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师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我校在进行《物体的位置》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中,一位教师对《物体的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另一位教师对《物体的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砸蛋游戏,把代表每个学生位置的“数对”输入电脑,同学们随机叫停,这位幸运的同学就到前边,在正确用“数对”说出想砸的金蛋或银蛋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后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后,电脑上会出现一句祝福的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简捷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
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克拉斯沃尔等人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辛普森将动作技能依次分为知觉、定向、在指导下做出反应、机械化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张扬,能力才能显现。
第二篇:教学设计有几个环节
教学设计有哪几个环节及各环节的内容如何
通过学习初娜娜老师关于《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基础知识 》的讲座,让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一层的领会。更加明确了教学设计中每一环节的任务及重要性,对我今后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各环节的内容分析如下:
教学目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教学过程(学习情境设计)——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帮助和总结——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篇二: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设计;
2.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 3.教学内容设计;
4.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设计; 5.教学评价设计; 6.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上述几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的。其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制约着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学生的已有水平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在条件”,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确定学习者的已有水平,确定向教学目标努力的起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外部条件。这些外部条件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这些外部条件的设计要与学习者的内在条件有机地配合起来,从而优化地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以及整个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方案。
(一)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指向或预期的学习者行为改变
的结果。这里所说的行为改变,包括知识、智力、情感、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课堂教学活动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现实表明,对课堂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没有看到它是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应该明确而又必须全面贯彻的问题,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开始,我们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选定和准确的.(二)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
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及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以思维的发展为例,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中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有了很大发展。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对这些一般的特点必须加以考虑,这对于教学方法、媒体的选择十分重要。除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共同特征外,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几个方面,教师也应了解。我们研究学生发展中的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安排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就是说安排适合于学生“内在条件”的外部条件。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钻研教科书,选择组织讲授内容的过程。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教科书中。但是,由于教科书的编排和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往往偏于顾及知识的逻辑结构,难以更多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不可能原封不动的将教材搬给学生或不加指导的任凭学生自发学习,而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再加工,对教材进行取舍、补充、简化,重新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材料。所选的材料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根据教学目标选定了教学内容后,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恰当的安排,使之既合乎学科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合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从而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顺利地达到目标。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设计
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两者是紧密关联的。一方面,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媒体的配合,教学方法具有物质性的特点。所谓教学方法的物质性也就是它对教学媒体的依赖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媒体的使用必须贯穿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是互为作用的,任何一方不恰当,均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一切系统中都存在着信息反馈,没有信息反馈,系统就无法实现有目的的最佳的运动。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要有序的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必须在经常的调控中才能实现。教学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系统实施调节与控制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
(六)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前文已谈过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等,但归根结底都要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上来。所谓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系统诸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组合形式,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一
在进行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时必须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学科内容不同,具体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程式也就有所不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使课堂教学结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有效的适应性。
第三篇: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要素
一个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师首先应关注的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分析理解,并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如《加法交换律》中,我对教材是这样理解的:
教材分析:
运算定律是数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加法交换律的内容,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了相应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表达而已。本节课只是将学生以前零散的感性认识归纳概括出来,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太困难。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形象的表达方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将教学设计的重点定位在学生理解、感受、体验怎样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为后面其余的运算定律的教学和今后五年级上册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二)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完成的所有的教学目标时,这节课的教学工作也就结束了。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目标: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能力目标:经历探索运算定律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养成“发现、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设计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评价设计,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
第四篇:教学设计有教学反思吗
篇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欧·亨利式结局”的特点和妙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与探究,由分析讨论学生的质疑问题作为切入点赏析结尾特点及妙处,分析理解文章主题:一是普通人之间无私的关爱,一是精神支柱对人生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间真情,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懂得关爱他人,坚定人生信念,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分析“欧·亨利式结局”的特点和妙处,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感悟人间真情,认识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性
反思:
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立依据有三:一是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的要求;二是欧亨利小说的特点——情节曲折,构思巧妙,往往用一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三是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对本文的理解把握。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的最大难点在于琼珊这个人物形象,而不是“感悟人间真情,认识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性”。
预习
1、初读文章,读准字音,试一试能否复述故事情节。(用200字左右概括)
2、再读文章,你认为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设置方面有那些巧妙之处,还有那些地方存在疑问?(将自己的见解看法形成文字)
反思:
1、预习题的设置推动了学生亲密接触文本
2、收集学生的预习成果可以了解学生在文章的整体把握,文章艺术特色理解方面的情况,为课堂目标的设置提供依据。
3、形成书面形式将无形的学习任务变为有形,对学生是一种督促,对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有好处。
教学过程:
导入: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当胜利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大家觉得结局会怎样? 是的,最后他的意志垮了。儿子死在了战场。这样的结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与其说是一支断箭,不如说是一个人的意志,既成就了一个人,也毁灭了一个人,今天我们也试图通过一片小小的藤叶,来反观人的脆弱与坚韧,人间的无奈与温情。
反思:
1、小故事作为导语可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用这个故事和文章中的主人公形成对比,引起学生对“信念”重要性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主题
解读文本
概述故事情节
要求你用两句话概括,并且两句话里都要包括课文的题目“最后的常春藤
叶”。
明确:女画家琼珊因肺炎而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挽救了琼珊的生命,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反思: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示,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新颖的形式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总结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
这是怎样一片神奇的叶子呀,它竟然治好了琼珊的病,而这片叶子竟然是假的,这假的叶子竟然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贝尔曼竟然因为画这片叶子而染上肺炎死去,这样的结尾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是不是在情理之中呢?
讨论、交流
明确:
治好了琼珊的病:
1、琼珊把自己生的希望寄托在叶子上,而最后一片傲然挺立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鼓舞,她重新有了生存的信念。
2、真的是这一片常春藤叶使琼珊获得了生命吗?
3、从原文来看琼珊是怎样一个人?
小结:
琼珊是怎样一个人:
有艺术理想,热爱生命,曾经失去生存的希望,但在最后一片藤叶的鼓舞下重拾生活的信念的一位青年画家。
符合人物性格
竟然是假的
①琼珊没有看出来
距离太远,只能卧床观看(34页18节);病情严重,高烧导致神志不清(36页34节),所以琼珊没有看出来
②伏笔 37页40“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长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46段“那片长春藤叶仍在墙上”54段“在风中不飘不动”
③37页40段叶子画的很逼真
符合生活真实符合情节发展
贝尔曼冒雨画上去
贝尔曼为什么会去画,他是怎样一个人?
老贝尔曼形象
课文第30节(一生读文章,其他人思考,在这一节中,贝尔曼有什么特点): 初见贝尔曼:失意、暴躁、唠叨、酗酒、(先用原文中的词汇概括)相貌怪异 爱讲大话 善良(为什么会酗酒? 失意苦闷 应该是自顾不暇的但他却不遗余力的帮助别人)
又见贝尔曼(课文第31-36节(分角色朗读33——35)善良、热心(注意我与我们这两个人称,照应了上文的看家凶狗 称琼珊为“小琼珊”)
正是有了这样的性格特点,才有了54段的结局
再见贝尔曼-生齐读课文54节—— 舍己为人
小结
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贝尔曼是一个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的失意老画家。(通过前两次的描写,我们看到了贝尔曼的善良与无私,有舍己为人的举动完全符合他的性格)
染上肺炎死去(为什么会染上肺炎,为什么只有两天就死去了)
①肺炎在艺术区蔓延 33页4“在这错综复杂、狭窄而苔藓遍地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
②贝尔曼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60开外、酗酒、充血的眼睛总是迎风流泪 ③贝尔曼在暴风雨中画上的藤叶。(符合生活的真实,做足了情节上的铺垫)小结 这个意料之外的结局符合生活的真实,符合人物性格,符合情节的发展,是在情理之中的。这也是欧亨利小说的一大特色。
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①情节上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人物形象得以丰满,品质得以提升,使我们发现了贝尔曼粗鲁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的心,前后的对比更震撼人的心灵。
③主题 得以升华:琼珊从绝望到希望的逆转让我们体悟到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贝尔曼的死与琼珊的生,让我们体会到普通人患难与共的人间真情。(读一读,记下要点)
在小说中问某一段文字的好处,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去考虑。
反思:
1、“这是怎样一片神奇的叶子呀,它竟然治好了琼珊的病,而这片叶子竟然是假的,这假的叶子竟然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贝尔曼竟然因为画这片叶子而染上肺炎死去,这样的结尾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是不是在情理之中呢?”这是本课的主干问题,因为它是对学生质疑问题的概括和集中,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将学生与文本联系起来,推动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进一步引领学生理解文章。
2、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老贝尔曼和琼珊两个人物形象,所以这个主干问题就是贯穿课堂的一条线索,将人物形象的分析,“欧亨利式”结尾的赏析,文章主旨的初步理解贯穿在一起,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畅所欲言,老师又可以依据问题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
3、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有争议的地方,我就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文本反复揣摩,整个过程都紧密联系文本,采取各种读的形式,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多言。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老师也注意引导的过程,而不急于展示答案。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琼珊是一个软弱、悲观的人,我就让学生找到文章中和琼珊有关的句子,并将这些句子联系起来分析。最终师生达成共识:琼珊是一个有艺术理想,热爱生命,曾经失去生存的希望,但在最后一片藤叶的鼓舞下重拾生活的信念的一位青年画家。
4、本课的第一主人公是贝尔曼,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又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所以在课堂设计上,老师是偏重于这个人物的,而实际上学生理解这 篇二: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要求:
1. 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 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 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2. 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篇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解析几何》
科目:数学
提供者:赵建国 教学对象:学生 单位:新郑一中分校 课时:2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解析几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空间直线、平面、二次曲面、常用的一些特殊曲线和曲面的几何性质以及平面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类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解析几何可以为高等代数及数学分析提供直观的几何背景,为领悟其结论的精神实质提供最为直接的帮助。解析几何也是学习许多其它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矢量法与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中学几何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从而获得在比较高的观点下处理中学几何问题的能力,借助解析几何所具有的较强的直观效果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教 学目标
本课程是以代数法为工具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的学科。它是在学生学习习近平面解析几何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矢量代数、空间的直线和平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等内容,掌握它们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方程等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为学习高等数学打下必要的基础,为获得在较高理论水平基础上来处理中学几何教材的能力作好必要的准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们的学生的现状是,还没形成良好的自我探究,自我合作学习的较好习惯,所以做教师的要充 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指导者的典范作用,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自主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具体包括: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结构的表示。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2、演示法
3、讨论法
4、训练和实践法
5、示范模仿法
6、发现法。
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其灵活性和自发性都很大,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其 大致步骤包括:(1)、设置问题情境(2)、建立假说(3)、检验假设(4)、整合与应用 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到认知结构的恰当位置,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矢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性积,矢性积,混合积)。2)轨迹与方程(曲面、空间曲线、平面、空间直线的方程)。
3)几何图形的相关位置(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4)柱面、锥面、旋转曲面。
5)二次曲面(椭球面,双曲面,抛物面)。6)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上达到了预定教学的目标,由于个别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课后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通过问题引入,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思维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师生互动与沟通缺少一点默契,尤其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待以后不断改进。基本上达到了预定教学的效果,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
第五篇:教学设计有哪些依据
篇一: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一、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篇二: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2012-06-24 21:20:41)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设计 方法
教学
设计 教育
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一、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篇三: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一、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 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