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与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播学与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播学与教学设计》。

第一篇:传播学与教学设计

教育传播学与教学设计

一、教育传播学、教学设计的概念

1、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

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合确定教学目

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合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

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

理论基础。

二、教育传播学理论基础

1、简介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3)受者的特定性

(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3、课堂教学传播

课堂教学传播是教育传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同于远距离教学传播和自学传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课堂教学传播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具有双边性质

(二)课堂教学传播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指导下,按照固定的课程时刻表进行的

(三)课堂教学传播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教学媒体之间进行的

(四)课堂教学传播主要采取面对面的传播方式

(五)课堂教学传播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统一实现的过程

4、课堂教学传播过程

课堂教学传播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阶段:传授—接受阶段,复习-辅导阶段,练习-指导阶段,作业-考查阶段。

5、课堂教学传播的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传播模式,大致可以分以下三种: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教师的控制下,主要从书本中学习,传递和接收的主要是教材中的知识信息。

常见的有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臵课外作业。

这种传播模式,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了书本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个人生活实践或直接经验为学习的中心,从活动中学习。这种传播模式,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及其亲身经验,但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系统书本知识的教学。

3、以问题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从研讨中学习,能启发人们进行探索,但容易使教学缺乏系统性。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所长和不足,在教学传播中应灵活搭配使用。

6、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

1.特定的教学目标

2.特定的教学对象

3.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

4.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

7、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8、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

扩展功能、增强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

三、教育传播学与教学设计

1、传播的三类侧重点为教学设计任务制定提供参考:

(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2)、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 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教育传播学可供教学设计课堂参考的三种模式: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2)、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播模式(3)、以问题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3、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一)对教师的作用

(1).扩大教师采集和选择教育信息的范围

(2).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场所、设备、设施等

(3).使教师有可能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传播活动

(4).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与学生接触、与社会交往的机会

(二)对学生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

(2).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有助于学生身段健康成长

4、接受教学设计的学习者在教育传播学中的角色

学生是受播者

(一)接收传播信号

(1).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教科书是依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学生在教育传播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远距离教学传播和个人自学传播,主要是依靠教科书来进行系统学习的。阅读教学参考书,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2).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对于课堂教学传播,讲授是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它不是简单重复书本知识,而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与深化,并指导学习方法。

(3).视听其它多种教学传播媒体。学生应具备正确的视听方法、善于从展示的多咱教学媒体中获取事物的全部行征与规律。

(4).视听大众传播媒体

(5).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

(二)进行译码工作

(1).将信号转换为符号

(2).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

(三)输出与反馈信息

学生在接收和进行信息译码期间和之后,伴之会产生一些行为,这些行为所代表的信息,是一种教育传播效果的信息,也称为教育传播过程的输出信息。若这些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反作用于教学传播过程,被称为反馈信息,它被用于调控教育传播过程,使教育传播效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

首先是接收传播信号时的外显行为,它表现在:a、注意力。b、喜爱程度。

其次是在进行译码工作时的外显行为,表现在:是否认真思考问题,在表情姿态上,有否静思、点头、摇头,或者及时提出不同的见解等等。

最后是信息译码后的效果行为。它表现在:a、知识的积累。b、能力的提高。c、观点、情感的改变。

(2).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学生练习与作业;考试。

5、教学设计中必须重视的学生的传播行为

学生并不是机械,他接收信息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主动地接受信息,甚至是有赞扬生地去接收与理解信息。

(一)目标性行为

(1).接受信息要按培养目标规定

学生接受信息,是按照教育方针规定的,在我国现阶段,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学生传播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主动性行为

(二)主动性行为: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

(三)选择性行为

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帕指出,受播者对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三种选择性因素:1.选择性接受。2.选择性理解。3.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理解包含四种意义:依习惯来说,人们通常依照某些经验来接受传播内容;依心理的调和来说,人是接受合乎于自己本身信念的传播内容,排斥或歪曲与自己观念相反的内容;依易得性来说,人们通常喜欢接受容易理解的传播内容;依效用性来说,人们接受传播内容,总是能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为优先。

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是普遍存在的,它们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干扰。

6、教学设计的学生基础——学生的素质要求

(一)生理素质要求

(二)心理素质要求

(三)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四)思想品德素质要求

7、教学设计的实施者教师教育传播中教师的角色

(一)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

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教师就是教育流通线路上的主要把关人。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传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主要是由教师决定的。

在特定的条件下,教学机器也可以成为教师,人们称它为电子教师。机器成为教师,要具备的一定的条件:1.具有提示作用。2.具有传输机制。3.具有反馈机能。

(二)教师的性格征

1.理智型教师。其特征是爱好读书,喜欢独立思考。

2.意志型教师。其特征是工作的精确性和组织能力强。

3.情感型教师。其特征是与学生联系密切,能对后进生顺利地开展工作。

4.组织型教师。这类教师是真正的多面手,能把各方面的才能融于一身,如注意力的支配合理,良好的记忆,了解学生,有预见性,以及创造性的工作态度。

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不同影响。

8、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标准——教师的基本任务和 应做好的工作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概括地说,就是“教书育人”。

在教育传播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实现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体目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具体任务是:传输知识信息、教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传播技巧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实现上述任务,有效地进行教育传播,应做好下列工作:

(1).设计 即制订方案,包括设定目标、选择媒体等。

(2).组织 组织好与实现目标有关的材料,以及做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工作。

(3).传输 在制定的方案的指导下,进行传播活动,惧、加工、传递信息。

(4).评价 对传播活动进行评价。

9、教育传播学为教学设计中教师提供的传播行为标准

在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中心工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这也就是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

(一)、教育信息的收集

教育信息的收集,是教师做好教育传播工作的基础。教育信息收集的步骤:

(1)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类:认知类、情感类、动作技能类)

(2)选择信息源。信息源通常分为两类:一是天然的信息源,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事物;二是人工信息源,如书本形式的和非书本形式的各种教学媒体。选择信息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有用性 b、可靠性c、可加工性d、完备性

(3)、考虑信息收集的方法。信息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a.文献检索法。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有三种:追溯查找法、直接查找法、循环查找法。

b.调查访问法。常用的调查访问方法有:普遍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面访法和意问卷法、测验量表法、仪器记录法

(4)、进行信息的收集

(二)、教育信息的加工

教师的工作不仅在于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人加工过的信息。提供加工过的信息(包括认知、情感的、动作技能的信息)是教师的工作环节。教师完成:

a.信息筛选 b.信息管理 c.信息编码

(三)、教育信息的传递

教育信息的传递,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过程。这种联系是通过信号的发出与信号的接收来实现的。

信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形式,包括各种符号和传递信息的各种物质,如文字、图形、实物及其运动形式等;一种是能量形式。如声音信号、光信号、电信号等。

教师在传递信息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性。

(2).传递的信息应是完备的。

(3).要注意信息的时效。

(4).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5).要注意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干扰。

10、教学设计可利用的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就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它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1).各种教育媒体。

(2).空气中的光波、声波、电磁波。

(3).人的感觉器官。

(4).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方式。

第二篇:教育传播学与教学设计的异同摘要

教育传播学与教学设计的异同摘要:研究教育传播学的特征,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并根据教育的客观规律,探求获取最佳教育效果的途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主要介绍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接着讨论教育传播学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关键字:教育传播学、教学设计

一、教育传播学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1、概念与研究性质不同(1)、教育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传播起源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它是教育学和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他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教育传播学是教育传播与技术学科群中一个分支学科,它要遵循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的教育效果的科学。(2)、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2、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1)、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教育传播学就是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对象是整个教学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传播本体的研究 ②、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研究 ③、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 ④、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 ⑤、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的研究 ⑥、教育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研究 ⑦、教育传播环境的研究 ⑧、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 ⑨、教育传播的研究方法

(2)在教学设计不断向科学化迈进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教学设计研究者关注、探讨的关键问题。由于教学设计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的探讨还是一项空白,就是在有限的几本教学设计著作中,也未明确提出什么是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但应当承认,人们已经开始尝试这方面的研究,如乌美娜在《教学设计》一书中就这样写道:“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的一门新兴的教学科学。”这里提到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笔者理解就是该文章确立的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传播学与教学设计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特别是教育传播的过程。因此,教育传播学的理论自然成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教育传播学是把教学过程看成信息的双向传播过程,包括信息从教师或媒体传播到学生的过程和信息从学生传播到教师的过程,也即是师生人际交流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利用教育传播学理论来解释教学现象,找出某些教学规律为进行教学设计铺垫基础。教育传播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一大贡献是它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图所示),(信息传播模式图)

从信息传播模式可以看出,教学传播过程所设计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动态互相关系,说明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动态过程,传播过程的教师、学生媒体的设计也构成课教学蛇酒偶成的基本要素。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从下图中的信息传播中,如果教师口齿不清或存在噪音,就会使学生很难准确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如果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当或媒体设计不当,那么就有可能造成词不达意,传播不了准确甚至有错误的信息,这种干扰存在与编码过程中。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强,那么他将很难从语言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这种干扰存在于译码的过程。从传播学的角度,教学设计者要遇见可能的干扰,并利用有效手段消除传播过程中的干扰。

参考文献:

[1]《教学系统设计》何克航、林君芬、张文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2]《教育传播学》南国农、李运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第三篇:新闻学与传播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1.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研究 2.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研究

3.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

4.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研究 5.加强网络依法管理研究

6.加强权力运行的舆论监督研究 7.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研究 8.构建中国特色传媒文化体系研究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生新闻的发展走向研究

10.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研究 11.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 12.构建当代中国话语的理论、方法与问题意识研究

13.中国特色报刊内容质量评测指标体系研究

14.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我国媒体政策和法规研究

15.重大事件中舆论引导效果研究

16.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结构、模式、特点、规律研究

17.新闻媒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研究

18.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新闻传媒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19.当代中国主流价值体系与媒介引导研究

20.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与新闻法制研究 21.唱响网上主旋律研究

22.微信传播的特点与功能研究 23.网络舆论传播与演化机制研究

24.虚拟世界环境下网络信息伦理与诚信研究

25.微博传播的特点与效果研究 26.新闻网站市场化问题研究

27.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

研究

28.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 29.微博的公益传播研究

30.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31.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32.媒介公信力研究

33.社会化媒体的责任边际研究

34.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发展研究

35.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媒介功能研究 36.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研究

37.全球媒体的中国形象和中国媒体的全球图像研究

38.群体性冲突事件的传媒引导研究 39.环境传播研究

40.国家领导人会议形象传播改进工程研究

41.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取向定位研究 42.国外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传播特点研究

43.中日主流舆论与中日关系的互动和影响研究

44.中国在非洲国家形象及影响力传播研究

45.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刊发展研究 46.国际新闻出版业营销渠道研究

47.国内外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与标准研究

48.出版文化研究

49.中国出版家人物研究

50.社交媒体与公民媒介素养研究

51.未来十年中国新闻教育的目标及改革途径研究

52.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研究 53.中国新闻史专题研究

54.近代报刊媒体与社会性别史研究

第四篇:传播学与广告学

咨讯数学英语政治指南经验心路院校试卷笔记在职同等专题辅导班论坛 首页 > 信 息 > 常见问题 正文专业硕士 出国留学 复试口语 考研试题 考研 辅导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法律硕士 MBA 高薪工作 港 澳硕士

欢迎访问 Freekaoyan 考研站 新闻学、传播学和广告学的区别和实质? 欢迎访问 Freekaoyan 考研站 2010-08-24 22:59:00 liwuyang123456 免费考研网 欢迎访问 Freekaoyan 考研站 欢迎访问 Freekaoyan 考研站 想跨专业考研!但不了解传播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传播学 广播电视学 编辑出版 的区别还有它毕竟具体将 来是要做什么的,希望大家能就自己经历告诉我~ 还有就是一般哪几所学校考研学这个些比较好?推荐一下谢谢!!--我是学广告专业的,对你提的问题,有一点点了解。首先,广告专业,形象的来说,就是什么都会学一点,广告包括两个大块,一个是广告文案 策划,就是你想把广告弄成什么样的大致创意,当然这里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比如受众啊,媒介啊,广告内容啊等等,第二个是广告后期制作,就是传说中的拍摄啊,或者平面设计啊,反正就跟绘图软件和视觉效果挂钩啦~在学广告专业的时候,你还学到市场营销啊,消费者 行为学啊,调查问卷的制作啊等等东西。传播学呢~总的来说更偏向于媒体的策划和研究,主要注重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比如信息 的发布,媒体的选择,受众的接触媒体的时间地点,传播的最终效果,传播过程中的干扰等 等,这个也是很有前途并且很时髦的专业。还有你说的广播电视学,编辑这些,估计是属于新闻专业的了,这个就跟你的写作功底,采 访功底,剖析问题的角度有关了。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 当然,这三个都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如果你选择其中任何一种,都会略微学到其他两种的。传播学比较好的学校是中国传媒大学,首开传播先河,还有复旦也不错,新闻学是复旦比较 好,南大也可以,广告学,是厦门大学最好,是目前中国广告学最好的大学,武汉大学也可 以。这些学校都很难很难考的啊~录取比例差不多 12 个取 1 个~我也想考厦大的研究生,估 计不可能了 欢迎访问 Freekaoyan 考研站 免费考研网

陈培爱: 陈培爱:广告不同新闻

传播学理论影响广告学

【打印本 【字体: 大中 小】 稿】

2005年04月07日 15:21:21 【进入论 【 推 言】 坛】 荐

来源:新华网

【读后感



【关闭】

个人简介陈培爱:1950年1月出生,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任厦门大学人 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

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会长。主要代表作有《广告原理与

方法》《中外广告史》等。、记 者:长期以来,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风气和不良广告并称中国新

闻界“四大公害”,您认为?陈培爱:广告与新闻都是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从信息 传播这个角度来说,两者是相同的;但是,从它们通过传播信息所产生的作用来 说是不同的。(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人们通过新闻了解世界 事物的变化。广告在新闻媒介上是一种收费的公告,直接或间接地为推销商品服 务,人们通过广告获得某种需求。(2)新闻不允许有任何的主观想象、臆断,由 于“新闻价值”的限制,一则新闻报道一经刊登或播出,一般不再重复。而广告只 代表客户的意识和利益,其主要目的是指导消费,开拓市场,提供服务,从而取 得赢利。(3)新闻是基于公众的利益对被采访对象所作的客观报道,它具有一定 的权威性。广告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允许有艺术的夸张和修饰,并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刊播,内容不做任何修改。(4)新闻传播的信息只是停留在 让人知晓的层面,广告传播的信息更主要的是要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乃至促成 行动。广告信息传播者要进入广告诉求对象的文化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传播对 象对广告信息的感知方式、兴趣要求和心理反应等。(摘自《传媒精神》,中国传 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319页。)传播学理论是如何对广告学理论产生影响的? 记 者:您刚才提到,广告学的学科归属是传播学,请您具体谈谈传播学理

论如何对广告学理论研究产生影响?

陈培爱:对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的认识,学术界长期以来有过不同的看 法。一是认为其理论基础应是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广告是推销产品的手段,其应 用范围主要在市场经济领域;二是认为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是 信息传播,市场只是广告发挥其作用功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我赞同把广告纳入传 播学理论研究的范畴。我前面已经讲过,广告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信息传播。它必须明确广告主的意 图,在收费的基础上把产品、服务、观念等信息针对受众进行传播。广告信息通 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受众,并对受众产生不同程度作用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播 过程。广告学作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应该以传播学所阐明的基本理论为 指导。广告学是在传播学所揭示的信息传播整体运动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 步研究广告领域的特

殊矛盾和特殊规律。在研究及运用中,传播学以信息传播规 律的理论研究为重点,广告学则以注重广告整体运作的实务为研究重点。传播学 理论对于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传播过 程的研究,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广告的本质,了解广告是怎样对目标受众发生作 用的;传播媒介的研究,为广告选择媒介提供指导;传播效果的研究,对广告主 如何提高广告费投入的效益提供了帮助;传播模式的研究,对把广告信息传播作 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来考虑,非常有启发性。还有,我们从大众传播媒介的 社会功能来看,它对广告也产生了影响和要求。如媒介的环境监测的传播功能,要求广告提供的信息也应当是真实的;媒介的社会协调的传播功能,也要求广告 应当具备说服劝导的作用;媒介的文化传递的传播功能,要求广告具备一定的文 化品位和科学性;媒介的提供娱乐的传播功能,要求广告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 性。(王永亮等 第320页。)编著)(摘自 《传媒精神》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广告学与传播学的联系
点击:1006 回复:3 作者:沙漠虹 发表日期:2006-4-28 17:45:00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总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着,那就是要不要考研。总是拿不定主意,犹犹豫豫的,以前的我不是这样的,真的感觉很困惑。考吧,就失去了即将面临的就业机会,因为毕竟上了十几年的学,等待着就是这么一天-----走向社会,但总又逃脱不了毕业生对社会惧怕的心理怪圈。不考吧,心里又很不服气,毕竟考研是自己进一步提升自己,增强自身素质的很好机会,在这个重视学历和能力的年代,高学历总不是个坏事。在徘徊中,我选择了考研,选择了暂时逃避社会,继续去做象牙塔里的学生,既然决心已定,就要开始作准备。首先做的是把我要考的专业确定下来。再者就是选择 学校。当然作为一名广告学的学生,考本专业的是本人的第一选择,但得知全国设广告学硕 士点的学校只有四所,分别是中国传媒、复旦、浙大、北大,其难以程度可想而知。一个务 实的性格最终让我放弃了考本专业。我选择了传播学,毕竟她与广告学有很大的联系,考起 来也许比较容易点吧。对于传播学与广告学的联系到底在那?难道就因为传播学是广告学专业必学的一门课,到现在让我去说,我还真有点无言以对,就是这么一个基本的问题,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大 的反思,必经自己已经学了三年的。在这之前,对于传播学与广告学的联系,由以往所学的知识,我只在潜意识上知其在某 些方面

有联系(有点废话了),因为“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这句话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 中时常被老师提起,具体在那一方面存在着联系,我的确没有好好考虑过,现在要把他写下 来,就更不知所以然了。虽然对于这一话题许多学者曾经探讨过了,但是我还是想旧事重提,发表一下自己对这 一问题的看法,凭借对广告的了解,和所学的一点传播学的知识。丛观我国近年来广告学发 展历程,广告学从一开始就与传播学有着不解之缘。从传播学角度来研究穿广告学在我国可 以说是一种主流,这在我国教育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广告学专业都下设 在传播学系,并且很多学校在招研的过程中把广告学作为传播学下的一个研究方向,其中不 乏名校,如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依据传播学的理论来研据广告学正确与否,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广告本身就是一中信 息传播活动,它在不停的传播者商品信息和某种社会价值,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而传播学中包含的信息传播过程,媒介效果的内容可以直截为广告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 根据,并且可以用传播学很多研究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广告,毕竟在我国传播学的研究要比广 告学研究更深一些。在这里我要多说几句,我不赞成单纯依据传播学的框架去研究广告,特别是我国目前广 告学研究现状,我们还应该依据经济学原理来研究的广告学,并且把二者有机结合其来,毕 竟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经济服务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2014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指南

新闻学与传播学

1.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全方位传播研究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 3.新闻宣传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研究 4.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研究 5.大宣传工作理念和格局研究

6.舆论引导的“时、度、效”问题研究 7.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创新研究

8.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研究 9.外宣工作创新研究

10.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11.加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12.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分析研究 13.边疆省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14.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研究

15.网上舆论斗争的特点、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 16.互联网信息保护与推行实名制研究

17.涉腐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研究 18.网络谣言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19.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研究 20.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 21.媒体社会责任与传播正能量研究 22.党管媒体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我国媒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4.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研究 25.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26.新闻发布制度化研究

27.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与规范传播秩序研究 28.理顺内宣外宣体制研究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核心理念和核心概念研究 31.“宣传”与“新闻”的异同研究

32.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研究 33.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发展研究 34.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35.媒介视野下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的结合研究 36.世界主要新闻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37.深度报道的中外比较研究 38.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媒介研究 39.我国省级卫星电视频道发展研究 40.全球化背景下电视节目创新研究 41.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传播研究

42.“新丝绸之路”与中亚发展的传播学研究 43.“美丽中国”对外传播研究 44.“官媒”互动机制研究

45.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46.新闻传播与艺术的关系研究

47.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传播研究 48.媒介文化价值与实现机制研究 49.传播学本土化研究

50.海外华文报刊与中国文化传播研究 51.国学与现代传媒的互动研究 52.民族媒体现代化发展途径研究 53.党报在多媒体条件下的主体角色研究

54.基于我国经济规模的财经类大报发展模式研究 55.“群众办报”研究

56.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发展趋势研究 57.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及管理研究 58.国外社会化媒体传播技巧研究 59.大众传媒与公众风险感知研究 60.新媒体对外传播研究 61.新媒体法制建设研究 62.政府新媒体传播技巧研究 63.新媒体与健康传播研究

64.新媒体环境下道德舆论的引导机制与策略研究 65.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研究 66.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叙事研究 67.新媒体技术与伦理研究 68.新媒体与风险沟通研究 69.新媒体与环境传播研究

70.网络舆论场与社会舆论场互动机制研究 71.新闻网站对外传播研究

72.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新闻传播新动向新趋势研究 73.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 74.青少年网络行为及其影响研究 75.微信与舆情研究

76.微信与绿色网络环境研究 77.微博公共事件研究 78.微信的传播功能研究 79.“大V”微博传播研究

80.近代以来日本人在华新闻活动研究 81.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82.穆青精神的现实影响及其传承研究 83.出版集团股份制状况与发展研究

84.中国出版业图书品种迅猛增长与图书质量分析 85.中国民营书业的发展与政策研究 86.当前出版业书号管理研究 87.数字出版发展的国际趋势与我国数字出版战略研究 88.数字环境下的学术传播平台质量控制研究 89.政治出版物的互联网阅读行为研究 90.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研究

91.互联网时代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

下载传播学与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播学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播学论文

    从“窃听门”事件看媒介传播的责任本位1004班 常雪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介的投资主体逐步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使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收视率、发行率、点......

    传播学读书笔记[最终定稿]

    从以上摘抄不难看出,波兹曼认为,童年不同于婴儿期,它不属于生物学的范畴,而是一种社会产物。而童年的概念,来源于中世纪以来的成人与孩子之间那道“秘密”的墙,如今电视媒体的兴起......

    传播学习题

    《传播学概论》习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2、大众传播 3、传播学 4、信息 5、组织传播 二、简答题 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2、简......

    10-11传播学(范文模版)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1、什么是大众?大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话的社会群体,与既有的群体形态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特点:规模的巨大性;分散性和......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 绪论: 1、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收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传播学相关理论

    概念: 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简介......

    传播学介绍

    传播学专业共设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 1.传播理论研究方向,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传播效果研究、传播体制研究、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等课题领域。责任教授郭庆光......

    传播学读书笔记

    传播学读书笔记 广告的目的是把各户的商品或服务光广而告知,传播是广告进行的一个重要媒介主要介绍了有关传播的知识内容.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当然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