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综合艺术教案

时间:2019-05-13 00:2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章 综合艺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章 综合艺术教案》。

第一篇:第八章 综合艺术教案

艺术概论课程

课程编号:

总学时:36

周学时:2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开课时间:2006——2007学年 第二学期使用教材:《艺术概论》 授课教师姓名:张新龙

课题:第八章 综合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2.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教学重点: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和综合艺术的特征。教学难点:综合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之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2„„„„

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八章 综合艺术

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1)戏剧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戏剧艺术作为二度创作的艺术,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作为舞台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型。

作为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正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2)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它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的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仅举中国戏曲在形式美上“以一求多”与西方戏剧“以多见一”之间的比较和区别,便可看出其中端倪。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巨大影响,中国戏曲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是以“一”为起点,如戏曲的角色行当上是“一行 多用”(生、旦、净、丑),表演动作上是“一式多用”(唱、念、做、打),戏曲声腔与音乐上是“一曲多用”(基本曲牌),舞台布景上是“一景多用(如一桌两椅),服饰脸谱上是“一服多用”等等。此外,在表演艺术上,还有“一人千面”(一套程式、万千性格)、“一曲百情”、“一步千态”、“一笑百媚”等,充分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戏曲“以一求多”的美学追求。

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中国戏曲的起源是很早的,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是经过汉唐直到宋金即12世纪的末期才算形成。中国戏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乐舞、俳优、百戏。唐代更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歌舞戏和参军戏,“戏”和“曲”进一步融会,表演形式也更为多样。宋、金时期,戏曲艺术真正趋于成熟,宋杂剧和金院本都能演出完整的故事,剧中角色也较前增多,初步形成了我国戏曲表演分行当的体系。元代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作品,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中,尤以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著名,堪称世界戏剧艺术的不朽作品。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特别是传奇作品大量涌现,包括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划时代的浪漫主义杰作,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古典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长期农业社会的产物,中国戏曲深受儒家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又深刻地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美学追求。

中国戏曲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尤其是表现在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这三个方面。当然,这些特征并非中国戏曲所独有,许多东方戏剧也具有这些特点。

戏曲艺术高度的综合性、程式化和虚拟性,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3)电影艺术。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1895年12 月 28 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在此之后,电影这年轻的艺术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电影诞生于10年之后,即1905年,当时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

从总体上讲,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 片等四大部类。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和电视作为 20 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发明,然后才导致新艺术的诞生。完全可以这样说,影视艺术是迄今为止唯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姊妹艺术。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来看,电影始终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在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三次重大的变革,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4)电视艺术。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与电影、广播相比,是更为年轻的传播工具,然而它的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却是此前其他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发展迅速的电视,诞生至今仅有60 多年历史。1936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人们普遍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此后,法国于1938 年,美国与前苏联于 1939 年相继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世界电视事业的真正发展,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视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开始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同年6月15日又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国电视艺术也从此诞生。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电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迅猛发展。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具有多重功能。一般认为,电视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社教功能和服务功能,但主要是前两种功能。目前,电视艺术已经遍及我国城乡,成为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电视艺术所拥有的观众数量,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遥遥领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1、综合性与独特性。

首先,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吸收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汇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从更高一层的美学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综合性绝不仅限于各门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更加集中地体现在它们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的高度综合性,使得它们能够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于一身,从而具有了巨大的综合表现能力,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使综合艺术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2、情节性与主人公。

叙事性文艺作品一般都离不开情节。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对于综合艺术来讲,情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节不但使综合艺术的作品成为一有机的整体,而且通过不同的情节结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主人公,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主人公应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为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

3、文学性与表演性。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

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从剧作者编写文学剧本开始的,只有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导演、演员和其它艺术工作者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将其展现在舞台上、银幕上或荧屏上。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都属于表演艺术,表演性是它们最突出的审美特征。

所谓表演,就是指演员依据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按照剧本的规定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运用语言、动作创造人物形象。

本章小结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怎样认识综合艺术包括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主要种类的特点

2.如何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5.简要说明电视艺术的分类

6.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阐释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

7.阐述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

本章参考书目

1.《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

2.喻国明《北京居民收视情况调查分析报告》,载中央电视台主办《电视研究》2000年第8期。

3.(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

4.黄式宪主编《电影电视走向21世纪》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版,北京。

八、本章中的重要作品和剧目

1.古希腊著名悲剧家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2.莎士比亚《汉姆雷特》

3.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玛卓夫兄弟》 4.达·芬奇油画《蒙娜丽莎》

5.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

6.法国作家小仲马根据他本人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悲剧《茶花女》

7.娜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名《娜拉出走》)8.曹禺名著《雷雨》 9.关汉卿《窦娥冤》

10王实甫《西厢记》11.汤显祖《牡丹亭》

12.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13.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14.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5.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16.普多夫金《母亲》(1926)17.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18.美国影片《阿甘正传》、《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玩具总动员》

19.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教学后记

第二篇:大班综合艺术教案:手臂造型

活动目标:1.学习在手臂上大胆的进行美术创作。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培养美的感受力,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动物幻灯片。2.音乐磁带。3.森林背景。

4.布团、排笔、海棉、水、盆子、各种广告颜料。5.摄像机、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到森林里去看动物表演。

2.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轻轻的走进森林,安静地坐下看表演。(孔雀长颈鹿的故事),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3.看完后,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小动物可以用手臂进行表演呢?(教师总结:因为它们都有长长的脖子。)

二、讲解部分

1.在幼儿看完表演后,老师对幼儿进行提问:

2.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观看课件(动物世界),让幼儿找出哪些小动物可以用手臂进行表演。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教师出示长脖子动物的画面,让幼儿一起观察它们的长脖子。教师边讲解边与幼儿一起用手臂来做它们的头与脖子。

三、美术创作

1.教师向幼儿介绍在手臂上进行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教师用准备好的颜料、排笔等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并向幼儿讲明笔用过后可在水里清洗后再用,海棉、布团等用品最好只蘸用一次颜料。)

2.幼儿做好创作的准备,如:把衣服卷起来等。同时向幼儿交待卫生要求,注意衣服的整洁。幼儿自己画,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手臂上进行美术创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作画时,教师可用摄像机把幼儿制作的过程以及表演过程摄下来。)3.幼儿画好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赏装饰过的手臂造型。4.音乐响起,教师带领幼儿自由的发挥跳舞。自己创编动作。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录像,看自己的表演。2.教师可带幼儿到其它班级去表演。

第三篇:综合考试艺术

综合考试[艺术学]笔记

作为一个激进的无神论者,布努埃尔的作品充满了对宗教体制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堕落的无情批判,他因此饱受统治阶段的排斥和迫害。三十年代末期,西班牙佛朗哥专政上台之后,布努埃尔被迫离开祖国,前往美国纽约工作,几年后定居墨西哥关在当地拍摄了《被遗忘的人们》、《毁灭天使》等十余部影片。194年后,布努埃尔将工作地迁移至电影气氛浓厚的法国,《女仆日记》、《白日美人》等经典即是这个时期的代表。1976年,七十六岁高龄的布努埃尔重归故土,在西班牙拍摄了自己的收山之作《欲望的隐晦目的》,片中妇人缝补血衣20世界线0年代,苏联的俄罗斯学派(又叫蒙太奇学派)的场景成为影迷至今探讨不清的电影疑团。1983年月,布努埃尔于墨西哥病逝。4.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院1919——1924年

弗朗兹•朗格《大都会》(1927年),影片中大胆地为我们描述的未来城市的构想。最著名的表现主义电影——罗伯特维内《卡里加里博士》(1919年),这部恐怖的幻想片以一个疯医生的故事探索了表现主义的技巧。

5.20世界形势0年代,苏联的俄罗斯学派(又叫蒙太奇学派)

爱森斯坦第一次提出“蒙太奇”的概念,使其成为电影艺术区别于所有艺术的根本。爱因斯坦说“蒙太奇就是冲突”

(1)苗头蒙太奇学派

20世纪实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库里肖夫干什么爱森斯坦强调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新的质新的思想涵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库里肖夫效应”和“杂耍蒙太奇”;其他人诸如普多夫金发展了叙事蒙太奇、维尔托夫创建了“电影眼睛派”,这批人是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美学探索的中间力量,在蒙太奇理论的创建和运用上贡献卓著,因此被称为苗头蒙太奇学派,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拍片实践构成了苗头电影学派的第一个阶段。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爱森斯坦等人的极端的蒙太奇探索受到批判,苗头蒙太奇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A.爱森斯坦

苗头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1898年1月22日生于里加,1948年2月11日卒于英斯科。1921年进入梅耶荷德指导的导演班学习。1922年发表文章《杂耍蒙太奇》。1924年开始电影导演工作,1925年拍摄了《罢工》和《战舰波将金号》。这两部电影是《杂耍蒙太奇》中提出的理论的具体实践。1938年,《战舰波将金号》被评为电影问工以来龙去脉2部最佳影片之首。1932年去墨西哥拍摄描述墨西哥历史的《墨西哥万岁》,探索单镜头画面的运动、节奏和结构。这部电影直到期1979年才剪辑完成,在当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金奖。此后他拍摄的历史巨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伊凡雷帝》,在叙事结构、声音的运用上都有创新,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爱森斯坦的艺术实践和电影理论,从影片整体结构、蒙太奇、声画结合、画面结构等许多方面,丰富了电影表现能力。各国电影界都很重视他的艺术遗产。

B.库里肖夫

库里肖夫在十月革命前就开始了电影工作,建立了“实验工作室”,他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代表作品有《西方先生在布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遵守法律》等;代表理论有“库里肖夫效应”和“电影模特儿”。“库里肖夫效应”

苗头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前接的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金具体操作的。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个碗汤一个正在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臭味相投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C.普多夫金

普多夫金电影理论代表作有《电影导演和电影素材》、《电影剧本》、《论电影编剧、导演和演员》;导演的影片代表作品有《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他后期导演的作品有《普通事件》,《逃兵》、《苏沃洛夫大元帅》、《海军上将纳希莫夫》等。

普多夫金强调剧本和演员的重要性,他同样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他从一般意义上为蒙太奇所下的定义是: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过程。它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意图而组织电影动作的手段之一。蒙太奇的运用则显示出导演观察生活、分析观察结果并对之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这种思考,普多夫金创立了“联想蒙太奇”,具有很浓的诗意和抒情因素。“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这种手法一般只能在影片的局部使用,而不能用它来统一全部镜头。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从而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解情况40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的情节剧模式,因此被动年代先锋主义艺术家们看作是格里菲斯电影叙事结构的继续,甚至被爱森斯坦认为是把蒙太奇这一新的电影造型手段纳入到传统的再现美学范畴,是现代主义美学道路上的倒退。蒙太奇理论

主要指早期电影中以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通称的蒙太奇理论并不能囊括所有对蒙太奇问题的看法。西方的格里菲斯、卓别林、雷纳•克莱尔、费里尼、爱因汉姆、米特里等,苏联的杜甫仁科、瓦西里耶夫兄弟、柯静采夫、尤特凯维奇、罗姆、格拉西莫夫等,都曾对蒙太奇的问题作出各自的解释。但苏联学派对蒙太奇的看法有一定的继承性,即使早期阶段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

苏联电影理论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联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的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

D、拉普仁科《土地》,描写土地集体化斗争。

6.美国好莱坞电影时期(29世纪要0年代初——40年代末),美国电影的全盛时期。类型电影——(genre film),是指按照不要类型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在20世纪30、40年代在好莱坞曾占据统治地位。所谓类型是指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摄影棚——供拍摄影片用的特殊建筑物。类型电影的制作特点:

A.标准化生产

B.编剧、导演、摄影、美工等流水线作业

C.创造拳头产品,产生了明显制度。具体电影类型: 1)西部片

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霍克思《红河》、齐纳曼《正午》 20世纪年代,凯文-斯科特纳《与狼共舞》、伊斯特伍德《不可饶恕》 2003年,朗•霍华德《失踪》等 2)喜剧片

卓别林《淘金记》《摩登时代》《城市之光》黑色幽默“以思维、宿命作为玩笑,”《22条军规》、《夺爱博士》 3)警匪片《教父》《唐人街》《美国往事》 4)歌舞片《音乐之声》《芝加歌》《贝窿夫人》《红男绿女》 5)剧情片 家庭情景剧,一般来自于畅销小说,代表作有:《男人女人》《上一代下一代》 6)战争片《现代启示录》、《猎鹿人》《野战排》 7)科幻片 《星球大战》《ET》《保罗纪公园》《2010太空漫游》 7.二战后的意大利电影

1)采用大量的实景拍摄,不在摄影棚,2)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

3)采取完全纪实性的拍摄手法,三个主要的代表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战后三部曲”]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风烛泪》 维斯康帝《大地在波动》《罗柯和他的兄弟》

8.巴赞(法国)的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是对巴赞提出的“景深镜头理论”的不严密的概括。按照长镜头(镜头一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象的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法。它具体的实践要求是:

A.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B.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C.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屏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长镜头(段落镜头):展现时空连续性的真实感,自然选择性、非限制性,强调镜头内部的关系。

“长”的含义:镜头的长度(时间长);镜头内部运动(人物等的调皮)强调“电影是对现实最接近的记录方式”。对比蒙太奇理论

场面调度理论

1)讲故事——通过时空分割解释和阐明含义,破坏了感性真实。记录事件,不作为人解释的时空相对统一,尊重感性的真实时空。2)导演——自我表现(叙事性)

自我消除(记录性)

3)画面——人工技巧改造加工固有的原始力量

4)镜头——单义,鲜明性,强制性多义,瞬间性,随意性

5)观众——引导观众选择,被动提示观众选择,主动

6)手法——综合、借用其他艺术手法,戏剧美学传统利用摄影机独特的记录和揭示功能,反对把其他传统观众运用于电影上,追求没有艺术的艺术,消灭人为加工痕迹。

7)片段组合——以短镜头为主,突出前景,孤立运用造型因素深焦距透镜拍摄长镜头,保持时空连续性和中后景清晰度

8)演员——忽视演员的独立作用,演员只是服从导演的意图,在某些场合只是构成画面的一个造型因素。“一部影片的创作是在剪接台上完成的。” 强调演员自主作用,强调即兴表演;启用非职业演员。

9.“新浪潮电影” “新浪潮”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1958年。当时法国《快报》刊的专栏作者法朗索瓦兹•吉鲁使用它来谈论当时诸如《漂亮的塞尔其》、《我这个黑人》等一些风格清新的电影。这被认为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诞生。实际上这些被归类为“新浪潮”的电影在诞生前后都与另外三个词密不可分,它们分别是“优质电影”、《电影手册》和“左岸派”电影。

1)优质电影——20世纪六十年代,有些法国导演热衷于改编者按9世纪的小说,喜爱在老式摄影棚里完成拍摄,并且奉行论资排辈。这些电影情节陈旧,脱离现实,但却技术纯熟,深谙商业操作规则。被誉为法国精神之父的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在家年代中期撰文批判这种中规中矩的“优质电影”。

2)《电影手册》——1950年由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创办,是当时在电影小团体内流通的刊物。《电影手册》担任了当时法国电影学校的任务,与之平行,在其边缘,与正常的由副导演升任导演或由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成导演的途径不同。看影片,评论,与有成就者长谈,是每一个进入《电影手册》自己都总结说:“新浪潮电影的形成最该归功于我们”。3)“左岸派”电影——“左岸派”是“新浪潮”中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成熟分支。“新浪潮”被认为结束于1962年,但影延续至90年代,那时“左岸派”依旧牢牢占据法国电影业的一席之地,直至发展成为抵制好莱坞大片的“左岸运动”。

特吕弗(1932~1984)——法国电影导演。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之一。1932年2月6日生于巴黎,1984年10月21日卒于讷伊。从小酷爱文学和电影,15岁即在巴黎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并在工作中认识了A巴赞。1953年进入法国农业部电影处工作,后在《电影手册》和《艺术》杂志任编辑和撰稿人,成为影评家。他曾跟意大利导演R罗西里尼学习导演,1958年开始从事电影导演。他的影片基本上都是自编、自导,甚至自己还扮演片中角色。从他开始,出现了第一人称电影,第一部这类的影片是他执导的《四百下》该片也是新浪潮的代表作。在于5年的导演生涯中,他执导了3部影片,其中草药3部获得重大国际性电影奖,如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法国恺撒奖、奥斯卡最佳华语片奖等。作品除《四百下》外还有《朱尔和吉姆》、《偷吻》、《美国之夜》、《阿黛尔•雨果的故事》、《隔壁的女人》、《夫妇生活》、《最后一班地铁》等。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艺术创想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主动说一说序数和数量词:“星期一,星期二„„一个、一块、一条、一截、一根„„”。

2、尝试用直线条装饰蝴蝶,并用油画棒均匀地图上鲜艳的色彩。

3、体验故事情节的快乐,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孩子们,我们之前听过了《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故事很精彩。谁还记得毛毛虫是怎么样长大的吗?

二、结合课件,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尝试学说其中的数量词。

1、大家说得很精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遍课件回忆情节内容)

s: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

2、毛毛虫吃了好多好吃的,我们一起来说说吧。(幼儿看图片自主学说量词。)

t:除了吃这些水果,毛毛虫还吃了什么?我们来说一说。(幼儿学说量词:一个、一块、一条、一截、一根等)

三、观察蝴蝶的图片,幼儿欣赏,激发创作欲望。

t:最后毛毛虫变成了什么?

蝴蝶真漂亮,我们来看看蝴蝶美丽的翅膀上有什么颜色?

四、教师示范创作

t:我这里也有一只蝴蝶,漂亮吗?怎么办?

五、幼儿创作。

六、作品欣赏。

第五篇:艺术教案

第一单元 装扮我们的校园

课题一: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一学段的单元主题“校园里的发现”具有纵向关联。在此,通过讨论、策划、设计和表现,重塑我们的校园之美。美术方面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欣赏学生的壁画、设计学校的平面图,合作完成壁画作品,设计一张“会说话”的课程表,装饰自己的校园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互相合作,整体设计校园环境,能用线描淡彩画发表现校园一景。

2.能有创意的打扮自己的教室或校园的一角,能根据需要设计出有特色的校园标志。

3.能积极参与环境艺术实践活动,并努力实现自己的设想。教学重难点:

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集体讨论,有策划、有目的的开展布置教室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领会到集体活动由策划到操作的全过程及乐趣,体验艺术活动中集体合作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具:趣味课程表一张,彩笔,剪刀,胶水。多媒体教学光盘。学具:剪刀胶水,纸样一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 二. 讲授新课 1. 启发兴趣

我们每个班级前边墙壁上都贴有不同的课程,但是同学们所看到的课程表非常简单,让我们装饰一下,作一个——有趣的课程表。2. 出示课题,对照课程表的项目内容说出它的用途。3.

看多媒体教学光盘引入有趣的课程表提问:这种课程表与我们普通课程表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比普通课程表醒目、漂亮、挂在墙上五颜六色很美,时间长了不用看文字,根据颜色就知道上什么课。4. 出示趣味课程表,请同学们欣赏课程表的制作特点,除了有漂亮的色彩,还可以灵活移动。

5. 进一步分析新颖课程表是一张张小卡片组成的,可以随着不同年级的 升高而更换内容。三.讲授制作方法 1. 设计图样

2. 叠起后排齐剪开

3. 在中间小梯形内填写内容。4. 根据内容给边框涂色。5. 套挂成型。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也可以自己完成。

讲套挂步骤,并示范。五.小结 1. 优点:

(1)可长期使用,随着年级内容的更改而更改。

(2)有趣、新鲜、漂亮、醒目,不看内容也知道是什么课。

(3)好保存,放假可摘下来保存,新学年开始重新组合使用,还可以收起来寄给外地的朋友。2. 缺点:

害怕别人乱摘、乱换。

3. 改进办法:作完张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上边。

第二课时  引导阶段

1.多媒体教学光盘展示校园装饰壁画小样范作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思考问题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那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哪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壁画作品?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件校园装饰壁画,并任选材料制作成小样。3.走出教室,进行校园实地考察,然后交流讨论,对校园环境现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改进实施方案,包括自己要设计的校园艺术品的内容、形式、使用的材料及制作方法步骤,并对同学的方案加以评述。

二、发展阶段

归纳学生的各种方案,分步讲解艺术品与所处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材料的选用以及制作方法步骤。

学生进入设计制作过程,其间教师及时将有创意的作业向大家介绍,供大家借鉴。对创意构思和制作有困难的同学给以适当的指导帮助。

三、完成设计制作过程。

四、展示讲评

交流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注意将作品与拟置于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避免单一评价作品本身。五.课后拓展

(1)对社区或乡村环境进行审美考察,提出自己的改造见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环境艺术小品的模拟设计制作实践。

(2)如有条件,请校方安排施工,将优秀作业小样放大为设计尺寸,置于校园中。

环境艺术是人与其活动的环境场所、自然景况、各种接触用品等之间的综合设计和处理。它包括城乡环境总体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设计、商业及交通信息系统环境设计、室外建筑群体的设计、室内陈设,各种用品设计以及与之相配的室内外雕塑、壁画等的统一安排设计。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明确了环境艺术品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统一设计原则。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化建设的习惯。

3.是否表现出关心校园和社区环境艺术建设的热情。

4.制作过程中是否表现出有计划性、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课题二:穿出我们的风采

时:1课时

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通过校服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教学难点:服装设计过程中把握大体比例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服装设计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影片及与之配套的数套服装图复合投影片。

学生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一、导入 同学们,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大家想不想使我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多彩呢?那么让我们献出智慧与热情,为我们的校园添色彩吧

1、学生讨论“如何为我们的校园添色彩”这课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数名已准备好的学生“模特”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3、师生讨论:购买服装时如何进行选择?

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学生回答:颜色比较鲜艳的、宽松休闲的、适合运动的。有的喜欢颜色比较素淡的、比较合身的衣裙等等。

学生装的特点:宽松休闲、适合运动,颜色搭配适中。

二、新授

1、欣赏服装设计作品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服装设计作品,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入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的把握服装的廓形,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实用。(2)、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到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2、引导学生进行校服设计练习。(请同学们试试看)

⑴、用铅笔设计草稿、用水彩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做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⑵、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体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⑶、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一种方式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放轻音乐,调节课堂气氛)

三、评讲作业

结合学生作业让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找出优点、缺点,好在那里,缺点如何进行改正会更好,教师总结评价。

四、课后拓展

⑴、评选出最优秀的校服作业,向学校推荐,争取用于今后本校校服设计制作的备选方案。

⑵、留心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身份人的不同着装,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和定做服装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⑶、举办校服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⑷、根据优秀的设计稿,利用报纸、布料、包装纸等材料制成服装,用围巾、帽子、树叶、花瓣作为饰物,进行时装表演。

课题三:唱出心中的歌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人物动态姿势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概括表现事物的能

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多维的空间意识和造型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能用泥塑造出各种动态的人物。难点是能塑造出动态人物的动作。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分组唱歌,大家都来为我们的校园生活献上一首心中的歌!出示同学们创作的在艺术课堂上活动情境的人小泥塑,感受其情趣,通过传看,让学生初步了解用泥塑的形式制作人物的方法、模式对用泥塑来制作人物有个初步认识。

学生的“玩”泥,让学生了解了泥土的特点——可塑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泥塑的兴趣。

二、新授 教师讲解 制作泥塑人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

抓住人物的典型动态、典型表情。

不拘拟死板的比例、结构,只要生动、有趣、有创意就行。

塑造时可采用多种手法,如:捏、卷、贴、刻、按等技法,让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丰富。2 教师示范。

三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辅助,教师启发引导的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完成作品,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达到知识的深化。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个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四 总结

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可表现的内涵,是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教师对每一件作品都应加以鼓励。

完成作品后,全班举行一次展览,师生相互欣赏。⑵学生针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评出了创意最优秀作品、形象最生动作品、制作最精美作品、材料最丰富作品。

第二单元

方寸之间

本单元设计了“邮票寄深情”“书票藏情趣”“跳动的火花”三个课题,学生将学习剪纸、版画等艺术形式,通过欣赏学习邮票、火花、藏书票以及有关的音乐作品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发现和感受邮票、火花、藏书票的美感,探究其制作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设计、表演、创作等多种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跳动在方寸之间,让学生学会在方寸之间言志,在方寸之间抒情。

课题一

邮票寄深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剪纸的表现方法,运用剪纸的手段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尝试制作邮票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主动收集、欣赏各种邮票,感受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气息及其美的表现形式与方法,了解集邮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小品,感受和邮票有关的思乡、思亲之情。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用剪纸的形式来设计邮票,会取得一种非常别致的艺术效果,受到集邮爱好者和人们的喜爱。制作剪纸形式的邮票道德要设计好适合剪纸这种形式表现的图案,这个图案在设计时,又要受到邮票形状的限制。教具准备:剪好的范品,剪子、红纸、白纸、水彩笔 学具准备:剪子、色纸、白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

二、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单色剪纸,彩色剪纸。今天我们要学习在一定规格中设计剪纸——剪纸图案的邮票。板书课题:剪纸图案的邮票

三、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中P20页剪纸图案的邮票 第一套:《十二生肖》剪纸邮票,第二套《儿套歌舞》邮票 学生作品:有《蝴蝶》、《梅花鹿》、《抓狂》

2、设问:这些邮票的设计都要适合在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中 ?

教师小结:在长方形中。因为邮票的形状大部分都是长方形的,所以我们设计的邮票要适合于这个长方形。

3、邮票除了图案以外,上面还有什么特点。

1)国籍

2)面值

3)时间

4)套数

5)型号

6)锯齿

4、讲解制作要点

1)要设计好适合剪纸这种形式的邮票图案。2)图案的设计要受到邮票形状的限制。

3)设计邮票要有特定的文字内容,图案设计应同邮票文字布局取得和谐效果。

四、布置作业

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两张剪纸图案的邮票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制作时遇到的问题。2)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六、课堂小结

1、小结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2、表扬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1、邮票版面特点。

2、剪纸邮票制作要点。

三、学生继续制作,上节课未完成的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评作业,小结

1、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秀作品。

2、指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板书设计

1)国籍

2)面值

3)时间

4)套数

5)型号

6)锯齿

课题二

书票藏情趣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的供欣赏的藏书票若干,学生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橡皮、肥皂、颜料等工具和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欣赏藏书票

欣赏邮票、火花、书签、藏书票,感受方寸之间的美感,并辨认出藏书票。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它们各有哪些美感?

教师出示一本书,请学生猜与书关系最密切的朋友是谁?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藏书票。

活动二

藏书票里的情趣 朗读诗歌《方寸之间天地宽》,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美和意象美,体验诗歌的情趣。展示制作的诗歌《方寸之间天地宽》课件,请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

师:请大家熟悉这首诗歌,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首诗歌歌颂的主要对象。第二,请你就诗歌的语言韵律、描写对象、表达的情趣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三

赏析藏书票作品,积累美感经验。

1、教师出示几种藏书票,组织学生欣赏,感悟藏书票的制作方法。学习阴刻、阳刻两种表现方法,了解作品主题、构图、黑白、表现技巧等艺术要素及特点。

2、体验藏书票的美誉;“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的蝴蝶’,理解其缘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藏书票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进行初步的审美感知。

3、引导学生探究藏书票的版画制作过程,了解阳刻和阴刻的刀法。师:有谁知道这张藏书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让学生去发现去感悟。

4、理解藏书票的文化含义。师:请同学们想想、说说藏书票有什么意义?

启发学生领悟到藏书票是爱书者的一种标志,同时也是对书籍的一种美化。执教时间:3月20日——3月22日

札记:这节课学习运用橡皮、肥皂等材料制作藏书票,表现自己的个性及情趣、体验制作藏书票的乐趣,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审美创新能力。借助诗词朗诵、歌曲学唱等艺术活动,加深对藏书票作品的感受,有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的情感。藏书票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第二课时

活动一

尝试创作藏书票,表现个人情趣。

1、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材料,创作一张具有创新意识、风格不

同的藏书票。

2、学生自由组合创作藏书票。

教师播放《绿色的书签》歌曲录音,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愉快的创作。

3、联系前面欣赏过的藏书票,让学生懂得制作藏书票的材料及步骤和方法。

A 可以运用橡皮、肥皂等材料设计制作小型版画——藏书票。B 步骤。选择材料(肥皂、橡皮、石膏板、纸版等);明确主题,设计草图;拷贝落幅;刻制;拓印;装帧。

C 制作方法。拓印的方法;阴刻、阳刻的表现方法。D 构图的合理安排与设计。E 拓印的表现技法。活动二

展示交流

1、组织学生将完成的作品粘贴到艺术窗中,全体学生共同评议。师:你认为谁的藏书票设计得最新颖?谁的藏书票最有趣?谁的作品最优美干?谁的藏书票有些地方需要修改?

2、鼓励每个学生起来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抓住其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3、将几种各有美感特点的藏书票制作者邀请到台前,请他们以表演、诗歌等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创造的快乐。

4、将所设计的藏书票粘贴在自己最喜欢的书中。板书设计

A 可以运用橡皮、肥皂等材料设计制作小型版画——藏书票。B 步骤。选择材料(肥皂、橡皮、石膏板、纸版等);明确主题,设计草图;拷贝落幅;刻制;拓印;装帧。

C 制作方法。拓印的方法;阴刻、阳刻的表现方法。D 构图的合理安排与设计。E 拓印的表现技法。

执教时间:3月23日——3月24日 札记:藏书票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它是供读书、爱书、藏书者使用的一种标志,也是书籍的一种美化装饰。当你买到一本心爱的书,在扉页贴上一枚精美的小小藏书票,往往会使书本立即增光生辉,从而增添你读书的乐趣和爱书的情趣。

课题三

跳动的火花

教学准备

不同的火花资料、吹塑纸、水粉颜料、《卖火柴的小女孩》芭蕾舞光盘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发现火花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画册查找关于火花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介绍彼此所认识的火花。

2、结合学生自己的经验,请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最漂亮的火柴盒,说一说,它上面都有哪些好看的图案?

3、学生讨论:火花在火柴盒上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人们喜欢火花?

火花的功能:实用、美化、装饰、标志四大功能。活动二

火花家园

1、欣赏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经典火花设计作品,体验火花的美感。

2、了解火花设计的题材包罗万象,讨论哪中表现形式的火花作品是自己最喜欢的,并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执教时间:3月27日——3月28日

第二课时

活动

一、制作火花

1、学生运用粉印版画的形式,制作自己设计的火花。表现时可采用四连画的构图形式,各幅作品的色调要统一在一个基本的颜色中。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分小组同时创作一个主题,作品可以有多幅,不同的小组表现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请学生自带纸盒或其他纸盒,把自己设计制作好的火花粘贴在纸盒上,学生尝试以小组形式展示作品。

2、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说说自己对制作作品的看法。

活动四

教学评价

对火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有自己的认识,并能体会到火花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设计和制作出富有美感、有特色内容的火花,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制作的作品。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儿童剧场

课题一

音乐之声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及插曲,了解音乐剧的特征。

2.体验音乐剧抒情优美的情绪,学会用色彩表现情绪,制作小动物剪影。3.制作雪绒花装扮教室。教学准备:

1.电影音乐剧《音乐之声》的VCD、CD 等。2.彩纸等美术手工工具。课时:1课时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活动一:快乐的多来咪

1.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剧方面的资料,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在艺术课中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音乐剧,讨论在音乐剧中的感受。

2.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发对音乐的热爱,对老师的喜爱。

音乐剧《音乐之声》,充分表达了教师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她给孩子们教的“多来咪”无疑是一堂诙谐生动的音乐课,7个调皮苦闷的孩子爱上了音乐和玛利亚,他们唱出了怡人的《孤独的牧羊人》、激昂的《我最爱的东西》,睿智的《十六以后是十七》等,给她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特拉普家的孩子们在父亲的晚宴上,在客人们面前说“晚安、再见”时,那乐趣横生的情景令人难忘。活动二:感受乐曲

a)

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学生上台表演不同的角色,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请台下的同学把对音乐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来。

b)

小结:欢快的乐曲用浅色表现,深沉的乐曲用深色表现。旋律的音高、节奏不同,色彩的深浅程度不同。

3.小游戏:教师方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用色彩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直觉的感受能力。

活动三:我是小小牧羊人

欣赏歌曲《我是小小牧羊人》,感受乐曲的情绪,带领学生分角色表演、体会,教学生快速制作小动物的剪纸外形,通过夸张表现,突出动物特征。选用色彩鲜明的彩纸,要求造型具有个性。活动四:我爱雪绒花

1.播放雪绒花的音乐,观赏植物雪绒花,带领学生制作雪绒花作品。要求:选用与乐曲情绪相适应的彩纸,运用油画棒进行大胆的造型表现。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3.表演《雪绒花》,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作品装扮舞台或教室,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体验。札记:儿童剧场是艺术课系列单元的延续,本课涉及现在比较时尚的音乐剧。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们介绍丰富的戏剧艺术,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实践范畴的多元艺术门类有所了解和认识。执教时间:4月3日——4月5日

课 题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欣赏传统京剧《三岔口》感受和了解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对传统京剧艺术表演有初步定认识。

2.表演、感受哑剧的基本特点,在即兴模仿的过程中体验乐趣。3.学习戏剧人物的表现方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准备:

1.京剧《三岔口》的VCD,画册和剧照。2.京剧《拾玉镯》的VCD。

3.彩纸、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工具。课时:3课时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第 一

节 活动一:感受体验哑剧表演方式

1.播放京剧片断,师生交流自己对京剧的认识,启发学生积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2.共同欣赏京剧《三岔口》片断,了解剧情。发现京剧中的另一种表演形式——哑剧,分小组对作品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看法,对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特点。3.哑剧强调利用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传达一些语言不易传达的思想和情绪。请学生模仿:如将将看到、听到、摸到、闻到的各种感觉以动作表达出来,体会出肢体语言在哑剧中的重要作用。活动二:学习表现京剧中的哑剧人物

a)

带领学生欣赏我国民间木版画表现戏剧主题的作品,体会出只要抓住人物的动态,就可将自己对哑剧中的人物表现出来。

b)

教师演示用彩纸做底,油画棒绘画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感受到只要夸张的表现人物动态就能较好的表现哑剧人物。

c)

用具拓展:展示用水粉颜料表现的作品,开阔学生的思路。

d)

细节的处理:欣赏学生作品,感受其不同地侧重点,如重点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服饰、或脸谱的花纹。

活动四:学生创作

a)

布置作业:根据刚才的记忆,把对《三岔口》的印象和感受,用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

b)

引导学生同位合作表现一张大画面。

c)

教师指导构图,启发学生抓住自己对《三岔口》印象最深的细节进行表现。

活动五:展示、小结

师生交流作品构图情况,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第 二

节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活动一:回顾交流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京剧知识,畅谈自己对哑剧的认识。

2.展示上次构图好的作品,并对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活动二:学习色彩知识

1.感受冷、暖色的不同情感体验。

2.欣赏不同色彩搭配的作品,进一步体会色彩的重要性。活动三:学生作画

1.引导学生同位交流,抓住自己喜爱的瞬间,大胆的进行描绘。2.注意色彩的运用,即合理搭配冷暖色。

3.教师播放《三岔口》京剧,启发学生随时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片断进行绘画。

活动四:展示、交流

1.分组展示作品,并将作品贴在教室周围,感受浓浓的京剧氛围。2.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总结。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活动五:联系与拓展

1.欣赏京剧《拾玉镯》片断,感受哑剧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变化,提高对祖国传统艺术的喜爱,并引发主动探究的意识。2.启发学生用绘画等美术形式进行表现。

第三节

一、欣赏课本内范画

1、听一段京剧录音。

2、结合京剧人物脸谱知识,分析人物造型、比例关系,环境衬托。

二、画教材上的内容

1、临摹

用铅笔在宣纸上画草图,仔细观察,注意人物形象特征、面部五官位

置、各部分比例关系、服装的装饰及衣纹等。在宣纸上用铅笔作画,用力一定要轻。

2、落墨

作品的成败,落墨是最关键的一步。一般可先从头部和五官画起,逐渐画到整身。因笔墨不易修改,只能加不能减,因此落墨要谨慎。

3、着色

采用平涂的方法,可选用较大的笔一扫而过。面部可以用赭石做基调,根据性别、年龄适当加其他(如曙红、朱砂等)色。

4、整理

先把画面推开一定距离,整体观察一下,尽力纠正不当之处,使画面

完美。

三、根据剧照创作

把握住人物的大比例、特征、神态即可。

四、记忆画

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自己喜爱的戏剧人物。

五、学生习作。

六、巡视指导。

七、作品评讲,优秀作品展示。

札记:本节课通过对戏剧人物的神态刻画,反映人物的特征,使学生了解优秀的戏剧艺术,并能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画出自己喜爱的戏剧人物。

执教时间:4月13日——4月14日

第四单元

树的礼赞

课题一

好大一棵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有亲近、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主动收集有关赞美树的文字、歌曲、美术、摄影等作品,探究用表演、绘画、制作等多种艺术方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树美化我们的环境,点缀着我们的城市,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希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不同类型树木的图片、纪录片、美术手工材料。

2、《好大一棵树》歌曲录音带或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先来做一个变色游戏。教师将示范用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用黄色分别画两组不同方向的并列线(如图1)。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色彩变化。教师在左边一组并列黄线之间用红色笔画相间的并列红线(或点),要求学生眯起眼睛观察,注意整体象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橙色或桔黄色)教师表扬学生回答正确,引导学生概括出:黄色与红色配在一起就是橙色。板书:红+黄=橙。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可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蓝色在另一组黄线并列线之间加同一方向的蓝色相间的并列线(或点),再让学生眯起眼睛观察,看看又变成了什么颜色?(学生回答绿色)学生会感到色彩变化游戏很有兴趣。教师概括:黄色与蓝色配在一起,就变成了绿色。板书:黄+蓝绿。然后教师在两组色线处分别用三种原色笔重叠添画上粗重的树干和几枝大树枝 学生马上看出这是两查树,导出课题:会变色的树(板书)。教师指出,树上方枝叶部分叫作树冠,下面直立与地面相通的部分叫树干,扎入土地部分叫根。

三、引导学生观赏课本例图

左上图是公园花圃的照片,黄、红、橙、绿各色的花、叶平行排列,很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右上图是色彩变化例图。指导学生观看,教师加以讲解:左边一纵列,上边是黄色色块,中间是黄白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就成了淡黄色,如下边的淡黄色块;中间一纵列,上边是红色色块,中间是红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为橙色,如下边的橙色色块;右边一纵列,上边是蓝色色块,中间是蓝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则成了绿色,如同下边的绿色色块。可让学生稍远观察,整体感受,体会这种色彩的变化现象。引导学生结合观察过的各种树概括出:春天的树长出了新树叶,呈现嫩绿色;秋天的树叶变成了橙色或黄色,并阅读(可稍加讲解)左上图下面的说明。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举例说明画树冠可以用不同方向的线、点或近似枝叶走向的线来表现不同的树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如图3)。

让学生用红蓝色笔画出并列相间的线或点并放远观察,认识红、蓝两种原色配成紫色的色彩变化现象,并板书:红+蓝=紫。

四、学生作业

启发学生吸用红、黄、蓝三色笔练习画树,以两种颜色相是的点、线画树冠,用三种色重叠画树的树干,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树的形态、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将作业放远观察,领会色彩变化的不同情趣。

五、课堂小结

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欣赏,给以鼓励。

教师小结:各种不同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配出来的,由于每种色含量不同,产生的色彩变化效果也不同。启发学生课后试着用这三种色彩变化效果进行配色绘画练习,看看还能产生出哪些色彩变化效果。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触摸身边的树

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有代表性树,体会树的造型、色彩变化,感受不同树木在一起所形成的深浅不

一、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在与树近距离的接触中,引导学生围绕树的形态、色泽和机理展开交流,结合文学作品体验树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2、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赞赏自己所见的树,比如高耸入云、枝繁叶茂、残枝败叶、独木成林、苍劲挺拔等。

3、观察和想象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同树木的动态,直观对比、品味不同树木的形与寓意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4、教师与学生一起选择生活中一棵老树进行树干的拓印练习,感受拓片的机理变化,体会感受其中沧桑与斑驳,利用拓片的机理变化完成一幅美术作品,给作品起一个名字。活动二

歌唱心中的树

2、赞美不同的树。启发学生运用师生收集的散文、成语、歌曲、诗歌等文学作品,赞赏树的外形、精神品质,抒发自己对树的情感。

3、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感受旋律的美及歌词所表现的意境,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歌词。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句歌词?

执教时间:4月20日——4月21日

札记:各种不同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配出来的,由于每种色含量不同,产生的色彩变化效果也不同。启发学生课后试着用这三种色彩变化效果进行配色绘画练习,看看还能产生出哪些色彩变化效果。、第三课时

活动一

描绘心中的树

1、欣赏教科书中或师生收集到的以树为题材的各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等方面感受其美感。讨论这些作品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不同的观

察视角和绘画语言,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以大树为题画一幅画,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表现,比如这棵神奇的大树可以是小鸟的幸福家园,可以是孩子们的游乐园,可以是长满各种果实的梦想果园等等。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设计创意等方面进行讨论。活动二

作品评价

1、评价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收集有关树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资料和信息,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树的形态、色彩等外形美,并用丰富恰当的语言及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和赞颂树的外形美。

2、能从大自然和艺术作品中领悟树的精神品质,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至少学会一两种艺术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树蕴含的文化与精神,体验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3、根据自己所表现的有关树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材料,理解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及材料之间的关系及效果。

4、在绘画、表演等艺术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能欣赏、理解和评价同伴的艺术作品及艺术活动。活动三

活动拓展

1、观看纪录片《沙漠、黄河是怎样形成的》,请学生谈一谈,这部纪录片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视觉冲击,进一步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如果没有了树木,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在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观看风光纪录片《天然氧吧——张家界》,再说说郁郁葱葱的绿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3、设想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树木,会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哪些灾难,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建议学生发挥想象绘制一幅以“绿色的呼唤”为主题的招贴画。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树

高耸入云、枝繁叶茂、残枝败叶、独木成林、苍劲挺拔

第五单元

翩翩起舞 课题:舞苑奇葩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运动物体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美术和音乐、舞蹈综合的科目。教学中必须考虑利用音乐、录像、道具等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融入到欢快的音乐节奏中,促进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

教学安排如下:

欣赏感受——综合体验——赏析评述——回忆构思——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一、图片、作品赏析

1.教师提问导入:

“什么时候我们会唱歌、跳舞呢?”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2.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类型的舞蹈图片。

通过欣赏,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每张画面的不同之处,并请同学模仿部分图片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提问:

A.“谁知道,阿姨跳的是哪一种舞蹈?”(芭蕾舞)

B.“你怎样看出来的?”。

(从衣服上,还有用脚尖跳舞。)

教师提问:

A.“小朋友们在跳什么舞蹈?”

(小朋友们在跳民族舞蹈,都穿着民族服装。)

B.“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的动作很夸张,表情非常开心。)

3.欣赏画家和小朋友们的作品。

教师提问:

A.“这幅画是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名字叫《舞台上的舞女》。这幅画主要的色彩是什么?”

(黄色和白色)

B.“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画得很逼真、很优美;就像真的在舞台上表演一样。)

教师提问:

A.“画面里的小朋友在跳什么舞?”

(新疆舞,维吾尔族姑娘把辫子梳成许多条。)

(两个女孩子在扭秧歌,因为她们手里都拿着扇子和布。)

B.“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整个画面都用了大红的色彩,为什么?”

(表现了当时热烈、欢快的场景。)

教师提问:

“这幅画主要用了蓝色背景,谁来说说,看了这你有什么感受?”

(蓝色代表着宁静,像大海一样。这两个跳芭蕾舞的小朋友非常的投入,动作很优美。)

4.总结舞蹈表演者的特点。

教师提问:

“这些跳舞的小朋友和我们平时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舞蹈演员的特点: 穿着特制的舞蹈服,头发梳得很漂亮,化妆、动作很夸张,表情都笑眯眯的。)

二、欣赏感受

1.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儿童歌舞《好日子》、《家在中国》片段。

教师带领学生边拍手边欣赏。

教师提问:

A.“看了小朋友的表演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B.“舞台上的光线和我们生活中的光线一样吗?舞台的布置有什么特点?”

(舞台上有很多耀眼的彩色灯光,有五颜六色的背景。)

C.“谁能来模仿一下小朋友们的表情(动作)?”请几名同学分别表演。

按照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导入部分是否精彩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但欢快的音乐舞蹈动画容易让学生过于兴奋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我把欣赏舞蹈图片放在了课程的开头,在了解了舞蹈特点之后再进一步欣赏欢快的歌舞,这样有一个较好的过渡。同学们一看到欢快的舞蹈、听到愉快的乐曲和歌声会立刻兴奋起来,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带领同学们随节奏拍手。

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答案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三、综合体验

1.请全班同学一起随电视表演舞蹈。

教师提问:

“看到电视上的小朋友跳得这么好,你们是不是也想来表演了?”

2.选部分优秀同学在前边领舞,老师加入到他们中间。

3.游戏:“音乐停、舞蹈停”。请同学们观察跳舞同学的表情和动作。

教师选取一段或几段儿童音乐,快慢相宜,挑选3—5名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到前面来即兴表演,可以做简单的装饰,准备简单的道具。教师随时掐断音乐,表演的同学要保持不动。请同学们选出表演最夸张的小演员并给予表扬。游戏进行三次。

四、想像和构思

1.总结欣赏体会。

教师提问:

“看了这么多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要画好一幅跳舞的画,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跳舞的人动作要夸张,要把服装和表情画好,色彩要美丽,背景要涂满颜色,人物比例要尽量放大。)

教师现场勾画一幅构图,注意强调画面的整体感和舞台气氛。

2.引导回忆和构思画面。

教师提问:

“现在每个同学都来想一想,你表演过舞蹈吗?你看过别人表演吗?”

“你想画一幅什么样的画,谁来描述一下。”

五、创作表现

通过语言引导和教师示范,同学们开始用铅笔起稿,本节课完成作品的起稿部分。

使用的材料可以丰富多样,课前让同学们预习并准备好自己要使用的材料。

六、交流评析

在同学们的创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请同学们为他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照。

课题:

舞蹈人物速写

教学目标: 1.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用简洁的线条迅速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画出较成功的速写作品.(了解)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练习)教学重点: 训练人的观察对象的能力和以迅速,简单的线条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的能力.让学生学习速写,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技能训练.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练速写贵在坚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题.课前准备: 教师:放大书中范画,收集画家速写作品.准备油画,素描的人物画作品.学生:速写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揭示课题—《人物速写》,观察范画,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这些画在以前你看见过吗 ?它们有什么特别的2、出示几幅人物画作品.油画人物画,素描人物画,速写人物画.观察和欣赏三幅画后,共同讨论不同画种的表现特色、艺术特色、作画时间 油画: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可长达数年 素描:形象逼真,明暗丰富

速写:想象概括简洁,线条流畅。从对比中让学生了解速写的特点.3,出示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教学.加深学生对速写的理解.4,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描绘人物.教师示范作画,让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把握住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的,怎样用长线表现主要特征,怎样省略那些表秒的繁琐现象„„(借用人体模特,请小朋友坐在椅上,摆一个看书的姿势为研究对象).(二)讲解要点

1、指导学生练习.提示: 站七坐五盘三半,坐着看书时,坐高是五个头高.不管你看到的是正面或侧面,重点要表现出头,手与书本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样才能画出看书时的动态.2,进行速写练习时,要做到这样几条:(1)锻炼自己的眼力,认真观察,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2)千万不要看一眼画一笔,应先画出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力求寥寥几笔勾出对象的概貌.(3)提倡默画.训练对形象动态的记忆能力,将观察到的形象和动态,在记忆尚未消失之时,凭借印象和记忆,及时默画下来.经过这样多次训练,能强化对形神动态,记忆力和作画的中和概括能力.(三)学生作业

教师作好个别的辅导.(四)作业讲评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小结.(五)课后小结

课题一 爆炸的信息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业,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广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课引导学生欣赏优秀广告作品,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合作重新创编由区委、有意义、有美感的广告作品。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收集身边的广告作品,能划分广告作品的种类。比较不同广告作品的风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广告作出自己的审美评价。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欣赏优秀广告作品中获得启示,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合作重新创编由区委、有意义、有美感的广告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光目标:利用大家熟悉的广告用语的结构特点,重新填词,创编广告用语,体验广告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教学准备

1、各种生活广告资料,图片的(平面的)、影视的(动态的)等。

2、为广告配乐的音乐作品(CD或录音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们身边的广告

1、课前布置学生将自己身边最容易得到的广告资料带入课堂,说一说自己对广告的认识以及广告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播放电视广告,组织学生对自己了解的广告展开讨论。讲一讲自己印象深刻和与广告亲密接触的小故事。

3、说一段你最熟悉的广告用语,分析一下它的审美特点(包括内容与形式)。活动二 广告的魅力

1、根据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广告图像资料和广告歌词,创编广告,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广告的价值。

2、教师指定商品,请学生为该产品以朗诵、绘画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对此项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广告艺术对方便消费者购买、促进商品流通所起的积极作用。

3、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怎样来分辨社会中广告的真伪,对那些言过其实的广告,甚至是恶意欺诈的广告表明正确的态度。活动三

评价鼓励

1、学生能否对生活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广告从语言、音乐、画面设计、传递的内容信息等方面做出自己明确的评价。

2、对能利用生活中的广告资源恰当的进行创编表演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广告

广告的魅力

课题二

情系你我他

教材分析: 公益性广告,为社会奉献出许许多多人间真情,为千家万户送去关爱和温馨。今天,在我们的艺术学习中,学生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全新的视角来

认识、了解广告这一别具一格的艺术门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优秀的社会公益类广告,初步了解社会公益类广告的特点、反映的内容、表现的方式和达成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设计公益招贴广告,利用歌、乐、舞等综合表演形式呈现广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电视公益广告,明确电视广告制作的大体程序,尝试制作电视公益广告。教学准备

1、不同风格的公益类广告的招贴画资料。

2、表现不同主题的电视公益广告资料。

3、为展示某一社会公益主题而进行的大型综艺广告宣传活动的音像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公益广告暖人心

1、社会公益广告,是以反映人们的观念、意识、见解、要求以及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民声问题的一种广告传播形式。它是弘扬社会公德,沟通人们之间的信任与了解,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与工具。

2、组织学生讨论社会公益广告与普通的商品广告又和不同,社会公益广告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非典”时期或欣赏过的其他公益类广告,谈谈自己受到过怎样的启示。活动二

尝试设计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题目,进行社会公益广告招贴画的设计活动。活动的形式可独立可合作,自由命题。总之,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现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一前提。

2、引导学生整理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与表现主体相关的新闻报道、调查报告等;图片资料——与表现主题有关的照片、画面等;特定资料等。

3、在完成资料收集后,进行初步的创意与构思,学生可以用草图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构思。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最后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4、在设计构思基本确定后,开始确定表现手段。如果是集体合作,大家一定要分工协作,确定好各种材料的准备,以便下节课的创作。执教时间:5月18日——5月19日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感受

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的电视公益类广告,看一看它的画面处理,听一听它的音乐合成,读一读它的文字表述,想一想它的创意构思。结合以前的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当前电视公益类广告所具有的特点(反映时代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关注社会热点、传达人文精神)。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公益类广告,并谈谈喜欢的原因。活动二 分工合作

根据人员的分工不同开展各自的工作,各负其责,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校园公益类广告的创作活动。活动三

课后拓展

在校园公益类广告完成之后,教师将学生的公益类电视广告作品通过校园电视网进行播放。让更多的学生欣赏到这些作品,同时也能使参与电视公益广告制作的同学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板书设计:

社会公益类广告作品欣赏

“城市牛皮藓”的危害

课题:让我告诉你

教学准备

1、优秀的广告艺术资料(影视、图片、音乐、广告用语等)。

2、学生进行广告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3、录音、录像设备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请看我的创意

1、组织学生畅谈在生活中见到过的电视广告,那些电视广告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请每个同学说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电视广告,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原因。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感受,与学生一起欣赏较为优秀的电视广告艺术。看一看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作品呈现的。它创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结合学生对电视广告艺术地了解,引导学生欣赏种类丰富的招贴广告作品。比较招贴广告与电视广告的不同与相同之处,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招贴广告作品,说一说喜欢这个作品的哪些地方。组织学生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招贴广告在进行创作表现时所应关注的艺术要素,如:构图、色彩、造型表现手段等。活动二

创作构思

联系上面的欣赏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招贴画创作表现活动。

1、使学生明确自己创作招贴画的立意、构思,想表现怎样的内容。

2、进行画面布局,选择呈现手段。

3、进行招贴画的制作实践活动。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自由选择表现手段和表现材料进行招贴画的创作。如;绘画、剪纸、粘贴、拓印等形式均可。第二课时

活动一

体验升华

1、结合学生对广告知识的了解与认识,组织学生进行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广告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广告艺术作品,体验感受作品中的个性与特色。观察作品中都运用了哪些艺术形式与手段,进行了怎样的艺术策划与成线,选择了何种广告用语的表述方式,最终达到和形成了怎样的整体风格与特点。

2、组织学生欣赏作品,并自由发表对作品的评论。谈一谈自己对不同广告的体验、感受。设想一下,如果同一个题材的内容,让你来完成一个广告的创作,你会选择哪种艺术表现形式。活动二

实践创新

结合前面所了解的广告知识,选择一个题目进行报刊类广告设计。要求彩色鲜艳、图文并茂,表现工具不限,风格自定。A 为果园里的水果出售做一个商品销售广告。

B 为我们自编的科幻小说或少先队报刊作一个征订广告。C 为我们学校招生做一个宣传广告。板书设计

1、使学生明确自己创作招贴画的立意。

2、进行画面布局,选择呈现手段。

3、进行招贴画的制作实践活动。

课题:

吸引人的招贴画

教学内容:

《招贴画》——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招贴画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对招贴画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初步学习招贴画的设计制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用最典型最简练的形象表达主题,了解招贴画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对招贴画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教学教具:

各种形式的招贴画、设计步骤图等。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出示各种形式的招贴画复制品,让学生观赏,问:“这是什么画?”

二、讲新课,板书课题:招贴画——设计 让学生朗读课文,板书:“主题突出,色彩对比强烈,文字简洁易懂,形式新奇独特。”再指导观赏课本第22页的图例。

三、启发学生按下面四点内容思考:

1、招贴画的作用,2、招贴画的特点。

3、招贴画的内容。

4、招贴画的设计步骤。

四、教师按上面四点讲解:

1、招贴画是宣传画的一种,贴在繁华显眼的地方,向群众宣传的。

2、招贴画的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对比强烈,文字简洁易懂,形式新奇独特,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招贴画宣传的内容很多:如电影、戏剧、音乐会、各种会议、展览、运动会、商业活动等等。

4、招贴画的设计步骤:

教师用自己创作的范品介绍自己的设计经验,使学生对设计步骤有更具体的理解。边讲边示范,用课前准备的“招贴画设计制作程序”作完整的补充:一是动手前要对设计招贴画的内容作分析,二是要明确目标,在选择典型形象,用什么响亮的标题及色调等方面作认真思考,心中有数了才动手。(1)起稿。

(2)画主体和大色块。(3)将画面补充完整。(4)加文字说明。

五、布置作业,以学校的一次活动为题(教师提示活动的内容如合唱比赛等)设计一幅招贴画。

要求形象简练,突出主题,注意大色块的对比,字体和色彩要与整体相协调(本节课确定招贴画的主题,设计招贴画稿,第二节课着色完成)。

六、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七、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检查草稿,分析设计优秀的草稿,开启全班同学的思路,进出口修改草稿。

二、教师提示:

1、招贴画的文字即“题目”,要简洁易懂,作为构图的一部分认真处理,选用的形象要有鲜明的特征,使之突出主题,色彩要对比强烈、醒目。

2、要用美术字书写画面的文字。

3、着色时要讲究色彩调子,又要注意主体的色彩和背景的色彩关系,做到既对比又调和。

4、引导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思路,认真审查、修改设计图。

三、学生着色,完成作业,教师辅导。

五、课堂讲评。

第七单元天竺国

课题一

细密画

教学内容:细密画 教学目标:

细密画是波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始于《古兰经》边饰图案。能运用细密画的技巧,发挥想像力与观察力,完成绘画作品.激发主动探索与研究精神(1)能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并与生活经验结合.(2)能将观察,搜集的资料以心得纪录的方式呈现 教学重点:综合并应用细密画的技巧,制作细密画的绘本作品.构思艺术创作的主题与内容。

教学难点:色彩华丽,富于装饰性。教具:矿物质颜料、纸、毛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1、教师简介

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及封面和扉页上的装饰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们有的画在羊皮纸上,有的画在纸上,也有的画在书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形式不一。多数采用矿物质颜料绘制,甚至把珍珠、蓝宝石磨成粉当颜料。

伊朗细密画是波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始于《古兰经》边饰图案,色彩华丽,富于装饰性。其代表人物为法尔希扬先生(Ostad Mahmoud Farshchian)。

2、欣赏

3、学生谈感受

三、绘制 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挥

四、课堂小结

第八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一

心中的未来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变化,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3、培养学生的构图、造型、色彩等综合美术能力。

4、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造型的表现。教学难点:

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心中的未来。教学具准备:录相、科幻资料、图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导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幻想过未来吗?你们幻想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谁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大胆想象,幻想出与众不同的未来。这节课我们要来表现的是《我心中的未来》

3、引导阶段:1)在小组内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幻资料和图片,为想象创作提供素材,教师选择部分小组进行汇报,了解学生交流情况。2)教师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3)引导学生欣赏范图:欣赏教材范图,并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色彩上的独特应用;作品借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对未来的向往?你可以借助什么东西来好象对未来的向往?

4、发展阶段: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构思,绘制《我心中的未来》的草图,然后集体讨论草图中表现的内容,明确未来的生活与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启发学生绘画出心中的未来。

表现技法介绍并作适当示范:油画棒、水彩结合法、刮蜡法等。学生选择资料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三、课堂辅导:巡回指导、纠正问题及时展示有创新性作品。

四、引导观摩作业:

1、学生互相观摩作业,并选出较优秀作业进行欣赏。

2、师点评全班同学作业总体情况。

第八单元

课题二

肖像画

教学目标 :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 :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 :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 : 绘画工具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板书:你,我,他)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 ·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2,《凡 ·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 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1、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2、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 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 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 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六,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七,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导入

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3,欣赏罗中立《父亲》.三,授新

1,看“图”写“话”

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 Q像》.学生仔细观察,体验.各小组任选其一,写 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2,看“话”画“图”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3分钟左右)

肖像描写: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3,表现方法

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如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

出示漫画作品.学生自己体验,讨论.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5,特征的把握

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五,引导评价

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能否将人物特征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 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 被表

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

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第八单元

课题二

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下载第八章 综合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章 综合艺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教案

    语言领域:借你一把伞(二)(早阅) 活动目标: 1.学会自己专心看书,能较完整地讲述一两个故事情节。 2.初步学会用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蚂蚁、青蛙、......

    艺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在会念儿歌的基础上学唱A段歌曲,用歌声表现歌曲优美温馨的情绪。2、理解歌词,尝试创编A段歌词,大胆表达对身边人的情感。 3、感受和表现歌曲中“爱”的情感,体......

    艺术教案

    音乐名称:请你和我跳个舞 教学目的: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唱歌,感 受歌曲的基本节奏。 2.学会听间奏,并能用拍手、拍腿等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初步唱会歌曲 难:区分左右 教......

    艺术教案

    艺术第十册教案第一单元:装扮我们的校园 课题一: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相互合作,整体设计校园环境,能用线描淡彩画法表现校园一景。 2、能有创意地装扮自己......

    艺术教案

    长在水边》艺术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回顾,了解有关水的文化,分析艺术作品, 了解水的艺术表现价值,加强对水的艺术美的认识。 2 欣赏和学唱歌曲,抒发对家乡、对自然......

    艺术教案

    活动时间: 晨间活动: 折纸 主题活动: 如何学会乐曲《土耳其进行曲》的声势动作? 课前分析: 幼儿已有简单节奏型的前期经验,但跟着乐曲旋律打节奏尚需练习。 活动目标: 1.初步熟......

    艺术教案

    瓶子变身(美术) 活动目标: 1、尝试在瓶子上作画,并用勾线笔、颜料等工具作画。2、知道只要动手制作,许多东西都可以变废为宝。3、体验为瓶子变身后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教师......

    六年级综合活动实践教案-插花艺术 全国通用

    《插花艺术——中西式插花的不同》一、 课题《插花艺术——中西式插花的不同》课时:1课时二、 教学内容分析:插花作品作为以花型来表达心态的艺术品,再现大自然的美和生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