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祖本纪公开课教案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富于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
18-20: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3.请同学介绍刘邦,要求把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都介绍进去。4.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
(二)疏通本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1.说说各个部分中哪些词语需要注意的。(精读)
(1)按组阅读,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分组讨论回答。(2)教师同时补充各组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字词以及句子。(3)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在预习中划出的不懂以及难懂的问题。2.总结文言现象(分组课后完成)(1)通假字: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
遂坐上座,无所诎
沛中豪桀
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非有所侵暴,无恐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兵罢戏下
不如决策东乡(2)词类活用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坐之堂下:等于说“使之坐于堂下”,让他坐在堂下。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目:用眼色示意。公始常欲奇此女 欲约分王关中 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诽谤者族 沛公然其计 会项伯欲活张良 夜往见良 都彭城
士卒皆歌思东归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 深堑而守之
为太上皇寿
献酒致祝寿词。(3)古今异义词 股:大腿。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杨熊走之荥阳 诸侯各就国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4)解释下列多义词。
固
①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②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陂
①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②陂九泽,度九山 相
①吕公者,好相人
②相中山
③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引
①沛公引兵西
②引入坐
夺
①遇刚武侯,夺其军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摄
①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②摄行天子之政
徇
①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②……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张
①又与秦军战於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
② 张饮三日
略
①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②南略邛、笮、昆明
则
①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②则学者至今则之 益
①益张疑兵旗帜
②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伐
①非有功伐
②兴师东伐
用
①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②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③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解
①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②项羽解而东归 可
①可四千余人 ②不可复用
守
①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②臣等以死守之
信
①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② 卜人皆曰善,发书视之,信吉
③ 言必信,行必果
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筑
①酒酣,高祖击筑
②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
③炀公筑茅阙门
三、人物形象
(一)学生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尤其是彭城之败,大军损失殆尽,诸候纷纷叛汉归楚,刘邦几乎是只身逃入关中,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立太子”“大赦罪人”,并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入咸阳,还军霸上,“约法三章”“秋毫无所取”“悉除秦法”,“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三教九流”,兼收并蓄。郦生进谏,知错就改。刘邦随机应变,百折不挠。汉四年“广武对话”,汉王数羽十罪,羽恼羞成怒,暗中用弩射中王胸,为了不让军中因主帅负重伤而军心动摇,他立刻弯下身子捂住自己的脚指头,大喊:“敌人射中了我的脚指!”鸿门宴上,差点遭暗算;兵败彭城,几乎被捕获;荥阳被围,不是纪信替代,定死羽手;广武伤胸,奄卧病创;平城之难,被匈奴困七日,九死一生┅┅可以说刘邦在兴汉灭楚的战争中,久经磨难,备尝艰辛,却从来不向命运屈服。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刘邦自私狠毒、睚眦必报的庸俗心态,未央宫大宴,众臣面前奚落其父。丰邑本是他的生地,竟不提“复丰”事,“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刘邦忌贤害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项羽一灭,对其功臣一一剪除。
(二)总结形象
1.刘邦具有雄才大略,抱负非凡,“仁而爱人”,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随机应变,百折不挠。同时又是一个“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具有忌贤害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2.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没有一味褒扬。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的晚年,那正是一个酷吏横行,残酷迫害,罗织罪名,严刑苛法统治的社会,司马迁秉笔直书刘邦的种种劣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没有一味贬抑。实录的精神。
四、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
(一)由补充材料看刘邦 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万石张叔列》等,这样才能看到刘邦之全貌。
讨论课本48页第3题,可补充: ①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万石张叔列传》)
②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 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淮阴侯列传》)
③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留侯世家》)④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项羽本纪》)
(二)明确这是《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互见法”。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等。
《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无巨细悉入纪中。凡涉及“叙汉非”的地方,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这样既做到保持本篇文章自身的匀称,又不至于和有关系的其它篇章重复,同时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物。
(三)讨论文章中还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方法。1.文中处处以刘项对比来突出刘邦,深化主题。
① “遣兵入关”中,怀王诸老将的对比评议。②刘项入咸阳、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杀义帝,秦人、诸侯的完全不同的褒贬态度。③记叙项羽、刘邦两支军队分兵入关中击秦时,对项羽军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将皆附。”使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除了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达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④写刘邦、项羽对待各路诸侯的策略。项羽一听到有自立为王的消息,便“大怒”,便“发兵”;而当刘邦听到韩信自请立为“假王”时,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攻打韩信,但一经张良提醒,立刻转变态度,“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在争取同盟者方面,又是刘邦高出一筹。⑤本篇还特别记下了刘邦在平定天下后,“高祖置酒雒阳南宫”,君臣共议得失天下的原因所说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是用人方面的对比。项羽刚愎自专,而刘邦则虚怀若谷,知人善任。⑥汉十二年“高祖还乡”这一威武壮观的场面,表现了刘邦壮志已酬,衣锦还乡,作为一个胜利者的欢畅喜悦情怀,同时也表现了刘邦作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项羽被围垓下“悲歌慷慨”,“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是踌躇满志,一是英雄末路,不仅从对照中使两个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对比,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
2.用讽刺的方法臧否人物。为太上皇祝寿
3.用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踞见郦生
4.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五、总结:《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其中楼台殿阁布置有序,雕栏画栋也惹人喜爱。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纪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全传记刘邦一生六十二年间事,按时间顺序大体分为:从开头到二世元年起事前,记刘邦贫贱时事;从“二世元年秋”到入咸阳推翻暴秦统治,写刘项响应陈胜起义,共诛暴秦的功绩;从汉元年到五年,写刘邦灭楚兴汉的功绩;从六年到十二年事,写刘邦南征北战,初步巩固了西汉统一政权的功绩。篇末为太史公论赞。
六、课后作业: 预习《项羽本纪》,说说刘邦和项羽你更喜欢哪一位?你如何看他们的成败?
七、补充材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高低。刘邦的大将军韩信为刘邦夺取陈仓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一个叫樊哙的大将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帝王多异相。在史书记载中他们的出生都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和常人不一样。如殷契由母亲吞玄鸟卵而生,周后稷由母亲践“巨人迹”而孕。为什么史书要这样记载呢? 明确:“君权神受”观念,秉承天意来统治管理天下。写史者这样写的目的也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心理,安抚天下百姓的需要。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高祖本纪》中的主人公刘邦的出生有没有这种神秘色彩呢? 明确:“蛟龙俯身”。(“梦与神遇。”……“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说明刘邦做帝王是上天的旨意,是受命而已,突出刘邦的不凡。
二、用简要短语(身份特征)概括文章情节:
1、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
2、平民刘邦:好酒及色、不事生产、壮志初现、诈称“贺千万”的无赖之举。
3、将帅刘邦: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
4、帝王刘邦:氾水称帝、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三、阅读与探讨
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人物的形象得到充分地展示。在本文中,记叙了刘邦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活动,请大家结合“阅读与探讨”第3题分组讨论在各个阶段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特点,用事实加以印证。)
1、有远见卓识。入关不如约称王树威望(以退为进);与民约法三章赢民心。(刘邦取胜之基)
2、智谋超人。突出的表现在军事才能上。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
3、善于用人。在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等战争中,刘邦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于将将。如垓下之战,使用韩信,充分展示其才干,大败项羽。
4、狡诈无赖。“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5、卑鄙残暴。未央宫戏弄老父亲,“阅读与探讨”的练习3中的“推坠儿女自逃命”及“则幸分我一杯羹”两个故事。
总结:帝王,天之子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都应是人世间的道德准则。但在司马迁的笔下,作为一代帝王刘邦,一个政治家的形象栩栩如生。而在展示一个政治家形象的同时,也写出“平民刘邦”的无赖、“将帅刘邦”的残暴、“帝王刘邦”的卑鄙等性格特征。刘邦被拂去神圣和灵异的光环,还之以凡夫俗子的本相。这就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写法。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从司马迁的身上看到,作为一名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们从中更能体会到在《报任安书》一文中那种忍辱践志的巨大动力。
四、写作手法: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阅读这一段落,思考:这一情节在我们以前那篇课文学过?两者区别在哪儿? 明确:《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情节写得非常具体,而且悬念迭生。在《高祖本纪》中,就简单叙述着一情节。总结:这就是互见法。“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五、人物形象:
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最这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加以塑造的?
1、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在“将帅刘邦”中,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各自采取的措施,突出刘邦的宽厚仁慈,从而赢得民心,奠定以后胜利的基础。
2、用讽刺的手法臧否历史人物。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一节,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的描摹。
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如赊酒、诈言“贺千万”、观始皇而叹等细节,展示刘邦的性格的各个侧面。
六、练习布置:
归纳本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文中的实词,并解释其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文言常识 字义:
1.大泽之陂(水边、堤岸)2.已而有身(不久)3.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4.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5.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6.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
7.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8.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
9.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10.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
11.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12.无所诎(同“屈”,理亏)
13.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特殊句式:
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2.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3.高祖常繇咸阳 4.迎之门 5.引入坐
6.吕公女乃吕后也
二、阅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第三阶段:刘邦称帝。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四、文本分析
(学生自读1-4段)
提问: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提问: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提问: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学生朗读5-7段)
提问: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提问: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 明确:勇于改错,虚心听取意见。提问:“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明确: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提问: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互见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
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
提问: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三方面:第一,轻财物而重义气。第二,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减轻百姓负担。
五、练习布置: 积累文言常识
六、教后感: 第三课时
一、检查文言常识 字义:
1.沛公引兵西(向西进发
名作动)2.西过高阳(向西
名作状)3.可四千余人(大约)4.昌邑未拔(被攻占)
5.降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6.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7.秦军解(同“懈”)8.系颈以组(丝带)
9.还军霸上(驻军,名作动)10.先入关者王之(使……为王)1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特殊句式: 1.遇彭越昌邑 2.昌邑未拔 3.与偕攻开封 4.代为上将军 5.啖以利
6.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7.系颈以组 8.降轵道旁
9.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二、朗读并疏通8-14段 字义:
1.今则来(如果)
2.无内诸侯群(同“毋纳”)3.沛公然其计(认为……对)4.令项伯欲活张良(使……活)5.沛公从百余骑(使……从)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7.实不用其命(服从)
8.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区域,古今异义)9.不如决策东乡(同“向”)
10.深堑而守之(挖壕沟,名作动)
特殊句式:
1.项羽乃号为雍王 2.欲以求封
3.怀王者,吾家项羽所立耳 4.何以得主约 5.是迁也
6.与项羽决胜垓
三、文本分析
提问: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提问:找出运用互见法的例子。(答案略)
提问: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提问: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
明确:
一、以众击寡。
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
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提问: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提问: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
四、朗读并疏通15-17段 字义:
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把守、把持)2.臣等以死守之(坚持)3.有功者害之(嫉恨)4.连百万之军(统率)
5.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名作动)6.高祖是日驾(乘车出发)特殊句式:
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 2.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3.此所以失天下也 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提问: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邦称帝、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提问: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了刘邦知人善任,虚怀若谷;项羽不善用人,刚愎自用。
五、朗读并疏通18-20段
提问:最后一部分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提问:未央宫里,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什么? 明确:刘邦粗俗鄙陋的一面。
提问: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
明确:沛县是刘邦创业的起点,风风雨雨走过多年,意味着创业的艰难;虽已“威加海内”,但守业更为不易;回到故乡,触景生情,他怎么能不悲喜交集,感慨悲歌呢?“大风起兮云飞扬”,表面上写自然风云,实际上是写他的奋斗历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写实。这一句,既表现了西汉政权的无比强大,又表现了汉天子的非凡威势,也表现了他浓厚的乡土之思。“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着眼未来,抒发他的愿望和理想,他已敏锐地感觉到,政权背后存在着内外忧患和人才的缺乏,为大汉王朝守四方的“猛士”又在哪里?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回故乡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怎不让人“泣数行下”。
六、练习布置 1、谈谈《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围绕“项羽和刘邦谁更接近你心目中的英雄”话题,写一篇短文。要求500字左右,以史实为根据。
第二篇:高祖本纪 教案
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活动单
高祖本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2.结合《高祖本纪》中对刘邦“给为谒曰‘贺万钱’,实不持一钱”的记述,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实录精神。
过程与方法
自主研习、合作探究、适度拓展、巩固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2.通过专题文本的研究,理解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真正含意。【活动过程】 活动一:自主研习
1. 回忆《史记》相关常识,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高祖本纪》。①《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开始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限到汉武帝末年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按司马迁所说,编写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是探秋天道和人事的关系,作者批判了原来的“神意天命论”,提出了“帝王中心论”。“通古今之变”,即探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
②本纪 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活动单
《五帝本纪》《正义》引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张守节说:“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刘知几《史通•本纪》说:“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论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据此,“本纪”为最尊贵之名称,是《史记》全书的大事纲要,使叙述的历史事件的兴衰发展线索分明。
《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其中楼台殿阁布置有序,雕栏画栋也惹人喜爱。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纪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全传记刘邦一生六十二年间事,按时间顺序大体分为:从开头到二世元年起事前,记刘邦贫贱时事;从“二世元年秋”到入咸阳推翻暴秦统治,写刘项响应陈胜起义,共诛暴秦的功绩;从汉元年到五年,写刘邦灭楚兴汉的功绩;从六年到十二年事,写刘邦南征北战,初步巩固了西汉统一政权的功绩。篇末为太史公论赞。
2.《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a.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 “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 “内”通“纳” “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b.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人”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 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句中古义: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句中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句中古义: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c.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活动单
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d.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e.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活动单
系颈以组
4.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f.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以
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活动二:合作探究
1.用简要短语(身份特征)概括文章情节: ①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
②平民刘邦:好酒及色、不事生产、壮志初现、诈称“贺千万”的无赖之举。③将帅刘邦: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
④帝王刘邦:氾水称帝、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2.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人物的形象得到充分地展示。在本文中,记叙了刘邦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活动,请大家结合“阅读与探讨”第3题分组讨论在各个阶段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特点,用事实加以印证。)
a.有远见卓识。入关不如约称王树威望(以退为进);与民约法三章赢民心。(刘邦取胜之基)
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活动单
b.智谋超人。突出的表现在军事才能上。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
c.善于用人。在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等战争中,刘邦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于将将。如垓下之战,使用韩信,充分展示其才干,大败项羽。
d.狡诈无赖。“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e.卑鄙残暴。未央宫戏弄老父亲,“阅读与探讨”的练习3中的“推坠儿女自逃命”及“则幸分我一杯羹”两个故事。
总结:帝王,天之子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都应是人世间的道德准则。但在司马迁的笔下,作为一代帝王刘邦,一个政治家的形象栩栩如生。而在展示一个政治家形象的同时,也写出“平民刘邦”的无赖、“将帅刘邦”的残暴、“帝王刘邦”的卑鄙等性格特征。刘邦被拂去神圣和灵异的光环,还之以凡夫俗子的本相。这就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写法。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从司马迁的身上看到,作为一名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们从中更能体会到在《报任安书》一文中那种忍辱践志的巨大动力。3.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司马迁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对刘邦形象加以塑造的?
a.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在“将帅刘邦”中,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各自采取的措施,突出刘邦的宽厚仁慈,从而赢得民心,奠定以后胜利的基础。b.用讽刺的手法臧否历史人物。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一节,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的描摹。
c.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如赊酒、诈言“贺千万”、观始皇而叹等细节,展示刘邦的性格的各个侧面。活动三:适度拓展
谈谈《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活动四:巩固提升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三篇:《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 教案 练习
二.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三.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
四.《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实词积累 1.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 “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 “内”通“纳” “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2.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人”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 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句中古义: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句中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句中古义: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3.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定都)
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四)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以
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
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
喟然太息曰(„„的样子)
(五)其他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大约); 意豁如也(„„的样子)
五.情节结构
《高祖本纪》是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从刘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点看,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行事。
课文首先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等,体现了《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作品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记述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主要情节。“见蛟龙于其上”,极言刘邦出生不凡。刘邦当初,其为人,仁而爱人,有大度;但又好酒、赊酒;有诈称“贺钱万”的无赖举动。说明他原本是一个不从事生产的普通人,而且性格中有不少毛病。观看秦皇帝时,他情不自禁地发出“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的慨叹,表明他的志向不小,也可以说是“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
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过程的特点看,这一部分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奉楚怀王之命)刘邦领兵西进,一路广揽人才,虚心听取意见,队伍不断壮大,打了不少胜仗;并率先入关,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除秦苛法,安抚民心,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主要写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情节。“郦生见沛公”,从刘邦“踞床”,“郦生不拜,长揖”,到“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这时郦食其说出袭击陈留之计,从而获秦军储备粮。说明刘邦能虚心听取意见,当众认错。“与秦军大战蓝田”,战前,用张良计,游说秦将,“啖以利”,偷袭武关。蓝田南交战中,设疑兵旗帜,更重要的是“诸所过毋得掠卤”,因而秦人欢喜,所以“秦军解”。最后,在蓝田北交战中,又“大破之”;乘胜追击,打败秦军。说明刘邦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双方交战时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入关后,“约法三章”则表明刘邦想以此赢得关中百姓的拥护。
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决策东进争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这一阶段,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项羽入关时率军四十万,刘邦兵十万,双方兵力悬殊很大;刘邦自知不敌,到鸿门谢罪得以解脱。项羽入关后,屠民烧宫,假尊义帝;与刘邦先前入关的安抚吏民,宽容秦王形成鲜明对比。推翻秦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负约”,“更立”刘邦为汉王。可见项羽的强势与霸气,刘邦的弱小与屈从。诸侯各自回到自己封地后,刘邦烧绝栈道,以示无意东归;暗中却听从韩信的劝说,“决策东乡,争权天下”。“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在相持中发生了变化,由于刘邦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欲引”,又用“留侯、陈平计”,其决策和行动的变化说明刘邦的实力与先前大不一样。“决胜垓下”充分说明楚汉相持三年后,形势大变,汉军逐渐扭转败局,已经强大起来。垓下之战,韩信受命以三十万大军围困项羽十万之众,第一次以众击寡。韩信仍然运用谋略,尽量用极少的代价取得胜利。他以孔将军、费将军为两翼,亲自居中正面诱敌,佯装败退,拉长楚军战线,然后两翼合拢,分割包围,打败楚军,把项羽逼上死路。到了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迷惑楚军,这就彻底瓦解了项羽斗志,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
第三阶段:刘邦在氾水之阳称帝。
这一阶段,写了刘邦称帝、高祖置酒洛阳南宫等情节。汉五年(前202)正月,诸侯及将相共尊刘邦为皇帝,二月甲午,刘邦即位于氾水之阳。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他不仅会用人,而且能驾驭人。、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这一部分写了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和高祖之死等情节。“未央宫举杯噱父”是刘邦即位后在群臣面前对自己父亲的一次戏弄。汉高祖九年,华丽无比的未央宫建成,刘邦在未央宫前殿举行盛大朝会,会见诸侯群臣,其父太上皇也在场。刘邦在此即位已经三年,帝业已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以四海为家,诸侯群臣毕恭毕敬,刘邦尝到了作为天子的显贵和乐趣,不免飘飘然起来。在未央宫前殿大宴群臣之时,刘邦忽然想起父亲曾训斥他“无赖”,没有什么谋生的本领。心想现在倒要看看他如何作答。刘邦便端起玉石酒杯,斟满了酒,起身为太上皇祝寿,表示对父亲的十分尊重,不料却问道:“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初你说我没有出息,现在看看谁有出息?你说我不从事家业,但我从事的是天子的产业。言下之意,你当年说错了。刘邦一席话,竟引来群臣高呼万岁,大笑为乐。这段文字,充分暴露了刘邦灵魂深处渺小鄙陋的东西。“高祖还乡”一节,作者放笔铺叙,摹绘点染,造成浓重的抒情氛围。先写“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且“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后自编自唱《大风歌》,然而乐极生悲,在大风歌欢乐豪迈之中透露出一种巨大的隐忧,所以“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说出了“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这样动情的话来。正是由于作者渲染了浓重的故土乡情与衣锦还乡所造成的人生荣枯之感,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生发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高祖之死”一段,仅用十字,交代卒年时间、地点。
六.人物形象
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刘邦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突出表现在他入关后的所作所为。率先入关却“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按楚怀王之约“先入关者王之”,刘邦应为关中王。他一度也“意欲留居之”,“樊哙、张良谏”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而消除秦地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可以说他是从未来统一全国的角度处理眼前的问题。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宋代刘辰翁说:“高祖始终得关中之力,关中人心所以不忘者,秋毫无犯,约法三章之力也。”(《班马异同》)“秦人大喜”、“人又益喜”,足见人心所向。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后来项羽“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兵十万”,但有了“民心”的基础,鸿门宴上才得以解脱,而项羽也不可能在关中立足。其二,智谋超人。他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以说明他有谋有略,非同一般。如在军事策略方面采用顺应时代、笼络人心、分化敌人、团结内部等措施,如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采用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总高人一筹。他脑瓜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刘邦称帝后,置酒洛阳南宫,总结他统一全国的成功经验,谈到张良、萧何、韩信时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的确,在刘邦所重用的将领中,不少原是项羽的部下,如韩信、陈平,他们投奔刘邦后,一个被举为大将,一个被提为护军中尉,可见刘邦的气魄非同寻常。刘邦还善于听取意见,立刻认错。如樊
哙、张良劝他“止舍咸阳宫”一事,一个最高统帅如此善于听取意见,无疑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刘邦善于驾驭人的手段也是极为成功的,韩信评价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就是这个意思。“垓下之战”是刘邦善于用人的典型例子。韩信智勇双全,当年就是他以少胜多,设下埋伏打败项羽,才扭转汉军败局,使楚汉进入相持阶段。所以,决战垓下,既显示韩信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才干,也说明刘邦知人善任,能驾驭大将,使得将领们愿意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作者的笔下,刘邦确实有超过项羽的眼光和才干,但作者没有盲目歌功颂德,也没有把汉代开国之主描绘成“圣君”。在作者的“实录”下,写了刘邦的流氓无赖行径,记述了他不持一钱而诈称“贺钱万”的举动,描绘了他问太上皇“所就孰与仲多”的洋洋自得的神情。也写了他性格上的缺点,如好酒及色、言行粗鲁、奸诈圆滑等,还之以凡夫俗人的本相。、七.艺术手法
1.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
在《高祖本纪》中,侧重记述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的过程,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方法展现给读者的。如写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时,对项羽军队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队,除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过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惠,秦军解,因大破之”。一下子就把“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的重要因素突显出来了。2.用讽刺的方法臧否历史人物。
讽刺是用尖锐而诙谐的语言对假丑恶的东西加以揭露、嘲笑和谴责,目的是通过讽刺对假丑恶的否定,达到对真善美的褒扬。讽刺的方法在《史记》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高祖本纪》中主要是状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加以讽刺。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为太上皇祝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邦的揶揄举动,使太上皇尴尬难言,引起殿上群臣高呼万岁,大笑为乐。刘邦这种自矜声色,表面上看是对自己父亲的尊重,实际上是说父亲当年说错了,以此嘲弄太上皇,从而达到了作者要暴露刘邦性格中所存在缺点的目的。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除了抓住人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作浓墨重彩的渲染外,还非常注意选择一些典型事例作精雕细刻,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高祖本纪》就写了赊酒、诈言“贺钱万”、观始皇而叹、踞见郦生等细节,以展示刘邦性格的各个侧面。作者所写细节,总是从刻画人物或记叙历史事件的总体上加以把握,每一个细节都具有能够反映人或事物本质的独特性,从而具有典型意义。4.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由于各人的出身、经历、教养、思想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说话内容、特点、口气也是不一样的。司马迁能够准确地写出每个人的独特语言,使人听其声而知其人。如,刘邦早年观看秦始皇时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是感叹、羡慕的口吻,符合刘邦当时处于一个平民的身分。写郦食其,见刘邦,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活现一个狂放不羁而又胸有妙计的说客形象。、【模拟试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2)武负贳酒()
(3)酒雠数倍()(4)高祖常繇咸阳()
(5)乃绐为谒()(6)降轵道旁()
(7)乃以秦王属吏()(8)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9)日夜跂而望归()(10)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11)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12)高祖奉玉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2)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3)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4)高祖常繇咸阳
(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6)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7)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8)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3、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文:
(2)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译文:
(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译文:)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译文: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事:从事
B.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竟:尽,终了
C.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交好
D.吕公者,好相人 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隆准而龙颜 B.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②黑质而白章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高祖为亭长 D.①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成反复子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6、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7、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高祖对自己的境况不满和对权力渴求的心情?
答:.(2)文中哪里写出了高祖性格中狡诈的一面?
答:
(3)吕公妻同意将女儿嫁给高祖吗?
答:
(4)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吕公有远见?
答:
8、翻译下列句子。
(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译文: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译文: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译文: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体会与现代汉语意思的不同。
(1)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古义 今义
(2)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古义 今义
(3)会项伯欲活张良 古义 今义
(4)沛公然其计,从之 古义 今义
10、翻译下列句子。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译文:
(2)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①,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②。诸将尽喧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④、孝己⑤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中涓:此处指侍从官。②护军:监督、协调各将领行动。③喧(xuān):喧哗。④尾生;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⑤孝己:商代武丁之子,为人孝顺。
11、对下列三句话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使为参乘,典护军 ②今又从吾游 ③汉王乃谢
A.①做模范 ②游玩 ③道歉 B.①做模范 ②交往 ③道歉
C.①掌管 ②交往 ③道歉 D.①掌管 ②游玩 ③道歉
12、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之居楚何官 ③平,反覆乱臣也
②陛下何暇用之乎 ④陛下所问者,行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
B.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C.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D.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平“能言善辩”的一组是()
①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
②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③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④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⑤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⑥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本文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受绛侯、灌婴等影响,怀疑陈平,陈平解释有理,才得到汉王信任。
B.陈平能言善辩,深得汉王信任。汉王能力排众议,重用陈平。
C.陈平靠能言辩取得汉王信任,诸将对他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D.陈平为人品质不良,但由于善于狡辩,因而取得汉王信任。
【试题答案】
1.(1)bēi(2)shì(3)chóu(4)yáo(5)dài
(6)zhǐ(7)zhǔ(8)xiǎng(9)qì(10)gāi
(11)fàn(12)zhī
2.(1)水边,水岸(2)赊欠(3)售,卖出(4)同“徭”,服役(5)看不起(6)欺骗,诈说 名帖,这里的名帖上兼写着进献礼品的价值(7)异,与一般人不同(8)示众
3.(1)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2)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3)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客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4)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
4.D(善于看相)
5.A(B.代词,指他,代词,指自己的。C.作为,被。D.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情况,处所)
6.A
7.(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4)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8.(1)唉,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这样啊!
(2)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3)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9.(1)称王 大王(2)抵抗 距离(3)使„„活下来 生活,存活(4)听从 跟从
10.(1)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官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2)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
11.C 12.B
13.D(A.逃跑 B.男子 C.事奉)
14.D 15.B
详细请见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高祖本纪教案
本学期总第 课时 年 月 日执教
高 祖 本 纪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3、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过程与方法:
自主预习,小组合作,讲读法,教师补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2、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4.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今天,学习本文,可让我们较全面地了解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汉高祖。
二、朗读课文,学生放声自读
三、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1-4节(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
(二)5-17节(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8-14):写楚汉相争。
第三阶段(15-17):刘邦称帝。
(三)18-20节(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四.作业布置
自读全文,将不理解的文言知识标出,小组合作解决,仍有疑问的留待课上解决。
本学期总第 课时 年 月 日执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疏通并整理重要的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一、学生将不理解的文言知识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二、强调以下重点: 1.重要字义:
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沛公然其计(认为„„对)已而有身(不久)
令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
沛公从百余骑(使„„从)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
无所诎(同“屈”,理亏)
实不用其命(服从)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沛公引兵西(向西进发 名作动)关以东的区域,古今异义)西过高阳(向西 名作状)
不如决策东乡(同“向”)可四千余人(大约)
深堑而守之(挖壕沟,名作动)昌邑未拔(被攻占)臣等以死守之(坚持)降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有功者害之(嫉恨)
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名作动)
还军霸上(驻军,名作动)复其民(免除赋税徭役)
先入关者王之(使„„为王)
道旧故为笑乐(旧时的事情,形作名)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
比沛(和„„一样)今则来(如果)
2.特殊句式: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羽所立耳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何以得主约 高祖常繇咸阳 空言虚语,非能守也
啖以利
此所以失天下也 系颈以组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乃号为雍王
三.布置作业 完成《新学案》相关练习。
本学期总第 课时 年 月 日执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读1-4节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二、学生朗读5-7段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2.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 明确:勇于改错,虚心听取意见。
3.“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明确: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4.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 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互见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
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等。
《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无巨细悉入纪中。凡涉及“叙汉非”的地方,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这样既做到保持本篇文章自身的匀称,又不至于和有关系的其它篇章重复,同时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物
作用是多方面的:
(1)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2)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3)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4)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5.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三方面:第一,轻财物而重义气。第二,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减轻百姓负担。
三、理解8-14段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2.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
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3.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
明确:
一、以众击寡。
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
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
4.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5.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
四、读15-17段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邦称帝、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2.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了刘邦知人善任,虚怀若谷;项羽不善用人,刚愎自用。
五、读18-20段
1.最后一部分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2.未央宫里,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什么? 明确:刘邦粗俗鄙陋的一面。
3.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
明确:沛县是刘邦创业的起点,风风雨雨走过多年,意味着创业的艰难;虽已“威加海内”,但守业更为不易;回到故乡,触景生情,他怎么能不悲喜交集,感慨悲歌呢?“大风起兮云飞扬”,表面上写自然风云,实际上是写他的奋斗历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写实。这一句,既表现了西汉政权的无比强大,又表现了汉天子的非凡威势,也表现了他浓厚的乡土之思。“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着眼未来,抒发他的愿望和理想,他已敏锐地感觉到,政权背后存在着内外忧患和人才的缺乏,为大汉王朝守四方的“猛士”又在哪里?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回故乡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怎不让人“泣数行下”。
本学期总第 课时 年 月 日执教
第 四 课 时
一、探讨人物形象
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刘邦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突出表现在他入关后的所作所为,率先入关却“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消除了秦地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其二,智谋超人。他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以说明他有谋有略,非同一般。在军事策略方面,措施得当。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他能够正确使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这是他统一全国的成功之处。他还善于听取意见、立刻改错。
在作者笔下,刘邦确实有超过项羽的眼光和才干,但作者没有把他描绘成“圣君”。在作者的“实录”下,还写了刘邦性格上的缺点及流氓无赖行径。
二、体会文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叙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张,对“恶”不隐讳。
司马迁记叙历史事件和人物,一般不做全盘肯定或否定,而是原原本本讲清人物言谈行事,以及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依据事实,给予客观的评价。如本文写刘邦,他既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和处理问题的才干;又有奸诈圆滑、不讲信义的性格毛病。
“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不仅需要眼光,而且需要胆量和气魄。
三、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史记》擅长描写人物。它能抓住史实及人物特点,把人物放在历史中,并通过人物反映历史。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形象鲜明。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主要通过以下艺术手法来完成: 1.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
① “遣兵入关”中,怀王诸老将的对比评议。②刘项入咸阳、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杀义帝,秦人、诸侯的完全不同的褒贬态度。③记叙项羽、刘邦两支军队分兵入关中击秦时,对项羽军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将皆附。”使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除了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达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④写刘邦、项羽对待各路诸侯的策略。项羽一听到有自立为王的消息,便“大怒”,便“发兵”;而当刘邦听到韩信自请立为“假王”时,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攻打韩信,但一经张良提醒,立刻转变态度,“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在争取同盟者方面,又是刘邦高出一筹。⑤本篇还特别记下了刘邦在平定天下后,“高祖置酒雒阳南宫”,君臣共议得失天下的原因所说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是用人方面的对比。项羽刚愎自专,而刘邦则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对比,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
2.用讽刺的方法臧否历史人物。为太上皇祝寿 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踞见郦生 4.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5.用互见塑法塑造人物
如:高祖尝繇咸阳,纵观,观秦始皇,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当时,服徭役的刘邦,有幸在咸阳街头目睹了秦始皇的龙颜。秦始皇豪华的车马、威严的仪仗、傲然自得的神态,在刘邦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他触景生情,“喟然太息”,表露了对自己眼前地位和生活景况得深深不满。“嗟乎”的赞赏,显露了他内心按捺不住的对秦始皇的仰慕之情。“大丈夫当如此也”,则以赞叹的口气,委婉地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平民,时刻想占有权力的欲望。他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显赫富贵,出人头地。刘邦的话说得很含蓄,耐人品味,既表现了他对秦始皇威仪的倾慕之情,又巧妙的抒发了他自命不凡、想有所作为、渴望占有最高权力、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同时也显露出他阴险多欲的性格特点。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
由补充材料看刘邦
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万石张叔列》等,这样才能看到刘邦之全貌。
讨论课本50页第3题,可补充:
①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万石张叔列传》)
②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 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淮阴侯列传》)
③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留侯世家》)④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项羽本纪》)
第五篇:高祖本纪教案
教学课题:《高祖本纪》
教案背景: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我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出发,立足于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愿望认真设计必修课程。深入了解到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材分析:《高祖本纪》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史记>选读)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史记>的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全面的评价一个人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教学手段:诵读法自读法问题探讨法的方法与作用。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
二、熟悉课文
(一)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拿出学案);
(二)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文中刘邦活动的主要内容。交流展示: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
2、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自己概括,小组讨论。)(1)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
18-20: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2)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
三、研习1-4节
1、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参考注释,理解词义和特殊句式。完成学案上相关内容。(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指明生上黑板)
3、学生结合注释试译(1-4节),边译边圈出难理解的字词句。
4、疏通文意
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补充指正; 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
三、合作探究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小结: 1—4节介绍了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性格、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情形。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指明生有感情的朗读此句,仔细揣摩刘邦的心理活动。
3、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明确:“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赏析课文,迅速捕捉信息、认真思考、探究、归纳 加深对刘邦人物的理解
四、精讲点拨:
人物形象分析 : 学生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结合以上情节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小结: 刘邦的性格特点 雄才大略,抱负非凡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美 不事生产好酒及色市井无赖恶
五、拓展延伸:
从本文看,司马迁写汉高祖刘邦固然没有抹杀他结束楚汉纷争、建立统一国家的作用,表现了他性格中美的一面,但也没有放过对他低劣品行的揭露,如实表现了他性格中恶的一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史家传统呢?——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板书)我们来看看汉代史学家班固的一句诠释:(拿出学案:知识链接)《史记》“其文直,其事核(真实),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六、板书设计:
抱负远大仁而爱人,喜施,意豁(不虚)美 不事生产好酒及色市井无赖(不隐)恶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文言文讲读课。我首先由刘邦的大风歌引起学生的共鸣,接着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事迹,激发了学生对作者了解的热情。全文共四个部分,我主要讲解第一部分内容。我还结合学案,先让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自主地展示自己预习的内容,然后又从文中找出有特殊意思和用法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字词,先解决词语后解决句子,总结归纳了文言文中的重难点。在讲解中,学生反应很快。特别是对古今异义词的讲解,我不仅两者做了比较,而且还让学生亲自去辨别,并且还把它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讲解中。学生不自觉地走进了课堂,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最后,进一步深入对刘邦人物性格进行精讲点拨,最后归纳总结史家要遵循写史的实录精神。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1 编制人审核人高二年级语文组编制时间 学生完成学案所需时间班级姓名第小组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和名句。
2、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3、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方法指导】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知识链接】 不虚美,不隐恶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互见法
互见法是司马迁为适应纪传体的需要而创造的述史方法和表现手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互见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自主学习】你能,你行,你能行-夯实基础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刘媪()
须髯()
贳酒()大泽之陂()
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乃绐为谒()()酒阑()箕帚()轘辕()()轵道()玉卮()乃以秦王属吏()日夜跂而望归()击筑()献飨军士()黥布()荥阳()郦食其()()颍阳()氾水()
2、指出通假字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无所诎()无内诸侯军„„距之()()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乃详尊怀王为义帝()不如决策东乡()
3、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文中刘邦活动的主要内容.【交流展示】
1、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2、自由读,参考注释,理解词义和特殊句式.第1段:
字义: 大泽之陂()
已而有身()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第2段:
字义:股有七十二黑子()()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怪之()高祖每酤留饮()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第3段:
字义: 高祖常繇咸阳()
大丈夫当如此也()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 第4段:
字义:单父人吕公善沛()因家沛焉()坐之堂下()
令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吕公者,好相人()
无所诎()吕公因目固留高祖()臣有息女()公始常欲奇此女()特殊句式:迎之门
引入坐
吕公女乃吕后也
3、学生结合注释试译(1-4节),边译边圈出难理解的字词句.【互动探究】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精讲点拨】 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结合以上情节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矫正反馈】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事:从事 B.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竟:尽,终了 C.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交好 D.吕公者,好相人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
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高祖对自己的境况不满和对权力渴求的心情? 答:.(2)文中哪里写出了高祖性格中狡诈的一面? 答:
(3)吕公妻同意将女儿嫁给高祖吗? 答:
(4)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吕公有远见? 答:
4、翻译下列句子。
(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译文: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译文: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译文: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①,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②。诸将尽喧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④、孝己⑤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中涓:此处指侍从官。②护军:监督、协调各将领行动。③喧(xuān):喧哗。④尾生;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⑤孝己:商代武丁之子,为人孝顺。
1、对下列三句话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使为参乘,典护军 ②今又从吾游 ③汉王乃谢
A.①做模范 ②游玩 ③道歉 B.①做模范 ②交往 ③道谢
C.①掌管 ②交往 ③道歉 D.①掌管 ②游玩 ③道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B.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C.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D.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平“能言善辩”的一组是()
①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
②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③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④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⑤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⑥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受绛侯、灌婴等影响,怀疑陈平,陈平解释有理,才得到汉王信任。
B.陈平能言善辩,深得汉王信任。汉王能力排众议,重用陈平。
C.陈平靠能言辩取得汉王信任,诸将对他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D.陈平为人品质不良,但由于善于狡辩,因而取得汉王信任。
5、下列对本文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受绛侯、灌婴等影响,怀疑陈平,陈平解释有理,才得到汉王信任。B.陈平能言善辩,深得汉王信任。汉王能力排众议,重用陈平。C.陈平靠能言辩取得汉王信任,诸将对他不满,但也无可奈何。D.陈平为人品质不良,但由于善于狡辩,因而取得汉王信任。高二语文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1答案 【自主学习】你能,你行,你能行-夯实基础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ǎo
rán shì bēi gū chóu dài yâ lán jī huán yuán zhǐ zhī
zhǔ
qǐ
zhú
xiǎng qíng xíng yì jī yǐng fàn
2、指出通假字
(1)责”通“债”(2)“诎”通“屈”3)“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
(4)“内”通“纳” “距”通“拒”(5)“详”通“佯”(6)“乡”通“向”
3、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文中刘邦活动的主要内容.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第三阶段:刘邦称帝。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交流展示】
自读课文(1-4节),参考注释,理解词义学生自读1-4段
二、疏通文章:
第1段:字义: 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已而有身(不久)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第2段:字义:股(大腿)黑子(黑痣)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远大的抱负)(平民百姓)(劳苦的工作)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怪之(以„..为怪)高祖每酤留饮(买酒)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第3段:字义: 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 第4段:字义: 单父人吕公善沛(友好)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
坐之堂下(使„„坐。)令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看不起)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无所诎(同“屈”,理亏)吕公因目固留高祖(使眼色)臣有息女(亲生)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特殊句式:迎之门 引入坐 吕公女乃吕后也 【互动探究】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小结: 1—4节介绍了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性格、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情形。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3: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明确:“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精讲点拨】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结合以上情节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总结形象
1.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
2.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没有一味褒扬。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的晚年,那正是一个酷吏横行,残酷迫害,罗织罪名,严刑苛法统治的社会,司马迁秉笔直书刘邦的种种劣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没有一味贬抑。实录的精神。【矫正反馈】
1、(D)(善于看相)
2、(A)
3、答:(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答:(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答:(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答:(4)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4、(1)译文:(1)唉,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这样啊!(2)译文:(2)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3)译文:(3)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迁移运用】1.C 2.B 3.D(A.逃跑 B.男子 C.事奉)4.D 5.B 【译文】 陈平就到修武投降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见他。这时万石君石奋做汉王的中涓,接受了陈平的名片,引陈平去见汉王。陈平等七个人都进去了,汉王赐给他们酒食。汉王说:“吃完了,到馆舍去休息吧。”陈平说:“我为要事而来,我所要说的,不能挨过今日。”当时汉王便与他交谈,因而很高兴,问道:“您在楚军中担任什么官职?”回答说:“当都尉。”当天就任命陈平当都尉,让他当参乘,主管监督联络各部将领的事。将领们都喧哗起来,说道:“大王这天得到一个楚的逃兵,不知道他才能高低,就和他同坐一辆车子,反倒让他监护老将!”汉王听到(这些议论)后,更加宠幸陈平。„„ 绛侯(周勃)、灌婴等都毁陈平说:“陈平即使是美男子,只不过外表美丽,并没有真才实学。我们听说陈平家居时,和他的嫂子私通;事奉魏无知又不能容身,逃出来归顺楚王;归楚和楚王不相投,又逃来归汉。如今大王器重他授予高官,让他监督各部将领。我们所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金钱,给钱多的,就得到好的待遇,给钱少的,就得到差的待遇。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希望您审察他。”汉王对陈平怀疑起来,召魏无知来责备他。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他的)才能,陛下所问的是(他的)品行。假如现在有尾生、孝己的好品行而对战争胜败的关键问题没有益处,陛下那有空闲时间去使用他呢?楚、汉相持不下,我推荐有特殊谋略的人,只考虑他的计谋能否有利于国家。又何必因为盗嫂、受金而怀疑他呢?”汉王又召陈平责备说:“先生事奉魏王不相投,便离开他去投楚王,如今又跟着我活动,讲信义的人应当这么三心二意的吗?”陈平说:“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主张,所以离开他去事奉项王。项王不能信任人,他所信任的不是姓项的本家就是老婆的兄弟们,即使有奇谋之士也不能任用,我这才离开楚军。听说汉王能够用人,因此投奔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金钱便没有支出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使没有可用的,金钱还在,我可以封存送到官府,请求辞职。”汉王就向他道歉,给予丰厚的赏赐,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所有将领。将领们才不敢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