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2《建筑CAD》教学改革模式探索(邵乘胜)
《建筑CAD》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邵乘胜(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津校区建设指挥部,重庆400037)【摘要】针对建筑CAD目前常用的授课方式,提出了适合高职教育的建筑CAD的教学改革方法,重点说明了项目引导法、工学结合模式在建筑CAD课堂教学的应用。同时,提出了加强建筑CAD上机操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Abstract]The most commonly used for architectural CAD teaching methods propo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of CAD teaching methods, focusing on the project guided method, work and study pattern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architectural CAD application.Meanwhile, the proposed building CAD computer operation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ffective measures.【关键词】建筑CAD;教学改革;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生产 和实践考试两个环节。在考试过程中,引入客观评价体系。可以借鉴AutoDesk初中级工程师的标准进行理论知识和基础实践的考核,也可以借鉴中国图学会的AutoCAD技能认证考试进行实作考核。建筑CAD绘图考试采用评分标准量化。由于建筑CAD绘图容易复制,因此计算机绘图部分的考试分数,比较难以体现学生真正学习情况。可以通过不断改进,确定计算机绘图考试采用A、B试卷的上机测试,测试时由教研室教师共同参与。对于考试内容,一方面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考核计算机绘制建筑制图,要求完成建筑平面图。制定考试评分标准,最后是选做,在完成平面图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完成建筑立面图。每一步都有具体分数设定,按每一步骤给出成绩,使上机有了量化指标,评分标准达到统一化,同时能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2.4加强实训环节,走“寓教于乐、工学结合”模式
实践环节的教学,我安排的是本班教室的测量、草图绘制及各部位尺寸标注;本班教室的平面图、顶棚图及各立面图的AutoCAD绘制;所在教学楼公共卫生间的测量、草图绘制及各部位尺寸标注;公共卫生间平面图、顶棚图及各立面图的AutoCAD绘制;另外准备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进行识图考察;进行图纸审查、编号、封面设计、装订图纸等。可以分小组完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完美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快乐、嬉戏的氛围中完成实训操作。对于楼梯图的绘制,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中各种类型的楼梯,边参观边讲解楼梯中的名词术语、相关参数等,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之后,回到课堂,看楼梯形成、解剖的教学光盘。在进行分组,设计楼梯,并根据自己的设计,利用AutoCAD将其绘制出,并用KT板将其做成模型。那么,楼梯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怎样?在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
2.5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认证,全面提高操作水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扩招,在提高全民教育水平的同时,也给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很多国际著名的软件公司和国家劳动技能部门都提供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水平和技能能力的认证考试制度来衡量学生的应用水平。为了将AutoCAD课程教学内容和专业认证考试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学会将计算机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又能使自己的应用水平得到一个权威的社会认证,提高学生在求职工作中的竞争能力,学校可以建立Autodesk的授权培训中心(ATC),这是获得Autodesk公司授权的、能对用户提供正规化和专业化技术培训的商业培训公司或院校。ATC不仅可以获得全部正版的培训软件,而且能得到Autodesk随时最新技术的师资培训,促使教学单位完善更具竞争意识的教学培训服务体系;通过Autodesk公司严格认证考试,提高教师掌握最新CAD技术的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教育部每年举办的“正保教育杯”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所有合格学生均可获得教育部颁布的技能合格证明。还有,就是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图学会的AutoCAD技能认证考试,该考试分为一、二、三级,学生可根据自己能力选择报考级别。这些措施,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AutoCAD操作水平。
3.建筑CAD的教学改革思考
总之,建筑CAD的教学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有相应的师资队伍、相应的图书资料、相应的教学设施和专业的教学计划。同时,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思考:课程标准是否基于市场需求?课程结构是否基于人才规格?教学内容是否反映一线需求?实训条件是否类似工作现场?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这类学生?专业教师是否具有实践经验?评估手段是否适合职业教育?是否有校企合作机制作保障?
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建筑CAD教学改革也就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魏旭,王景阳.浅析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改革.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年8月
第二篇:建筑cad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CAD)赛项规程
一、竞赛名称
“中望杯”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CAD)
二、竞赛目的
促进参赛选手更好地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有关建筑制图的技术标准,引导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促进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CAD技能的培养,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引导中职院校重视实践教学,突出能力本位,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使参赛选手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促进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参赛选手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促进职业院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素质。
三、竞赛方式与内容
(一)竞赛方式
竞赛分选拔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选拔赛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教育部有关技能竞赛文件精神自行组织。
决赛每省市限报3名参赛选手,兼参加团体赛和个人赛。每个参赛单位限报1名指导教师。团体赛和个人赛分时段进行。
(二)竞赛内容
建筑CAD技能竞赛要求参赛选手能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处理土建技术图纸绘制的各类问题。考核选手掌握一定难度的工程识图的能力和绘图方法技巧;参赛选手应对软件环境、图形发布等工作要有一定的了解。1.计算机绘图技能
图形绘制、编辑、标注等各种计算机制图工具和方法。2.建筑工程制图技术
绘制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的建筑图样。3.图样画法
使用计算机绘制正投影视图和轴测图。
四、竞赛规则
1.赛场提供计算机,并安装“中望CAD2012教育版”正版软件。参赛选手不可自带任何技术资料、工具书、笔记本电脑、通讯工具、摄像工具以及其他即插即用的硬件设备,如经发现,立即取消选手比赛资格。2.所有计算机设备USB接口均已贴封条,参赛选手不得撕毁封条,如经发现,立即取消选手比赛资格。3.参赛选手统一着装,提前15分钟到场。参赛选手迟到15分钟以上,则不允许再进入赛场,按弃权处置。比赛开始后,半小时内选手不得退场。
4.参赛选手的比赛赛位采用现场抽签的方式确定。
5.参赛选手按照规定时间进入比赛场地,有10分钟时间供选手检查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设备工作状态,根据统一指令开始比赛。
6.参赛选手必须带齐两证(身份证、参赛选手证),并统一佩戴由大赛组委会印制的相应证件,缺一者不准参加比赛。
7.赛题以任务书的形式发放,参赛选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比赛指定任务。
8.比赛需连续进行,比赛一旦计时开始不能无故终止比赛。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比赛纪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比赛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如计算机死机、软件问题),由裁判长和软硬件厂商技术人员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并现场记录予以加时。
9.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如遇问题需举手向裁判员提问,选手之间不得互相询问,否则按作弊处理。10.进行团体赛时,指导教师在比赛时间内有一次指导参赛队员的机会。每支参赛队的选手均可选择在适当的时间、由1名选手到比赛指定区域接受本队指导教师指导,选手接受指导的时间计算在比赛总时间内。11.为防止因计算机故障产生的数据丢失,请参赛选手随时、及时按要求保存图纸文件。
12.饮水、上厕所均计在比赛时间之内。除正常饮水外,其他一切与比赛无关的活动均需示意当值裁判,经裁判允许后方可进行。
13.比赛结束前10分钟,裁判长提醒比赛即将结束。比赛结束后,选手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和计算工作,保存结果需经过检验,并与裁判员共同签字确认后,选手方可离开赛场,试卷不得带出赛场。
14.参赛选手须按照任务书要求及程序提交竞赛结果,所有电子文件均不可做标记,一经发现做零分处理,并对参赛队整体成绩做相应的扣分处理。
五、评分方式与奖项设定
(一)评分方式
各参赛队、参赛选手提交的比赛结果,即所绘制图形及其电子文件,经裁判员确认后通过网络提交;根据评分标准评分。
1.图形绘制质量评价包括工程图形的规范性、制图要求的符合程度、视图的正确性、图形尺寸的精确性、文件格式等方面。
2.完成数量包括完成题目数和各题目完成度等方面。3.竞赛名次按照得分高低排序。
(二)奖项设定
竞赛设参赛选手个人奖,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20%,三等奖占比30%。获得一等奖的个人赛参赛选手的指导教师由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六、申诉与仲裁
(一)申诉
1.参赛队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设备、工具、软件,有失公正的评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2.申诉应在竞赛结束后2小时内提出,超过时效将不予受理。申诉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由参赛队领队向相应赛项仲裁工作组递交书面申诉报告。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的时间、涉及到的人员、申诉依据与理由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事实依据不充分、仅凭主观臆断的申诉将不予受理。申诉报告须有申诉的参赛选手、领队签名。
3.赛项仲裁工作组收到申诉报告后,应根据申诉事由进行审查,6小时内书面通知申诉方,告知申诉处理结果。如受理申诉,要通知申诉方举办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如不受理申诉,要说明理由。
4.申诉人不得无故拒不接受处理结果,不允许采取过激行为刁难、攻击工作人员,否则视为放弃申诉。申诉人不满意赛项仲裁工作组的处理结果的,可向大赛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
(二)仲裁
大赛采用两级仲裁机制。赛项设仲裁工作组,赛区设仲裁委员会。赛项仲裁工作组接受由代表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大赛执委会办公室选派人员参加赛区仲裁委员会工作。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省(市)领队向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赛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CAD)赛项技术规范
一、竞赛概述
参赛选手根据给定比赛任务,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的要求,在统一的“中望CAD2012教育版”软件平台上完成指定的计算机辅助建筑制图及相关工作任务。
比赛时间:团体赛为连续2个小时,个人赛为连续4个小时,团体赛和个人赛分时段进行。
二、竞赛要求 1.技能要求(1)基本投影能力
参赛选手应掌握正投影理论;掌握各种几何要素及其相对位置关系的投影特性;掌握几何形体的三视图绘制等投影知识。(2)规范制图能力
参赛选手能正确识读建筑工程技术图纸,通过设置合理的绘图环境、布局和打印样式等实现国家制图标准规定的图幅、图线、比例、字体、尺寸标注样式等要求,形成优质规范的计算机绘图文件。(3)精确制图能力
参赛选手能熟练掌握各种精确制图的技巧,准确完成建筑工程图形的绘制;能够利用软件获取图形对象的准确数据,如长度、面积等;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制图的特色和优势。(4)高效制图能力
参赛选手能熟练掌握各种命令、工具和选项设置来提高绘图效率。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中等复杂程度的技术图纸,并了解图形样板、设计中心等高级技巧。(5)打印图纸能力
参赛选手能熟练地输入或输出兼容格式的图形对象,并能按要求进行图形整合编辑;能设置打印设备及参数以输出符合制图标准要求的电子文件或纸质文本。(6)协同工作能力
参赛选手能用协同设计的工作方式,建立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中贯彻和实施CAD标准。熟悉CAD图形、数据资源的共享及应用。(7)拓展工作能力
参赛选手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掌握计算机制图文件命名原则和方法,组织和管理计算机制图文件夹;能使用操作系统软件和办公应用软件,能安装独立软件插件或专业绘图模块,快速绘制建筑图样。2.竞赛知识范围
掌握建筑类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参赛选手应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开阔的视野,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1)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参赛选手应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 ①投影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各类视图的绘制方法。
②建筑制图标准,如图线、比例、图例、字体、图样画法、定位轴线、尺寸标注、图幅等。③建筑工程图纸的组成和表示方法,正确识读建筑专业技术图纸。④建筑构造基础知识。(2)计算机辅助制图知识
参赛选手应会选择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掌握使用软件的基本知识,包括: ①计算机辅助制图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②绘图环境的设置,图层、样式、模型与布局等知识 ③精确绘图的相关知识 ④图形信息管理与查询
⑤图形对象的输出、使用,如图块、图形输入与输出等知识(3)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①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一般问题处理 ②输出设备的概念和使用
③其他常用软件的使用,如文本编辑软件。3.竞赛标准(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2)《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
三、竞赛场地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机房
四、竞赛技术平台 1.应用软件
“中望CAD2012教育版”正版软件 2.计算机
型号:戴尔 OPTIPLEX 780台式电脑 CPU:Intel 酷睿2四核 Q8400 内存:4G 硬盘:500G 显卡:独立显卡
显示器:19寸液晶显示器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文字输入提供:五笔、拼音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CAD)赛项须知
总则
为贯彻“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赛原则,保证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望杯”建筑CAD竞赛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赛项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1.参赛队名称统一使用规定地区的院校名称,不接受跨校组队报名。
2.参赛队选手在报名获得确认后,原则上不再更换,如筹备过程中,选手因故不能参赛,所在省教育主管部门需出具书面说明并按相关参赛选手资格补充人员并接受审核;竞赛开始后,参赛队不得更换参赛选手,若有参赛队员缺席,则视为自动放弃竞赛团体名次排名。
3.参赛队对大赛组委会以后发布的所有文件都要仔细阅读,确切了解大赛时间安排、评判细节等,以保证顺利参加大赛。
4.参赛队按照大赛赛程安排,凭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参赛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参加竞赛及相关活动。5.参赛队将通过抽签决定比赛场地和比赛顺序。
6.对于本规则没有规定的行为,裁判组有权做出裁决。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仲裁工作组的裁决是最终裁决,任何媒体资料都不做参考。
7.本竞赛项目的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二、领队和指导老师须知
1.做好赛前抽签工作,确认比赛出场顺序,协助大赛承办方组织好本单位比赛选手的各项赛事相关事宜。2.做好本单位比赛选手的业务辅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工作,对参赛选手及比赛过程报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共同维护竞赛秩序。
3.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尊重和支持裁判工作,不随意进入比赛现场及其他禁止入内的区域,确保比赛进程的公平、公正、顺畅、高效。
4.当本单位参赛选手对比赛进程中出现异常或疑问,应及时了解情况,客观做出判断,并做好选手的安抚工作,经内部进行协商,认为有必要时可在规定时限内向赛项仲裁工作组反映情况或提出书面仲裁申请。5.团体赛每队限派1名指导教师按照规定时间进入比赛场地,在规定指导区域就座。该指导教师必须带齐两证(身份证、指导教师证),并统一佩戴由大赛组委会印制的相应证件,缺一者不准进入。
三、比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报到后,凭身份证领取参赛证,并核实选手参赛资格。参赛证为选手参赛的凭据。参赛选手一经确认,中途不得任意更换,否则以作弊论处,其所在参赛队不得参与团体奖项的排名,其个人不得参与个人名次排名。
2.参赛选手应持参赛有效证件,按竞赛顺序、项目场次和竞赛时间,提前30分钟到各考核项目指定地点接受检录、抽签决定竞赛工位号、机位号等。
3.检录后的选手,应在工作人员的引进下,提前15分钟到达竞赛现场,从竞赛计时开始,选手未到即取消该项目的参赛资格。
4.参赛选手进入赛场,应佩戴参赛证,并根据竞赛项目要求统一着装,做到衣着整洁,符合安全生产及竞赛要求。
5.比赛需连续进行,比赛一旦计时开始不能无故终止比赛。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竞赛纪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比赛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如计算机死机、软件问题),由裁判长和软、硬件厂商技术人员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并现场记录予以加时。
6.为防止因计算机故障产生的数据丢失,请参赛选手随时、及时按要求保存图纸文件。
7.参赛选手应认真阅读各项目竞赛操作须知,自觉遵守赛场纪律,按竞赛规则、项目与赛场要求进行竞赛,不得携带任何书面或电子资料、U盘、手机等电子或通讯设备进入赛场,不得有任何舞弊行为,否则视情节轻重执行赛场纪律。
8.竞赛期间,竞赛选手应服从裁判评判,若对裁判评分产生异议,不得与裁判争执、顶撞,但可于规定时限内由领队向赛项仲裁工作组提出书面仲裁申请;由赛项仲裁工作委员会调查核实并处理。
9.参加技能操作竞赛的选手如提前完成作业,选手应在指定的区域等待,经裁判同意方可离开考场。10.竞赛过程中如因竞赛设备或检测仪器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裁判,不得私自处理,否则取消本场次比赛资格。
11.比赛时,替补队员不得进入比赛现场参与比赛。
四、赛场管理须知
1.竞赛现场设现场裁判组,负责监督检查参赛队安全有序竞赛。如遇疑问或争议,须请示裁判长,裁判长的决定为现场最终裁定。
2.裁判工作实行回避制度。有组队参加竞赛的院校,其教师不得参加裁判工作。
3.参赛队进入赛场,裁判员及赛场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审查允许带入赛场的物品,经审查后如发现不允许带入赛场的物品,交由参赛队随行人员保管,赛场不提供保管服务。
4.竞赛期间,未经赛项执委会允许,竞赛工作人员与裁判等任何相关人员均不得泄露或提供竞赛选手的个人信息、登录密码和竞赛情况。
5.竞赛成绩单及有关资料的管理,实行交接责任制。所有竞赛项目的各场次、工位以及选手竞赛成绩,由各项目裁判长汇集、计算、签字后,直接交给成绩登记统计负责人,双方签字办理交接手续。6.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参赛队,经裁判组裁定后取消其比赛资格:
(1)不服从裁判、工作人员、扰乱赛场秩序、干扰其他参赛队比赛情况,裁判组应提出警告。累计警告2次或情节特别严重,造成竞赛中止的,经裁判长裁定后中止比赛,并取消参赛资格和竞赛成绩。(2)竞赛过程中,产生重大安全事故、或有产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经裁判员提示无效的,裁判员可停止其比赛,并取消参赛资格和竞赛成绩。
(3)竞赛过程中,出现赛项规程所规定的取消比赛资格的行为,裁判员可停止其比赛,并取消参赛资格和竞赛成绩。
第三篇:探索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探索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摘要:中职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在当今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关键词:职业院校;一体化改革;教学质量;办学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与企业对技能人才也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技能人才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具有很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当前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也为了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求,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近几年,淄博技师学院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了教学中所存在一系列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并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置,教师把课堂设置在一体化教室或实验室,课堂上师生双方边讲边练,边练边学,讲练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这一教学模式,是当今职业院校改革的重点,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客观要求
国家陆续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数量众多并且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必须紧跟社会需求,进行一体化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促进就业和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职业性,即要求受教育者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从事一定的职业。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恰好符合职业教育的内涵,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技能学习。(三)推进技工院校改革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由于就读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较低,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不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还会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思想,导致高流失率。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传统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边学边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实践观察,逐步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取代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比较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适应基础较差的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二、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一体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中职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动手能力,提升学习自豪感。
(一)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一体化教学中,讲、学、练同时进行,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讲解与示范后,学生根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技能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理论知识掌握的不足,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互促的良性循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手把手的指导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有效做到因材施教。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主线,强化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接受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做到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三、一体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要制定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教学计划,遵循国家的有关文件和精神,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围绕培养目标,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做到统筹优化。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贯通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
(一)实施理实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师只讲理论,而实习指导教师只管实习教学,这就势必造成理论与技能的脱节。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按企业的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使理论与实习教学穿插进行,强调知识的“实用、必须、够用”及“教、学、做”紧密结合。一个工作任务分为若干个工作模块,每个模块可由两名教师指导,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双管齐下,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实践锻炼,学生在某一工作站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作站进行下一个工作任务。
(二)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运用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原理图、机械图等可以运用多媒体制成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于一体,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信息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教学应注重从实际出发,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届的共同呼声。双师型教师要求既是教学行家,又是技术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自身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双师型”教师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还应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技术好、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加强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途径有:营造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聘请各类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或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公开课、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通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认证考核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实施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素养。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项探索性与实践性的工作,也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为了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办学水平,早就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第四篇:基于三维CAD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实用性强,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单位从事制造、装配、检测和维护机械设备等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我们通过与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依托企业资源,和现场专家共同开发该课程,将牛头刨床、插床和减速器等机器设备融入课程项目,并通过ProE软件的应用将三维CAD技术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相结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与整合,实现了该课程教学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转换。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本专业工作领域多为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维护和维修,以及简单机构和工装零部件的设计等,这些工作首先需要认识机械零部件及各种运动机构,在此基础上根据零件结构及特性调配组装,对于机械设计方面的技能,像零件承载能力计算、校核等,在工作中逐渐被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所替代,因此我们将课程定位为“以机械传动和零部件分析及其参数化的三维造型设计为主,以设计计算为辅”,注重学生对机器的认识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服务社会,对接岗位技能为目标,课程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环节,将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化、项目化,任务设置尽量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基本原则,同时选择合适的载体承载教学目标。因此,本课程按照由简单至复杂的认知过程,依托机器实物载入教学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和做,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可以逐步认识和建立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和社会意识,并认识到完成工程任务中非技术因素(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课程的设计不但使学生达到既定的知识、技能的培养目标,也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我们构建以实践为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
三、课程项目开发与设计
从课程整体内容来看,本课程既有系统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三维CAD实践技能。在机械设计中主要研究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在三维CAD课程中不仅可以研究各类机械零部件建模的方法,而且还能进行相关的分析、运动仿真。那么如何将这两门课程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是我们在项目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内容。因此,根据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我院现有条件,利用和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课程组成员根据现场职业岗位需求,反复推敲、不断比较,最终根据本课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制定出3个通用性好、操作性强、趣味性高、难易适中的教学项目,并依托牛头刨床、插床和减速器3台完整的典型机器,将多种机构和零部件的零散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ProE软件参数化的造型展示出不同的三维模型。在3个项目的基础上设置了15个学习情境,制定了36个学习任务,其中项目一和项目二为并行项目,每个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共同服务于整个项目,当任务逐一完成时,工作项目也就得以完成。
四、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任务单进行学习,每个学习内容都是以“学生工作任务单”的方式接受,按照任务单的指导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每4~6人为一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操作技能和必需的理论知识,学生是行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学生以任务书为指导完成工作任务,并按检查评价办法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然后教师按照“检查评估评价表”的内容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过程考核和量化考核。课程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一)任务布置,建立感性的认识
机械设计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实施任务前应先使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布置任务时首先展示三维CAD的效果图,通过视觉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进一步到实训车间拆装机械零部件,观察认识其结构和作用,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奠定理论学习的基础,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更好掌握。
(二)通过资讯获得任务知识点
学生接受任务后,带着实践的认知和任务的问题去接受教师的课堂理论讲授,进而能更有效的获取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在“传动轴结构的设计计算及三维CAD造型设计”任务中,如果直接讲阶梯轴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学生们会感到很枯燥,可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如果有了第一个环节的认知情况,明白了轴上零件的装配顺序、轴及轴上零件需要定位与固定等,很快就会分析该轴系结构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会很快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中去。
(三)根据任务要求制定计划
当学生们获得任务相关知识点后,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本次任务的实施计划,并通过组内成员充分讨论与论证后确定可行方案。
(四)按计划进行任务实施
由于本课程融合了机械设计基础和三维CAD的内容,所以在本环节中学生们除了需要完成设计相关的任务外,还需要完成该设计的三维造型,所以本环节的工作量比较大,同时还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进度,并及时指导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监控学生们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
(五)检查展示
学生们按照老师提供的评分标准,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自检、互检,检查完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成果的汇报展示。
(六)评估反馈
根据汇报展示结果及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综合表现,教师对学生们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其进行综合能力评估。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启发他们课后运用CAD技术构造一些课堂内未作演示的机构模型,这样既启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又能保持正常的课程进度。
教学过程中,每个步骤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因情况、因学习项目、因需完成的任务的具体情况而定。现以任务3-3-2传动齿轮的设计计算及三维CAD造型说明课程具体实施环节。
五、总结
这几年课改后,我们经常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参加的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和河北省电子信息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中,我们多次取得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并有多名学生获得“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技术能手”的称号,取得的这些成绩,见证了我们课改的历程,也给予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同时,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职重要任务。可见,本次课程的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不仅促进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职业能力。
第五篇: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安徽理工学校(原安徽省安庆商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培养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教学实践与探索,收到了显著成效。2002年,计算机专业被省教育厅授予中职学校省级示范专业,2004年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七部委确定为计算机及软件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2005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
一、理念与时代零距离
进入新世纪,中专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改变,已由传统的专业教育转变为职业教育,由学历教育转变为就业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定位与取向。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学校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切入点,确保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零距离对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坚持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观。
二、专业与市场零距离
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专业设置取向。学校树立以特色和就业为战略高地的专业设置方向,根据社会用工需求,灵活应变适时调整与细化专业设置,形成特色和优势,满足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市场需求。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愈加突出,学校本着满足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基本原则,于2001年增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尤其是世界500强在我国投资力度加大,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兴起,急需大量技能型紧缺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针对电视广告、动漫制作等大众传媒行业计算机美术设计制作技能型人才馈贬现状,学校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开设了“电脑美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软件美工、广告 设计、网页制作、三维动画等技能型紧缺人才。
专业与市场零距离钦接,形成特色和优势,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增强了学校抵御中职教育改革风险能力,拓宽了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与职业零距离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其根本要落实到教学上,构建一个适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平台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多年来,学校坚持三个面向,进行改革创新,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距离贴近。
按照社会对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的要求,本着简化理论、强化技能的课程改革原则,废除传统三段式课程设置结构,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二翼”模式职教课程体系,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为“主体”,以“中专学历文化知识结构和技能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为“两翼”构建课程体系,实行“职业化、模块化、技能化”教学模式。
四、实训与岗位零距离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本着硬件做强,软件做优的改革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学校重视在高层次上加强有职业特色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创建培养与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条件。
近几年学校加大计算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同时坚持校企联合,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004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实现“2+1”教学模式(两年校内学习,一年顶岗实训),与苏州友达光电、绿原科技、温州人本集团等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训协议,实现教学实训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轨。
学校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和岗位技能证书制,重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计算机专业现有“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考点”、计算机维修、计算机网络等1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的双证率达到近100%。
五、学生与就业零距离
学校坚持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开展“订单式”培养,为社会培养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 才,真正做到学生就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融合。
订单式培养,实现了学生就业直通车,使学校、学生、企业在校企结合中找到了共同点,真正实现了学生满意,企业满意,学校满意的共赢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使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在近几年省内及全国性的计算机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01年在全省商业中专计算机应用比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冠军,两个单项第一;2002年在全国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竞赛中,学校选手荣获网页制作一等奖,图形图像处理优秀奖;2004年在安徽省国资委、发改委等九部门组织的安徽省首届计算机技术大赛中,学校代表队喜获团体冠军,并取得个人预赛第一名的好成绩;2005年在全国职业教育课件制作比赛中,学校参赛课件“轻轻松松学VB”获得中职组二等奖。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一次性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巩固率、企业关键岗位占有率三项指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