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技能要求:(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道德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水体的类型,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
3、水平衡原理及应用。教学难点
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水循环的意义。教学媒体
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示: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有丰富的水)
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设问:
1、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2、根据初中学的知识,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3、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学生自学。
教师展示: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图(教材第 58页)。[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引导]问题3: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设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思考] 讲解: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知识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深化思维]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
[总结]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板书设计:略 课后练习:
1、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
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 B.使海洋水体更新 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 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
2、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A.陆地循环 B.海洋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地表水、地下水互补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不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A.长江水 B.台风 C.刚果河 D.昆仑山冰雪融水
4、.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5、读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回答:(1)A河流在4月份出现涨水主要是由于靠 _______________ 补给的结果。
(2)B河流主要是靠___________ 补给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D两河流中,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是______ 河,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要数______ 河,最小的应该是________ 河(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择填空)A.A河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B.B河是长江中游段 C.C河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D.D教后记:
河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第二篇: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具体要求:
1、学习应落实在图上,最主要的是“水循环示意图”
2、学生应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不要求对三种水循环作出划分。
3、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重点,要求是“说明”;
5、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重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6、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二、教材分析
1、先让学生了解水圈中各水体的类型、比例,并指出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然后介绍水循环的范围,及三种水循环的种类;最后介绍水循环的意义;
2、教材详细介绍三种水循环的名称及划分,与课标相矛盾,在教学时应把握好尺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景观图,认识各种水体,了解各水体的比例关系 问题:
1、全球储量最大的水体是什么?
2、陆地上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是什么?
3、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来自哪些水体? 承接:
1、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哪一条?
2、诗人对长江的描述:“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何总不见长江流干呢? 学生讨论
(二)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观察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2、这些主要环节都经过了哪些圈层?
3、蒸发和降水这两个环节都发生在哪些地区?(说明这两个基本环节既发生在海洋上也发生在陆地上)
4、海洋和陆地的水循环是否完全独立?是哪些环节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海陆水循环的水汽哪个较丰富?
(说明陆地的降水量的多少与水汽输运环节有关)
(三)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生讨论)
1、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为何长江水至今仍源源不断?(说明由于海陆间存在水循环,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水才源源不断)
2、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3、为何近岸大陆架的渔产丰富?
4、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沿海与内陆气候与生态的差异
(四)知识迁移:活动(书P60)
说明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爱护和节约水资源。
第三篇: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图3.1了解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构成,认识陆地水尤其是人类所能利用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能运用图3.2思考分析陆地各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3)能绘画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4)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案例思考分析、小组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水循环运动,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2)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3)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四、教学重点
本节没什么难点,本节视野虽是整个水圈,但综合以后的教学,落脚点还应放在陆地上。
1、从水循环示意图,说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
2、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安排1课时
教师:水是大家每天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东西,请列举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状态?(学生回答)学生读图3.1,了解各种水体构成,说出数量最大的是什么水体?其次是什么水体?数量最小的是什么水体?这些水体中属于气态的什么水体?属于固态的是什么水体?
教师:作为广州人,我们每天用的水来自哪里?另外,北京人用水又来自哪里?昆明人用水又来自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类平常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因此淡水资源在地球中是十分有限和宝贵的。
教师:俗语有句话叫“井水不犯河水”,从科学角度分析此话对不对?李白有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从科学角度分析有无道理?(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读图3.2并分析回答教材中两道思考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的示意图,如湖泊和水库(人工湖泊)与河流互补关系示意图、地下水与河流互补关系示意图(略),让学生了解陆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关系,了解为什么湖泊和水库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
教师:从以上例子看出,陆地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通过水体的运动实现相互转化。那么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
教师出示简易海陆示意图,让每个学生在此图基础上尝试绘出海陆之间水体运动与转换途径。绘图要求:要用箭头显示水体运动的方向,并在箭头旁注明水体运动环节名称。
教师请一学生上黑板画,由下面的学生作出评判,不断反馈直到画正确为止。再与教材图3.3对照。
教师:此示意图中反映水体运动的范围牵涉到哪些圈层?水体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
第四篇:【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1)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基础过关]
1.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B.“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C.“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了庐山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
下图表示重庆附近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2~3题。
()
2.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地下水
()
B.雨水补给 D.湖水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3.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团控制,少锋面雨
4.下图为新疆某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改进大棚示意图”。该大棚的改进所利用的地理学原理是
()
A.水汽输送原理
C.水循环原理
B.地表径流原理 D.水汽蒸发原理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h→g
C.c→a→b→d
6.水循环中的
()
B.e→f→h→d D.d→a→b→c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7.水循环是地球水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水循环的类型看,我国东部地区进行河流补给的降水属________循环的一个环节。(2)写出图中数字编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目前,人类通过兴建水库大坝、实施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些行为都是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填数字编号)环节施加影响。(4)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径流总量的主要因素是 A.暖锋
B.寒潮 D.台风
()
()C.准静止锋
(5)如果将图中的①⑤③⑥看成是热力环流,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热力环流反映了白天海陆风的情况
B.该热力环流反映了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影响的情况 C.箭头③是上升气流,近地面是高压
D.箭头⑤反映了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向海洋流动的情况 [能力提升]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8~9题。
8.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C.③地
B.②地 D.④地
()
()9.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C.湖泊分流
B.河谷变宽 D.湖水补给量减小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7月份较小 11.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 B.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的水量增加
D.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13题。
()
()
12.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13.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
A.封山育林
C.修建梯田
B.退耕还林 D.修建小型水库
()14.读“我国东北某河流的流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1)该河表示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的径流量变化示意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2)A形成________汛,B形成________汛。
(3)C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该河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时期。
(4)为保证该地区用水,人们在河上________________,建坝以后的流量曲线应是①还是②?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处河流的补给水源有哪些?
(2)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
(3)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
答案
1.A 2.B 3.A 4.C 5.D 6.C
7.(1)海陆间(2)下渗 蒸发 地下径流(3)⑤(4)C
(5)B 8.D 9.C 10.C 11.C 12.B 13.C
14.(1)大气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2)夏 春
(3)径流量(4)修建水库 ② 水库和湖泊一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15.(1)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大气降水。
(2)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少;中游通过植树造林或破坏植被影响地表蒸发(或蒸腾)和下渗。(其他答案合理即可)(3)中上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河干流出现了许多峡谷;中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下游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河”;河口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第五篇: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自然界的水循环(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投影显示] 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同样我们也不例外。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学生回答]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教师提问]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教师引导]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教师承转]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已见。
[教师小结]并布置学生活动]由讨论得知,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学生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项伟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的江都抽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到天津。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中线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整个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经别建成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工程。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