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0: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篇一: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

《数与形》教学预设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章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启发法,探讨法。

教具准备:

挂图,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解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说得很好,你们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勇敢面对,并且想方设法去解决。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看看大家是否能像自己说的那样去做。

2、设疑。

(1)按规律填空:

20()○2 13610()○ 3 2 3 5 6 9 10 14 15()()○

(2)计算:

100+101+102+103+„+2014=()

(3)填空:(出示挂图)小明用吸管和图钉钉三角形形状(如图,线段表示吸管,黑点表示图钉)。

如果小明钉100个三角形,那么又需要_____个图钉和_____根吸管。

3、教师小结:以上问题,如果用常规方法,解决起来会很困难和繁琐,但是如果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能使问题更简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形结合的方法。

4、板书:数形结合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题1——数转为图形。

1、计算。1+3=()1+3+5=()1+3+5+7=()1+3+5+7+9+11+13+15+17+19=()

观察这些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连续自然数)

2、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1=()21+3=()2 1+3+5=()2

3、ppt展示以上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

4、小结规律。

5、巩固练习。

1+3+5+7+9+11+13+15+17+19=()1+3+5+7+9+11+13+11+9+7+5+3+1=()

6、解决刚才的问题。

100+101+102+103+?+2014=()学生先讨论画图解决。

然后ppt演示先将1+2+3+?+10转化为梯形,通过计算梯形的面积求到和的过程,从而将100+101+102+103+?+2014=()转为梯形来计算和。

7、小结刚才的方法。

(二)学习将图形转为数。

1、ppt展示刚才的问题。

小明用吸管和图钉钉三角形形状(如图,线段表示吸管,黑点表示图钉)。

如果小明钉100个三角形,那么又需要_____个图钉和_____根吸管。

2、列表,填表解决问题。(ppt展示)

3、小结刚才的方法。

4、巩固练习。

如图,用同样的小棒摆正方形,像这样摆50个同样的正方形需要小棒_____根。

(三)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到的数形结合实例,教师补充古时候的人民运用数形结合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认识。

三、全堂课小结。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当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将问题变直观、简单,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

四、教师寄语。

1、当一条路行不通时,尝试换条路走。

2、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五、教学反思。

篇二: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例1的教学

师(出示下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中图2和图3各有多少个像图1这样的小正方形?

图1图

生:图二中有四个图一

形?

师:同学们动动脑尝试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生:图一:1×1=1:图二2×2=4:图三:3×3=9。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与计算出的得数(1,4,9).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从图一开始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在前一图基础上分别加3,加5.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图中小正方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进行演示。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表示图中小正方形个数而列出的不同算式综合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1=1×图3 这样的小正方形图三中有9个这样的小正方11=1的平方 1+3=2×2=4 教师板书归纳 1+3=2的平方 1+3+5=3×3=91+3+5= 3的平方 师:在这里形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4会是什么样子?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同桌两人合作,仿照黑板上的算式,一人说等

号左边的部分怎么写,一人说等号右边部分怎么写,有困难可以在草稿上画一画图.学生合作交流,并利用规律完成例1下面题目

师:观察例1中的这些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正方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的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师:根据这个同学的发现,想一想,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习中我们利用计算求出了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反过来直观的图形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了计算中各数的含义。

2、例2的教学

师:(出示例2):观察这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从左往右看这些分数越来越小。

生2: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都是偶数。

生3:从第2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师:算式右边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准备怎么计算这道题?

生:意思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写下去,加数有无数个。我准备先求出前两个加数的和,再用和去加第3个加数,得数再去与第四个加数相加,以此类推。学生汇报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 1/2+1/4=3/4 3/4+1/8=7/8 7/8+1/16=15/16 „„

师:谁再来说说你加到了第几个加数,得数多少?

学生汇报,板书:32/32,63/64,127/128„„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得数的分子与分母相差1.生2:得数的分子与分母都越来越大,说明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取得份数也越来越多,分子比分母只少一份。生3:如果一直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会越来越接近1.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108页做一做,第2题。

2、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篇三: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p10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

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 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规律进行

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观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1+3+5+7= 1+3+5+7+9+11+13= 1+3+5+7+9+11+···+99=(设计意图:通过快速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

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师:说一说,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想一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

师:议一议,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与计算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7幅图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9 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学具,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①1+3+5+7+9+11+13=()2 ②1+3+5+7+9+11+13+15+17=()2 ③_____1+3+_______________=92 ④1+3+5+7+5+3+1= ⑤1+3+5+7+9+11+13+11+9+7+5+3+1= ⑥1+3+7+9+11+13= 小结: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

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师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设计意图: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提升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这

一规律的认识,清晰规律,灵活运用。)3.通过形的变化规律,理解数的变化规律。

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蓝色小正方形?

红色:

蓝色: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第几幅图,就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中间每增加1个红色正方形,上、下都必须增加1个蓝色正方形;后一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增加1个红色小正方 形和2个蓝色小正方形。

师: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 正方形?第10个图形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师:你能有什么好办法很快算出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吗?

蓝色个数=红色个数×2+6(设计意图:利用数形对照,说出图的变化规律,探究数的变化规律背后的原因,并能运用规律快速的计算出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

4.应用华罗庚爷爷的话,体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

三、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

运用例1学到的思考方法,算出下面式子的结果吗? 2+4+6+8+10+12+14+16+18+20=()

从2开始的n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n×(n+1)。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3.使学生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魅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数形结合活动经验,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早就听说咱班的孩子们个个都是口算小能手,老师不信,特意找了几道题想考考你们,怎么样?敢不敢接受挑战。师课件出示:1+3= 1+3+5= 1+3+5+7=

师:咱班的同学果然名不虚传,那如果我加大难度呢?你还能很快口算出答案吗?

师课件出示:1+3+5+7+9+11+13=

师:那像这样的题有没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说出答案呢?平时你们如果遇到很难理解的题老师一般会建议你怎么做?

(借助图形。)

师:是的,有的时候借助图形可以让很多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那像这样的求多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能不能利用图形来解决呢?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与形,(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师:复杂的问题先从简单的开始。我们先看两个加数的,(板书1+3)我们先拿出1个小正方形,再拿出3个小正方形,(师板贴)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正好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

师:那这个大正方形和算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

生1:我们发现1+3的和正好是小正方形的个数。

生2:我们发现1+3的和正好是2²,也就是大正方形边数的平方 师适时引导:1在图形中的哪?3呢?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1+3的和,每行有2个,一共有2行,所以1+3的和还可以算成2²。(板书2²)师:那1+3+5这道题你们想不想自己通过图形去验证一下它的结果?拿出学具袋,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吧!(生小组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我们发现1个红色,3个黄色,5个绿色的小正方形正好也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有三行三列,也就是3×3,也是3²,所以我们发现1+3+5=3²。)

师:我把这一组同学的想法还原在黑板上,(师板贴),那请同学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两组数与形,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我发现算式的结果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师:你们认为呢?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生举例

师课件展示:也就是你们认为1+3+5+7= 1+3+5+7+9=

师:那像你们所说的,加数有几个,和就是几的平方?那所有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吗?所有的算式都可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吗?(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是连续的奇数相加)

师:而且前提是一定要从几开始?(从1开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借助图形来看一下。(师课件演示)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就验证了我们刚才总结的结论是正确的,只要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就能排成每列每行个数是几的大正方形,和也就是几的平方。那我们再次回到难倒你们的那道题,看你们现在的速度是不是提高了?

师课件再次出示: 1+3+5+7+9+11+13= 1+3+5+7+9+11+13+15=

=9²

师:看来像这样的题真的是难不倒你们了,那老师加大一下难度。师课件出示: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生在练习本上做并说明理由。

师:咱班的同学真了不起,现在不仅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的算式计算的很快,稍微变化一点也同样难不倒你们。怎么样,孩子们,借助图形去解决复杂数的计算问题,这种方法怎么样?看来有的计算问题借助图形来思考更容易。(师板书思考)那计算问题可以借助图形来思考,图形的问题是不是同样也蕴含着数的规律呢?咱们一起来看。师课件出示108页做一做第二题。

师:请孩子们认真观察和思考,上面的图形和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小组交流)

生1:红色每增加一个,蓝色就增加两个

生2:每个图形左右两边的3个蓝色小正方形都是固定不变的。师请生上台指一指。师课件演示:

师:如果不让你看图,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第10个图形呢? 生在作业本上写,师指名回答,课件展示 师请生说明理由,并做课件展示分析。

师:也就是说,要想求蓝色个数,就可以用红色个数×2+6,所以即使个数很多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很快的算出,看来图形问题同样也蕴含着数的规律。(师板书规律)

师:其实数和形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有的特殊的数和特殊的形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师课件出示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图和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生1:有几个圆圈下面的数字就是几 生2:第几个图形就有几行 生3:……

师:照你们找到的规律,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的图和数你们能找到吗?(生在本子上画一画)生上台展示,师课件演示

师:那如果不让你们画图,这样排列下去,第10个数是多少?(生动笔算)师课件演示

师:咱们回过头看,像1、3、6、10、15……这样的数,用图形来表示的话都可以排成一个三角形,在数学上,我们叫这样的数为三角形数,那请你们思考,黑板上的这几个数,你们能不能尝试着也给它起个名字?(正方形数)

师:是的,像1、4、9、16,这样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就称之为正方形数,那请你们想一想,16的下一个正方形数是多少?(25)

四、课堂小结,完善知识。

师:看来数和形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有了很多数形结合的例子。师课件演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数与形,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

师:同学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感受,老师非常开心,最后老师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你们。师课件出示: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案

数与形教案

备课教师:潘兴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7-108页的例

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2.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难点: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教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

教案设计: 一.激趣引入课题。

1.师:最近刘老师学了一项神奇的本领。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神奇本领吗?生:(想)。

2.师:它就是:你只要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相加,比如1+3.在比如1+3+5.像这样的算是,老师就能很快说出答案,同学们相信吗?(不相信)。那谁愿意与老师PK一下?谁愿意出题?同学们一起来验证。

1学生人出题。师生比赛计算速度。

师:怎么样.老师厉害吧!(厉害).给点掌声鼓励鼓励呗。想知道老师的独门秘诀吗?其实老师是借助图形来发现。结果出这个秘诀的。(板书"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与形。研究之后。你也会拥有和老师一样神奇的本领了。2.看到课题你想探索那些问题(学生说问题)

二.以数促形.探索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与正方形数之间的联系。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简单的数开始研究.①.快速口答: 1+3=4(太快)1+3+5=9(好快)1+3+5+7=16(有点慢)

1+3+5+7+9…+19=100(学生需要计算)师:数越来越多.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慢哦,如果有秘诀该多好哇,同学们想不想研究这些算式的规律并找出速算的秘诀呀。那可需要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哦.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生: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表扬)师:这些算式和图形会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课件:填写 1=1² 1+3=2² 1+3+5=3² 讨论:上面的图和下面的算是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呢?(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放课件:让学生带着发现再次试验.能发现这类算式快速计算的秘诀吗?把你的秘诀和同学分享一下吧.谁能来记报一下…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就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咱们把这个发现叫做——发现吧).掌声送给他。师:掌握了秘诀,你敢试一试吗? 出手: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

学生很快算出,并总结规律,再次使用规律练习。

师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用这样的规律来计算呢?(不是)

师: 对,这个特殊的规律只能用在特殊的算式中,这个特殊算式必须是从一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出子例2: 1+3+5+7+5+3+1= 师:和原来的算式特征一样吗?(不一样)对题变了这又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讨论:可能会出现:1+3+5+7+5+3+1=7² 用加法验证:不对。

师:观察算式:这个算是和原来的算式特征一样么?

特征不一样。该怎么办?能不能分成两部分呢? 试算:发现结果一样。

再次观察算式:老师是从哪儿把这个算式分开的? 生:从一到最大数时一段,另外一部分一段。师:哦,原来是这样的,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会

师:请看题,让学生口答,并说出方法,会使用秘诀吗? 咱们来赛一赛,一学生出题,全班学生答。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计算速度越来越快了。因为..... 生:掌握了秘诀。

师总结:数与形有千丝万缕的关于。图形不仅开以帮助我们直观的分折问题。解决问题还能让同学们在图形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我们能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发现数与形之间的更多奥秘的。

第四篇:人教版数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算式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3、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通过数形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并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学具:课件、正方形卡纸。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咱们今天的数学学习从几道加法算式开始。(课件)

师:观察这类算式有什么特点,先竖着观察等号左边的算式、等号右边的和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横着观察等号左右又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复杂的问题从简单的入手,通过几道简单的加法算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化数为形、以形助数。

1、列举算式、探究规律。小组讨论。

(1)观察等号左边算式的特点。

预设:生1:每一道加法算式都是从1开始的。生2:加法算式都是连续的奇数相加。生3:…….(2)观察等号右边的特点。

生答。(师引导生答同时课件把得数转变成平方数)(3)横着观察等号的左右有什么内在联系。生答。

师 :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吗?我们再举例验证一下。(课件出示)以此类推,如果有10个这样的连续奇数相加和就是?如果有100个这样的连续奇数相加和是?

【设计意图:此过程学生体会和掌握归纳推理和类推的思考方法。】 师:为什么像这样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它的和就可以用它个数的平方来表示呢?我们的数学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怎样能解释其中的道理?

2、以形助数、解释规律。由此引出用图形来拼摆。板贴1个小正方形来表示1。

师:注意观察,继续贴你有什么发现? 生观察,并说自己的想法。

师根据生的回答,引导生借助图形理解1+3=22。

师:顺着我们研究的思路1+3+5=32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小组讨论并拼摆谈想法。两生到台前板贴。生汇报。

师强调:数学讲究的是规律、顺序、条理。注意观察每次增加的是什么形?

师:如果想要摆成更大的正方形,至少增加几个小正方形?(师板贴出1+3+5。)生答。

师:7摆在哪儿?1+3+5+7=42你能用图形解释了吗?

师引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及图形。观察算式与图形的关系,强调数与形的一一对应。

师:以此类推1+3+5+7+9也就是几行几列的正方形?没有图形了怎么办? 生答。

如果有更多这样的数相加,你能用图形解释吗?拿出探究卡,完成探究卡上的题目。生展示汇报。师:现在我们来总结这一规律。(根据生总结师板贴规律。)【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通过教师引导然后放手学生参与再到提炼总结,学生感受到用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并通过教师的一句话起到总结提炼的作用。】

3、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课件出示课本107页的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二)探究最后一个加数与加数个数的关系。

1、呈现图形、探究规律。

课件呈现图形,生生配合。直至图形铺满整个屏幕。师:加109,要求生答。生:数太大了…..师:它难是因为数太大了,我们退一退让数变得更小一些,退到我们可以找到规律的地方。(课件演示)引导生寻找规律。小组讨论出规律,然后在解决这一题。生汇报。

由此引出在计算多个连续奇数相加的时候只需要借助图形快速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等于最后一个奇数加1的和再除以2)。师:这个问题解决了吗?我们是借助什么解决的?看来再难的问题通过图形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

【设计意图:再次体验用形来解决问题的方便和简洁,并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三)回顾总结、数形结合。通过课件引导生回顾刚才所经历的。

师总结:像这样研究数的问题我们用到了形来帮忙,同样图形中又蕴涵着数的规律,数和形各有优点,他们一一对应,而且互相转化,互相渗透,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这在我们数学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对前面知识进行回顾,概括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其实数形结合的思想早在一年级就已经步入了我们的课堂,一起来回顾。(课件)

【设计意图: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唤醒学生的活动经验,强化活动体验。】

师:其实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在小学阶段一直陪伴着我们,它对我们中学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件)课后108页做一做第一题。并由此引出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规律的运用,同时通过勾股定理再次印证数形结合思想,并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欲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说你对数与形有哪些新的认识?(课件)以华罗庚关于数形结合的诗作总结。

【设计意图: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让孩子再与数学家产生共鸣,更强化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全课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结束。】

五、拓展延伸。

师:我们探索数与形的这节课结束了,那我们数与形的探究是不是就该结束了呢?

(课件)课下探究连续偶数相加和的规律。板书设计:

1=1

1+3=4

1+3+5=9

1+3+5+7=16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带括号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计算:

24÷5/62/3÷3/45/7÷25/14

二、学一学

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讨论问题

①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怎样列式

(2)讨论要求:

①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三.做一做

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1/5÷[(2/3+1/5)×15]

(1)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较差学生演板。

四.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五.归纳小结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六、练一练:

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七、小结: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会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4、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5、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3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计算25/36÷30

3、用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鸡的只数是鸭的3/4

②女生是男生的一半

③梨重量的3/5相当于苹果的重量

④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二、学一学:

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例1的条件和问题

(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思考:

问题:①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②所求问题在哪个或哪几个等量关系中

③哪个等量关系中只有所求问题是未知的

④找出这个关系式后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小明体重×4/5=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

×4/5=28

三.做一做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你会吗试一试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四.议一议

①爸爸的体重在哪一个关系式里写出这个关系式

②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③如果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结束后独立完成后,让组长检查后汇报)

(4)、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填充教材。

五.练一练

(1)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

(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六、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4

设计说明

数与形之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握好数形结合的度,就可以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引进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抽象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和与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若干张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了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2.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是描述小兰的,因为她在回家的路上用了5分钟;图3是描述爸爸的)

3.揭示课题。

借助图形不但能帮助我们直观了解小兰离家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观察图形,把算式补充完整。

1=2 1+3=()2 1+3+5=()2

(2)观察图形与算式,总结规律。

①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关系。

②汇报规律。

[规律一:算式左边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规律二:算式左边加数的和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和。

规律三:算式左边加数的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

①1+3+5+7=()2 (1+3+5+7=42)

②1+3+5+7+9+11+13=()2

(1+3+5+7+9+11+13=72)

③________________=92

(1+3+5+7+9+11+13+15+17=92)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题。

计算++++++…。

(2)观察、试算、发现规律。

①观察算式中加数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②分步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试算:+=,+=,+=…

(发现继续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

(3)数形结合,验证规律。

①引导验证:你发现的规律成立吗?请结合图示进行验证。

②汇报、交流。

a.结合圆的面积验证:用一个圆的面积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

b.结合线段图验证: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

(4)明确结论。

++++++…=1

(5)交流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感悟。

(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形象化,使其直观、简洁、易懂)

设计意图:教学时,观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几何图形解决例题中的代数问题,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例题中数与形关系的基础上,充分体会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直观性,感悟数学的极限思想。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8页1题。(让学生独立读题、分析、解答,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完成教材108页2题。

3.完成教材110页4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109页1题。

2.教材110页3题。

3.教材111页6题。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数形结合 形象直观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2、启发学生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相关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难点:

探索规律并验证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出示算式:1+3+5+7+9+11+······+=(?)你能快速口报出结果吗?观察这道算式,这些加数都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化繁为简初步探究(1)1+3=1+3+5=()1+3+5+7=()算出结果。观察算式与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1、它们都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数列求和。

2、它们的和是一个数的平方。)

(2)像这样的算式会有什么奥妙呢?今天我们就借助小小的正方形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列求和的'奥妙(板书课题:数与形)

教师演示1可以表示1个正方形,1+3可以用1个正方形和3个正方形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形,是几行几列呢?(2)数形结合在拼好的稍大正方形、较大正方形上涂一涂,分别找出加数1、3、5在图形上怎么表示?一个数涂一种颜色。

(3)观察算式与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规律:1、这样的数列求和:有几个加数就是几的平方。

2、每多一个加数,图形上会增加一个“L”形。

3、和是一个数的平方,这个数是组成正方形行与列小正方形的个数。(正方形边长))(4)利用规律完成练习1+3+5+7+9=1+3+5+7+9+11+13=()=9的平方11+9+7+5+3+1=3、深化规律,探究求和通式(1)引导;

1+3=2的平方,结果中2的平方,这里的2与哪个加数更为紧密?(3+1)÷2=2(2)学生推出1+3+5=3的平方(5+1)÷2=34、独立验证求和通式1+3+5+7+9=1+3+5+7+9+11+13=三、深化练习1+3+5+7+9+11+······+=(?)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6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2、掌握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2、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1、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口算下面各题

1/6÷34/7÷23/5÷26/7÷2

二、学一学

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例三: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

2、思考:

(1)谁走得快是比两人的什么(速度)

(2)怎样求二人的速度(自己列出算式,并想一想你的列式依据准备交流)

(3)你能直接求出这两个算式商的大小吗

(4)你会求出这两个算式的商吗为什么

我们这一节就来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三[议一议]

探究计算2÷2/3

(1)画线段示意图提示:

①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试试看(由于用2/3小时行2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画图时有一定困难,画图前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2/3小时表示什么(1小时的2/3)

b、2/3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小时所行路程有什么关系(2/3小时行的路程=1小时所行路程的2/3即:1小时所行路程的2/3是2千米)

此时学生就可根据乘法应用题画图的方法画出线段图了。

②把你的画图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比比谁的画图能更好的反映信息。

③打开教材第30页,看看你们的图与教材的图是否相同。

(2)探究怎样计算2÷2/3

独立阅读教材第30页,体会教材中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3)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探究计算过程,分析算理

①1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求3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必须先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

②由2/3小时行2千米,即2个1/3小时行2千米,可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也就求2千米的1/2是多少2×1/2

③3个1/3就行2×1/2×3千米

④由此推出2÷2/3=2×1/2×3

⑤由于1/2中的分母2和第三个因数恰好是原来除法算式中的数,为了便于分析,可用乘法结合律让它先算,即

2÷2/3=2×1/2×3=2×(1/2×3)=2×3/2

⑥分析2÷2/3和2×3/2的特征,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你们能用这个规律计算5/6÷5/12吗试一试,并把你的计算与同组人交流。

四、做一做:

1、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4题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7

教学内容: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会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4、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写出下面数量关系(用等式)

(1)裤子价钱是上衣的2/3

(2)裤子的价钱比上衣少1/3

二、学一学

1.出示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出示自学提示

阅读例2爱华小学的同学非常喜欢课外兴趣小组,他们学校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5人,比航模小组人数多1/4,算一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思考:

(1)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问题和条件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理由是什么

三.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例2,较差学生演板

四、议一议

要求:

①重点以学一学中的4个问题为依据在小组内充分讨论

②由组长或小组学生代表准备汇报讨论结果,对演板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五、练一练

1、教科书练习十第4题

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3、修一条公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有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六、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8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它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用它解决了相应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还要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先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二、学一学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学习目标: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2.出示学习提示:

(1)观察例1的插图,观察图意,同桌口头说图意然后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口述问题并列式)

(3)、100g=1/10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意图: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三[议一议]

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提示:

(1)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①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

②讨论: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几种折纸方式,每种方式应怎样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汇报学习结果:

四、练一练

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17

②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书的规侓,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侓。

2、使学生会利用图型来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行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有的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侓,可利用数的规侓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侓、完全平方公式等(如下图)。

还有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例如:几何及微积分中曲线与方程、方程组及函数与图像互为工具互为解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比例关系和反比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的反映了这样的思想。

本单元中,教材以“1+3+5+7+……+(2n-1)=n2”“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 +……=1”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和利用数学与形的结合,可以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 例1

数与形

求等比数列1/2,1/4,1/8,…之和例2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例如,例1中,从图形的角度直观的理解“正方形数”和“平方数”的特点。

二是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例如,例2中,解决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 +……的求和问题,教材利用分数意义的直观模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无限”的抽象概念;再如,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比较便捷的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⑴ 突出探索规律、应用规律的编排意图。不管是数还是形,都突出对其规律的探索。例如,通过观察和计算1、1+3、1+3+5、1+3+5+7+…既能发现加数的规律(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相加),又能发现和的规律(都是连续的正方形数);通过观察和计算1/2+1/4、1/2+1/4+1/8、1/2+1/4+1/8+1/16,…同样,既能发现加数的规律,又能发现和的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再引导学生把规律应用于一般的情形,解决问题。

⑵ 在利用数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例如,在例2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越来越趋向于1,感受什么叫“无限接近”。虽然无法一一穷举所得的结果,但可以利用观察到的规律进行“无穷无尽的”类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推理和极限的思想。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相互印证。

形的问题中包含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这种完美结合。既可以从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互相印证结果、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例1中可以先让学生计算1+3+5+…的得数,使学生发现得到的和都是“平方数”,再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和“正方形数”的含义。也就是说,如果用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也可以有规律的呈现由小正方形拼成的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让学生看看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例如,边长是2的大正方形和边长是1大正方形,相差的是3个小正方形;边长是3的`大正方形和边长是2大正方形,相差的是5个小正方形……相差的小正方形数正好是“?”形中的小正方形数。因此,每个大正方形图中都隐藏着一个算式,即1+3+5+…+(2n-1)=n2。

2、使学生感受到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图形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决定了化数为形往往能够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例如,例2中,用举例的方法求出等比数列的有限和,都不能证明无限多项相加的结果为1。但是如果用圆和线段的图形加以说明,学生则比较容易理解当一个数无限趋近于1时,其结果就是1.一个极其抽象的极限问题,由于用图形来解决,就变得十分直观和便捷了。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数与形的通用模式。

小学阶段,虽然不要求写出一个数列的通式,但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图形的规律,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数列的通用模式。例如,第109页第1题,根据例1的结论,很容易得到第n个图形中最外围的小正方形数为:(2n+1)2-(2n-1)2,也可以从结果看到第一个图最外圈有8个小正方形,第二个图最外圈有8×2个小正方形,第三个图最外圈有8*3个小正方形……通过推理,可知第n个图最外圈就有8×n个小正方形,每一次都是在前一个图的基础上增加8个小正方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每次多的这8个小正方形都是怎么来的?使学生观察到是由于每边增加2个小正方形所产生的。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5,做一做,练习二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新知

1、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①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②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确定单位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可知,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所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34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分米)

分数化成小数:=2.10.75=1.575(分米)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和分母约分:(分米)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

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3题。

下载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数与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7-108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教案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书的规侓,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侓。2、使学生会利用图型来解决一些有......

    数学广角 数与形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南昌市定山小学 李佳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 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数与形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数与形》教学设计 科目:小学数学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P107例1,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学生借助“形”来......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107-10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书的规侓,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侓。 2、使学生......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07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图形中隐藏着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