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融合的教学设计
谈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融合的教学设计
摘 要:知识是数学的基础,思想方法是从数学知识中提炼出来的学科精髓,知识的产生过程蕴涵着思想和方法的产生,而怎样融合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怎样以问题解决作为载体,以数学元的知识为主线,以高水平问题为延续来设计高三复习课,逐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时从操作层面往观念层面的转化能力.关键词:知识;思想方法;载体;主线;延续;数学元;提升思想
■知识与思想方法融合教学的思考
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已经不仅仅是知识,几乎都包含了渗透某种思想或者熟练掌握某种方法的要求,虽然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乏数学思想或者方法,但是一些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还是会不知所措,想不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这说明知识虽已掌握,但思想方法还不能被学生所内化,自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1.融合教学设计的载体
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即思想方法的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体验思想方法产生过程的心理活动.问题作为思想方法教学的载体在课堂中举足轻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设计问题,在知识的传授中融合思想发展线索以及方法产生线索,才能引导学生反复探究和积极思考.2.融合教学设计的主线
教学主线是指围绕教学重点目标铺设的、贯穿课堂教学首尾的主要发展脉络,一些教师以“为学生好”为出发点,加大课堂容量,一节课包含了多种方法,但没有突出重点,学生是囫囵吞枣,不能体会个中缘由,在遇到新问题时还是无从着手,思想方法的收获更无从谈起.思想方法教学的主线可以是某一种方法解决多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多种方法,或者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拓展提升,让学生能体会到这节课都在围绕着某个主题探究、体验、总结,自然就能杜绝“高耗低效”的课堂模式.3.融合教学设计的延续
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没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改变以往“一个知识(公式)→一个例题→多个练习”的“经典”授课模式,往往教师精心设计的知识点的引入,让学生思维的动力逐渐增加,但随着例题的开始慢慢减小,到完成练习的时候思维动力已几乎为零,所以教师应该重视思想方法教学的延续,将教学目标的问题设置到新的情境中,转化为高水平问题,继续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实现知识的深层理解、思想方法建构间的有效转化.■知识与思想方法融合教学的案例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很多思想方法如换元法、消元法等,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但却不能灵活运用,经常出现问题自己不会解决,教师一提醒就恍然大悟的情景,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学校公开课活动中开设了《关于“数学元”的思想方法复习课》以作探讨.1.研究“数学元”的意义
“数学元”是构成数学问题的一个基础元素,它可以是函数中的自变量x,也可以是数列中的某一项a■,也可以是一个多元不等关系式中的某个变量,很多重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对“数学元”合理把握的基础之上,只有重视微观的“数学元”的研究,才能透过知识的表层,深入挖掘隐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体系,为应对新问题做好准备.2.教学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易错题,感受“数学元”的重要性.?摇
问题1 数列{an}中,满足a1+2a2+……+nan=2n,求an的通项公式.学生1:写出前n-1项的和,a1+2a2+……+(n-1)an-1=2n-1(※),两式相减得an=■(原式中每一个项都看成一个“数学元”,数列的和中就有n个元,(※)式中就变成n-1个元,再相减,实现消元,但是结果对吗)
学生2:不对,我用n=1代入,求出了a1=2,显然有矛盾.(数列通项的特点,可以通过具体值检验)
学生3:an-1作为数列中的项,应该注意n-1≥1,所以n≥2,即an=■,n≥2,an=2,n=1.学生4:我写的是数列前n+1项的和,再相减得到an+1=■,①
故an=■.②
学生:此时将①中n+1看成整体数学元,替换为n,所以②中n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和①中n+1的取值范围一致,所以还是有n≥2,n=1需单独讨论(通过一个易错题的讨论体验消元,在用整体换元时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数列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借助函数中与“数学元”相关的方法去解决).设计意图:通过一个问题串,感受“数学元”的可变性.问题2(1)已知不等式ax+1>0对于任意的x∈[-1,2]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学生5:把x看成“数学元”,即为x的一次函数,只需保证端点-1,2代入大于零即可.(2)已知不等式ax+1>0对于任意的a∈[-1,2]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学生6:把a看成主“数学元”,即为a的一次函数,结果与上题相同.(3)已知sinθ?x2+2x-1>0,θ∈0,■,求x的取值范围.(有学生开始迷茫)
学生7:令sinθ=t,则t∈[0,1],再把t看成是主“数学元”,即为t的一次函数,可求解.(4)已知三次函数f(x)=■x3+■x2+cx+d(a0且b2-4ac≥0,即S≥■,①
(提醒:此时有三个“数学元”,该怎么办呢)
学生:要消元,除以a或者b.(怎么消元最简捷呢)
第二篇: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教学设计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教学设计
学院:数学科学院姓名:王富超学号:201240433029班级:应数(3)班
摘要:本文将说明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模式设计作一介绍,并对教学模式设计利用数学思想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意义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传递学生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探究认知知识的方案,教师的教不仅是是教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思想方法,教学设计其精髓就是思想方法的表达方案,把这种思想应用到教学实际当中去,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而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实践方面的应用,更能加强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一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深刻认识。它是指导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观点、策略、指导原则。它具有导向性、统摄性、迁移性。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有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系统与统计思想(整体思想、最优化思想、统计思想),化归与辩证思想(化归思想、转换思想)等。
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数学方法:一是科学认识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类比,想象、直觉与顿悟;二是推理论证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完全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演绎法、反证法与同一法;三是求解方程: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此模式适用于规律课(定理、公式、性质)的教学,在教学中强调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例如: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可采用如下研究方法。①让学生画△ABC,取AB、AC的中点D、E,连DE; ②度量DE与BC的长度,并观察二者的位置关系; ③猜想规律,引出定理。
2、教学模式二:比较、归纳——探究式。运用类比、对比帮助学生找出相关数学概念、相关数学命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确切地去理解数学 概念系统,澄清一些易于混淆的概念、定理、公式。此模式适用于新课,复习课。在教学中强调,结构思想、最优化思想、比较与分析、归纳与类比等方法。
例如:“幂”这个概念常与“乘方”混淆,在教学中可利用如下方法进行: 加法运算的结果 和 减法运算的结果 差 乘法运算的结果 积 除法运算的结果 商 乘方运算的结果 幂
通过对照,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帮助理解“乘方”与“幂”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三:建模——探究式,在数学实际应用问题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数学模型、其程序是: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答——应用。此模式适用于数学实际应用问题教学,在教学中强调方程抽象、思想。
教学模式四:化归、转化——探究式。借助旧知识、旧经验来处理面临的新问题。其程序是:对问题观察——联想——回忆旧知识——问题解决。此模式适用于“规律”课,复习课,在教学中强调化归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在此模式中,主要强调的是联想和转化联想多数表现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和类比联想。如分式性质联想到分数性质、二次函数联想到一次函数、立体几何知识联想到平面几何知识、形联想数、数联想形等等。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要尽可能地把它转化为熟悉的、完题后进行反思。反思⑴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关键是哪一步?自己为什么没想出来?⑵能找到更好的解题途径吗?这个方法能推广吗?⑶通过解决这个题,我们应该学什么?这种反思能较好地概括思维本质,从而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上来。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母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策略五:学生提炼——不要包办代替。柏拉图说:他从不把自己看作一个教师而是看作一个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思想的“助产生”。学习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可代替的原则。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也不仅仅靠灌输。应将概念、结论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成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通过探索研究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事领悟、体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掌握及应用它。
四、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深刻认识,某个数学知识不可能单独存在,它必有它的来龙去脉,知识点之间是有关联的,知识点也只有在与其他知识的关联过程中,才能被理想、被录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知识点关联在课本中并未明显叙述出来,而隐含在知识当中,需要教师挖掘,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对本质及规律有深刻认识。例如,在初中数学《有理数》一章中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陶冶个性品质,数学思维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可见数字教学改革,思维是根本的,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纲对思维能力的界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手逻辑地、准确地单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适用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辩明数学关系。”而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类比正是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中重要的科学认识方法。这此方法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和思维内容,思维形式及思维品质相互联结,是数学思维结构的主要成份。只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才能优化思维结构,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篇: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思想方法
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思想方法
要: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归纳;符号化;统计
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面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一、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用的就是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就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代替变量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
如:1+2=□,6+()=8,7=□+□+□+□+□+□+□;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
□○□=□(个)。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三、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从而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求平均数是一种理想化的统计方法。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以班级学生的平均数作为该班成绩的标志是有一定的说服力,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方便的统计方法。
小学数学除渗透运用了上述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渗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等。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 、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寺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
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 .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 .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 .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 .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有效地提示
5 .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 .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3
子曰:“有教无类。”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鉴于以上,我着重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方式尝试和探索。
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
Internet在我们中国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说的语文能力,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中化被动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优势: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怀境的创设。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
但新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住处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
(四)信息技术的交流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深入观察和思考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自己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网络上或群里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师先一步了解学生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主动出示学生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学生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尝试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有教无类”不是说说而已,针对学生我们提出更好更有用的教学方式。泰戈尔曾说过:“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教育是没有极限的,但我们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4
为期一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应用》培训结束了,其中让人影响深刻的是如何将白板和微课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紧密的融合起来,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以这期培训为标榜,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实用软件,通过这样一套与硬件捆绑的软件,对于已经制造好的课件,教师可在该产品的批注模式下,对原有的课件可用不同颜色、不同笔型的笔迹进行标注讲解,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写、画、插入视频剪辑图片,可以改变背景图和颜色,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等等如此众多的功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1.方便教学,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量
在以往用课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又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与各种软件能很好地兼容,其自带资源库中存放有各学科的图片、活动挂图、音像资料、学科工具等,教师可以灵活方便地引用所需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
2.活跃课堂,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
以往的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教学资料演示,那种预先设计、高度结构化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只能进行有限的切换,无法进行更改和标识,学生参与度很低。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用需要的素材,随时在书写、标记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编辑、组织、展示与控制,使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练习和合作的机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能力和意识,也有利于回归富有活力的课堂。白板的视觉效果还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特点都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形成。
3.重点强化,便于突破重难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某些工具例如放大、批注、聚光灯、屏幕捕获等,可以对具体的细节内容进行放大、标注、聚光灯照射、截取图像等,引起学生关注,贴近教学需求。白板的拉幕动能、隐藏功能可用来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使知识和概念在演示中更加清晰明了,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通过充分调用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可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归纳、突出、梳理、回放等形式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
4.及时反馈,便于教师调控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自带的电子投票器,可用于课堂上组织学生回答选择题,计算机系统能迅速统计得出答题情况,便于教师根据答题的正确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电子奖状也是白板系统自带的工具,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获得一张新奇有趣的电子奖状,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可以统计出每个同学获得电子奖状的数量,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既客观又科学的手段。
5.可以方便地储存教学内容,便于教师反思、分享,学生回顾复习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所有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储存起来,便于形成个性化的授课纪录,成为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帮助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今后的授课、反思提供参考。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可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便于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和内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这次播放的案例《荷叶圆圆》在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在以往用课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屏幕频繁切换,教学内容显得琐碎零乱,很少有教师注重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和回放,在学生脑海里很难留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会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传授生字时会选用挂图的形式。
未来是以网络的全面深入运用世纪。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应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网络教育的进程已在我们身边迅速展开,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极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样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增强课程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加深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微课作为网络资源最基础、最生动、最形象的在线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个人结合现有的完善的网络资源建设实际情况,就充分利用微课这一环节,提高学校教学效益进行学习总结。
6、完善的网络条件是微课得以实施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基础
首先,学校教学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课,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现在的高等院校,都极为重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学校领导必须认清社会教育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不惜巨资加大了网络方面的投入,建设现代网络化校园,并时刻注意保持与教育改革同步。
学校必须全面开通校园网,这样才可以充分共享网上资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校内服务器也已提供了丰富的学校内部网络教学资源,例如,当前最为流行的清华大学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资源库。一律实行现代网络化办公;投影仪、“三线”等已走进每一间教室,切实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实现了校园高效率的网络化管理。这样也又利用优秀的微课能够惠及到全国各地的学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是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先决条件,并为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初三认识分数,是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建立新的数学概念,是对数的认识质的飞跃。在小学阶段,分数单元将在三年级和五年级进行教学。三年级学期主要从操作、直观、部分-整体的角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五年级下学期,学生从感性认识到合理认识,总结分数的意义,在表现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性质和四种运算方法。
【单元结构】:
【学情分析】:
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和其理解方式的多样性,正是孩子理解分数概念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必须结合生活状况,利用几何学的直观和操作,逐渐通过行为表现图形表现符号表现这个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表现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教育设计构想】:
第一部分:初步认识。
这里主要介绍几分之一的教育构想:教育几分之一时,从认识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几分之一的顺序进行教育。
关于一半,以下想法进行教育
教育二分之一时,运用丰富的表象支持,初步理解分数的意思。也就是说,从行为表征切蛋糕开始,使用希沃屏幕和授课助手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步视频展示,使学生的手工操作更加明确地表现给每个学生。之后,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二分之一来表现图形表征,让学生明确形状、大小不同的物体有其二分之一。最后转移到抽象分数的二分之一,结合以前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思。
到了四分之一,主要是让学生打折,表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通过实践操作,展示报告,让学生感受到表示同一物体的四分之一,有不同的分法。学生展示报告时,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不同方法,比较评价。
总结: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
本部分练习题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使练习题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直观。
练习20个第一个问题:
从学生到一体机,一边拖动图形,一边说能否用分数表现的理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现力。
练习20个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在一体机上克隆,拖动已知的方形画这个图形,学生惊讶地发现构成的图形就像俄罗斯方块一样,他们深刻体验到原来的游戏中含有数学知识,增进对数学的爱。
练习20个第8个问题:
将图形的涂装部分平移、旋转操作,转换为图形整体平均分数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涂装部分。这些在一体机上进行的交互操作,更直观地表现了思考问题的过程。
又如补充的扩展练习题: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说明道理后,教师去除紫色遮布,显示两个尺子的长度,验证学生的推测,处理这样的练习题,看起来很神秘,学生更感兴趣。
第二部分:简单计算。
在教育的简单计算中,学生为什么和分母分数一起减少,分子一起减少,分母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
用数字结合思想回答这个问题是最直观的。例如,为什么八分之二和八分之一不等于十六分之三?
只要将右图重叠在左图上,表示加上两个分数的过程,就能说明这个算理。
另外,在教育的1~几分之几的时候,让学生明确。此时,1可以看到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分数的分母和减分的分母相同)来解决问题。在此之前,先演示1=分子分母相同分数的过程,然后用移动色块的操作来表示减法的过程。
第三部分:简单的应用。
教育例1(1)时,很多老师的反馈是,这个剪子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整体的1是从一个物体变成了一堆物体,还是平均分成了4个正方形。我在设计这个例子的教育环节时,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这一点,合理地把他们掉进了这个小陷阱。
首先提示(1)中的图1,学生当然意识到平均分成4个方形,其中1个是其中的1/4。然后,我把事先拼好的这四个小方形拖拉分开,分成四个方形。这时,我问孩子们:现在是吗?四个正方形一个小正方形?1?什么?就这样掉进了陷阱。之后的操作,调用图形,或者用笔直接将4个正方形包围在一起,说明如果这个时候把这4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的话,其中一个正方形占四分之一。完美实现了整体1从一个物体到多个物体的自然过渡。
例题中(2)调用EN5课程模式下的笔中苹果图案,现场生成6个苹果素材,展示6个苹果整体,平均分为3个,1个是多少完整的过程。
例如,2:有12名学生,中间是女孩,男孩。男女各有多少人?这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初三阶段可以通过整数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来解决。教育时立即生成12个图形素材作为这12个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演示这个过程:将12个学生视为一体,平均分为3个,其中1个是女性,12÷3=4(名)其中2个是男性,12÷3×2=8(名),使学生利用图形这个直观表象认知后进行数学语言的说明,进行列式计算,更加深刻理解,掌握要求1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分数这一单元的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使教师在教育中利用几何学的直观和操作,构筑行为表征到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分数的意思,为今后进入高年级学生更刻、系统地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6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白板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松鼠》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课文朗诵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习性,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
为期一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应用》培训结束了,其中让人影响深刻的是如何将白板和微课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紧密的融合起来,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以这期培训为标榜,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实用软件,通过这样一套与硬件捆绑的软件,对于已经制造好的课件,教师可在该产品的批注模式下,对原有的课件可用不同颜色、不同笔型的笔迹进行标注讲解,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写、画、插入视频剪辑图片,可以改变背景图和颜色,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等等如此众多的功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1.方便教学,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量
在以往用课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又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与各种软件能很好地兼容,其自带资源库中存放有各学科的图片、活动挂图、音像资料、学科工具等,教师可以灵活方便地引用所需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
2.活跃课堂,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
以往的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教学资料演示,那种预先设计、高度结构化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只能进行有限的切换,无法进行更改和标识,学生参与度很低。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用需要的素材,随时在书写、标记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编辑、组织、展示与控制,使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练习和合作的机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能力和意识,也有利于回归富有活力的课堂。白板的视觉效果还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特点都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形成。
3.重点强化,便于突破重难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某些工具例如放大、批注、聚光灯、屏幕捕获等,可以对具体的细节内容进行放大、标注、聚光灯照射、截取图像等,引起学生关注,贴近教学需求。白板的拉幕动能、隐藏功能可用来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使知识和概念在演示中更加清晰明了,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通过充分调用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可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归纳、突出、梳理、回放等形式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
4.及时反馈,便于教师调控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自带的电子投票器,可用于课堂上组织学生回答选择题,计算机系统能迅速统计得出答题情况,便于教师根据答题的正确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电子奖状也是白板系统自带的工具,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获得一张新奇有趣的电子奖状,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可以统计出每个同学获得电子奖状的数量,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既客观又科学的手段。
5.可以方便地储存教学内容,便于教师反思、分享,学生回顾复习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所有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储存起来,便于形成个性化的授课纪录,成为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帮助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今后的授课、反思提供参考。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可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便于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和内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这次播放的案例《荷叶圆圆》在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在以往用课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屏幕频繁切换,教学内容显得琐碎零乱,很少有教师注重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和回放,在学生脑海里很难留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会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传授生字时会选用挂图的形式。
未来是以网络的全面深入运用世纪。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应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网络教育的进程已在我们身边迅速展开,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极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样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增强课程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加深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微课作为网络资源最基础、最生动、最形象的在线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个人结合现有的完善的网络资源建设实际情况,就充分利用微课这一环节,提高学校教学效益进行学习总结。
6、完善的网络条件是微课得以实施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基础
首先,学校教学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课,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现在的高等院校,都极为重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学校领导必须认清社会教育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不惜巨资加大了网络方面的投入,建设现代网络化校园,并时刻注意保持与教育改革同步。
学校必须全面开通校园网,这样才可以充分共享网上资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校内服务器也已提供了丰富的学校内部网络教学资源,例如,当前最为流行的清华大学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资源库。一律实行现代网络化办公;投影仪、“三线”等已走进每一间教室,切实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实现了校园高效率的网络化管理。这样也又利用优秀的微课能够惠及到全国各地的学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是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先决条件,并为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 、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寺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
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 .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 .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 .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 .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有效地提示
5 .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 .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3
子曰:“有教无类。”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鉴于以上,我着重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方式尝试和探索。
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
Internet在我们中国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说的语文能力,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中化被动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优势: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怀境的创设。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
但新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住处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
(四)信息技术的交流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深入观察和思考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自己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网络上或群里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师先一步了解学生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主动出示学生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学生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尝试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有教无类”不是说说而已,针对学生我们提出更好更有用的教学方式。泰戈尔曾说过:“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教育是没有极限的,但我们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4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白板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松鼠》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课文朗诵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习性,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5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初三认识分数,是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建立新的数学概念,是对数的认识质的飞跃。在小学阶段,分数单元将在三年级和五年级进行教学。三年级学期主要从操作、直观、部分-整体的角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五年级下学期,学生从感性认识到合理认识,总结分数的意义,在表现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性质和四种运算方法。
【单元结构】:
【学情分析】:
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和其理解方式的多样性,正是孩子理解分数概念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必须结合生活状况,利用几何学的直观和操作,逐渐通过行为表现图形表现符号表现这个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表现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教育设计构想】:
第一部分:初步认识。
这里主要介绍几分之一的教育构想:教育几分之一时,从认识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几分之一的顺序进行教育。
关于一半,以下想法进行教育
教育二分之一时,运用丰富的表象支持,初步理解分数的意思。也就是说,从行为表征切蛋糕开始,使用希沃屏幕和授课助手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步视频展示,使学生的手工操作更加明确地表现给每个学生。之后,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二分之一来表现图形表征,让学生明确形状、大小不同的物体有其二分之一。最后转移到抽象分数的二分之一,结合以前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思。
到了四分之一,主要是让学生打折,表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通过实践操作,展示报告,让学生感受到表示同一物体的四分之一,有不同的分法。学生展示报告时,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不同方法,比较评价。
总结: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
本部分练习题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使练习题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直观。
练习20个第一个问题:
从学生到一体机,一边拖动图形,一边说能否用分数表现的理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现力。
练习20个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在一体机上克隆,拖动已知的方形画这个图形,学生惊讶地发现构成的图形就像俄罗斯方块一样,他们深刻体验到原来的游戏中含有数学知识,增进对数学的爱。
练习20个第8个问题:
将图形的涂装部分平移、旋转操作,转换为图形整体平均分数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涂装部分。这些在一体机上进行的交互操作,更直观地表现了思考问题的过程。
又如补充的扩展练习题: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说明道理后,教师去除紫色遮布,显示两个尺子的长度,验证学生的推测,处理这样的练习题,看起来很神秘,学生更感兴趣。
第二部分:简单计算。
在教育的简单计算中,学生为什么和分母分数一起减少,分子一起减少,分母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
用数字结合思想回答这个问题是最直观的。例如,为什么八分之二和八分之一不等于十六分之三?
只要将右图重叠在左图上,表示加上两个分数的过程,就能说明这个算理。
另外,在教育的1~几分之几的时候,让学生明确。此时,1可以看到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分数的分母和减分的分母相同)来解决问题。在此之前,先演示1=分子分母相同分数的过程,然后用移动色块的操作来表示减法的过程。
第三部分:简单的应用。
教育例1(1)时,很多老师的反馈是,这个剪子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整体的1是从一个物体变成了一堆物体,还是平均分成了4个正方形。我在设计这个例子的教育环节时,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这一点,合理地把他们掉进了这个小陷阱。
首先提示(1)中的图1,学生当然意识到平均分成4个方形,其中1个是其中的1/4。然后,我把事先拼好的这四个小方形拖拉分开,分成四个方形。这时,我问孩子们:现在是吗?四个正方形一个小正方形?1?什么?就这样掉进了陷阱。之后的操作,调用图形,或者用笔直接将4个正方形包围在一起,说明如果这个时候把这4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的话,其中一个正方形占四分之一。完美实现了整体1从一个物体到多个物体的自然过渡。
例题中(2)调用EN5课程模式下的笔中苹果图案,现场生成6个苹果素材,展示6个苹果整体,平均分为3个,1个是多少完整的过程。
例如,2:有12名学生,中间是女孩,男孩。男女各有多少人?这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初三阶段可以通过整数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来解决。教育时立即生成12个图形素材作为这12个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演示这个过程:将12个学生视为一体,平均分为3个,其中1个是女性,12÷3=4(名)其中2个是男性,12÷3×2=8(名),使学生利用图形这个直观表象认知后进行数学语言的说明,进行列式计算,更加深刻理解,掌握要求1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分数这一单元的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使教师在教育中利用几何学的直观和操作,构筑行为表征到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分数的意思,为今后进入高年级学生更刻、系统地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