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最终版)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
泊头市教师进修学校
齐秀平
课堂实录:
时间是2010年9月,地点:泊头市某中学的7年级教室 课题《四季的雨》
师:有很多名人描写了雨,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文章,叫什么 生:《雨的四季》
师:下面大家默读课文,感知作者笔下的雨,带有什么样的感情? 师:读完了吗,谁能说? 生:美,带有爱恋的感情。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开头和结尾的抒情段落。中间是写雨。师:能把写换个词吗 生:描绘
师:下面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让你们也美一下,谁来读(学生很踊跃,有读春雨的,有读秋雨的,音乐的声音很大,几乎盖过了朗读的声音,而且自始至终用的都是一首曲子。其中一个女生抢了三次,也没有得到机会,老师视而不见,只是每位学生读完,她说“好”或“很好”)
师:谁还能读得更好?(又有学生站起来读,老师又评价:好不好啊,鼓掌。学生随着老师的话鼓了两下掌。)师:下面说一下每一季节雨的特点 生:总结补充:春天:娇媚、柔细
夏天:热烈、粗犷
秋天:端庄、沉静,冬天:自然、平静
师:下面我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细读赏析,看看哪里写的好,好在哪里?
(学生读,讨论了几分钟)师:谁来说?
生:我觉得春雨写的好。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师:好,谁还说
生:写夏雨的时候,写豆粒似的雨点落下来,用了比喻,很形象。师:这是比喻吗,是比较。(没有征求学生意见,教师又纠正错了)师:最后一个机会
生:(齐声很遗憾的发出)啊----(教师没有顾忌学生,接着进行下一环节)
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本课描写的技巧 生1: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
生2:恰当的修辞 生3:抓细节 生4:巧妙措辞
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师:还有一点,文章选取了多种事物(这时教师看了看表)下面我们回忆一下学过哪些有关雨的诗 生1:清明时节雨纷纷
生2:到黄昏,更兼梧桐细雨(这时,下课铃声已响)生3: 生4: 师:有一句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我给大家读一段有关雨的文章,大家仔细听(老师很入情的读着,窗外学生熙熙攘攘,室内的学生也有点做不住了)
师:(读完,自己匆忙总结)这是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一段描写,写的很悲惨,因为他是从同情祥子的角度来写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点评: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四个步骤:一,默读、感知。二朗读、归纳。
三、细读、赏析。四扩展、延伸。我们看到教师在努力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尤其在很多听课的面前,她也在尽力想把课上的完整,上的完美,但我们从中还是发现了新课程下的教师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新课程下课堂需要忌讳 的。
一. 形式上学生是主体,实际上是教师在导演
比如在这堂课中,在让学生挖掘雨的美的句子时,学生兴致勃勃,有的学生甚至抢了三次才抢到了发言权,但在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甚至很多同学准备发言的时候,教师却终止了这一环节,因为要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所以本该深挖的这一教学环节成了蜻蜓点水,教师说最后一个发言机会的时候,下面学生是一片“啊”的遗憾声
二. 教学为求新而使用教具,用反而不如不用。
随着教学条件的日异优化,教具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档次也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科学合理的运用,效果不言而喻。如果使用不科学不合理,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有的教师,使用教具不顾教材内容特点,任意选用,求多,求新,求异,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显得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有的教师纯粹就是图新鲜摆花架子而哗众取宠;有的甚至是用来代替板书、代替讲课。像本课中,教师在让学生朗读四季的雨时,用了录音机放音乐,音乐的声音很大,几乎盖过了学生朗读的声音,而且作者描写的四季的雨是不同的,春雨的娇媚,夏雨的热烈,秋雨的 端庄、,冬雨的平静,教师却用的是同一段音乐,冲淡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影响了学生朗读,用不如不用。
三.教师语言贫乏低效
课改中,虽然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可忽视,教师的语言艺术仍至关重要。尤其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在本课中,教师试图通过阅读让学生达到理解本文的美。于是采用了默读,朗读,细读等形式。在朗读这一环节中,采用让学生自由抢读某一段落的形式,但每位学生读完后,教师都是“好,下一位”,“很好,下一位”。这种评价,让学生不知好在哪里。然后教师又说:谁还能读得更好啊?于是又一位学生站起来,读完后,教师仍然是“好不好啊,大家给他鼓掌”。于是看到很多学生带着疑惑的表情跟着拍了两下手掌。读得过程应该是一个教师指导阅读的过程,可以教师评价,也可以交给学生去评价,让学生真的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欠缺,这样才有意义,学生才会进步。四. 为完成教学内容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起抓
本课教师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而我认为在写作方法上本课的重点是学习作者写雨的方法。而教师为了表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总结特点,学生们总结了很多点,恰恰没有总结出本文最具特色的地方。这时候已经快下课了,教师说还有一点是描写了很多事物。至于这很多事物和雨有什么联系,怎么通过这些事物来突出雨,这正是该深挖的,因为很多学生写作文只所以没有话写,就是因为就物写物,而本文写雨,不仅分了四季,还通过树木、小草、草垛、屋檐、人们等等写出四季雨的形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而教师为了完成下面的教学内容,只是一句话带过,该挖的地方没
有挖出来,重点没有突出。五. 为了使课程上的完整或完美而拖堂。
本课在拓展的环节下课的铃声就已经响了,可教师仍津津有味的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雨的诗句,更不应该的是下一个环节,教师准备了一段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描写雨的段落,让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安排的内容很好,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的,这时窗外都是下课的学生,熙熙攘攘,学生哪里还有心欣赏,所以教学内容要依课堂而定,要注重课堂的生成性,而不仅仅是为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留一个尾巴,像评书一样去下堂课分解,比拖堂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下节课有一个期待,又不至于对教师产生反感。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改的成功与否还要靠我们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共同努力。
联系电话:***
第二篇: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摘 要: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改进,课程教育改革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让学生爱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字: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变为讨论、分析,师生互动多了起来,但是也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吸取教学的精华,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多种措施的运用,相信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绩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部分教师对教学认识比较片面,他们认为讲授基本知识就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培养就是新课程。片面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对课程文本的讲解有时候只是简单的带过。
(二)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
新教材灵活广泛,给教师很大的空间,但是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灵活的使用,甚至变为了新的一种僵化形式。
(三)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语文教师对课本研究深度不够,对课本的领会和感悟不够深刻,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的点拨和讲解不够到位,对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能力的水平不够重视。语文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特别需要提高。
(四)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语文作品教学的题目随意性大,学生在生活积累方面有所欠缺,对学生在生活素材方面的积累也不够重视,没有真正的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缺乏对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灵活度的培养,对学生文章的批改方式也比较单一。
(五)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需要提高
有些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水平并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他们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比较困难,对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培养缺乏一定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课改充满热情,认真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到大胆、积极地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而取得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应该学会迎接挑战,认真研究和实践,为教师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教师要明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是不可冒犯的,学生也不需要惟命是从。师生之间要关系平等,使得学生能够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语文课堂提供轻松的环境。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问题,使得学生依赖老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语文的关键因素。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需要善于积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利用图片、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得他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要学会给学生信心,鼓舞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都具备了成功的潜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
(四)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学会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即使学生回答的有些不合适,教师也应该用心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多思考,让学生发展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语文成绩的进步。
(五)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创造性已经很低,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一些套话,没有作者的真实感受,初中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大家进行日记和随笔的的记录,培养学生对真实情感的描写,培养他们体现自己,流露个性的表达。时间长了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和写作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当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句子或者使用的词语准确,教师要在评语中鼓励学生,如果文章中出现了病句或者问题,教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给学生指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
(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作为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从而提高整天的课堂教学水平。语文教师要自然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要深情并茂,应变自如,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十分重要的,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抓好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检查,以趣入手,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问题,走出文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不断创新,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的因素、软硬件设置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新课程下为了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素质,关爱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创新,真正的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自身文学素养,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海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师)2010年03期
[2] 邵翠红.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四宜四不宜”[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08期
[3] 奚东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4] 邵军.试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文化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1期
[5] 吴静芳,张伟平.关于教学反思问题的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
第三篇: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早已在语文教学中铺展开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学生,都应把“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确立“学生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的思想。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设计、创新、再认识、再创造的理性思考,是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推进,教师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十分必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要创设多种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1.要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根据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可知:中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重难点,老师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的群体上。我们应当鼓励同学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2.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树立“大语文”的理念
我不断引导学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时时处处都存在与语文相关的知识,要树立“大语文”的理念。如:学校、商店、广告、商标等上的图文都成了学生们学习的不尽资源;电视中的评论性节目、新闻报道、健康的歌曲、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等一并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好素材。学生不仅学到了活生生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开阔了视野,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要以读引读,以使学生阅读兴趣高涨,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了压抑。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做到整体阅读,整体感悟,启发联想,以读引读,以一篇课内的课文带动多篇课外相关文章的阅读。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利用教材,借助课堂教学,我向学生提出了“读、思、悟、练”四步骤的学习方法。
读,就是通读全文,熟读课文,读透课文。自己利用工具书、资料书、电脑网络等手段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思,就是想一想你读了该文有何启发?在该文中有没有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地方?你是否有想修改的词、句及修改的理由?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
悟,就是通过多次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以及听取大家商讨的意见,能悟出你刚才所思考的问题吗?不明白的,课后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解决。比如,上网查找、翻阅资料书查找或请教老师同学等。
练,就是让学生们根据文章的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感受,可以将自己的心得感受在学习小组中交流,也可在全班同学中交流,还可以单独与自己的同桌、老师、家长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进步,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这样做,课前预习时这样做,课外阅读时也要求这样做。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年
[2]陈月娥.例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学语文,2009年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再谈新课程下文言文教学
再谈新课程下文言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翻译时,则专心致志,将老师的译句一字不漏的写在课本上,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流利地进行对译了。这种学法很难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自学能力。现将我的一点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疏离感。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如在教学《游子吟》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畅谈对母爱的感受,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深意。
二、要重视诵读指导。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能培养学生语言感知、顿悟能力。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学好文言文。因此,一篇文言文,应由 老师范读一遍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字词的读音,然后由学生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对知识的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通过比较归类,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把文言文作品的思想感情尽量的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因为在中学语文文言作品所选篇目中所表现的更多是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可以找到与作品中相似的融合点的,这需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找到了类似的融合点,就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与现代不合拍无法引起感情的共鸣。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点,可能学生会做得更好。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笔记—教案)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全员培训教案)
2006 年4月说到“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我们不得不提到《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下面我们首先
一、解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理念)(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UGG shoes,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理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内容理念)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内容理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这里我们还需补充几点:
5、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mm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也可以说是 1.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指路者 2.做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的组织者 3.做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合作者.6、评价理念:(1)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语文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学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语文课程新的评价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贯穿日常的整个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我们可以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归纳成四个特点:
1、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三维设计,相互渗透,螺旋上升;
3、阶段目标具体,更加亲和教师;
4、课程标准留有空间,利于发挥创造才能.(四)课程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
1、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Discount UGG boots,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2、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3、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4、口语交际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UGG boots,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5、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
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我们把这一阶段目标特点加以归纳就是:(1)拓展阅读,加厚加宽学生人文底蕴;(2)强化主观感受,进行探究性阅读;(3)注重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4)构筑读写整体,提高读写效益;(5)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精神;(6)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7)在自主的语文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着重体现这些特点.下面我们在对比一下
二、《新课程标准》与老《教学大纲》的区别 表
1、《新课程标准》与老《教学大纲》的区别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的 内容标准
各领域 /主题/知识点的学习结果 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考核与评价 附录
术语解释 案例
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中新的课程理念,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从中感觉到课改的方向.下面,我们再看一看《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一书中有关内容.三、《语文课程标准》与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2、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过程.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语文教学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是学作,(二)”学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其实学作历来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又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能力呢?
1、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也是作文教学的主题,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的历练和内化完成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1)从学生实际出发;(2)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3)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2、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三)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1、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与研究性学习.2、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研究性学习
3、语文学习的开放性与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
四、语文新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说明,语文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场合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强调课程的开发,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利用教材,教材是阅读的文本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同时要注意向课外拓展,UGG bailey button,充分利用当地的语文资源,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资源,自主的探索语文,在实践中积累和感悟语文.强调课程的开发,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文本与非文本的关系.无论怎么说,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条件下,课内还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课内打基础,在课外求发展.要防止课内的语文教学泛化的倾向,建立语文跨领域的学习的平台,但必须立足于语文,语文教学决不是漫无目标”大杂烩“的教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为语文教学内容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非文本的教学越来越显得突出,因为,人文精神的生成是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如社会活动、音像传媒、网络信息,都是学习的平台.但文本更具有特殊性,从阅读的心理来说,阅读文本更有利于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况且,在很长时间内还是阅读的主要资源(主要是方便).所以,非文本的教学,要考虑时间、场景、条件、手段,最重要的要考虑实效性,确实是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自主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不能理解成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在某种条件下还是存在的,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究竟谁在发挥主要的作用,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条件、场景以及学生实际.我们过去过于注重了教师的“讲”和“训”,把学生看成了是装载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主体的行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他们的创新精神就是在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中生成的,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标新立异,这是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在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权威,是课程的开发者、组织者、策划者.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应满足于学生的需要,如,需要你主导的一定要主导,需要你组织的一定要组织,需要你帮助的一定要帮助,需要你讲解的一定要讲解.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多种形式体验,珍惜独特的感受
《课程标准》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然我们承认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行为,那么我教师就要尊重学生学习态度的主动性、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学习心理的独特性.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个性气质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针对学习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充分的尊重他们的选择.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愿怎么学就怎么学,愿怎么
表达就怎么表达.如对文本自己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可能是独立的、可能是合作的、可能是探究的、可能是品读的、可能是表演的、可能是“突发奇想”的.总之,学生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多种方式体验,应该是有条件的.它取决于正确的价值取向,一切脱离学习内容、违背语文特点、不符实际的、节外生枝的体验,应当慎重.教师不仅要做领路人还要做调控者,这样才能做到语文教学“实”与“活”的结合.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质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整体人格的形成.现在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评价的尊重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激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向上.3、评价的参与性.改变教师的单一评价,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4、评价的延缓性.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展开,为了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教师的评价要迟缓一点,这也是改变过去教师过早下结论的做法.《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那么,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当怎样做呢?
五、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做(一)转换角色: 主角mm配角
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指路者;做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的组织者;做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二)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多元互动策略;问题情境策略;信息运用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把手整合策略;赏识激励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与学的调整策略;时间运筹策略;复习应考策略.或者说是:(1)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寻求和选择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2)正确认识语文教师的主导功能,加强语文教师群体的合作性.(3)谋求体现和达成有效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确实将语文新课标理念深入贯彻并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之中(三)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确定目标质疑问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自我评价”为主体框架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四)新课程教师应如何备课
1、备课方法mm五备(《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备教材??做到六个弄清(1)弄清课标精神
(2)弄清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变化(3)弄清教材体系(4)弄清教学重点、难点(5)弄清教材特点(6)弄清教材疑点 备资源mm掌握四项原则(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
(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3)观点事例科学可靠,避免错误 备学生mm做到四个了解
(1)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背景(2)了解班级基本情况(3)了解学生的差异
(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
备教法mm掌握教改动态mm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体验式学习备学法mm通晓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
(1)学法指导内容:①指定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②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③学科学习方法(2)学法指导的原则: ①自主性 ②针对性 ③操作性 ④差异性 ⑤巩固性(3)学法指导的方法: ①渗透指导 ②讲授指导 ③交流指导 ④点拨指导 ⑤示范指导 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材料分析)(1)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2)解读并超越教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3)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2、如何进行教学设计(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
程.(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3)教学设计构想: ①教学目标设计(方向)解决为什么教,明确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
②教学内容设计(载体)解决“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采取什么呈现方式” ③教学组织设计(措施)解决“怎么教”、“怎么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设想安排.④教学评价设计(强化)解决激励和鉴别问题.(4)新课程教学设计思想: ①关注学生学mm以学定教
⑴换位思考,教为学服务⑵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⑷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拓宽教学思路mm设计开放式教学 ⑴教学内容开放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