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23:2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及反思》。

第一篇:《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及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难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准备:挂图、地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

1、播放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家认真听一听,仔细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听歌曲,交流感受。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

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

2、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教师根据地图简单讲解:同学们,看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看地图呢?

4、小游戏:找家乡

5、看图思考:陕西省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们陕西省有哪些好邻居呢?

6、想象陕西省的版图形状,并勾勒其轮廓,展示作品。

7、师简介“陕西”。

8、出示陕西省地形图。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陕西省有哪些城市?碑林在哪个市?碑林在陕西的什么方位?我们碑林有哪些友好邻居?

9、打开新城地图,找找自己的家。活动三:聊一聊

1、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我们“陕西”的资料。

2、看短片。看后交流。

3、出示陕西的旅游景点图片,猜一猜是哪里。板书设计:

1、我的家乡在哪里 爱我家乡

建设家乡

张政檬

2016-6-21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从中国行政区地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家乡所在的省的位置、轮廓,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所在的市、县(区)的空间位置,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教学中,我将教材结构根据学生的状况作了大胆的调整,课上首先从认识学生非常熟知的校园位置入手,设计了“学校附近的平面图”,在学生掌握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知识点后,引入江苏省地图,扩大学生对家乡的认识范围,在第二课时中再拓展到家乡在全国的空间位置。这种设计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入手,遵循儿童的生活经验,符合儿童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并知道了地图上的位置,名字的由来,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要求学生以地图为工具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祖国的行政区划,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上课时,我以在地图上找山东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地图。介绍认识地图的方向、图例、比例尺,并在此基础上,直接向学生介绍我国有34个行政区,其中有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在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让学生观察家乡地图的轮廓,看看像什么?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根据课文的要求画一画,这样一来,相信家乡的轮廓会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整节课,学生对教学活动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这节课,我对品德教学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到品德课的灵魂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根植于学生生活的教学才是有生命的,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才是有效的。作为品德教师,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借助课件创设生活情境,在润物无声中完成教学任务是很重要的。

张政檬

2016-6-21

第二篇: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_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看地图,找家乡。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三、全课小结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 “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四、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

二十年后的我。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板桥镇岔口铺小学

曹书静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反思)

板桥镇岔口铺小学

曹书静

通过这堂课我更深的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共同构建生活的课堂是最重要的。新教材、新课标为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本节课我准备了三张地图:中国政区图、陕西省政区图、商洛政区图。在开课时我用优美、动听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接着引出地图,并先后出示了这三张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这三张地图来认识地图的方向,掌握有关地图方面的知识。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在中国政区图上找一找我们陕西省在祖国的哪个位置,以及周边有哪些邻居。由于学生对地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们能很快地在地图上找到这些省份,然后让学生通过书中的图画和文字及学生们的分组讨论来了解有关家乡陕西的知识。最后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商洛在陕西的哪个位置,以及周边有哪些邻居,并在商洛政区图上找一找自己的家庭详细地址和它所在的方位,学生对这个环节的活动十分感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活动游戏中,我抓住时机适时地将教学从“辨方向,找邻居”向自己生活的地方延伸。使学生在表演中、在笑声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反思这次教学,我感受颇深,对“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社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前精心研究学生、潜心分析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寻找,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新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品尝教学喜悦的同时,我深深感到品社课的灵魂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根植于学生生活的教学才是有生命的,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才是有效的。记得有人曾说:“思想道德教育就像生活中吃盐一般,如果一勺勺地吃,那一定苦不堪言,谁也受不了。但是人的生命又离不开盐,只有把盐撒入菜肴,才能使人想吃、爱吃。”我觉得很有道理。同时,我又觉得,我们的品社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盐”,然后添加更多、更新的“盐”,和学生已有的“盐”融合在一起,放入社会生活这盘大菜肴中,学生才能享受到“盐”的美味。作为品社教师面对纷繁的社会知识,要开动脑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在润物无声中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这次教学,我感受颇深,对“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社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前精心研究学生、潜心分析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寻找,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新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品尝教学喜悦的同时,我深深感到品社课的灵魂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根植于学生生活的教学才是有生命的,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才是有效的。记得有人曾说:“思想道德教育就像生活中吃盐一般,如果一勺勺地吃,那一定苦不堪言,谁也受不了。但是人的生命又离不开盐,只有把盐撒入菜肴,才能使人想吃、爱吃。”我觉得很有道理。同时,我又觉得,我们的品社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盐”,然后添加更多、更新的“盐”,和学生已有的“盐”融合在一起,放入社会生活这盘大菜肴中,学生才能享受到“盐”的美味。作为品社教师面对纷繁的社会知识,要开动脑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在润物无声中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第三篇: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2.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单元总览: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共分四部分。

1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旨在通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材内容 共分三部分:寻找家乡、贴画 家乡、热爱家乡。

2课《我来做个小导游》旨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家乡的真善美,体验导游这个社会角色,培养他们热爱家 乡的思想感情,教材共分为三 部分:示范导游、做个导游、做好导游;

3课《家乡特产知多少》通过了解各地特产、了解特产相关因素、介绍家乡的特产等内容,不仅要使学 生知道各地特产,知道特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还要使学生学会向别人介绍家乡 的特产,把爱家乡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4课《了不起,家乡人》分三部分:

了解家乡名人、采访名人名事、设计家乡一日游。旨在让学生从前人身上得到启发和鼓舞,树立建设家乡 的信心。

第1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内容

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行政区。

2、学会使用地图查找本省及省会的位置。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寻找家乡。

(一)看中国地图,找家乡。

1、看中国地图,找出省级行政区家乡位置。

2、看地图,找家乡相邻的行政区。

(二)看山西行政区地图,找家乡。

1、看山西省地图,找出太原的位置。

2、看地图,找太原的相邻市。

第二部分:贴画家乡。

(一)看中国行政图黑白轮廓图,找出本省所在位置,并填写相邻行政区。

(二)将本省地图涂成红色,并剪下来,贴在书上29页的空白方框内。

第三部分:回顾小结:

应知应懂:

1、知道家乡,热爱家乡。

2、学会使用地图查找家乡。方位识别,形状识别。

3、识别省会标志;初步学习用形象联想法记忆行政区。为三单元学习《我国的行政 区》打基础。为四年级的进一步学习练好本领。

补充内容

太原概况: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

太原古称晋阳、并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北方著名 的军事、文化重镇和闻名世界的晋商都会。境内有闻名遐迩的晋祠、双塔寺、天龙山 石窟、崇善寺等众多名胜古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第四篇: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1、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2.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

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教学难点:

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教学准备:

课件、地图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 省

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5.结合学生作品对学生进行法制渗透。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美吗?(美)可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因为一部分人的无知,环境正一点点地受到破坏。面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你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的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四、地图知识小游戏

1.猜谜语:课前准备5~10个谜语。(如: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合肥;夏天穿棉袄,打一省会——武汉)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猜车牌:教师事先准备若干纸质机动车牌。设问:假如你们是一个交警,你所管辖的地段发生了交通事故,首先你应该知道肇事车是什么地方的车? 板书设计: 看地图找家乡 我的家乡(学生作品)地图三要素:方向、图例、比例尺

第2课时

一、认识家乡的地形 [播放动画:我国主要的地形]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找五种地形,并结合中国政区图了解他们的大概位置。进一步了解这些地形和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重点说说自己家乡的地形特征。(板书:家乡的自然环境

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

二、尝试做一个家乡地形模型

1.教师预先出示一张家乡地形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颜色,初步使学生明白家乡地形的特点。

2.学生先画一张空白的家乡轮廓图,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利用橡皮泥的不同颜色及可塑性,在空白的家乡轮廓图上捏出有起伏、有颜色区分的地形。板书设计:

家乡的自然环境 家乡地形图 家乡地形实景图

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

第3课时

一、找老家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文,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介绍自己户口本上写的祖籍,通过比较居住地和父辈的出生地是否一致,理解“老家”的含义。然后,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老家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称那里为“老家”。交流自己是否回过老家,介绍一下回老家的路线和乘坐的交通工具。家乡还有哪些亲人,那里是什么样子的,回去前会做哪些准备,回去后要注意哪些礼仪等。(板书:我的老家)

二、小采访

1.如果班上有来自外地的同学,可以特别请他们为同学们讲讲自己的家乡。

2.老家还有亲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课前用书信或电话的形式,向老家的亲人进行一次采访,并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惦念之情。家中有爷爷奶奶等老人的,也可以听老人讲讲老家的故事,并了解一下老人远离老家的感受。

3.整理好自己的采访记录,课堂上将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和同学们交流,使同学们在情感上获得共鸣。

4.最后,大家可在班内做一期题为“我的老家”的墙报,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为自己的老家画一张地图,再配一些图片和文字,制成一篇图文并茂的小文章,贴在墙报上。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的古诗《回乡偶书》,引导孩子体会那种故土难离的情感。板书设计:

我的老家

(学生交流自己老家的风土人情时搜集的有关资料)

第五篇: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的第一课。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说家乡的故事。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地图,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四、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湖北省地图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爱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大家认真地听一听,仔细的想一想:歌中所唱的是什么地方?

2、听歌曲,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到那儿去找找“我的家乡在哪里”。(板书课题)<二>、家乡探寻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63页的内容,请学生说说书上的同学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讨论: ⑴、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 ⑵、用什么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家乡? ⑶、学生交流、汇报。⑷、教师小结: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在同学们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三>、地图上找家乡

1、看地图,找家乡。⑴、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并给家乡家乡涂上颜色。

⑵、看一看中国地图,看到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要是别人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你怎么说?(引导学生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镇”的形式来回答。)⑶、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⑷、全班交流。

2、出示湖北省地图,小组合作找家乡。

⑴、过度:我们湖北省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有好多地方呢。那我们家乡的省会在那呢?湖北省的版图像什么呢?我们家乡的具体位置在哪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找找吧。

⑵、小组合作,找家乡。⑶、全班交流。

⑷、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⑸、教师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腹地中心。

3、认识地图图例、方位。

⑴、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方位。教师介绍地图的简单图例、方位。

⑵、开展“我们的邻居是谁”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家乡湖北与哪些省份相邻?它们在家乡的哪个方位? ⑶、小组代表发言。⑷、班级抢答赛:师提问学生抢答,巩固复习地图方位及家乡的邻省有哪些。

⑸、完成39页填空,请学生独立在政区图上找到自己生活的地方。

⑹、教师介绍《小资料》,学生自主谈一谈,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四>、全课总结

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部分,湖北省又是祖国的一部分,湖北省荆门市只是祖国版图上一小块地方,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富饶、最可爱的地方。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家乡吧——祝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下载《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知道地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认知目标: 1、 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

    春天在哪里教案反思

    1、春天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3.感......

    四年级思品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四年级思品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知道地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直观地......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模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江东中心小学教师:何会芬 教材简析: 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空间位置出发,让学......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活动二 看看、数数、说说、分分、辨辨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前分发的“湖北省政区图”摆在课桌上) 师:大家看一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地图。全图被划分成了很多个小块,请大家仔细数一......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看地图找家乡》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关于《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的家乡湖北省的有关知识,了解宜昌市在湖北省的位置;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从而了解湖北省相邻省市及其大致方位;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通过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