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时间:2019-05-13 01:1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崔旭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开发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但是,这一组算式是以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随着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了,秋天到了,小英学校里要去秋游,妈妈带小英去超市购物,来到超市,小英要买上好佳。

二、自主学习,探究规律: 1、出示问题:

①上好佳每包6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 ②上好佳每包 6元,如果买20 包,一共多少元? ③上好佳每包6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 2、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教师板书)

6×2=12 6×20=120 6×200=1200

3、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①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② 得出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随着乘几。

4、揭示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三、继续探究:

1、出示问题:

①上好佳大礼包每包 20 元,4 包一共多少元? ②上好佳中礼包每包 10 元,4 包一共多少元? ③上好佳小礼包每包5元,4 包一共多少元? 2、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教师板书)

20×4=80 10×4=40 5×4=20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 ①观察算式独立思考。②同桌探索规律。

板书呈现:(缩小相同的倍数)

20×4=80 除以2 除以2

10×4=40 除以2 除以2

5×4=20

引导学生小结: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0除外),积也除以几。

4、概括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成乘(或除以)几时,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

四、当堂检测。

师:下面我们就要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一次数学擂台,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

1、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第二关:灵活机智

2、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17×12 =

204

25×40=

1000 17×24 =()

25×20=()17×48 =()

25×10 =()第三关:快乐动脑

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苹果5元:3千克 应付多少钱? 香蕉10元:2千克

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生:苹果5元:3千克 香蕉10元:2千克

(2)生: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5×(6÷3)=10(元)10×(4÷2)=20(元)10+20=30(元)答:应付30元。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6×2=12 206×20=120 106×200=1200 5×4=80 ×4=40 ×4=20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开发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但是,这一组算式是以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8页例4以及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随着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了,秋天到了,小英学校里要去秋游,妈妈带小英去超市购物,来到超市,小英要买上好佳。

二、自主学习,探究规律:

1、出示问题:

①上好佳每包6元,如果买

包,一共多少元?

②上好佳每包

6元,如果买20

包,一共多少元?

③上好佳每包6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

2、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教师板书)

2=12

×

20=120

200=12003、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①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② 得出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随着乘几。

4、揭示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本节课算式的呈现没有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是结合身边的生活资源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课的开始与学生进行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了,秋天到了,小英学校里要去秋游,妈妈带小英去超市购物,来到超市,小英要买上好佳。】

三、继续探究:

1、出示问题:

①上好佳大礼包每包

元,4

包一共多少元?

②上好佳中礼包每包

元,4

包一共多少元?

③上好佳小礼包每包5元,4

包一共多少元?

2、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

(教师板书)

20×

4=80

10×

4=40

×

4=20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

①观察算式独立思考。

②同桌探索规律。

板书呈现:

(缩小相同的倍数)

20×4=80

除以2

除以2

10×4=40

除以2

除以2

5×4=20

引导学生小结: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0除外),积也除以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这一教材是很好的载体。如何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全面的思考,一语中的地表达,是教师应该关注和不断尝试的。】

4、概括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成乘(或除以)几时,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

四、应用规律,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要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一次数学擂台,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猜想,推理与验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不可或缺的数学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更趋于严谨与理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一关:火眼金睛

1、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第二关:灵活机智

2、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17×12

204

25×40=

1000

17×24

=()

25×20=()

17×48

=()

25×10

=()

第三关:随机应变

速度:40千米/时

速度:是货车的2倍

时间:4小时

时间:

4小时

路程:()千米

路程:()千米

第四关:快乐动脑

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苹果5元:3千克

应付多少钱?

香蕉10元:2千克

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生:苹果5元:3千克

香蕉10元:2千克

(2)生: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5×(6÷3)=10(元)

10×(4÷2)=20(元)

10+20=30(元)

答:应付30元。

第五关:大展身手

5、【师:2010年还有84天就要结束了,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在这新一年你有什么变化?美化、亮化工程使我们的城市旧貌换颜,到处新建休闲广场和绿化带,让我们市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老师家旁边的一块绿地今年也扩建了,我们来看看。】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8米

560平方米

师:(课件点击出现)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是什么意思?

生:扩大后长方形的宽是24米。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答题纸上。反馈(展示台)

(1)生:560÷8=70(米)

70×24=1680(平方米)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生:

560×3=1680(平方米)师(追问):说说你的想法?生:长不变,宽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师: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六关:趣味发现

6、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两数相乘,积随因数变,积若不变两数相反变】

18×24=432

(18÷2)×(24×2)=

(18×2)×(24÷2)=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梳理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把对数学的研究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研究发现,大胆创新。】

五、送一首小诗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学,缺少的是发现数学的眼睛。

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美,更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创造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6×2=12

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了两组口算练习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同位讨论自己的发现,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1、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拓展应用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要用好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本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就有些困难。因此,在选择练习时应关注练习的广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探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总结应用规律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同学们,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1×4=4

×4=8

3×4=12

4×4=16

5×4=20

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和算出的积,想一想,你能把这组算式继续写下去吗?试一试,你一定能行!

3、导入新课:

同学们真是动了脑筋,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大声把课题齐读一遍。

3、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积的变化与谁有关?变化规律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老师把你们提出的问题和课本例题进行整理,就是这节课的的自探提示,请大家先来看一看:

二、设疑自探:(5分钟)

1、出示自探提示:(课件出示)【找学生读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58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怎样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第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吗?

2、在学生自探时师板书课本例题:

4、观察下面的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6×2=12

6×20=120

6×200=1200

第二组:20×4=80 10×4=40

5×4=20

3、根据自探提示,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三、解疑合探(8分钟)

1、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一题,总结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第一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二题,总结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第二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3、通过观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不完整时,讨论这个问题.得出结论:(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4、验证你发现的规律

①(课件出示)请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检验一下。

8×50

400

16×50 =(800)

32×50 =(1600)

8×25 =(200)

②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每位学生各写一组算式,每组2个,看一看积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四、质疑再探:(5分钟)

预设中的问题,看得到解决没有?

大家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吧!

(预设:

1、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乘几,积怎样变化?

2、2、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怎样变化?

3、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时积怎么变化?)学生提出问题,找学生来回答,老师补充总结。

五、运用拓展(15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请根据本节知识编一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这道题可以是填空、选择,也可以是判断题。、(二)、运用拓展

1、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一定扩大4倍。()

2、先找出规律再填空:

16×17=272

16×68 =(1088)16×34 =(54

4)

16×85 =(1360)16×51 =(816)

16×102 =(1632)

3、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找学生演板】

24÷8=3

560×3=1680(平方米)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1680平方米。

4、思考乐园: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 ×

=

432(18×2)×(24÷2)= 432

(18÷2)×(24×2)=432 发现的规律:【学生说不出时可以讨论】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积不变。

六、总结:(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与谁有关? 变化规律是什么?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或怎么应用?

4、观察下面的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6×2 = 12

第二组:20×4= 80 6×20 = 120

10×4= 40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

6×200= 1200

5×4 = 20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例4)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4、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5、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24×2)=(18×2)×(24÷2)= 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P51 “做一做”

2、思考: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九第1题

第五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开发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但是,这一组算式是以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再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怎样表示欢迎啊?

生:鼓掌。

师:我们一分钟最多能鼓掌多少次呢?

通过学生猜测和实际尝试,得出学生一分钟鼓掌的次数,接着设问:2分钟、4分钟、8分钟、10分钟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设疑自探:

1、出示自探提示:(课件出示)【找学生读自探提示】

利用导学提纲自学课本51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题:第‚题与第题比较,第ƒ题与第‚题比较,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乘了几?积怎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第‚题与第题比较,第ƒ题与第‚题比较,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因数除了几?积怎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吗?

2、在学生自探时师板书课本例题:

例3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

6×2=12

6×20=120

6×200=1200

第二组:

20×4=80

10×4=40

5×4=203、根据自探提示,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三、解疑合探

1、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一题,总结变化规律。然后出示根据8×50=400,直接写出16×50=?

32×50=?的得数,进一步归纳总结发现的规律,然后分小组讨论,自己当小老师出题验证发现的规律,最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第一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2、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二题,总结变化规律。然后出示根据8×50=400,直接写出8×25=?

2×50=?的得数,进一步归纳总结发现的规律,然后分小组讨论,自己当小老师出题验证发现的规律,最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第二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

3、通过观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不完整时,讨论这个问题

得出结论:(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

四、运用拓展

1、先找出规律再填空:

12×8=96

40×21=840

12×16=192

40×7=210

12×32=384

20×21=420

12×64=7682、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5。()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一定扩大4倍。()

3、一块宽为8米的长方形绿地面积为560平方米,要求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4÷8=3

560×3=16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1680平方米。

五、质疑再探:

探究:

1、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乘几,积怎样变化?

2、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怎样变化?

3、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时积怎么变化?)学生提出问题,找学生来回答,老师补充总结。

六、板书设计:

第一组:

第二组:

6×2=12

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发现,然后引出新知,再让学生根据自探提示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这节课上下来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拓展应用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要用好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本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就有些困难。因此,在选择练习时应关注练习的广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4、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是新课标教材编排的意图,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主动观察、猜测、讨论、交流和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通过看、想、说、动手做、练的过程,顺利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并能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初步感知规律后,引导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样相同的特点呢,再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

5、由于学生参与度不高,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提升,设计的巩固练习题也没来得及做,还有就是没有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学生们个个像数学家一样,进行大胆的猜想,并自主地举出例证材料进行验证,发现真正的数学规律。这样,学生在研究发现数学规律的同时,受到了一次科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与学生合作,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规范研究过程,增强验证过程的实效性。这样,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又回到整体,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观察,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从事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同时作为教师,在课前应该努力做好各种设想、准备,然而课堂上却又经常碰到出乎意料的问题,如所面对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等,老师要表现出较好的课堂机机智,不能顺着教案往下走。这时需要教师适时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原有设计,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只有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才能胜任动态生成式教学。

下载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四年级教科书第58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趣的事情。2、......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四年级教科书第58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趣的事情。2、......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卢龙县第二实验小学 曹学英 一、内容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三部分的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页例四,9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赣县古田中心小学 吴青华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58 页例 4 及“做一做”,练习九第 1 ―― 4 题。教学目的要求: 1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