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和《一剪梅》 优质课(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00: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虞美人》和《一剪梅》 优质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虞美人》和《一剪梅》 优质课》。

第一篇:《虞美人》和《一剪梅》 优质课

《虞美人》《一剪梅》比较阅读 教案整理:东溪中学王娟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阅读(比较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的方式探究两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体会两首词在情感上的异同。教学重难点:

分析两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在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课前准备:熟悉《虞美人》《一剪梅》这两首词作 课时安排:1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公元976年春天,宋军的铁蹄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君李煜,在自己42岁生日那天,远眺永无法再见千里河山,回想九五之尊的荣耀,念及锦衣玉食的生活,目睹一轮明月,吟唱了一曲悲苦绝望之词——《虞美人》

而就在李煜被诛杀后大约四十年,一个秋风萧瑟的时节,易安念及负笈远游的丈夫,殊不忍别。于一幅锦帕之上为丈夫写下了一首送别的词:《一剪梅》

二、展示教学目标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两首词,走进两位作者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体会两首词在情感上的异同。

三、阅读鉴赏

(一)请大家自读词作并思考问题:

1、这两首词抒发了一种什么共同情感?

2、请问李煜和李清照因为什么而愁,愁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分别从两首词中找一个字回答)

3、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词:

《虞美人》

《一剪梅》 相同情感:

各自缘由:

“改”

“独”

直抒胸臆:问君能有几多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请大家认真分析两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在写“愁”上有何异同?

(指导方法:比较意象、比较情感、比较手法)

词:

《虞美人》 《一剪梅》 意象:

一江春水

下眉头,上心头 情感:

(同)

绵长

(异)

浓重

轻淡

澎湃

柔婉

手法:

(同)直抒胸臆,化抽象为形象

(异)比喻

描摹

四、课堂总结

我相信,今天大家通过对比意象、情感、手法三方面,对李煜和李清照这两首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进行细细体味与鉴赏,已经能对两位作者的情感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已经能对 “对比阅读”有了初步的印象,对“对比阅读”这种鉴赏方法有了一定的方向。希望同学们能将此鉴赏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诗歌鉴赏中去,了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处境对个人情感的影响和表达。

五、课后探究

有人说这两首词无处不言愁,行行成愁,句句藏愁,现在就请大家用刚才介绍的方法来分析两首词中其它句子是如何来体现“愁”的。

分析两首词其他句子各自如何表现“愁”?(从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三方面分析)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微课制作,我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魅力,能够通过声色合并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古典文学独特的魅力。就课堂本身设计与实施而言,本课在既定时间完成教学目标,能够顺利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展示教学目标——阅读鉴赏——课堂小结——课后探究各环节展开教学,其中还运用到循序设问的方式诱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在创作词时对文字的推敲、斟酌,从对比词作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让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有了耳目一新之感。在对比中用呈现“点”的方式引导他们探索词中的奥妙,由此带动其对“面”的思考和把握,留给学生无尽的遐思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讲解过程中语气、语调由于受环境限制没有达到想象中完美。另外本课内容还是稍显太满,如果时间允许,导入和分析时在稍加修改会更加出彩。

近年来新一轮学习革命,促使教师进行不断学习,并将现代化教育技术融含到课程教学之中去,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口号”,教师的科学素养的进步也不再说纯粹学科知识,而应该是综合素养,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争取有更大进步。

第二篇:虞美人、一剪梅练习题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

【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阅读训练】: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8.“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9.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10.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

【原文】: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训练】: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春花秋月何时了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A 2.C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意对即可)

第三篇:比较鉴赏《虞美人》和《一剪梅》教案

比较鉴赏——《虞美人》《一剪梅》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两首词的思想内容,探究其意象、情感和手法的异同。

2、学会比较鉴赏词作的方法。

3、知人论世,体会词作在情感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1、分析两首词在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2、提高诗歌鉴能力。

课前准备:预习两首词,学唱《几多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1、《虞美人》背景及歌曲

2、朗读,男生朗读

3、《一剪梅》背景

4、朗读,女生朗读

二、整体诵读:(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结合注释,了解词作基本内容(3)体会三、三、比较鉴赏:

1、提问:

(1)两首词作的共同情感是什么呢?

(2)那么两首词的作者是因为什么而愁呢?分别用一个字来回答。

(3)可以说是一个愁字,别样愁情,现在请找找两首词作中直接写“愁”的句子。

2、讨论

(一):此二者在写“愁”上有何异同?指导方法:比较意象、比较情感、比较手法 词:《虞美人》

《一剪梅》 意象:一江春水

下眉头,上心头 情感:绵长(同)

浓重

轻淡

澎湃

柔婉

手法:直抒胸臆,化抽象为形象(同)

比喻

描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人说这两首词无处不言愁,行行成愁,句句藏愁,现在就请大家用刚才介绍的方法来分析两首词中其它句子是如何来体现“愁”的。

4、讨论

(二):两首词其他句子各自如何表现“愁”? 《虞美人》

《一剪梅》

意象:春花秋月

红藕 香残

玉簟

秋(视觉、嗅觉、触觉)

东风明月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动作)

雕栏玉砌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想象)物是人非(对比)

花自漂零 水自流(比喻)

手法:对比中言情

描写中融情

借景抒情

以乐衬哀

虚实结合

5、自由朗读,体会两首词作的不同情感

6、男同学朗读《虞美人》,女同学朗读《一剪梅》,再齐读。

四、课后探究:

(1)比较李煜的《清平乐》和《虞美人》的异同(别来春半)(2)比较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声声慢》的异同

第四篇:《虞美人》优质课教案

《虞美人》学习案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生命的绝响——虞美人

李煜

【学情分析】

本册书我们学习了近三个单元的课程,学生已经通过前两个单元掌握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具备了自主鉴赏的能力。本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入选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吟咏可以感知优美的意境和内在的情感。基于以上学情考虑,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真挚情感,反复吟诵,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2、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3、拓展延伸,列举并赏析古典诗词中写愁的名句。【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感情的写法。

2、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学习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与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上教师适时做简明扼要的揭示,点燃学生自主鉴赏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唱诵《虞美人》

利用网络搜索走进李煜的世界,联系李煜的作品,从选材、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初步把握李煜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百代词宗,千古一帝

李煜,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相当造诣,尤以词为甚。煜为词,善白描,攻意象,词境阔达。“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2、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郭磨《南唐杂咏》

3、无意天下,命途多舛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改名煜。煜为李璟第六子。其兄自二至五皆夭亡。长兄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不参与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其志自在山水,无意与兄争位。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景遂(王位的可能继承人)。不久后暴卒。弘冀死后,璟封煜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住东宫。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璟迁都南昌,立煜太子监国,令留金陵。六月璟薨,煜于金陵即位。

4、风雨飘摇,江南国祚

五代十国,岁月峥嵘。志在山水的李煜如何看得清是谁自镇金陵遥控吴政,一朝为王?命运早已埋下伏笔,只是许多年后,我们才惊觉它的深沉。陈桥兵变,氏黄袍加身。李煜的江山,终于变成一叶飘摇的浮絮。他肉袒出降。无限江山,别时容易,又怎是他的过错。

5、命如玄机

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多少年里,听着浅薄的少女艳羡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的浪漫。然而,那不是自然灵秀巧合的机缘,那是人为暴力的安排!公元978年。以王礼葬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自此,尘埃落定。

二、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虞美人

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 死别、悲歌。词牌名——虞美人

1、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 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变 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 曲名,以诉衷肠。“虞美 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 名。

2、虞美人成为著名词牌 之一,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 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哀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往 事 知 多 少。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只 是 朱 颜 改。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四、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把握情感

1、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 应当是哪个字?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

2、思考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3、作者是如何表现“愁”的?作者是 如何 来写“愁”的?

4、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爱,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 了”呢?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 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 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可见绝望悲苦之极。以乐景写哀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5、“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欢乐、自由,风花雪月 至尊的地位 对比 春花秋月 景 永恒不变 往事知多少 情 短暂无常 实(现实)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7、词中两次提到月的意象,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月意象的涵义 月的意象大致分为三类:

1、望月思乡

2、望月怀人

3、望月感怀

月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 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对比 小楼东风 景 永恒不变 故国不堪回首 情 短暂无常 实(现实)虚(过去)

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8、雕栏玉砌应改犹在只是朱颜,改变的只是“朱颜” 吗?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 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对比 雕栏玉砌 在 朱颜 改

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欲语泪流问君能有几多愁赏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 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 愁绪形象化了。

3、境界阔大,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 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4、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 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亡 春花秋月 国 之 小楼东风 恨 雕栏玉砌 实

宇宙永 恒不变(景)三度对比

故 往事知多少 国 不堪回首 之 思 朱颜改 虚

人生短 暂无常(情)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悲凉哀婉 小结:

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 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 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 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 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 共通的感情。因此具有的高 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这也 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 所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

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

五、巩固拓展 君有几多愁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相 见 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六、作业训练: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 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 血书者也。?试联系作者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 理解。(课后完成,写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比喻夸张

三度对比

国破家亡之痛 愁 物是人非之叹 朱颜改 身份心理地位

第五篇:虞美人 一剪梅比较鉴赏阅读详案

怎一个愁字了得

---《虞美人》 《一剪梅》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知两首词的思想内容,探究其意象、情感和手法的异同。

2、学会比较鉴赏词作的方法。

3、知人论世,体会词作在情感上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中国古典诗词,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教学重点:

1、分析两首词在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首词在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课前准备:预习两首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南唐后主李煜与宋代词人李清照,同学们并不陌生。他们二人,一为千古词帝,一为旷世才女,同为婉约派词人。清代学者这样评价两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二李并称,极受推崇。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鉴赏两首词中精品,一首是李煜的《虞美人》,一首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二、背景介绍、初读课文

师:让我们掀开历史的巨幕,在公元975年,金陵城被宋朝大军一举攻破。南唐后主李煜从享尽荣华的君主一朝沦为卑屈的阶下囚。三年后,也就是李煜42岁生日那天,李煜回想当年,好生伤感,一首《虞美人》挥笔而就。写完后他命歌姬拨弦弹唱,宋太宗赵光义听闻之后,勃然大怒,赐李煜千机毒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也就成了李后主的绝命词。

请全体男同学来有感情地读一下这首词。

师:光阴荏苒,在李煜被鸩杀后,在山东青州一个秋风萧瑟的时节,新婚不久的赵明诚收到友人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丈夫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于是在一幅锦帕之上写下了为丈夫送别的词《一剪梅》。请全体女同学来有感情地读一下这首词。诵读指导:诵读诗歌,要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注意声调的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的快慢,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情感的关键词语。

同学们再诵读的时候要注意这点。

三、具体研读

师问:这两首词有一个共同的情感是什么?愁

师:有一个文学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宋词中,愁情之密,愁绪之浓,愁出现频率之高,是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无法取代的。甚至有人说,整个宋词,就是从愁苦叹恨中走来。这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了词的最大特点。今天借这个愁字的引领,让我们去读词赏愁,去诵读诗歌,去赏读诗歌,去品读诗歌,品味愁情诗歌的美和宋词永恒的艺术魅力。

师:同是写愁,但是两首诗愁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愁情和方式也不同。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愁字,别样愁情。”那么,这别样的愁情到底是什么呢?(生答)请同学们分别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两人愁生成的原因? 师明确:《虞美人》要表达的是一种哀愁,一种亡国思乡之痛,我们概括为“国愁”。—(板书:国愁-改)改的是否仅仅是朱颜呢?还有什么?(物质:富贵荣华的生活,精神:身份地位、自由、尊严)

《一剪梅》抒发的是一种离别相思而不得见的闲愁,是一种离别相思之苦,与国愁相对,我们概括为“家愁”。(板书:家愁-思)师: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诗歌不是一种意境的表白,是由一个伤口或者一个笑口流淌出的歌曲。”这两首词就是两位词人或深或浅的伤口袒露。

这是李煜的真情吐露: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追忆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一个自问,“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可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简直是血泪之歌。所以同学们要读出渗透了血泪的沉郁浑厚之感。

而李清照的闲愁,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也是绵延不绝的,但是却与李煜不同,有一种凄婉动人的情愫。(分别找男女同学来读)【名句赏愁】

师:两首诗中,分别有两个千古名句。《虞美人》是„„ ? 《一剪梅》是„„?既然是为人传诵的言愁佳句,自然有它的妙处,请同学们来赏析一下这两句写愁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呢?(欣赏并不高深,就是用你的心去品味,体悟,感觉它的好,它的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吧?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 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师:有人说,这两首词无处不言愁,行行成愁,句句藏愁,除了名句,试从两首词中选取名句以外表现愁的句子,简要分析。(生答)

总结思路:大家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诗歌特有的音韵美,那种赋予其中的深深的愁情。从今天我们鉴赏这两首诗词的过程,谁来总结一下鉴赏诗词的思路?(生发言、师小结)品鉴思路 :找形象

品语言

析技巧

评感情:浓 深 长

师小结: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出,听不到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绪转化为有重量,有长度,有色彩,有音响,有生命的形象,并与诗人的情感结合,构成新的意境,妙言迭出。

词外觅愁

飞花万点愁如海 白发三千丈

抽刀断水水更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春玉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只恐双溪 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两首词,品味了两位词人的愁情,品味了两首词的美丽,其实愁本身并不美,美的是词人居于其上的诗意,是诗意焕发的精神美感。

品悟愁情,能让我们欣赏到古人某一瞬间的情感思绪;品悟愁情,就是让我们赞叹古人能用清丽、含蓄的语言将一丝一缕的情思定格凝固成精品,能使我们站在历史广阔的背景上审视人生,开创未来。

五、课后作业

比较鉴赏《声声慢》与《一剪梅》。

下载《虞美人》和《一剪梅》 优质课(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虞美人》和《一剪梅》 优质课(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虞美人》与《一剪梅》对比阅读(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 2、对李煜、李清照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3、感受“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分析词人......

    《一剪梅》教案(精选合集)

    精选《一剪梅》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 赏读结合,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难以排遣的相思愁源自于深深的爱恋......

    一剪梅教案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

    《一剪梅》说课稿

    《一 剪 梅》说课稿 马文娟 【教材依据】《一剪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推荐篇目。该诗的作......

    一剪梅 李清照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学设计) 大渡口中学 李再青 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

    一剪梅课堂实录

    《一剪梅》课堂实录 大家都听到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被歌手蔡琴演绎的温婉唯美,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无忧无虑的花季少女向我们走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