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5:1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篇: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研室

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把教案设计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五环节是毋庸置疑的。就数学教案设计而言,新课程改革给教案设计带来了新理念。数学教师的同感: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同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教师追求备课的品位高,教学效果就是好,学生就倍感愉悦,教师课堂就操作自如,得心应手。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巧妙提炼,对教学方法精心筛选;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认识规律潜心探索和教学管理、评价的科学运用。然而,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方法革故鼎新,百家争鸣,是否让已经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师生交往气氛经久不淡,能否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位一体课程目标扎实有效地落实在学生身心之中,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案设计要与时俱进,与教材与学生同步发展,要求教师要摸索出一套思路清、结构合理、方法明、易接受、效率高的设计经验。现以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北师版)部分章节内容为例,谈点认识。

一、新课程改革的教案设计要体现内容设置的创新性、系统性、完美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要求所体现的。

1、创新性

数学教学内容不同于其它学科内容,教学设计创新是最易实现的。一方面,新课程内容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真实情景的有机组合和体现。要求通过师生交往让学生了解或掌握这些事物的外在特征变化规律和内容性质的发展趋势,从而形成参与社会各项活动的技能,创造性地为生产、生活服务。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的教案设计要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资源,把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些“硬件”与师生的思维、精神、心理状态及知识的内涵等“软件”融为一体,展示教学方式、方法的新思路,体现“校本课程”内容,使学生的认知媒介贴近生活,符合自己的意愿,更有效的使用“体验课程”(指被师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群随时变化、个性强的少年儿童,教师的教案设计必须以此为出发点,随时调整教学活动策略,做到与时俱进,力求超凡脱俗。如在《比例尺》一课中,要设计到“要把较小的物体扩大后画在纸上,这样的比例尺会有什么特点?”这是学生创新学习中可能会提到、探究的问题,这样就做到常备常新,常教常新,以新求发展,以新求高效。

2、系统性

教案设计的系统性不仅是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需求,更是知识结构、教学环节的特点所在。它包括知识内容系统性、课堂环节系统性、学生认知系统性和学习常规系统性。做到这“四性”的统一,是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师生交往从呆板、单调的局面脱胎的保证。在《正比例意义》教案目标设计中,两种目标在系统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实施的环节具有网络特点。目标

(一):①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②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推理和归纳等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目标

(二):①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据此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例。②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措施:教师在创设情境后分别出示“例1”和“例2”,(也可是类似的问题)借助知识的迁移规律,放手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自由研讨,交流汇报,质疑问题和学生总结。这两上例题的目标就较好实现,这样设计就体现了条理性、务实性和全面性,既让学生主动参与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完美性

教案设计相对完美,不仅给教师课堂教学增添靓点,而且能激活学生的美感。在设计的各环

节因素中,内容与形式、语言与板书、情节与节奏和过程与结果的相对完美,是优质教案的一大特征。在《整理与复习》一课的板书,笔者认为这样设计较好较完美。

4、灵活性优质教案设计的重要标志是它的灵活性。无论哪种形式的备课,教师都要在各环节中准备2-3套方案,以“多变应不变”(复杂的内容和交往应对不变的目标),以“多变应不变”(复杂的内容和交往应对复杂个性的学生)。主要在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上下功夫,在教材与学生的交往的关键上下功夫,在决策上下功夫,在教师自身的优劣上下功夫。寻求设计的最佳形式和效果。

5、独特性

教学设计的独特性是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充分展现,它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方式。由于教师的知识能力、体验和感受的差异,存在着教学观、教师观和教材观的不同界定,对有独特的教案设计很难定位。但新“课改”对教师的行为作了明确的阐述: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这是教的职责;对学生的引导,这是教的本质。笔者认为,教学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教师的个性上,也就是以“特”、“优”的方式去“帮”(帮反思、帮设计、帮发现、帮营造、帮评价)学生参与各种交往,以超谷的思维和措施去“引”(启迪、激励、唤醒)学生质疑解难,让教师的个性特征渗透在师生交往的各个环节。

二、新课程改革的数学教案设计,还应体现在教学的各环节与教材特点、学生认识规律、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的高度协调上。即①创设问题情境要紧扣主要内容;②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要有科学有力的评价机制;③学生自主探究抓住教学重点、难点;④交流汇报要激发个性特征;⑤讲解、概括要择遇难无援之机;⑥拓展运用要与学生的认知范围相一致。这是数学创新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根本所在。

1、新课程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和资源,教师要以较强的感召力和完美的艺术品位为学生创设优良健康的活动环境,即:对这些素材和资源再造,努力使教师、学生和教材互动、互惠、形成精神和思维的创新。大量的案例证明,创设情境越接近教学内容,师生越省时省力,各种关系越融洽,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如在《圆柱的认识》一课的设计是: 师:出示一个装有多种立体图形的漆桶,请同学把这们按学过的和没学过的形体分开。生:开始操作,其它同学翘首观望,视目以待,用多种感官评判着这位同学的一举一动。师:像茶叶盒、小漆桶这类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立体图形。

如果说刚开始像看精彩魔术表演,那么后来通过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新的数学问题(圆柱体)已经被学生所认识。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课改”提出的新要求。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接触的事物、从中找出问题,做到这“四个”学会。教师在这里要给同学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机会和时间,在观察、讨论等活动中找窍门、找话茬、找疑点,发表看法和想法。这时若教师的言行过急,是不科学的。尤为一提的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予以合情理的评价,激发学生能发现问题,会发现问题,会解决问题,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让质疑向纵深发展。对教师来说要千方百计创造学生形成“大脑风暴”的条件,组织和帮助学生在自由、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中筛选出重要的问题。

3、自主探究是最不易达到最佳效果的一步。如何设计呢?如《圆柱的认识》一课,设计是:①摸一摸圆柱体是由一个曲面和两个相同的圆形组成,且上下粗细均匀。②量一量,圆柱两圆面之间的距离。③想一想两圆面之间的垂线有几条?剪开后的三个图是什么形状?这些形状各部分名称与圆柱各部分名称有哪些联系?④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既体现了自主创新学习,又不至于喧宾夺主,师生活动的价值高,效果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自主探究方式。

4、展示学生个性特征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教学设计的创新若不体现这一点,则是一种庸俗的设计。学生总想把自我发现和小组讲座的成果(数学问题),毫不吝啬地向

他人展现,试图得到同伴的认可,这是新理念下的学生观。作为与学生同等地位的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不得有任何侵犯学生权利的言行,理应设计如何组织好学生倾听,引导好学生质疑,建造好展示内心世界的“平台”,点燃创新火花,成为学生思想和精神的医生。例如《圆柱的认识》设计是:师: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长方形)一定吗?学生再次活动(部分同学可能会剪成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

5、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并没有忽视教师的讲解,是它的权重相应的减少了。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师讲的时空被学生活动替代的越来越多。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案设计时,必须把握什么时间讲、讲什么,这一要务。在《圆柱表面积计算》教学设计中,学生已对三种圆柱(无底面、一个底面、两个底面)表面积计算方法掌握了,但学生仍有得到一种公式要求所有圆柱表面积的欲望,这时就可以讲解:在求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体形组成部分,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像烟筒、挑水用的铁皮水桶和装汽油的大铁桶,它们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就各不一样。

6、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它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这一环节里,最有效的设计是把知识放置到学生耳濡目染的日常事物上,把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熟悉的实物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这个事物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学生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数学问题带回到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

第二篇: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白沙小学

张杰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题1、2,第69页课堂活动1、2、3题,练习十八1——4题。【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1、创设情景,激趣设疑

1、画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新课前先来画一画图,请同学们翻开课堂练习本,拿出尺子。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

请大家在本纸上画一条长1米的线段。(生面有难色)师:怎么不画了?有什么疑问吗?(本子没有1米长)那该怎么办呢?

(把1米长的线段缩短后,画在本子上)(生画)

2、引入新知

师:请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长的表示(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但是如果把黑板上的数据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线段图给别人看,别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米吗??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书)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题1 介绍“实际距离”的含义。

师:课下,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明确: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板书)。

2、介绍“图上距离”的含义

请大家在方格纸上按照要求画出会议室的平面图 生动手,组内交流讨论(议一议)

师:为什么所画图形有的大有的小?————所选比例不同,为教学“比例尺”做好铺垫。

师板书:4厘米 :12 米=4 : 1200=1 : 300 6厘米 : 12米=6 : 1200=1 : 200 教师强调: 4厘米和12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 : 300。这里的1 : 3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3米,即300厘米。

复习长度单位换算(厘米——米 厘米——千米)

3、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一)出示例2(1)主题图问:这张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2)、反馈。(教材上指读)

(3)、小练习: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明确:1: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

(4)、介绍数字比例尺。

师: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二)、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2)主题图问: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吗?(1)、同桌互议(2)、反馈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师: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想的?

4、小结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总结比例尺的特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的认识了比例尺,你有没有发现比例尺有什么样的特点?(生说)总结:是一个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三、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1、课堂活动:P69 1-3 学生动手,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集体反馈。

2、练习:P71 1,2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3)、比例尺要么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要么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五:作业布置 练习:P71 1,2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1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举报

admin admin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06-10-19最后登录2013-4-1阅读权限20积分625250主题122305精华858帖子240366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地板

发表于 2011-1-28 14:04:00 |只看该作者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二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第2~3页练习一第4~8题。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3、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纳税的教学设计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1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三课时

纳税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预习题: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

疑难点: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举报

admin admin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06-10-19最后登录2013-4-1阅读权限20积分625250主题122305精华858帖子240366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5#

发表于 2011-1-28 14:04:00 |只看该作者

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18万和360万分别表示什么? 那么这儿应缴纳的营业税应该怎样求呢?

学生讨论并练习。

四、拓展提高

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超过部分不到500元的5% 超过部分是500元---2000元的10% 超过部分是2001元---5000元的15% ********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五、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2-3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第四课时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老师的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2、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八千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

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

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

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泰兴镇的信用社,存款之前,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

3、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八千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信用社把它取出来,同学们都记得当初存入信用社的金额是人民币八千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八千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1998年到2006年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投影)时间

活期

整存整取 5年期 98.3.25

1.71

5.22

5.58

6.21

6.66 98.7.1

1.44

4.77

4.86

4.95

5.22 98.12.7

1.44

3.78

3.96

4.14

4.5 99.6.10

0.99

2.25

2.43

2.7

2.88 2002.2.2

0.72

1.95

2.24

2.52

2.79 2006.8.30

从表中你能获得哪

信息?

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6、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四、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较对?

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举报

admin admin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06-10-19最后登录2013-4-1阅读权限20积分625250主题122305精华858帖子240366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6#

发表于 2011-1-28 14:04:00 |只看该作者

2、存款的利息必须按20%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

3、根据你手上所填写的存单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应该交纳多少利息税?实际得到的又是多少?

学生计算后,汇报交流。

4、指着某同学,你为什么可以不纳税?

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卷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

五、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22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五课时: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做“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2、探索解法。

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是什么关系?

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二、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说说每种商品所打折扣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4、做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四、全课小结

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出要求: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折扣问题的练习课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23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课题(6):折扣问题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的5至9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

2、理解在农业生产中成数的有关知识。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有知识经验。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些练习。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1)出示地5题的两张图片。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问题?(2)学生列式求出夹克衫的实际售价、西服的实际售价。

(3)交流:是怎样想的?

(4)依次出示书上的问题,问:哪个问题已经求出了,哪个问题还没有求?该怎样求?(5)学生列式,并讲评。指出,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1)学生试做。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举报

admin admin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06-10-19最后登录2013-4-1阅读权限20积分625250主题122305精华858帖子240366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7#

发表于 2011-1-28 14:04:00 |只看该作者

(2)交流讲评,并小结方法。指出:当单位1的数量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进行计算。当单位1的数量未知时,通常要列方程计算。

3、完成练习三的第7题。(1)学生试做。

(2)交流讲评。

4、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用贵宾卡买,相当于在在八折的基础上再打九五折。

5、完成练习三的第9题。学生试做后讲评。

三、小结。

指出要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四、阅读“你知道吗”

五、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列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2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课题(7):列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第11页例5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列方程解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出示例5: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美术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读题,理解题意

问: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画图

问:如果画图,应该先画谁?再画谁?如何画?

如果用X表示男生的人数,那么女生人数怎样表示?(逐步完善线段图)怎样表示36人?

得出数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美术组的总人数(3)让学生列方程解答(4)交流解答过程及结果

(5)检验 让学生尝试检验 ;

交流总结:看男生+女生是不是等于36人,并且还要看女生除以男生是不是等于80%。

二、教学“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交流讨论两点:一: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的?二: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等量关系?

3、比较两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

问:今天学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第1~4题

其中第4题,要引导学生将此题跟例题相比较,沟通百分数问题和倍数、分数问题的联系。

五、课堂总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2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课题(8):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第12页例6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出示例6: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意

问: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3、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4、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

5、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6、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7、检验

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 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二、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 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解答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再让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对比练习:

1、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2、练习四第9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回顾总结

五、作业:练习四第5、6、7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3)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27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课题(9):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3)教学内容:练习四第10~1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5

4、红花和黄花一共有100朵

5、一种商品,打七折出售。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1题(1)先让学生画线段图(2)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3)列出方程解答(4)进行对比

2、做第14题

(1)读题,理解含有分数的条件,说出等量关系(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3、做第15题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们赢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安排的,这节课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继续学习非整时刻的认识,教材结合“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教材内容分为四个环节,首先以“审奥成功”情景图出现,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第三个环节试一试引导学生区分时针、分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第四个环节是练习题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会读写时刻。

2.在实际情境中,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3.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申奥成功的情景,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条件与城市小学的条件相差很远,但在农村还是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学校有投影仪,微机,教学基本不受条件限制,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父母大都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学生在家大都是独生子女,经济状况也较好,对孩子的学习也比较关心,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使用的学具是每生准备一块钟表,学生是能准备好的。

教学重点:学会认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学具准备:投影仪、挂图、每生备钟表一个。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师:(出示审奥成功情景图)举世瞩目的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刚刚闭幕,我国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二,奖牌榜上排名第三。同学们知道第29届奥运会在什么地方举行吗?(中国北京)北京申奥成功是什么时间(通过情景图学生知道是2001年7月13日晚10时8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证明我们祖国是强大的,是有实力的,你能在钟面上播出这时刻吗?

生活动,师巡视。

师:同学们做得很认真,但大多数同学拨的不对,同学们想学会吗?(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

板书课题:我们赢了。

二、复习铺垫、夯实基础。

师: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学生能答出)

生1:在钟面上,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2:我认识整点,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生3:我认识半点,分针指在6上,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半。

生4:我会读时刻写时刻。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已认识了整时和半时,那么几点几分怎么认呢?

同学们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认真观察钟面,你从上面发现了什么?

(1)

钟面上有____个大格,有____个小格。

(2)

时针走1大格是——时。

(3)

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1时=——分

1、认一认:(学生拿出备好的钟表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讨论汇报:

生1: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生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引导学生得出:

1时=60分(板书)

2、读一读:

师:学生自学课本64页,把读出的时刻填到课本上。汇报:

生1:第三个钟表上的时刻应是9:30,分针指在6上时针走过9。

生2:第四个钟表上的时刻应是9:45,时针刚走过9,分针从12走过9个大格。

生3:第五个钟表上的时刻是10: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10。

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走过几个小个格就是几分(板书)

3、拨一拨

师用投影仪出示一张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时刻表

节目预告

5:30动画城

6:05新闻

6:10大风车

7:00新闻联播

7:40焦点访谈

师:你能读懂这张表吗?

生:动画城从5:30开始——

师:你能在钟表上拨出这张表上的时刻吗?想拨哪个就拨哪个。

先自己拨然后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拨地。

生1:我喜欢动画城,我拨出了动画时间5:30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5和6之间。

生2:我拨出了新闻时间6:05,分针从12走过一大格,时针刚过6。

``````

师:拨错的同学利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重新修正自己的拨法。

师:请同学门拨出申奥成功的时刻。师巡视。大部分同学都能拨对。

四、感知时间

师:体验1分钟有多长。

生:自己的脉搏1分跳79下;写13个口算题大约需要1分钟;

``````

师:1时有多长。

生:一节课是40分钟,再加上两个课间休息就是1小时;40分钟再加1个课间操的时间就是1小时;

``````

五、拓展应用、强化新知。

1、拨出上午上第一节课的时刻,上午做课间操的时刻,上午放学的时刻,下午放学的时刻,并把这些时刻写下来。

2、连一连

投影仪出示题目

通过钟面和两种表示时刻的方法来连线,使学生学会判断两种表示时刻的方法,明确生活中多采用应用简单的数字表示法。

3、游戏

我说你拨,你说我拨。

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一名学生说出时间;一名学生说出时间,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

六、总结延伸、自我评价。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大家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而且时间流失后再也找不回来,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一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复习整时、半时,为后面学习非整时刻做了一个铺垫这一个环节比较重要。虽然在一年级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半时”,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有些知识已经淡化,通过复习,同学们明确了“整时”,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数几就是几时。半时是分针指着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点半。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按排的较好,学生通过“认一认”活动学生了解了“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读一读、拨一拨”加深了学生对“时”、“分”关系的理解,不足之处是前边学生复习“时间”的写法时,只是有学生回答了,没注意及时强调致使有一小部分同学不会写,再上这节课时要注意这个地方。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生通过“认一认、读一读、拨一拨”这几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钟面,知道了“时、分”的关系并学会了1时=60分。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利用学具“钟表”重点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时、分”,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钟表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需用数学。

第五篇:《谈语言》教案设计

《谈语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3.学会规范的使用语言。

教学重点:

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掌握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教学难点:

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

教学方法:

默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读准下列字词的字音并掌握词义。

费解 推敲 斟酌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二、导入新课

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 无所不至。„„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使用不当?找出来。(学生很快能够找出其中的错误。)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停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语 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三、简要介绍作者。

资料如下:

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 小的王力就失学了。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 的困难,刻苦自学,为 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 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二 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 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从那时起直到 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 “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 过。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 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 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 愧的一代学术大师。

四、检查预习

1.听写【字词积累】中词语

2.抽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五、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教师:这是一篇相当于学术讲座的谈话文,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默读课 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要求:动笔画出各段中的关键句,并在书上写出各段的大意。

(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后,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明确:课文可分成三部分。全文的结构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1自然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一层(2自然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二层(3~4自然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三层(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12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一层(6、7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二层(8、9自然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三层(10自然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四层(11自然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五层(12自然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六、合作探究,归纳中心论点

教师:本文的论点未直接提出,而是自然地蕴含在谈话之中,下面我们来看 看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

(学生前后桌之间讨论,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10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明确:

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分论点: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注意:纠正学生习惯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为论点的做法,使学生明确以下

内容:作者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可以归纳为“书面语应当是口语 的规范化”,它又可分为两个分论点,第一个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第二个 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这是由本文的形式决定的,因为谈话必须平易,而 直接说出论点可能过于庄重,而且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不 能生硬。同时,谈话是个逐步展开的过程,往往先把最主要的观点说出来,然后 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

七、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研讨题目: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 说明。

明确: 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3段: 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

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

(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

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

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

八、学生提问质疑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一定要鼓励,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当学生提 出问题后,尽量让其他同学参与进来,将师生的一元对话变成多元对话。)

九、课堂小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要注意用语要口语化、规范化。这个论点是通过摆事

实、讲道理得出来的。作者举了反面例子,如一些脱离口语弄巧成拙的例子,说 明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又举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 的例子,证明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才受读者的欢迎。作者通过讲脱离口语的危害性及举正反两面的例子,说明了文章评议口语化的重要性。接下来作者进 一步提出文章评议要在口语化的基础上加以规范化。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作者举 了报刊中的两个语病,说明书面语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能以讹传讹。作者 还特别指出口语上升的书面语既要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十、作业

1.将下列词语恢复其本来面貌

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其乐无穷

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一鸣惊人

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刻不容缓

地酒天尝(白酒广告)地久天长

2.找出下面故事中用词不当的地方。

小张的朋友小胡结婚,小张去参加婚礼,婚礼上,小张对打扮得很漂亮的

新娘说:“哟,你今天真漂亮真是面目全非呀!”新娘听了很不高兴。小张意 识到自己说得不好,赶紧弥补,走到新郎面前,举起酒杯说:“小胡,你知道 我不会说话,请多包涵。我们是铁哥们儿,来,喝!我们同归于尽!”小胡听 了差点晕过去。

下载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礼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

    小学五、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一、课时: 16课时 二、教学内容 首先将小学五、六年级的课本重新和学生一起看一遍,要求学生把各自课本带过来。帮助学生复习,分别安排2个课......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质量简单的化聚和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吨的观念......

    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内容摘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

    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听解决问题两课例有感听了章智老师的《揭秘游戏》和曹思思老师的《可能性》两节课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有了更全面的......

    也谈教案设计思路

    也谈教案设计思路 教案设计思路是依据语言学习的特殊规律和特定的教学目标以及特定教学对象的认知实际编写的一种教学的线索和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总体的教学活动框架。掌握各......

    《谈生命》的教案设计

    《谈生命》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 如:骄奢、荫庇、芳心、怡悦、云翳等。 2、正确理解文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位文中......

    《我谈流行歌曲》教案设计

    《我谈流行歌曲》教案设计 活动总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好的流行歌曲作品,学会理解他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2、在生活中进行语文活动并运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