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单结构的设计》教学设计
《简单结构的设计》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一中学 姓名:钱一千
联系方式:E-MAIL:qyq1000@126.com MP:***
一、教材依据
通用技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
二、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这节课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够对所做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二是进行一个简单结构的设计,绘制设计图并制作模型或原型。分析教材本单元的前后章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稳固结构的探析》,这些章节中涉及到结构与力、结构的类型、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强度等知识点与本节课有很强的延续性,因此本节课重点应放在如何在设计简单结构的过程中,结合这些知识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既符合要求又各具特点的简单结构。
2、设计理念:
简单结构的设计,关键在于这个简单结构——“载体”的选择。按照教材上的要求选择简易相框的制作,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数码相机的使用非常普遍。好的照片他们或许会用来作电脑桌面的壁纸,或许能放在手机中欣赏,却很难会再打印出来放在相框中。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他们拥有电子相框、MP4等电子设备,又怎么会有兴趣来制作相框呢?所以必须另选一个新的“载体”来制作简单结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结构设计的兴趣。因为是结构设计,所以我很自然就会考虑到桥梁的设计,考虑到成本和制作的难易程度,我决定选择纸桥,放弃木桥等其他材料的桥梁结构制作。纸张本身很柔弱,但是用纸张做出来的纸桥却能承载一定的重量,这充分说明了结构设计之功效,而且也能体现结构与力的关系。同时桥梁结构的类型很多,结构中的拱形结构和框架结构也能从纸桥设计中充分体现。同时我要学生明白,高中学生制作纸桥不是为了用纸做出来的像桥梁形状的结构,而是应该让我们设计的桥梁能够承载一定的重量,设计出合理实用的结构。为此,我们确定了纸桥制作的设计要求:整个纸桥结构必须全部使用普通A4(或16K)纸,最终设计出的纸桥用纸量应在20张以内。构件的连接只允许使用普通的胶水(胶水只能起到辅助连接,不可用来承重,所以不可使用乳胶等)。纸桥在主要受力面内应满足几何不变性,跨度要求 20CM 以上,宽度 7CM 以上,高度 5CM 以上,最低承重要求为一瓶竖直放置的灌满水的500ML的饮料瓶(竖直放置于桥面上应保持稳定状态),在此基础上承载比越高越好。同时考虑到学生具体情况,我要求相邻两个学生为一组,按小组设计制作纸桥,一方面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教学策略设计:
纸桥设计的要求并非这节课才提出,而是在结构设计的第一节课就已经提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同时进行思考,本节课则是对纸桥制作进行具体指导。①首先对纸张的性质进行相应分析,让学生掌握纸张的特点——抗拉性能强、抗压性能弱。②由纸张的特点引出纸桥要承重就必须扬长避短,设
计合适的结构提高抗压性能,才能承受一定的重量。不同结构的承重能力不同,追求的目标是纸桥的承载比应该尽可能大。③纸桥构件的选择很重要,不同结构的构件抗压性能不同,引导学生自己探讨选择合适的构件。④构件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好的连接能够有效提高纸桥整体结构的强度。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合适的连接方式。⑤介绍一些常见桥梁结构的类型,让学生自主设计纸桥时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⑥学生设计并制作纸桥,在制作过程中能根据设计要求对自己的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⑦最后在学生全部完成作品之后进行作品的考核测试,即对制作出的纸桥结构进行承重测试,对于测试的结果指导学生进行相应修改。本节内容正常安排为四课时,第一第二课时为分析设计制作阶段,①—⑥策略可在此阶段完成;第三第四课时为修正测试评价阶段,⑥—⑦策略可在此阶段完成。
4、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物理力学知识和动手实践的基础,制作纸桥完成情况应该普遍较好。但是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结构设计,很多很好的结构设计往往在制作过程中会因为设计与制作的脱节而“流产”。但是不断的修正设计——动手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用心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设计的乐趣。限于学生对纸桥制作的结构认识的不同、掌握结构设计水平能力的不同,学生们最终制作出的纸桥完成设计要求的结果差异性也很大。动手能力强、思维灵活的同学更容易设计出承载比较高的作品,这样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向其他同学们分享。动手能力较弱、思维比较迟缓的同学可能更多的体验解决问题过程的艰辛,这个过程同样是一份可贵的经验,而且他们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尤为深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结构的涵义、结构与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3、能够对纸桥进行合理的结构分析。
4、能绘制纸桥结构的草图,并制作纸桥结构模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对影响纸桥结构的各个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恰当的修正。
2、初步学会制作简单的纸桥结构,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和保持学生了解结构,研究结构的兴趣与热情。
2、体验解决问题过程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培养勇于创造的个性。
四、教学重点
完成纸桥结构的设计并画出草图;选择合适的构件类型和连接方式搭建纸桥结构模型。
五、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构件类型和连接方式搭建纸桥结构模型。
六、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课件PPT、各类工具、普通A4纸张、胶水等
教学课件的准备: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课时数:正常为四课时,也可压缩为两课时,学生制作纸桥过程课余时间完成七、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第一课时)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结构的设计,需要同学们自己来设计一个作品——纸桥。
([图片]介绍一个事例:一日本设计师在法国用7.5吨纸造了一座纸桥能同时站立20人。引入新课。)
老师提问:平常你所了解纸张的特性是什么?(柔弱)为什么柔弱的纸张搭成的纸桥能承受这么重的重量?(由学生回答中引出)因为纸桥的结构,设计师设计的独特的结构能承受这样的重量。
老师: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纸张的特性。[板书+课件]对于架在两个桥墩上的纸桥,当中间放一个重物比如砝码,它受到砝码向下的压力以外,还受到两桥墩向上的支持力。综合作用下桥面会发生弯曲形变,并产生相应的应力。在弯曲的过程中,纸桥的上表面处于弯曲的内层,受到向内的挤压力;纸桥的下表面处于弯曲的外层,受到向外的拉力(如图);纸桥的两个侧面由于上下受力方向不同,必然会弯曲。
(引出结论)纸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但抵抗压力能力很弱。也就是说,在纸桥承受砝码重力的时候,首先被破坏而出现折痕的是受到挤压力的上表面,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要想纸桥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设计合理的承重结构,就必须提高纸张上表面的抗压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2、理论探究(第一课时)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将一张纸立在桌子上是很困难的,但是把它折一下,或者卷成圆形,不但能立起来,而且还能在上面压一小块重物,也就是说,通过折边或卷成圆弧形可以提高纸张的抗压能力,由此,可得出结论选择一个合理的截面形状对于整个纸桥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合理的截面形状是构成整个纸桥结构各个构件的关键。
(课件展示[图片]——一些典型构件的形状)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形状的构件上表面抗压能力强?承载比更大?(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很快就能得到结论:方形结构抗压性较弱,三角形和圆形结构抗压性较强,而适当的将几种结构组合形成的组合结构抗压性能大大增强)
老师:了解了纸桥构件的基本情况,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构件的连接。合理的构件连接方式能有效提高整个纸桥结构的强度。
(课件展示[图片]——一些典型构件的连接)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构件连接方式更牢固?更能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3、拓展思维(第一课时)
老师:谈了这么多纸桥构件的选择和连接,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纸桥结构,能满足我们纸桥设计的要求,能尽可能的提高纸桥结构的承载比?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桥梁结构吧,建筑学家的作品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课件展示[图片]几种典型的桥梁结构)
(悬索桥略微说明,要想实现有难度;拱桥的设计必须考虑如何设计好拱形结构;重点还是放在桥面+桥墩设计承重结构上)
(课件展示[图片]别人制作的纸桥结构)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同学自己制作纸桥时候如何选择合适的结构呢?(可让学生绘制一下纸桥结构的草图)
4、实践活动(第二课时)
老师:我们探讨了纸张的特性,简单分析了纸桥构件的选择与连接,也自己简单设计了纸桥的草图。那么接下来我们自己来制作一下纸桥结构。
(同桌两同学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作)
(老师边观察边指导)
(引导学生一边制作一边调整原有的设计方案)
5、学生反思(第三课时)
(选择一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简单评述)
老师:大家都选择了不同设计方案来制作纸桥,我们来看看这个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的纸桥,他们采用的主要是什么结构?构件的形状是什么?如何连接的?(学生思考回答)能不能再加以改进?如何改进?
(让学生根据情况对自己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加以改进。已经完成的同学则可以对纸桥进行必要的美观修饰,各组同学之间可以适当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6、测试评价(第四课时)
(对每组学生的作品进行最低承重测试——一瓶竖直放置的灌满水的500ML的饮料瓶,竖直放置于桥面上应保持稳定状态。)
(目测结构较为牢固的作品进行承重递增测试——如无特定重物,可用课本叠加测试)
(可评选出若干不同种类的作品:满足最低承重要求且用纸量最少的;用纸量在20张以内承重最重的;结构造型最漂亮的等等)
(如图)
第二篇:《简单的建筑结构设计》教学设计
《简单的建筑结构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江苏版《建筑及其设计》中的第二单元
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中的第三节。在第一节建筑结构类型中,主要讲述了建筑物承受的荷载、重点介绍了由受力构组成的建筑结构及其类型,按照受力构的材料可分为:木结构、砖石结构、钢筋混泥土结构以及钢架结构等;按照建筑结构受力情况分为:柱、梁板结构,拱券结构,桁架结构、钢架结构,悬索结构等等。在第二节探索建筑结构的受力中,就第一节中的各种结构类型进行了受力分析,并进行了简单的技术试验。在此两节的基础上,本节对各种建筑结构类型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模型,并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以上两节的基础之上,同学们对建筑的结构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各种结构类型产生了很大兴趣,表现出较强的创作设计制造欲望,希望能制作出各种建筑结构的模型并能进行简单的技术测试,深入了解各种建筑结构,因此,这节主要让他们分组做出各种建筑结构类型。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了解各种建筑机构,运用系统的方法确定建筑机构的各受力构。
2制定模型制作的流程,完成模型的制作,能够对模型的进行正确的评价。
3让同学们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体验设计与制作的成就。
4.教学重点:各种建筑结构,如拱券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等及其各种结构的受力分析并能了解不同的建筑结构对建筑物稳定性和强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具体建筑结构受力构的分析与设计及其各构之间的连接设计。
四、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第二单元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的含义以及各种结构类型,并能对其进行受力情况的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建筑物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同学们了解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让他们分组研究某一个结构类型,绘出设计图纸,并根据图纸统筹取料,设计制作出建筑模型,进而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最后分析总结各种建筑结构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设备:组合锯床、钻床、磨床、车床;电脑等
材料:桐木板(16×10)、直尺、胶水、什锦锉、砂纸等
六、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预期目标 设计思路
知识回顾
讲述各种建筑结构如:拱券结构,桁架结构、钢架结构,悬索结构等
根据各种建筑结构类型,绘制简单的结构图形,并进行简单的稳定和强度等方面的分析。
巩固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建筑结构
搜集资料
提供建筑网站和建筑方面的书籍
上网查找资料以及翻阅图书,查找各种建筑结构图,详细了解它们的结构。
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多渠道搜集信息。
设计绘图
根据材料和设备,提出设计要求。
绘制建筑结构设计图
注明尺寸以及构之间的连接方式。
体验设计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模型制作
准备好设备和各种材料
根据设计图纸取料,自己制作建筑模型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篇:工程结构设计及安装设计
工程结构设计及安装设计
主体为地上一层框架结构,二至六层的多层建筑物。
1地基处理:本工程地基处理采用夯扩密封法。
2基础:载体夯扩桩。
3主体结构:砖混结构。
4砼强度等级:详见施工图。
6砌体工程:墙砌筑为M10混合砂浆砌MU10机制红砖。填充墙沿建筑全高每500设2Φ6拉筋,沿墙全长贯通。
7安装工程由建筑电气、给排水工程等构成:
1)、本工程位于市区,周边居民密集,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现场周边安全以及组织交通运输和材料设备进出场,均要求十分严格,这将成为本工程的重点管理项目和主要控制内容。
2)、施工中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噪音,保证施工期间附近单位人员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以及安全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
3)、本工程属多层建筑,应特别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高空坠物伤人。同时应选择适用的模板及脚手架支撑系统以确保框架结构砼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本工程部分结构处于雨季施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雨季施工工作,是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
5)、本工程的设备安装工程专业较多,因此工程施工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穿插、相互衔接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主体施工期间的预留、预埋工作必须准确到位。
6)、屋面防水、主体结构清水砼施工是本工程施工难点。
第四篇:《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设计与点评
《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设
计与点评
www.xiexiebang.com 课例题目:《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学科:通用技术年级:高一年级
教科书:《技术与设计2》
说课教师:张德维
工作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简单结构设计过程和方法 《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说课稿
本课是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2课时《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课堂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共分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部分,相对比较独立。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化学习,我对教材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在充分遵守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参考的建议,保留教材设计的栏目,更改其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的栏目内容,提出以统一的设计案例贯穿于教材四个部分的教学设想。
在简单结构设计这节中,教材选择的“相框设计”案例只在这节中得到了使用,不便于贯穿下去。而创新型、个性化台灯的设计对于教参提倡的“教师应当开阔视野,形成整体意识,立足于四个专题的有机联系和高度整合来分析和使用教材”有着教材中“相框设计”案例不具备的优势。创新型、个性化台灯的结构设计、安装流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开关与亮度调节的多种控制方式,很容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可促进学生作品的科学性与精品化,可有效避免上学期出现的设计杂乱粗糙、可比性差等弊病,并有效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流程化思维模式和系统论控制论基本思想。教材中案例的选择简单易懂,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资料使用。
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教参建议用3课时,我把简单结构的设计方案构思过程和方法单列1课时,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实例中更好地理解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也是简单结构设计方案构思的第一步;二是尽力给学生设计构思的时间,并能进行构思方案的简述与答辩。这有利于学生对结构设计要素的生动理解。
2.教学目标
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的总体目标是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图样,做出模型和原型。
本课时在第三节的总体目标之下,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以实例形式强化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拓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的方法,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
2、以台灯结构设计为项目学习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绘制设计草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设计对象简单结构并能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⑵过程和方法
1、通过老师参与设计比赛,激发学生设计兴趣竞争意识;
2、通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找台灯设计规范,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方法。
3、通过学生亲历创新型、个性化台灯结构设计的过程,把握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掌握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4、利用“头脑风暴”法,即学生对分组设计构思方案的阐述与答辩刺激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创新、竞争意识,加深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各要素的理解。
⑶情感性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3.教学重点: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以老师的设计分析过程为案例,演示并讲解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学生亲历创新型、个性化台灯结构设计的过程,把握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掌握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基本方法;同时用学生对分组设计构思方案的阐述与答辩刺激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创新、竞争意识,加深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各要素的理解。
4.教学难点:设计对象的结构设计分析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具有多元性,在一个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确定侧重哪些主要因素,如何进行分析,就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选择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示范、学生亲自分析、答辩讨论等活动,加强设计目的的明确性,突破结构设计的分析。
二、说教法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竞争意识
我教的班是文科班,有的学生一开始就认为通用技术与理工科有关,而与文科无关,采取“你讲你的课,我做我的题”的态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我一是采用技术素养与对文科将来工作作用相结合,二是采用参与到学生中来,与学生比一比的教学方法,在发挥老师示范作用的同时,让学生把老师当成一个学习竞争目标,师生熔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更重要一点是多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尽力避免只讲理论,让学生多参与活动、多观察、多欣赏,理论与活动相结合。尽量安排学生对自己成果的阐述与答辩,自我展示这是文科生的长项,在答辩中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本课时的安排就充分体现了这点。
(1)
以老师发现和明确的生活中的问题为老师台灯设计项目,参与到学生设计项目中来,并确定师生同赛的目标,来调动学生兴奋情绪。
(2)
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亲自解决教材中没有的台灯的设计规范和要求,激发学生自主寻求求知手段的兴趣。
(3)欣赏具有可比性的精彩作品,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灵感。
(4)学生分组完善设计分析,以亲历设计过程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奋斗,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充满激情。
(5)学生分组阐述与答辩,充分发挥文科生的特长,不但在答辩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会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想。
2、在活动参与中学习知识,激发情感,提高能力
(1)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采用,学生在能动中不用刻意记忆就巩固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学会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己知识的方法。
(2)老师的案例示范,学生可了解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基本方法,在随后的学生分组设计与答辩中得到了充分的强化。
(3)学生的分组设计与答辩,让学生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意识。
(4)学生答辩使头脑风暴法得以恰当应用,刺激学生积极思维,迸发创新灵感。
3、主要辅助教学手段
(1)PowerPoint的演示和板书的提示可以突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
(2)让学生操作连上互联网的电脑,真实呈现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展台、背投的结合,可让学生真实看到学生的设计,学生阐述方便、形象,生动地展示出各组的设计思想和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技术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本节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告诉给学生一个相当有效的自学方法:通过网络手段收集与整理自己研究与学习需要的知识,丰富自己,赶超他人。
(2)运用已知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从上节课学习的结构与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适用到台灯的结构设计上来,理论得以与具体设计实践相结合,既强化的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结构化的设计思想亦可应用到其它实践中去。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构思与答辩,学会一个道理,那就是创新思想于积极的思维能力;要想理论学的好就必须应用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简单结构的设计》点评 点评人刘天成
各位老师,大家好。刚才我们共同看到的这节课,是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
苏教版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的教学情况。《结构与设计》是本册书的起始部分,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更基础中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在结构设计的探究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和欲望,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对象的结构设计分析
张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科学合理设置教学程序,各个教学环节联系紧密,层次分明。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明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导入,既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又联系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突出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在转入新知的教学中,教师精心准备了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新颖的台灯图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现了新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张老师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了教材中的设计载体,把教材中的“相框设计”改为“创新型、个性化台灯设计”,不仅丰富了设计了的内容,体现了设计的新颖性、独特性,而且提高了设计的技术含量,也为后续学习做了准备。可以说是一大创新,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3、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率先进行设计示范,增强了学生对简单结构设计的感性认识和过程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体验设计的过程。使学生完成了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认识过程,以及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做到了重点突出。
4在教学方法上,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选择“小组合作、头脑风暴、阐述答辩”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对设计要素的理解,做到了难点突破。
5、在教学手段上教师有效地整合了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利用、图片、网络、实物投影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且生动精彩、内容丰富而不枯燥乏味。
6、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合作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在合作中增进彼此的友谊,在实践中感受技术设计的内涵,使学生对结构设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因此,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另外,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课程,广大教师对这这门课程还有一个逐渐适应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就本节课来讲还有些地方值得进一步商榷和改进。比如在教学开始的时段中,如调整一下流程,先利用媒体展示台灯作品、再让学生总结归纳结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教师板书,最再用多媒体强调结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效果会更好。
谢谢大家。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教学论文的结构设计123
教学论文的结构设计
教学论文属于论说文的范畴,通常情况下就要体现论说文的一般结构特点,具有论说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
论点,是教学论文提出的问题和所要阐明的观点。通常一篇教学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即中心论点。有的文章除了中心论点之外,还有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都从属于中心论点。一篇教学论文的价值和社会作用,首先取决于它的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鲜明,是否有创见。能不能用醒目、明确的语言把自己的论点告诉读者,是检验作者在动笔前考虑得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教学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表述论点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是标题突示式,即在教学论文的标题中突出地把论点显示出来,这是一种简单实用而又可靠的方法。
二是单刀直入式,即在教学论文的开头,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意见。其优点是入题明快,使读者能很快明白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三是先破后立式,即在教学论文的开头,先提出错误观点,对错误观点分析批判后,再提出正确观点。这种先破后立表述论点的方式,可以在比较对照中使论点更加明确。
四是篇末作结式,即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直至篇末才点明论点。这种方式说服力强,令人读后深信不疑。
五是框图示意式,即把教学论文的论点用简短的词语标出,外加方框,这比一般的文字更醒目突出。
论据,即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一般的论据有两大类:
一是理论论据。理论论据是指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经过实践检验,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条文、革命领袖的经典著作、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自然科学的定律、定理、公式、法则,以及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等,都可以作为理论论据。我们在撰写教学论文时,可以通过下列一些话语引出理论论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指出„„”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古人云:„„”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二是事实论据。事实论据是指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观察、调查、访问、阅读书报等途径得来的一些数据和有一定代表性的人证、物证、典型事例等等。如我们观察一种自然现象,调查工厂、农村的巨大变化,访问社会贤达,亲自动手实验等获得的各种事实,都可以作为事实论 1
据。我们在撰写教学论文时,可以通过下列一些话语引出事实论据: “通过细心地观察,我发现„„” “近闻某地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据《光明日报》报道„„”
“调查中我们发现(或了解到)„„”
“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
论证,即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使教学论文的论点为读者所了解、信服和接受。论证过程要严密科学,推理过程要符合逻辑,能反映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结论得出的必然性。教学论文从其论点的性质和论证的角度,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立论是作者根据可靠的事实和正确的理论从正面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主张,并从正面论述这种观点的正确性。驳论是通过反驳对立论点来阐明自己论点的一种论证方式。属于驳论的教学论文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反驳论点,揭示并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运用事实和道理将对方的论点驳倒;二是反驳论据,指出对方论据的虚假性或片面性、偶然性,从而驳倒其论点;三是反驳论证,指出对方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上的错误,从而驳倒其论点。
教学论文根据论据资料在论证过程中表述的方式,可以分为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等四种。
一是并列式,即在论证过程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文章中常用“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或序码等表示。
二是层进式,即在论证过程中,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层进式。
三是对照式,即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者用此一事物来烘托彼一事物,就是对照式。
四是总分式,即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一篇具体的教学论文,在文章结构上通常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引论——提出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本论——选择和运用论据,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结论——总结全文,归纳概括论点,加强读者印象,引起读者深思。
笔者曾在报刊和电台发表了520多篇教学论文和知识性文章,逐渐积累了一些写作的经验。下面向青年教师朋友介绍五点撰写教学论文的体会:
(一)题目要新、巧、奇。
文章立意新颖,题目不落俗套,敢于标新立异,既在人们的情理之中,又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如“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课堂上的加减乘除”、“幼儿园里应该有 2
阿舅”、“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成功乃成功之母”、“忠言悦耳更利于行”、“劝君莫唱《明日歌》”、“请君善待讲授法”等。
(二)文章开头吸引人,能牵住读者的心。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如我在《努力抓好教学基本功训练》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庄稼丰收靠人管,武艺精通靠人练。庖丁解牛的窍道,练的;百步穿杨的神功,练的;教学能手的基本功,也是练的。„„”又如《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文的开头:“没有桅杆的风帆,是一块无用的布;没有信仰的思想,是一片虚无飘渺的雾。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信仰。”
(三)文章小标题要有气势,多用排比句式。
排比句用在文章中,常常能够形成一种“理直气壮”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人生须有自信》一文中写道:“自信,是冲锋的号角,前进的力量;自信,是奋斗的鼓点,成功的桥梁。„„”又如《课堂上的心理气氛》一文的小标题是:“有疑问、有猜想、有困惑、有期待、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
(四)运用“烘云托月”法进行烘托,心理效应显著。
笔者是一名心理学教师,懂得一些心理效应的奥秘。古人云:“山欲高,地处之则不高,烟霞断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地处之则不远,掩漾断其脉则远矣。”写文章应该注意对照、对比、陪衬、烘托,将新与旧、美与丑、动与静、雅与俗、形与神、虚与实等多方面进行对比,运用“烘云托月”法,让“万绿丛中一点红”更加突出。
(五)举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写教学论文难免要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举什么例子好呢?我的感悟是例子越典型越好。如《全面发展面面观》一文,论点是阐述“什么是全面发展”问题,举别的例子都没有举张海迪的事例典型。一是大家对张海迪都了解,二是张海迪身体有高位截瘫。一般人的思维模式会认为张海迪不是全面发展。其实,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来分析,张海迪也是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