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能够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本市环境问题的分析,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的钻研精神,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通过对城市生活与城市环境问题探讨与学习,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3)在家乡案例分析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情感和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
2、难点:联系实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学情分析】
通过城市基本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过程特点的学习,学生对城市的结构与成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许多典型的案例就时常发生在我们学生周围,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明显的主动性。而这正是本节课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和恰当的语言总结。【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
学生回顾并作答
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引入新课
展示汕头城市新貌航拍的录象片段,并选取几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由PPT图片展示(南国商城、帝豪酒店、中信世贸花园、海湾大桥、华侨公园等),面对这些图片,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生活的优越性。并简单分析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及影响原因。
板书: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城市生活:衣、食、住、行 城市化过程生活习惯 农村生活:劳作方式 城乡差距
答:生活习惯、劳作方式、交通运输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并升华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主动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过渡
城市是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包括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带着疑问预习,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教学指明了方向。
讲授新课: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作探究(内容空缺,让学生填写,教师点拨纠正)PPT展示:图2—
18、城市化对自然改造的图片 自然环境
影响
评价
地形
进行改造,趋于平坦 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
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
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富营养化变黑发臭
生态
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遭受破坏,环境恶化
分析课本“阅读”材料、有关图片,讨论、总结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填表格一;并从实际出发,找寻生活中的实例
通过事实材料把凌乱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学会总结、分析、提炼知识的方法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内容空缺,让学生填写,教师点拨纠正)
指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城市的“扩容与提质”。板书:
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本“阅读”材料、有关图片,讨论、总结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填表格二;结合身边实例谈谈对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发所带来的后果 用所学知识解答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科学的、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思想
过渡
大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娱乐活动的中心,但为什么国外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却出现了向郊区迁移的现象呢?
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从而引出城市环境问题
从学过知识入手,学生容易理解,也更易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3、城市环境问题
1、展示图2—20、有关交通、住房、社会治安、就业、等的资料及资料一英国逆城市化的资料,引导学生总结交通、住房、社会治安、就业等“城市病”。
2、点拨纠正,出示资料二(P45活动题答案)板书:
三、城市环境问题
提问: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有这些问题吗?
根据老师所展示的各种问题的图片,学生自己总结,联系实际举出例子;总结交通、住房、社会治安、就业等“城市病”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养成观察生活、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探究:以汕头市为案例,以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题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对“自己在城市化中,应该做些什么”,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让学生自主探究,纷纷为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过渡
环境质量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不少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地成荫,鸟语花香,像一座花园。我们的城市发展趋势应是怎样的呢?
4、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板书:
四、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活动:假如你是汕头市的市长,请你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谈谈你将如何规划我们的城市,使她的明天更美好?(教师引导点拨)板书:
促进人地协调发展,防治城市病 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因地制宜,形成城市特色
角色扮演,自主想象发挥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5、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学习了城市化过程对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我国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性学习
通过小结让新课内容再现,易于巩固学习
6、课堂练习
1、城市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
①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②工矿企业排放③居民生活燃煤排放④光合作用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B、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
C、目前城市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 D、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
3、英国泰晤士河曾受过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它鱼类。如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已被认为是世界大城市中比较干净的河流之一,河中重现了上百种鱼类。伦敦原来是个著名的“雾都”,近年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无烟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内使用,空气中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1)1950年伦敦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数百人死亡,造成酸雾的主要污染物是,其合理的防治措施是,酸雨对生物界的危害是。
(2)泰晤士河河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和。污水排入河流,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是。(3)伦敦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有、、等。〔答案〕
1、B
2、C
3、(1)硫氧化合物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2)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河水污染严重,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鱼类缺氧死亡或排入的有毒废水,使鱼类死亡(3)建立新城和卫星城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板书设计】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城市生活:衣、食、住、行 城市化过程生活习惯 农村生活:劳作方式 城乡差距
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城市环境问题
四、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第二篇: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2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任小庆
学习目标:
以重庆为例,通过探究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城市不合理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学习过程
1、探究学习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探宄学习二: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3、探究学习三: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假如你是重庆市市长,怎样来改善重庆的城市环境?)
4、课堂反思: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课堂反馈:
材料一: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1997年年会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10
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材料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一句响亮的口号是“绿色奥运”。
材料三:根据城市的发展,我国将建设轻轨铁路,预计到2010年,建成约450km,到2020年,建成约900km,到2050年前,建成约4500km,共300条。
(1)修建城市轻轨线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外,还可以()
A、改善城市的景观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哪些问题?
(3)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课后作业:通过走访、实地调查等形式,了解南岸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第三篇:2.2.3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后反思)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
本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是对前一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深化,进一步推进了“城市与环境”的主题。本节课开篇就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体现了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的积极影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城市化过程就很好的体现了它的“双刃剑”,教材通过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提现了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的消极影响,即城市环境问题。在这里学生的思绪由现象向本质转移,探究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围绕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出现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出发,展开讨论寻找出解决措施。本节课最后一部分内容紧密的联系了城市环境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解决或避免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形成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授课时我尽可能联系生活实例,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本节课大部分过程是有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完成的,并辅以多媒体教学、学案教学等,通过固学案检测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本节课基本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整体的把握了教材结构,以“引路人”为原则,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寻找,产生的现象,可行的解决措施中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总结如下:
教材中明确体现的知识不应让学生探讨完成,而应是独立自主完成,要深入研究,有可讨论的地方应该讨论,没有可讨论的点坚决不能讨论;对于乡村与城市生活的不同之处,由学生说明的较少,放手让学生去说,减少教师的“手拉手”式的引领,让学生回归课堂;围绕城市环境问题,联系身边实例过少,应让学生放手去探讨;关于解决措施提出,应让学生多一些研究性学习。“手拉手”式的教学模式比较明显,应放开束缚,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方法,给学生时间。
我争取在日后的教学中避免类似问题,完善自己课堂教学,回归本源,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成就学生的发展。
第四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新课』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复习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寒、暖流的理解导入新课。
『教学新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的案例(1)。
第一、二组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第三、四组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注意图文结合,阅读后各学习小组围绕下列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第一、二组讨论的问题:
(1)在书本上图3.6的相应位置,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
(2)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3)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4)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第三、四组讨论的问题:
(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小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转入】洋流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还会对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2.渔场的成因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①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②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
③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课堂巩固1)
④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秘鲁上升流)渔场形成原因:学案 课堂巩固2 「合作探究」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台湾暖流与大陆沿岸流交汇的海区)
3.影响海洋航行 创设情景: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异?(结合“大西洋洋流分布”图由学生分析)
【学生归纳】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洋流对航海的有利影响呢?
【知识拓展】人们很早就了解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的重要性。从古至今,还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同学们能举例吗?(例: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分析: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总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
【教师小结】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而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行造成威胁。此外,寒流、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也极为不利,海上船舶碰撞事件有60%~70%是由海雾引起的,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的杀手”。如: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泰坦尼克”号就是因航行到此海域后,能见度差,触冰山而沉没的。
【过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洋流对污染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一方面加快出事海域污染物的扩散与净化,但另一方面又扩大了污染范围。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了解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学习洋流对气候和对渔场形成的影响。同学们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吗?“厄尔尼诺” 现象会影响秘鲁渔场的渔获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探究活动』“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 ——— 学习小组交流
第五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王开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认识洋流形成的多种因素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与地理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标注四大渔场位置、画航海路线图等活动,培养绘图能力,能用简明阐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四个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洋流随地理环境影响等问题的深入认识,增强探究地理事物奥秘的兴趣;懂得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
学会看图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疑:撒哈拉沙漠向西一直延伸到非洲西部沿海,澳大利亚西部沿海也是荒漠地带,但东岸则是森林景观,为什么同是海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观?(使学生对洋流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产生悬念。)
板书: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1 展示: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气候差异,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纬度差不多,1月都柏林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气温多在0℃以下。为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结合上一节课所学到的世界洋流分布图的知识,可以看出,图上的爱尔兰都柏林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而纽芬兰圣约翰斯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由于暖流是从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地方,所以,就好比把热水倒进冷水里会使冷水变热,它的道理是一样的。而暖流流经会使海区的水温度变高,蒸发量加大,水汽充足,气流上升,最终导致降水量增大;寒流则刚好相反,使所经海区蒸发量变小,水汽减少,气流下沉,降水量变小。所以我们就可以总
结出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活动:展示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
提问:为什么西部是沙漠?而东部降水较多?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寒流使水温降低,下冷上热,空气不能上升,空气湿度降低,降水少。
暖流使水温升高,蒸发加大,下热上冷,气流上升,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多。
我们在来看一些关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的例子,展示热带雨林与热带沙漠的分布图,讲述洋流对它们形成的影响。板书: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探究活动2 通过日本人的饮食喜好,引出渔场
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渔场 鱼 饵料 浮游生物 光合作用 光照(海洋200米深处都有光照);营养物质 海底,那么如何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述):很好,一种是寒暖流交汇,由于温度差异很大,所以搅动
异常剧烈;还有一种是上升流,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所以能形成渔场的一共有两处,就是寒暖流交汇或者上升流(出示世界洋流分布图),请同学们现在P57页上标出你认为可以是渔场的地方。(学生活动)
(师述):很好,刚才同学指出的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叫北海道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叫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叫北海渔场;还有秘鲁寒流上升流处的秘鲁渔场。(展示四大渔场的分布补助理解)板书: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探究活动3 引用“泰坦尼克号”海难案例,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这次海难.(1).造成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的冰山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在纽芬兰岛附近出现?
(2).假如你是船长,你认为怎样改变航向可以安全、快速地从英国伯尔发斯特港驶向美国纽约港? 学生阅读、讨论并且请同学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出事的海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而由于我们说过,洋流是表层海水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移动,所以洋流可以
带动表层海水中的物体一起移动。正是由于拉布拉多寒流将北极附近的冰山带到了出事地点,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由于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此交汇,而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遇冷容易形成小水滴,并形成海雾,常常会对航行也很不利。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洋流的第三个影响是:对航海事业:带来冰山和海雾的威胁。板书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 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探究活动4 [承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新闻,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的事故。
[多媒体展示] 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地点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一事故不久之后,法国政府因为海岸遭受石油污染而向西班牙提出了强烈抗议。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失事地点附近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石油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地运动,影响到了法国西部海域。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有2方面的。首先,海水有净化作用,污染物扩散范围越大,净化越快,所以好的方面是加快净化速度,而不好的则是扩大污染范围。
4、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课堂练习:1.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拉布拉多寒流
2.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的是()• A.美国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 • B.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
• C.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 • D.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
3.下图中的B为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二战中日军偷袭夏威夷群岛上的珍珠港时,在线路M、N中选择线路M的原因是:(从航速及天气方面分析)
五、板书设计: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 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4、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
王开勇
1、整体思路把握较好,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有效地利用了教材中“世界洋流分布”图,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讲知识点回归到教材。
3、通过引用生活中的现象及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
4、教学中安排标渔场、设计航海路线等小游戏,问题设计新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
5、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的设计针对性不强,太口语化,导致效果不
佳。
6、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