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四上《但愿人长久》第1课时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
1. 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歌曲好听吗?你知道歌词是谁写的吗?
2、千年以前,就在中秋节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 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 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请同学们欣赏。
3、出示《水调歌头》。指名朗读。
4、简单介绍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这首词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6、请找出课文中与这首词相同的内容,指名读一读。剩下的内容写的是什么呢?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文包诗”或“文包词”。
7、那么这两句词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样的意境呢?表达了苏轼什么样的情感呢?学完课文后我们一定会全部知道的。
二、教学生字词,疏通课文
1、课文学的好,生字不可少。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词。
2、小火车开起来,每个生字读两遍,组两个词语。
3、出示课文后面的词语,指名读。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埋
mái埋伏
mán埋怨
4、指导书写“缺”字,要注意穿插避让。
5、读句子,找出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老师随机板书: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6、尝试用上三个表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 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变化 1.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1)抓“心绪不宁”,理清脉络
师: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自由读)生: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2)抓“心绪不宁”,品悟原因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生: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师:为什么在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苏轼会心绪不宁呢? 生:因为苏轼看到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看到别人团团圆圆,而他自己却只有一个人,非常孤独,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师: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两句读一读。(生读)师:苏轼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你在哪里啊!我是多么思念你啊!
生:如果能和弟弟一起度过这个中秋节,那该有多好啊!生:不知道弟弟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身体好吗?
生:弟弟你在那里过得好吗?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
师: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着弟弟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节。2.感“手足情深,”回归主题
师:苏轼为何苦苦思念自己的弟弟?
生:因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师:什么是手足情深? 生: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
师: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手足情深?
生: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师:形影不离的兄弟俩已经分别七个年头了!在他们分离的七个年头里,一定时刻思念着对方,其实,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苏轼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了。所以他如此苦苦思念着弟弟,如此心绪不宁!3.读悟“埋怨”,咀嚼词味
(1)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苏轼为什么睡不着呢?
师:读读这个词(埋怨、埋怨)埋怨是什么意思呢? 生:抱怨、指责的意思(教师可点拨)
师:苏轼埋怨谁?(月亮)他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来理解。
(2)抓偏偏,体会月亮的无情
生:因为月亮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所以苏轼要埋怨月亮。师: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个小苏轼,埋怨的语气表现得那么好)师:注意这个词——“偏偏”(点击出示),偏偏也可以说(故意,有意的)师:那么换个说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生:月亮是故意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生: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就这么圆这么亮;我和弟弟不分离的时候又不圆不亮了。
师:是啊!月亮真是无情,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苏轼的知音,能体会到苏轼此时此刻的心情)
师:月亮这么无情,苏轼只能(引读:出示句子:眼睁睁------埋怨)师: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时的苏轼心里很(无奈、无可奈何)师:请你无奈地读一读(出示句子读)(3)多诵读,体会苏轼的埋怨
生:齐声朗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看着这皎洁的月光,思念着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团聚共度中秋,苏轼不禁埋怨起来——(生再读这句。)
师:别人合家团圆,品尝瓜果,共享天伦,苏轼却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望着这圆圆的月亮,苏轼想到月圆人不圆,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读这句。)(4)巧补白,感悟文本的深意
师:读完这句,这后面有个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省略号表示苏轼还在埋怨,还想了很多。师:假如你就是苏轼,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啊!为什么中秋之夜,我们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
生:月亮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弟弟,我是多想见你一面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分离呢?
生:弟弟,如果现在能和在你一起赏月,和别人一样说说笑笑那该有多好啊!为什么就办不到呢? 4.读悟“宽慰”,品味理趣
过渡: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苏轼埋怨月亮也是万般无奈,那么苏轼是不是一直这样埋怨下去呢?读读下面几节 1.自读理解,抓关键词,会词意 生:不是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里知道的?(转念)师: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就是改变了想法。师:苏轼怎么想的?
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2.劝慰苏轼,诵中心句,悟哲理
师:看来苏轼是想通了,同学们想通了没有?现在老师就是埋怨着月亮的苏轼,请你来劝解我。生:苏轼啊,(你不要埋怨月亮了)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师:那我和弟弟为什么分离得多,悲伤的多,总是悲,总是离呢?
生: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不会十全十美的,你和弟弟分离是很正常的,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有合总会有离的,你和弟弟分开了,总会有见面的那一天的!)
师:哦,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哪)”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师:谢谢你!谢谢你的劝解,我现在觉得好多了!宽慰很多!所谓(出示引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时的苏轼还是埋怨月亮、满腹牢骚的苏轼吗?
生:不是,他宽慰了许多。五.读悟“祝愿”,升华情感
过渡:师:他不仅自己心里宽慰了,还要送给别人美好的祝福:(指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1.品读祝福 师:这就是:(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点题收尾
师:让我们回到课文,为什么课文要以这句词为题呢?
师:只要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人,都会知道这句话,都会把它作为一份祝福送给亲人、朋友和其他需要关心的人。让我们收藏好这个故事,也收藏好这份祝福:(指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么这两句词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样的意境呢?下节课接着学习。六.作业:
1. 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 抄写词(人有„„)
3. 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附板书:
2但愿人长久
祝福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第二篇:苏教版四上《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
1.古典音乐《出水莲》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线索提携,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
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
1.抓“心绪不宁”,理清脉络
师: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
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自由读)
生: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2.抓“心绪不宁”,品悟原因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生: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师:为什么在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苏轼会心绪不宁呢?
生:因为苏轼看到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看到别人团团圆
圆,而他自己却只有一个人,非常孤独,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师: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两句读一读。(生读)
师:苏轼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你在哪里啊!我是多么思念你啊!
生:如果能和弟弟一起度过这个中秋节,那该有多好啊!
生:不知道弟弟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身体好吗?
生:弟弟你在那里过得好吗?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
师: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着弟弟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节。
3.感“手足情深,”回归主题
师:苏轼为何苦苦思念自己的弟弟?
生:因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师:什么是手足情深?
生: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
师: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手足情深?
生: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师:形影不离的兄弟俩已经分别七个年头了!在他们分离的七个年头里,一定时
刻思念着对方,其实,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苏轼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了。所以他如此苦苦思念着弟弟,如此心绪不宁!
三.读悟“埋怨”,咀嚼词味
过渡:此时此刻——师范读第四节(播放背景音乐)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这一节找一找,哪个词可以概括他这时的心情。
生:——埋怨
师:读读这个词(埋怨、埋怨)埋怨是什么意思呢?
生:抱怨、指责的意思(教师可点拨)
师:苏轼埋怨谁?(月亮)他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来理解。
1.抓偏偏,体会月亮的无情
生:因为月亮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所以苏轼要埋怨月亮。师: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个小苏轼,埋怨的语气表现得那么好)
师:注意这个词——“偏偏”(点击出示),偏偏也可以说(故意,有意的)师:那么换个说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生:月亮是故意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
生: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就这么圆这么亮;我和弟弟不分离的时候又不圆不亮了。
师:是啊!月亮真是无情,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苏轼的知音,能体会到苏轼此时此刻的心情)
师:月亮这么无情,苏轼只能(引读:出示句子:眼睁睁------埋怨)师: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时的苏轼心里很(无奈、无可奈何)
师:请你无奈地读一读(出示句子读)
师:他埋怨:
2.多诵读,体会苏轼的埋怨
生:齐声朗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看着这明媚的月光,思念着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团聚共度中秋,苏轼不禁埋
怨起来——(生再读这句。)
师:别人合家团圆,品尝瓜果,共享天伦,苏轼却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望着这
圆圆的月亮,苏轼想到月圆人不圆,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读这句。)
3.巧补白,感悟文本的深意
师:读完这句,这后面有个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省略号表示苏轼还在埋怨,还想了很多。
师:假如你就是苏轼,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啊!为什么中秋之夜,我们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
生:月亮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弟弟,我是多想见你一面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分离呢?
生:弟弟,如果现在能和在你一起赏月,和别人一样说说笑笑那该有多好啊!为
什么就办不到呢?
四.读悟“宽慰”,品味理趣
过渡: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苏轼埋怨月亮也是万般无奈,那么苏轼是不是一
直这样埋怨下去呢?读读下面几节
1.自读理解,抓关键词,会词意
生:不是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里知道的?(转念)
师: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就是改变了想法。
师:苏轼怎么想的?
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2.劝慰苏轼,诵中心句,悟哲理
师:看来苏轼是想通了,同学们想通了没有?现在老师就是埋怨着月亮的苏轼,请你来劝解我。
生:苏轼啊,(你不要埋怨月亮了)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师:那我和弟弟为什么分离得多,悲伤的多,总是悲,总是离呢?
生: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
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不会十全十美的,你和弟弟分离是很正常的,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有合总会有离的,你和弟弟分开了,总会有见面的那一天的!)
师:哦,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哪)”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师:谢谢你!谢谢你的劝解,我现在觉得好多了!宽慰很多!所谓(出示引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读读课文,这篇课文哪几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这样诗词和句子对照的课文,同学们觉不觉得很亲切?(是的,这样的课文叫“文包诗”)这里出现的是词,可以把这样的课文叫作(文包词)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时的苏轼还是埋怨月亮、满
腹牢骚的苏轼吗?
生:不是,他宽慰了许多。
五.读悟“祝愿”,升华情感
过渡:师:他不仅自己心里宽慰了,还要送给别人美好的祝福:(指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1.品读祝福
师:这就是:(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那么婵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月亮/美满的月光
师:你理解得很对请你把这婵娟之美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师:人不能相聚,但美满的月色可以共享,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一
起把这份祝福的美好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师:这句祝福是苏轼送给弟弟的,更是他送给谁的?
生:送给所有人,分别的,团聚的师:我们一起送出这份饱含深情的祝福(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一
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师生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我们大声朗诵起来
师生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拓展延伸
师:这首词还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朱老师把它完整地吟诵
出来?(点击出示全词)(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苏轼的这首词饱含深情、富于理趣,又寄托着美好祝愿自写成以后广为传诵。
尤其是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它流传了将近1000年,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把这句话送给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祝愿。同学们,你们想把着句话送给谁呢?
生:我要把它送给„„
师:谢谢同学们的祝福
3.点题收尾
师:让我们回到课文,为什么课文要以这句词为题呢?
生:因为它是词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因为它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师:只要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人,都会知道这句话,都会把它作为一份祝福送给亲
人、朋友和其他需要关心的人。让我们收藏好这个故事,也收藏好这份祝福:(指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作业:
1.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抄写词(人有„„)
3.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附板书:
2但愿人长久祝福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第三篇:四上-走月亮第1课时
走月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章美好的意境与温暖愉悦的亲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一)回想并讲述一下,夜晚有月亮的时候,你看到的一处月下景色及你的感受。预设:
圆圆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像一个大圆盘沉在水底。弯弯的月亮高高挂在天空,像银钩。
银色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周边的景物有一种朦胧之美。
(二)揭示题目:
月下的景物和白天的截然不同,有一种安静祥和朦胧之美,难怪人们喜欢在这样的氛围中散步,今天来学习一篇和月亮有关的课文《走月亮》。齐读课题,解决课题意思:走月亮,是南方(云南)风俗,即:在月亮下散步。作者:吴然。PPT出示作者资料
二、读文正字音
(一)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检查生字 分组出示
1、名词:
(1)月盘、银毯(和“月亮”、“毯子”的明显区别:突出了形状、色泽,注意积累运用这样的好词。如:高山、碧水、红花、绿叶、轻烟、垂柳、黑发、玉手、纤足、细腰、圆脸)(2)蚕豆、稻穗、兔草(知道是什么农作物、或作用即可)
(3)近义词:风俗——习俗,如:北方人过年的风俗之一是吃饺子,南方人过年的风俗之一是吃年糕。
2、动词:淘洗、浇灌、牵近义词:冲洗、灌溉、拉
3、形容词:坑坑洼洼、柔和近义词:凹凸不平、温柔 反义词:平平坦坦、粗暴
写好上下结构的“柔”字,本意:名词,表示富有弹性,适合做矛枪长柄的木材。现已消失。现多为形容词,意思为软而有弹性,温顺的。扩词:温柔、柔道、柔软、柔嫩。木是形旁。柔字可做声旁,加形旁变新字:蹂躏、揉面
(三)指名9个学生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朗读,正字音。预设:易读错的字音:稻穗、温柔、闪烁、灌溉
三、再读课文,想一想,各个自然段围绕“走月亮”写了哪些内容?
(一)师示范作批注:
第1自然段:走月亮的时间是秋天的夜晚。——批注:时间
第2自然段:走月亮时月光十分明亮、十分柔和。——批注:月光明亮、柔和
(二)生自读,简单批注阅读所得:(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交流,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梳理。
1、明确各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参考:
第3自然段:我和阿妈走月亮。——批注:人物
第4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批注:溪边 第5自然段:感叹走月亮的快乐、美好。——批注:感叹
第6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村道、果园、田地上走月亮。——批注:村道、果园、田地 第7自然段:感叹走月亮的快乐、美好。——批注:感叹
第8自然段:我和阿妈走月亮的美好回忆。——批注:美好回忆
第9自然段:赞叹月夜的美丽,走月亮的快乐、美好。——批注:感叹
2、划分层次:
1-3为第一部分:总的写了走月亮的时间、人物、月光之美。4-7为第二部分:具体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所见、所想。
8-9为第三部分:总的回忆、感叹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快乐与美好。师生交流后板书:
四、小结:课文围绕“走月亮”分三部分来写自己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一)学生尝试谈自己对全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预设:
1、他们看到的风景太美了。
2、他们走月亮时心情一定非常愉快。
(二)根据学生表述,板书:优美的景色
(三)设置新问题,为下节课做铺垫。
银色月光下,走月亮时的所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进这美丽的月夜,和作者共同回味这美丽的夜景,感受美景传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第四篇: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
总第6、7 课时
课
题:
2、但愿人长久
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
每生一本《新华字典》《词典》,古典音乐《水调歌头》《琵琶语》。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学习多音字“埋怨”的“埋”字;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上课时间: 9月6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播放《但愿人长久》)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板书:2 但愿人长久
4、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苏洵之子。他一生,道路坎坷,但他胸怀宽广,爱国爱民,倔强豪放,至死不衰.他既善于诗、记、文、赋;又长于书法、绘画,而且造诣很高,成绩卓著,誉贯古今。
设计意图:了解苏轼的生平,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出示词语认读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正确读出词语的音,把自己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推荐给同学,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理清脉络,自主探究
1、指导学生按“睹景思人—看月埋怨—宽慰吟诗”给课文分段,并尝试概述段意。
2、指名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课文。
逐段朗读,体会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紧密与否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以段落为理解单位进行训练。
四、作业巩固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把《补充习题》一完成
3、联系课文内容,尝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巩固本课的基础字词知识,同时加强朗读,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词语和诗句,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结合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进一步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上课时间: 9月7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
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2)出示语段: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①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深入体会诗人苏轼的感情。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习课文时吸纳的情感完全地因素释放出来。同时引导学生读书做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拓展深化
1、指导学生结合语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3、练习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播放《水调歌头·中秋》全篇的朗读资料。)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描绘的诗歌内容,感受苏轼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巩固
1、收集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或者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3、完成《补充习题》
设计意图: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板书设计:
思念
思念亲人 2 但愿人长久
埋怨
热爱生活
宽慰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分别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苏轼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品读感悟。学生也能在文章中,找出诗句的意思,从而理解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第五篇:苏教四上期末试卷2
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水平测试卷
小学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识字写字(16分)
1. 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注意写得正确、工整。(4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拼音,填写字词。(12分)
封面tí()字 zânɡ()送礼物 yǐn yǐn()约约 千里江dī()zēnɡ()加信心 wěn wěn()当当 zhuó zhuànɡ()成长 不辞xīnláo()行动mǐn jiã()xiǎo()行夜sù()kāi()天pì()地 洁白jīnɡ yínɡ()
二、积累与运用(24分)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4分)
悄悄 轻轻 慢慢 渐渐
春风()地吹着,天气()变暖了。小草()地探出脑袋,远远看去,好像铺上了一层浅绿的地毯。几只鸭子正在池塘里()地游着,偶尔划一下水,显得很悠闲。
2.语言实践。(6分)
(1)读了《诚实与信任》、《九色鹿》等课文,我想起反映诚信可贵的名言警句:(2)李敏准备在书房里挂一则勉励自己勤奋读书的名言,我给她推荐一句:
(3)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我准备用一副对联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 的琼枝玉树,便 会情不自禁
地赞叹:这真是“,”呀!(《雾凇》)(4分)
(2)“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这句话把 比作“春蚕”,用“茁壮的新苗”来比喻。(《老师,您好!》)(4分)
(3)“,潭面无风镜未磨。”让我们领略到秋夜的和谐;“千山鸟飞绝。”让我们感受到冬日的沉寂。(2分)
(4)“雪峰插云,,”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句话在全文起到的作用是。《九寨沟》(4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0分)短文1(10分)
珍珠鸟(节选)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 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信赖 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案”在字典中有这些解释:(1)一种旧式的长桌子;(2)案卷,记录;(3)提出计划方法的文件。“伏案写作”中的“案”应选第 种解释。(2分)
2.给第二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3.短文中的“小家伙”指的是。从这个称呼可以看出。(3分)
4.“美好的境界”在文中指的是。(3分)
短文2(20分)
跨越障碍
患有癫痫的人是不适合做体育运动的,但是派蒂.威尔森的父亲不这样认为。
一天,当派蒂对父亲说“我能不能像你一样每天清晨进行长距离晨跑”时,父亲在经过短暂犹豫后说:“可以呀,欢迎你陪着爸爸一起跑。”派蒂说:“可是 我有癫痫,中途发作怎么办?”父亲说:“不要怕,我知道如何处理,何况它并不会发生。”
派蒂第二天就开始和父亲一起晨跑。幸运的是,她真的没有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癫痫。派蒂很快乐。在此之前,医生曾告诉她不能下水,不能打球,不能参 加任何具有攻击性和体力消耗大的活动。现在看来,医生的话并不是十分正确。
几个星期后。派蒂突然对父亲说:“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对于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又患有癫痫的女孩来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派蒂看出了父亲的疑虑,她说不是现在,而是等三年后,或者更长的时间。
三年后,派蒂认为自己可以冲击世界纪录了。她为自己订了一个计划,先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跑到旧金山,然后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最后向白宫进发,距离约3000公里。
她从自己的家出发,从西岸到达东岸,一路上遇到重重困难,但她毫不气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四个月,她终于到达了华盛顿,并接受了总统的召见。她对总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让其他人知道,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成语。(4分)
(1)不可能实现的想法。()(2)一点儿也不妥协放弃。()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4分)
(1)“派蒂看出了父亲的疑虑”。父亲的疑虑是。
(2)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理解。
3.短文主要写了患有癫痫病的派蒂坚持,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4分)
4.请写出你对题目“跨越障碍”的理解。(4分)
5.派蒂的故事令我们感动,请你写几个成语来赞美这个小姑娘吧!(4分)
四、习作(30分)两题任选一题。
题目1:读了《跨越障碍》,我们被派蒂的精神感动了。学习和生活中的你 一定也有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情。请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为题,写一件自己的事。
题目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说话的“朋友”。院子里的花草呀,书包里 的文具呀,卧室里的玩具呀,还有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呀,等等。它们默默陪伴着我们的童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请从中选择一样,以“不说话的朋友”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