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蒋军晶(浙江小语名师)

时间:2019-05-13 00:2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蒋军晶(浙江小语名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蒋军晶(浙江小语名师)》。

第一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蒋军晶(浙江小语名师)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蒋军晶(浙江小语名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体验维也纳人热爱音乐、能欣赏音乐、人人都在享受音乐的精神。

2.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本文的选材特色,知道选材的重要性。

3.练习默读、选择性阅读、跳读,体验“问问题、寻找认知冲突”阅读策略。教学过程:

你听过“圆舞曲”吗?你知道“维也纳”吗?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文章,读文章一般来说先读题。(生读题)

师:这个题目有些词语,你们联系上下文也解决不了,比如“圆舞曲”,知道什么叫“圆舞曲”吗?

生:我查过字典“圆舞曲”在词典上的解释是一种“交际舞”。师:交际舞?“圆舞曲”是一种舞蹈? 生:我觉得是一种交际舞的音乐。

师:是的,“圆舞曲”是为一种交际舞伴奏的音乐。其实,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华尔兹”。听过吗?那我们就现场听一听。

(欣赏音乐)

师:没有听过“圆舞曲”的请举手。(个别举手),谁举手我跟谁拼了(笑声),刚才我播放的就是“圆舞曲”。没有听过“华尔兹”的请举手。(笑)还好没人举手,因为“圆舞曲”就是──“华尔兹”。

师:维也纳听说过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维也纳?如果能简洁地介绍,那就更棒了!生:我知道维也纳是个音乐之都,还是花的天下。生:维也纳出了许多音乐作家,他们谱的曲子很好听。师: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她解释了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生:维也纳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师:那里的人非常热爱音乐。

生:我知道维也纳有金色大厅,这是很多著名音乐家向往的天堂。

师:说得真好!任何一个有音乐梦想的人都希望在音乐大厅里演出,任何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都希望在这儿欣赏音乐。

生:我查过资料,维也纳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学一种乐器。

师:真好!我们再来看这个题目,一位作家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一般来说要写一写闻名世界的金色大厅、家喻户晓的音乐家、耳熟能详的乐曲,但是这篇文章具体写世界闻名的金色大厅了吗?(没有),具体写家喻户晓的音乐家了吗?(没有),具体写耳熟能详的乐曲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作家都写了什么呢?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写了什么呢?

师: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这篇课文比较长,你可以轻声地读,但不要跳跃,从头到尾往下读,明白吗?

(生自由读文)

(1)文章写到了哪些内容?(鸟叫、花、路、酒馆)

师:我刚才和很多同学一起读,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读着读着有一个词会不断地冒出来,这个词就是──

生:音乐。(师板书)

师:可是,这篇文章里作者冯骥有写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吗?(生一一摇头)师:具体写某个伟大的音乐家了吗?(生一一摇头)师:具体描述一首曲子了吗?(生一一摇头)

师:可是,这篇文章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想到音乐。我们马上梳理一下,你觉得这篇文章先写了什么?

生:鸟儿们的歌唱。

师:通俗地讲就是鸟叫声。那位同学说鸟鸣,好听!(板书:鸟鸣)师:接着写什么? 生:接着写维也纳的花。(板书:花)师:然后写些什么?

生:然后写了生活。(板书:路)师:最后写?

生:最后写到小酒馆。(板书:酒馆)

(2)分组研读,思考,讨论──鸟叫与音乐的关系;花与音乐的关系;路与音乐的关系;酒馆与音乐的关系。

师:真是出人意料!他在这篇文章里写鸟鸣、写花、写路、写酒馆,却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下面我们默读思考:这鸟鸣和音乐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花,这路,还有这酒馆跟音乐什么联系呢?(板书连线)思考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但你也可以全面思考。我建议这组侧重于鸟鸣,这两组侧重于花,这组侧重于路,这组侧重于酒馆。先默读思考,我看差不多了再建议你们讨论,因为没有想法之前讨论,任何讨论都是无效的。

(生默读思考)

师:有的人默读的时候在画句子,说明任何思考都要回到文章当中去的。下面,蒋老师要观察你们的讨论了,我相信你们会讨论的很成功。有两种情况,蒋老师个人不太喜欢,一种是总是一个人在说话其他人不说的,还有一种是我从他的表情中都可以看得出来,你只想自己的答案,你不听别人的,只想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我从你的表情中观察出来。

(生交流讨论)

“鸟鸣”和“音乐”的关系

师:好!你们是研究鸟鸣的,我们先听他们组的想法。

生:第二小节说“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一般这些都是描写音乐家的,而这里描写鸟叫声,这些鸟叫声像音乐般。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一位奥地利朋友称这种清晨时鸟儿们的合唱为„免费音乐会‟”我知道音乐会一般都是歌唱家或是著名音乐家演奏歌唱的,但这里说鸟儿们的合唱是音乐会,说明鸟儿们的歌唱非常动听。

生:作者花了那么多的篇幅写鸟叫声,因为鸟叫声是维也纳最原始的音乐。师:我听了他们的发言概括出两条:第一,维也纳的鸟叫声很好听;第二,这些你鸟叫声就像音乐。你们同意吗?还有补充吗?

生:第三自然段中写到“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叫声很像猫叫。”一般我们听音乐会的话会有很多乐器,还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情绪,而这里鸟儿有各种各样的叫声就像音乐会里的乐器一样,所以我觉得他还是和音乐有点联系的。师:(拍掌)太好了!这就是我的问题,蒋老师现在出手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来看这段话写了几种鸟叫声?马上数。(生数)

生:四种。

师:一起来读!(师生合作读)出示课件:

①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②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 ③ 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 ④ 还有一种鸟叫声很像猫叫。

师:作者写4种鸟叫声,写法上有共同点,发现了吗? 生:这些句子都用了比喻。

师:你看,这里有很多的比喻词,宛如、相似、像是、很像,如果冯骥才要写五种六种七种,他还会用什么呢?

生:仿佛。生:犹如。生:像似。生:好比。生:好像。

师:(转身看句子)还真没有。(众笑)

师:这四种鸟叫声用我们常人的眼光看来,哪种鸟叫声是比较好听的? 生:第一种。

师: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不好听!你们读的不好听。(生笑)你们看,这种鸟叫声好听是因为作者用了一些词,哪个词形容好听?

生:我觉得“宛转”是形容它们好听。师范读:不是宛转,是宛转。(语速加快)生:我觉得“悠长”也可以表示鸟叫声好听。

师范读:悠长。(声音拉长)明白我的意思了哦!(生笑)还有哪个词? 生:嘹亮。

师:不是嘹亮,而是── 生:嘹亮。(声音加重拉长)

师:读课文这样读才有味道!一起来读一读!(生感情朗读)再来读。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么,像磕牙的声音好听吗? 生:怪怪的。

师:像老人叹息、沙哑又苍老的声音好听吗? 生:不好听。师:猫叫好听吗? 生:不好听。

师:都说原始的、大自然的音乐是好听的,为什么要写这么难听的声音呢?为什么不集中笔墨写这样好听的声音呢?

(生表达不清晰)

师:我知道他知道这意思却讲不明白。我们常人看来不好听的声音,但是──维也纳人认为它很好听。

师:维也纳人认为它好听也是有方法的,谁接着往下说? 生: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像场音乐会。师:那位男同学把你刚才的观点再重复一遍。

生:音乐会一般都会有很多乐器的合奏,鸟的叫声也是各不相同的,每种鸟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如果多种鸟合唱的话肯定就会类似于一场音乐会,所以就会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当然,这也说明维也纳人音乐素养非常高,鸟叫声哪里都有,但在维也纳人听来都是音乐。(生鼓掌)

“花、路”和音乐的关系

师:太厉害了!在维也纳人看来大自然当中的声音都是音乐。不过,这鸟叫至少还是声音,这花和音乐又有什么关系?(板书:景色)

生:第六自然段写到“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芬芳的三角钢琴”,用花铺成钢琴让人想起音乐。师:同意吗?(生同意)我就知道你们会这么说,因为里边的花有个造型是钢琴,但是我还是不明白,比如写“路”这段,旁边会有钢琴的造型吗?有乐器的造型吗?怎么就让人想到音乐了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看。(生读)

出示课件:

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这是行驶在笔直的如上绝对没有的感受。

生:房舍、喷泉、开满花朵的树,这些景物突然冒出来,就像音符一样。师:哦,这些景物好像跟音乐也能联系起来。

生:这里说“这些弯弯曲曲的路”,钢琴曲有时候很高昂有时很低落,不可能一直高昂一直低落,所以说像是音乐。

师:弯弯曲曲的路就像高高低低的── 生:音乐。

生:我从“畅如流水”中感觉到了音乐,因为弹钢琴的人知道音乐都是很顺的,不可能断断续续的,“畅如流水”中感受到音乐的流畅。

师:维也纳音乐素养高啊,看到这些景色会想到音乐。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

师:你觉得作者看到这样的景物联想到什么音乐呢? 生:悠扬流畅的音乐。

师:哦,是那样的音乐。接着往下走。或是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 师:这让人想到──恬静清脆的音乐。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 师:这让人想到── 生:很欢快的音乐。生:比较绚丽的高昂的音乐。

师:是啊,维也纳人看到很多景都能够想到音乐。这一路上,还会出现怎样的景物呢?或是──

生:(思考)

师:一片?一丝?一缕?一条?……谁来往下说,拜托不要太俗啊!(生笑)生:或是高高低低金黄色的麦浪。生:或是一缕照在脸的阳光。生:或是波澜壮阔的大海。生:或是一条叮叮咚咚的小溪。生:或是一片茂密的树林。

师:他们无论看到怎样的景物都会想到音乐,所以冯骥才最后写了这样一句话,一起读。(生读)

出示课件:

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

“酒馆”和音乐的关系

师:最后这个酒馆,谁来汇报一下?

生:我觉得这个酒馆也是富有当地音乐特色的,这里说“一个满脸通红的老汉,满是硬胡茬的下巴夹着一把又小又旧的提琴,在你身后起劲地拉着”,我们都知道提琴也是一种乐器,维也纳人都热爱音乐,他们都希望融入到音乐里边去。

生:我从“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已经围着他的双腿起劲地跳起舞来”,这只大黑狗天天在音乐的熏陶下,也跟人一样跳起舞来了。

师:嗯,更何况人呢?还有补充吗?

生:他说“酒店里人们的目光都快活地抛向他”就是说酒店里的人都很喜欢音乐。师:刚才那位同学说酒店里的人都很喜欢音乐,可见酒店里不止一个人,有那些很帅的小伙子吧?有漂亮的姑娘吧?有可爱的小孩吧?有在弹奏的演奏者吧?(生一一点头)但是他偏偏写了一个老汉,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生读)

出示课件:

扭头一看,一个满脸通红的老汉,满是硬胡茬的下巴夹着一把又小又旧的提琴,在你身后起劲地拉着。他朝着你挤着眼,希望你兴奋起来,尽快融入音乐。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已经围着他的双腿起劲地跳起舞来,酒店里人们的目光都快乐地抛向他。

师:他喜欢音乐这点都看出来了,你还看出什么信息? 生:说明这个人并不是很富有,而是想挣点钱来享受音乐。生:我觉得在维也纳连老汉都喜欢音乐,其他人也肯定喜欢。

师:她提出了我心中的疑问,小伙子不写,小姑娘也不写,演奏者也不写,偏偏要写拉又小又旧的贫穷的、喝醉酒的老汉,为什么? 生:可能就是这样的老汉才能拉出这样的音乐。师:小伙子拉不出?(生笑)

生:如果是我去演奏的话,我肯定会把自己的仪表弄得好一点,也让别人都可以喜欢我一点,但是这个老汉满脸通红喝醉酒非常失态,但是他夹着一把又小又旧的小提琴说明他非常热爱音乐,不管自己的仪表多么不好。

师:这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老汉。作者为何要选择写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老汉呢? 生:如果写一个有钱人拉着琴很高雅的,我觉得没什么。这样写反衬出其他人也喜欢。师:反衬出什么样的人?

生:就算是这样很穷的人也很喜欢。

师:这话就很关键了,在维也纳就连这样的穷人也喜欢音乐,更何况?(生争着举手)生:在维也纳不论你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都可以热爱音乐,拉出自己喜欢的乐曲。(生鼓掌)

师: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论是老还是少,他们都在享受这个音乐,而且在这段话中有一个细节更加表明了这点──维也纳所有的人都在享受音乐。

生:“酒店里人们的目光都快活地抛向他”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所有人都喜欢音乐。生:他说“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已经围着他的双腿起劲地跳起舞来”,连动物都跳起舞来,何况人呢?更是跃跃欲试了。

生:不论是坐在金色大厅里的上流社会的人,还是在乡村的当年酒家里的人,他们都喜欢音乐。

生:我想提个问题。“坐在长条的粗木凳上,一边饮着芳香四溢的当年酿造的葡萄酒──那种透明的发粘的纯紫色的葡萄酒更像是葡萄汁,一边咬着刚刚出炉、烫嘴、喷香而流油的烤猪排”,为什么这里体现出维也纳人热爱音乐?

师:你这是问我还是问大家?大家来解决!

生:要看后面一句“忽然欢快的华尔兹舞曲在你耳边响起”,音乐是无时不在的。生:他前面重点描写食物,后来又写音乐,就感觉只有音乐才能配得上这样的美味的食物。(众笑)

师:说明不是在正襟危坐的音乐礼堂里享受音乐,他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音乐,这就是冯骥才选材的独到之处。

维也纳像圆舞曲一样的生活

师:接下来,拿起笔写下你对“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这句话的理解。生:(写作)大概3分钟

师:全体起立!我先请一个同学读,你要注意听,你的思路与他一样,表达也没有他出色,他读完你也可以随之坐下。如果你的思路很独特或者表达比他要好,你就继续站着,这就考验你的判断能力了。先请你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读一遍。

生:在维也纳音乐到处都有的。那里的人很热爱音乐,在那里还有最原始的音乐,动物的音乐鸟叫声,他们的生活中也有音乐的元素,所以说他们的音乐到处都有。

师:后面这句话可以不用补充。请坐!(生不甘心地坐下,众笑)

生:维也纳的生活音乐无处不在,就连道路上、鸟鸣中、酒馆里,到处都是音乐,道路弯弯曲曲就会让感觉到音乐一会儿高昂的,一会儿低沉的,非常的美丽!

师:前半句不错,后面又啰嗦了。你也可以坐下!(生纷纷坐下,众笑)但是,我现在慢慢倾向于那些敢站着的人了,你来读。

生:维也纳人用各种各样的东西来表达音乐,表达对音乐的喜欢,这些东西构成了生活圆舞曲。人们用圆舞曲来装点生活,使生活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师:很好!谢谢!(生全体坐下,众笑)(两男生又站起来,爆笑)

师:注意,一般站到后面的都是英雄!(生笑)

生:我认为这句话体现了维也纳的纯朴、自然和美丽,作者把那里人们生活的任何一点与音乐有关的都表达了出来,也表示维也纳人爱音乐的心情。

师:怪不得你那么纠结!她是表达得比你要好啊!然后再听听她是怎么写的。你还坚持站着?我是充满着期待啊!

生:维也纳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的,维也纳的人们无不热爱音乐,连看似平凡的事物都能联系到音乐,生活中充满了音乐,音乐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让感觉到他们的生活就像圆舞曲一般美好。

师:真好,你就应该站起来。(众笑)

师:这就是你们今天的理解,很好!谢谢你们!跟你们上课非常愉快!

第二篇:名师印象(评蒋军晶)

名师印象:

语文教学路上的探索者

——蒋军晶老师印象

浙江外国语学院 汪潮

蒋军晶,任教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第一小学,他年轻、高挑、勤奋、聪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是一个探索者。

2006年,他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他是学员,我是他的老师。2009年,他又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小学语文高端培训班,他是班长,我又是他的老师。

严格意义上说,他是一个“插班生”。个中原因,是他强烈地表达了想到培训班学习的愿望,而我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一个热爱、痴迷语文教学的老师。据我所知,他当时已经参加了省里市里大大小小的许多教学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可他学习的愿望还是如此强烈、如此迫切,着实感动了我!

培训期间,蒋军晶专心听课、用心思索,并热心和大家分享他的一些想法。他善于积极地“宣传”自己的教学观点,又保持足够的敏感吸取大家的意见。他对语文教学一些观点、做法的思考视角不是“仰视”,不是“俯视”,也不是“平视”,而是“斜视”。

曾记得,当很多人提倡语文课“以读代讲”、“以读代问”的时候,他却另辟蹊径,认为提问是最基本、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关键在于怎样“问”。

那么他在课堂上是怎么“问”的呢?我曾多次带他赴省内各地课堂教学展示,均获一致好评。通过观看他的课,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提问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强调“解释”,有适当难度。他提的问题往往是需要学生在梳理、分析、统整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解释”给出答案。这相对于那些可以直接能从文本中找到定点答案的问题就显得有难度了。例如,他在上《月光曲》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主干问题: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的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整堂课,他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透过贝多芬的所见所闻,揣摩贝多芬的所思所想,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遵循思路、潜心会文”的阅读过程。我一直以为,语文学习需要一定“难度”。很多语文老师的问题过于细碎,过于简单,总是问一些教材中的人、事、时、地、物的具体问题。在这种浅层、低层“问题”引领下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第二,问题引发“矛盾”,有认知冲突。蒋军晶凭着自己的胆量和热情上过一些“惊世骇俗”的课。例如他教《地震中的父与子》,就在课堂上问:如果那位父亲经过百般努力,并没有从废墟中救出自己的孩子,而且引起大爆炸,自己和其他孩子葬身其中,你还觉得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吗?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是否特别适用于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个问题的取向。很显然,蒋军晶已经接受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新批评”的一些文本解读理念,他希望和学生一起寻找文本中的矛盾与缝隙,从而发现文本的真正意义。他的这种努力在其它许多课中都有所体现,例如,他在教学《已死的母熊》时就问:大家都认为《已死的母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杀生,但是,要知道,哪怕我们喝口水,也杀害了很多生命,因为水里面有许多微生物,难道我们连水也不喝了吗?又如,他上《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时问:作者写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写金色演奏大厅,不写那些天才音乐家,不写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而是写鸟叫声,写花,写路,作者的选材是否有问题?这些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矛盾,引出争论,引出思考,„„所以很多老师觉得蒋军晶的课很有力度,很有阳刚之气。

第三,问题关注“当下”,有生活气息。经常听蒋军晶的课,就不难发现,他接受了“接受美学”的观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成熟的现代读者,除了从文本中读出作者意义、文本意义,还应该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观点。”所以他总是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联想现实的生活。

为了将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勾连起来,蒋军晶经常在课堂中问:你有没有遭遇过和文章里相同的情节?文章里的人物和你生活中的哪个熟悉的人接近?在你看来,文章哪些部分最贴近现实生活?这篇文章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那段类似的经历吗?等等。在这样的问题思考中,学生会觉得阅读是和“当下”,是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关系的,而不是割裂的、分离的。

第四,问题直面“表达”,有语文趣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理应推崇。但它不只是“玩味”、“香味”、“甜味”。蒋军晶认为语文课应该强化其学科特征,问题应该多涉及遣词造句、谋广篇布局、选材用材等表达方式上。例如,教学《桥》,他不是着力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高大的形象,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小小说的表达特色——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他上《趵突泉》,在课堂上还原老舍修改文章的过程,感受老舍先生的写作特色。他的很多课,都是“习作倾向”的。他这样做就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像作家一样去思考:若也提供给我相应的材料,假如让我写篇文章,我将如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如何行文?我能替作者改改文章吗?他的这种探索是颇有广度、深度和效度的。

蒋军晶是一位很善于学习的老师,省内省外,两岸四地,他总能从别人的课堂或讲话中发现亮点,并且很自然地为自己所用,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体系里。因此,他的课已经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显现了自己的思想。随着他的课堂进步和学术发展,我对他的要求更高,期望值也更大。我对学生的学术问题向来严格有加,对蒋军晶更是如此。我希望他不仅在课堂教学上成熟,还希望他在语文课程建设上有所建树;我希望他不仅关注一篇课文的教学,还希望他关注整本书的阅读;我希望他不仅关注语文教学的“战术性积累”,还希望他关注语文教学的“战略性积累”。

这种期望还得追溯到和蒋军晶的初次见面。认识蒋军晶,是因为他参加了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他是编写者,我是主编。

那时他还是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邀请他来参加语文教材的编写,一是因为经常有人在我面前举荐他,二是因为他年轻,可以承担一些智慧含量低但体力要求高的工作。也确实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做一些例如“排选生字”这样的技术工作,可到后来,他也参与到选文、设计课后习题等核心工作中来。在编写过程中我发现,他虽然年轻,但成熟、沉稳,更重要的,他的阅读视野比较开阔,对语文教学已经有自己的思考。在一次又一次讨论选文的过程中,他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关注点,他毫不掩饰对王宜振、林武宪、谢武彰、金子美铃、斯蒂文森、狄金森等人的儿童诗的喜欢;他极力建议教材中可以适当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例如曹文轩、黄蓓佳、沈石溪、米切尔·恩德、怀特、西顿、椋鸠十等。尽管当时他的这些想法不能完全实现,但是,他的这种阅读视野会是大有作为的。我一直鼓励着,也期待着!

果真如此,几年以后,蒋军晶已经成长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探索班级读书会。他的班级读书会,既借鉴了西方及台湾地区的已有经验,又进行了本土化处理,颇有新意。他认为班级读书会的核心是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在大约两节课的时间里,和学生讨论一本书,是让大多数语文老师想临阵退缩的巨大挑战。因为一本书篇幅那么长,人物那么多,结构那么复杂,意蕴那么丰富,这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讨论技巧。更为重要的是,班级读书会的“讨论”究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呢?尽管蒋军晶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称为“聊书”,强调它的坦率、自然、轻松的一面。但据我观察,他的目标还是非常明确的。他自己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他期望通过“讨论”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我们的许多语文课侧重教知识点以及挖掘人文内涵),他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

如果你听过蒋军晶的班级读书会,你能感受到他的努力的成果,尽管有些探索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班级读书会在课堂里的最终成熟,儿童文学阅读最终的推广,还得依靠像蒋军晶这样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的积极探索者。我相信,他在班级读书会方面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蒋军晶是一个探索者,是一个虔诚、智慧、执着、有效的探索者。从他的这本专著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一个小学语文青年名师实践的智慧、反思的勇气和探索的精神。探索无止境。我想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还要环顾四方。对蒋军晶的探索,我还是支持着,期待着!

(汪潮:浙江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教育部审定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教育部审定高校本科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编。)

第三篇:维也纳圆舞曲教学设计

公开课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篇课文。文章选材独特。作者冯骥才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表达

“音乐是维也纳人灵魂之所在”这一主旨;同时用极富想象、富有画面、情趣盎然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维也纳人的生活时时、处处都洋溢着音乐的气息。

结合略读教学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批注等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读文字联想和想象,理解、欣赏课文语言;

并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展现学习过程,培养阅读能力。【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

“嘹亮、撩动、婉转、悠长、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积累“而„„”、“„„又„„”形式的词语;通过对“富于形象”“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的推敲,培养学生推敲词句的习惯和能力。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欣赏作者选材特点和语言特色。在阅读中,感受“音乐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感受作者对维也纳生活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欣赏作者选材特点和语言特色。在阅读中,感受“音乐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感受作者对维也纳生活的喜爱。【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出示几组词语:

(指导学生找出每组词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1.房脊、门框、巢穴、硬胡茬(易读错的字)

2.克罗利茨、勃拉姆斯(地名词语)

3.宁静又精致、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沙哑又苍老、(„„又„„)4.丰富而不重复、清脆而透彻、深沉而又持久、(„„而„„)

二、读题解词,树立课文脉络

(一)解题

1.板书课题: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解题:维也纳,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圆舞曲,一种音乐形式,起源于奥地利。是一种曲子,旋律欢快、优美,又叫华尔兹,经常捧嚓嚓的节奏。

3.维也纳有“音乐之都”的美称,有人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没有音乐维也纳就失去了一半的美。”让我们去感受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吧。

(二)归纳主要内容。

1.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能体现课文主旨的句子。(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2.梳理段落: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

(鸟鸣圆舞曲1-4 鲜花圆舞曲5-6 街道圆舞曲7酒馆圆舞曲8)

3.教师随机板书:鸟叫、花儿、街道、酒馆

三、咬文嚼字,感悟交流。

(一)研读“鸟鸣圆舞曲”(配乐——鸟鸣协奏曲)

从1——4自然段课文中找出能体现鸟鸣圆舞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预设一:

它长得并不美,全身乌黑的羽毛,一个长长的黄嘴,好像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我闭目倾听它的鸣唱时,把它想象得美若彩凤。

(师提示:是什么让“长得并不美,全身乌黑的羽毛,一个长长的黄嘴,好像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的鸟儿变成“美若彩凤”?——音乐的魅力)

预设二:

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叫得很像是猫叫。

(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声音写的这样栩栩如生?)预设三:

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深沉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清脆而透彻。”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导读出不同的层次的钟声。在这样亲切、温馨的清晨,此情此景,你最想做什么呢?)

(二)自读“鲜花圆舞曲”(配乐——杜鹃圆舞曲)

导语: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诗意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的阳光,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人们的耳、鼻、心都沐浴在这音乐的海洋里,乐声缭绕,花香四溢,一切都在久久回荡。比较读句子,体现维也纳的“别出心裁”: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季羡林《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

2.在非洲无论是乡村、市郊和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盆里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彭仁《彩色的非洲》

3.家家户户挂在窗外的长方形花盆全都鲜花盛开,绚烂的颜色好像是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许多商店用彩色的花缠绕在门框上,穿过这门,如同走进花的巢穴。按照惯例,城市公园年年都用鲜花装臵起一座大表,表针走得很准时,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于是,维也纳的主题——音乐与花,就这样被表达了出来。

——冯骥才《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三)自读“街道圆舞曲”(配乐——《小夜曲》)

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市民更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在大街上、在家里,维也纳人时时处处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人们用音乐来交流情感,人们在音乐中放松身心。第三部分哪些语句向你透露了这样的信息?认真读一读。

(四)品读“酒馆圆舞曲”(配乐——维也纳华尔兹)

作者坐在乡村的当年酒家里,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维也纳音乐。

(师生共读完成填空)

作者闻到了芳香四溢的葡萄酒,尝到了刚刚出炉、烫嘴、喷香而流油的烤猪排,听到了欢快的华尔兹舞曲,见到了满脸通红的老汉,满是硬胡茬的下巴,拉着一把又小又旧的提琴,看到了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起劲地跳起舞来„„

四、总结课文,巩固提升 1.梳理课文,完成板书:

“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的人们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真是幸福呀!

师激情引读:

(舒缓地)正因为在维也纳,连小动物都那么富有音乐的灵性,所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温馨地)正因为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是音乐的摇篮,所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激情地)正因为维也纳的人们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所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2.出示维也纳著名建筑、风光图片,引导思考:在维也纳和音乐有关的东西还有很多:闻名世界的金色大厅,闻名遐迩的音乐家等等,刚才欣赏到的这些似乎更能说明维也纳是举世闻名的音乐之都,可是作者却只写鸟叫、花儿、小路、酒馆,你觉得作者这样写高明在哪里?

3.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特点,拓宽课外阅读兴趣,强调用心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4.课外小练笔

出示几张校园图片,海阳一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环境优美,你是否用心观察、用心倾听,用心感受„„下课后校园各处走一走,写一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板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冯骥才 灵魂 音乐 神的手指 鸟儿 鲜花 街道 酒馆

第四篇:《流浪狗之歌》教学设计蒋军晶(范文)

五年级借景抒情练习

——《流浪狗之歌》绘本写作

杭州市天长小学

蒋军晶

教学目标:

1.在为无字绘本配文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借景抒情,练习环境描写 2.在为无字绘本配文的过程中感受写作要把握基本的写作基调 教学思路:

1.第一遍“观看”无字绘本《流浪狗之歌》,交流阅读感受 2.第二遍“观看”无字绘本《流浪狗之歌》,观察重点画面 3.如果给无字绘本配上文字,你会选择给哪一幅图配文

4.师生共同为其中一幅图配文,交流合作中分享写作“技巧” 5.学生选择一幅图独立写作 6.分享、点评

第五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word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今天就让大家认识认识。来,同学们看着我,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我,同学们屏住呼吸看着我。(学生按要求做)师:看出什么来了吗?(生摇头)

师:我可看出来了,你们虽然一个字都没说,但是老师看出你们语文学得很好!(生疑惑)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说你们语文学得好吗?

生:因为老师让我们做的动作我们都做出来了,说明我们把这些词语都理解了。

师:对啊,看来你平时的语文水平就很高。师:同学们语文水平这么高,向你们请教两个字。(板书:咬嚼)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口”

生:“咬”是要牙齿把食物弄下来,“嚼”是把咬下来的食物嚼碎。(板书文字)

第 1 页 师:“咬文嚼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咬文嚼字就是弄懂这个词语的意思。生:有时候是说一个人挑别人的毛病,是贬义。师:会咬文嚼字吗?(板书冷、暖)

师:来“咬嚼”这两个字。

生:看到“冷”这个字,想到寒冷的冬天。

生: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感觉心里暖乎乎的。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人情的变化。(师板书:字词知冷暖得失寸心间)

师:语言真的很神奇,一个字,一个词就能唤起我们的记忆,就能激发我们的情感。能不能感受到语言的神奇魅力,要看我们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要看我们有没有“咬文嚼字”的本领。

一、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咬嚼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不像“冷暖”这两个字这么简单。

(板书课题: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师:咬一咬吧,有什么滋味?带着你们感觉到的滋味自由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你觉得是什么滋味的?

第 2 页 生:我觉得这里的生活轻松快乐。师:提前读课文了吗? 生(齐):读了。

师:依你多年的阅读经验,你觉得这篇课文怎么样?(学生谈初读感受)

二、咬文嚼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的初读感受,现在咱们就抱着咬文嚼字的态度,用心去感受字词的滋味。把你觉得最有滋味的地方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上你品到的滋味。同学们,我们可要真的去咬,真的去嚼啊,要不然那些字啊、词的仍然在那里沉睡着,我们可要努力唤醒他们。(学生自读圈画)

2、自由汇报交流——说出你品到的滋味。(指名3-5名同学)

(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先把你品到的滋味读出来,然后说说是什么滋味?二是先说一说从那部分品到什么滋味,然后把品到的滋味读出来。)

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也一同跟着品味。

3、教师引领,学习咬文嚼字。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品出了自己的滋味,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咬嚼一个自然段,看大家能不能掌握这样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第 3 页 我发现,闭上眼睛时,声音就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在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而又苍老;还有一种鸟叫声很像猫叫。一天,它一边叫,一边从我的窗前飞过,我幻觉中出现一只飞着的猫。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咬嚼一个自然段,行不行?我们共同来看第三自然段。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滋味)

师:大家一同读,嚼嚼其中滋味,看能不能嚼成一两个词? 师:究竟能嚼出哪个词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师范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一只飞着的猫。

生:听到了各种声音,好像有人在磕牙,好像看到有个老人在叹息……

师:是啊,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和形象。(板书:富于形象)

师:下面把你的滋味放进去读一读吧。(生自由读)

师:找一名同学来读,你读的时候是在回味,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来感受!(生读)

第 4 页 师:你比老师读得好,大家能感受到那些形象了吗?这么多的形象,这些样子又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就是“富于形象”。

师:刚才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一咬二嚼三回味,咬出滋味——嚼出意味——读出韵味。

4、集中练习,感受方法。

师:下面来试一试,看同学们学会了没有。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要用心去体会细节,看你能嚼出什么滋味?(学生自由读)

生:从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很熟悉那些小鸟的声音。师:能不能说出具体的词语?

生:我从“小家伙”这个词体会到作者和这些鸟很熟悉,感觉很亲切。

生:我从“辨认”这个词看出作者对这些小鸟很熟悉。生:我从“准确”这个词看出作者对这些小鸟的声音很熟悉。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咬文嚼字了,不但知道了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而且能够从词语中品出滋味。

5、确定研究段落,集中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能够咬文嚼字了。下面加大点难度怎么样?刚才是自由的,现在是非自由的。请三排同学,分别研究6、7、8自然段。可以用你习惯的读书方式,可以朗读,可以默

第 5 页 读,可以小声读,关键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静静地去感受。(学生自由读)

师:一遍读完了可以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生再读)

师:(看学生都停下来)看来同学们都学完了,那下面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咬文嚼字的。从第六自然段开始。

生读文——“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于是,维也纳的主题——音乐与花,就这样被表达了出来。” 生:从芬芳的三角钢琴感觉到园艺家们很了不起。他们用白玫瑰与冬青搭起了三角钢琴。师:为什么这样就了不起呢?

生:白玫瑰是白色的,冬青是绿色的。师:那这和钢琴又有什么联系呢?(生沉默片刻)

师:来,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学生手中的材料是复印的,没有彩色的图)哦,怪不得呢,大家手中的插图是黑白的,那你们就凭借这些文字来想象。

生:白玫瑰当作钢琴的琴键,冬青做钢琴的身子。师:你真了不起,能够凭借这些文字就想象到画面。师:那能不能找到一个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生:别出心裁。

第 6 页(师板书)

师:“别出心裁”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独具匠心。

生:就是非常用心来做,与平常不同。师:以往的时候,园艺家们用什么来表现? 生:大表。

师:那些大表怎么样?

生:表针走得很准时,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师:那这算不算非常用心呢?

生:算非常用心,而今年是更用心了,才创造出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

师:是啊,在原来非常用心的基础上再想办法,再去创新,才叫“别出心裁”啊。来,同学们,带着我们的这种感受,读读这个自然段。

师:我们再来看第7自然段。

(古老的维也纳,很难找到一条笔直的路。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这个音乐之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都有的音乐会,到处都有的音乐家雕像和故居,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著名作曲家

第 7 页 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师:你品出什么滋味?

生:“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师:维也纳的路是用音符铺得吗?

生:不是,是说随时随地都有音乐的存在。(师板书随时随地)师:随时随地怎样来理解。

生:就是不管是将晓的黎明,还是落日的黄昏,都能感到音乐的存在。

师:你的语言真美!可是,这只是随时啊。谁能说说。生:随地,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师:能不能举个例子?

生:“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道路上就能想到音乐。师:维也纳的道路弯弯曲曲而又畅如流水,为什么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就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呢? 生:因为汽车发出吱吱的响声。师:是这样吗?

生:因为这些弯弯曲曲的道路像线谱。生:汽车像音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奇妙的想象!那突然冒出来的第 8 页 房舍和开满花的树像什么呢?

(学生沉默,教师充满期待地注视着学生)生(猛然站起):像音节线。

师:是啊,道路是线谱,汽车是音符,房舍和树木是音节线,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节奏、有旋律才是优美的音乐,多么优美的生活圆舞曲啊!就让我们把这种滋味放进这些文字中,自由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第8自然段中你咬嚼到什么了?(第8自然段,“神仙的手指”“撩动”略)

师:(铃声响)同学们,留恋处,铃声催发。其实,这篇文章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地方可以挖掘,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维也纳随时随地都有音乐的存在,维也纳的音乐之花是维也纳人辛勤培育的结果,这朵花就生长在“生活”这片土地上。

(板书“音乐”“生活”,把“音乐”写在一朵花的中间。)板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咬文嚼字 字词知冷暖 富于形象 得失寸心间

第 9 页 别出心裁 随时随地 生活

附1: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文字的探究,感受到维也纳生活的优美温馨。

2、通过对“富于形象”“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的推敲,培养学生推敲词句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对文章题目的质疑和研究,培养学生反思性阅读的习惯。

4、通过对文章各自然段的重新排列,关注语言的结构形式,实现创造性阅读。附2: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三、反思阅读

1、同学们嚼出了自己的滋味?我们再回到课题上看一看?为什么课题不是维也纳圆舞曲?(突出对生活的理解)学生快速浏览。最终有什么发现?

音乐成了维也纳人的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音乐,有音乐的地方就有生活。

2、为什么不是“交响乐”,不是“进行曲”,而是“圆舞曲”?这曲子是谁谱写的?

第 10 页 作者究竟要通过这篇文字告诉我们什么?你品味到怎样的生活滋味?

(生活不一定就是快节奏的,要在生活中体验生活,向学生推荐米切尔?恩德的《毛毛》,一个小姑娘和时间窃贼的不可思议的故事。会让你们更好地感受生活)

四、重新排列,创造阅读

把这篇文章的每一个自然段重新排列,看有什么感受? 举例:把第八自然段作为开头,读一读,看文章顺畅吗?⑧①②③④⑤⑥⑦

或者是⑦⑧①②③④⑤⑥,依次类推,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滋味!还可以任意组合,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以《谈<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N种读法》为题写一篇读书报告。

五、结语

师:同学们,语言真是太美了,又太神奇了,它可以传递音乐,可以传递情感!语言的滋味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用一生去回味!课文如同一份美餐,我们要学会用美食家的嘴去品尝它,课文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我们要学会用音乐家的耳朵去倾听它。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咬文嚼字作了一次美食家,下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做一次烹调师,做一份自己的美味佳肴。

第 11 页

下载《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蒋军晶(浙江小语名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蒋军晶(浙江小语名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蒋军晶《月光曲》教学实录

    蒋军晶老师《月光曲》教学实录 蒋军晶老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

    马裤先生(教学设计)-蒋军晶(合集五篇)

    《马裤先生》教学设计 杭州市天长小学 蒋军晶 一、分享:看了《马裤先生》之后,你自己有哪些感受? 关键词:夸张、讽刺、没有公德、庸俗、自私 二、朗读、读写结合、讨论:老舍是......

    全国名师蒋军晶2014暑假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全国名师蒋军晶2014暑假推荐书目(最新)一二年级 《小巴掌童话》张秋生,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郑春华,接力出版社《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选读课《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5篇

    教材分析: 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主要向我们展示了维也纳生活风情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维也纳的赞美与向往。对于这样的课文,与其说学一篇课文,不如说进行一次精神文化之旅。在......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师......

    浙江余杭特级教师 蒋军晶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作课: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特级教师 蒋军晶 整理:苗红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 板书:萧红 师: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

    小语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材分析 万盛经开区关坝小学:李立果 电话:*** 2014年4月 一、课文解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