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政治上册《情系祖国》第二课时学案粤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情系祖国》第二课时
学案粤教版
教学目标:
1、懂得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能够积极学习和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精华,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懂得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能够积极学习和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精华。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回溯文明源头。
学习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是青少年的必修课。
2、了解和感悟民族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增强民族文化素养要靠
和。
3、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至今能够生生不息,正是由于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二、课中研讨
(一)重点研讨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5、我们应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深化提高
6、根植于扬州的《茉莉花》传唱了300多年依然“美丽芬芳”。就《茉莉花》被定为扬州市市歌的问题,在小明家发生了一场争论。小明认为,我国古代文化已成为历史,是封建社会的象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应该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小明的爷爷极力反对,他说:“我国古代文化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文化应该全都继承,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请简要评析两人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三)达标检测
7、下列哪些民族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把我们造就成侵染着华夏气质的中国少年
()
(1)孝敬父母、诚实友爱
(2)尊敬师长、知书达理
(3)忧国忧民、精忠报国
(4)勤劳简朴、仁义忠厚
A(1)(2)(3)(4)
B(2)(3)(4)c(1)(3)(4)
D(1)(2)(3)
8、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我们需要通过如下途径积极地学习和主动地汲取
()
(1)课堂学习(2)课外阅读(3)艺术欣赏(4)社会调查。
A(1)(2)(3)(4)
B(2)(3)(4)c(1)(2)(4)D(1)(2)(3)
三、课后巩固
9、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化孕育着积淀,充实了世界文明的宝库,也教育滋润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1)试列举我国古代在科学技术、医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任举一项即可)
(2)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第二篇:八年级政治上册《情系祖国》第二课复习学案粤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情系祖国》第二课复
习学案粤教版
第四单元第二课情系祖国教案
一、学习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与民族命运变迁。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体会民族文化的营养造就着我们的精神气质。
提高对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能力,懂得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能够积极学习和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精华,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做一个立志报国、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分析:
重点: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做一个立志报国、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
难点:为什么要回溯文明源头;懂得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能够积极学习和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精华。
三、学时安排:全课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四、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活动1)材料透视———戏剧大师的爱国情怀,写出中国建筑历史的第一人
活动目的:体会两位文化伟人的爱国情怀和作为民族文化传承者的重要贡献,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意识。
第一步:引入课题。
第二步:结合自己所查的资料进行交流。
第三步:结合讨论,对表现出来的情感,行为和态度进行评价。
交流,进行总结点评。
(活动2)提笔思考——《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目的:体验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激发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认同感和自豪感。
活动过程:
、围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写一篇短文。
2、评出最好的短文。
3、优秀短文在全班以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二)讨论交流形成概念
.祖国命运,儿女的依托
祖国命运牵动着我们的情感。
作为中国人,我们生活在以中国的地域为生存条件,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历史渊源,以中华文明的积累为现实内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特征.我们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情感的不同变化: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国家饱受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蒙受长期的苦难和耻辱;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挺直脊梁有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状态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成为自豪的中国人。
结合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介绍邓小平的爱国主义精神。
(2)祖国的命运激发着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同的时代的有志青年,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祖国受到外国侵略时,前辈们……
新中国建立后,……
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教材黄河壶口瀑布图片思想文化含义: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以巨大的洪流汇聚成巨大的自然力量,以坚韧刚强的自然品格,象征着中华民族崛起与发展的强大力量。川流飞腾的激流,在阳光下气象万千,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2.民族文化,我们的血脉
(1)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我们丰厚的财富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和巨大生命力、创造力的伟大民族。四大发明、古代医学、数学、天文历法、建筑技术等等都曾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都对世界有重大影响。
(2)民族文化造就民族灵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实事求是”等精神财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国家兴旺发达的文化基因。
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性格、心理和精神有着深刻的影响,铸就了民族灵魂。民族文化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同代人的普遍性,而且表现为历史的一贯性。在同一个民族中,当代人的许多情感特征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找到历史渊源。
(3)民族文化养育着当代少年
做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也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养育下成长,民族文化养育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中华文化的营养流入我们的精神血脉,造就着我们的民族灵魂,又将通过我们的手传承下去。
教材中毛泽东的话选自1935年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回溯源头,传承文化
(1)珍惜文化传统,保持文化特色。
每个民族都应珍惜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更加重视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尤其在各国文化不断交流互相融合。以致出现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态势下,我们必须回溯自己的文化源头,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
任何先进文化都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传、血脉相连的,离开传统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
(2)学习和汲取,培养民族文化素养
每位中华儿女都应具备民族文化素养,有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艺术欣赏、社会调查、研读文化典籍、亲身接触古迹、体验传统艺术和民俗等方式深入了解和体悟民族文化的精粹。
(3)传承精华,抛弃糟粕。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并不意味着不加区别、毫无批判地全盘吸收,更不是简单地倒退复古。对于一些封建性、腐朽性等被时代超越的内容如集权专制制度、男尊女卑、封建迷信等应该抛弃,传统文化只有融合新的时代精神,并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点,才能保持其生命力,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年青一代的历史责任。
文中孙中山先生的话意在鼓舞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传承文化、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象征着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
五、习得展示与检验
(三)实践交流自我体验
(活动3)主题活动——体验传统文化
活动目的: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感情,增强文化认同感。
活动过程:、分组收集一项当地传统文化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材料,学习制作一种民间工艺品。
2、把收集的材料和工艺品进行展示。
3、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
(四)阅读反思认知感悟
(1)常书鸿先生为什么放弃了在法国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而毅然选择回国?
(2)你如何评价常书鸿先生的为人和贡献?
(3)了解敦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谈谈你所知道的中华文化艺术遗产。
分析:常书鸿先生所做的一切源于他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为了传承民族艺术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五)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一个核心、四个组成部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四个组成部分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回溯自己的文明源头?
(3)在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是我们应该抛弃的糟粕?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情系祖国
【课题】:情系祖国【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国运兴哀牵动着中华儿女的情感、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我们丰厚的财富、民族文化造就民族灵魂、民族文化养育着当代少年、珍惜文化传统,保持文化特色。能力目标:
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祖国命运激发着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学习和汲取,培养民族文化素养 【教学难点】:祖国命运激发着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共同探究、课堂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1播放川剧《变脸》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学生交流中国古代文化成就,(古代哲学、科学技术、医学、文学艺术等)
3感悟京剧及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建筑及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体会民族文化造就民族灵魂
4小组交流,我们从民族文化身上汲取了什么? 5小小故事会,学生讲搜集的爱国故事
6展示材料,50、60年代的雷锋、王进喜的事迹,80、90年代的女排及抗洪抗非典精神,21世纪的神六飞天有关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主题活动,传统文化体验并展示外国语学校的一些剪纸、书法、篆刻等成果 8播放金湖娃艺术团的节目,感受地方文化魅力 9我思我悟,体悟民族文化的精粹 10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糟粕 11小组交流,对待民族文化我们正确的态度 【后记】: 紧扣教材特点,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力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活跃。
第四篇:2017八年级政治上册《关爱社会》第二课时教案粤教版
XX八年级政治上册《关爱社会》第二时
教案粤教版
教学目标:
1、懂得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是我们理所当然的唯一选择,理解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重点难点:
1、认识参加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亲社会行为。
学法指导:图片展示。实践。
教学过程:
一、前预习、我们要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树立
意识,养成
是重要题。
2、积极参与,为社会公众服务,是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
3、,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一过程有助于增长我们的,锻炼
,培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中研讨
(一)重点研讨
活动一:堂辩论
主题:个人能否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与发展?
活动二:小测试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具体表现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本84页有关内容)
活动三:
大家谈
让我们认识一下16岁的“环境大使”姚远,看看她是如何把亲社会行为付诸实践的。(指导学生阅读
本8~87页材料)思考:
想想: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二)深化提高:选择:、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是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中学生适合参加的公益活动有
()
①参加社会调查活动
②进行公益宣传
③踊跃到西部去,支援西部大开发
④
为社会服务,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②③④
D
①②
④
2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和不幸的 ②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③在共同的事业中善于与别人合作
④面对利益乐于与别人分享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有助于
()
①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
②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③培养我们的优秀品德
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①②④
D②③④
(三)达标测试
选择题:、现代公民不可少的素质是
(
)
A努力学习造福人类
B惩治腐败,谋求发展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树立服务社会的精神D坚定信念,自觉参加公益活动。
2、下面亲社会行为有
()
A认真做作业
B环保志愿者活动
锻炼身体
D学习别人的长处。
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青少年应培养回报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下列行为中符合上述认识的有
()
①为希望工程捐款
②在寒风刺骨中跳入水中救人
③为保护珍稀动物与偷猎者进行斗争
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西部建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①③④
D①②④
三、后巩固
学后反思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XX~XX年,无偿资助多名艾滋病孤儿,这位老人获得了“亚洲的诺贝尔奖”——拉蒙——麦格公共服务奖。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你曾经参加过那些公益活动?
参加公益活动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益处?
学后反思:
教师活动
学情分析:
检查预习情况:
导语:
精讲点拨:
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第五篇:八年级政治上册 1.2《明辨是非》教案 粤教版
粤教版八年级1.2明辨是非教案1.2明辨是非
二、教学重点: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三、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以故事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小龙拿着春节所得的“压岁钱”,到自家附近的电子游戏室玩,只玩了几天就把钱输光了,可是他已经上了瘾。这时,一个经常来玩的叫大朱的人对他说:“怎么?没钱了?不要紧,我们来赌一赌赛车,你赢了就给你50元。”小龙想了想,自己没有钱了,可又很想玩,也不敢问爸妈要,就咬牙答应了。第一场就真的赢了50元,他高兴极了,没想到这是陷阱,后来是兵败如山倒。小龙欠了大朱近千元,没钱还,大朱就教小龙去偷自行车,卖了还债。小龙无奈,只好照办。一次,当小龙偷自行车时,被警察抓住,送进派出所。
小龙从玩电子游戏开始,最后走进了派出所,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开始讲明辨是非(板书)
老师和家长常希望我们懂事,像小龙这样的行为,我们会认为他不懂事,不懂事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你啊,你,怎么那么没良知呢?懂事我们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到底什么是良知呢?换句话说,我们做的事情有没有良知,是由什么来衡量呢?我们知道,直线可以用三角板来量,水可以用容器来量,良知能不能用三角板来衡量啊?或者倒进量杯里来衡量啊?既然不行,那我们到底是用什么来衡量良知的呢?
板书(一、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现在我们就来铸造这把尺子:
我们知道,当我们说一个人懂事的时候,就是说,这个人能判断是非善恶,也就是说:懂事a=正确的是非善恶观c。
同时我们知道,说一个人懂事,就是说这个人有良知,这就是说:懂事a=良知b,也就是良知=懂事,现在,我们设良知为a,懂事为b,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为c,那么,上面的表述则为:b=a,a=c,所以,b=c,页就是说,良知=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这就是良知的标尺。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板书)
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很重要,(2)明善恶,辩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板)既然正确的是非善恶观那么重要,到底2如何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呢?(板)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情,每一次经历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善恶的种子。例如: 老师举例子:
1、邻居的儿子因为偷窃而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偷窃是恶的行为)
2、两位同学打架,其中一位被打成脑震荡,另一位要赔钱给对方。(打架是不良行为,害人害已)
3、今年7月10日下午,13岁的女孩王孟珂不慎落入黄河。后来王孟珂被乡亲打捞上岸。在120急救车赶到现场之前,闻讯赶来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向120打电话请教人工呼吸的方法,之后按照“五下压胸,一下吹气”的步骤,为王孟珂做起人工呼吸。做了8分钟心肺复苏术后,不见小女孩醒来,曹爱文急得直掉泪。120急救车赶到后,医护人员虽尽力抢救,但小孟珂还是没能醒来,医生宣布抢救失败。曹爱文的事迹被公开后,被网友评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曹爱文救人的行为是善的)
但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难免会受到社会现象,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判断各种各样的事情。被称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京剧,相信大家都有所听闻,京剧最有特色的其中一方面就是它的脸谱,不同的脸谱代表人物的不同性格:
例如: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白脸代表阴险狡猾;黑脸代表正直忠厚。(当然京剧的脸谱有几百种之多,人物的性格、品质等都有脸谱中有所体现)但是,有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人有脸谱吗?(没有)
是啊,社会是复杂的,社会上的人是复杂的,并不象戏剧、电影电视里的人物那样简单。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那样才能决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值得崇拜和效仿,什么应该鄙视和抛弃。
那么,我们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懂道德,学法律(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一个有良知的人首先是一个守法律、有道德的人,如果你能遵守法律和基本的道德规范,那么一定能被称为有良知的“好人”)
2、选择好的榜样(例如从小到大,老师让我们学习雷锋,学习洪战辉,就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良知的标尺,是高尚的)
3、学会理性分析(很多事情的对与错并不是那么明确,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这时就需要我们用理智去深入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结论,哪一种做法才是妥当的)
4、树立美好理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追求,有的人追求的是舒适安逸的生活,有的人追求的是名成利就,有的人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了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方法,在关键时刻作出不同的选择)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也许有许多十字路口在等待着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请同学们用心聆听《十字路口》的故事,是什么使他大步地向医院走去?(一位同学进行朗读或讲述)
十字路口
再往前是一个十字路口,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一方通向家,一方通向学校,还有一个方向是通向医院的,往哪里拐弯呢?他用手摸了摸那鼓鼓的小军用包,又一想自己的家庭,心头一阵紧缩,内心一片迷茫„„
早上心烦意乱的他出门游逛,希望可以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再过几天学校就要开学了,可自己的学杂费用还没有着落,一想到那破旧的小屋,被煤烟熏得黑白斑驳的墙壁,灰暗的光线中,杂乱的小床上一个虚弱的男人在剧烈地咳着,喘息着,那就是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家。白发在母亲头发中扩展,皱纹无情地爬上了母亲的额头,整日为生病的丈夫,上学的儿子,繁忙的家务而劳碌奔波的母亲老了。真的老了。他的心头一阵痛楚,下决心将刚才捡来的军用包带回家,那里面的一万多元足够给自己交学费,给父亲治病了,可是,别人呢?失主呢?他要是一个大款就好了,可那包里一叠叠的100元,50元,10元,5元,1元甚至5角,1角的钱告诉他,失主不仅不太有钱,而且还可能比他更缺钱,更急着用钱。
怎么办呢?他恨恨地踢了一脚前方的石块,他现在宁愿自己是一个自私自利、贪心的人,这样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将钱据为已有,而免受良心上的谴责。可他是哪种人吗?他不是的。呯!又是一脚大力抽射,石块横飞出去。他再也没有了刚才捡钱时的激动和兴奋。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十字路口近了,他的心跳也愈来愈快了,感觉自己的胸口在沸腾、在燃烧,慌乱而不知所措。刚才的喇叭声回响于耳边:“哪一位好心人拾到了一个军用包,里面有一万二千多元,那是我为爱人治病而借来的钱,却不慎丢失了,好心人!我求求你们,把钱还给我吧!我急用钱呀!„„”妇人哽咽焦急的声音如泣如诉,他的心却渐渐的平息了下来,脚步也不再慌乱失措了。他已有了主意,钱丢了可以再找回来,可人格要是丢了就永远都找不回来了。十字路口已在脚下,家中的一幕在心头晃过。他轻轻地说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下没有蹚不过去的坎儿。自己这么大了,应该下一次决心了。”
脚步坚定地响着,他大步地向医院走去,在晨光中,如一座金雕的巨人在引导人们前进,不迷失自己的方向。
小结:是良知、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使他大步向医院走去。
板书设置:
一、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1(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板书)
(2)明善恶,辩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2如何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呢?
1、懂道德,学法律
2、选择好的榜样
3、学会理性分析
4、树立美好理想
用心
爱心
专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