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天净沙秋》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1:1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朴《天净沙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朴《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第一篇:白朴《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

2.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曲中所创设的意境。说明:

作者白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同时也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伤怀,所以他通过词曲来倾诉着自己对怆凉人生的感慨,而本曲中所抒发的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其实也正是他人生理想的抒发。

但曲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人生理想,相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曲中天然古朴的语言、挚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画等构成的意境的体会,更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体味感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对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天然古朴的特点。

2.难点:理解本曲中借助具体的物象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曲中的意境。说明:

这首被称为“秋意之圣”的白朴的写秋之作,在曲中作者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色融合在一起,由此勾勒出了一幅以秋为主旋律的曲子。但曲中所涵盖的丰富的感情,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因他们的认知结构、人生阅历、对问题认识的深度等,使他们的理解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能结合自身的情感积累,进一步地去感受、思索,从中不断地获得新的体验,并在朗读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交流导入

激发兴趣 1.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以写秋为主题的你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1.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

《秋日》一诗中新颖独到地借秋之描写表现出了激越向上的感情,今天我们来看看元代的文学家白朴在他的散曲中是如何来表现秋之印象的。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以写秋为主题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刘禹锡《秋日》的思想感情,学生可自由发表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导入对本曲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入手,意在引导、激发学生对文本曲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朗读体会

初步感知 1.学生读读想想,初步在想象中构建曲中用词语创设的意境。

2.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曲中所勾勒的秋之图景,体会曲中蕴涵的感情。在朗读中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生活感受,初步感知本曲的所表现的情致。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两个环节的呈现来完成,即在诵读中体会,在学生创造性的想象中描述、感悟,进而达到对曲中所表现出的意境的领悟。该部分主要呈现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研读文本

体味感悟 1.请学生朗读本曲,同时请其他同学借助曲中的意象描述自己的感受。2.在进一步的诵读中引导学生对首句——如椽之笔所渲染的秋之寂寥的感受,对曲中由静到动的观感变化的描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拓展思维的空间,对曲中的第三句作多角度的感受和体会。1.学生可结合书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对曲中的三句话作不同层面的思考。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描摹出的天地间和谐的画面,可请学生用诗意的散文语言予以描摹;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一句作为最能传秋之意的句子,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体会作者是如何渲染秋景、传达浓郁的秋意的,并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的意图:人生就如此曲描写之境界:只有忍得孤寂冷清,在孤寂冷清中振翅高飞,努力不止,人生才会变得色彩斑斓。语文要读,诗歌更要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想景,在读中念人。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曲中天然古朴的语言、挚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画;同时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语言能力及对生活、人生的认识等,进一步去感受,不断提升自己炼意、构思、感悟的能力。

创造性的描摹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画等形式)描摹曲的意境,在创造性的描摹中加深对本曲的认识和感悟。1.学生自主思考,采用恰当而又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个性化地再现自己对本曲的理解和感悟。

2.同学间交流、合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该阶段的学习中,融合了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受,该部分呈现了教学中的第二个环节,意在使学生对此曲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布置作业 1.网上查阅白朴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生平。

2.课外积累作者的其它曲子2首,感受曲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课外交流自己的作业,对自己摘录的作者其它的曲子作适当的分析。通过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积累,拓展视野,增强语文的自学能力。思路点拨

在本曲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相似的文本作进一步地对比分析,如写秋的诗词作品,及散曲中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等,在进行相似性和相异性的鉴别中,进行高强度的语文学习活动的训练。同时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悟,体会其不同特点,进而深刻体会:文因情生,即使在所选取的意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心境将产生不同的文学作品,练习举隅

1.比较阅读:选择相同主题的诗词曲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在阅读中体会不同的作品所创设的不同的意境,及所体现出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2.“走近白朴”:作为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齐名的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之一,白朴也有大量的杂剧作品,课外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多角度地了解、认识作者其人及其作品。

第二篇: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

越调 天净沙 秋

导入:

清末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展示 检测)。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代表元朝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曲。

我们先来看一下元曲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分量。从2005年到2010年,古诗鉴赏题2006年和2008年全国有两套试题考的是元曲,其它年份仅有一套考的是元曲,如上海卷、重庆卷、辽宁卷、四川卷、浙江卷、湖北卷,全国卷和后来我们河南所用的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到元曲,2011年和2012年没有一套试卷考查元曲,所以元曲作为诗歌鉴赏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中的可能性比较小。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元曲吗?明确:元曲代表元文学的最高成就,它是我们先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对于求知若渴的我们怎能不去品读、鉴赏?再者,它在名句默写中是有考查的,如我们在初中所学的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就是列入高考考纲的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之一。在我们的作文中也是可以体现的。高考是我们的导向,但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从我们语文素养提升的角度来说,学习元曲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上两次课已经学习了元曲的相关知识和赏析了张可《正宫 醉太平刺世》,下面我来检测一下我们的课堂效果(展示)。

刘禹锡曾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白朴笔下的秋是“悲寂寥”,是“胜春朝”,还是其它的一番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白朴的《越调 天净沙 秋》,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来领略这不寻常的秋景。

题目解说:

天净沙,是越调(河南三大剧种之一)的常用曲。形式短小,近于六言绝句,适于即景抒情。元曲的小令是独立的曲子,但也有不少作者用若干支曲子歌咏一些有联系的事物构成组诗,白朴的这首曲子,就是他歌咏春夏秋冬四景的组诗中的第三篇。

赏析品评:

一、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说到《天净沙 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初中所学的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鉴赏)

明确: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

1、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谁来回答?

点拨: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可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又采用了反衬的手法。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举例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之情: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张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白朴的《越调 天净沙 秋》

这首被称为秋意之圣的白朴的写秋之作,在曲中作者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由此勾勒出了一幅以秋为主旋律的曲子。

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请简要赏析。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作者用代表秋日秋景的六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萧瑟的气氛。

2、一二两句景物共同特点是什么,与“一点飞鸿影下”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一二两句为静景。开篇作者铺排了六组静景,各具鲜明的内容形象,而无不饱含秋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是静景。“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作为“飞鸿”,又是“一点”,又是“影下”,说明远而且疾。作者在写作这大片的静止秋景中,突然增加了掠来一只大雁,飞下地面,为动景。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照,使人心神为之一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3、重点赏析,最后两句作者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从不同角度赏析。

视角的变化。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近处是 秋天的各色植物,高处为山,地处为水。作者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色彩的绚烂明丽。这两句描写了“山”“水”“草”“叶”“花”五个意象,却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两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视角上的远近结合,并且赋予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白、红、黄的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

4、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却变得明朗、清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将这样两幅画面揉和在一首曲子中是否矛盾。

曲中的“飞鸿”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给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今天我们共同欣赏学习了这两首好诗,想必已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读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好不好? 我更希望大家能够反复涵咏诗歌里蕴藉的深厚意韵,让它溶入我们的生命和灵魂。使我们的笔端也能流淌出些许诗情画意,给我们的人生增添几多美丽飘逸。

白朴秋意之圣与马致远秋思之祖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 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两首词的共同点:

1、都是描绘秋天;

2、都运用了白描写实的手法

3、都通过秋天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两首词的不同点:

1、秋思作为描绘秋天的最著名(至少是之一)的一首词,开篇连着三句,通过每句三个名词,即每行三个简单的事物描绘,最后点出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情,由外及内,由物及我,既有由物转情转换的流畅,又有由情及物的淋漓,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好词; 秋也是写物,但是通篇没有一句写情,只是播放风景优美的秋天的画面,但是没有象秋思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配音,只是通过画面人观众自己去体会。

2、秋在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上也和秋思有很大不同,同样是写秋景,秋思是从一开始通过几个细微事物的描写,感受作者内心的那份惆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近景,但是秋则是从远景“孤村落日残霞”到近景:“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然后又是远景“青山绿水”,然后又是近景“白草红叶黄花”。显示出秋的作者心情和秋思作者的心情还是有差别的。

3、色彩感的不同:秋思整首词里没有一个颜色的词,但是整体看确是灰色的;但是秋里面却有“青、绿、白、红、黄”等色彩,同样说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样!

4、情感宣泄的程度不同!秋思和秋相比,知道秋思的人是占多数的,这也说明了秋思这首词更被大家认同,其主要原因就是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方式,描绘那些让人感觉昏冷幽暗的事物,来点出作者心里(其实也是所有普通人)对秋天的那种肃杀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欢快多的秋,在人带来的情感宣泄的撞击力上,要比秋思稍逊,所以大家更容易记住秋思。

作业:

1、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2、赏析组曲中其它的曲子。

第三篇:天净沙·秋(白 朴)诗歌鉴赏阅读答案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2分)

7、B(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8、迟暮萧瑟 明朗绚丽

第四篇: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赵各庄第一小学

王振伟

教学目标: 阅读背诵《天净沙·秋》 借助注释,图画,准确了解元曲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3 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比较两首元曲的区别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设计:

一、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说一说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季节。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有关秋天的诗句。

大屏幕出示有关秋天的诗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走进元代曲作家白朴眼中的秋天。板书课题《天净沙·秋》(元)白朴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介绍元曲:

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这首元曲属于小令

三、学习《天净沙·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小令,读熟读通顺。学生齐读

个别读

读完这首小令说说你的感受。诗人都写了什么?(1)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止在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寒的啼叫。

白朴巧妙地运用了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萧瑟冷清的画面: 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萧瑟冷清的秋景图

我们应该怎么朗读,语气语调要低沉,缓慢(2)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顺着它远远望去,远山青翠、溪水清澈;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活跃,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我们要读出豁然开朗的感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乐观向上的情绪,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一点飞鸿影下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映着夕阳的余晖,一个黑色的雁影,在天幕中疾习而下。

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语速要稍微加快,显示出大雁飞行的速度之快,表转折。

作者先写萧瑟之感,一句转折之后又写美景,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这么写?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生平。

四、介绍作者: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他先后经历了金和南宋的灭亡,后在蒙古的统治下,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早年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疮痍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五、这首曲子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虽有凄清之情却无悲伤之感,重点表达作者的达观态度和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给你一支画笔,你能把秋天的景象描绘出来吗?

六、拓展积累

我们再来欣赏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 萧瑟 冷清 明朗 绚丽

第五篇:《天净沙·秋 》教学设计

天净沙

.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2.通过意会阅读,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了解写作背景,借此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品词析句,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

教学难点:

提高鉴赏古典诗文的能力,了解本文写作特色及艺术手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初触主题

1、同学们,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来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秋天的风光图(欣赏秋天的风光)

2、看着这组风光图,你一定被秋天的美丽给打动了吧,你能用自己积累的诗句赞赞它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二、导入。

1.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浓情的诗词来书写秋天呀,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赏析一首小令——《天净沙〃秋》

2读题,了解元曲

小令是元曲的一种,我们第一次接触元曲,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元曲

元曲是盛行元代的文学样式。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二是剧曲,主要是套数组成的,是舞台上演出的杂剧的曲文。“散曲”是和“剧曲”不同。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小令又叫叶儿,很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和词很相近。

词有词牌名,曲也有曲牌名,“天净沙”就是曲牌名。那么“秋”字就是什么?(这首曲子的题目)我们一起再读读题目,注意中间的小黑点,要停顿好。3介绍作者: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他先后经历了金和南宋的灭亡,后在蒙古的统治下,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早年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疮痍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三.初读

明曲意

1、在这首小令的描写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天净沙 秋》这首曲子。(注意,用心读上三遍,要求念得字正腔圆,注意平仄和停顿,试着读出韵味来。)

2、学生自由朗读。

3、(大家读得真专注,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朗读。随时正音,示范 评价。

4、齐读。

5、思考领悟曲意,全班交流。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测学生对元曲的认识了解

2、检测学生对作者的认识了解

3、导入新授

二、品读 悟曲情

秋之画,动静有致

组织生齐读课文

师: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卷宏阔的秋景图,请你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曲子的大意。?(自由准备。)交流

真是一个清肃又明朗的秋天。

古人写景,总不忘动静结合,请你再读读这首小令,按照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可以把这首曲子分成几个画面?

2、全班交流。

按照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些景物组成了几个画面?.静态:“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

动态:“一点飞鸿影下。”

静态:“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请注意动静再来读读这支曲子指名,齐读。

秋之境,秋情之转

1、这首曲子被后人尊为“秋意之圣”,因为它在写作上有独到之处,我们来细细欣赏这首曲子,先看这个画面

1.“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

这两句中有几种景物,几个名词(这个画面有六种景物: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个名词)再来读读这两句

读着这六个名词,我们觉得作者作者仅仅在写曲子吗?而是在干什么?(画画)

(巧妙地用六个名词描画了一个的画面,这种方法叫做名词铺排法)

2、①静静地,让我们想一想,作者写下这六个名词,这六种景物,此时在他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几个字词中读出来的呢?

②请3——4个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感受。(从“孤”、“残”、“老”、“寒”)读出(萧瑟或孤独、凄凉)。板书:萧瑟、凄凉)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者两句。

3、要想真正读懂作者的心,必须得知道作者当时的境况,根据我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就知道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了。此时,作者应该在哪里?(去往投宿的路上)

常年漂流在外,每到傍晚。羁鸟归林,落日坠山,老乌鸦也停歇树头,他却要投宿别家。所以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心里会怎样?(忧愁、郁闷、悲伤、孤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诗句。齐读

用这样的方法写的还有一处:

2、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再来读读这个画面。这里几种景物?几个名词?五个名词,五种景物铺排着,此时作者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明朗”、“斑斓”、“缤纷”“生机勃勃”)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青、绿、白、红、黄)带着感受读者两句曲子。

(2)

青山巍巍,绿水潺潺,红叶似火,黄花争艳,好一派斑斓的秋光,好一派勃勃的生机!

此时的作者转成了什么心境?(开朗,积极,豁达)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诗句。指名朗读、齐读。

刚刚还是孤独凄凉,忧愁郁闷的人,怎么转而心境就开朗、豁达了呢?聪明的你能找到原因吗?是谁帮了他?

3.一点飞鸿影下。

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一点”写出了大雁飞得特别高,天空那么辽阔。)“影下”是什么意思?

齐读表演大雁急速地从天空划过的情景。

大雁如此急速它要干什么去?它为何要离开这里(追赶雁群,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因为这里严冬就要来临。所以它要赶紧离开。)在千里迢迢的途中它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9飞越大海,遭遇厄运,„„)但是大雁停住扇动的翅膀了吗?

作者随着飞鸿忽然掠过的大雁的影子,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他会想什么?

请结合你在课外对作者的了解来说说„„(自己就如哪只大雁,为了离开黑暗的朝廷跋山涉水,也虽然到处流浪,将孤寂一生,但是我和大雁一样在途中可以看到壮美的山河,那就让我寄情山河,拿起手中笔写下,山水风光,这不是美事吗?)瞬间豁然开朗!

一点飞鸿影下:点出了什么?(点出了绚烂的秋景,点出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振奋的精神„„)

一点飞鸿影下:还点出了静动静的曲子节奏,点出了萧瑟凄凉与明朗绚烂的和谐统一,更是点出了“秋意之圣”的杰作!带着这样的欣赏再来读读这首曲子。

三、延伸学习秋之圣,秋思作比

师:有人说这首天净沙.秋思在思想上超过了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1、出示: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比着读读,马致远眼中的秋和白朴眼中的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可以从写法上,内容上、感情上比较)

交流:

2、比较(相同:曲牌一样,写的内容也差不多,用名词写景法一样,不同:感情不同。《天净沙〃秋》没有悲凉的的感觉,而是变得欢快了,而《天净沙〃.秋思》写得特别凄凉。)能说到几点特别是情感方面就可以。是啊,就是这首曲子的独到之处。

四、诵读 〃升华

让我们再次入情入境的读读这首曲子(指名读,齐读)

五、推荐作业:

1、课外搜集其他经典的元曲欣赏着读读,体会元曲的艺术魅力。

2、结合本组“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活动中的活动要求,可以以“秋天的诗”为主题搜集相关的诗词。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

萧瑟(孤、落、残、轻、老、寒)

一点飞鸿(打破)绚丽(青、绿、白、红、黄)

下载白朴《天净沙秋》教学设计[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朴《天净沙秋》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 教学设计 1、阅读背诵《天净沙·秋》 2、借助注释,图画,准确了解元曲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城关教委 刘变变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天净沙·秋》。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元曲的内容,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感受元曲的魅力。 2、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中感悟。 3、 引导学生大体把握元曲大意,想象诗歌元曲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天净沙 .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2.通过意会阅读,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

    13.天净沙.秋(教学设计)doc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执教者: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钟事金 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天净沙·秋》,感受它的音韵之美。 2、想象画面,反复吟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天净沙。秋 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阅读背诵《天净沙·秋》 2 借助注释,图画,准确了解元曲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 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五篇材料]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天净沙·冬》原文元代:白朴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译文及注释译文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

    《天净沙.春》白朴元曲精选注释翻译赏析[模版]

    导读:白朴现存的散曲作品中,有《天净沙》小令共八首,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共计两组。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