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永丹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孟津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永丹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天数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以及平年、闰年的由来。
2、通过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让学生经历抽样观察、分析推理、简单归纳的过程,并初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在体验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主动质疑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材料(年历)卡进行观察、分析,逐步整理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教学准备:
不同年份的年历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一张卡片真神奇,数字娃娃身上记。
要问几日星期几,一查它就告诉你。
大家可真厉害,一下就猜对了!年历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呢?
概括的说,这些都和年月日有关。板书:年 月 日 这节课,李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年历,去发现年月日的数学秘密。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作为引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年历表进行探究 年历到底藏着哪些数学秘密呢?
1、自主学习
师:首先,看一看你手中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个月的天数,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项:我会填 老师边巡视,边指导。
2、小组合作
师:那我们接下来就根据自己填写的年历表分小组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一年有几个月?
(2)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哪些月的天数一样?(3)有没有很特殊的月?(4)一年有多少天?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回报。(限时5分钟)
师: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了学习任务,老师为每个小组加上一颗星。
3、小组汇报
(1)师:哪一小组愿意给大家分享第一个问题?你们组都是同一年份的年历吗?
根据生汇报板书:一年有12个月(2)第二个问题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根据生汇报 板书:1 3 5 7 8 10 12(31天)
师: 这是你们小组共同商定的结果吗?
(3)第三个问题哪个小组来展示?二月最特殊,为什么?哦!二月有些年份是28天,有些年份是29天呀!是挺特殊的,其他小组存在这样的现象吗?
板书:二月 28天或29天(4)第四个问题哪一组来汇报? 根据生汇报板书:365天或366天 师:这一天差在哪儿了?
结合板书追问:孩子们,你们拿的是不同年份的年历,都有12个月吗?31天的都是……(略)我们给31天的月起个名字叫大月,大月有几个?30天的叫什么月好呢?小月有几个? 二月最特殊,我们就叫它特殊月。
当二月是28天的时候,全年有多少天? 板书:365天
当二月是29天的时候,全年有多少天? 板书:366天
【设计意图: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找出答案,体验学习的快乐与享受成功的喜悦。】
4、记忆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从一张小小的年历上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要想记住这些知识,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快和伙伴商量一下吧!教师巡视,收集(1)拳头记忆法
师:老师也有个好办法,借助拳头来记住这些月份,你们有兴趣吗?
师:举起你的左拳头,凸起的地方代表大月?凹进来的地方代表小月?二月也在凹进来的地方,二月叫什么月呀? 我们从食指凸起的地方数起,一轮不够,再从头开始接着往后数。
①师:先看老师数一遍。
②师:现在和老师一起来试一遍吧!③师:自己再来试一遍。(2)歌谣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有变化。①自己轻声读一读
“腊”指的是几月?“冬”指的又是哪个月? ②我们齐读一遍
③李老师为你们打着节拍再来一遍
师:现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游戏检测
请听游戏规则: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李老师报月份,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
三、、探究平年、闰年
二月怎么没人起立?对,二月既不是大月又不是小月,有时候是28天,有时候是29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和老师一起去了解其中的奥秘吧!结合课件展示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你又知道了什么? 板书:平年 闰年
1、探究“四年一闰” 怎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如果没有年历,随便一个年份,你有办法判断吗?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统计表,你有什么新发现? 根据生回答出示:
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一般都是闰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找规律,从而找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2、探究“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1)请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以下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师:1900年没有余数怎么是平年?这是为什么?是计算结果出错了吗?我们还是赶紧看看1900年的年历吧!二月只有28天,说明它确实是个平年。难道我们和科学家都错了吗? 课件出示:公历年份是整百整千年份的必须要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2)拓展年月日有关知识
师:你们想知道为什么整百整千年份的必须要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吗?
【设计意图: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疑问,激发求知欲望。】
师:有请科学家给我们解惑……
师:听了科学家的解答,大家是不是有了新的收获呀?其实,年历中像这样的数学奥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读一读《少儿百科全书》,里面有很多关于年、月、日历法的知识。
3、判断平年闰年的简易方法
师:李老师还有个绝活,你们想见识一下吗?你们随便说出一个年份,我都可以快速的判断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一般年份只用后两位数除以4来判断,整百整千年份只用前两位数除以4来判断。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智慧老爷爷听说我们三一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智慧星,发现了很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邀请你们去智慧城堡做客高兴吗?但是,要想到达智慧城堡必须要闯过3个关卡,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抢答
(1)一年有()个月,()个大月,()个小月。
(2)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 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3)9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第二关:真假辩一辩
(1)小明说:“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啦!”
(2)每年的二月都是28天。
(3)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一定就是闰年。
(4)7月和8月一共有62天。
第三关:脑筋转转转
李老师今年34岁,可只过了8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式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同时也可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四、回顾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有收获吗?想对李老师说点儿什么吗?
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李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五、作业
同学们,年历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收获,有没有兴趣制作一张年历呀?请大家课后制作一张2018年的年历,送给最喜欢的人,好吗? 板书:
年 月 日
31天:1、3、5、7、8、10、12(月)7个大月 30天:4、6、9、11(月)4个小月 年 28天 365天平年 12个月 二月
29天 366天 闰年
【设计意图:年月日相关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知识之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从学生熟悉的年历入手,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还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篇:《布艺温馨》教学设计李一丹
五年级小学美术
第七课《布艺温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布艺小件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亲睐,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可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闲置材料,如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手法进行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个性,发展审美感和创造能力等。
本课围绕“布艺”这个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的学习活动:活动一,利用各种旧布料展开联想,制作一件布艺小品,本活动更多的是涉及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自由性。活动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则更多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功能性。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要高。本课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对布艺制作展开学习探讨,就性别差异而言,女孩更加喜欢参与布艺制作,要设法提高那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其动手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其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各种方法运用布料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了解布的特征,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件布艺作品。难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材料(如:袜子、毛巾、旧手套),利用捆扎、填充、剪裁、缝纫、装饰等方法进行制作。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温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与动手的热情。通过欣赏和制作等学习活动,获得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比较、触摸、制作中感受材质,产生丰富的联想,灵活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创设情境——欣赏激趣——感受材质——方法探究——学习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六、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布艺小品。
学具:旧手套、袜子、毛巾、旧衣服、针线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手偶娃娃A: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黄小鸭,见到你们感到很高兴!手偶娃娃B:小鸭,你在干嘛?哦,你偷偷出来交新朋友!哼!
手偶娃娃A:多多,你别生气,我这就把你介绍给他们。朋友们,他的名字叫多多,是我最好的朋友。
手偶娃娃B:Hello,你们好,我叫多多,希望能跟你们成为好朋友。对了,我们把新朋友们介绍给家族里的人怎么样?
手偶娃娃A:可以啊!不过我要先跟李老师商量一下。
师:好啊!刚刚你们的对话我都听到了,我们这就走吧。
2、(出示图片)展示民间传统布艺小品。
提问:民间传统布艺和手偶娃娃的区别?
(二)、观察学习,方法探究。
1、师:娃娃家族的人很喜欢你们,还有许多小伙伴今天也来了,也想跟你们做朋友。(实物展示——变废为宝)提问: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教师小结:原来这些有趣的朋友就是用我们生活中的旧手套、旧袜子、碎布片等通过一双巧手制作出来的。
2、提问: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学生举手回答)
师:现在,你们看看抽屉里面有什么宝贝?把它们拿到桌子上来。【活动一】大家一起来动手
请大家用捆扎的方法,做一个简单的小样品,看最做得又快又好!
3、师:刚刚我们学会了用捆扎的方法进行制作,那么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请学生上台动手,教师从旁引导,讲解步骤。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制作的基本方式有填充、捆扎、剪切、折叠、穿插、编织、缝纫等等。
4、师:你们觉得这些“半成品”们还缺了点什么呢?(学生举手回答)
欣赏图片——变废为美
5、小游戏“奇思妙想”
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的方向展开联想,产生不同的造型。
(三)、实践制作,自我表现。【活动二】我们一起“变变变”
小组合作,利用旧物制作一个布艺小品,看谁做得最有趣!提出制作要求:
1)同学分小组进行制作,每2个同学为一组。
2)巧妙运用已有的材料,合理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发挥自己创造力创作一件布艺小品。
注意:使用剪刀和针线的时需注意安全。(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与拓展
1、展示学生作品、交流。
2、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原本以为要丢弃的旧物品,原来都是可以成为“宝贝”的。回去以后请用你们的一双巧手为自己生活增添更多的温馨,一起来实现“变废为宝”。
3、收拾与整理。
八、板书设计
九、总结
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审美教育的好素材。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变废为美”的乐趣,而且使学生了解居家生活中浓厚的布艺气息,感受到温馨舒适的氛围,还学到了制作布艺小品的多种方法,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发现布艺的色彩之美、形式之美、装饰之美。
第三篇:《丹柯》教学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高尔基及其相关作品
2、概括小说的情节
3、掌握概括小说主题的方法
4、主题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
一、导语
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一部好的小说给予我们的往往不只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有的小说甚至能让我们受益终身。难怪有人会这样说:“读伟大作家的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今天我们学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说:高尔基的《丹柯》,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走进作者
高尔基(1868.3.16–1936.6.18),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 小说《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切尔卡什》;
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在底层》
1、《母亲》简介
小说的主要人物巴维尔积极投入革命洪流,广泛的联系群众。当反动派出动大批武装警察镇压群众时,巴维尔坚定勇敢,毫不动摇,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在“沼地戈比”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五一游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武装警察面前英勇不屈。这使母亲进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觉地参加革命工作。巴维尔再次被捕后,她搬到城里,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坚决担负起革命工作,完全献身给共产党。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及斗争更进一步提高了母亲的觉悟。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他(高尔基)又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2、《伊则吉尔老婆子》简介:
这篇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在关于腊拉和丹柯两故事之间,作者插进了故事叙述人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生活史。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腊拉。腊拉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少女,从而遭到人民的惩罚和唾弃。他在人民的生活中失去了位置,在草原上游来荡去,最后变成了一个像影子一样的人。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集体主义英雄丹柯。他年轻、勇敢,对人民怀着强烈的爱。当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燃烧着的心,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照亮了拯救人民的道路。
插叙的部分是伊则吉尔老婆子本来也可以在生活中建立功勋,使生活过得有价值,但她没有伟大的生活目的,在爱情的游戏中虚度了一生。因此到头来,她未能成为丹柯,却变成了腊拉式的空虚的影子。
作者通过老婆子这个现实主义的形象,把两个浪漫主义的传说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生活教训。作者以对革命英雄主义和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忘情讴歌,批判了猖獗于世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生活原则。
三、梳理情节,探究主题
(一)主题的概念:作品或文章所显示的总的思想意义,也就是作者在塑造人物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文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二)先提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有主题?(阅读课文p45——p46)
明确:应该说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是在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丹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三)那么,小说的主题如何概括呢? 明确: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及典型的环境描写,3、找关键句、把握精巧构思(表现手法、结构特点)。(四)按照这个思路来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
1、阅读全文,抓住故事的要点,概括故事情节。明确:
故事的要点:(1)外敌的强大,森林环绕的艰险,困难面前族人畏缩;(2-14)美少年丹柯带领大家在森林里寻找出路,森林的阴森恐怖,雷电暴雨的袭击,人们对出路产生疑虑,并要对丹柯进行报复 ;(15-23)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路,带领大家终于走出了黑森林,丹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主题概括:这是一篇关于英雄的悲剧的小说。
“英雄”是小说一个重要的母题,母题就是指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类的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如大家熟悉的《老人与海》,中国的《西游记》等等都是以“英雄”为母题的小说。
2、阅读下面相关情节语段的概括展现出丹柯的什么形象特点。
①一个是当族人们在森林阴森恐惧的压迫下,开始犹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的时候,丹柯站出来,呼吁“林子是有尽头的”,并勇敢地挺身而出,站出来说: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的。他成了全族的领路人。——表现了他的果敢、勇于实践。
②丹柯领着大家向前走的时候,族人们开始抱怨丹柯,但他“还在他们面前走着,他快乐而安详”。——表现了丹柯的自信、坚毅。
③当大雷雨降临,族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迁怒于丹柯,抱怨、指责,甚至要弄死他,面对自然界和族人的双重“大雷雨”,丹柯却没有对走出森林的信念产生动摇,而且仍旧“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表现了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博大的爱。④丹柯掏出心的那一段,掏出自己真诚的燃烧着的心,振奋了族人们的精神,引领他们走出困境。——表现了他那种为理想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
主题概括:高尔基借丹柯的形象歌颂了丹柯果敢、勇敢、自信、坚毅、坚定不移、一心为公的品格,敢于牺牲的精神。
3、阅读下面几段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1)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些别的种族,把他们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
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地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
(2)有一回在林子的上空来了大雷雨,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来。林子显得非常黑,好像自从它长出来以后世界上所有过的黑夜全集中在这儿了。„„那些摇摇晃晃的巨人一样的大树发出轧轧的响声,并且哼着愤怒的歌子,闪电在林子的顶上飞舞……
(3)整个树林完全静下去了,林子给这个伟大的人类爱的火炬照得透亮;黑暗躲开它的光芒逃跑了,逃到林子的深处去,就在那儿,黑暗颤抖着跌进沼地的龌龊的大口里去了。作品的环境描写营造出英雄的困境,从侧面衬托出丹柯果敢、勇于实践、自信、坚毅等人物形象特点。
4、本文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对比和象征。
(1)对比。人群平静生活在草原时快乐、强壮、勇敢,但是在威胁面前,关键时刻他们恐惧、怯懦自私、麻木、愿意去做奴隶。
对比: 貌似勇敢,实则怯懦。缺乏挑战困难、拯救自己的勇气,突出表现了丹柯的品质和精神。
(2)象征。困境象征着革命时代,丹柯象征着俄国革命者。
主题总结:选文通过叙写英雄丹柯带领族人走出困境的过程和最后牺牲的悲剧故事,歌颂了浪漫主义英雄丹柯果敢、勇敢、自信、坚毅、坚定不移、一心为公的品格,敢于牺牲的精神。
(五)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完成了对主题的解读,而通常我们的阅读也就结束了。我们结合46页的“主题的实现”知道:
明确: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是多元的。形象大于思想,寓思想于故事。既有故事有思想的小说一方面增加了阅读趣味,另一方面更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得小说模糊多义,充满各种解释的可能性。
刚刚我们仅仅是从丹柯的品格精神的角度解读的。
我们应当再进一步深入,从多元的角度和个性化感悟的角度来欣赏领悟。1.从丹柯和族人的关系上理解小说的主题: 小说末尾,人们走出黑暗后,忘记了他们的先驱者和带领者,请同学们朗读倒数第二段,说说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先驱者的孤立和不被理解,也批判了长期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的麻木。
我们又看到了小说的另一个主题就是领导者对群众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从而理解自己,齐心协力把大家带出森林。
2.从族人身上来看一看,作品又传达出了怎样的思想呢?比如:如何对待英雄?如何保持人的尊严?
明确:①对英雄应当理解、尊重、感恩、爱护。
②无论境遇怎样恶劣,都要保持人的尊严,否则人就会变成小说所描写的“野兽”和“狼”了。3.生活阅历、价值观念的不同,每个人感悟到的东西也会不同,这就是小说主题的个性化解读。
例如:巴金说,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感悟。
(六)小结:小说主题的解读和感悟有着一个巨大的精神空间,这才有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正是这样,伟大的小说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大家多读好的小说,让作品深刻的主题不断提升我们,引领我们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第四篇:《丹柯》教学设计
绍兴市高级中学 朱嘉秀 教学目标:
1、能概述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了解小说主题形成的多种途径
3、体会小说蕴含的悲壮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主题的多种途径 教学难点:
1、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对主题表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由作家导入
二、把握情节
1、检测字词
2、丹柯在小说中还有哪些称呼? 年轻的美男子、骄傲的勇士
3、概述情节(在这个人物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概述标准:是否完整、是否概括、是否连贯)
——熟悉情节
三、认识主题
4、借助情节,你看到了怎样一个丹柯?简述理由 勇敢、无私┅┅(英雄形象)
——粗浅认识主题
四、明确主题形成的多途径(投影)“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三国 刘邵《人物志》
5、你认为丹柯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英雄吗?
结合丹柯与族人在困境面前的不同表现,感受丹柯的英雄胆略
小结:丹柯是一位英雄,在感受其伟大之时我们无形中将族人作为参照。
——借族人映衬丹柯突现主题
6、在拯救族人的过程中他的英雄形象是否发生变化? 可以说变:内心有过波动;
族人开始抱怨时,丹柯是快乐而安详的 族人怨恨审问时,丹柯也有所埋怨、责怪 族人生气诅咒时,丹柯怒火燃起
族人兽性爆发时,丹柯心里产生了苦恼
可以说不变:他坚持着把拯救族人做为自己最强烈的愿望 小结:在困境面前的情绪波动让我们看到丹柯终究也是族人中的一员,他也会有常人的痛苦。他的坚持尤为可贵,只是因爱与责任他战胜了自己。
情节的曲折发展让英雄的形象逐渐高大的同时更贴近真实。
——以情节的一波三折来突现主题
7、丹柯死了,你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结局? 与小说结尾比较。(体现英雄的悲哀、浪漫主义色彩)
——浪漫主义手法突现主题
8、总结
小说通过族人、曲折的情节、浪漫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了英雄丹柯的形象,突现小说的主题。
五、拓展思考
建议阅读:鲁迅的《药》 房龙的《〈宽容〉序言》
这两篇文章也涉及了英雄的主题,思考他们采用哪些途径来突现主题?
五、板书
特殊的人物
曲折的情节 浪漫的手法
英雄(悲壮、悲哀)
第五篇:丹柯教学设计
《丹柯》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探究小说的主题。过程与方法:
归纳——阅读——运用——小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主人公歌颂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小说主题的认识以及实现的途径。2小说悲剧色彩的深层解读。【预习】:
一、整理明确字词
泥沼(zhǎo)
虬(qiú)曲
黏(nián)泥
篝(gōu)火 龌龊(wòchuò)
二、了解高尔基的明确平及作品
高尔基(意为最大限度的痛苦)(1868—1936),苏联作家。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为生活所迫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工,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
主要作品有自转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
三、认真阅读《新课程报语文导刊》P60《如何把握小说的主旨》一文,归纳提炼小说主旨的方法。【导学过程】:
一、导入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伊则吉尔老婆子》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借伊则吉尔老婆子之口讲述了三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和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事。课文是这篇小说的第三部分。腊拉是个傲慢而自私的人,而伊则吉尔老婆子是个白白挥霍青春的人,那么丹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探究主题
寓言式小说往往有较为明确的主题,那么,小说的主题哪里去找呢?
1、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哪些是主要人物哪些是次要人物,为人物做身份确定(即人物代表的是哪一类人,对于很多现实主义的作品,我们要尤其注意人物的社会身份),分析人物的性格思想,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题在弘扬什么,抨击什么)
2、情节分析:这些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分析情节就能让我们知道主题想揭露什么,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是什么。
3、这些人和这些事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什么指导意义或者启示
提示: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社会环境描写 概括小说主题的语言格式 文章通过记叙/描写了„„,歌颂/弘扬了„„揭露/批判了„„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
1、填充:丹柯是一个_____________。——身份确定 明确:丹柯是一个英雄。
2、为什么丹柯是一个英雄? 小组讨论:
要求:
1、找根据,即原文
2、分析原文得出结论
★最开始学生可能找的不够全面,分析不够深入,所以这样来处理:先让学生说完,老师不作评价,或只做方向性的归纳(eg:学生如果能找到丹柯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强,那么老师只点出该组学生关注到了环境描写),最后老师再进一步的深入引导,前面讲到环境描写的就引导学生怎么样分析环境描写的方法、作用,讲到族人的就引导学生思考对比的作用等等。这样可一让讨论显得更有层次。启发点:
1、要了解一个英雄我们可以从了解他的对手出发,丹柯面前有哪些对手?,一是自然环境(分析环境描写的在显示主题上的作用)作用,二是族人(通过人物对比解释主题)
2、分析人物本身,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关注人物命运,结局等 【明确】
(一)环境描写凸显人物性格 分析环境描写:
一、找出所有的环境描写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二、思考这些语句描写了怎么样的环境
三、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环境
四、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要给机会让学生读
①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
②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泥里。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营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压碎他们似的
③更可怕的时候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那些人、并且给他们唱葬歌。
④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⑤可是有一会儿在林子的上空来了大雷雨,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来。林子显得非常黑,好像自从它长出来以后世界上所有过的黑夜全集中在这儿了。⑥树林一直不停地发出 低沉的声音,来响应他们的叫嚷,电光把黑暗撕成了碎
片。
【小结】作者采用铺饰、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环境,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在这样的环境,主人公丹柯是怎样表现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勇敢地鼓舞带领族人直面。所以文章的主题当中应该有一方面是弘扬了主人公自信勇敢的精神。
(二)从次要人物分析主题:
1、请筛选出重要词语:表现族人在整个故事进行中的变化,尤其之意族人对丹柯的态度变化。
“快乐,强壮、勇敢”——“恐怖、胆怯”——“和谐、相信”——“抱怨、审问”——“践踏”
2、填空
在丹柯面前是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族人。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毫无责任感
3、要把这样一群人带出森林是一帆风顺的吗?丹柯是怎么做的 ?说明了什么? 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 ——勇于实践,永不言败的性格
②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
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的草原——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自我牺牲,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小结】小说通过缔造形象来表现主题,在整个过程中,丹柯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和信念,他孤身一人面对自然和族人的双重困难,没有放弃信念,最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丹柯身上我们看到了强大的信念,无私的牺牲精神,这就是作品要弘扬的主题,而这种人物来表现主体的模式是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的主要模式。
(三)、悲剧的英雄的反思。
最后丹柯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照亮了这一群自私自利的族人前进的道路,他的结局呢?
明确: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那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
对于人们的表现请问同学有何感受? 参考思路:
①巴金老人说:“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到我的路”
【评点】英雄往往寂寞甚至痛苦,可只有真正忍得住寂寞和痛苦,不后悔不动摇,还要继续付出的人才能陈的上是真正的英雄吧!
②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 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 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 家。
——郁达夫论鲁迅
【评点】郁达夫通过鲁迅的死想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绝望,高尔基也希望通过蛋壳的死让我们看到日益艰难日益腐朽的19世纪末的俄国,表达了高尔基早年的创作倾向。
明确:丹柯把生命献给了大家,可是却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这一群无知的族人的同时也给丹柯这一个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层悲剧意味。小结主题:
文章通过描写青年丹柯牺牲自己带领族人重重困难走出黑森林的故事,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和自信勇敢、勇于牺牲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丹柯悲剧命运的沉重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