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贪吃的大猩猩
艺术活动:《贪吃的大猩猩》
一、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贪吃的大猩猩》这首歌曲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有趣、幽默,能力节奏感较强的幼儿都能够通过看图谱学习歌曲掌握歌词的一个音乐教材。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喜、怒、哀、乐,又有不同的外在表现方式,有的高兴了就拍手,就大笑,就跳起来,而幼儿处在一个模仿力很强,对刺激很敏感的时期,让他们在学习歌曲时模仿各种动物的表情和动作,幼儿是很有兴趣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儿童教育实践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节奏方面的接触还比较少,而幼儿在这个年龄对看图理解歌词处于敏感阶段,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知道歌曲的名称,感受歌曲诙谐、欢快的风格,体验参与歌唱的乐趣。
2、学习用歌声表达诙谐的歌曲,大胆表现大猩猩的动作、神态,有初步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幼儿学会看图谱自学歌曲及歌词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猩猩头饰、图谱、水果及洋葱图片或食物若干
2、布置场景、mp3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以参观果园的形式带领孩子边听音乐边模仿各种小动物入场坐好。
2、猜猜谁来了。
(1)引导语:今天果园里来了许多小动物,有小老鼠有大象有兔子有小鸟,还有一只大动物呢,听听它是谁?(播放mp3,出示猩猩图片)
(2)师:真棒!就是大猩猩。那谁能告诉我大猩猩最爱吃的是什么呀? 幼:香蕉、苹果~
师:大家都说了很多大猩猩爱吃的东西,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关大猩猩的歌曲,小朋友想听吗?
3、欣赏歌曲理解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一遍,提出倾听的要求。A、在听的过程中要安静,带着问题听。
B、歌曲里的大猩猩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猩猩?它喜欢吃什么?为什么大猩猩最后哭了?(教师一一出示图片及洋葱食物,简单介绍洋葱皮剥到最后里面就没东西)
C、你听了这首歌心里觉得怎么样?
师:好!现在老师再用一些图片把它们连起来。
4、看图谱学习歌曲及歌词。1)、出示图谱
A、让幼儿看图尝试说出歌词,师给予指导。B、结合图谱按节奏分段朗读歌曲。2)尝试看图谱听伴奏学唱歌曲。
A、跟着琴放慢速度完整跟唱歌曲,点出特别难掌握的歌词或者节奏。B、听伴奏带再次歌唱歌曲。
5、表演歌曲。
A、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歌词。
B、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猩猩吃东西的动作及神态。
C、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用歌声来边唱边表演来表现这首诙谐的歌曲。
6、请幼儿边唱边表演“到果园摘果子”的情形。
7、教师讲评。
8、活动延伸。
师:刚开始时小朋友说了大猩猩还喜欢吃xx,下节课我们将用小朋友说的这些水果进行创编,要求你们回家问自己爸爸妈妈这些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9、活动结束。活动反思:
《贪吃的大猩猩》是一首带有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在活动中,我一直以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大猩猩,贯穿于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整堂课的气氛活跃,幼儿 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前半部分及用动作表现歌曲的环节。活动准备得较充分,以图谱的形式,让幼儿学习歌词,使无形的歌词变成有形的动物形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使幼儿掌握得更快、更好。在整个活动中,能够将感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及时鼓励幼儿,活动能够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且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基本达到了所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
1、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时间太短,活动结束后还有一半的幼儿未真正的掌握歌曲。
2、在活动延伸环节,匆匆的介绍了歌曲的拍子、音调,这个环节有些多余以及播放音乐mp3让幼儿跟唱,由于旋律太快幼儿都没跟上,其实自己弹唱更好。
3、活动目标3未达到。
我将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中班音乐贪吃的大猩猩
活动二——音乐
活动内容:贪吃的大猩猩
活动目标 :
1、感受歌曲诙谐、欢快的风格,体验参与歌唱的乐趣。
2、学习用歌声表达诙谐的歌曲,大胆表现大猩猩的动作、神态,有初步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图书、录像、挂图
2、几种常见的水果及洋葱。、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在《贪吃的大猩猩》的旋律伴奏下,教师与幼儿模仿大猩猩的动作进入“果园”。
基本部分: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3、教师提问:歌曲里的大猩猩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猩猩?你听了这首歌心里觉得怎么样?
4、教师结合教具用神情和动作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有几段?第三段大猩猩发现了什么?最后它为什么哭了?
5、结合教具按歌曲节奏引导幼儿朗诵歌词,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6、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用歌声来表现诙谐的歌曲。(1)分句教唱。(2)分组或分男女唱。
7、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猩猩吃水果的动作及神态。
提问:大猩猩怎样吃香蕉和橘子的?它高兴得怎么样?吃完香蕉和橘子后它的表情怎么样?
引导幼儿表现大猩猩吃洋葱从期望到失望的动作和表情。
结束部分:
8、请幼儿边唱边表演“到果园摘果子”的情形。
第三篇:大猩猩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大猩猩的面部特征,创作与众不同的画面。
2、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体验线描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4K卡纸、一把剪刀、一支黑色勾线笔、每组一瓶白色颜料(或白色油画棒一支)、一块抹布、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大猩猩》导入,幼儿学学大猩猩走路的样子,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大猩猩范画,了解大猩猩的外形特征提问:
1、大猩猩的头是什么样子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3、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4、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5、四肢是什么样子的?
6、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
三、出示各种动态的大猩猩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姿态的大猩猩。
2、这些大猩猩在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大猩猩的各种姿态(主要是头部动作)讲解画大猩猩的方法,表现各种大猩猩的面部动态。
3、用白颜料(或油画棒)给大猩猩涂牙齿。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1、幼儿学画大猩猩,启发幼儿画出大猩猩的面部特征。
2、提醒幼儿画大猩猩的头发时,要按轮廓线顺着一个方向向外扩散涂色,保持画面的整洁。
3、引导幼儿用各种线条加密,丰富画面。
五、欣赏作品
1、请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线描画,同伴之间互相说说喜欢谁的画。
2、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画墙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大猩猩教案
语言活动:《晚安,大猩猩》
城南镇中心幼儿园
忻怡
活动目标:
1.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并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2.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并能进行动作表演。
活动准备:7把椅子,一把钥匙。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夜晚 1.出示晚上画面
看到这幅画面,我们马上会想到这是….? 2.晚上是干什么的时候?
3.小结:晚上可以干好多事情,吃晚饭,散散步,看看月亮,数数星星,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会刷牙洗脸,然后上床,睡觉前要和爸爸妈妈说晚安。
(二)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自主阅读
提问:看了封面,你觉得可能是讲一个什么故事?从哪里看出来? 2.交流讨论,理解情节发展 提问:这本书说了什么事情?
提问:谁拿去了钥匙?拿了钥匙干什么?先把谁的笼子先打开?
小结:用这张图片可以把故事说清楚,动物园的大猩猩偷了一把钥匙,不仅把自己放了出来,还把谁救出….(三)尝试表演 1.理清动作的前后顺序
这三张图哪张是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 2.动物们偷偷的跟在管理员的后面,是怎么做的? 3.表演
教师演动物管理员,小朋友表演动物,演出偷偷的动作,并与管理员完整打招呼。4.学学动物的声音
小结:大大小小的声音代表大大小小的动物,我们大大地用大大的声音说:“晚安”。
(四)延伸 想象后面的情节
提问:这里有双眼睛,你们猜猜这是谁的眼睛?
后面发生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这是管理员妻子的眼睛。
第五篇: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贪吃的变色龙》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贪吃的变色龙》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想象并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贪吃的变色龙》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早期阅读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并获得阅读技巧的准备,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完美人格的建构。3-4岁的孩子,正处于阅读能力发展关键期的开始阶段,是关键期的基础。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追求视觉的刺激,阅读过程没有顺序,针对这个特点,我选择了《贪吃的变色龙》这一色彩鲜艳、新颖有趣、短小精湛,符合幼儿阅读心理、发展需要和接受能力的这样一个读本。
小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要充分的尊重孩子,让孩子自主阅读,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采用了PPT分页阅读、大书完整欣赏、尝试想象表述、动作表现延伸等多种方式进行,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多元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看看、听听、说说、玩玩、阅读的过程中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性情。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2.尝试想象并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绘本《贪吃的变色龙》、PPT课件、自制魔术花、多种颜色变色龙小卡片、收集的彩色瓶子、包装袋等。
活动过程:
1.魔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变花色的魔术,出示会变“魔术”的变色龙,引起幼儿的兴趣。
2.PPT分页阅读,引导幼儿讲述、理解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出示影音PPT:贪吃的变色龙,引导幼儿分页观察画面,通过想象,猜测,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观看绘本,完整欣赏故事。
出示大书,集体完整阅读故事《贪吃的变色龙》。
4.尝试想象,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想一想,变色龙还可能吃些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5.音乐对答,肢体动作表现故事。
游戏过程中,让孩子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故事,拓展物品颜色的对应关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吃汽车,变红色;吃大树,变绿色;吃草莓,变红色等。”)
6.拓展延伸:变色镜游戏(可多种物品,多种颜色)。
引导孩子用“色彩”的眼睛观察欣赏周围的环境。
师:“宝贝儿们,希望你们能动动脑,动动手,将我们住的地方变成五颜六色七彩的世界。好啦,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都有哪些颜色吧!”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本文扩展阅读:避役(学名:Chamaeleonidae)(英语:chameleon)俗称变色龙,蜥蜴亚目(Sauria)避役科(Chamaeleontidae)爬虫类,产于东半球,主要树栖。特征为能够变色。每2~3趾并合为二组对趾、端生牙,舌细长可伸展。鬣蜥科(Iguanidae)的安乐蜥(anole)产于西半球,亦称为假避役。真避役有两属︰Brookesia属(19种),避役属(Chamaeleo,70种)。其中约有一半的种仅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其他大部分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种分布在亚洲西部;1种在印度南方和斯里兰卡;另一种(普通避役〔Chamaeleo chamaeleon〕)分布在近东向西穿过北非达西班牙南部一带。马达加斯加东北部哈拉岛的热带雨林里的变色龙从鼻尖到尾部总长29毫米,成年后的躯干长度仅有指甲盖大小,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