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教案——容斥问题

时间:2019-05-13 00:5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奥数教案——容斥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奥数教案——容斥问题》。

第一篇:小学奥数教案——容斥问题

教案

容斥问题

一 本讲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容斥问题。

二 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容斥问题涉及到一个重要原理——包含和排除原理。也叫容斥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的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三 概念解析

容斥原理:对几个事物,如果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性质1和性质2分类,那么具有性质1或性质2的事物个数等于性质1加上性质2减去它们的共同性质。

四 例题讲解

一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了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了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问:“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做完?请举手”结果没有人举手。求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人数是多少个?

四年级一班有54人,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和《数学大世界》两种读物的有13人,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有45人,每人至少订阅一种读物,订阅《数学大世界》的有多少人?

某班有36个同学在一项测试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人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问多少个同学两题都答的不对?

某班有56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2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如果两科都没有参加的有25人,那么参加语文、数学两科竞赛的有多少人?

在1到10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6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光明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览。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4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2幅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一共有10幅,其他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多少幅?

学校文艺组每人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已知会拉手提琴的有24人,会弹电子琴的有17人,其中两样都会的有8人。这个文艺组一共有多少人?

一个班有55名学生,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有32人,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有29人,两种都订阅的有25人。两种报纸都没有订阅的有多少人?

一个俱乐部有103人,其中会下中国象棋的有69人,会下国际象棋的有52人,这两种棋都不会下的有12人。问这个俱乐部里两种棋都会下的有多少人?

100个人参加测试,要求回答五道试题,并且规定凡答对3题或3题以上的为测试合格。测试结果是:答对第一题的有81人,答对第二题的有91人,答对第三题的有85人,答对第四题的79人,答对第五题的有74人,那么至少有多少人合格。

五 课堂练习

在1到13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6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实验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8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4幅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20幅。

一、二年级参展的作品总数比三、四年级参展的作品总数少4幅。

一、二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多少幅?

六 课后作业

(一)儿童节那天,学校的画廊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图画作品,其中有25幅不是三年级的,有19幅不是四年级的,三、四年级参展的图画共有8幅,其他年级参展的画共有多少幅?

五年级有22名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个至少有一门功课取得优秀成绩,其中语文成绩优秀的有65人,数学成绩优秀的有87人。语文、数学都优秀的有多少人?

七 励志或学科小故事——阿契塔

阿契塔(Archytas)希腊数学家。公元前约420年生于意大利塔伦通(现塔兰托);公元前约350年卒。阿契塔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居住在塔伦通,那里是当时保留到最后的一个纺织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活动中心。阿契塔象公元前四世纪的许多希腊学者那样,致力于说服希腊各城邦联合起来反对日

效力增长的外来势力。可是,同所有其他希腊学者一样,他也失败了。希腊人坚持彼此之间的自相残杀,直到被马其顿所征服。

阿契塔的洒趣在于希腊的三大问题之一——立方倍积,即给定一个立方体,仅用圆规和直尺作另一个立方体,使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给定的立方体的两倍。后来发现,在所指定的条件下,这个问题是不可解,但是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阿契塔发现了与比例中项(即在两个外项之间插入的一些线或数值)有关的一些定理,他使用比立方倍积问题所给条件的严格要求要自由一引起的工具,通过精巧的三维构体这个问题。他是试图把纯粹的技艺应用于力学的第一个希腊数学家,当时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创立了关于声音和音理论。他仿照算术级数(1,2,3,4„„)和几何级数(1,2,4,8,„„),提出了调和级数(1,0.5,0.33,0.25,„„)的概念,他主张音调取决于空气的振动速度。他是正确的,但是他完全没有波动的概念。他相信音调高的声音在空气、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比音调低的声音快,这当然是错误的。据信他还是滑轮的发明者。

第二篇:小五班容斥问题讲义

小五班容斥问题讲义

容斥原理1.二量重叠问题:总和=A+B-AB 容斥原理2.三量重叠问题:总和=A+B+C-AB-AC-BC+ABC 例题1.一个班有45个小学生,统计借课外书的情况是:全班学生都借有语文或数学课外书。借语文课外书的有39人,借数学课外书的有32人。语文、数学两种课外书都借的有()人。

练习1.某区100个外语教师懂英语或俄语,其中懂英语的75人,既懂英语又懂俄语的20人,那么懂俄语的教师为()人。

练习2.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17人,会游泳的14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4人,问两样都不会的有()人。

练习3.民兵进行训练,每横排人数一样多,每竖行人数也一样多,李军站的位置从前面数是第4人,从后面数是第6人,从左面数是第3人,从右面数是第2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训练? 练习4.王红从前面数是第6人,郝文排在最后,和王红间隔3个人,王红和黄克在同一横排上,王红从左数是第2个人,黄克从右数是第1人,他们间隔5人。三二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练习5.六一儿童节那天,全班45人到颐和园去玩,有33人划了船,20人爬了山,5名同学因身体不好,他们既没划船也没爬山,他们游览了长廊。问:既划了船也爬了山的同学有多少?

例题2.在100个学生中,音乐爱好者有56人,体育爱好者有75人,那么既爱好音乐,又爱好体育的人最少有()人,最多有()人。

例题3.在1至100的自然数中,是5的倍数或是7的倍数的数有()个。练习1.在1至10000中不能被5或7整除的数共有()个。

练习2.在1至10000之间既不是完全平方数,也不是完全立方数的整数有()个。练习3.在1到10000这10000个自然数中,即不能被8整除也不能被125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练习4.有若干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数,它是3的倍数或4的倍数,其中标有3的倍数的卡片占,标有4的倍数的卡片占,标有12的倍数的卡片有15张.那么,这些卡片一共有多少张?

例题4.五一小学举行小学生画展,其中18幅不是六年级的,20幅不是五年级的。现在知道五、六年级共展出22幅画,问:其它年级共展出多少幅画? 练习1.东河小学画展上展出了许多幅画,其中有16幅画不是六年级的,有15幅画不是五年级的。现知道五、六年级共有25幅画,那么其他年级的画共有多少幅? 练习2.光明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览。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4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2幅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10幅,其他年级参展的书法共有多少幅?

练习3.实验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学校的橱窗里展出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8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4幅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20幅.一、二年级参展的作品总数比三、四年级参展作品的总数少4幅.一、二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多少幅?

例题5.洗好的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9)练习1.把图画每两张重叠在一起钉在墙上,现在有5张画要多少个图钉呢?(12)例题6.罗明、李阳和赵刚每人都有几本书,罗明和李阳共有33本,罗明和赵刚共有39本,李阳和赵刚共有34本。问:他们三人各有几本书?

练习3.甲班和乙班共88人,乙班和丙班共97人,丙班和丁班共94人。求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

例题7.二年一班共42名同学,其中少先队员33人。这个班男生20人,女生中有4人不是少先队员,求男生中有多少人是少先队员。

练习1.某班有学生46人,在调查他们家中是否有电子琴和小提琴时发现,有电子琴的22人,两种琴都没有的14人,只有小提琴的与两种琴都有的人数之比是5∶3。问:只有电子琴的有多少人?

例题8.一次数学测验,甲答错了题目总数的1/4,乙答错了3道题,两人都答错的题目是题目总数的1/6。求甲、乙都答对的题目数。

练习1.一次数学速算练习,甲答错题目总数的1/9,乙答对7道题,两人都答对的题目是题目总数的1/6。问:甲答对了多少道题?

例题9.有一根长为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作一记号,每隔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例题10.某班共有30名男生,其中20人参加足球队,12人参加蓝球队,10人参加排球队.已知没一个人同时参加3个队,且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有6人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蓝球队,有2人既参加蓝球队又参加排球队,那么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排球队的有(4)人.

练习1.某班有42人,其中26人爱打蓝球,17人爱打排球,19人爱踢足球,9人既爱打蓝球又爱踢足球,4人既爱打排球又爱踢足球。没有一个人三种球都爱好,也没有一个人三种球都不爱好。问:既爱打蓝球又爱打排球的有几人? 练习2.100个学生只有一人没学过外语,学过英语的有39人,学过法语的有49人,学过俄语的有41人,学过英语也学过法语的有14人,学过英语也学过俄语的有13人,学过法语也学过俄语的有9人。问:三种语言都学过的有多少人? 练习3.64个小学生都订了报纸,其中订A报的28人,订B报的41人,订C报的20人,并且同时订A、B报的10人,同时订A、C报的12人,同时订B、C报的也是12人。问:三种报都订的有多少人?

练习4.在一个炎热的夏日,10个小学生去冷饮店每人都买了冷饮。其中6人要了汽水,6人要了可乐,4人要了果汁,有3人既要了汽水又要了可乐,1人既要了汽水又要了果汁,2人既要了可乐又要了果汁。问:(1)三样都要的有几人?(2)只要一样的有几人?

练习5.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10个同学相约去野餐,每个人都带了吃的,其中6个人带了汉堡,6个人带了鸡腿,4个人带了芝士蛋糕,有3个人既带了汉堡又带了鸡腿,1个人既带了鸡腿又带了芝士蛋糕,2个人既带了汉堡又带了芝士蛋糕。问:

(1)三种都带了的有几人?(2)只带了一种的有几人? 答案:0人,4人

练习6.六年级100名同学,每人至少爱好体育、文艺和科学三项中的一项。其中,爱好体育的55人,爱好文艺的56人,爱好科学的51人,三项都爱好的15人,只爱好体育和科学的4人,只爱好体育和文艺的17人。问:有多少人只爱好科学和文艺两项?只爱好体育的有多少人?

练习7.五年级三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其中有25人参加自然兴趣小组,35人参加美术兴趣小组,27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参加语文同时又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自然同时又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有8人,参加自然同时又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9人,语文、美术、自然3科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4人。求这个班的学生人数。

练习8.建平学校第14届秋季运动会中,参加100米短跑的共156人,比参加200米短跑的少40人,比参加50米短跑的多26人,同时参加100米和50米短跑的有74人,同时参加200米和100米的有80人,是同时参加50米和200米人数的2倍,同时参加50米、100米和200米的有30人,求这届运动会中参加50、100米和200米的共有多少人?

练习9.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①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②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③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④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 例题11.分母是1001的最简真分数有()个。练习1.以105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共有多少个?

练习2.在前200个自然数中,能被2或3或5整除的有多少个?

练习3.试求:在1000以内(含1000)的自然数中,不能被3、5、8任何一个整除的数的个数。

例题12.有28人参加田径运动会,每人至少参加两项比赛。已知有8人没参加跑的项目,参加投掷项目的人数与同时参加跑和跳两项的人数都是17人。问:仅参加跑和投掷两项的有多少人?

练习1.学校数学竞赛出了A、B、C三道题,至少做对一道的有25人,其中做对A题的有10人,做对B题的有13人,做对C题的有15人。如果三道题都做对的只有一人,那么只做对两道题和只做对一道题的各有多少人?

练习2.某年级60人中有2/3的同学爱打乒乓球,3/4的同学爱踢足球,4/5的同学爱打蓝球,这三项运动都爱好的有22人。问:这个年级最多有多少人这三项运动都不爱好?

练习3.某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27人会游泳,33人会骑自行车,40人会打乒乓球。那么,这个班至少有多少学生这三项运动都会?

练习4.康大六校五年二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90分以上的语文有21人,数学有19人,英语有20人,语文、数学都在90分以上的有9人,数学、英语在90分以上的有7人,语文、英语都在90分以上的有8人,另有5人三科都在90分以下,这个班最多能有多少人?

练习5.图书室有100本书,借阅图书者需在图书上签名.已知这100本书中有甲、乙、丙签名的分别有33,44和55本,其中同时有甲、乙签名的图书为29本,同时有甲、丙签名的图书为25本,同时有乙、丙签名的图书为36本.问这批图书中最少有多少本没有被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人借阅过? 练习6.甲、乙、丙都在读同-一本故事书,书中有100个故事.每个人都从某一个故事开始,按顺序往后读.已知甲读了7.5个故事,乙读了60个故事,丙读了52个故事.那么甲、乙、丙3人共同读过的故事最少有多少个? 练习7.学校举行棋类比赛,设象棋、围棋和军棋三项,每人最多参加两项。根据报名的人数,学校决定对象棋的前六名、围棋的前四名和军棋的前三名发放奖品。问:获奖人数最多为几人?最少为几人?

例题13.某小学的统计数字表明:学校共有学生1200名,其中男生650名,高年级学生300名,三好学生100名,男生中的三好学生60名,高年级学生中男生160名,高年级女生中三好学生20名,非高年级女生中不是三好学生的400名。试证明:这个统计数字一定有错误。

练习1.全班有25个学生,其中17人会骑自行车,13人会游泳,8人会滑冰,这三个运动项目没有人全会。至少会这三项运动之一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及格了,但又都不是优秀。如果全班有6个人数学不及格,问:(1)全班数学成绩优秀的有几名?(2)全班有几个人即会游泳又会滑冰?

例题14.某工厂一季度有80%的人全勤,二季度有85%的人全勤,三季度有95%的人全勤,四季度有90%的人全勤。问:全年全勤的人至多占全厂人数的百分之几?至少占百分之几?

练习1.五(6)班有54人参加秋游活动其中35人喜欢玩“捉特务”,45人喜欢玩“老鹰捉小鸡”,40人喜欢踢足球,50人喜欢跳牛皮筋,你是否可以肯定这个班至少有多少学生对这四项活动都喜欢。

第三篇:容斥问题知识点及实例解析

一、知识点 ?

1、集合与元素:把一类事物的全体放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每个集合总是由一些成员组成的,集合的这些成员,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集合A={0,1,2,3,„„,9},其中0,1,2,„9为A的元素。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记号“∪”读作“并”。A∪B读作“A并B”,用图表示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B的并集A∪B。

?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为A={1,2,3,6},10的约数集合为B={1,2,5,10},则A∪B={1,2,3,5,6,10}

3、交集:A、B两个集合公共的元素,也就是那些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它们组成的集合叫做A和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如图阴影表示:

?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A={1,2,3,6},10的约数集合B={1,2,5,10},则A∩B={1,2}。

4、容斥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

(用|A|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如A={1,2,3},则|A|=3)

原理一:给定两个集合A和B,要计算A∪B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成两步进行:

第一步:先求出?A?+?B?(或者说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

第二步:减去?A∩B?(即“排除”加了两次的元素)

总结为公式:|A∪B|=?A?+?B?-?A∩B? 原理二:给定三个集合A,B,C。要计算A∪B∪C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先求?A?+?B?+?C?;

第二步:减去?A∩B?,?B∩C?,?C∩A?;

第三步:再加上?A∩B∩C?。

即有以下公式:

?A∪B∪C?=?A?+?B?+?C?-?A∩B?-?B∩C?-|C∩A|+|A∩B∩C?

二、例题分析:

例1 求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

分析:设A={20以内2的倍数},B={20以内3的倍数},显然,要求计算2或3的倍数个数,即求?A∪B?。

解1:A={2,4,6,„20},共有10个元素,即|A|=10 B={3,6,9,„18},共有6个元素,即|B|=6 A∩B={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12,18},共有3个元素,即|A∩B|=3 所以?A∪B?=?A?+?B?-?A∩B?=10+6-3=13,即A∪B中共有13个元素。

解2:本题可直观地用图示法解答

? 如图,其中,圆A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2的倍数的全体;圆B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3的倍数的全体,其中阴影部分的数6,12,18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即A∩B中的数)只要数一数集合A∪B中的数的个数即可。例2 某班统计考试成绩,数学得90分上的有25人;语文得90分以上的有21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有38人。问两科都在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

解:设A={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 B={语文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 那么,集合A∪B表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学生,由题意知,?A?=25,?B?=21,?A∪B?=38 现要求两科均在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即求?A∩B?,由容斥原理得 ?A∩B?=?A?+?B?-?A∪B?=25+21-38=8 点评:解决本题首先要根据题意,设出集合A,B,并且会表示A∪B,A∩B,再利用容斥原理求解。

例3 某班同学中有39人打篮球,37人跑步,25人既打篮球又跑步,问全班参加篮球、跑步这两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

解:设A={打篮球的同学};B={跑步的同学} 则 A∩B={既打篮球又跑步的同学} A∪B={参加打篮球或跑步的同学} 应用容斥原理?A∪B?=?A?+?B?-?A∩B?=39+37-25=51(人)

例4 求在不超过100的自然数中,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有多少个?

分析:这个问题与前几个例题看似不相同,不能直接运用容斥原理,要计算的是“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但是,只要同学们仔细分析题意,这只需先算出“100以内的5的倍数或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再从100中减去就行了。

解:设A={100以内的5的倍数} B={100以内的7的倍数} A∩B={100以内的35的倍数} A∪B={100以内的5的倍数或7的倍数} 则有?A?=20,?B?=14,?A∩B?=2 由容斥原理一有:?A∪B?=?A?+?B?-?A∩B?=20+14-2=32 因此,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的数的个数是:100-32=68(个)

点评:从以上的解答可体会出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有些问题表面上看好象很不一样,但经过细心的推敲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应当善于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

例5 某年级的课外学科小组分为数学、语文、外语三个小组,参加数学小组的有23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27人,参加外语小组的有18人;同时参加数学、语文两个小组的有4人,同时参加数学、外语小组的有7人,同时参加语文、外语小组的有5人;三个小组都参加的有2人。问:这个年级参加课外学科小组共有多少人?

解1:设A={数学小组的同学},B={语文小组的同学},C={外语小组的同学},A∩B={数学、语文小组的同学},A∩C={参加数学、外语小组的同学},B∩C={参加语文、外语小组的同学},A∩B∩C={三个小组都参加的同学} 由题意知:?A?=23,?B?=27,?C?=18 ?A∩B?=4,?A∩C?=7,?B∩C?=5,?A∩B∩C?=2 根据容斥原理二得:

?A∪B∪C?=?A?+?B?+?C?-?A∩B?-?A∩C|-?B∩C|+|A∩B∩C? =23+27+18-(4+5+7)+2 =54(人)

解2: 利用图示法逐个填写各区域所表示的集合的元素的个数,然后求出最后结果。? ? ? 设A、B、C分别表示参加数学、语文、外语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图分割成七个互不相交的区域,区域Ⅶ(即A∩B∩C)表示三个小组都参加的同学的集合,由题意,应填2。区域Ⅳ表示仅参加数学与语文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人数为4-2=2(人)。区域Ⅵ表示仅参加数学与外语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人数为7-2=5(人)。区域Ⅴ表示仅参加语文、外语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人数为5-2=3(人)。区域Ⅰ表示只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的集合,其人数为23-2-2-5=14(人)。同理可把区域Ⅱ、Ⅲ所表示的集合的人数逐个算出,分别填入相应的区域内,则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为:

14+20+8+2+5+3+2=54(人)

点评:解法2简单直观,不易出错。由于各个区域所表示的集合的元素个数都计算出来了,因此提供了较多的信息,易于回答各种方式的提问。

例6 学校教导处对100名同学进行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看球赛,有38人喜欢看戏剧,有52人喜欢看电影。另外还知道,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但不喜欢看电影)的有6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但不喜欢看球赛)的有4人,三种都喜欢的有12人。问有多少同学只喜欢看电影?有多少同学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电影(但不喜欢看戏剧)?(假定每人至少喜欢一项)

解法1:画三个圆圈使它们两两相交,彼此分成7部分(如图)这三个圆圈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爱好的同学的集合,由于三种都喜欢的有12人,把12填在三个圆圈的公共部分内(图中阴影部分),其它6部分填上题目中所给出的不同爱好的同学的人数(注意,有的部分的人数要经过简单的计算)其中设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球赛的人数为χ,这样,全班同学人数就是这7部分人数的和,即

16+4+6+(40-χ)+(36-χ)+12=100 解得 χ=14 只喜欢看电影的人数为 36-14=22 ? 解法2:设A={喜欢看球赛的人},B={喜欢看戏剧的人},C={喜欢看电影的人},依题目的条件有|A∪B∪C|=100,|A∩B|=6+12=18(这里加12是因为三种都喜欢的人当然喜欢其中的两种),|B∩C|=4+12=16,|A∩B∩C|=12,再设|A∩C|=12+χ由容斥原理二:|A∪B∪C |=|A|+|B|+|C|-|A∩B|-|A∩C|-|B∩C|+|A∩B∩C| 得:100=58+38+52-(18+16+х+12)+12 解得:х=14 ∴36-14=22 所以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球赛的人数为14,只喜欢看电影的人数为22。

点评:解法1没有用容斥原理公式,而是先分别计算出(未知部分设为х)各个部分(本题是7部分)的数目,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等于总数,这种计算方法也叫“分块计数法”,它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有关问题,希望同学们能逐步掌握此类方法,它比直接用容斥原理公式更直观,更具体。

7、某车间有工人100人,其中有5个人只能干电工工作,有77人能干车工工作,86人能干焊工工作,既能干车工工作又能干焊工工作的有多少人?

解:工人总数100,只能干电工工作的人数是5人,除去只能干电工工作的人,这个车间还有95人。利用容斥原理,先多加既能干车工工作又能干焊工工作的这一部分,其总数为163,然后找出这一公共部分,即163-95=68 例

8、某次语文竞赛共有五道题(满分不是100分),丁一只做对了(1)、(2)、(3)三题得了16分;于山只做对了(2)、(3)、(4)三题,得了25分;王水只做对了(3)、(4)、(5)三题,得了28分,张灿只做对了(1)、(2)、(5)三题,得了21分,李明五个题都对了他得了多少分?

解:由题意得:前五名同学合在一起,将五个试题每个题目做对了三遍,他们的总分恰好是试题总分的三倍。五人得分总和是16+25+28+21=90。因此,五道题满分总和是90÷3=30。所以李明得30分。

例9,某大学有外语教师120名,其中教英语的有50名,教日语的有45名,教法语的有40名,有15名既教英语又教日语,有10名既教英语又教法语,有8名既教日语又教法语,有4名教英语、日语和法语三门课,则不教三门课的外语教师有多少名?

解:本题只有求出至少教英、日、法三门课中一种的教师人数,才能求出不教这三门课的外语教师的人数。至少教英、日、法三门课中一种教师人数可根据容斥原理求出。根据容斥原理,至少教英、日、法三门课中一种的教师人数为50+45+40-15-10-8+4=106(人)不教这三门课的外语教师的人数为120-106=14(人)。

第四篇: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定稿)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第1讲

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 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题4】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思路导航】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练习4:

1.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1分。问全班有多少同学?

【例题5】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先求出五个数的和:38×5=19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数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的一个数。

练习5:

1.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第2讲

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

【思路导航】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1:

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例题2】 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2: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例题3】 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就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时所用的时间。因为360÷10=36(千米)是顺水速度,它是汽艇的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此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速度是30-6=24(千米)。逆水行全程时所用时间是360÷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2÷(10+15)=28.8(千米)。

练习3:

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2.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现在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

【例题4】 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求一共分掉多少块饼干?

【思路导航】只要知道了大、小班小朋友分得的平均数,再乘(30+20)人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因为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30个小朋友一共多2×30=60(块),这60块平均分给20个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得60÷20=3(块)。因此,大、小班小朋友分得平均块数是10+3=13(块)。一共分掉13×(30+20)=650(块)。

练习4:

1.数学兴趣小组里有4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女生的平均分是90分,男生的平均分比全组的平均分高2分,全组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几下? 【例题5】 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千米。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求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地到B地间的路程,我们可以设全程为24千米(也可以设其他数),这样,就可以算出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12+12÷4=4(小时),再用24÷4就能得到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练习5:

1.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50米,后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00米。求他在整个长跑中的平均速度。

作业

1.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2.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4.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5.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次。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次,如果乙组平均每人跳160次,那么,乙组有多少人?

6.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7.甲船逆水航行300千米,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一段水路需要20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8.一个技术工带5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任务,每个普通工人各得120元,这位技术工人的收入比他们6人的平均收入还多20元。问这位技术工得多少元?

9.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二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打这份书稿平均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第五篇:小学奥数工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工程问题教案

一、本讲学习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弄清楚工作量、时间、效率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工程问题的实质就是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行程问题相似,需要找出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三个基本量之间的换算找出解题方法。工程问题当中,分数的出现与运算较为常见,因此,解决工程问题首先要学好分数的四则运算。

三、知识框架

解决工程问题首先弄清行程问题中这三个量的关系: 工作量=时间×效率(a=t×e)时间=工作量÷效率(t=a÷e)效率=工作量÷时间(e=a÷t)

四、概念解析

工作量:工程问题中的工作量是工程问题的总体量,在未知情况下,可假设工作量为1 ; 时间:工程问题中的时间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

效率:和时间一样,效率也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其地位和形式与时间类似。

五、例题讲解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18天,如果甲队干3天、乙队干4天则完成工程的1/5。问:甲、乙两队独立完成该工程各需多少天?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打需要50分完成,乙单独打需30分完成。现在甲单独打若干份后,乙接着打完,共42分。问:甲打了稿件的几分之几?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A和B注水,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时,A、B两池中已注入水之和恰好是一池水。此后,甲管的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降低30%。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还需多长时间注满B池?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30天完成.如果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再加入合作,两队合作12天后,甲队因事离去,由乙队继续做了15天才完成.这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多少天

李师傅加工540个零件。他前一半时间每分生产8个,后一半时间每分生产12个,正好完成任务。当他完成任务的45%时,恰好是上午9点。张师傅开始工作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

师徒三人合作承包一项工程,8天能够全部完成。已知师傅单独做所需的天数与两个徒弟合作所需的天数相同。师傅与徒弟甲所需的天数的4倍与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相同。问: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多少天?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队合作期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两队不在同一天休息).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

某工程如果由第一、二、三小队合干需要12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一、三、五小队合干需要7天才13

能完成;如果由第二、四、五合干需要8天完成;如果由第一、三、四小队合干需要42天。那么这五个小队一起合干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六、课后练习

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甲干5天、乙干6天,或者甲干7天、乙干2天。问:甲、乙单独干这件工作各需多少天?

一件工作,甲、乙合干需要6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完成该工作的1/2所需的时间与乙单独完成该工作1/3的时间相等。问:甲单独完成该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一项工程,如甲队独做,可6天完成.甲3天的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两队合做了2天后,由乙队单独做,乙队还需做多少天才能完成

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围墙。甲、乙合修5天修好围墙的1/3,乙、丙合修2天修好围墙的余下1/4,剩下的围墙甲、丙又合修5天才完成。问:甲、乙、丙单独修好围墙分别需要几天?

有一批工人完成某项工程,如果能增加八人,则10天就能完成;如果能增加3人,就要20天完成。现在只能增加2个人,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八 励志或学科小故事——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出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欧几里得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他在人的身影与高正好相等的时刻,测量了金字塔影的长度,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金字塔高度的大难题。他说:“此时塔影的长度就是金字塔的高度”。尽管欧几里得简化了他的几何学,国王还是不理解,希望找到一条学习的捷径。欧几里得说:“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达到”。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

下载小学奥数教案——容斥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奥数教案——容斥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考试——容斥原理问题(五篇)

    知识框架 数学运算问题一共分为十四个模块,其中一块是容斥原理问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根据集合的个数,容斥原理问题一般只有两集合容斥关系和三集合容斥关系两种类型,两集合容斥......

    奥数植树问题教案(精选)

    《植树问题》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解决在不封闭线路上植树(指线路首尾不相连)问题,培养运用植树问......

    奥数:和差问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和差问题(教稿)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倍关系中两个量,以更方便的找到解题的思路。 2:更熟练掌握解答差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差倍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奥数和差问题教案

    五年级奥数第二讲 和差问题 知识点拨: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

    奥数鸡兔同笼问题专题教案

    奥数之鸡兔同笼问题(交换问题) 一.讲解 1. 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用方程解 2. 鸡兔同笼,共有45个头,146只脚。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 题目中给出了鸡、兔共45......

    小学数奥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 【例题】 一群松鼠共108只,在一起吃草莓,每只大松鼠分到15个草莓,每只小松鼠分到12个草莓。草莓刚分完,小松鼠很快就把草莓吃完了,又要求再给每只小松鼠分3个草莓,每只大......

    小学奥数——追及问题(范文)

    第3讲 追击问题 (一)知识要点 1.追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路程差=速度差×追击时间 在速度差、追击时间和路程差这三个量中,如果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在解......

    2014最新小学奥数高斯问题

    五年級(繁體)下冊《高斯求和》 姓名:班別:日期:得分:高斯求和 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幼年時代聰明過人,上學時,有一天老師出了一道題讓同學們計算: 1+2+3+4+…+99+100=? 老師出完題後,全班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