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
《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玩具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各式各样的玩具。以往学生对玩具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或好看,或好玩,而没有有意识地从美术造型的角度去认识玩具。虽然部分学生也曾在父母或伙伴的指导下制作过简单的玩具,但怎样制作出具有造型美、功能新并承载着自己特殊情感的玩具,将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课教学内容中,学生的学习将以手工制作和装饰美化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尝试的学习习惯,并善于选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进行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从生活中的游戏玩耍到课堂上自己设计玩具,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既充满挑战又十分有趣。教师要从美术造型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了解玩具的特点,对找到的废旧材料进行创意想象,并运用绘画、剪贴等造型方法,将这些材料设计制作成一个会响的玩具。
二、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激发兴趣—探究玩具—赏析拓展—设计与制作—展示评价。教师可利用会响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门见山地导入教学。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探究玩具制作的方法、使用的材料、发声的方式等。再通过对其他会响的玩具的赏析来拓展思路,为学生接下来的设计与制作活动做好铺垫。学生实践时,着重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制作,重点放在会响的玩具的制作上。在制作出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后,再采用绘画或剪贴等方法对其进行装饰美化。
三、教学建议
【教案一:(1课时)】
(一)引导阶段,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会响的玩具进行激趣,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还玩过或见过哪些会响的玩具。
揭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探究发现
教师将事先准备的玩具分发到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1.这个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这个玩具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3.什么装饰方法让这个玩具变得很漂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制作材料、造型方式和装饰方法的总结。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几幅玩具作品的图片,进行设计思路的拓展。
(三)创作阶段,动手实践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制作进行针对性指导,并适时引导学生对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 解决。
(四)展评阶段,总结提升
学生展示会响的玩具作品,并分享制作心得和创作感受。
(五)收拾整理,行为关注
引导学生收拾好各种材料,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二:(1课时)】
(一)引导阶段,激趣导入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出示的玩具为什么会发出声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玩具制作所用 的材料。
(二)发展阶段,探究发现
教师用示范演示法讲解用胶带内芯、铃铛等材料制作成的会响的玩具,并介绍用皱纹纸等材料进行装饰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教师再介绍几种会响的玩具的设计思路。
鼓励学生用带来的废旧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采用画、剪、贴等方法将玩具美化。
(三)创作阶段,动手实践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进行针对性指导,并适时引导学生对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要激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胆、自由地去创造与设计。
(四)展评阶段,总结提升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欣赏和评价,从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比比谁的玩具最美丽,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最动听。
(五)课堂小结,思维拓展 课后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引导学生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意、设计和制作。
(六)收拾与整理,行为关注 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四、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积极地动脑动手,用手中的材料设计与制作出会响的玩具。2.学生能否用绘画、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装饰美化。3.学生能否大胆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制作方法。4.学生能否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设计。
除了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感知“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外,还可以关注学生在手工制作课中耐心细致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制作能力。
第二篇:会响的玩具 教学设计
《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玩具的三种发声原理,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2.掌握制作玩具的技巧,学会用画、剪、贴等手法装饰、表现你的玩具。
3.学会变废为宝,为自己喜欢的乐曲配乐。在感受美术创意制作乐趣的同时,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的喜悦。教师准备:
课件、非洲鼓、手腕摇铃、其他三种原理的成品玩具、三种原理制作的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纸杯、易拉罐、黄豆、塑料瓶、沙子、彩纸等容易找到的废旧材料,双面胶、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教学重点:
1.掌握三种发生的原理,制作出不同的玩具。
2.学会用画、剪、贴等表现手法,通过不同的组合装饰会响的玩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创造,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分层合作学习法。
板书设计:
教学微讲堂:本节课本着“艺术无界、爱美术、爱音乐、懂科学”的理念进行讲授。由当前流行的打击乐器——非洲鼓,现场为《铃儿响叮当》配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介绍了击打、摩擦、气流冲击孔洞这三个发声的科学原理之后,我们进入了本课重难点的解决。
让学生观看三组学生、大师作品的图片,小组内讨论作品的制作材料、原理、装饰方法,总结出用易拉罐、泡面盒、纸杯、木材、矿泉水瓶等废旧材料,通过画、剪、贴的制作方式,加以不同的组合制作出击打、摩擦、气流冲击孔洞这三种不同发声原理的玩具。
为加深学生的制作印象,播放以往学生的制作过程,详细分解画、剪、贴三步骤。至此,本课的重难点基本解决。制作阶段注意剪刀的使用,把握3个发声原则制作会响的玩具。制作完成后,从创意、外形、色彩、声音四方面,小组内评选出最佳作品。
全班拿起自己制作的会响的玩具,随老师的非洲鼓一起,为《铃儿响叮当》配乐并合唱。课后尝试为自己喜欢的乐曲配乐,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知道这节课什么课吗?虽然是美术课,但是美术老师今天不想上美术课了,我们来一起上一节音乐课怎么样?(非洲鼓:《铃儿响叮当》)
师:这首歌会唱的举手看一下。既然那么多学生会唱,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遍吧,老师要听听谁的嗓音最响亮。(老师手拿非洲鼓打着节拍)
师:有不少同学已经注意到我用的这个乐器了,跟着音乐打起节拍是不是更有气氛、更有趣呢?这节课我们就为自己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与老师和朋友一起欢快的打着节拍、唱着歌,好不好?(出示本课课题:《会响的玩具》)
二、出示事例,掌握特征
1、我会探究
但是这么好玩的玩具,哪能这么简单就告诉你们呢?先过了猜谜语这关吧,猜中了老师就教你们:
圆脸蛋,好像是胖妞妞戴耳环,左一个,右一个,摇起头儿唱的欢。(谜底:拨浪鼓)(展示拨浪鼓)通过小鼓两边的小鼓球击打鼓面,发出调皮的“咚咚咚”的响声。(出示大鼓)再来看看这是什么?对,这是大鼓。通过木锤击打鼓面,产生震耳欲聋的响声。(出示课件,照片展示指板、娃娃摇鼓。)看了这四样玩具,谁能给我总结下原理呢? 生:击打。
(实物展示)再来看看这个沙锤,小沙子在里面不断的摩擦、滑动产生的这样的声响。还有小风铃,通过玻璃球与玻璃外壳的摩擦产生了清脆的声音。请问这两样玩具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生:摩擦。
(实物展示)这里还有小鸭子,用手一捏,把小鸭肚子里的小气流通过特质的小孔洞发出悦耳的声响。还有体育老师爱用的口哨,也是这个道理,那这类玩具的原理谁知道呢? 生:气流冲击孔洞。
2、我会讨论
(依次出示三类原理所制的学生作品)观察以下三类玩具,小组讨论问题: 这些玩具各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玩具响起的原理是什么?
这些玩具各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3、我会借鉴
为加深学生的制作印象,播放以往学生的制作过程,详细分解画、剪、贴三步骤。
让学生在学生作品中受到启发,掌握最基本的原理,具备制作的思路及制作方法,以便进一步创作。
三、师生合力,我会创作
要求:六人一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制作出会响的玩具。试一试:用易拉罐做一个会响的玩具,装饰要有创意,色彩鲜明,为我们的《铃儿响叮当》配乐。注意:使用刀具时,请注意安全。
四、小组展评,自我提升
议一议:从创意、外形、色彩或者声音方面进行评价。比一比谁的玩具最美丽,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最动听。小组内评选出最佳作品,在全班展示。
五、娱乐生活,拓展延伸
拿出自己制作的会响的玩具,一边大声合唱《铃儿响叮当》,一边为小龙人配乐。
让学生课后能为自己喜欢的音乐配上一曲,展示给自己的父母听,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
第三篇:会响的玩具 教学反思(共6篇)
篇1:《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
《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
本节课制作的玩具特点是会响的,所以在让学生搜集材料时提醒了,所以许多孩子都带了小铃铛,玻璃瓶和小珠子。在本课授课过程中,制作环节就要考虑到如何制作才能够使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是本课的重难点。手工作品的制作要体现出美观性,这里就装饰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装饰达到美观的效果。
评价阶段,由于学生制作兴趣浓郁,很多同学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忍不住一直在做自己的玩具,也就无心去评价别人的'作品了,这就使得这一环节不尽人意,有些“虎头蛇尾”了。今后,教师一定要注意平时课上对学生倾听行为习惯注重进行培养。在提高美术作品质量的同时,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能力与习惯的“双丰收”。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让美术课上得更有特色,更吸引学生,为学生学习习惯以美术技能同时发展的有利平台
二完小
赵俊霖
篇2:《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
本节课制作的玩具特点是会响的,所以在让学生搜集材料时提醒了,所以许多孩子都带了小铃铛,玻璃瓶和小珠子。在本课授课过程中,制作环节就要考虑到如何制作才能够使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是本课的重难点。手工作品的制作要体现出美观性,这里就装饰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装饰达到美观的效果。
评价阶段,由于学生制作兴趣浓郁,很多同学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忍不住一直在做自己的玩具,也就无心去评价别人的作品了,这就使得这一环节不尽人意,有些“虎头蛇尾”了。今后,教师一定要注意平时课上对学生倾听行为习惯注重进行培养。在提高美术作品质量的同时,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能力与习惯的“双丰收”。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让美术课上得更有特色,更吸引学生,为学生学习习惯以美术技能同时发展的有利平台。
篇3:《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
《会响的玩具》是一节手工课,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并通过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适当的装饰,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课前我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几个玩具,作为范作。像用花盆底座制作的瓢虫手鼓;纸杯制作的纸偶娃娃;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油画棒塑料盒制作的鳄鱼;不锈钢杯盖制作的小锣;挂画钩制作的风铃。旨在用这些各式各样的玩具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课一开始,我便敲响了儿子的小鼓,“咚咚咚”,小鼓为什么会响啊?从这个问题开始今天会响的玩具的探究与制作。通过总结我们得出很多玩具可以通过物体的撞击发出声音,撞击的方式有很多,这时我便把事先准备的范作分发给每一个小组,让他们玩一玩,听一听,我们得出了结论: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想做吗?那我们来研究一下手中的玩具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老师用什么方法让玩具响起来的?怎样装饰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让学生为自己下一步的制作拓宽思路。分析完老师的范作,同学们肯定都想制作自己的玩具,我们又一起分析了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材料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环节进行到这里,接下来老师稍加嘱咐,学生便开始制作了。让我高兴的是学生们没有因为我的范作出示使自己的作品局限在范作上,他们的制作也各式各样,有的用矿泉水瓶和小米制作了会响的沙漏,有的用铁罐和铃铛制作了少数民族小女孩等。很多学生都作出了漂亮的会响的玩具。这是让我感到高兴的。
手工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部分学生动手能力的欠缺,有的动手能力差,有的懒得动手,有的合作意识差,在手工课中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和这部分学生。
(2)我个人一直认为手工课是最能带给学生快乐的课,因为课上不仅可以动脑,还可以动手,他们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手工课要想带给学生快乐,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的在玩中学,在玩中得到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上一堂流程顺畅的课,所以最后我们师生一起让手中的玩具响起来,跟着小鼓上的曲子打起节拍,学生们的脸上笑开了花,有的敲,有的打,有的摇,虽然那一瞬间教室的声音有点大,也有点吵,但我想这样的课学生们以后会更有兴趣,更加期待。
(3)学生课前材料的准备十分重要,因为材料准备不充分即使创意再好也无法实现最终的创作。所以老师课前要充分调动学生准备材料的积极性,不仅材料要准备而且越丰富越好。我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带领学生初步了解课堂内容,根据课内容的难易,采取让学生自己分析、准备材料和老师强调两种方式。
(4)本学期我着重研究的就是美术课上范作的有效使用,根据研究我认为范作可以带给课堂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老师要精心准备并灵活运用范作。
篇4:《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
《会响的玩具》是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能发声的玩具,并运用绘画、剪贴、组合、装饰等方法对玩具进行适当的美化,让学生通过联想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课前我先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几个玩具,如:用饮料罐底制作的花朵手鼓;用一次性纸杯制作的纸偶娃娃;用哇哈哈饮料瓶子制作的可爱女生,用瓶酒瓶盖制作的风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用这些各式各样的玩具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一上课,“咚咚咚”,我用儿子的拨浪鼓发出声音,并提问:小鼓为什么会响啊?从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会响的玩具的发声的原因,导入本课。通过总结我们得出很多玩具可以通过物体的撞击发出声音,撞击的方式有很多,这时我便把事先准备的范作分发给每一个小组,让他们玩一玩,听一听,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想做吗?那我们来研究一下手中的玩具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老师用什么方法让玩具响起来的?怎样装饰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让学生为自己下一步的制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分析完老师的范作,同学们肯定都想制作自己的玩具,我们又一起分析了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材料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环节进行到这里,接下来老师出示作业要求,学生便开始制作了。让我高兴的是学生们没有因为我的范作出示使自己的作品局限在范作上,他们的制作也各式各样,有的用矿泉水瓶和小米制作了会响的沙漏,有的用铁罐和铃铛制作了少数民族小女孩等。很多学生都作出了漂亮的会响的玩具。这是让我感到高兴的。
手工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训练,有的动手能力还较差,个别小组缺乏合作意识,在手工课中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和这部分学生。
(2)我个人一直认为手工课是最能带给学生快乐的课,因为课上不仅可以动脑,还可以动手,他们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手工课要想带给学生快乐,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的在玩中学,在玩中得到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上一堂流程顺畅的课,所以最后我们师生一起让手中的玩具响起来,跟着小鼓上的曲子打起节拍,学生们的脸上笑开了花,有的敲,有的打,有的摇,虽然那一瞬间教室的声音有点大,也有点吵,但我想这样的课学生们以后会更有兴趣,更加期待。
(3)学生课前材料的准备十分重要,因为材料准备不充分即使创意再好也无法实现最终的创作。所以老师课前要充分调动学生准备材料的积极性,不仅材料要准备而且越丰富越好。我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带领学生初步了解课堂内容,根据课内容的难易,采取让学生自己分析、准备材料和老师强调两种方式。
(4)本学期我着重研究的就是美术课上范作的有效使用,根据研究我认为范作可以带给课堂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老师要精心准备并灵活运用范作。
篇5:《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
《会响的玩具》是一节手工课,目的是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并通过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适当的装饰,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课前我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几个玩具,作为范作。像用花盆底座制作的瓢虫手鼓;纸杯制作的纸偶娃娃;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油画棒塑料盒制作的鳄鱼;不锈钢杯盖制作的小锣;挂画钩制作的风铃。旨在用这些各式各样的玩具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课一开始,我便敲响了女儿的小鼓,“咚咚咚”,小鼓为什么会响啊?从这个问题开始今天会响的玩具的探究与制作。通过总结我们得出很多玩具可以通过物体的撞击发出声音,撞击的方式有很多,这时我便把事先准备的范作分发给每一个小组,让他们玩一玩,听一听,我们得出了结论: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想做吗?那我们来研究一下手中的玩具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老师用什么方法让玩具响起来的?怎样装饰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让学生为自己下一步的制作拓宽思路。分析完老师的范作,同学们肯定都想制作自己的玩具,我们又一起分析了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材料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环节进行到这里,接下来老师稍加嘱咐,学生便开始制作了。让我高兴的是学生们没有因为我的范作出示使自己的作品局限在范作上,他们的制作也各式各样,有的用矿泉水瓶和小米制作了会响的沙漏,有的用铁罐和铃铛制作了少数民族小女孩等。很多学生都作出了漂亮的会响的玩具。这是让我感到高兴的。
但在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动手能力的欠缺,有的动手能力差,有的懒得动手,有的合作意识差,以后的课中还需要继续关注这些问题和这部分学生。
(2)我个人一直认为手工课是最能带给学生快乐的课,因为课上不仅可以动脑,还可以动手,他们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但我认为我其实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手工课要想带给学生快乐,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的在玩中学,在玩中得到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上一堂流程顺畅的课,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时候,学生们几乎将自己的作品全部完成了,我们师生一起让手中的玩具响起来,跟着电脑上的曲子打起节拍,学生们的脸上笑开了花,有的敲,有的打,有的摇,虽然那一瞬间教室的声音有点大,也有点吵,但我想这样的课学生们以后会更有兴趣,更加期待。
篇6:《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
一开课,我就拿出几个不同形式的会响的玩具给同学们欣赏,并问“谁会玩这个玩具?”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会!我会!!”通过一个情境的建立,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主动、迫切地参与学习活动。我发现,这样的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很有效果的,接下来的一整节课里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这个小小的神奇的玩具吸引住了。
然后,我再通过让他们自行观察和分析,每个玩具都是用废弃的瓶瓶罐罐制作的。并掌握制作玩具的几种途径和方法。这样一来,同学们就沉浸在设计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内容上了。
最后,我看到同学们的作品完全没被书本上的内容框死,而是各有不同,争先恐后的创新。有的玩具是红白相间的十字架形,利用风筝的线轴,转动起来象一个皇室的徽章,这让其他的男同学们羡慕不已;有的利用矿泉水瓶、保鲜膜和酸枣粒制作,转动起来就是“拨浪鼓”;有的将弹簧和乒乓球连接在一起,再在乒乓球上镶嵌小铃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看到的材料。
第四篇:三年级美术会响的玩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人教版第五册第十四 课《会响的玩具》是一堂很有趣的美术制作课,重温陪我们走过了童年的玩具,回忆一下玩过的那些会响的玩具,学习制作一件会响的玩具,还要比一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好听。这些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将想象变成现实。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我认为三年级学生对于可塑性差的材料,使用工具、动手能力方面并不是很强。于是,我把这节课定位在“简易”的层次上,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并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开始,引领学生迅速进入主题;欣赏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小玩具产生感情,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直观演示制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自行揣摩、总结制作方法;直观化的操作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表现方法和技能的理解,并接受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师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审美的效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一个好的情景创作可以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演示操作法: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在讲解时,我运用演示操作法组织教学.
三、说学法:
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采取二人或四人小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制作。这样有助于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和技巧上的问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整个制作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眼、脑、收手的协调运用,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美好享受。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领学生用锐利眼睛去发现美、用一双巧手去创造美。
四、说教学程序: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制作方法。
(2)、教师演示说明拨浪鼓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三年级美术会响的玩具说课稿】相关文章:
1.《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5篇
2.会爬的玩具小学美术教案
3.《会跳的玩具》说课稿
4.《会转的玩具》说课稿
5.会走的玩具小学美术教案
6.《会滚的玩具》说课稿
7.《会亮的玩具》说课稿
8.美术课会爬的玩具教学反思
9.《会跳的玩具》说课稿范文
第五篇:会摇的玩具教学设计
会摇的玩具
盐池第五小学 方琰芸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会摇玩具的特点。
(2)技能目标: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培养学生折、剪、贴、画等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敢想敢说,培养学生大胆创造意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初步合理巧用不同材料制作会摇的玩具。
3、教学难点:了解玩具会摇的特点和造型设计。
4、教学准备:学生:彩色卡纸、蛋壳、弹簧、剪刀、双面胶、即时贴
教师:各种会摇的玩具课件、纸制玩具等
5、教学过程:
(一)、谈话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制作过了什么样的玩具呢?(生答:略)那么,会滚的玩具是靠什么方法使它能够滚动起来的呢?(生答:略)不错,会滚的玩具是利用圆形或圆柱体的物品使它能够滚动起来。你们看,会滚的小猪就是靠外形是个圆形的滚环才使它能够滚动起来,多有趣呀。(师演示课件滚动玩具----小猪),让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玩具,(师课件演示不倒翁玩具)它与会滚的小猪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答:略),对了,一个会滚,一个会摇,那么,你想知道会摇的玩具是靠什么办法使它能够产生摇摆的呢?它又可以选用哪些材料进行制作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共同探究学习,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好吗?(课件出示课题:会摇的玩具)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玩具,正与本课教学内容密切相连,以已学的知识为切入点,通过亲切而又简单的导语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从中感知到会滚、会摇玩具的不同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探索研究
1、说一说: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所玩会摇玩具的种类和特征。(师指生回答)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会摇玩具的种类和特点,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并布置了几道作业题,大家完成了没有?(生答:略)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作业题)
(1)你在哪里见过或玩过哪些会摇的玩具?
(2)会摇的玩具是怎样摇摆起来的?
(3)“不倒翁”为什么会摇而不倒?你们知道吗?(指生回答,师课件演示“不倒翁”摇而不倒的过程,)
[评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中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会摇玩具为什么会产生会摇的原理和种类,以及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
2、做一做:出示纸制“会摇的鱼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生选材制作玩具会摇动的部分。(根据自己的材料,个人、小组交流、讨论制作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会摇的不倒翁,你们说,不倒翁为什么会摇而不倒呢?这是什么原因?(生答,略)通过观察比较,我们知道了不倒翁摇而不倒是因为它的低部呈圆弧形,而且它是下重上轻,所以它才会摇而不倒,那么,我们利用不倒翁这个原理可不可以选用其它的材料制作会摇的玩具呢?(提出问题,引导分析)
(1)用平面的普通卡纸,制作一个圆形的外形使它变成一个会滚的玩具,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利用平面纸张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呢?(交流讨论)
(2)老师这只“鱼儿”玩具是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它是靠什么方法使它摇摆起来的呢?它为什么会摇而不倒呢?(指生回答)
师: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问同学们(师出示圆筒),我们知道会滚动的圆筒可以制作一个会滚的玩具,那么,可不可以把它制作成一个会摇的玩具呢?(生答:略)到底可不可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我们知道圆筒它已具备了会摇玩具的什么特点?(生答:圆弧形)可是它还是会滚呀!怎么办?根据不倒翁的原理,我们应该怎样使它摇摆起来呢?(生答:固定一个重心物)对了,这样就可以产生摇摆了,最后,只要进行装饰一下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会摇的玩具,是吗?(生答:略)通过不断的探究,我们知道了会摇的玩具能不能产生摇摆,最关键的是会摇的部分,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所带来的材料,动手制作会摇的部分。
[评析:引导学生不断的讨论、分析、比较、体验,使学生懂得摇动的部分是制作会摇玩具的关键所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低部呈弧形的变化和上轻下重及力的作用,才使其产生摇摆。根据这种情况,利用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造型的会摇玩具。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的体现了学生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师:同学们,会摇的部分做好了并不表示这个玩具就已经做好了,想一想,怎样把会摇的部分变成一个有趣的形象呢?你又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造型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说想法、作法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出问题:
(1)想一想,看看你们所带来的材料可以设计制作哪些会摇的玩具?(分组讨论,同组互说想法。)
(2)依据玩具会摇的部分,请生说一说,可以使它变成什么样的会摇玩具造型?(分组讨论,同组互说想法。)
[评析: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究和发现,找到了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合作协调做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引导学生欣赏范例,拓宽想象空间(课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交流时,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一些好的想法,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把他们好的想法和做法向大家介绍一下。(指生回答)通过与同学们共同交流,使老师也产生了一些想法,现在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是怎样根据会摇的部分,设计各种不同的形象的,不知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想法?还请同学们提提建议(演示老师范例欣赏),看了老师所设计的玩具造型,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怎样?(指生回答)
师:同学们,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不同类型的会摇的玩具,让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选材设计制作的,请看屏幕。(演示学生作品欣赏)
[评析:通过欣赏,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了解不同的材料都可以进行想象创造设计,制作各种不同的会摇的玩具造型,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设计制作
师:欣赏了小朋友的作品,你们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呢?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动手制作、设计有趣的玩具造型。同学们可以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制作有趣的会摇的玩具。
1、让学生再次动手制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制作会摇的玩具。
2、引导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玩具取名。
3、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评析: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把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四)、展示评价
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比赛。请已经做好的小组,可以玩一玩,评一评(由组长组织进行评价,先自评后互评)。看一看,谁的玩具做的会摇、有趣,造型与众不同,就让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小组推荐)
1、你觉得这些玩具哪一个做的最有趣?为什么?
2、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说说你最成功的地方。
3、如果让你再做一次,你将利用生活中哪些材料进行制作?
4、师及时鼓励有点滴进步的每个学生,同时提出要求,促进发展。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评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活动延伸
这节课,大家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利用平时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学习制作出了一件件有趣的会摇的玩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品应用了会摇的原理,使它能够摇摆起来?(生答:略)不错,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的积极地思考,将我们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作品来,下课。
[评析:引导学生继续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粘贴活动发挥潜能。同时,也使学生通过掌握和利用会摇的原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体会到美术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美术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