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作文公开课
理想与童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
想拥有珍贵品质或者美好才华等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想要学好阅读和写作,就要不断的积累,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好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在一起共同积累,一起训练。好不好?
接下来我们放松一下,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
懒惰的狐狸
森林里住着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老实的熊。他们生活在一起。
春天来了,他们要播种玉米。狐狸说:“熊兄弟,去播种,我去把树上的小鸟赶走。要不然,它们把我们的种子给吃了怎么办。”狐狸说完,就走了。它来到一棵大树下睡觉。熊播完了种子,狐狸刚好也睡醒了,他揉着眼睛对熊说:“我赶走了好多小鸟,它们都想来吃们的种子的。”熊相信他的话。
熊种的玉米发芽了,并渐渐越长越高,还结出了玉米棒子。到了该收获的季节,狐狸说:“兄弟,去收玉米,我到山上去打野兔来改善改善们的生活。”老实的熊同意了。狐狸出去了,他又找了一棵树躲在下面美美地睡上一觉。他回家的时候,熊把玉米收完了。狐狸摊开手说:“兄弟,抱歉!今天运气不好,一只野兔也没打着。”熊还是相信他的话。
秋天到了,他们种的稻子熟了。狐狸又说:“兄弟,去收稻子。我在家看着玉米,要不然让小偷把玉米偷了。”熊走后,狐狸在家里又睡了一觉。他睡完觉,熊也收完稻子回来了。“有小偷来偷我们的玉米,被我赶跑了。”狐狸对熊说。熊依然相信他的话。
到了分东西的时候,他们请邻居狼作证人。狐狸说:“熊老弟,干活这么辛苦,我也没闲着。这样吧,分九份,你分一份,怎么样?”老实的熊爽快地答应了。邻居狼对熊说:“狐狸是骗你的,其实每次干活的时候,他都在睡大觉。”熊听了抢过东西,把狐狸赶走了。冬天到了,到处冰雪覆盖,狐狸找不到吃的,就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每个人都来说说你的感受。
鼓励、下面我给大家出个谜语:
没吃的时候是绿的,吃进去是红的,吐出来是黑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
接下来我们做个体验,好不好?
拿出西瓜
观其外貌,让每个学生都说一下。
圆滚滚
深浅相间海草般的波纹
触摸西瓜,感受西瓜的重量,光滑,微凉的感觉,沉甸甸,滑溜溜微凉
切开西瓜,红色的果肉,镶嵌着许多黑色的瓜子,犹如一颗颗黑珍珠
嗅其香气,观其瓜瓤的颜色,黑色的瓜子
香甜的味道,分成小块,让学生分吃,说出是怎样的感觉。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我们把刚才吃西瓜的过程写下来好不好?
给出下列词语句子
垂涎三尺 津津有味红黑相间 生津止渴
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
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
点评作文。
鼓励。
大家做的非常好,老师很高兴。
在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用这句话我和同学们共勉。
最后给大家留个谜语。谜面是“吃西瓜”谜底在下节课的时候公布。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
二、教学设计
22.金子
泥河小学 许小三
教学分析:
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不得不离去另谋生路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靠意外的收获上不现实的,要想获得成功或财富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渴望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真金”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件
设计思路:
由梦想导入,引出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品读,在读中感悟,体会。引导体验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从而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潜心会文”,通过读文,加强学生对词句的感受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故事,从故事主人公的身上获得自己的收获,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巧妙导入
1.每个人都有梦想,老师的梦想是当一位教师,现在我实现了我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师生共同畅谈梦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梦想有关的课文,揭题。师生共写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分段读文,注意正音。
三、读议课文,促进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3小节)
(1)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无意中发现的金子却吸引了很多淘金者,这些人有什么表现呢?(理解:蜂拥而至)他们都带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2)满怀梦想而来,却失望而归,他们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
(3)彼得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也有与淘金者一样的梦想,那就是(挖到金子),可他却与其它淘金者有着不同的表现,读2~3小节,用笔划出不同表现的词语。
(4)默读,讨论彼得与其他淘金者的不同表现的词和句(不甘心落空、默默地)。
(5)读这些词,你觉得这是一个()的彼得。(板书:坚持)
(6)学法指导:你们已经学会了抓“关键字”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是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学会的一种读书方法。
四、课后总结
五、布置作业
三、公开课图片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总结(定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总结
刘其君
我校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期我校教师都上了一堂内公开课。现将我上的“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课作如下小结: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77页例一,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至少” 的含义,并进行正确解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要在食堂搞一次聚餐,你能帮他们吗?
2、出示例一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4、今天我们就根据上面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一 :我们年级有95人,准备在食堂聚餐,每桌坐8人,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条件:有95人每桌坐8人问题: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你认为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
95÷8 =11(张)„„7(人)
因为剩下的7人也要准备1张桌子,所以至少需要12张桌子。
11+1=12(张)答:至少需要12张。
2、即时练习:李叔叔购买了38千克的苹果,如果每个袋子限装3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袋子?
找一学生读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8÷3 =12(个)„„2(千克)
因为剩下的2千克也需要一个袋子,所以至少需要13个袋子。
3、算一算,填一填:
1.滨江小学有51位同学去沙坪公园划船,一条小船限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条这样的小船。
2.小红妈妈买回48个桃子,如果每个盘子只能放5个,至少需要()个盘子才够装。
三、巩固练习:1:摆沙发,有26 位来宾,每张沙发限坐3人。至少要摆多少张这样的沙发?2:有15位叔叔阿姨要乘坐出租车到市政府开会。每辆出租车限坐4人,至少要多少辆出租车?
四、发展练习: 李师傅加工了50个玩具熊,如果每个盒子装6个。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几盒?
50÷6 = 8(个)„„2(个)+ 1 = 9(个)
答:至少需要9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8盒。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用有余数的除法
来解快实际问题时,特别要理解清楚“至少” 这个词在题中的意义。
课后反思:本堂课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难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基本抓好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整体教学流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良好。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教学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够灵活,应变与调控能力不强;如何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还需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不断改进!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作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50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叙事作文
1提出
教学时间: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地点: 小平中心完小三(2)班教室 教学对象: 小平中心完小三(2)学生 执 教: 胡晓晓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或他人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问题,并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懂得我们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自己才会
越变越聪明。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26课《科利亚的木匣》。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看
3并从
到了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想想看: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学生回答。)、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去收集一些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事例,这些事例中能体现出你或他人是一个爱思考问题,喜欢解决问题的孩 子。不知道你们收集得怎样?
二、抽学生讲事例。(老师注意补充)
三、学生两人合作,交流收集事例。
四、叙事作文指导:
同学们,如果我们要把这些事例写下来,这类作文应属于叙事类作文。
怎样才能写好这类作文呢?(老师边讲边板书)
首先应该交代清楚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他在干什么?是
怎样干的?
接着应该写清楚在做这件事情时出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想办法来解
决问题的?
然后应写出事情的结果如何?当时心情怎样?
最后还应写一写透过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把以上的几个环节写清楚,并能准确的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就是一篇比
较完整的叙事作文了。
五、学生静心作文,老师巡回指导。
六、学生作文欣赏及评析。
七、附板书设计:
叙事作文: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怎样干的?
2、讲清楚出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3、事情结果如何?心情怎样?
4、明白了什么?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音乐《对花》公开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对花》公开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几首不同风格、演唱形式的的歌曲,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欢乐情趣和生活气息。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北京民歌《对花》,并能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唱出民歌特有的风味。
3、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更好的了解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音乐修养,获得音乐审美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间小调的不同风格特点,能够用问答的表演形式表现歌曲《对花》活泼诙谐的情趣。
2、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准确的演唱,更好的掌握歌曲《对花》。
3、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更好的了解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音乐修养,获得音乐审美愉悦。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1)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踏着音乐走进课堂。
(2)教师:“有哪位有心的同学注意到了刚刚老师播放的歌曲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引入独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教师:“下面呢,老师再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不一样的演唱形式的歌曲《对花》。”以此引入本节课欣赏歌曲部分。
(二)欣赏歌曲
(1)播放黄梅戏版《对花》,让学生感受戏曲中对唱形式的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播放陕西版本的《对花》,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二者的异同之处,感受戏曲和民间小调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对唱的了解。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同学们,欣赏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对唱歌曲《对花》,那你们想不想跟老师来试一试呀?”老师采用简单的数学加减法的形式进行问答,如问:“一加二等于几?”答:“一加二等于三。”或问:“几加几等于五?”答:“二加三等于五。”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教师:“在学习歌曲之前呢,老师想出几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什么开花在水里?什么开花像木耳?什么开花红满山?什么开花满干刺?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欣赏歌曲《对鲜花》”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主旋律和演唱特点。(3)教师:“真是‘花开各有色’,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由老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学唱歌曲,正确掌握歌曲中所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对唱这种演唱形式。熟练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对鲜花》。
(四)汇报表演
(1)将学生按照序号分为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对唱的形式进行表演唱。
(2)每小组按照顺序进行汇报表演,大家一起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唱的、表演的最好,评出“最佳团队奖”,激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五)师生再见 师生再见,整节课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度过,师生配合默契,能够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
1、欣赏歌曲的名字:《茉莉花》、《对花》。2 演唱歌曲的名字:《对鲜花》。
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过程的认真探究和分析,结合我本人的教学经验,现从以下两点谈谈个人对本案例的教学设计: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这是一节综合科型的音乐课,教学环节设计妥当有序、有趣、适度,教师紧紧围绕歌曲教学这个主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一开课,老师首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出现,使他们耳目一新,激发学生兴趣及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同时本节课,教师抓住从“猜---谈---闻---听---唱---想---演”花等等这一主线,有条不紊,合理设计安排,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轻松、和谐中学习,而且能提高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
2、重视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社个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在节奏训练、创编歌词环节设计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作为引导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凭着小组集体的智慧得已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不断,教师作为参与者始终以平等、亲切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活动,给学生营造了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未而诱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共同发展。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进行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中,分组合作进行歌词创编,首在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享受到创编音乐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评议
1、本节课所安排的学生活动较多,因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也较高,能通过对唱这种演唱形式加强师生、生生的配合默契程度,同时也通过问答这种形式更加深入的让学生了解“对唱”这种演唱形式。
2、本节课教师对歌词的理解程度不是很深刻,可以让学生通过歌词来更好的感受歌曲所要表现的生活情趣,下次要注意从根本上出发来学习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