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公开课:《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 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⑤一年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2)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1)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三十整。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3、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1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1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
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1)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2)5月1日的前一天是(4)月(30)日(3)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月(31)日(4)四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7)月和(8)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课本P56的第5、6题。教学反思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教师该孜孜以求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上的《年月日》一课,谈谈我的些许思考。
本课分四个层次组织学生的观察和探索活动。一是设置悬疑,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一年、一月、一日分别有多长,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观察年历卡,主动探索年、月、日的知识。三是巩固拓展,推向生活。四是首位呼应,解决问题。
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学生尽管不是妙语连珠,知识面也不是很广,但还是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一、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置悬疑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自主、积极的去探究知识。
二、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
三、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宇宙间,感知年、月、日的来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增长了见识。
反思这一节课,知道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我在上这一节课时节奏比较紧凑,一环扣一环,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没及时的深化;还有在引导学生记忆大月、小月时,没能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如果我当时对着黑板上的板书引导学生自己编儿歌,那我相信孩子们的印象将更深刻,记得将更牢固。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第二篇:小学数学公开课:《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她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经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体验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大、小月的记忆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生:小时、分钟、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中发生过很多有意义和难忘的事情,我们要是想把这些事情记下来,光用小时、分钟、秒这些时间单位够吗? 生:不够 师:我们还要用到新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时间单位,他们是年、月、日(板书标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认识年、月、日,我们要借助一个好帮手---年历,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整理了2004和2005年每个月的天数情况,请同学们观察你所填的表格,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 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2004年二月份29天,2005年二月份28天(师板书)
2、认识大小月
习惯上我们把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把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板书),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特殊月份。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三十整。带领学生读儿歌。
4、判断平年闰年的基本方法(1)熟知平年、闰年及相应天数
师:为何2004年和2005年的2月份的天数不同呢? 生:、、、、、、、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知识窗,从这里找找答案。学生读知识窗
介绍平年、闰年的知识,一年有365天的年份称为平年,2月份就28天。一年有366天的年份称为闰年,2月份有29天。(2)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师:怎么判断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呢?
理解刚才知识窗里的一句话“差不多每四年就多一天,这天加在2月份”,得出每四年有一闰年,得出闰年的判断方法。判断1996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009年呢? 1800年和2000年怎么判断呢?
三、巩固练习判断
1、每年都有365天()。
2、一年当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3、5月是小月,9月是大月。()4、2月份有29天这一年是平年()5、2050年有365天。()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年月日的第一节课,学生初次接触年月日,由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很感兴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接受的很快,但是由于平年闰年比较抽象加上学生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不熟,在求平年闰年上遇到一点难度。重点不够突出,在课堂的调控上还有待加强。课堂有些沉闷,缺少激情。
第三篇:小学数学公开课:《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
小学数学公开课:《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尹菊莲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 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⑤一年有多少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2)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1)左拳记忆大小月(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三十整。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3、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1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1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1、2013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1)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4)四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7)月和(8)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
课本P56的第5、6题。
第四篇:《认识垂线》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及反思
市级公开课教学设计2016.12.08
《认识垂线》教学设计
溧阳市后周小学 秦小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点,成四个角;体验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观察、画图、测量、比较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形成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理解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及配套练习纸;学生准备好三角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相交。1.谈话:在作业本上你最不喜欢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符号?可是老师却有点喜欢这样的形状,因为这里就隐含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2.说明:(师画一组相交的直线)看,这两条直线交叉着,我们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交,或者说成这是一组相交的直线;相交的这一个点,叫交点。(板书:相交、交点)
二、深入探究,认识垂线。1.共同探究。
⑴出示实物图并提问:从这三幅图中,你能找到相交的直线吗?(指名学生指一指)
⑵课件从图中截取三组相交的直线图。
观察思考:仔细观察这几组相交的直线,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预设:相交形成4个角)
⑶提问:每组相交的直线形成的角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验证发现)⑷交流:你是怎样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如果告诉你这是一个直角,你能知道其他的角是什么角吗?
⑸说明: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只要在其中一个角上标上直角符号。2.揭示概念。⑴师: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呢?请自学课本第89页相关内容。
指名汇报并补充板书:标注直角符号、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⑵指名上台指一指、说一说哪条直线是哪条直线的垂线。
追问:如果老师擦掉一条直线,还能说剩下的这条是垂线吗?为什么?(指着第一组相交的直线)问:那这条直线是这条直线的垂线吗?为什么? ⑶完成“练一练”第1 题。
指名回答,哪几组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为什么?
教师小结:两条相交的直线,主要看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是否是直角,与两条直线的放置方向无关。
提问:这四组都有交点,那么说所有的交点都是垂足是否正确?所有的垂足都是交点是否正确?
市级公开课教学设计2016.12.08 ⑷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图形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3.学习例7,认识距离。
⑴(课件出示已知直线、直线外一点P)
谈话: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线段(课件演示),提问:能画多少条?(无数条)
⑵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认为那条线段最特别?(垂直线段长度最短)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⑷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总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教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同时课件出示)
⑸追问:现在你能说一说图上P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多少吗? ⑹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你能说说怎样找点A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可让学生上台演示)并用直角符号标出。然后量一量,说一说。
接着让学生完成右边两幅图,并组织反馈与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总结全课,完善认知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巩固练习,内化知识。1.填空。
⑴字母E、F、H、L、O、U、X、Z中,有相交线段的是(),有互相垂直线段的是()。
⑵钟面上()时整,时针和分针互相垂直。
2、判断
(1)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只能画一条。()(3)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
(4)直线L1和直线L2互相垂直,我们就可以说直线L1是垂线,直线L2也是垂线。()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⑴完成“练一练”第3题,巩固学生对垂直线段最短的理解。⑵追问: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反思:
认识垂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以及角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主要让学生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我从学生熟悉“×”导入,引出相交,在引导学生观察三幅插图后抽象出3组相交的直线,在观察、比较、验证中得出结论:后面两组直线相交成的角是直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接着通过三角尺巩固了对垂直的认识,并让学生在一组判断题中总结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这样使知识得到升华。让学生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进一步巩固了对垂直的认识。“距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接触到了两点间的距离。通过垂直线段和不
市级公开课教学设计2016.12.08 垂直线段的比较,学生发现垂直的这条线段是这些线段中最短的,并且通过测量进行验证。从而揭示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强调距离是一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并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找垂直线段及测量距离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及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去操作、验证、归纳、概括,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获得成功在体验。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三幅插图抽象出的3组相交的直线时,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充分,导致学生的认识不丰富;又如在引导学生指一指、说一说谁是谁的垂线时,我没有用a,b等方式区分两条直线,造成学生表述困难等等。
第五篇:小学数学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抽象出数学概念。“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方向。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每一种教学方式有利有弊,任何教学方式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灵活地运用。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学习”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探究可以得到,不是任何数学规律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都能探究得到。我们知道,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两者各有自己的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应既有互相区别又密切相联。我们主张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本课力求较好的处理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通过练习来自主归纳得出“0不能写到正数也不能写到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于是,我们尝试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个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避免了形式主义的“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上还有一些“规定”。知道规定一种量为“正”,那么与它相反的量就为“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接受式学习有着其他学习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优越性。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迁移的认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学生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再生力。
三、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要注重情景,讲究实效。本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内化对负数的认识。与最初呈现方式单
一、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的练习设计相比,前者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