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音乐教案
粤曲和广东民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
1、欣赏粤曲《荔枝颂》
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三、教学安排
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材分析
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形态的“歌”,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嘿哟”几个虚词。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叶嫌冢当》(闽)。
3、《渔家姑娘在海边》选自《海霞组曲》,是根据电影《海霞》的配乐改编而成。“童年”以带有诉说式的音调的抒情性主题,表现了影片女主角海霞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也成为贯穿全曲的基本主题,由此展开了南海迷人的风景和生活画卷。
“织网”原为电影中渔家姑娘所唱的一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曲,由乐队演奏后在配器上加以润色,保持了原曲甜美的南国风味,色彩上更为丰富,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少女在沙滩上织网的动人情景。
“丰收”则以两手不同情趣的舞曲加以组合,烘托渔民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一首舞曲爽朗而豪放,另一首则明快而绮丽多姿。
4、调,又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村坊小曲等。是一种广泛传播于城镇集市,经过较多艺术加工,曲体较为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委婉的民歌体裁。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的短篇抒情小曲、叙事歌曲,也应归属此类。
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婚姻情爱、离愁别绪、风土民俗、世态人情、娱乐游玩以至自然常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几乎无所不包。由此也就有了遍布各地的与上述题材相关的《打樱桃》、《卖杂货》、《放风筝》、《打秋迁》、《磨豆腐》、《割韭菜》、《补缸》、《拜年》、《观灯》、《赶庙》、《采茶》、《妓女告状》、《尼姑思凡》、《光棍哭妻》、《寡妇上坟》等曲目。
小调的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它既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
小调的音乐形式特点是:节拍规整,节奏型灵活多变;旋律线较曲折、流丽;乐段结构形式变化较多;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
小调还可再细分为以下三个小类: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吟诗调等);谣曲;小曲。
5、《土楼回响》是2000年青年作曲家刘湲应厦门爱乐乐团指挥郑小瑛邀请专门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而作的。作品以闽西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郑小瑛是客家人,当年她在回乡省亲祭祖的时候,对自己先祖们勤劳勇敢和团结质朴的性格产生了强烈的激情,遂邀请作曲家刘湲以客家人的历史、性格为素材,创作的颂扬客家精神的一部交响诗篇。这是一部反映客家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求生存、图发展和客家人性格的宏伟壮丽的历史诗篇,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两个音乐主题都出自客家山歌,只有四、五度两个音不变的“新打梭镖”号子主题和“唔怕山高水又深”的山歌主题。全曲共分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作曲家在这一乐章加入了合唱队,将一首3/4拍子的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深》进行合唱化处理,使其变成一首雄壮、豪迈的进行曲。和着三拍子的节奏,“号子”和“山歌”主题由弱到强,由远至近,层层推进。它构思宏大,表现了客家人特有的团结坚韧、奋斗开放的性格和精神。
6、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广州市等地的农民和船民中。珠江三角洲沙田地区人民历来有对唱斗歌的习俗。每逢农事大忙前或收成后,不少地方搭起歌棚,进行斗歌活动。
咸水歌的曲调,一般都是随字求腔,结尾处有固定的衬腔。由于演唱活动频繁,内容不断丰富,曲调也随之不断发展。歌词为两句一节,每句字数不拘,每节词同韵,各节可转韵。曲式结构为上下句。每句的句首和句尾有基本固定的衬词和衬腔,结尾时都用滑音下行。六声徵调式,音调悠扬抒情,如中山县的《对花》。
传统咸水歌内容多为情歌,男女对唱,曲调较简单,行腔滞板,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结尾多用“啰”、“姑妹”、“兄哥”等词,别有一番韵味。咸水歌从调式上分,有担伞调、姑妹腔、高堂歌、东风调、丰收调、叹情等;此外,他们也唱龙舟歌、木鱼歌等。番禺榄核一带,还有一种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叙事诗。另有“大缯歌”、“姑妹歌”亦属于咸水歌,歌词格式、句末的衬词、衬腔不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单介绍著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
二、欣赏《荔枝颂》
1、教师示范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的大跳带来的独特风格。
2、集体学唱第一句,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3、欣赏红线女演唱的《荔枝颂》录像。引导学生留意音乐的特色与韵味,并关注:演唱者是如何表现“叫卖声”的?为什么要高声喊?
4、介绍粤曲的历史: 起源于清朝。
演唱者有动作表演。常用伴奏乐器有高胡、椰胡、秦胡、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竹笛、洋琴、洞箫等。
粤曲常用唱腔“梆子”和“二黄”。前者宜于表现欢悦爽朗,有叙述性特点;后者流丽平和,抒情性强。
三、学唱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
1、以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语言的特点等为题导入,教师用客家方言问候学生,教给学生与客家籍学生对话,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师用客家方言示范演唱
3.教师一句句用客家话教会学生演唱
4,欣赏录音,体会客家山歌的风格韵味的特点。
四、引导学生通过看广东民歌的分布图,了解各地主要的民歌种类。
五、学习渔歌和咸水歌。
1、欣赏渔歌哩哩美调和阿哩罗调,引导学生体会渔歌的内容和风格。
2、对比两首不同地区的渔歌及其衬词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两首渔歌的比较 曲名 相
同 不
同
哩哩美调
1、都是劳动谁歌
2、都配有固定旋律的衬词
3、衬词起“号子”的作用
1、六声音阶
2、地区不同
3、演唱形式:领唱、合唱 啊哩啰调
1、七声音阶
2、地区不同
3、演唱形式:独唱
4、速度稍慢
六、欣赏两首根据渔歌创作的两首创作民歌。
1、通过欣赏,完成课本上“探索、寻觅”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音乐的素材进行再创作,使作品既有新的时代感,又保留了地方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2,欣赏作曲家王酩为电影《海霞》的配乐《织网》。该配乐以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让学生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陶冶,并开阔视野
3,通过学唱这两首创作歌曲,领导学生议论它们与前两首民歌的感觉上有何不同之处 七,欣赏〈对花〉与〈画眉唱歌似弹琴〉
1,欣赏民间艺人演唱的效果,体会乐曲风格,对咸水歌的特点,历史,发展作介绍,加深学生对咸水歌的认识 2,〈对花〉为对唱的形式一问一答猜谜语,〈画眉唱歌似弹琴〉以独唱形式演唱,两首歌都带有即兴性,演唱者通常是想到什么唱什么,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才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3,教师介绍一些民间的“庙会”,“集会”的录象和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八,欣赏〈唱春牛〉〈牧童谣〉〈卖杂货〉〈月光光〉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可刻意提出一些如音乐表现的特点,曲式结构的特点,旋律的特点,节拍规律等问题,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思考,然后用议论的形式加深认识 2,使用课件的伴奏伴随学生一起歌唱〈卖杂货〉,该曲曲调简单,旋律流畅,容易上口 3,边唱边和着韵律模仿货郎挑担走乡串村的动作,进行角色表演〈卖杂货〉,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的动感强度
4,使用民间器乐合奏和钢琴演奏的〈卖杂货〉,引导学生欣赏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演奏,并进行比较讨论感受
5,教师使用广东方言教导学生演唱〈月光光〉
6,欣赏〈月光光〉录音带,该歌曲有独唱与合唱两种录音,学生可跟随录音轻轻哼唱,此歌为乐句群结构的歌曲,前半段节奏工整,曲调流畅,后半段从衬词开始出现了较自由的切分节奏,形成一种对比
7,欣赏表现牧童活泼可爱的童声合唱歌曲〈牧童谣〉 九.学唱〈海娃变油娃〉 1,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2,听唱歌曲,掌握好3/4拍子的重拍
3,教师讲述客家人的来源及请会讲客家话的学生用客家话朗诵歌词,并教会其他同学用客家话念歌词,继而使用客家话演唱〈海娃变油娃〉 十.欣赏〈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1,首听:教师引导学生首听时思考以下问题〈1〉音乐的主题引用了哪首歌曲的曲调?〈2〉音乐的力度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用笔记录下来。〈3〉音乐的表现用了什么形式?〈4〉听完音乐后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 2,欣赏与参与:〈1〉听辨主题A与主题B。〈2〉听辨乐曲各部分所采用的乐器和人声,提出思考问题:交响乐中运用合唱,起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感觉? 3,再听时,按课本各部分要求参与
4,课本中的“启迪”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议论,探索和归纳总结
十一、教师小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音乐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作曲家只是把它谱成曲而已。”。只有了解、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才能创造出更辉煌的文明,从而屹立在民族之林。
第二单元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和演唱表现“爱”为主题的十一首歌(乐)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通过课程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二、教学内容
1,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及学唱第24届奥运会会歌〈手拉手〉 2,欣赏学唱〈爱的奉献〉及〈一个真实的故事〉,领略音乐中的故事 3,欣赏学唱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摇篮曲〉 4,欣赏〈小夜曲〉,跟唱〈我心永相依〉,接触表现情爱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三,教学安排
1、重点:欣赏博爱、仁爱、母爱和情爱主题的乐曲,感受真善美的音乐艺术。
2、难点:引导学生在变声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
3、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材分析
1、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巨人。1770年生于波恩,父亲是教会合唱队歌手。从小他就随父亲学习音乐。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十一岁写出最早出版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1787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先后师从莫扎特、海顿、萨利耶里等人。虽为时很短,但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莫扎特预言他将震动全世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给他深刻影响。此后,他终生奉共和为自己的理想,并在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中,写出许多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性作品。
如果说,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还只是在观察和了解社会变革中为自己今后创作作了准备,在维也纳时期.(1792—1802)也只是通过创作表明了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进一步理解;那么,从1803年开始,贝多芬开始了他的被称为“英雄年代”的创作成熟时期。这个时期,贝多芬写成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为代表的一大批轰动世界的伟大作品。其中有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和第三钢琴协奏曲,“黎明”和“热情”钢琴奏鸣曲,歌剧《菲德里奥》,悲剧《埃格蒙特》序曲,以及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晚年,双耳失聪,贫困凄凉。这时也正是欧洲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但是,在1824年,他以自己笃信的“自由和进步是创作的意义,也是目的”,写出了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总结了自己一生创作历程,讴歌了自己所信仰的共和理想。
贝多芬晚年,贫病交加,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电风雨的夜晚。伟大的作曲家离开人世,当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但是,3月29日贝多芬的下葬却形成一个群众性的盛大示威。贝多芬是音乐文化史上的伟大的开拓者。他的创作是他所处为那个暴风再时代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承现出了他那巨人般的英雄性格。贝多芬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气质,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加以概括。
舒曼在《论音乐与音乐家》中,曾经用诗的语言概括了贝多芬在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用一百棵百年老栎树在平原上排成他的名字,或者立一座如马乔列湖的圣•保罗美奥巨像那样大的他的雕像,让他如生前那样俯视群山;而当莱茵河上的船路过此地、外国人问巨人的名字时,每个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贝多芬,他们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德国皇帝的名字。”
2、第24届奥运会1988年9月17日在韩国的汉城举行,开幕式于9月17日10时30分在可容纳10万观众的蚕室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汉城成为继东京之后第二个主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
本届奥运会共有160个国家和地区的9581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2476人)参加了23个大项237个单项的比赛。中国奥委会派出299名运动员参赛,居参赛国的第11位。
由两男两女四位韩国实力派歌星组合而成。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Koreana”演唱组带领18000名演员高唱主题歌——《手拉手》(Hand In Hand),将开幕式的气氛推向顶点。这曲《手拉手》由此成为奥运历史上传唱最广的一首主题歌。当时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认为它是奥运会会歌里最成功的一首,曾考虑将这首歌定为奥运会的永久会歌。
3、《爱的奉献》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A段深情,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整首歌曲深情感人,像诉说般流畅。
4、《一个真实的故事》以通俗歌曲的手法,叙述性的描绘了一个人物的形象,歌颂了奉献的精神。1981年8月,因边屯中学高中部停办,不满17岁的满族姑娘徐秀娟,跟随父亲徐铁林——我国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养鹤专家,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
上班第三天,她就能识别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围圈起来。第二年春天,她配合科研人员进行鹤类人工孵化工作,观察仔细,记录齐整,受到科研人员的称赞。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等珍禽饲养、放牧、繁殖、孵化、育雏的全套技术,她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还为三部以丹顶鹤为题材的电影当了领飞员,邓小平、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看过她的驯鹤表演。
1985年3月,徐秀娟走进东北林业大学,当了一名进修生。1986年5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又用新的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徐秀娟,决心创出一番事业。她应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精心护守三枚将要破壳出雏的鹤蛋,长途跋涉5000多里,在丹顶鹤的越冬地——黄海滩涂,使雏鹤顺利破壳出生,度过危险期,健壮成长,以后又半放养成功,并于第83日这天翱翔蓝天。这一科研成果,令中外专家为之惊异。这一年,她被评为保护区先进工作者,被吸收为江苏省动物协会会员,获得市环保局颁发的科技奖。她理论联系实际,撰写的论文《越冬地丹顶鹤的半散放饲养》,在第三次全国鹤类保护会议上宣读后,受到与会专家的热情赞扬。
1987年9月15日中午,白天鹅牧仁、黎明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进去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玩兴大发,先后挣脱绳子飞走了。到了晚上,牧仁被找回来了,黎明还是不见踪影。夜深了,领导让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等大家走了,她一个人摸黑钻进密密的芦苇中,不断呼唤着黎明,可是没找到。这天晚饭她也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没顾上吃饭就又去找。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牵挂着黎明又出了门。到了复堆河,小王、小殷游过了河,徐秀娟快游到江心时,忽然喊了一声“我不行了”,停住了身。对岸的小王、小殷见她脸色苍白,大声喊她退回岸上,见她上岸后,两人才回身继续寻找。徐秀娟回到鹤场心急火燎呆不住,又推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会合,把黎明尽快找回。不知是由于顶风人累踏不动,还是骑车跌了跤(后来发现车子铃铛掉下来了),她又推车来到刚才下水的地方,把车子放倒,连鞋子都没来得及脱又下了水……
人民的好女儿徐秀娟就这样深深沉入复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亲爱的鹤儿们身边了…… 时间过去了4个小时,黎明被找回来了,欢天喜地中的人们到处寻找徐秀娟,不见;呼唤娟子,不应,焦急的人群又冲向了原野……夜沉沉,路漫漫,遍野是人群,到处唤秀娟。当强烈的汽车灯直照水面,人们把娟子从水底托起时,抢救的人群开始是惊慌忙乱,后来想到时间过去太久,已经没有希望了,一片呼唤娟子的哭声,这才忽地震动苍穹掠过草滩。
1987年9月23日,在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新洋港镇,举行了徐秀娟的追悼会。那天上午,太阳也为环保战线上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儿女而收起光辉,苏北上空出现了日全食。新洋港镇居民不到两千人,有近千人从四面八方聚来参加追悼会,为娟子送行。人们用这种最普通的方式对徐秀娟来这里一年零四个月的工作作了肯定,对她年仅23岁的青春年华作了褒奖,对她呕心沥血为之献身的事业表示了崇敬。
5、摇篮曲(Lullaby)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差,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1858年,布拉姆斯在汉堡成立了一支女子合唱团,由他来指挥和训练,他还为女子合唱团作曲。当时他被合唱团中一位叫培尔塔•波鲁布斯基的女孩所深深吸引,他喜欢听她唱家乡的奥地利民歌。后来她回到了维也纳并结了婚,但是,她和她的丈夫一直与布拉姆斯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布拉姆斯在得知她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从一本叫《儿童奇异的号角》的诗集中选了一首童谣作为歌词,用维也纳圆舞曲的格调写了一首曲子送给她,这首温柔而轻快活泼歌曲,这就是他最著名的歌曲《摇篮曲》(Cradle Song)。
这首歌曲旋律恬静优美,情绪深情安详,深切地表现了母亲温柔和慈爱的内心情感世界。这首歌曲也常常被改编成各种器乐曲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奏。
6、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有“歌曲之王”的美誉。舒伯特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他的著名歌曲作品有《野玫瑰》、《鳟鱼》、《魔王》、《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
舒伯特的器乐作品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等。
舒曼高度评价了舒伯特的创作:“舒伯特能够把最微妙的情感和思想,甚至把社会事件和生活情况用声音表达出来。人的理想和志趣有多么纷纭万状,舒伯特的音乐也就有多么错综复杂。……他是贝多芬以后最杰出的音乐家。” 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7、由好莱坞主流电影著名作曲家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一手炮制,具有浓烈民族韵味的苏格兰风笛在他的精巧编排下,尽显悠扬婉转而又凄美动人。歌曲的旋律从最初的平缓到激昂,再到缠绵诽恻的高潮,一直到最后荡气回肠的悲剧尾声,短短四分钟的歌曲实际上是整部影片的浓缩版本。
歌曲由加拿大女歌手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曾蝉联全美告示牌(Billboard)排行榜冠军宝座长达16周之久。
8、《半个月亮爬上来》,无伴奏合唱。青海民歌,蔡余文改编。这本是由作曲家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歌曲,因为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常被误认为青海民歌,原作者反而被人们遗忘。王洛宾长期在西北地区从事民歌搜集、研究和音乐创作,改编了大量民歌。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文工团顾问。合唱由广东省歌舞团蔡余文改编。合唱短小、精练,富有合唱音乐所特有的协调感。歌曲表现了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全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写成。第一段与第三段曲调平稳,充满夜晚的宁静气氛。大调式的密集和弦,使各声部产生均衡的音响。中段旋律起伏较大,旋律分别由男高音、男低音及女高音唱出,“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的句子,表现小伙子的焦急心情。第三段仍回到第一段宁静的气氛中。似在温馨的夜色里,年轻人尽情享受着爱情的喜悦。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引导学生了解奥运精神。
(二)欣赏学唱第24届奥运会歌《手拉手》
1、欣赏录音,分析乐曲主歌和副歌的旋律特点,主歌的旋律多以同音反复表现一种平和友好的意境;副歌部分以跳近的形式较多,表现一种栩栩如生的动感和生命力。
2、欣赏主创和歌手的创作简介,体会歌曲中蕴涵的民族精神。
3、将乐谱翻译为F大调,用牧童笛演奏。
4、随歌中的不同形式的出现自创不同的方式,进行参与性的欣赏。
(三)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1、朗诵《欢乐颂》的歌词,再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唱和朗诵有何不同
2、反复欣赏前奏,讨论前奏对歌曲起到什么烘托作用
3、欣赏柏林墙倒塌时举行的由三国交响乐团和演唱家联合演出的,伯恩斯坦指挥的《第九交响曲》,感受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思想
(四)欣赏学唱《爱的奉献》
1、欣赏乐曲,跟着录音模仿
2、跟随伴奏演唱歌曲,体会A段与B段从平静到不断升华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有信心的唱好这首歌曲,并学会处理歌曲中的强弱力度变化。
3、欣赏汶川大地震群星振灾演出中〈爱的奉献〉的录象,进一步体会歌曲歌颂奉献爱心的精神
(五)欣赏学唱〈一个真实的故事〉
1、通过PPT介绍徐秀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歌颂的是一种爱心,鼓励学生学习徐秀娟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爱心。
2、欣赏歌曲,引导学生谈谈歌曲的意境及个人情感的理解,讨论歌曲内容的现实意义。
3、比较两首歌曲,引导学生分辨演唱的方法及音色的种类。
(六)欣赏学唱〈摇篮曲〉
1、欣赏乐曲,体会乐曲温和安详的情绪,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真挚的怜爱。
2、跟随录音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伴奏声部的切分音效果,形成摇篮摇晃的动感,烘托乐曲平稳宁静的气氛。
3、提醒学生注意乐曲后半段的两个乐句,上行八度的跳进,表现出的母亲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4、引导学生在乐曲旋律下方以3度创作二声部,先分声部练习,再合奏。
5、布置作业,下周检查
(七)欣赏印尼民歌〈宝贝〉和东北民歌〈摇篮曲〉
1、介绍印度尼西亚及其甘美兰音乐,《宝贝》是一首带有综合文化色彩和风格的克隆钟歌曲。
2、欣赏印尼语演唱的《宝贝》,体验印尼歌曲的风格,引导学生分析两段的旋律走向及其表现的不同音乐情绪,体会音乐中充满期望的感情。
3、欣赏歌曲的二重唱,要求听出演唱的形式。
4、欣赏《摇篮曲》,体会东北民歌风格
5、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的三首摇篮曲其共同的特点,是表现了世界上最纯真最崇高的爱——母爱,鼓励学生回家把自己对妈妈的爱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八)欣赏《小夜曲》
1、边欣赏乐曲边观看舒伯特生平及音乐创作业绩的简单介绍。
2、欣赏小提琴版本,感受两种不同演出形式的效果的异同。
3、把三首小夜曲的主题跟着老师的钢琴哼唱,然后在欣赏中辨别是哪一首小夜曲的主题,欣赏后引导学生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及它们共同的特点,适当的介绍作曲家,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作曲家因各自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九)引导学生跟随电影影像哼唱《我心永相依》
(十)欣赏学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1、男声四重唱《半个月亮爬上来》,体会中外歌曲对爱情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歌曲含蓄之美。
2、视唱乐谱,注意唱转变化音
3、引导学生用哼鸣乐谱,找到头声的感觉,提示学生气息和音量的控制
4、演唱歌曲的歌词,进行感情处理和力度记号的表现,引导学生用最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5、介绍王洛宾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体会作曲家用一生的时间奉献给西部音乐的搜集和整理,将西部民歌发扬光大。被誉为“西部歌王”
(十一)教师小结:本单元欣赏的十一首歌曲都是歌颂和表现音乐和人的情感世界,希望大家体会人间最纯真的爱。
第三单元
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接触熟悉亚洲三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
2、初步了解亚洲三个地区民歌的特点,进而体会亚洲各地区音乐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
3、了解亚洲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文化 教学内容:
1、欣赏学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的民族民间音乐
2、欣赏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民族民间音乐
3、欣赏日本,朝鲜的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安排: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亚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体会其具有的与西洋音乐及其他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学唱亚洲民歌,并产生喜爱之情
3、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1、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城市有加尔各答(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和黄麻加工中心)、孟买(印度最大纺织业中心)。国花为荷花,蓝孔雀是国鸟,货币是印度卢比(Rupee)。人口居世界第二位。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
印度音乐按照体裁可分为宗教音乐、古典音乐、民俗音乐、大众音乐4种。印度传统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缠绕着几个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进行的旋律,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的点缀,始终伴随着曲调的持续音,富于变化的鼓点以及情韵浓郁、略带鼻音的歌唱,所有这一切正是构成印度传统音乐的基本因素。
1、“拉格”(Raga)一词是梵语,意为色彩、情绪,它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古典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就表现出以拉格为基础的即兴演唱演奏上。每种拉格都有相应的、由5~9个音依一定次序排列的音阶,它们的上行和下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与欧洲大小调音阶形成明显区别的是,印度拉格常用的几种音阶中小2度音程居多,增2度次之,而大2度往往只有1~2个。
塔拉是印度传统音乐构成的另一要素,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印度的节奏体系相当复杂,总共有100多种,常用的约有15~20种。作为节拍周期的塔拉最短的有3拍,最长的达128拍,而较长的周期实际上是由若干个较短的节拍单位构成的,一个周期中每个节拍单位的首拍都有特定的不同称谓,并以拍手或摇动右手来标明。在每个长的周期中无论中间的节拍变化多么纷繁,最终都必须准确无误地循环到开头的最强拍上。这一点是即兴演唱演奏者和伴奏的鼓手必须具备的能力。
2、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乌尔都语意为“清真之国”。首都伊斯兰堡,主要城市拉瓦尔品第、卡拉奇、拉合尔,国花素馨花,货币巴基斯坦卢比,面积796095平方千米。巴基斯坦全国有4个大民族,旁遮普族占总人口的63%,其次为信德族、巴丹族(普什图族)、俾路支族,还有10多个少数民族。96%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印度教等。语言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巴基斯坦是南亚西北部国家。临阿拉伯海,海岸线长980千米。山地、高原占国土面积的3/5。北部为高山区,西部和西南部是高原区,东南部为印度河平原和塔尔沙漠。印度河是境内第一大河,与其支流组成全国最大的流域,在入海口形成约80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山地冬寒夏凉,平原冬温夏热,年降水量一般为100~500毫米。
巴基斯坦的音乐基本要素仍是拉格和塔拉。
3、孟加拉国全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首都达卡(Dhaka),国花:睡莲,货币塔卡(Taka):面积147570平方公里。民族以孟加拉族为主,占98%,另有20多个少数民族,孟加拉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86.6%,其他的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海岸线长550公里。全境85%的地区为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
孟加拉的音乐基本要素仍是拉格和塔拉。
4、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国名释义:源于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别称:千岛之国、火山之国。首都:雅加达,主要城市:泗水、万隆、棉兰、三宝垄,货币:印度尼西亚盾,茉莉花是国花。面积:1904569平方千米。民族以爪哇族为主,占47%,其他主要有巽他族、马都拉族、米南卡保族、马达族、马来族、亚齐族以及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居民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印度教、佛教等。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是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地跨赤道,位于中南半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国土由137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
甘美兰是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印尼各地使用范围很广。甘美兰(Gamelan)这个词是爪哇语,它既指以金属敲击乐器为主体的合奏音乐,同时也指演奏这种音乐的乐队。这种乐队组合形式不仅存在于印尼,而且也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由于在这些国家的传统乐队中锣的数量很多,而且在合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者们称这种具有普遍性的音乐现象为锣群文化
5、德彪西在自己创作中形成一种被人们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的作品在音乐上部份受到俄罗斯音乐影响,同时又受到文学上、绘画上的象征派、印象派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音乐风格。他力求在音响中刻画出瞬间的感觉、暂短的印象、情绪上的细微差别、景象的轮廓等。德彪西开创了音乐表现上的新的境地。
德彪西的主要作品有: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舞剧《玩具盒子》,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交响素描《大海》,音画《伊贝利亚》,钢琴曲《版画》、《快乐岛》、《前奏曲》、《意象集》等。
尽管德彪西音乐具有现代新音乐的特点,但是“他是一位法国的作曲家,象库培兰和拉莫一样的法国的作曲家;他从他们那里学到了音乐中的法国精神的实质,他且以此自豪。他认识到了他自己的民族的天才,他充分觉悟到自己肩负着解放艺术事业的重任,他的确是足以担当得起这个任务的,因为他是在这世纪交替时期的唯一的伟大而绝对具有独创性的作曲家”。
6、在东南亚诸国中菲律宾的音乐显得颇为“与众不同”,因为在该国90%以上居民中流行的音乐深受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在西班牙殖民统治的300多年间,菲律宾很长一段时期又是受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总督府所统辖,因此发端于欧洲,而后又在美洲得到发展的多种音乐形式、体裁、乐器与乐队都曾大量地传入菲律宾,并在人口密集的中部平原地区取代了当地的传统音乐。只有在北部的山区和南部的伊斯兰居民区中仍较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昆迪曼”音乐,它长于表现感伤哀怨的情调,是一种慢3拍子的抒情歌曲,旋律多为小调式,进行中时有简单的转调。一些专业作曲家常将它加以改编搬上音乐会舞台,从而成为艺术歌曲性质的曲目。源于西班牙,之后已本土化了的弹拨乐队“朗达亚”在这一地区也十分流行,它由多把音区与音域不同的曼多林和吉他类乐器以及用来拨奏的大提琴组成,并经常加上木琴、铃鼓、定音鼓和三角铁等敲击乐器。它既可演奏圆舞曲、波尔卡等欧洲音乐体裁的曲目。也可以演奏当地的民间舞曲,例如常在世界各地演出的竹竿舞就是由朗达亚乐队伴奏的。传统竹竿舞是模仿长脚鸟在田间跳跃的动作,它以一对或数对长竹竿相击,舞者利用竹竿分开的瞬间插足跳跃,乐队以轻盈活泼的音乐为表演烘托热烈的气氛。
7、日本的传统音乐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其中影响范围较大最具代表性的是都市传统音乐、宫廷雅乐和民谣三类,前两类属古典音乐,后一类属民间音乐。
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它是一种包含了两个小2度(半音)音程5声音阶(mi fa la si do' mi'),这种特殊的5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都市传统音乐大多都使用这种音阶或其变化形式。
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多种说唱音乐(统称为净琉璃)和筝独奏、重奏和它与其他乐器(三味线、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
宫廷雅乐:雅乐风格典雅庄重、内容玄奥深邃,被视为国宝,宫廷常以它来招待外国元首和贵宾。它是现存日本传统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它包括日本原来固有的神乐,久米、东游等祭神乐。
民谣:它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为大众化、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品种,它直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劳动、生活和各种习俗,表达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思想感情。
民谣按照表现内容和演唱场合可划分为劳动歌曲、祭典歌、祝仪歌、娱乐歌和儿歌5大类。古老的日本民谣大多数使用羽调式的民谣音阶。如《拉网小调》就是用这种民谣音阶。而大多数在近代已都市化了的民谣则用都节音阶,例如著名的《樱花》就是这类民谣的典型。日本民谣多采用独唱方式,有的则一唱众和。在九州以南的一些岛上还有对唱的表演方式。许多民谣原来是无伴奏的,近代受市民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多使用乐器伴奏,三味线是最常用的伴奏乐器,北方的一些民谣也有用胡弓伴奏的。此外各类的鼓、铜钹和拍子板也常在民谣表演时奏场面音乐。日本音乐的性格特点:
1)日本音乐自然美、朴素美、少装饰以及和谐美。
从内容上看,其音乐多与大自然相关联。在民谣中,其主要部分大都关于农事的内容:如田歌,即与农耕劳动相关的民歌,包括除草歌、翻土歌、浇水歌、插秧歌、捣米歌等。田歌的数量众多,可以说在历史上农耕劳动是日本人民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另外还有山樵歌、海歌、作业歌和路歌等都与自然息息相关。
日本音乐对单音音乐很是偏爱,在日本音乐中合唱所占的比例很小,他们喜爱独唱、独奏;和声乐器笙经常作为单音旋律演奏。即使是合唱(奏)中,也不使用西方式的和声与对位,而是采用“复律动”(两个声部往往在节奏上不同步)和“伴奏中断”(伴奏停下来突出声乐演唱)的方式进行。
日本音乐注重对“余韵”的追求,一方面是在延音的各种处理上表现出自然状态(不夸张);另一方面,在乐曲、乐句的结束上也表现出自然的弱收状态,如雅乐结束时的递减乐器渐收法。
另外,日本人对苍劲、古朴甚至粗犷、原始声音有着特别的爱好。如对三味线乐器的偏爱。他们还在此乐器上安装一种名为“沙瓦利”的装置来获得一种苍老、古朴的音色;在声乐演唱中,他们喜爱暗哑、枯淡的音色,为了获得沙哑的声音,他们不惜练习到嗓子充血,义太夫节的演唱中,甚至女生降低八度或男生提高八度进行演唱。2)哀婉之情
日本音乐中的哀婉之情表现为一种悲凉的氛围,那种沧桑、暗哑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琵琶、筝、三味线等弦乐器,横笛、草案、星等管乐器中,甚至连打击乐器也不例外。胡弓的那类似人声如泣如诉的音色,可以说是这种悲凉音色的代表;筝的押弦,三味线的滑奏等余韵的演奏法,歌唱上特殊的发声法,日本都节音阶都使得日本音乐那种悲凉、伤感的色彩被进一步强化。
8、朝鲜传统音乐以没有半音的5声音阶为基础。按照其主音及音程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调式音阶。一种叫作平调,在以汉城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和以平壤为中心的西道地区的民间音乐常用,它相当于中国徵调式音阶,当曲调下行时偶尔插入#fa音以增加音乐的变化。具有大调的性质,其旋律色彩比较明朗。另一种叫界面调,它为南方的民间音乐常用,相当于羽调式音阶,小调特点鲜明。其旋律进行较多起伏,情绪略带感伤,在一些说唱和器乐曲中,si作为色彩音也常用于旋律下行中。除此之外还有少数角调式的民谣。
朝鲜音乐一个带普遍性的鲜明特点是旋律中常常出现4度和2度音程的接续进行。在朝鲜丰富多彩的音乐中还有各种不同的音程结合样式,例如以8度、9度大跳表现昂扬豪迈的情绪,以3度、4度、5度的连续上行推进表现难以抑制的情感冲动,或者环绕调式主音或骨干音作螺旋式的上下移动,使音乐更加委婉曲折。
朝鲜音乐中以“长短”这个词来表达节奏的意思,音符的长短来源于朝鲜语中音节的长短。朝鲜民族音乐具有明显的3拍子的倾向,即使是6/
8、12/
8、6/4这些复拍子也是按3拍子的原则来处理的。以此为基础再加上强弱位置的不同安排,使音乐节奏变得更加富于变化。朝鲜音乐多使用行板速度,而一些民谣在结束时往往转为快板,慢板的乐曲极为少见。朝鲜传统音乐分为古典音乐(又名正乐)和民间音乐(又称民俗乐)两大门类。古典音乐又包括用于祭祀和宴会的唐乐(从中国传入)、乡乐(朝鲜固有的)和军乐。民间音乐分为农谣、抒情谣、风俗谣、歌乐、说唱、和散调。民间音乐中声乐占多数,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广泛传唱的民歌,少数是在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中流行的声乐体裁。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印度歌舞,引导学生体会印度现代音乐的明快和具有生活气息
二、欣赏学唱印度音乐
1、介绍印度地理及种姓制度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印度最底层的人民的痛苦生活
2、介绍印度电影《流浪者》,欣赏其中拉兹之歌的录象,引导学生体会歌中笑中带泪的情感
3、欣赏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分析其与拉兹之歌的异同,体会乐曲在描绘流浪生活时的痛苦及乐观的精神
4、学唱乐曲歌谱,注意装饰音和变音,体会音乐独特的风格
5、欣赏〈印度国风光〉,感受拉格的特点,教师讲解拉格与塔拉
6、欣赏录象介绍印度的民间乐器“西塔尔”和“塔不拉”,聆听这种乐器的音色,与吉他进行比较
7、欣赏印度舞蹈片段,学习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三)欣赏巴基斯坦民歌〈美丽的国土〉
1、欣赏乐曲,体会乐曲与印度音乐的相同之处
2、轻声唱谱,引导学生体会巴基斯坦民歌的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步曲式)
(四)演奏孟加拉歌曲〈道路〉
1、欣赏歌曲,体会其与印度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
2、将曲谱移至F大调,用牧童笛吹奏
3、布置作业,下周检查
(五)欣赏学唱〈星星索〉
1、欣赏乐曲,同时了解什么是克隆钟音乐,它是葡萄牙民歌和印尼民族音乐结合的产物
2、学唱伴奏声部,跟随录音演唱伴奏,体会歌曲旋律一松一紧的节奏音型,引导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六)欣赏学唱〈梭罗河〉
1、欣赏乐曲并进行讨论,比较一些以河流命名的歌曲(如〈长江之歌〉)与〈梭罗河〉在音乐和意境上的异同
2、跟随伴奏哼唱歌曲
(七)欣赏钢琴曲〈塔〉,引导学生了解在这首作品里音乐家借鉴和发展了民族民间音乐,让传统的音乐成为别具一格的带有现代色彩的音乐
(八)学唱〈竹舞〉
1、教会学生菲律宾音乐的基本节奏,注意每一句的第一拍的休止符
2、打着拍子学唱乐谱,再加入歌词
3、欣赏我国海南岛黎族的竹舞录象,引导学生体会舞蹈的欢快活泼的风格
(九)欣赏日本音乐
1、欣赏喜多郎的音乐〈KOKORO〉,引导学生体会日本现代音乐风格
2、欣赏歌曲〈樱花〉,体会歌曲欢快的情绪
3、观看日本歌舞录象,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4、学唱〈樱花〉,引导学生把曲中各个音重低到高排列,告诉学生这是日本民歌的调式,称为“都节调式”
5、引导学生自己处理歌曲的强弱和音色及力度
6、欣赏日本传统器乐曲〈五木摇篮曲〉,主要听辨“都节调式”在乐曲中的风格
7、聆听用日语演唱的〈荒城之月〉,感受日本传统器乐曲经加工提炼成为现代歌曲后的不同风格
8、学唱〈荒城之月〉,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aa’ba’)和〈樱花〉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民歌的不同
(十)学习欣赏朝鲜歌曲
1、学唱朝鲜歌曲〈阿里郎〉,表现歌曲的情感并分析歌曲的结构
2、欣赏女声独唱〈阿里郎〉,体会歌曲内涵,学习与朝鲜相关的文化知识
3、有感情的唱好〈阿里郎〉,体会朝鲜音乐中三拍子的特点
4、欣赏录象,引导学生了解朝鲜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5、欣赏电影〈卖花姑娘〉的片段,了解电影中人物的命运,体会其痛苦的心情
6、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学唱歌曲〈卖花姑娘〉,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十一)教师小结:亚洲各国都具有其风格迥异的民族民间音乐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他们与我国一衣带水,了解他们的音乐,为我们带来具亚洲风格的音乐艺术享受。第四单元
名家名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中国早期“学堂乐歌”创始人李叔同等四位音乐家的作品,让学生从近代音乐史的角度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
2、通过欣赏学习欧洲巴罗克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广泛接触与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曲,力图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
1、欣赏李叔同,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等音乐家的艺术作品
2、欣赏亨德尔和巴赫,海顿,莫扎特的音乐作品 教学安排:
1、重点:欣赏学唱20世纪初中国音乐作品,了解前辈为振兴中华摆脱贫困落后进行的奋斗
2、难点:通过欣赏了解巴罗克时代的音乐风格
3、课时安排:六课时 教材分析:
1、李叔同(1880年-1942年)浙江平湖人,出身于清朝进士、盐商的家庭。1905——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学西洋绘画和音乐,归国后,在浙江两极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学校任绘画、音乐教员。创作歌曲有《春游》、《早秋》等,并引进外国歌曲予以填词作为教材,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
2、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朋。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现代音乐教育家。童年随父亲寓居澳门。早年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在日本时,曾参加同盟会,掩护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1920年回国后,先在北京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同时组织了我国第一支管弦乐队,自任指挥。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他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生从事高等音乐教育,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萧友梅的作品主要写于二十年代,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它体裁的作品。1922年出版的歌曲集《今乐初集》和次年出版的《新歌初集》,是我国最早的两本作曲家个人的创作专集。其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此外,《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篇都在当时留下一定影响。他还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爱国歌曲,如《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
3、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赵元任出版的歌集有《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1936)、《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提议并推动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由其长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编辑),收有歌曲八十三首、编配合唱歌曲二十四首、编配民歌十九首、器乐小品六首,总计一直32首作品。
刘半农,名复,原名寿彭,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1924年写成《四声实验录》,第一次给四声以科学说明。1925年初完成《汉语字声实验录》和《国语运动史》两篇论文,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1925年度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4、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原名寿椿,刘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第一次将二胡、琵琶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有的境地。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培养了大批二胡、琵琶传人。
5、德国作曲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亨德尔一生勤奋创作,写有歌剧46部,清唱剧32部,大合唱100部,以及篇卷浩繁的其他声乐、器乐作品。他的代表作是选用宗教题材写作的清唱剧。如:《弥赛亚》、《参孙》、《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等。器乐作品中的大协奏曲,以及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充满了动人的世俗生活气息。
亨德尔死后荣誉更高。1784年为纪念他百岁诞辰,全欧洲都举行纪念会。1791年,在伦敦举行的又一次纪念会上。海顿面对千人,含泪说道:“他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
6、巴赫(1685—1750),德国著名的古典作曲家。巴赫在创作中除未涉足歌剧外,几乎包罗了音乐中的所有体裁。他写有二百余部宗教及世俗大合唱、多部宗教的《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古钢琴曲集》、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四首《乐队组曲》和大量的管风琴曲。
巴赫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民构思严谨,感情内在,并在运用德国民族音乐基础上,广泛汲取尼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音乐素养,使其创作对欧洲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海顿(1732——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的音乐创作包括各类音乐体裁。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共创作交响曲一百零八部,弦乐四重奏八十三部,不少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海顿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较为完整的管弦乐队的编制原则,为后来交响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民常尊海顿为“交响曲之父”。海顿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旋律动人,富有民间气息而获人们喜爱。
8、莫扎特(1756 ——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即跟父亲学习钢琴(羽管键琴),轰动了欧洲乐坛,被誉为“神童”。八岁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部歌剧。1773年任萨尔茨堡的宫廷乐师,因不敢忍受屈辱的仆从地位,于1781年愤而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此后,在贫困处境中陆续写出了大量作品。它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起创作汲取奥地利名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营养,他奠定了近代协奏曲形式,丰富了交响曲与室内乐的表现力。
主要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唐璜》、《魔笛》等三十余部,交响曲约五十部,协奏曲五十余部,室内乐二十三部,以及大量的歌曲和宗教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李叔同作词的《送别》,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导学生讨论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
二、欣赏吹奏《春游》
1、介绍李叔同,突出其引进外国歌曲予以填词作为教材,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
2、欣赏乐曲,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划拍子,感受复拍子的节奏感。
3、学唱歌曲第一声部,注意力度变化及变音。
4、将乐曲低音部分稍微加以改编,用牧童笛演奏,引导学生感受三声部的效果。
三、欣赏演唱《问》
1、欣赏乐曲,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时代背景。
2、跟随录音轻轻哼唱,感受歌曲中不同段落中叹息、含蓄、激动、沉吟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三连音的唱法,与前八后十六对比,练习好节奏,把歌曲中三连音的部分唱好。
四、欣赏《教我如何不想他》
1、唱唱歌曲中“教我如何不想他”依据,介绍其源于戏曲中的一个曲牌,体现了作品的民族特点。
2、看着歌词欣赏作品。
3、介绍作曲家赵元任。
五、欣赏《光明行》
1、初听,引导学生边听边阅读课文,漫谈感受。
2、视唱第一第二主题,注意32分音符。
3、了解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4、再听全曲。感受音乐中军鼓的敲击声、进军的号角声和进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从刘天华所处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在黑暗中追求光年、吗的进取精神。
5、介绍二胡的形状、音色和特点。
六、欣赏学唱《快乐的铁匠》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朴素明朗的旋律,体会18世纪初德国古老乡村的生活气息。
2、跟随录音听唱歌曲,注意变化音和16分音符
3、处理力度记号,随着教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七、欣赏〈哈里路亚〉
1、欣赏合唱曲,介绍混声合唱的声部结构,体验合唱的合声效果
2、要求学生记下第一乐句,并把它唱出来,体会歌曲纯洁虔诚的情绪
3、介绍声乐套曲的定义
八、欣赏小提琴独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
1、介绍巴赫,突出巴赫将欧洲的复调音乐发展到高峰
2、欣赏乐曲,分析速度和节奏及结构
3、欣赏鲍比麦克菲林在24小时巴赫音乐会上演唱的此曲,体会乐曲甜美朴实的旋律和温柔情感的表现
九、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拍子的变化,节奏的变化,旋律的改变等,理解变奏曲这一题材
2、学唱〈惊愕交响曲〉主题并记住
3、分段欣赏全曲,听辨主题的各次变奏
4、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现不同的变奏
5、介绍海顿,重点介绍海顿在交响乐创作和规范交响乐方面的功绩,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原因
6、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变奏创作
十、欣赏歌曲〈不要再去做情郎〉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欣赏提示”,了解歌剧的故事梗概
2、要学生知道这是一首世界著名的经典歌曲,是古典乐派大师莫扎特的主要作品之一,从这首歌曲中可了解莫扎特创作的音乐风格
3、哼唱歌曲的主题
4、欣赏歌曲,体会主人公费加罗勇敢豪放的性格,引导学生进入莫扎特的音乐天地
5、观看〈费加罗婚礼〉的主要片段,整体了解这部歌剧
6、学唱歌曲并背唱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旋律线条有何不同
十一、教师小结:在音乐这片浩瀚的大海中,20世纪初的中国音乐家和巴罗克时期的欧洲音乐家的作品是最闪亮的明珠,希望大家在课后拓宽自己的欣赏视野,多欣赏这些经典的作品。
第二篇:八年级音乐音乐教案
牛头初中双主高效课堂
举杯祝福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的聆听本单元中的三首歌曲,能轻声跟唱《歌唱祖国》《举杯祝福》两首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含义,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进行曲以及二三段题结构形式。教学重点 :
1、认真的欣赏歌曲《歌唱祖国》并能哼唱,为下一节背唱该歌曲做好准备。
2、掌握二段体、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演唱 歌曲的情绪。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材料等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并播放中国风景建筑图片,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兴趣。并引出今天的课题举杯祝福!
2、讲授新课 A、《歌唱祖国》
1)初步欣赏歌曲《歌唱祖国》,讲解谱面上的音乐知识。a、歌曲的调号、拍号、作者(一带而过)。
b、常见节奏型:大附点、小附点、大切分、小切分、前八后
十六、前十六后八、二八等等(回忆)。c、新的音乐符号:D.S.反复记号
d、弱起小节: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2)带问题欣赏歌曲(不同版本)问题:a、歌曲表达了何种感情?
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 国的歌唱和赞颂。b、歌曲演唱情绪?
坚定、有力、豪迈、雄壮、赞美。3)音乐体裁
a、进行曲:源于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听起来雄壮有力而又有行进感。常用2拍子和4拍子。
步伐节奏:强弱交替出现,速度为步行速度的节奏就是步伐节奏。b、举例:我们比较熟悉的进行曲类的作品。(并欣赏其中的几首)《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军队进行曲》
以《运动员进行曲》为例,说明其行进感,是一种步伐节奏。4)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段曲体形式:A﹢B﹢A 三段体的另一种形式:A+B+C B、《举杯祝福》
1)欣赏歌曲,并讲解谱面上的音乐知识。音乐符号:波音、倚音、反复记号 2)说一下你知道的民族有哪些?
回族 羌族 纳西族 赫哲族 藏族 怒族 景颇族 门巴族 苗族 佤族 仫佬族 珞巴族 彝族 京族 布朗族 基诺族 壮族 汉族 撒拉族 维吾尔族 傣族 蒙古族 毛南族 哈萨克族 满族 朝鲜族 锡伯族 俄罗斯族 侗族 土家族 阿昌族 达斡尔族 瑶族 哈尼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白族 布依族 仡佬族 塔塔尔族 黎族 傈僳族 德昂族 鄂温克族 畲族 高山族 保安族 鄂伦春族 水族 拉祜族 裕固族 乌孜别克族 土族 东乡族 独龙族 柯尔克孜族 C、《国家》
欣赏歌曲《国家》,并哼唱歌曲。
3、小结
1)欣赏《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三首歌曲。2)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进行曲、三段体结构等。
4、作业
搜集你喜欢的歌颂祖国的歌曲!
牛头初中双主高效课堂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华民族音乐, 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聆听一些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够辨别它们的音色;(2)在听赏中,能说出江南丝竹乐队是由那些乐器组成及音色特点;(3)在听赏《紫竹调》时,能指出演奏中的“加花”技法段落或乐句,并参与“加花”创作,发展自身创作力。
教学重点:听赏《紫竹调》 教学难点:“加花”的创作与表现 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八音和鸣”为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传统民族器乐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中华民族音乐,但现在的中 学生对中华民族乐器知之甚少,也谈不上喜欢。所以,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通过听赏一些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器乐的魅力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力求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利用课件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一些经典的民族器乐曲,如《欢乐歌》、《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等,让学生感受二胡、唢呐、古筝及江南丝竹的韵味和魅力。此外,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除了会让我们充分感受其清新、典雅的风格外,在演奏中出现的“加花”的技法,也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在学习方法上,我改变以往欣赏课一听到底的方法,采用了游戏分组、听音乐选画、唱音乐主题、“加花”创作与表现等方法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加花”创作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我首先让学生比较《紫竹调》中旋律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加花”的技法,即“你简我繁、我简你繁”,另外每个小组只创作1 至2个小节,降低了创作的难度。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曲谱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音乐《欢乐歌》 2.上课礼仪
《欢乐歌》为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其情绪欢快活泼,便于营造典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都是踏着音乐声走进课堂的,在踏进教室时你听到老师播放的这首乐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能反映大家此时的心情,叫《欢乐歌》,大家刚才听出了这支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有几千年灿烂历史,有着许多像《欢乐歌》这样好听的音乐,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一次民族音乐之旅, 三.民族乐器 1.“八音”
(1)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是《八音和鸣》,“八音”指的是我国民族乐器以制作材料为依据,可以分为八大类别,大家想知道“八音”是哪八音吗?(课件展示)(2)按照这种“八音”之说,大家能不能对各个类别的民族乐器举几个例子出来。(3)对于学生可能说不上来的“土、石、匏”进行举例。(课件展示)2.游戏分组
(1)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的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现在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屏幕上有四个乐器组的名字,你认为你手中拿的这种乐器该归到哪个乐器组,就做到哪一组去。(课件展示)(2)同学们都已找好了位置,那你们坐的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3.听一听,辨一辨
认识了这些乐器,下面,老师要播放一些民族器乐独奏曲的片段,来听听它们的声音。这些可是精品中的精品,相信大家一定会一饱耳福的,不过,别忘了老师屏幕中提出的问题哟。(播放《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的片段)四.丝竹古韵 1.初听全曲
刚才我们领略了民族乐器在独奏时的魅力,真是音色各异、情趣各有不同。这些民族乐器除了用于独奏外,还常常用来共同演奏一支乐曲,形成齐奏或合奏。这样就组成了多种形式的民族乐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民乐小合奏《紫竹调》。听听中间出现了哪个乐器组的乐器。并从这四幅图中选出与其意境相符的一幅图。2.(课件展示)介绍江南丝竹。3.复听全曲
下面我们就再一次来感受以下江南丝竹的清新优美。在体会《紫竹调》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的同时,大家可以轻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辨别一下,这支乐曲有几个段落组成。并说出每一段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4.复听片段
(1)展示主题曲谱、播放主题音乐两遍。让学生“啦”字试唱曲谱。
(2)展示笛子、二胡曲谱,播放两段音乐。引导学生辨别哪段是笛子的,哪段是二胡的。(听音选画、谈感受、了解、聆听)
(听主题,模唱主题、辨别曲谱)五.创作与表现
1.引导学生比较笛子和二胡演奏的曲子与主题的不同之处,教师简单介绍“加花”。2.进行启发然后给出几句乐谱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引导做调整。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唱出自编谱。可加入打击乐器。(了解、创作、表现)3.听一听,辨一辨
认识了这些乐器,下面,老师要播放一些民族器乐独奏曲的片段,来听听它们的声音。这些可是精品中的精品,相信大家一定会一饱耳福的,不过,别忘了老师屏幕中提出的问题哟。(播放《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的片段)四.丝竹古韵 1.初听全曲
刚才我们领略了民族乐器在独奏时的魅力,真是音色各异、情趣各有不同。这些民族乐器除了用于独奏外,还常常用来共同演奏一支乐曲,形成齐奏或合奏。这样就组成了多种形式的民族乐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民乐小合奏《紫竹调》。听听中间出现了哪个乐器组的乐器。并从这四幅图中选出与其意境相符的一幅图。2.(课件展示)介绍江南丝竹。3.复听全曲
下面我们就再一次来感受以下江南丝竹的清新优美。在体会《紫竹调》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的同时,大家可以轻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辨别一下,这支乐曲有几个段落组成。并说出每一段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4.复听片段
(1)展示主题曲谱、播放主题音乐两遍。让学生“啦”字试唱曲谱。
(2)展示笛子、二胡曲谱,播放两段音乐。引导学生辨别哪段是笛子的,哪段是二胡的。(听音选画、谈感受、了解、聆听)
(听主题,模唱主题、辨别曲谱)五.创作与表现
1.引导学生比较笛子和二胡演奏的曲子与主题的不同之处,教师简单介绍“加花”。2.进行启发然后给出几句乐谱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引导做调整。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唱出自编谱。可加入打击乐器。(了解、创作、表现)六.爱与振兴
1.今天我们的民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旅行,你对中国民乐有了怎样的了解呢? 2.这么美的音乐,可是,我们许多年轻人都不了解它,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人,又该怎么办呢? 3.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支乐队,西望他们的演出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4.小结,提出希望。
5.播放FLASH《紫竹调》,学生可以听音乐出教室。
牛头初中双主高效课堂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期中的一两手作品。
2、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地概括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教学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让学生走进传统民歌。教学重点:完整的学唱演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教学难点:
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历史吧!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
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呐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平水时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声音力度相对较弱,急流时节奏比较密集、速度逐渐加快,力度较强。)
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弱缓”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弱缓手势:右手平放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2/4嗨--|嗨--|嗨--|嗨--|嗨0|嗨0|嗨0|嗨0|嗨--|嗨--|嗨--|嗨--|| 新课教学
1、《澧水船工号子》 简介:船工号子的由来。欣赏:聆听《澧水船工号子》,在音乐中用强弱缓急的手势表现作品的变化。(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
分析:澧水船工号子的种类和结构。
学唱:老师领大家和,学唱《澧水船工号子》的引子部分。
表现:创设情境,加入“摇橹”的动作与老师呼应,老师变换领唱速度,学生配合。探究: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2、劳动号子的种类及代表作品听赏
A、介绍:简介民歌中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B、欣赏:聆听湖南《打硪歌》、东北《哈腰挂》以及湖北《催咚催》等三首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片段,把握这些作品的相同特点在欣赏后结合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不同的劳动形式。)C、总结: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设计意图】
在欣赏时用手势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乐曲的变化,提升学生的专注力。通过感受、体验、表现、探究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加深对劳动号子特征的理解,建立学生对作品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兴趣。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山林的呼唤
邀请学生冥想,一起来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的感受。(让学生捂住耳朵,更能让学生无所顾忌、畅快淋漓的去体验。)2《放马山歌》
A:听赏《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B: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
(学生在模仿时容易用假声捏嗓子唱,可引导学生往腰里使劲,用上气息,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身处在大自然的感觉)
C:互动:老师演唱正词,学生唱吆喝的部分。(引导学生主要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D: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
(注意结合学唱的难点讲解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特征,歌曲中没有反复出现的小节可单独让学生练唱。)E:学唱:有感情的跟着老师学唱《放马山歌》。F:表现: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唱添花加彩。
(比如骑马、甩马鞭、拍膝盖等动作。)【设计意图】
在“山林的呼唤”的情镜中,学生趣味的体验原汁原味的声音来源,并为后面的“喊唱”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可以降低学生学唱的难度,拉近学生与民歌的演唱距离。
3、《槐花几时开》
A:听赏:聆听老师范唱《槐花几时开》,为老师的演唱划拍。
B:讨论:这首作品的曲调和节奏有何特点?你能用线条将其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从线条的粗细、形状去表现音乐的旋律、节奏及情绪特点。)C: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和旋律在情感上的细腻表现。D:探究劳动号子与山歌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
老师的范唱能给学生亲切感,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民歌的距离。用线条表现音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通过对作品感性的把握,理性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山歌的基本特征。课堂小结
总结:民歌的传承。跟随老船工的歌声结束本课。【播放视频】
片头出现的老船工在三峡教游客唱船工号子:重庆开头,嗨嘿,两条江,嗨嘿;上有坛子,嗨嘿,下有缸,嗨嘿…….师生跟着视频一起和。
牛头初中双主高效课堂
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 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音乐最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聆听……戏曲……等”,要求“学习传统中国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对戏曲已有所接触,高中阶段的戏曲欣赏教学如何较之小学和初中阶段具有更高层次的体验、了解?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从戏曲的起源、表现内容、传统戏曲的特点及常用表现手段、现代戏曲在表现手段上的变化这一脉络来教学。戏曲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结合欣赏、模仿、表演等,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形成他们应该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视频的运用就很必要,学生通过听、看结合,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体会戏曲艺术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不是很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学习的兴趣放在首要思考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制订适当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因为传统戏曲的唱腔相对难学,所以选择学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二、补充了学生喜欢的、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拓宽学生接触戏曲艺术的渠道;
三、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戏曲应运而生。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从音乐、表演、服饰、舞美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者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学环节设计了一个戏曲知识竞赛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1.乐意体会戏曲艺术的韵味,对我国戏曲音乐及其表现形式产生初步兴趣,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2.通过视频观赏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戏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及戏曲的主要行当(生、旦、净、丑);能跟随录音(或视频)演唱戏曲片断,模唱(或模拟演奏)锣鼓经片断;
3.能够体验并简单分析戏曲的主要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了解传统戏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列举出生活中与传统戏曲有关的音乐作品及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教学重点:感受并了解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传统戏曲综合化、虚拟性、程式化的艺术特点。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唱脸谱》)【设计意图】课间音乐选择学生较为熟悉与喜欢的具有戏曲风格特点的通俗歌曲,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暗示着本课的教学内容,并为导入部分做好铺垫。
一、导入
1、同学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什么歌曲?它与我国哪种艺术形式有关?京剧。
2、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戏曲?(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中国的戏曲艺术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块民族文化的魂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设计意图】问题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相适应,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能迅速进入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二、欣赏与分析
(一)传统戏曲
1、起源与表现内容(1)介绍戏曲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设问: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至此,中国戏曲形成。(戏曲的起源与人类原始歌舞有关,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元代,戏曲基本形成。
【设计意图】问题涉及到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较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概况。(2)表现内容
a、播放视频:视频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路遇》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内容是什么?引出表现内容之一:七仙女、董永神话故事。b、京剧《空城计》剧照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引出表现内容之一:诸葛亮历史故事《空城计》 c、问:初中时欣赏过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根据哪个剧种 创作的?越剧。引出表现内容之三:民间传说
【设计意图】通过唱段欣赏、人物分析、音乐知识提问等不同的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思考、探究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
2.传统戏曲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1)传统戏曲的特点
(一)综合性 a.播放视频片断
问:戏曲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各种表现手段“唱、念、做、打”
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虽然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唱为主。b.欣赏黄梅戏《天仙配》片断《夫妻双双把家还》 学生演唱
【设计意图】视频片断紧扣教学内容“梨园百花”的主题,分别选取了越剧、京剧、豫剧等不同剧种的“唱念做打”四个片断作视频剪辑,使教学素材的针对性更强,与教学目标的联系更紧密,让学生充分体验戏曲的表演形式,理解综合性的特点。(2)传统戏曲的特点
(二)虚拟性 a.欣赏京剧《贵妃醉酒》片断
问:这个片断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有哪些布景、道具?
生答(教师补充):这是一个“唱、做”俱佳的唱段。婉转优美的唱腔表现了失意的杨贵妃的醉态。布景里的屏风花团锦族,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百花亭;
牡丹花暗示了杨贵妃的身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布景很少,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可以象征各种虚拟的物件。有时是金殿、衙门,有时是山坡,有时又是城楼、院墙、床铺。b.欣赏视频片断,说说剧中人物在做什么?用了哪些伴奏乐器(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教师补充:中国戏曲在剧情安排和舞台调度上采用虚实结合的夸张手法,通过身段动作予以象征性的表现。特定的动作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例如: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思考,通过师生的相互讨论得出戏曲的虚拟性特点。(3)传统戏曲的特点:
(三)程式化
戏曲的传统乐队分为文武场:文场为小型民族管弦乐队;武场是打击乐。a.辨认乐器。b.锣鼓经“四击头”
中国戏曲音乐有固定的曲牌与板式。在“唱念做打”上都有一套规范化动作与套路。这是我国传统戏曲的第三个特点:程式化。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乐器、模唱“锣鼓经”作知识点的教学,介绍戏曲的传统乐队,理解戏曲的程式化特点。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二)现代戏曲
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并思考几个问题:(1)乐器的运用出现了哪些新元素?(2)舞台效果上运用了哪些新手段?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以表格的形式总结 现代戏曲艺术特点 音乐风格
除继续保持传统特点外,引入了交响乐等形式 舞美灯光
精美华丽、虚实结合,运用科技手段烘托剧情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三、戏曲知识竞赛:(分组)
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同学选题,回答问题,如果觉得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举手补充。脸谱的选题设计使学生能够与京歌《唱脸谱》相联系,加深对京剧“净”角的造型艺术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播放《花木兰》片断
请说出剧种。(豫剧)此剧反映了戏曲表现的哪种内容?(历史故事)。2.播放豫剧《七品芝麻官》片断
剧中的表演形式是什么?这反映了传统戏曲的什么特点? 做虚拟性
此片中的音乐与哪首民乐曲相似?《百鸟朝凤》 3.播放川剧变脸片断
你能说出片中的特技名称么?变脸 请说出剧种及发源地。川剧四川 4.播放小品《如此包装》片断
你知道此小品中涉及的戏曲剧种么?评剧
5.欣赏《大宅门》音乐片断,判断它与我国哪个剧种有关。京剧 你还能举出两首吸收戏曲元素创作的歌曲么? 粉墨人生、susan说 6.请你说出戏曲中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生旦净丑
7.观看照片,说出被称作京剧“四大名旦”的艺术家是谁?
四、总结与归纳
传统戏曲以程式化的音乐、唱腔、念白、动作、人物造型,以及高度象征性和虚拟性的舞美展现中国特有的古风雅韵,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绽放异彩。而现代戏曲引入了交响乐和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加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较为准确,对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高中学生来说,提出的教学目标明确,难度适中,能与初中和小学音乐教学相衔接;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基础上作了适当拓展,特别是互动环节的材料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教学与课堂评价(反馈)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教学过程中,以欣赏体验为主。
教学设计再思考:针对现在高中生的实际状况,可以在课前布置一定的,专题明确(表演形式、人物行当、伴奏乐器、戏曲发展概况等)的资料查询预习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展示,任务落实到人,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代表性反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加深对戏曲艺术的了解、感受成功的喜悦,更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牛头初中双主高效课堂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音乐教案
一、教学设想:
本课音乐欣赏课,意欲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印象、熟悉主题、交流讨论、小组评价等教学活动。创设“自主、创作、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人人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相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乐特点。
2、在欣赏《日出》和《乡村傍晚》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三、教学重点:
在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和感受各种乐器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体验用音乐来描绘《日出》和《乡村傍晚》的韵味。
六、教学难点
引导、启发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来感受音乐美与鉴赏音乐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及文字简介、音像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奥地利作曲家约翰 斯特劳斯曲)
2、思考: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乐曲?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引出课题《七彩的管弦》
二、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1、管弦乐队分成四大类:
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结合管弦乐队演奏图来认识乐器的分组)
2、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欣赏各组乐器的图片,认识其形状、结构。聆听各乐器的声音,感受其音色特点。
三、欣赏管弦乐作品,感受其风格特点。听赏《日出》第一乐章《大峡谷》
1、观赏日出(影片)
2、听赏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日出》
(引用大峡谷有关的风景画加入文字音响,让学生专注聆听音乐——想象与联想——配画。)
3、听赏《日出》后,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可从历史、地理、图画、音乐、音色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A、听完这首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乐器是什么?谈谈它有何特点? B、大峡谷位于美国的什么地方? C、请为这首乐曲配上一副图画。欣赏《乡村傍晚》
1、观赏《乡村傍晚》的图画
2、听赏《乡村傍晚》的音乐 分乐段赏析:
A段:开始是一支悠长缓慢的曲调,清新而优美,宛如悠扬甜美的牧笛声,请问: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B段:这段音乐有何特点?仿佛让人联想到了什么? C段:请谈一谈对这一段的感受和体会。
四、探究课题 你能为自己的家乡傍晚配上一段音乐吗? 第七单元 让世界充满爱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3、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
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音乐情绪上皆与A 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A部。
2、“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3、《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1984年为非洲难民而作的作品,由杰克逊和里奇共同创作。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A部分为叙述式的温情,曲调柔缓;B部曲调是呐喊式的,慷慨,激昂;C部分有一个明显的从大调转关系小调的过程——无奈、忧伤转到坚定、积极。整首歌曲曲调流畅,是典型的摇滚乐的演唱风格,是摇滚歌曲中的不朽经典。
4、迈克.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1958年8月29日,Micheal Jackson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在第十一届“美国音乐大奖” 囊括了从创作、演唱到表演的所有8项大奖,同年又摘取了格莱美最佳专辑等8项大奖,写下了这个与奥斯卡奖齐名的音乐大奖的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页。1985年3月,由众多名星参与的慈善义演(We Are the World)及其影带在全球推出。成为音乐界最为轰动的事件。他因而成为世界级的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大使”。
5、翁倩玉《爱的奉献》:是正大综艺的主题曲,一经推出,在国内广受欢迎,歌曲以清新流畅,婉转动听的曲调,用不同语言唱出人类共同的主题——爱。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感受爱
1、提问导入 :近一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学生:(印度洋海啸,美国的飓风,巴基斯坦地震)
导语:确实,如同学所说地震,海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唱爱——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课件播放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的,一组以爱 为主题的图片串联起的FLASH 作品
要求:找出FLASH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画面,说出让你 记忆深刻的理由。
学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乞丐给一个盲人施舍钱币——一个乞丐尚能给予别人以帮助,更何况我们
学生2:在洪水中解放军战士我自己的身躯挡住汹涌的洪水,保护好小婴儿——正是因为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在危难中给比人以帮助,才使得他们渡过难关,重新站立起来。……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动情,确实,贫困、灾难、战争,一次次地向人类发出挑战,而我们一次次地战胜了所有的这些,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爱,我们才一次次地拯救了他人,也拯救了自己。
2、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导语:刚才我们观赏的FLASH的背景音乐,是著名的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所作的一首组歌
(课件出示:郭峰图片及组歌的概念)
组歌: 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3、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全曲,师:跟随钢琴用LU哼唱全曲,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生:歌曲可以分为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① 跟钢琴慢速视唱全曲(老师发现学生视唱过程中出错 的地方)② 歌曲A段与再现段的对比
师:仔细看曲谱,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 生:第1小节与第18小节,第5小节与第21小节。
(老师在课件上用红色圈,划出歌曲第一与第三部分不同的部分)老师慢速在钢琴上弹奏这两个小节,让学生仔细听辨 学生跟钢琴模唱这两个小节 ③ 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分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生: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 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 ④长音的保持
歌曲第2,第4 小节等处,四拍的保持 老师数拍子,学生唱
⑤处理完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全曲
5、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师: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讨论与归纳:
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 情绪:A段:温馨、亲切 B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 B段:坚定的,热情的
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6、实践与创造:
导语:我们已经知道组歌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演唱方式,请同学们根据歌曲旋律的特点及刚才我们对歌曲的处理,分别为这首歌曲的三部分选择合适的演唱形式。生:A段,由一女生领唱(或全体女生齐唱)B段,全班同学齐唱
A段(再现段),女生齐唱(男生齐唱)
选择一到两种处理方式,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三:感受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欣赏
1、导语:让世界充满爱,歌声是美妙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所有的一切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得伸出自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在这方面有人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一同来走近他。
2、介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
(课件出示杰克逊地图片,及最重要的生平介绍)师:迈克.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但我们记住他不但但是因为他在音乐上杰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致力于世界的慈善事业,建学校,收养孤儿……《同属一个世界》就是他在得知非洲遭受严重旱灾,上亿人面临饥饿与死亡威胁时,为援助非洲难民而作的歌曲,歌曲在推出一周就卖出了几百万张的销售业绩,后来又在英国和美国举行了长达16个小时,通过7颗卫星向世界上20多亿观众直播了为非洲难民举行的大型赈灾义演,演出获得了8500万美元的赈灾款……。
3、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①由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诵歌词,(课件出示: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A 段叙述式的温情,柔缓 B段号召式的慷慨,激昂 C段无奈、忧伤——坚定、积极 学生有感情地分别朗诵A,B两段歌词
老师朗诵C段歌词:当你贫困潦倒,眼看就要陷入绝境,你可要坚信不疑,不要灰心丧气…… 问题一:师:这三段歌词中,两段前后是一致的,有一段是前后存在转折关系的,同学们刚才已经朗诵了歌词,找出那存在转折的一段,并说明你的理由.生:第三段歌词是存在情感上的转折关系的,因为它前面是讲贫困潦倒,而后面是劝告人们面对困难依然要心存信念 问题二:AB两段该怎么选择? 生:(出现分歧)
分段欣赏AB两段,学生得出答案
总结:旋律为歌词服务,旋律的走向要与歌词紧密结合在一起 ②完整欣赏
课件播放1984年世界顶级45位歌手录制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的现场MTV ③演唱风格: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自由、不拘一格,强调歌手的即兴发挥,和演员个性的张扬。因此,在长达5分钟的同一曲调反复时,没有一句是完全重复的 ④学唱B段:
A:在老师带领下朗诵歌词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en B:老师带领下逐句,慢速学唱 C:跟随钢琴完整演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四:聆听爱——欣赏《爱的奉献》
1、导语:都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能用几种语言来表示“爱” 生:中文——爱;英文——LOVE 导语:今天老师再教大家几种不同的语言共同表示爱 课件出示:
拉丁语amour;芬兰语:RAK
2、导语:表现同样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以不同的风格呈现给我们。象表现人类之爱,可以是刚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那样的激昂,高亢,也可以是温情默默的 欣赏歌曲 《爱的奉献》
五:课堂小结(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因为你而更加温暖。用提问,谈话式导入使学生进入爱主题的环境
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FLASH作品的播放,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爱的激情,同时能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
学生讲述看FLASH 的感受能增强学生对爱的理解,认识到爱的伟大力量,被平凡而又伟大的爱所感动,感染
用“LU”母音哼唱,一方面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旋律,另一方面在哼唱的过程中学生能轻松地给歌曲划分段
不经过重难点的讲解让学生直接视唱,在视唱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能让老师在下一个环节有针对性的解决,避免了因为讲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而浪费时间分析歌曲,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与讨论,探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使学生能在理性上把握歌曲。通过学生对歌曲的艺术实践、比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喝审美能力
介绍作曲者及歌曲创作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对于杰克逊的介绍引导学生,全面地,宽容地认识流行歌手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强烈的想欣赏歌曲的愿望通过朗诵歌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的震撼力,并且认识到音乐作品地词曲结合的原则
把最明显的C段先解决,A段和B段有分歧,听过片断后能很容易地区分,通过分段欣赏,学生能明显地感受到词曲结合的巧妙通过视频欣赏,强化音乐对学生的听觉冲击,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歌手的热情及为帮助他们付出的努力,通过讲解及欣赏使学生对摇滚风格有所认识音乐无国界,表现爱的主题的作品更是如此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深化本课主题——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学会给予。
牛头初中双主高效课堂
第八单元 歌剧览胜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二()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并能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三()能够领悟《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情节内容,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感受三个“娘啊?选儿死后……”在歌唱的艺术处理上的不同。
四()能够感受、体验《饮酒歌》的音乐情绪,并能辨认变化着的演唱形式。
五()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六()初步了解韦伯、威尔第和比捷的生平及贡献。
二、教材分析
(一)《猎人合唱》 1.作者简介
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0岁学习演奏钢琴,以后又学习作曲,14岁时已写有不少作品。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成就卓著。其代表作品《自由射手》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除了《自由射手》外,歌剧《欧丽安特》、《奥伯龙》也有较大影响。在钢琴作品中,《邀舞》颇为著名。
2.歌剧《自由射手》简介
歌剧《自由射手》作于1821年,为三幕歌剧。歌剧脚本是依据阿佩尔和劳恩合著的小说《妖怪谭》中的一个故事写成的。1821年6月18日首演于德国伯林皇家剧院。
歌剧的故事情节是:守林员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阿加特相爱。按传统规矩,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他才能继承护林官的职位并获准与阿加特成婚。在第一天的比赛中,马克斯遭遇失败,他为此而忧心忡忡。猎人卡斯帕尔早已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为了赎回自己的灵魂,他诱使马克斯去与魔鬼以灵魂交换百发百中的魔弹。魔鬼给了马克斯七发魔弹,并言明第七发子弹打中的猎物归魔鬼所有。第二天比赛时,马克斯六发六中。王子命马克斯用最后一发子弹射击一只白鸽。马克斯举枪之际,阿加特急叫“不要开枪”,因为白鸽是自己的化身。但枪声已响,阿加特应声昏倒,而中弹落地的却是暗中窥探的卡斯帕尔。王子非常恼怒,想要惩罚马克斯。这时,隐居在林中的一位老人出来为马克斯求情,善良的马克斯终于和阿加特结为伴侣。3.歌曲分析
此曲是歌剧《自由射手》第三幕接近全剧结束的一首男声合唱曲。
《猎人合唱》的歌词,翻译版本颇多。尽管它们各具特色,但在内容上却是很一致的。歌词充分地表现了猎人们坚毅勇敢、勤于劳作的豪爽性格,也很好地表现了他们热情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从音乐上看,歌曲的节奏生动、活泼,歌曲的旋律流畅、奔放,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音乐风格。
具体地说,这首合唱曲为E大调(原曲为D大调),2/4拍,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
即:
A段的旋律流畅而豪放。它生动地描绘了猎人的飒爽英姿及森林狩猎的意境。
B段歌词带有叙事性,其旋律前半部分节奏性较强,采用了同音重复及跳进的音程,音乐很富有弹性,给人以坚毅、稳健的感受;其后半部分的节奏略显密集,又多用级进音程,音乐显得流畅而乐观。
C段则完全使用了衬词,旋律多采用分解和弦音,其节奏含有马匹奔跑的节奏特点,因而给人以猎人骑马歌唱的印象。从这段音乐上看,它显得粗犷、豪放,充满了热烈、欢快的气氛。(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1.作者简介
张敬安(1925—)作曲家。1949年毕业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音乐系,曾任湖北歌剧团团长。代表作有歌剧《洪湖赤卫队》、《罗汉钱》等。
欧阳谦叔(1926—)作曲家。1953年毕业于华东音乐分院专修班,曾任湖北省歌剧团创作组组长。代表作有歌剧《洪湖赤卫队》等。
2.歌剧《洪湖赤卫队》简介
《洪湖赤卫队》6场歌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1959年首演于武汉。剧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韩英、刘闯领导的洪湖赤卫队与彭霸天等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斗争,终于战胜外敌和内奸,保卫了红色根据地。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音乐以天沔花鼓戏以及天门、沔阳、潜江一带民间音乐为主要素材,同时吸收黄陂、孝感等地的民间音调,兼用主题贯穿发展和戏曲板腔体这两种手法结构。著名的二重唱和独唱有《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3.歌曲分析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唱段是歌剧《洪湖赤卫队》第四场中,韩英母女在牢房相会时的大段唱腔,是韩英的独唱部分,也可称之为这部歌剧的咏叹调。它是整个歌剧中最能深刻揭示韩英内心世界的主要唱段,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充分表现了韩英被捕后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操。唱段采用类似戏曲音乐中的板腔手法,将其分为五个段落。根据歌词的内容,运用慢板、快板、散板等不同的板式变化,在曲调上则借鉴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等手法,使音乐有起有伏、戏剧性地加以展开。
第一段:自“娘的眼泪似水淌”至“含着眼泪叫亲娘,娘啊!”。这是一段抒情的慢板,4/4拍子,音调深沉婉转,表达了韩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当韩英看到自己亲生母亲的热泪时,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但她竭力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而又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第二段:从“娘说过那二十六年前”到“日夜把儿贴在胸口上”。这是一段叙述性的慢板,改用2/4拍子。回忆和叙述的音调如泣如诉,特别是尾腔的运用,催人泪下,唱出了韩英对苦难身世的回忆。
第三段:自“从此后,一条破船一张网”始,至“我娘带儿去逃荒”止。这段音乐为2/
4、1/4拍子,曲调紧凑,感情激越,速度突然增快一倍。采用快板手法,并运用切分节奏和叙述性的音调,强烈地控诉了彭霸天对韩英父母的迫害,也述说了母女二人相依为命、被迫逃荒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激起韩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仇恨。最后一句旋律中的装饰音更增强了音乐中的凄婉效果。
第四段:从“自从来了共产党”到“洒尽鲜血心欢畅”,由一个较为昂扬的间奏开始,出现了明亮、颂扬的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速度也转为快板,表现了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来到洪湖地区,解放了人民,也解放了韩英母女。接着,音乐转为散板,旋律变为高亢挺拔、坚定有力的朗诵式音调。它表达了韩英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也表达了韩英对革命的坚强信心和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五段:从“娘啊!儿死后”始,至整个唱段结束。这是整个唱段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它采用了奔放的音调、较快的速度和民歌的风格,充分表现了韩英虽与母亲生离死别,却没有丝毫的恐惧、悲哀,反而充满了坚定乐观、视死如归的革命情绪。这一小段也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一再重复,加以强化,将韩英这位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及其崇高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
歌中三次出现“娘啊!儿死后……”的唱腔。歌唱家在演唱中做了层层深入的处理。第一次着重于表现母女间的亲情,是女儿对母亲的希望;第二次着重于表现韩英对革命成功的强烈信心;第三次则着重于表现韩英对革命理想的无比执着。
歌曲的最后两句,又采用了朗诵式的散板,壮丽辉煌;加上伴奏音乐烘托的气氛,将音乐推向高潮,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听众面前。
(三)《饮酒歌》
1.作者简介
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当意大利为摆脱奥地利的统治而掀起革命浪潮时,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革命歌曲来鼓舞人民的斗志,因而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美称。他一生创作颇多。其代表作有歌剧《利戈莱托》(即《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假面舞会》、《阿伊达》等。
2.歌剧《茶花女》简介 1848年,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问世。后来,他又亲自将其改为剧本。1852年,威尔第在巴黎访问,并在此观看了话剧《茶花女》,随即产生了将其改为歌剧的想法。1853年初,皮阿维写成歌剧脚本。随后,威尔第用了四周的时间便写成了歌剧《茶花女》。同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的费尼切剧院演出。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演员的原因,首演以失败而告终。一年之后,此剧又在威尼斯的圣•内迪克特剧院演出。此次演出大获成功。
《茶花女》的简单剧情是:青年阿尔弗莱德与名妓薇奥列塔真心相爱。而阿尔弗莱德的父亲囿于门第之见,借口为了阿尔弗莱德的前途和幸福,要求薇奥列塔远离阿尔弗莱德。薇奥列塔痛苦地答应了下来。为了遵守诺言,她写信给阿尔弗莱德,故意说自己已经另有所爱。阿尔弗莱德不明真相。为了报复,他当众羞辱了薇奥列塔,由此而使得薇奥列塔病情加重。当阿尔弗莱德明白真相后,赶来探望薇奥列塔,而薇奥列塔已经病危。与此同时,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也意识到:是自己一手造成了这场悲剧。他也来到薇奥列塔身边并向她深深忏悔。但一切都为时已晚。最后,薇奥列塔将自己的画像送给了阿尔弗莱德便离开了人世。
《饮酒歌》是歌剧《茶花女》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首歌。剧中的女主人公薇奥列塔久病初愈,在家里举行宴会。青年阿尔弗莱德•阿芒被朋友拉来参加宴会。在薇奥列塔生病的时候,许多有钱的朋友都远离了她,只有一个和她素不相识的青年每天暗地里送鲜花给她,并探问她的病情,这使薇奥列塔十分感动。在宴会上,薇奥列塔才知道:那个送花的人就是阿尔弗莱德,她非常高兴。席间,朋友们邀请阿尔弗莱德唱一首歌。他便借歌声向薇奥列塔表达了爱慕之情。他歌唱美好的青春、歌唱纯洁的爱情。薇奥列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的回答。客人们的助兴更增添了宴会热烈而欢乐的气氛。
3.歌曲分析
《饮酒歌》为降B大调,3/8拍子,单三部曲式。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独唱以及两位主人公的对唱,最后有合唱呼应;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此时的旋律转入降E大调,情绪显得更加热烈欢快。
(四)《卡门》序曲
1.作者简介
比 捷(1838—1875)法国作曲家。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钢琴家,因而自幼受父母熏陶。不满10岁入巴黎音乐院,师从古诺学习对位及赋格,师从阿莱维学习作曲。1857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深造三年。比捷的创作颇丰,其中包括了管弦乐曲、钢琴曲、戏剧配乐、歌剧、合唱、歌曲等。以《C大调交响曲》《阿莱城姑娘组曲》及歌剧《卡门》最具代表性。歌剧《卡门》,今天被世人公认为不朽之作。但在当时却遭到一些人的贬斥,称其为“格调不高”,以致比捷在《卡门》公演到第31场时溘然长逝。
2.歌剧《卡门》简介
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其故事梗概是: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并且参与了卡门的走私活动。可是,卡门对唐•霍赛的感情却越来越冷淡,并且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
这部歌剧的主旨是:表现未受资产阶级市侩思想影响的纯朴农村青年——霍赛——向往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这就与大胆、泼辣、酷爱自由的卡门那种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两个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是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难以调和的矛盾造成的。透过它,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有人这样说:“《卡门》的必然结局并不是抽象的宿命论性质的。他们两人的必然死亡是因为在那不让感情遵循逻辑发展的社会里,是不能抱着真实的情感活下去的。”也就是说:卡门只能以死来保全她的自由,霍赛也只能以死来为他纯朴的感情献身。
3.乐曲分析
《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在音乐会演出时,常常略去其中的最后一个主题。
《卡门》序曲省略最后一个主题的结构形式,可看作为回旋曲式。
乐曲的主部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
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升f小调、2/4拍,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这个旋律来自第二幕中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这个主题先后呈现了两次。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它抒情细腻、感情真挚。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重复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
这段旋律为F大调、2/4拍,具有进行曲的特点。
按音乐会序曲演奏时,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后,音乐即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按歌剧序曲演奏时,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后,音乐情绪突变。在弦乐震音的衬托下,大提琴和管乐器奏出了一个悲剧性的主题。其速度为中庸的行板,d小调、3/4拍。
(五)相关知识 歌剧知识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和舞
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音乐处于主要地位。歌剧的结构原则和戏剧相似,常按情节发展的时间、地点来划分幕、场或景。
歌剧的音乐布局因时代、民族、体裁样式、创作方法而异。歌剧的音乐结构有分曲编写(由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断连接而成)和不分曲而连贯发展两大类。歌剧的声乐部分由宣叙调、咏叹调、重
唱曲、合唱曲等组成;器乐方面多为管弦乐曲,乐队除主要作为各种声乐曲的伴奏外,尚演奏序曲、间奏曲、舞曲等。
宣叙调亦称“朗诵调”,是欧洲歌剧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模仿和强调语言中的自然音调为基本特点。在歌剧中有时自成一曲,有时穿插在合唱曲或重唱曲之中,最常见的是作为咏叹调的引子,起到叙述情节或与动作一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宣叙调的节奏比较自由,曲调接近于朗诵,无统一的曲式结构。咏叹调是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声乐曲。通常为主要角色所演唱的独唱曲,带有乐器伴奏。咏叹调往往安排在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着重表现剧中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这时,剧情的发展暂时停止。咏叹调的旋律比较优美动听。除曲调结合歌词不断展开外,还给演员充分发挥声乐技巧的余地。咏叹调也常单独在音乐会中演唱。
欧洲歌剧有多种样式与体裁。常见的基本类型有:正歌剧、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配乐剧等。欧洲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17世纪以来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并不断发展和演变,直至20世纪。
中国歌剧产生于20世纪前半叶,以黎锦晖所作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1928)和聂耳所作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1934)为先导。20世纪40年代以来获迅速发展,以具有中华民族风格为特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如:马可等所作《白毛女》(1945);梁寒光所作《王贵与李香香》(1950);马可等所作《小二黑结婚》(1953);罗宗贤所作《草原之歌》(1955);张敬安等所作《洪湖赤卫队》(1959);羊鸣等所作《江姐》(1964);石夫等所作《阿依古丽》(1966);施光南所作《伤逝》(1981);王祖皆等所作《芳草心》(1983);马思聪所作《热碧亚》(1988)等。
三、教学 建 议
(一)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用3课时。
1.学唱《猎人合唱》用一课时。其它课时中可作复习。
2.聆听《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饮酒歌》用一课时。聆听重点放在《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上。
3.聆听《卡门》序曲用一课时。留出一定的时间复习《猎人合唱》。
二()学唱《猎人合唱》
1.学唱前应聆听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知谱能力水平,可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强,可采用视唱教学法,难点部分用听唱或模唱的方法予以辅助;学生的识谱能力一般,可在歌曲的局部采用视唱法教学,另外的部分采用听唱或模唱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弱,可采用听唱法或模唱法进行教学,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可在歌曲的局部引导学生视唱,或在唱会全歌后再引导学生唱谱。
在学唱歌词时,要注意歌曲的第二乐段。因为歌曲旋律的节奏、重音与汉语的节奏、重音并不完全吻合。因此有时显得拗口。所以,可适当放慢速度用模唱的方法予以解决。
3.这首歌,应当引导学生唱好合唱。为此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全部地或局部地练习合唱。唱合唱时,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问题。
4.为表现好歌曲的情感,要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要特别注意控制好节奏,避免越唱越快的现象。为此,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例如:猎人们迎着朝阳出行的愉快情景;猎人们叙述自己狩猎生活的兴奋心理;猎人们唱着歌逐渐远去形象……
三()聆听《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1.聆听音乐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板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并通过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体验、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
2.在一般聆听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重点听赏第五段落。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比较三段歌词的内容,比较歌唱家的艺术处理,进而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及情感内涵。
3.条件允许的话,可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电影或歌剧,以便学生能从多种艺术角度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4.要鼓励学生在课前查阅与《洪湖赤卫队》这部歌剧相关的介绍材料。至少应了解故事的情节梗概。
四()聆听《饮酒歌》
1.聆听《饮酒歌》要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音乐情绪及表演形式上的变化,并知道表演形式的变化与歌剧情节之间的关系。
2.为提高聆听质量,要带领学生唱一唱课本上的歌曲片段。
3.在聆听过程中,可适当地介绍作者及歌剧故事的情节。
五()聆听《卡门》序曲
1.初听乐曲时,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结构特征及情绪特征。为了较好地感受音乐,可预先聆听主部主题及第一插部的片段,唱一唱第二插部的旋律片段。
2.复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写出或画出乐曲的结构图示,并说出各部分的情绪特征。
3.用原歌剧序曲与聆听到的《卡门》序曲作比较,通过讨论认识歌剧序曲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六()对与本单元相关的音乐知识(如:作者的生平与贡献、歌剧的故事情节、音乐家的流派风格等)可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查阅资料,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当珍视,一方面可以用来出音乐墙报,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习音乐档案袋”。
第三篇:音乐教案 八年级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八年级)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审美视角诠释音乐。教学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而智慧的学生个体,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求新:教学导入求新;挖掘教材求新;学生的创编活动求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有关大海的视频资料,音乐光盘,钢琴、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
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
(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海潮起潮落 海滩风光)
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漫步在海边,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海风,脚下踩着松软的沙地,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你想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湛蓝的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我想到各种各样的海鸟上下翻飞,海边人们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尽情地畅游,简直就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画面……”
教师:“的确,大海有时平静得象个可爱的孩子,任你抚摩畅游;但有时却奔腾怒吼,掀起狂澜,让你胆战心惊,不可一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大海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大海的画面,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
(二)聆听感悟:
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歌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1:歌词质朴深情,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2:歌中的大海总体上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这是由三拍子的节拍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所决定的 2 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
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随琴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学唱歌曲 :随伴奏演唱歌曲
以不同演唱形式(齐唱,领唱)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及歌曲的主题思想)深入体验歌曲
1)旋律线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
教师:划出的旋律线象什么?
学生:象大海的波浪
2)节奏
教师;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运用到的典型节奏型是什么?
学生:歌曲节奏较为舒展,xx x.xx xx x-切分节奏的运用较明显,重复多次(集体练习节奏)
教师:这一节奏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学生:xx x.xx xx x-切分节奏的运用生动描绘出大海带给我们的印象:平静中略带波澜,使我们很自然想到大海的潮起潮落
教师: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对与表达歌曲的情感有联系吗?
学生:切分节奏xx x.xx xx x-的运用及旋律线都象是真切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完美而统一,简直太绝妙啦。
3)重复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小组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 ,这样感情的发展线也仿佛象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感情的发展,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发表独到的见解)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小组练习并展示
师生评价总结
(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
三 表现创造:
教师:在音乐创作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来为这首歌再添上精彩的一笔:
分组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及创作练习。经过认真准备,学生分成:1)诗歌组:配乐朗诵2)器乐组:竖笛演奏(领奏,齐奏)3)演唱组:不同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轮唱4)舞蹈组:形体表现5)绘画组:6)创作组:7)编导组。
学生小组活动,以小组展示,师生评价总结
教师:“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有何不同感受?” 学生:“诗歌使我们放飞思绪感受到诗与乐的完美结合;歌声让我们感受到人声的魅力,器乐让我们关注旋律的起伏发展;绘画给于我们无限的空间的想像......”
教师:“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以集体的智慧奏响一曲新的乐章。”
学生表演:引子:学生模仿海鸟的叫声;接着教师钢琴弹奏:用琶音表现海水波纹,潮起潮落;学生配乐朗诵加领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尾声:用琶音快速弹奏,伴以海鸟的叫声及波浪声结束。其间,由器乐组用竖笛,教师用钢琴穿插伴奏,舞蹈组形体表现,展示书画作品。
(设计思路:通过细致的分组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各尽其能,其中稍有难度的是创作组,由音乐特长生为主,主要负责:为歌曲编创开头和尾声。编导组由思维活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组成,主要负责:总体策划将各组节目进行筛选穿插完美结合。通过各小组的活动,将歌曲进行了二部创作以综合艺术的形式完整展现出来,体现出集体的智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创新实践能力)
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导入求新、运用处理教材求新并注重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实践中取得一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问题。需要教学中把握各环节分寸,教师指导到位,尤其编创环节的指导及时间把握。任一环节把握不当,都会导致教学失败。而且作为教师首先应时刻树立创新的意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只有长期不断地反思积累,总结并发扬教学成功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超越,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课。
《我的中国心》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用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学生赏析歌词,指导学生在生活中选择健康进步歌曲去欣赏。
学习目标:
1、品读歌词
2、评析歌词
3、探究游子心境、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把握歌词朗读节奏和情感,抓关键句研究歌词内涵。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比较研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喜欢的歌曲,并谈谈喜欢的原因。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表明学歌词。歌词是什么?诗。
二、诗和歌的探究:
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2、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
三、交流学习方案,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取大部分同学的意见)
四、指导朗读歌词(节奏、情感)
五、引导学生评析歌词
六、引导学生收集古代写游子心境的诗: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
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
想想:古代游子的心境和《我的中国心》中的游子心境有何不同?
明确:古代游子:个人的嗟生、忧时、怀情(狭隘、利己、压抑)
《我的中国心》中的游子:胸怀爱国情感(豁达、无私、奔放、超脱)
七、小结:通过学习《我的中国心》要明白哪些歌曲更值得我们去唱的(有教育意义的、开启心扉的、给人鼓舞的)
八、指导学生摘抄歌词中的有有教育意义的、开启心扉的、给人鼓舞的句子。
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2、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
请你不必太在意
洒脱一些过的好
《祝你平安》 教学反思: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十年后,展示给我们的全新面貌。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 13 册教材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二课时,本单元以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以 “ 回归 ”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0 1|4.6 i” 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是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1997。天。地。人》交响曲(序曲):是音乐家谭盾的作品,是为香港回归而创作,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全曲分天,地,人,三个乐章,庄严壮丽的古代编钟;天使般纯洁的童声;大提琴低缓地吟唱,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 “ 祖国统一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八)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1、师生问好。、导入新课:
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几位歌星的歌曲,同学们来听听他们都是谁?(播放张学友〈太阳星辰〉、刘德华〈中国人〉、陈奕迅〈十年〉等)生(分别说出歌星的名字)。
师:同学们喜欢他们吗? 生:喜欢!
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男的!(笑)都是香港人!、教师播放MP4里的图片: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 “ 东方之珠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1)教师播放录音,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随琴演唱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师: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多次的强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创作的?(学生回答----罗大佑)、作者介绍----罗大佑
师: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若熟悉由学生介绍,若不熟悉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
学生学唱演唱“让海风吹拂了。。。”、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片段。、欣赏《1997、天、地、人》交响曲序曲。A、简介谭盾。
B、简介回归情况。
11、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1)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 VCD 伴奏进行演唱。
(2)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
12、欣赏《香港始终有你》 这是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而创作的歌曲,由香港百名歌星演唱。
13、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教学反思:
第四篇:八年级音乐教案范文
八年级音乐教案
层台中学 罗亚
课题:《雪绒花》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插曲 课型:唱歌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欣赏《音乐之声》插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知识目标:了解电影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特点、作用。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绒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优美和谐的旋律。再了解电影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电影音乐。教学难点
歌曲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和谐。教学用具
手风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简单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5分钟)
师生: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多来咪》。提出问题:谁听过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部电影?
学生:《多来咪》选自《音乐之声》电影。播放课件背景音乐《雪绒花》衬托下课题名称。
二、简介电影
1、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获奖情况
教师: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1965年改变成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2、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讲述电影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部影片及音乐。
教师:教师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玛利亚的年轻女子,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善弹吉他、喜欢唱歌。后来,玛利亚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玛利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上校轻拂六弦琴,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新课
教师:播放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
展示课件 教师:这样的画面你们感受如何?此时的音乐让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学生说音乐甜美、人物美丽、家庭幸福、声音和谐。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演唱《雪绒花》(中文版、英文版)学生:随钢琴演唱这首歌。
4、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合作练习。
5、教师拉手风琴和学生共同演唱,同时把两种不同风格演唱《雪绒花》的感情表现出来,唱出对祖国的爱意。
6、学生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和老师手风琴合作,之后加上全体同学演唱,达到一个高潮,使学生在音乐中陶冶性情。
三、结束部分
教师提问与学生之间讨论互相学习
1、音乐对电影电影艺术本身有什么作用,音乐的魅力在哪?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影音乐?(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是指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它是综合艺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功能主要有:突出主题,抒发感情、背景气氛,推动剧情发展结构统一的作用。让学生回家到网上查询有关《音乐之声》金像奖的详细资料,下节课和老师同学共同欣赏。播放课件,谢谢合作,再见!背景音乐《雪绒花》。
《雪绒花》教学课后反思
《雪绒花》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电影音乐,舒畅轻柔的风格,深深地抓住了听众的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以音乐为载体,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设计这节课,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学习。
一、激发兴趣。课前利用小游戏的方法,请学生当老师朗读英文,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开始上课。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培养学生手脚并用、动手动脑的习惯;接着是新颖选用的课件辅助教学,采用教材光盘、音像资料,把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到一个最佳水平。为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最完美的实现。通过欣赏音乐、演唱、演奏音乐,使学生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总的来说,这节课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这种愉悦自然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第五篇:八年级音乐教案
八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歌曲《雪绒花》
目标要求1.通过欣赏歌曲《雪绒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
重难点1。能有感情的演唱歌2.能体会歌曲情绪,能指挥领唱。
媒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
1.提问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不久看过的音乐剧《音乐之声》吗?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描述一下?
学生回答:
师补充:是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萨尔兹堡,年轻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退役海军上校 冯。特拉普家给他的七个孩子做家庭教师,上校虽然冷漠严厉,但最终被玛丽亚的纯洁善良所打动,两人终于结婚,可惜刚刚渡完蜜月,他们安宁的生活因被纳粹占领奥地利而 破碎了。
2.同学们回想一下,这部音乐剧中有没有给你印象很深的音乐片段?
生回答:(1)《DO RE MI》
(2)《雪绒花》
现在让我们重温这些音乐片段
播放音乐短片《DOREMI 》和《雪绒花》
(欣赏过程中,学生可跟着音乐用“啦”轻声哼唱,用各种手势: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来表现音乐。)
三新授
1.导入
《雪绒花》这首奥地利民歌好听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开到38页。
2.学习歌曲
(1)放录音,学生欣赏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引导:同学们,这首歌曲的名字虽然是《雪绒花》,但是它是借用“花”来歌颂祝福祖国,愿雪绒花永远深情开放,永远鲜艳芬芳。愿我的祖国永远和平安宁,永远繁荣昌盛。情绪:亲切赞美深情
(2)再放录音,学生再次欣赏,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节奏:舒缓舒展
(3)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练习,按照节奏读歌词。
强弱规律强 弱弱
(4.)练习:拍手清唱歌曲
(5.)学习指挥
练习:指挥清唱歌曲,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手,一组指挥,然后再交换进行。
四游戏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用手势来表现歌曲,强拍两个同学双手击掌,弱拍各自拍手或拍腿交换进行。
五 欣赏
欣赏英文版《雪绒花》以及《音乐之声》插曲《孤独的牧羊人》。
六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