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磁铁的磁力(二)》参考教案
电磁铁的磁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验证、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2.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所能带来的新思想的迸发。
4.能诱使同学们将合作研究的方法继续运用到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开展合作交流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电池数量多少有关,从而得出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电池盒、曲别针、绝缘导线、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科学世界真是丰富多彩呀,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生活中的电磁铁应用的图片,你们认识吗?这都是人类的好帮手——电磁起重机。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跟老师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导入课题——电 1 磁铁的磁力
(二)二、学习新课
(一)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教师提示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填写P55页的表格。(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先观察后自己分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强调根据P56页的表格进行实验探究,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3.各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准备汇报发言。
(二)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全班交流:
(1)试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2)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怎样控制不需要改变的条件?(3)获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4)总结这两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们发现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巩固应用
汇总这些研究成果,我们能够利用手中的材料继续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大家试一试。
四、板书课题
1.小组检验自己选择的假设 2.制定小组研究计划。3.实验验证
4.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第二篇:《电磁铁的磁力》教案2(定稿)
《电磁铁的磁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2、能运用所学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二)过程与方法
1、依据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想。
2、针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猜想,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3、归纳概括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三、教学难点
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小组汇报比较,提出问题:为什么各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相同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
新课讲解:
一、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教师强调各小组要分工协作,提醒各组做好小组的汇报发言准备。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二、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3、学生填写P8的空格。
三、拓展:设计超强磁力的电磁铁
1、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动手试一试,小组比一比。
第三篇:《电磁铁的磁力》教案1
《电磁铁的磁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2、能运用所学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二)过程与方法
1、依据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想。
2、针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猜想,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3、归纳概括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三、教学难点
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一号电池3节、大头针或回形针若干。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回顾: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你们小组的电磁铁吸引了几个大头针?(各小组数据不一样,个别小组没有注意)再玩一次电磁铁,各小组用自制的电磁铁吸引回行针,记下吸引的个数。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新课讲解:
一、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指导制定计划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7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根据课前审阅各组最佳计划发现的问题给一些建议。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交流时注意找出实验设计的不严密的地方。
5、组长根据本组实验计划,对下节课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布置、分工。
第四篇:科学教案-电磁铁的磁力
4.4 电磁铁的磁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委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根据这些因素来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电池若干节,长短不一的导线若干,各种铁钉若干,大头针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①让学生观看一段利用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录像。②让学生说说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工作原理。
③让学生提出提问:为什么录像中的电磁铁有这么强的磁力?我们能否增强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是什么原因使电磁铁有如此强的磁力?
二、探究过程
1、做出假设
①出示电磁铁的组成结构图。
②让学生看着图小组讨论大胆假设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③通过讨论汇报之后,把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记录下来。
2、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①对比上节课制作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根据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得到新的设计方案。
②汇报交流各种方法,进一步得到改进方案。
③教师提出目标: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一场比赛,哪一组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最强,哪一组就获胜。注意引导学生: •实验要多做几次。
•记录表的设计应有“研究的题目,变化的条件,不变的条件,吸起大头针的数目”等项目。
3、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自行上前领取实验材料。②进行小组实验。
③对成果进行验收,证明设计方案,得出评比结果。④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反思,共享成果。
4、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想知道些什么?(1)课后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设计:
绕的圈数多 磁力强
用的电池多 磁力强
教后反思:
第五篇:电磁铁的磁力(一)教案及反思
《电磁铁的磁力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1、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3、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交流与讨论能引发细腻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大胆的想象,又有根据的假设。
2、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检验假设的实验。【教学重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教学难点】: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电池(有的组1节、有的组2节)、电池盒、导线、1根长约1米的导线、大小不同的铁钉、1包大头针。【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引出问题
1.师出示制作好的电磁铁: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电磁铁,谁来说说电磁铁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铁芯、线圈、电流)
2.学生制作电磁铁:下面请各小组也来制作一个电磁铁,并且试一试你们的电磁铁可以吸起多少个大头针呢?(各小组汇报个数。)
3.(出示图片:电磁起重机)师讲解:这是电磁起重机(也是一个电磁铁),你看,它能吸引几吨重的钢铁呢!
4.提出问题: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磁力,而我们自制的电磁铁最多的小组也只吸起了几枚大头针呢?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究竟跟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1.谈话: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第一步就是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设(板书:作出假设)。
接下来就请我们同学也来猜一猜,你觉得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今天老师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出我们的假设,还要说出这样假设的简单理由。
(出示提醒:先想一想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再来做出我们的假设)
2.学生小组讨论,作出假设。3.小组汇报。
请1小组先来汇报,注意引导(如:说到跟线圈的多少有关,师问,线圈多磁力就越大;线圈少就磁力就越小;说说你们猜测的理由)
学生汇报时,老师进行板书(把学生的各种假设板书出来)4.分析:刚才各个小组都作出了自己的假设,那么在这些因素中,你们小组觉得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最大的因素呢?(学生选择小组认为影响最大的因素)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这些知识我们的假设,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必须实验。
2.确定研究主题: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设,因为时间关系,这堂课我们先重点研究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3.制定研究计划:
(1)为了使研究更科学,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计划(板书:制订计划)
(2)大家来看:现在我们研究的问题已经明确了,而且已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假设。那么,我们怎样来设计这个对比实验呢?
(3)学生讨论,分组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
(1)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线圈的圈数)如何改变线圈的圈数?
教师引导:绕多少圈合适?实验做几次?为什么?每次应该相差多少圈呢(一般要相差20圈及以上,效果才比较明显)?先做哪个实验?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么?如果有的小组最高100圈绕不下时怎么办?(再绕一层,同方向绕)„„
(2)讨论:刚才我们讨论了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为了实验的公平,应当控制不变的条件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呢?
5.小组修改完善研计划 6.实施研究计划
(1)在这个实验中,除了计划中要控制的这些条件之外,老师还想提醒各小组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温馨提示:A不要长时间接通电池
B吸过的大头针放在一边,不要再吸;
C为了数据更加科学准确,每个圈数都要进行多次实验(出示实验记录表:比如第一次绕20圈,可以进行三次实验,记录好三次的数据,然后取平均数;第二次40圈,同样如此;第三次也是,并且根据磁力大小进行排序。
(2)各组根据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师板:实验验证)(3)学生分组实验 7.汇报交流:
(1)先出示3—4个小组的记录表:观察数据
(2)说一说: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线圈圈数多,电磁铁的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电磁铁的磁力小)
(3)其他小组呢?你们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确实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四、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这样的步骤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各小组还提出了其他的假设,这些因素是否真的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研究!
2.(再次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你觉得这个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学生发言)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看看你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教学反思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电磁铁的磁力
(一)》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单元的第3课。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作出我们的假设。在这一步骤中,我让学生寻找所有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张假设因素表,推测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本节课安排全班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过程分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对比实验强调的是对变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课指导设计对比实验的重点不是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而是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为此,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学生交流、展示研究计划,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如:先做哪个实验?做几次?为什么?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吗?圈数多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