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3 01:2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龙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龙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一篇:金龙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

学校:金龙小学

班级:三(1)班

教师:刘柳根

一、教学内容

新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风车、小纸箱、文具盒、教具:钟表、木箱、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玩吗?游乐园有哪些好玩的呢?我们到游乐园去看看好不好?(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缆车、转椅,滑滑梯、小火车、风车)。这么多运动的物体,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能帮老师分分类吗? 学:好啊!

师:小组交流讨论怎么分,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结果分享给全班的同学听听呢? 学:(课件演示分的结果)缆车、滑滑梯、小火车属于一类,摩天轮、转椅、风车属于一类)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

学:老师我是这样分的因为缆车、滑滑梯、小火车它们都是直直的平平的在移动,是做平移运动。而摩天轮、转椅、风车都是在固定的转动,是做“旋转”运动。师:回答的真棒,(大家表扬一下,鼓励鼓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2位新朋友“平移和旋转”。

(板书:平移和旋转)

(二)探索新知

师:刚刚我们已经对平移和旋转这两位小朋友,那老师接下来就考考大家。出示情境中的图片。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可以怎样分类?并用手比划一下。学:老师,我是这样分的,因为开窗、升国旗、推箱子的运动都是平平直直地移动而钟表、风车、方向盘的运动是在固定地转动。所以把开窗、升国旗、推箱子的运动分为平移把钟表、风车、方向盘的转动分为旋转。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回答的真好,(表扬一下,鼓励鼓励)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明白,刚刚我们把开窗、升国旗、推箱子分为平移,将钟表、风车、方向盘分为旋转,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什么现象吗?

学:老师,我认为既然将开窗、升国旗、推箱子的运动分为平移那就称为平移现象。把钟表、风车、方向盘的转动分为旋转就是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像、开窗、升国旗、推箱子这样的直线运动称为平移。(板书:平移:沿直线运动)把像钟表、风车、方向盘这样的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称为旋转。(板书:旋转: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出示课件6全班齐读2遍)

师:同学们这2位新朋友都认识了吗?它们叫什么呢? 学:平移和旋转

师:很不错哦,给自己一点鼓励,刚刚我们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理论知识,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做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呢?小组之间用准备好的物体演示不同的运动。(让3位学生上台演示推纸箱子、风车、钟表的运动,体会平移与旋转的区别)

学:学生上台做动作:纸箱子、风车、钟表,各小组回答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那我们的老朋友淘气和笑笑又是如何做平移和旋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7)学生模仿做动作,请大家拿出文具盒试着做一下平移运动,大家都做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起立一起来模仿一下笑笑的旋转运动。

师:刚刚我们都做了一些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学:电梯、学2传送带、学3拉抽屉,学4电风扇、开水龙头,学5飞机的螺旋桨)然后出示课件。

学生上台展示平移与旋转现象:溜溜球

(三)、巩固练习

师:接下来,(回归课本)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7页,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的知识就是本页内容,大家都掌握好了吗?

师:出示课本第28页的“练一练第1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是平移还是旋转? 学:

师:出示课本第28页的“练一练第2题”。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练习涂一涂。然后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过得可真快,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今天我收获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师问:你能试着做一个动作吗? 学:我收获了沿直线运动就是平移,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就是旋转。

师: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把收集到的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沿直线运动

旋转: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

七、作业 课件1、2

八、教后反思

第二篇:三年级荷花教案设计(公开课)

《荷花》教案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多媒体出示)(荷花)同学们,有谁见过荷花,请举手。那你心中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是啊,正是因为荷花的这些特点,所以一直被许多作家和诗人所称赞。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荷花的世界,跟随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美丽的荷花。(板书:

12、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拿出预习纸,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你们认为最容易出错的读音和生字。老师也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字的读音。(出示:骨)。蓬字是上下结构的字,草字头就像一片大大的荷叶,盖住下面的“逢”字要盖住下面的逢字。翩是左右结构的字,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会更美观?(扁大哥最高,中间的习小弟最矮,后面的习小弟稍高一些,还要写紧凑)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生字我们都解决了,那读完课文,作者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

1、师:说的真棒!书上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把你们觉得荷花美的词句画下来。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

A重点理解“挨挨挤挤”。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说认为用得好的原因。(师板书:荷叶 数量多)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师: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谁能把荷叶的多而茂盛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B、重点理解“冒”。指名再说好词句。根据回答出示“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出示: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师:是啊,荷叶挨挨挤挤,一个连着一个,密密麻麻,白荷花冲破了重重阻碍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里冒了出来,这是多么让人敬佩的勇气和力量啊。C、重点理解“展开、露出、饱涨”。师:还有觉得哪些词句好的吗?

根据回答出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从哪里能感受到作者写的很美?(嫩黄色)这一段还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借机板书:荷花 颜色美 姿态美)看这微展开的荷花在多么努力地伸展着每片花瓣,全展开的荷花又仿佛在尽情地吐露着芬芳,而饱胀的马上要破裂的花骨朵儿却在和蜻蜓说着悄悄话,这是一幅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谁能带着你的理解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师:这一段,作者按照观察顺序,先写荷叶,再写不同形态的荷花,使文章很有条理。请同学们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尝试着背诵一下这一段。(两人背诵)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面对这样一池美丽的荷花,老师和大家一样被深深地陶醉了。此时此刻,(范读第四段)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读写结合:同学们,作者在写文章时,不仅直接写出了荷叶和荷花的美丽,而且通过自己富有诗意的想象,将自己变成池中的一朵荷花,同样突出了荷花的美丽神韵。我们也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春暖花开,樱花漫舞。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描写樱花的美文,我找同学读一读。

生长在小石路北面的是红色樱花。一簇簇红樱花,红得像漂染过似的,再有浅红色的嫩叶作陪衬,远远看上去,就像是晨光微露的朝霞。在小石路南面的是白色的樱花。白樱花洁白如朵朵小白云,又有红色花蕊点缀其中,好象白绸子上嵌着无数颗粉红的宝石,在绿叶的陪衬下,真是美如画卷呀!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樱花为开头,仿照文章 2 的写法,写一小段话。

结束语: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畅游了美丽的荷花池,我们都被那如诗如画的美景而陶醉。其实,大自然不乏这样的美景,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喜欢感受美的心灵,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美。

最后,我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两份作业。。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12、荷花

荷叶

荷花

数量多 颜色美 形态美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总结(定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总结

刘其君

我校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期我校教师都上了一堂内公开课。现将我上的“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课作如下小结: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77页例一,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至少” 的含义,并进行正确解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要在食堂搞一次聚餐,你能帮他们吗?

2、出示例一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4、今天我们就根据上面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一 :我们年级有95人,准备在食堂聚餐,每桌坐8人,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条件:有95人每桌坐8人问题: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你认为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

95÷8 =11(张)„„7(人)

因为剩下的7人也要准备1张桌子,所以至少需要12张桌子。

11+1=12(张)答:至少需要12张。

2、即时练习:李叔叔购买了38千克的苹果,如果每个袋子限装3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袋子?

找一学生读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8÷3 =12(个)„„2(千克)

因为剩下的2千克也需要一个袋子,所以至少需要13个袋子。

3、算一算,填一填:

1.滨江小学有51位同学去沙坪公园划船,一条小船限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条这样的小船。

2.小红妈妈买回48个桃子,如果每个盘子只能放5个,至少需要()个盘子才够装。

三、巩固练习:1:摆沙发,有26 位来宾,每张沙发限坐3人。至少要摆多少张这样的沙发?2:有15位叔叔阿姨要乘坐出租车到市政府开会。每辆出租车限坐4人,至少要多少辆出租车?

四、发展练习: 李师傅加工了50个玩具熊,如果每个盒子装6个。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几盒?

50÷6 = 8(个)„„2(个)+ 1 = 9(个)

答:至少需要9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8盒。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用有余数的除法

来解快实际问题时,特别要理解清楚“至少” 这个词在题中的意义。

课后反思:本堂课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难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基本抓好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整体教学流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良好。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教学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够灵活,应变与调控能力不强;如何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还需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不断改进!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

3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考: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

1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课题:平均数

时间:2012年3月22日 班级:三(1)授课人:孟凡志 学习目标:

1.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求平均数的作用以及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切入点: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谈话: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如果每人套10个,他们各套中几个?(课件出示图)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场景,进行质疑。

(屏幕显示)如果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比赛,哪个队赢了?(引导比总数)

出示计算方法。问:谁赢了?比的是什么?

2、(屏幕显示)问:这一次呢?谁赢了?

质疑:能比总数吗?打平吗?什么情况下比总数公平?

人数不相等比什么?(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板书)。平均每人套中几个?

3、(屏幕显示)问:这一次比什么?(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为什么不能一下子看出谁赢了?(每人不一样多)有没有办法使它变成每人一样多?

介绍:移多补少法,课件进行移多补少,数学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匀”。(板书)

4、问:为什么“每人套中的个数”前面要加“平均”?(或引导:这里的男生真的每人都套中了5个吗?)揭题:像这样的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

5、计算男生每人套中几个和女生每人套中几个? 为什么一个除以3,一个除以4?

知道总数、人数,怎样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板书:总数÷人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小结:这种方法是先和再分,称为“算”。6、5是每人套中的个数吗?也就是5是?(平均数)男生比平均数多的是谁?少的是谁?女生呢?

平均数可能比最小的小吗?可能比最大的大吗?那你认为平均数应该在什么范围之间?(平均数在最大与最小之间)平均每人套中5个,实际每人套中的个数有的比5个多,有的比5个少,有的正好等于5个。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应该在什么范围?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移动笔筒里的铅笔,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2)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3)同桌讨论并计算,指名回答。

(4)谈话:你喜欢哪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就选择哪一种。

2、“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校对并讨论:平均数“18”和每根丝带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3、“想想做做”第3题。

问:平均数会比最大的还大,比最小的还小吗?平均数在什么范围内?

4、“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拓展。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亮身高153厘米,他在游泳池中 学游泳,认为自己不会有危险。他懂今天学到的知识吗?你的看法是什么? 板书设计:平均数 移多补少(匀)

总数÷人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先合再分(算)

下载金龙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龙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 教案设计王红珍 2013.3.27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

    金龙小学交流材料

    金龙小学 交流材料 打造和谐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金龙小学地理位臵偏僻,基础设施较差,但这里人际关系十分和谐,民风淳朴。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办人民......

    小学三年级作文公开课

    理想与童年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 想拥有珍贵品质或者美好才华等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想要学好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二、教学设计22.    金子泥河小学   许小三教学分析: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不得不离去另谋生路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留下种花......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小数》 新会区睦洲镇墟镇小学 执教者:吴友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1-92页内容的“认识小数和例1”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主题图......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面积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认识小数” 学情分析: 主题图呈现了四幅场景,分别是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的两种文具及其单价,医生给小朋友量体温以及一位小朋友在量身高。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前两周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2、3、4页。 教学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它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用具:投影仪(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