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负数教案、反思
《正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86~87页。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负数,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2)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读写正负数。(3)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1、认识负数,体会负数的意义。
2、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运用正负数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教学方法:
1.小组探究,全班合作交流展示。
2.问题训练评价法:学生通过完成问题,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达到全优的学习效果。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说反正话》。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向上看(向下看)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二、新课学习
1、引入谈话: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看看自己将有什么收获。(播放视频,初步认识负数)
提问:从视频中同学们获得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交流。)
2、了解负数的历史。
师:看来啊,负数的出现还真得是很有必要,那你知道哪个国家最早出现了负数吗?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一起来回顾负数的历史。课件出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100年,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明确提出了负数的概念,以及正、负数的运算。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更加明确了负数的意义。在算筹中,刘徽把两种表示相反意义的算筹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常规定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3、认识正负数: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课件出示情境引入学习)
师:我们再来看这条信息,(电脑出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你能用刚才这种表示方法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组织学生交流)海平面在这里相当于分界线,比海平面高就是“+ ”,比海平面低就是“—155”。
练习: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表示下面的现象。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学生尝试练习)(2)揭示正负数的意义:
师:我们用数学符号(+-)表示出了零上、零下温度,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的高度。每组量表示的意思有什么特点?(意义相反)
4、找生活中的正负数。师:你能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同桌互相说一说。)组织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都用正负数表示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你能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回答:他们的意义是相反的。)
师结: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件出示:
读一读分一分 +13,+13,+21,0,-89,+38,-3,-10(学生交流分类组织汇报)
师: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我们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像+
13、+38这样的数是正数;-
3、-10这样的数是负数。(板书)
师:0是正数还是负数?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师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同学们,你们能再写几个正数和负数吗?正数有多少个?负数呢?(学生举例)
师:7是什么数?(学生交流)
师:正数前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那么负数前的负号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基础练习:课本练一练1、2、3题。
2、提升练习:我能填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正负数》教学反思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从温度的知识中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正负数。知道了可以以0℃为分界线,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教学时以现实生活情境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本节课充分利用视频“做足文章”,视频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了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在教学时,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针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为了新旧知识点的自然衔接,课前设计了复习温度,使学生自然的感受到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顺势过渡到新授的环节,生成自然。通过观看视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体会到负数的产生是为了更方便于表示,人为产生的一种数。
通过分类总结归纳正、负数和0的关系。“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出正、负数和0的关系。
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为进一步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举了生活中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说“生活中的正负数”这一设计,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举出了“打羽毛球赢了、输了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有的同学想到“炒股赚了、赔了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紧接着我又“趁热打铁”,安排了“超市经营中的正、负数”、“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老师的体重”等一系列的练习,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和交流的空间。
第二篇:正负数教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意义相反的量,为更好的表示这些意义相反的量,我们今天引入了两种新数——正数、负数。
(书写课题 1.1正数和负数)
新课讲授: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大于0的数
前面加“+” 通常省略不写 负数:小于0 的数
前面加“-”
零: 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分界点。可是这三类数,和我刚才说的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看一下。如:1.零上7摄氏度(符号)
和
零下8摄氏度(符号)
2.收入1000元
和
支出100元 3.比海平面高100米
和
比海平面低200米 4.增长2.7%
和
下降3.8%
等等
(1)首先看零上7摄氏度,我们可以用数字表示为+7或者是7,我们知道+7的意思和7的意思实际上是相同的,所以在平时我们通常把“正号”省略;
零下8摄氏度用数字可以表示成-8,那么这个负号是不可以省略的,因为如果去掉负号,那么他就不表示零下8摄氏度了,而是表示零上8摄氏度。
(2)收入1000元可以用,+1000来表示或者是1000,正号可以省略,支出100元可以表示为-100元,负号不可以省略。(3)比海平面高-100米,如果海平面以上为正,那比海平面高-100米,我们就要用-100来表示,*这个是比较特殊,那么这里面多了一个“负号”,这个负号实际上就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比海平面高-100米”,实际上也就是“比海平面低100米”也就是说,这句话还可以说成是“比海平面低100米”;那反过来“比海平面低-200米”,实际就是“比海平面高200米”。
(4)增长-2.7%还可以怎样说?
下降-3.8%还可以怎样说?
总结,通过以上四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我们把零上、收入、比海平面高、增长等规定为正,则把与他们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支出、比海平面低、下降等规定为负。**这里面我们始终没有出现的一个量就是0。那0在这几个例子当中分别表示什么呢?
首先看1,在这里的0无可厚非,实际上就是0摄氏度。即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
看2,这里面的0表示既没收入也没支出,保持原来的水平。看3,这里面的0表示什么呢?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那么这里的零就表示“海平面”,也就是海平面的高度既可以表示为0。
4既没增长也没下降,原始的状态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之为0。那么,通过这四个小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数0的意义不仅仅表示“没有”,他还表示“基准”,具有“初始位置”的含义。
通过这几个小例子,我们初步的了解了一下,正负数与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之间的关系。
那么是不是任何数只要前面填一个“-”号,就是负数呢? 比如
-a
当a=1时,-a=-1
这个没错,没什么可多考虑的。
但是如果a=-1时呢?
那么-a=-(-1)即-a=1,因为负的-1是正1。
所以,不是任何数只要前面填一个符号就是负数。负号前面填一个负号,那么他就表示正数。
第三篇:《正负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正负数》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读写法等内容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不仅学会了查找资料的方法,还体验了尝试探究,合作学习。正、负数是两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正负数》教学反思》。正、负数与零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在教学时,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计量入手,先让学生对温度进行分类,零上温度分为一类,零下温度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它们分别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这样,学生在学习正、负数的概念之前就已经对正、负数与零的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负数<0<正数,并且为后面学习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做好了铺垫。在认识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时,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图例和练习明确正、负数表示两个正好相反的意义,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数可以表示增多、高于、正方向等意义,负数可以表示减少、低于、反方向的意义。让学生表述日常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事物时,一开始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我给学生举了两个例子“妈妈买来的苹果用正数表示,吃掉的苹果用负数表示;朝杯里倒牛奶用正数表示,喝掉的牛奶用负数表示”,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寻找正、负数。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最大的问题在于放手不够,引导太多,给予学生的思考空间不够,很多可以由学生自行探究、归纳的知识点都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由此也造成了前半节课节奏紧张,速度太快,学生适应时间不够,而后半节课富余时间又太多。
第四篇:正负数的教案
教学论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1正数和负数
一、课题 正数和负数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力目标:
① 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② 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③ 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意义。难点:理解负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
搜集生活中有关用负数表示的量并预习课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他们是怎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0,1,2„,分数(小数))
▲“数”的产生是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如“结绳计数”和后来的1、2、3„„; ▲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0”;
▲在分配和测量中,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从而产生了“分数(小数)”; ▲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生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数”也在随着人类步伐的前进而向前发展、繁衍。
(二)教学过程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量(事情),能用学过的数表示吗?(板书)(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2)温度是零上10°C和零下5°C;(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教学论作业
意大利0.2%, 中国7.5%.例
2、初一(1)班第二次考试成绩的各科及格人数比上次的增长率如下: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地理-6.4%-0.9%-7.2% 3.6%-8.8% 10% 第二次考试中那些学科的及格人数增长了,那些学科的及格人数减少了,那些学科及格人数增加最多?
分析:增长率为负数表示第二次考试比上一次考试及格人数减少了,增长率为正数表示及格人数增多了。
解:英语、地理两科的及格人数增多了;政治、语文、数学、生物四科的及格人数减少了。地理学科的及格人数增加最多。
八、课堂作业
1.(1)若运出货物13t记作13t,则运进32t记作________________.; 如果向左3格记作3,那么45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仪表指针顺时针旋转900记作900,那么逆时针旋转800记作_____________;甲潜水员在海平面50m作业,乙在海平面22m作业,______________潜水员离海平面较近;
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________表示扣20分;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那么-0.03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_______,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_________.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数与数之间用逗号分开)
正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1)收入1300元, 800元;(2)80米,下降64米;(3)向北前进30米, 50米;
(4)高出海平面10米,______海平面25米;(5)减少5千克,_______20千克;(6)______3万吨,增产2万吨。
九、教学反思
第五篇:七年级正负数教案
七年级正负数教案
11正负数(第二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
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景,引入新活动2揭示规律活动3知识应用活动4布置作业及小结通过复习回顾正负数的知识导入新利用温度中的零度来解释与理解数“0”的意义。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及零的分界意义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活动1]复习回顾正负数的概念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师生一起回顾:上一节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这里+7℃和-℃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
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活动2]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展示老师的存折—1000表示什么意思+100表示什么意思?,例题6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它表示的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米。它表示什么含义?例题7记录帐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则收入0元可记为多少元?支出23元可记为多少元?对两道例题进行分析说明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等等。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该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减少-2g,但现在不必向学生提出.通过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内涵有比较充分的感知,深层次的理解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活动3]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6页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交流、展示解题过程。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学情做必要点评。学生思考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通过练习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对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与认识.[活动4]堂小结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学生自己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做必要的归纳总结(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活动]本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反馈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