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蒿里行教案
蒿
里
行
一、介绍曹操
(一)导入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被看作是欲夺汉室正统天下的奸臣,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很大的出入。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时的沛国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三国时代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有《魏武帝集》。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
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史书记载,曹操生性机警,为人通脱。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固执,个性和感情能够真率地表现出来。他的文学创作,也同样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性格。
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初平元年(190),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的战乱。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著述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二)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审美情趣也和一般文人不同。他的诗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细,喜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抒发感情往往悲凉慷慨,跌宕起伏,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曹操的诗内容大致有三类:反映汉末**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大,故多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如《蒿里行》描绘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称曹操的诗是“汉末实录,真史诗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雄图,《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见一斑。其进取之心,也有证明,如《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使风光一世,也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的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的消极、忧郁情绪。
曹操的诗歌是十分创新的,他尤其擅长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诗,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原本从《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都是四言诗的佳作,使四言诗重生并再放异彩
二、结合注释,鉴赏本诗。
1、关键字词,及相关典故。
关东:指函谷关(今河南新安县东)以东。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兴兵: 1 起动,发动军队。群凶:指董卓人部将牛辅、郭汜等人。盟津:即津,在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起兵伐商纣王时,曾与各路诸侯在此地会合订盟。这里用“会孟津”代指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结成联盟。乃心在咸阳: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尚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此处化用其句。咸阳是秦朝首都。这里的“咸阳”和上句的“盟津”都是用典,并非实指。雁行:大雁飞行时排行的行列,比喻讨董各路军队都列阵观望,畏缩不前,不愿齐心合力,奋勇杀敌。嗣还:随即。戕:残害。淮南弟:指袁绍的从弟袁术。称号:即称帝,指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在淮南寿春(安徽寿县)称帝之事。刻玺:刻皇帝所用的印章,指袁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图谋废黜汉献帝,拥立刘虞为皇帝的事。铠甲:古代军士打仗时护身的。金属制做的铠,皮制的为甲。虮:虱子的卵。
2、诗歌思想情感讲解。
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群雄联盟兴兵讨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曹操感怀时局,在出现路上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开篇,即展现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义士”、“讨”等词为全篇定下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接下来,作者用两个典故:周武王伐纣,孟津会八百诸候:刘邦、项羽攻咸阳灭暴秦,来比喻当时群雄兴兵讨伐的景象。“军合力不齐”以下六句描述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的局面,表达了作者悲愤、失望的心情。其中“踌躇”、“雁行”形象地刻划了诸军观望不前、接兵不动的样子,“淮南”两句是指表术在淮南称帝和袁绍在北方刻玺的丑事。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军士战死沙战,百姓更是深受其苦。“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描述了一派荒凉,凄惨的景象,流传为千古绝唱。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
第二篇:蒿里行教案1[小编推荐]
《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蒿同薨,枯也,人死则枯槁。所以“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蒿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是当时人们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注释译文 注释
⑴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⑵兴兵:起动,发动军队。
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傕、郭汜等恶人。⑷会盟津:也称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南。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和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地。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各路讨董卓军队的结成联盟。
⑸乃心在咸阳:指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无不)在王室。”这里是化用其句。咸阳:秦代的国都,这里代指长安,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挟持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以上二句是说,这些讨董卓的各路人马,开始时也都说是拥护长安的帝室。⑹雁行(háng):鸿雁的行列,比喻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各路会师后,在敌人面前却表现了各怀鬼胎,一个个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⑺嗣还(xuán):随即。还,同旋。
⑻戕(qiāng):残害。东方各路军阀退兵后,随即互相残杀起来。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2]
创作背景
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
作品鉴赏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是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王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是憎恶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
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悲愤、失望的;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由于连年战争,将士的铠甲不离身,长出了虱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着这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可是,这大好形势,却被袁绍等野心家给破坏了。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为幌子,行争霸称孤之实,给予无情的揭露,并对以此造成的战乱,予以严厉的抨击。诗的结尾描绘出因战争而造成的凄凉悲惨的画面,连年战乱,士兵们不能解甲归田,人民死亡惨重,百不余一,使富饶的北方,变得满目痍瘦,哀鸿遍野。到处是白骨累累,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这一惨绝人寰的图景,诗人发出了“念之断人肠”的呼喊。
《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2]
作者简介
曹操
(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第三篇:行走在童年回忆里
行走在童年回忆里
沿河四中七(3)班 田新宇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题记
岁月,在斑驳的老墙上剥落,童年在甜蜜的梦乡里重现。
一
犹记得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悠悠;犹记得澄澈的溪水边,水声潺潺;犹记得青翠的草坪间,笑声多多。记得那时,最爱和哥哥姐姐们在山上“探险”,一路风儿与相随,一路花儿送芬芳,一路歌声唱不停。
那时年纪小,耍着性子让姐姐背,姐姐无可奈何只能将我背起。趴在姐姐的背上,抱着她的脖子,总在那儿把头靠在左边后,看一会儿山花野果,又把头靠在右边,看一会儿奇山异石。大自然的美丽,让我陶醉,不一会儿眼睛就慢慢合上,又像是不舍得错过这山间风景,还微微睁开眼睛“斗争”一会儿。没关系,闭眼前是一种风景,睁开眼,又是一种风景等我赏。
坐在草地上,似有在万花丛中般惬意,亦有踩在小溪水中般清凉。我像个刚出生的小孩,贪婪地想要将眼前所震撼我的景物装进眼中。
二
外婆家的小院里长满了一颗颗高大挺拔的大树,它们像我伫立在我心中最高点的旗帜一般,高不可攀,而旁边的樱桃树显得是那么亲和,像一位知心的朋友温暖着我,陪我笑也陪我哭,陪我闹也陪我吵。
小时候很容易就被弄哭,有一肚子委屈没地方发泄,知道我发现那个与旁格格不入的樱桃树。那时它还不是很高,我常常搬个椅子踩上去与它交流。因为有个故事说树洞里住着一个精灵,它能听懂人们的话,于是我常常在树上找树洞,而樱树不巧,正好有一个树洞。
“我跟你说哦„„”我猜那时的我一定最搞笑了,所以大家才会把脸憋红拼命忍住笑声。不过有时踩在椅子上时,可能太激动,也可能急于想证明自己的清白,总是从椅子上摔下来,还是四脚朝天的那种。
那棵樱树成了幼时我的倾诉对象,而它总用沉默包容我的任性,用花香安抚我的内心,将烦恼吞进自己的肚子里,用开花释放。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小院里,大树中,有一棵樱树曾开满了我的心事。
三
忽然梦醒了,我发现原来我已经那么久没回去了,我发现那山,那草,那花,那树,都还在原地默默等待我的归来,只是我一直在走远罢了。
童年的我,是无忧无虑的,是幸福快乐的,而回忆起那时,嘴角也总是微微上翘。我体会过失败,经历过挫折,也面对过困难,可是又一股力量一直支撑着我,除了来自他人的关心,父母的关爱,还有那一群不会说话的“朋友”。隐隐约约中听见有人在吟诵: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第四篇:行走在仁爱温暖里
行走在仁爱温暖里
沿河四中七(10)班
符佳佳
世界上最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题记
每个人都拥有爱:有父爱、母爱和同学之间的关爱,每个人也都走在爱的海洋里,而我却荣幸的体验到了母爱„„
失败时
在失败的时候,有一个人都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鼓励我、帮助我,她让我燃起了自信心!
还记得在那一次的默写英语大赛的时候,英语老师让我和班上的几个同学去参加比赛,我原以为我没问题,一定可以为班上争光,可现实总是那么残忍。当结果出来的那一刹那,我心仿佛在滴血,获奖名单居然没有我的名字,我绝望,失败了,彻彻底底的失败了,原以为自己能行,可还是失败了。自从那一次起我的英语直线下降,老师也经常和我沟通,而我却认为我没有那个资格了,回到家,看见的却是一幅从未温和的脸,妈妈轻轻的只告诉了我一句话:“记住,是为自己的未来而读”。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很多,失败了不应该自暴自弃,而应该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突破点。妈妈这句话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
成功时
自从上一次的教训以后,我成功了,终于在第二年的英语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此时的我并没有了以前对这个奖的那种欲望和兴奋,而更多的却是感悟,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上次那个教训?和妈妈的那句话时,我恐怕已经完了,完的不可思议,后果非常非常的严重。可现在我又拥有了自信的根苗,它又在我的心理生长着,发芽着,生根着„„
爱你在心口难开
爱,数不清,说不完。爱在实际行动中。而我却从来没有对我的母亲大人说过一句关爱的话,但是我并不感到惭愧,因为我知道,口上说的并不一定是爱,爱在我的心灵深处,它正在为你绽放着„„,而母亲对我的爱却是那么多,我相信我爱我的母亲大人,并不比她给我的爱少。每当张口想对你说声我爱你的时候,可却实怎么也说不出来,或许是太肉麻,又或许是自己不好意思。不过,妈妈、我的母亲大人,我对你的爱一直会藏在心中,永垂不朽的!
从这些事情中,我觉得我长大了,长大以后我就去学会承担,去勇于面对困难。我也从中发现,原来在我的身边,爱,无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行走在仁爱温暖的世界里„„
让我们去把握爱、去珍惜爱、去发现爱吧!
第五篇:蒿坪社保站2010工作总结
蒿坪镇社会保障服务站201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局的精心指导下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会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任务,以万人就业工程为重点、以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标准化建设为目标,经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埋头苦干、创新实干,我镇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做好2011年劳动保障工作,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万人就业工程”的决定和切实做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以劳务经济为抓手推动全民创业促就业,大力加强技能培训,着力培育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农村种养殖能人等创业主体,在蒿坪镇下茨坝建成创业示范一条街。截止目前,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人,占任务的110%,劳务输出7917人,占任务的120%,创劳务收入7000万元,占任务104%;围绕主导产业完成农民工产业技术培训150人,占任务的100%;组织创业培训一期19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余万元,分别占任务的170%和214%,扶持创业大户10户,占任务的166%。
2、新开发公益性61个,全镇公益性岗位达到90人,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监督管理,做到了资料真实,有岗有人。
3、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督促检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指导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台帐。大力推广各行业各领域劳动合同示范文本。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0%以上,调处劳动纠纷一起,讨回农民工工资800元。
4、截止目前,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00人,已超额完成县上下达的1000人任务。
5、是完成养老保险扩面42人,完成任务的105%。
6、是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劳动保障服务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站恪守“真心真意为民着想,诚心诚意为民解难,实心实意为民办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职业风范和“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廉洁自律、勤政高效”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服务站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流程。坚持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一个“心齐气顺、和谐相处、运转协调”的工作环境,努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7、农村合作医疗完成23070人,完成任务(23750)的97%。二主要做法
一是镇党委、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把劳动保障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二是强化责任,我们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村、量化到人,确保政策原原本本的落实到位,保证了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指导,免费求职登记、免费介绍就业、免费组织培训。并把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环节;四是部门联动,各级齐抓。与扶贫办,安全办等部门合抓技能培训和劳动合同签定,有力的推动了就业前培训工作和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三
存在的问题
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上级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一是随着工业园区建设,产生4000余人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压力很大;二是有组织劳务输出有待夯实;三是宣传工作要继续加强。
四
2010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指导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力争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上有新的进展;二是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村干部为重点,争取在社会保险扩面上有新的突破;三是规范劳动关系,从宣传《劳动合同法》入手,抓好劳动合同签定,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有新的起色;四是强化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及时掌握新的政策动向,争取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