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案

时间:2019-05-13 00:0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案》。

第一篇:《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案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懂得既要认真读书,更要努力实践的道理。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在分析“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践是认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学习,培养好的学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讨论法、辩论法等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展示火星资料并提出问题)

材料: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了“火星快车”探测器。美国宇航局助理局长说,XX年是有史以来人类对另外一颗行星发起的最密集探测行动的一年。

学生活动:

说一说:你认为当今世界为什么掀起了探索火星的热潮?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随着人类的几百万年来的生存与繁衍,经济、资源、人口、社会的矛盾日益凸现。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寻找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因为火星上可能存在水、可能存在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而成为人类的探究对象,即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实践是认识的(板书)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板书)

材料:人类的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进行了分析。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发射,并让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

学生活动:

说一说:结合材料谈谈人类对火星从“贫瘠荒地”到“可能存在水”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40多年来,我们对火星经历了一个探索-试验-再探索-再试验的实践过程。在反复的探索试验过程中,我们既形成了对火星的认识,也深化了对火星的认识。这里的反复探索、实验的过程就是实践。即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板书)

学生活动:

讨论:人的知识,一是于亲自实践,二是于书本知识,所以认识的应该是实践和书本。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总之,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而且实践是认识的唯一。

电脑展示:《免疫之路》

教师围绕录像内容提问

学生活动:

想一想: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得出: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板书)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板书)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板书)

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议一议:人类在同瘟疫斗争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人类对病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句话“马克思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板书)

教师设疑:你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赠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是为了夸夸其谈而学习,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和自我的发展和完善。要心系社会的发展,把自己的创业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活动:

辨一辨:你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物质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在实践过程中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就有了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板书)

学生活动:

辨一辨:

1、正确的理性认识是否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客观事物自身是否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本小结】:这节,我们学习了实践是认识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的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堂探究活动】:

材料:当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并总结了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管理企业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学生活动:

说一说:

1、你认为这个企业家取得成功的“诀窍”是什么?

2、他的成功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第二篇: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一、【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方法及思路】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明确两个概念问题。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

2、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二)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三)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事例分析法、讨论法相结合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在上次课中我们通过***讲解了实践和认识的含义,使我们对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融入本节课,更加深入的了解实践与认识的含义以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请大家观看幻灯片。

(一)实践的含义(板书)

人们每天都在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实践活动,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对于什么是实践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始终没有做出科学解释。然而,马克思第一次对什么是实践作出了科学解释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板书)。

(二)认识的含义(板书)

认识是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板书)。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八章:“认识和照镜子、摄影有相类似的地方,但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原理内容: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真理、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要把我们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叫陶知行。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呢?(改名原因:陶行知在大学期间开始研究并信奉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对陶行知的影响极大。后来陶行知在出国留学时期又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对“知”和“行”关系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且针对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错误观点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思想,又因当时有人称他为“行知先生”,于是他就有了改名的念头。)

(引入下一个课题: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那么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板书)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板书)

人们面对各种客观事物,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人任意规定的,它只能由实践的需求来决定。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它们也就成了认识的对象。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而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来确定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板书)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是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主席说的这句话就充分印证了这个观点)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板书)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出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伟大思想家恩格斯同志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实践活动才能推动认识的发展,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板书)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毛主席还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那么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学习目的又是什么呢?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是为了夸夸其谈而学习,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和自我的发展和完善。所以我们要心系社会的发展,把自己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改造我们的国家,使我国不断的发展壮大)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板书)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的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通过漫画“农夫与先生的对话”来证明)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进行了一些区分。同时也学习了其方法论意义,这对我们的学习及生活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四、【巩固练习】

(一)、哲理寓意题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什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心动不如行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选择题

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述说明(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比认识更重要。

2.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C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3.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性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

D.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五、【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BD()

第三篇:《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整合教案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整合教案1

一、本课地位、前期准备和基本思路。

本课地位: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最根本的观点。从理论上看:只有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才能更好地深化第五课的“能动的反映论”原则,即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形成完整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形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实践上看:明确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实践意识、创新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前期准备:2004年3月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世界公布了火星上有水的消息,这一爆炸性的新闻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人们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这些信息的获得对于人类有什么样的好处?成为学生谈论的一个焦点话题,在每次政治课前的五分钟“时事讲评”中,一个学生用了近十分钟的时间谈话火星问题,更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抓住机遇讲授哲学原理,使学生的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掌握哲学知识,火星探讨正是一个良好的契入点,于是,结合近期的热点,让学生在网上搜集关于火星探索和美国在伊拉克战场的武器装备的资料,为上课提前做准备。

基本思路:

1、漫画导入,讨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通过讨论使学生在脑海中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由学生介绍火星探测的过程,概括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观点。

3、介绍美国在伊拉克战场的武器装备的变化,概括出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

4、举例,分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想、做、精神状态,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人们通过想认识世界,通过做,即实践来改造世界,那么这个认识与实践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导入新课

出示漫画并讨论农夫与老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各自强调的时什么,谁对谁错?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知行,为什么要改名字?引出课标题: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三)讲授新课

首先,由学生展示一系列火星的照片

提出问题:这些火星图片是怎样获得的?人们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而不去探测太阳?学生讨论发言,并播放录相《人类探索火星的目的》,使学生明确,火星图片的获得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探测火星而不去探测太阳,是由人的需要而决定的,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人任意规定的,只能由实践的需求来决定。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正是在对火星的探索过程中,即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板书: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结合刚才的内容,由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过去人们是否也曾有探测火星的实践活动?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是怎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新的困难,面临新的认识课题,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涌现,推动着人们去探索去研究,于是,人类的认识就在实践的不断推动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着。

人的认识是怎样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在实践中是怎样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学生讲述人类探索火星的历程,讨论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实践起了怎样的作用?

海盗号

猎兔号

猎兔号

勇气号

机遇号

火星车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区别点,有意识有目的的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新的认识课题,发明和制造新的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由于实践,人们发现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 5 段,从而使得实践成为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播放录相:

录相:水手号表现的火星

板书: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

2、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录相:拓荒者号登陆火星

提问:认识的两次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理性认识为什么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今天人类对火星的一步一步认识,目的是为了 6 明天更好地探索火星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取得的成果不是把它束之高阁,而是为进一步的实践做准备,再实践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所在。

2007年的火星探测器

板书:

(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中国将在17年后发射火星探测器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人们需要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性认识来指导实践,那么人们怎样断定哪些认识是正确的,由谁来检验这个认识正确与否?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一提起黄鼠狼,大家马上会想起什么?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这个俗语及好多的儿童故事书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黄鼠狼是偷鸡的专家,那么黄鼠狼是不是偷鸡的专家呢?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授,用了20多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不吃鸡,而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直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什么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的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的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提问:

1、正确的理性认识是否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2、客观事物自身是否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3、多数人的意见是否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学生讨论总结:正确的理性认识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因为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事物的变化发展,人的认识难免会有局限性,所以,即使是正确的理性认识也不能作为检验认识 7 正确与否的标准;而客观事物自身不能或者不能公正地表达,因而也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中国有句古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多数人的意见也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什么可以担当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这一中介呢?这个中介应该具有沟通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功能。

只有实践能够承担起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桥梁的功能,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板书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小结: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实践决定认识,而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更好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人们更好地实践,所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课后练习:比较二战与美伊战场上美国武器装备的变化,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华盛号航母

阿帕奇直升机

步兵车

主战坦克

二战时的主战坦克

三、教学反思

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飞机

本课作为认识论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并熟记教学内容,从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来讲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1、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思想政治课“知识-能力-觉悟”这三大任务,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达到规定的目的要求。

2、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讲授正确无误,能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并注意了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3、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实际,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技能。教学语言准确、精练,教态端庄自然,举止适宜,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并用,板书纲目清楚,字迹工整规范。

5、教学程序。课堂教学结构完整、合理,程序严密、紧凑,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恰当。

本节课的特色:

一、引入的悬念设置。通过一幅漫画让学生讨论到底是实践决定认识还是认识决定实践,在学生中引起争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从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讨论的结果显而易见,从而为课标题的引入及教学内容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二、热点问题的切入。以热点问题人类探测火星作为切入点,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点达成一致,引起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随着材料的展开,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起来,不空洞,有说服力。

三、学生的积极参与。大量的关于火星资料由学生在课下搜集,并由学生在课堂展示给大家,台上与台下相互呼应,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灵活的教学方式。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大量图片、录像,使教学内容充实起来,使课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五、新旧知识恰当的衔接。通过复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认识的两次飞跃,实践的概念等问题,使第五课与第八课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教材的安排,更容易掌握教学的内容。

六、学科知识的渗透。本课以天文知识作为切入点,与地理相结合,不仅使课堂内容充实丰富起来,同时也体现了高考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了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渗透。

七、学以致用,结合时政进行分析。课后练习部分,以美国军事装备的变化作为讨论题目,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又使得对军事颇感兴趣的学生找到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八、教学效果较好,通过课堂练习的回答,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条理清晰。

九、不足,由于材料太多,课堂显得有些紧,学生的讨论不能充分展开,由于时间紧,导致后面的练习题没有时间做完。

第四篇: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注意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引用:《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第63页)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意识,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所谓认识的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引用:《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第63页)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毛泽东曾经说过:“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走着的认识路程。”(引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7页)也就是说,当人类有某种社会实践的需要时,才会对这个社会实践慢慢了解,从而产生对其的认识,更好的满足这种需要。就像古时候人们不懂得使用光时,只能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渐渐地,他们感觉到白天的时间不够充足时,他们就发现了蜡烛、煤油灯,直到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加深,灯泡被发明了出来,也就解决了人类的这一问题,再后来,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灯也就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制造了出来。可以说,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其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这与第一点是直接相关的。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的次数增多,认识也会在发展,实践为认识不断地提供着物质工具来帮助认识进一步的发展。在现代,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克隆、探索宇宙、纳米技术等都需要极其精密的仪器的辅助来进行,否则就很难从事现代高难度、高精度的科学研究。就是这样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实践中根据现有理论基础所发明创造的物质工具同时也为发展中的认识提供着必要条件和经验。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第三,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类的认识是从以往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而经验是从各种实践中得到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事物非常了解,就是因为我们经常去使用它,提出猜想,再继续实验之前提出的猜想,就这样在不断实验和猜测的过程中,对这一事物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事物的本质、属性、规律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是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检验其真理性。做几何题时,只有通过对题目的推导才能证明题目的正确与否,不可能直接就说出正确或者是错误,必须有一个逻辑合理的证明过程来证实。

实践是所有认识的起点和基础,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我们现在懂得的一切,都是经过前人的多次实践才得来的。人们为了使某些重金属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曾经用质子作炮弹去轰击原子核,命中率低得可怜。后来,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不仅很容易击中,而且随着原子核的分裂,还有新的中子释放出来,使轰击原子核的反应不断进行下去,形成链式反应。人们利用核燃料分裂时释放的大量热能,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有教书的实践,才能总结育人的道理;有办工厂的经验,才能有管理工厂的知识,我们应该将这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不断地实践总结验证正确的认识,并且把认识再应用到新的实践中去,使得认识加深,更好地满足于实践的需要。

第五篇: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政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简述认识主体的涵义及其性质和特点?答;涵义;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与一定关系中从事时间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实现的、具体的人。特点。首先,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人是自然界长期的分化的物产,具有自然属性。认识主体具有社会历史性是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生活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物生产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主体的认识活动不能超于特定的历史时代,每一时代主体的认识都代表反映那个时代的水平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认识主体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客体,从对客体对象的选择和设定到主体通过认识工具对客体施加作用和影响,再到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制作,都体现着主体的能动性。

3.简述认识客体的涵义,构成和特点?答; 涵义;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构成认识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构成,分别是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指作为人类认识对象的人类社会。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性质,认识客体具有客体是实在性。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不是所有具有客体实在性的事物都能成为认识客体,只有那些与主体活动发生关系,成为主体活动现象的外部事物,才成为认识的客体。

4.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实践关系,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首要的基本的关系,没有实践关系,其他任何关系都无从谈起。认识关系,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同时发生着认识关系。相互作用关系,无论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或可以的改造和认识作用,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同时,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5.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答: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都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关系。6.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认识和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观点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其他一切怪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根本不能认识的事物,现在没有被认识的事物。将来总会被人们所认识。

7.简述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就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的对立?

答:答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离开了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来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把客体仅仅看做是认识的对象。不能从认识主体方面去认识客体。把认识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反映。8.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在、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反映论事物的全体和本质。9.说明正确现实有感性认识到理性的飞跃需要具备条件?

答: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思维才能实现,即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才能透过现象到达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的,调查就是收集大量的感性材料。研究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10.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义,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体世界的改造。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下载《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稿(精选五篇)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最根本的观点。只有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精选五篇]

    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论文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他们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到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

    教学案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案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材名称:思想政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哲学角度读故事《小马过河》 平阳一中 张松玲 《小马过河》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小马送粮食必......

    8.1.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设计)

    【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识记: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 ⑵能力方面: 通过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

    人教版_教案_高二政治_8.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

    北京英才苑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教学目标 8.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⑴知识方面 识记: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 理解:理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

    结合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5篇)

    结合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摘要:实践不仅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成了认识的......

    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 产生和发展。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本次实践活动让我感受许多。校园是我们大学生大学四年都要待得地方,它与我们息息相关,因而保持我们的校园的清洁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校园的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