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国论教学案课中探究案第二课时答案
高一语文《六国论》第二课时探究案及课后巩固案答案
第二课时探究案答案: 一、重点探究第三至五段
(一)、研读第三段
1.重要词语
终,最终。/迁,改变。/灭,灭亡。/终,到末了,坚持到底。/始,才。/始,起初。/略,谋划,打算。/以,介词,用。/为,作为。/与,结交,讨好。/是故,所以。/而,转折连词,却。/洎,及,到。/以,因为。/诚,实在,副词。/革灭,灭亡。/殆,将,将要。/际,时候。/向使,假使。/爱,爱惜。/数,天数,命运。/理,天命,命运。/或,或许。/易,轻易。/量,估量,判定。
2、通假字
①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3.古今异义
①智力:智谋和力量②不行,不去行刺③再,两次
4、词类活用
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却,动词使动,使···退却,打退。5.句式
①判断句②状语后置③被动句
6、问题探究
A、不赂者以赂者丧,盖世强援,不能独完。
B、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燕“以荆卿为计”
赵“洎牧以谗诛”
C、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二)、研读第四、五段
1、重要词语
食,吃饭。之,主谓取独。咽,咽喉。积威,积久而形成的威势。劫,胁迫,挟制。以,结果连词,以致。趋,走向。苟,假设连词,如果。以,介词,凭。从,跟随。是,这。
2、古今异义 故事,旧事,前例。
3、词类活用 礼,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对待。日,月,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下,名词作动词,咽下。4.特殊句式
被动句
被动句
状语后置
5、问题探究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翻译句子略
二、1.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的主脑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2.①例证法:“(齐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好处:举出具体史实说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从而证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分论点。事实胜于雄辩,有铁的事实在,最具说服力。
②引证法:“古人云„„火不灭。”此句引战国时代苏秦之弟苏代的话。好处:用苏代“抱薪救火”这一形象的比喻雄辩地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分论点。
③对比论证法:将六国与秦的关系同宋王朝与辽、西夏的关系作对比,从实力的强弱、地盘的大小、胜负的趋势几个方面说明宋王朝如果因贿赂而亡国,实在是最下策的做法了,对比中相映成趣,形象、生动、有力。
课后巩固案:
1.A 2.D 3.B 4.B与D 5.①c a b d ②c b a b 6.C 7.D 8.A
9.译: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10.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11.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
第二篇:第二课时整式教学案
第二课时整式教学案
一:【知识梳理】
1.整式有关概念
(1)单项式:只含有 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几个
的和,叫做多项式。____________ 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____________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____________的个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项数。2.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合并同类项;(3)去括号法则:(4)添括号法则: 3.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2)整式的乘除法: ①幂的运算:
amanamn;amanamn;(am)namn;(ab)nanbn
a01,ap1ap(a0,p为整数)②整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m(ab)。单项式乘以多项式:(mn)(ab)。③乘法公式:
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
④整式的除法:单项式相除: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相同字母相除要用到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二:【经典考题剖析】
1、下列代数式中:mna227,2a,2,xy1,xy2,x,3,b,23x2y3xy3x41,32t3,3,2xy,x2y6,x.单项式有 ;
分别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多项式有 ; 分别指出它们的项和次数:
2.已知:A=2x2+3ax-2x-1, B=-x2+ax-1,且3A+6B的值与 x无关,求a的值. 3.已知:x
2-2x=2,将下列先化简,再求值.(x-1)2
+(x+3)(x-3)+(x-3)(x-1).4.已知x2
+y2=25,x+y=7,且x>y,则x-y的值等于_______.5、计算:(23)2009.(23)2011
三:【课后训练】
1.下列计算错误的个数是()
⑴x3+x3=x3+3; ⑵m6m6=2m6; ⑶aa3a5=a035=a8;⑷(-1)2(-1)4(-1)3=(-1)243=(-1)9
A.l个
B.2个
C.3个
D.4个
2.计算:(3a2-2a+1)-(2a2+3a-5)的结果是()
A.a2-5a+6;B.a2-5a-4;C.a2+a-4;D.a
2+a+6 3.若x2+ax=(x+322)+b,则a、b的值是()
A.a=3,b=9994;B.a=3,b=-4;C.a=0, b=-4;D.a=3, b=-32
4.下列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x8÷x4÷x3=1 B、a8÷a-8=1 C.3100÷399=3 D.510÷55÷5-2=54
5.若3a3bn-5amb4所得的差是 单项式.则m=___.n=_____,这个单项式是____________. 6.-
ab2c32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7、计算:(1)、(2x+y)(2x-y)+(x+y)2-2(2x2-xy)
(2)、(2a+1)2-(2a+1)(-1+2a)
(3)、(3xy2)·(-2xy)
(4)、(2a6x3-9ax5)÷(3ax3)
(5)、(-8a4b5c÷4ab5)·(3a3b2)
(6)、(x-2)(x+2)-(x+1)(x-3)
四:【课后小结】
第三篇:阁夜课时教学案第二课时+
必修四第三单元:
编号:
使用日期:
姓名:
教师评价:
《阁夜》教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探究诗中情感与主旨。
2、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二、课堂探究:
探究诗中前两联抒发的情感。
⑴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⑵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三、达标训练
探究诗中后两联抒发的情感。
1、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2、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必修四第三单元:
编号:
使用日期:
姓名:
教师评价:
第四篇:我的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案
瓦房店市第三十六初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案 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②学习抒情方法,体会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学法指导:加强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二、课堂学习研讨
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2、走近蔡老师,品味传神的细节描写
速读课文,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赏析品味。
3、感悟真心,学抒真情
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找出文中抒情的语句读一读,这些语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三、当堂训练巩固
1.写一写:
①线索的形式有哪些?
②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抒情方式有?
③第二人称的作用:
④如何品味词语?
2.练一练:
课内语段阅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却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名言警句: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你已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
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
2.一般说来,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3.“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加点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4.“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
5.“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改为“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有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
2、教师小结:
四、课后拓展延伸(含必做和选做两部分)
1.选做:整理笔记;修改完善小作文
2.必做:《能力》
教师评语:(教师批改,包含课前预习导学内容和课堂训练巩固内容)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1、学后记:(要求:可写收获,也可记课上生成的方法与规律性知识,或问题整理等)
2、教后记:
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有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把它当作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选自《中国教师报》,作者张彩虹,有改动)
18、文中的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19、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句后问题。(任选一题)
名言警句: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1)“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好在哪里?
(2)“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
20、文章倒数第三段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互换。“迷迷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
(三)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课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有:①老师佯怒时;②老师写字时;③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四句话写四个细节:“我……一迎”,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狡猾;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刻画出老师的温柔慈爱;“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两句,写出了师生之间感情的融洽,这也是“我”敢于“一迎”的原因。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假怒”的全过程。
3.课文中有哪几处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试讨论分析。
分析:课文中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有:①老师佯怒后;②“我”被小“反对派们”咒骂父亲死了后;③放假前看老师收拾行李时;④回忆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狡猾”的语境义是调皮、机灵,它真切地表现出;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名言警句: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第五篇:《项羽本纪》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
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
1、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2、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3、明确:(1)用了夸张手法,显示项羽威猛如画。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2)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两场战争,作者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了项羽的性格特点。项羽不仅有叱咤风云、勇猛善战的一面,他还有儿女情长、重情重义的一面。
三、拓展提升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奇峰突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更不能落人敌手。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晶莹。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之后。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贱妾何聊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仍有声音。《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歌,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垓下歌》和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背景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四、课堂检测
1、B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