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2017-2018第二学期《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滨河实验学校
胡红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被丢弃的文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呢? 假如你就是期中的一个文具,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师:文具们可伤心了,怎样把它们送回家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具的家》。(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3、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看图读文,懂得要爱惜文具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
教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看谁能说出与图画相符的话。
2.教师导学: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说出图画上的内容,真了不起。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文中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
3.妈妈妈妈的话是在教贝贝做什么?
(教育贝贝要爱惜文具,用完后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才不会丢失。)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仔细观察“包”“平”的占格,分析字形。
2.小组交流,指生汇报。重点:“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先外后内。示范“平”的书写,上横稍短。
3.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确。
四、拓展延伸 评价鼓励
1.导学: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进行整理。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好地把文具和书本送回家。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价、表扬、鼓励。
4.师生共同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5.总结:如果你们能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再也不会把你们的小伙伴弄丢了。
五、布置作业
观察自己的文具盒,向爸爸妈妈介绍你的学习用品。养成自己收拾文具和珍惜文具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转笔刀——文具盒
仔细检查——平平安安回家
第二篇: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 15 《文具的家》教学反思
《文具的家》教学反思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文字活泼,富有童趣,且配有三幅生动有趣的插图,适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这篇课文的内容也很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他们由于年纪小,自理能力较差,丢三落四是常见的事,丢了不去找也不足为奇。因此在教学时我先出示文具的图片,问图片里有什么,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把图片说完整。一年级的学生看问题时比较片面,自己看到了什么就说什么,不能全面的思考,为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引导他们说完整的句子,如“我看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总结:“这些文具能帮我们做许多事情,就像我们的伙伴一样,每天和我们在一起。”我手里随即拿着文具并说:“这些文具都是同学们捡到放在老师这儿的!这些小伙伴被它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该多伤心啊!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师板书课题,学生书写并提示学生仔细看课题,“文、具”是本课的学会写字。边板书边强调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占格。学生自己在本上写,学生书写时强调坐姿,找一名学生在投影展示,其他同学找优缺点,并提出建议。学生拿回去写,其他同学自己检查,满意的在后面画星,不满意的在旁边再写一个。师解释文具,加以深化,引导学生用“文、具”组词。
初读课文,自由读,借助拼音这个小助手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三分钟后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读书时适时强调读书姿势:左手扶书,右手指字。指名读时,提示其他学生找问题,分自然段找问题。学生读时,我把错的字写在黑板上。文章读完后全班齐读错字,正音。第三步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识字环节,先出示带拼音的会认字,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学生先自由读,再找小老师领读。最后我强调“时候”的“候”与“时”交朋友时读轻声。接着去掉拼音帽子开火车读,使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接下来我说:“生字宝宝单独和我们见面了,你们还认识吗?”这个环节只出示去掉拼音的会认字,以摘苹果的形式出现。此时我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读课文,我说:“这些字、词宝宝躲在了课文中,和我们捉迷藏呢!谁已经和它们成为了真正的朋友,快回到文章中读读吧!看谁读得通顺、流利。”学生读完后,我说:“谁有进步?”让学生展示。我用不同的激励语表扬学生如:你的声音真洪亮!你读得真有感情!
最后,我总结:“下课后,同学们想一想爱护文具的好方法,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教学反思2 这篇文章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多种识字法,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学生明白了爱护文具的意义,再通过实际的“整理书包比赛”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爱惜、保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5《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认识“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细、查、所”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文、次、找、平、办、让、包”7个汉字,理解相关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养成保管文具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爱惜文具,养成保管文具的好习惯。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和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文、次、找”3个汉字。
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质疑导入
1、师出示平时在教室里捡到的一些文具(铅笔、尺子、橡皮等),问学生这些文具是从哪里来的?
2、师告诉学生:这些文具有一些是老师在教室里捡到的,也有一些是同学捡到后交给老师的,它们的小主人就是小朋友们,可是现在却无家可归,多可怜啊!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为文具们找一个家吧!
3、师板书课题:文具的家。出示词语卡片:文具,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文具”的意思(学习中用到的一些工具),指导生字“文”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相互交流自己听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指导,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① 出示词语卡片:“一次”“丢到”“哪里”“找不着”,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正音:“次”是平舌音,“哪”是鼻音,“找”是翘舌音,“着”是一个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读“zháo”。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语。② 区别“哪里”和“那里”:出示句子,选词填空:
放假了,你准备到()去玩呀? 爸爸准备带我到北京,()有长城和故宫。③ 指导生字“次”“找”的书写:引导学生通过与形近字“吹”“我”进行比较,发现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要领。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书空。④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生字卡片“新”,指名认读,强调“新”是前鼻音,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新”的意思,反义词是“旧”。
(3)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① 出示词语卡片:“每天”“平平安安”“办法”“让”,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平”“让”是后鼻音,注意读音要读准确。
②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平平安安”的意思,再说几个类似这种结构的词语。
练习用“办法”一词造句。③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4)指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① 出示词语卡片:“她”“书包”“这些”,指名学生认读,注意“书”是翘舌音。② 区分“她”和“他”,学生交流这一对同音字的区别,师小结:“她”指女的,“他”指男的,文中的贝贝是一位小女孩。(5)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① 出示词语:“仔细”“检查”“所有”,教师正音:“查”是翘舌音。② 学生结合生活、学习实际说说“检查”是什么意思。③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4、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本课的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再次巩固学生的认读情况。
(2)单独出示本课13个生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师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3)游戏巩固:文具回家。如多媒体出示一只铅笔上台阶,每上一步台阶就出现一个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正确则铅笔再上一步台阶,直至终点。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师出示读书问题: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什么问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文中的主人公叫贝贝,她经常弄丢铅笔、橡皮等文具,并叫妈妈给她买新的,最后贝贝给文具找到了文具盒这个家,每天放学的时候还仔细地检查文具们是不是都回家了。
四、生字书写
1、师出示本节课指导书写过的三个生字:文、次、找,再次指名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3、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师生共同评议交流,再次提高书写质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贝贝经常弄丢自己的文具然后让妈妈买新的,其实咱们班上也有不少像贝贝这样的小朋友,所以老师才会收留那么多无家可归的文具。不过不要着急,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为文具们找一个家,这样文具们就不会无家可归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爱护文具,养成保管文具的好习惯。
3、书写剩下的“平、办、让、包”4个汉字。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师过渡激趣:(拿出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等文具)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为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具们找家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渗透习惯教育
1、学习第1-3自然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说说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如铅笔盒橡皮只用一次就找不到了,贝贝回家向妈妈要求买新的文具。
(2)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3)出示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师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话“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读出妈妈心中的疑问。在朗读贝贝的话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贝贝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眨着一双大眼睛”,从而体会贝贝自己也弄不清楚原因的无可奈何。
(4)引导学生帮助贝贝想一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小结:文具用过之后随手放在桌上以致掉到了地上没有发现,放学的时候没有收拾检查,向同学借用忘了归还,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文具的丢失和损坏。
2、学习第4、5自然段。
(1)师过渡:面对天天丢文具又找不到原因的贝贝,妈妈是怎么说的,贝贝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5自然段。(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指导。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指名学生交流对妈妈所说的话的理解,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适当讲解:妈妈通过贝贝放学回家为例子,启发贝贝为铅笔、橡皮和转笔刀找一个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对贝贝的循循善诱和启发教育。
指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相互讨论贝贝在妈妈的启发下有没有为文具们找到家。(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文具有没有家,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看看,说说文具盒里还住着哪些小伙伴。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2)学生说说贝贝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仔细检查”的意思。(3)鼓励学生想一想,贝贝今后会不会再弄丢文具了?为什么?
4、总结全文,交流收获。(1)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师予以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养成保管文具、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5、情境练习、渗透教育。(1)师创设情境:(拿出课前捡到和学生捡到上交的部分文具)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具伙伴们也想找一个家,如果哪位同学愿意收留它,保管它,爱惜它,就请你走上讲台邀请他回家,并对大家说说你将如何对待它。
(2)学生自主上台领取文具,并交流自己的做法,在交流过程中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和完整,并鼓励学生的做法。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剩下的四个生字:平、办、让、包,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以加强理解。
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3、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指导:“办”字书写时先中间后两边,要注意“平”字的笔顺:横、点、撇、长横、竖;“包”字先写右上部分再写下部。
4、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课堂小结
师多媒体出示一首题为《家》的小诗:“铅笔是家是文具盒。文具盒的家是书包。书包的家是书包。书包的家是课桌。课桌的家是教室。教室的家又在哪里呢?哦,美丽的校园就是教室的家。”学生齐读小诗。师总结:每一种文具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让我们一起爱护它们,保管它们,让文具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铅笔
橡皮
转笔刀
每天放学回家
第四篇:部编版语文一下 文具的家 教学设计
文具的家
王平一年级语文
教材解读: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开火车组词”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次、找、让”3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掌握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则,观察图画,联系生活,读好人物对话。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老师,能做到吗?
2、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就猜出来谜语的答案)
3、(出示文具)师:我们刚才猜到了铅笔、橡皮,以及我们用的尺子、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边写边指导文具两字写法“具”有三横。生读:文具 讲解具:“具”特别的顽皮,他还会变身呢?瞧,它摇身一变,加两笔变成了“真”,“真”又摇身一变,减两笔,变成了“直”。
4、今天,我们的小主人贝贝的文具丢了一地,文具们可伤心啦,快让我们帮贝贝的文具找到自己家吧。
5、伸出小手和老师补全课题:文具的家。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复习学习过的生字,引导学生趣味识字主动识字,学会识字方法。
二、初读课文
1、教师师范读。
要求:书本捧起,书外斜,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仔细看字哦。
2、学生读:
要求: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汉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读好用你们的姿势告诉老师。
3、检查读书情况:你们觉得哪个自然段难读呢?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学生觉得难读的段落,指生读、齐读。
师:难读的地方我们不怕,多读几遍,难读的字音我们就掌握啦。
{设计意图}在初读这一环节,教师示范读,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模仿作用。同时,学生读后,检查至关重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检查重点自然段的朗读,段段落实。
二、讲解课文,随文识字。
1、出示第一、二自然段。找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同学们读的真不错,老师都想读了。我读的时候还要认真听,想一想,贝贝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找学生回答:你觉得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粗心、不认真。那你是从这两句话的那些字或者那些词看出贝贝是个粗心马虎的孩子的?
2、指导读词。一次、一回、丢到、哪里、找不着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记住字形:次、丢、哪(识字方法指导换偏旁、编口诀、)
2、总结:贝贝真是一个马虎的孩子,你看现在的贝贝好狼狈呀,文具丢的到处都是。“贝贝什么都丢,真是又让人生气,又让人着急。谁来读一读?(再读课文)
我们着急就是因为她什么都只用一次就丢了,你把“一次”,“一回”读得很重,很准确。
3、联系生活实际,那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像贝贝这样出现小马虎呢?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贝贝放学后要写作业,可是,铅笔、橡皮又找不到了,所以出示课文: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指生读。
出示生字:“新”偏旁:斤字旁。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加一加)嘟嘟嘟,小火车开来了,你能用新这个字给每节车厢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2)教师:当贝贝问妈妈要新文具的时候,妈妈这时时怎么说的呢?找生读:老师当贝贝妈妈来读一读,“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小朋友们,老师在读妈妈说的话的时候,有个词读的很重,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天天。天天是什么意思呢?(每天)妈妈得知女儿天天丢文具,妈妈这时的表情和语气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图片(睁大了眼睛,张着嘴巴,很吃惊、责怪的样子。)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我听出了你有点吃惊,我听出了你还有点生气。)(3)贝贝是怎么回答妈妈的呢?加上贝贝的表情、动作。(4)分角色读贝贝和妈妈的话。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贝贝文具又找不到了,妈妈是怎样耐心的给贝贝讲道理的呢?谁来读一读妈妈的话
出示第四自然段:指生读、齐读
妈妈在教育贝贝的时候,表情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妈妈表情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温柔、和蔼、耐心)
(2)谁来学一学妈妈的样子,给贝贝耐心的讲道理呢?
(3)讲解“平”生字,和(苹)对比。嘟嘟嘟,又来了一列小火车,给每节车厢起个名字吧。
总结:贝贝有自己的家,每天都平平安安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那贝贝铅笔、橡皮和转笔刀的家在哪儿?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采用随文识字,随文识字相比集中识字更灵活,学生掌握生字更扎实。在边讲课文的同时边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以识促读,阅读与识字的结合。在识记字形的同时,我还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反复读,采用表演读、做动作读、男生读、女生读,以读促悟。
三、手指操:
四、书写“次、找、让”
(1)找出这三个字的相同之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2)写这三个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3)教师边示范写边说注意的地方。(4)检查反馈
{设计意图}在写字这一环节,我选取了三个结构相同的字,先让学生比较相同之处,再找出不同。归类指导,更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生字教学,反馈必不可少,在学生写完之后,展台展示学生的字,并带着学生修改,直观具体。
五、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贝贝(图片)——贝贝的家(图片)文具(图片)————?
设计意图:板书我采用图片的方式,体现了文章的脉络,清晰明了。
六、作业设计
1、课后思考:文具的家在哪儿?
2、课后生字写两遍。
设计意图:总结存疑,让学生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书写生字,起到巩固的作用。
第五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师过渡激趣:(拿出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等文具)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为 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具们找家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渗透习惯教育
1、学习第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说说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如铅笔盒橡皮
只用一次就找不到了,贝贝回家向妈妈要求买新的文具。(2)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3)出示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师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话“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读出妈妈心中的疑问。在朗读贝贝的话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贝贝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眨着一双大眼睛”,从而体会贝贝自己也弄不清楚原因的无可奈何。
(4)引导学生帮助贝贝想一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小结:文具用过之后随手放在桌上以致掉到了地上没有发现,放学的时候没有收拾检查,向同学借用忘了归还,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文具的丢失和损坏。
2、学习第4、5自然段。
(1)师过渡:面对天天丢文具又找不到原因的贝贝,妈妈是怎么说的,贝贝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5自然段。(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指导。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
指名学生交流对妈妈所说的话的理解,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适当讲解:妈妈通过贝贝放学回家为例子,启发贝贝为铅笔、橡皮和转笔刀找一个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对贝贝的循循善诱和启发教育。
指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相互讨论贝贝在妈妈的启发下有没有为文具们找到家。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文具有没有家,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看看,说说文具盒里还住着哪些小伙伴。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2)学生说说贝贝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仔细检查”的意思。(3)鼓励学生想一想,贝贝今后会不会再弄丢文具了?为什么?
4、总结全文,交流收获。(1)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师予以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养成保管文具、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5、情境练习、渗透教育。
(1)师创设情境:(拿出课前捡到和学生捡到上交的部分文具)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具伙伴们也想找一个家,如果哪位同学愿意收留它,保管它,爱惜它,就请你走上讲台邀请他回家,并对大家说说你将如何对待它。
(2)学生自主上台领取文具,并交流自己的做法,在交流过程中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和完整,并鼓励学生的做法。
三、课堂小结
师多媒体出示一首题为《家》的小诗:“铅笔是家是文具盒。文具盒的家是书包。书包的家是课桌。课桌的家是教室。教室的家又在哪里呢?哦,美丽的校园就是教室的家。”学生齐读小诗。师总结:每一种文具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让我们一起爱护它们,保管它们,让文具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板书设计 15 文具的家
铅笔
橡皮 每天放学回家转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