音乐艺术的某种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长篇大论用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领略每一道风景线,让学生自主地、情不自禁地融进音乐,全身心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喜欢音乐,在更多的自由空间里来想象、幻想。
在执教音乐欣赏课《黄土高坡》时,听了前两句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黄土高坡”“对,这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黄土高坡,一只只的安塞腰鼓敲打着黄土高坡的厚重和雄浑、一条条的红绸丝带舞动着黄土高坡的梦想和精魂,是兰花花永远的故乡,是信天游的摇篮。接下来我们要在音乐中领略它的美丽风景和它的音乐特点。” 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变味听赏型
“单一欣赏型”,即教师找来了许多音响资料,整堂音乐课用以音乐欣赏的单一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不符合普通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
1、单调听赏型。在一节课中,老师让学生反复聆听一首乐曲,询问:“眼前看到了什么?心中想到了什么?”这种单一的课型缺少教学的艺术,课堂上缺乏互动性、趣味性、探索性,死气沉沉,更谈不上激活思维与激发情感,不符合音乐课堂教学原则。
2、学术讲座型。把音乐欣赏课上成了学术讲座课。重视了技能技巧的传授,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结果是学生可能知道一些音乐知识,却失去了音乐的形象。有的老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比较高,专业知识也比较精深,一味地分析伤口的结构、段落以及各种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把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分割得支离破碎,音乐的美感和整体的艺术效果已是荡然无存。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月光奏鸣曲》本身真正以哪些音乐要素、特征吸引耳朵?琵琶独奏《十面埋伏》的艺术价值又在哪里呢?似乎这些才是真正需要学生审美体验的东西。
当然,必要的讲解固不可少,关键是看教师的讲解是否会促进学生对作品增加美的感受。
三、山寺钟呜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流暄——偏离音乐教学的音乐性
1、糅合过度。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必须实现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性,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经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在音乐课中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或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都应该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
一位老师执教音乐欣赏课《游击队之歌》。上课时,教师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收集了有关抗战时期的资料,然后,师生一起介绍讨论抗战时期的故事,日本人如何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如何受欺凌等等。接着老师打开电脑观看抗战时期的课件,看完后学生讨论并进行演说,离下课还有10分钟才进入歌曲欣赏,教师简单介绍了词曲作者就下课了。这样的上课方法,是对音乐课学科综合的正解还是曲解?是不是为了体现音乐的综合性而把音乐本质给丢了呢?
2、多媒体过度。在电子教育流行的今天,许多教师也“赶时髦”,经常通过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为了追求形象性,将之编成动画形式,再配上音乐播放。这样使音乐课件能深深地刺激学生的直观感觉。学生上课犹如看动画片一般,兴趣盎然。但是,这样的课件注意了刺激学生的视觉能力,无形中却扼杀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要知道,在音乐欣赏中,听才是主要方式,看只能作为辅助形式。试想,下课后,学生津津乐道的是刚才放过的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而说起音乐,学生连主旋律都记不住,这叫什么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著名作家王蒙说:“说老实话,我的音乐知识、音乐水准并不怎么样。但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师要加强对音乐欣赏策略的研究,倡导“以音乐为本,从乐音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策略
一、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准确把握教材 1.挖掘教材
音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获得有效生成的客观条件。课前的预设是课上生成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教学的生成性有赖于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的质量也源于预设的好坏。在备课时,尽管不可能谋略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可以尽可能想得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而且,预设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创意,都直接影响课堂上的生成是不是顺利。
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近”音乐教材、熟悉音乐作品,进而乐于倾听、喜爱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对于距离学生的生活世界较远,学生感到较为陌生的音乐作品,教师在预设教材时,更加需要对这类音乐作品进行恰当、及时的点拨,以引起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总之,教师应该在课前对乐曲绞尽脑汁地进行充分预设,才能吸引学生对陌生乐曲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聆听和探究的音乐活动中来。
2.重组教材
欣赏教材是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音乐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突出音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与渗透,生成性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灵活进行重组,把单一学科的音乐知识与多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把同主题作品整合起来,同作者的作品整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生成多样化的音乐理解。
3.探究教材
在生成性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把握有关音乐作品理论方面的知识,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动力,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入手,使音乐作品中涵盖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渗透在聆听、体验音乐之中,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理论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继而更积极地聆听和记忆音乐本体性的多种要素,生成多样化的精彩体验。
二、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悉心洞察学生
1、把握学生的欣赏水平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预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应以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要考虑到教案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应该全面预设教材,更应该充分预设学生,对学生现有的音乐理论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在课堂中仔细观察学生的音乐表现,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整体发展水平,以求在教学过程中作出正确决策,导向教学的生成性、精彩化。
2、洞悉学生的欣赏心理
在生成性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预设要紧紧围绕学生进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便是依据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来组织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欣赏教学中来,进而产生对音乐体验的五彩纷呈,导向开放性、动态化的生成式教学。
策略
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构建课堂意境 3663个字
策略四、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斗城湖——多种感官参与
1、“音画结合”开拓音乐视野
贝多芬说: “当我作曲时, 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 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 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 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 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 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 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把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写下来。
如欣赏乐曲《天鹅之死》中钢琴连续的琶音和舒展的大提琴旋律,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绘画,有些同学描绘出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缓缓游弋的天鹅是那样的忧郁、高雅,非常的生动形象。
无疑,绘画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音乐的画面感悟力,也使他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2、“听视结合”挖掘音乐内涵
“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 “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 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例如, 欣赏口笛演奏曲《苗岭的早晨》, 在听音乐时要求学生把他们听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到的用文字写出来, 可以是几句话, 也可以是一篇短文, 只要能表达出你对音乐的感受就行了。初听乐曲之后学生初步感受了口笛所表现的优美意境。反复一遍一遍的音乐过去后, 学生的既兴作文也出炉了。有一个同学这样写到“天亮了, 苗岭的景色依稀可辨, 小鸟在树上吱吱的歌唱, 人们从睡梦中醒来, 伴着小鸟的歌声开始了他们新的一天”。音乐的美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这说明他们已感受到了音乐表现。
总之,要想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欣赏教学的模式,积极构建自主、开放、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分析、学会欣赏,感受到“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的乐趣,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和美的音乐,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参考文献:
① 《新版音乐教学论》
吴跃跃
湖南文艺出版社 ② 《音乐美学教程》
张前
上海音乐出版社 ③ 《音乐美学》
王次炤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基础》[美]爱德温 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11月第2版
《音乐教学法》 张芳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7月第1版
《教学思想录 中小学音乐卷》张肖虎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7月第1版
第五篇:浅议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浅议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桦甸市白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王秀娟
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我在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欣赏。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的顺序引导欣赏。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器乐曲;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看听动结合,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诱发美感。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有的说:“我仿佛在郊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