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5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5
211见①看见: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梅)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②会见:未得与项羽相见(鸿)③显露,出现:图穷而匕首见(荆)④推荐,介绍:见其二子焉(论语)⑤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渐见愁煎迫(孔)⑥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⑦发现:吾未见其明也
212先①在前:恐为操所先(赤)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项)②祖先: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毛)③称已死的长辈或国君:先君子尝言(左)先帝创业未半(《出师表》)④表率: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五)213列①分、割:列缺霹雳(梦游)②位次,行列;陈力就列(论语)不欲与廉颇争列(廉)③一般:大王见臣列观(廉)④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兰)
214止①停止、留住:止子路宿(论语)不能者止(论语)②阻止,禁止:臣舍人蔺相如止臣(廉)215固①坚固(指地形险要或城郭坚固);据殽函之固(过)②坚决:乃辞谢,固请(廉)③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216后①国君:夏后皋之墓也(殽)②王后:西后阴挠之士(谭)③与“前”相对:后岁余(促)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芙)217寡①少: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财寡也(五)②国君自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孟)③丧夫的妇女:寡妇起彷徨(孔)218问 询问,请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执经叩问(送)219勤 辛劳:勤而无所(殽)四体不勤(论语)220废 废弃,停止:于是废先王之道(过)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221欲①欲望:鱼,我所欲也(孟)秦之所大欲(六)②想要:余方心动欲还(石)而欲投吴巨(赤)222舍①房屋:同舍生皆被绮绣(送)茅舍无烟(促)②住宿,居住:舍相如广成传舍(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③放弃,舍弃:舍问其奚决焉(问)若舍邻为东道主(烛)
223甚 厉害,严重:王之好乐甚(孟)又弗如远甚(邹)224恶①与“善”相对: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窦)岁恶不入(论)②与“美”相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五)娇儿恶卧踏里裂(茅)③厌恶:死亦我所恶(孟)225患①灾祸,忧患:诸侯之所大患(六)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孟)②担忧: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此数者用兵之患(赤)226身①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经》)②自身:向为身死而不受(孟)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荷》)③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五)将军身率益州之众(《隆中对》)④妇女怀孕:且以汝之有身也(与)227以①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②用:贤不必以(涉)228少①不多:险以远,则至者少(游)②稍微:愿大王少假借之(荆)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229食①食物:小鸟时来啄食(项)一箪食,一豆羹(孟)②吃,吃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③供养,饲养:谨食之(《捕蛇者说》)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230说①说话,讲述:说书虽小技(柳)②说法:用芽者自从本说(梦)而听细说(鸿)③游说,说服:说权曰(赤)触龙说赵太后④高兴:秦王必说见臣(荆)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五)231决①决定,决断:日中不决(毛)②告别,通“诀”:予分当引决(指)与王诀(决)曰(廉)③决战:孤当与孟德决之(赤)④快速的样子:我决起而飞(逍)
232论 讨论,研究: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五)势力众寡又不可论(赤)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③迅速,快:急湍甚箭(与)256度①量长短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②衡量:度足而居(治)③限度;用之亡度(论)④制度,法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⑤估计,揣测:度我至军中,公乃人(鸿)相如度秦王虽斋(廉)257辞①告辞:今者出未辞也(鸿)我自去年辞帝京(琵)②推辞,拒绝: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③言词;其辞微(屈)④文辞:皆好辞(屈)258存①存在: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②问候,思念:公子亲数存之(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259独①单独,独自:公子独与客留赵(信)②表反问(虚词):独不怜公子姊(信)260骑①骑马:脱身独骑(鸿)②骑兵,骑马的人:左公从数骑(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鸿)261涕泪:涕落百余行(孔)汪然出涕(《捕蛇者说》)262为①做:吾见其难为(庖)②作为,当作:为除不洁者(左)霓为衣兮风为马(梦)③治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④是:人为刀俎(鸿)263已停止:学不可以已(劝)老夫已矣(左)264厚①与“薄”相对:刀刃者无厚(庖)②看重:公子遇臣厚(信)③厚道:宽厚而爱人(信)③丰厚:厚币委质事楚(屈)欲厚遗之(信)265通①通行,通过:会天大雨,道不通(赤)②精通:通五经(张)③畅通:政治未毕通也()266制①构造:其牙机巧制(张)②控制:履至尊而制六合(过)③制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267兵①武器:收天下之兵(过)非兵不利(六)②兵士:得选兵八万人(信)五万兵难卒合(赤)③军队:而秦兵又至矣(六)吴起„„制其兵(过)268余①剩余: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②整数后零头:后岁余(促)去北军二里余(赤)③第一人称代词:余方心动欲还(石)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269亡①死亡:刘表新亡(赤)②灭亡:燕虽小国而后亡(六)此亡秦之续耳(鸿)③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④逃跑:从径道亡(廉)追亡逐北(过)⑤通“无”:亡何,国变(柳)270北①北面,北方: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北收要害之郡(过)②战败而逃:追亡逐北(过)271金①金属:金石可镂(劝)铸以为金人十二(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②古代.计算货币单位:予我十金(《狱中杂记》)272势①力量:其势弱于秦(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赤)②形势;攻守之势异也(过)将军大势可御操者(赤)③势头,趋向: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④权势: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五)273破①残破:亡国破家相随属(屈)②战败:六国破灭(六)破曹军必矣(赤)274力①力量,势力:赂秦而力亏(六)势力众寡又不可论(赤)②有能力:力能窃之(信)275思①思考,想:吾尝终日而思矣(劝)思厥先祖父(六)②思念: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276起①站起,起来:起视四境(六)起,立而饮之(鸿)②兴起,发动:将军起兵江东(赤)277从①跟随: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祭)②使跟随: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③由,自: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④合纵: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⑤堂房亲属: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晋书》)⑥顺从,听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烛)⑦依傍,挨着:樊哙从良坐。(鸿)⑧特指“跟(向)„„学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
278应①应该:多情应笑我(念)②答应、回答:项王未有以应(鸿)③应和:天下云集响应(过)279应和: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300闻①听见:而闻者彰(劝)②听说: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勾)③见闻:博闻强志(屈)④ 让„„听到:闻寡人之耳者(邹)⑤闻名,传扬:无何,宰以卓异闻(促)⑥见闻,学识: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⑦知道,懂得: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⑧名声,声誉: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301留①停留,留下:曷不委心任去留(归)乃令张良留谢(鸿)②扣留: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奉使往来,无留北者(指)302迁①迁移: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六)②官职调动: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③流放:顷襄王怒而迁之(屈)④变化变动: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六)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兰)
303父①父亲:思厥先祖父(六)②fu3,对老年人尊称:渔父见而问之(屈)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③fu3,古代在男子名字下的美称,通“甫”:王回深父(游)余弟安国平父(游)④对男性上辈的通称,如父之父称大父,父之兄称伯父,父之弟称叔父、季父:迨诸父异爨(项)304弹①用手指轻敲:新沐者必弹冠(屈)②用手指演奏:莫辞更坐弹一曲(琵)305公①与“私”相对,公家的: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生二子,公与之饩(勾)②公开,公然:残贼公行(论)③诸侯通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④对人尊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公为我献之(鸿)306征①征伐:挟天子以征四方(赤)②征召:公车特征拜郎中(张)③远行,出征:问征夫以前路(归)④征税,征收: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⑤证验,证据,征兆,迹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
307施①施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②施行,用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徒留无所施(孔)③施舍,恩惠: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殽)④设置,安放:施关发机(张)308关①关口,要塞,城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滕)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②机械发动处:施关发机(张)③关系,涉及: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④关闭,关门: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
309机①关键,时机: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赤)②机械,机件: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阿)机发吐丸(张)
310左①官位以左为下,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②坐位以左为上: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信)③方位以东为左:淮左名都(扬)311色①脸色:太后之色稍解(触)②颜色:面色灰死(促)满面尘灰烟火色(《卖炭翁》)③容貌:年长色衰(琵)312言①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不敢言而敢怒(阿)②言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③字:凡六百一十六言(琵)313命①性命:王之命,悬于遂手(毛)臣请入,与之同命(鸿)②命名:命曰《琵琶行》(琵)③命令: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勾)④生命,性命: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⑤使命:凡昔元首,承天景命(滕)⑥命运,运气: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
314重①与“轻”相对:国之重任(信)轻重固何如哉(五人)②重视:故人重之(五)③重复、重叠;又闻此语重唧唧(琵)④重大的权利、意义: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315尽①全:虫尽靡(促)取之尽锱铢(阿)②完,没有:日已尽矣(荆)③竭尽,全部拿出: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④极,最: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316哀①悲伤;殁不能抚汝以尽哀(祭)②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③哀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
317拔①攻占:秦伐赵,拔石城(廉)②拔出:项庄拔剑起舞(鸿)③超出: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④提拔: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桓,有所希冀?(陈)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阿房宫赋》②为什么,怎么。“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齐桓晋文之事》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多么,何等,表语气。“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330恨① 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遗憾,不满意②然而恨贯肌骨,亦能愧避,幸一闻焉。《柳毅传》怨恨
331胡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匈奴②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什么④南声函胡。《石钟山记》同“含糊”⑤臣闻之胡?曰。《齐桓晋文之事》
332或①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有的人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有时③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柳毅传》或许,也许333即①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就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就在(某时)③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立即,马上④即今之?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就是⑤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走近,靠近
334既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已经②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滕王阁序》既然③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陈情表》既„„又„„④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郎文》不久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既望:阴历每月十六⑥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既而,不久
335堪①众不能堪,而仆之。《五人墓碑记》经得起,忍受②不堪设想,能够 336克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能够②克敌制胜战胜,攻破③奉公克己 克制
337怜①哀怜,怜惜 独不怜公子姊邪?《史记•魏公子列传》②可怜: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③可怜:可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338弥 ①更加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②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
339莫①没有(什么、谁)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不、不能、不要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石钟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③通“暮”,晚上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340乃①是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涉江》②于是,就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③竟,竟然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④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⑤何乃,语气助词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⑥你,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 陆游《示儿》
341却①退,后退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孔雀东南飞》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②击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③正、恰好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
342苦①痛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②辛苦、艰苦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③以„„为苦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④苦味,和“甘”相对。苦竹,竹的一种。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琵琶行》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55王:①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越王句践栖于会稽。〈〈句践灭吴〉〉②成王业,做皇帝,称王 wàng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356悉:①副词 全 都 悉以诚心之话倚托。〈〈柳毅传〉〉悉埋于地。〈〈病梅馆记〉〉②尽其所有 词不悉心。〈〈柳毅传〉〉
二、理解词语和句式——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B级)[知识要点](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知识点解说] 代词
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①予购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②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冯婉贞》)2.第二人称:汝(女)、而、尔、若、乃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3.第三人称:之、其、彼、厥
①王甚任之。(《屈原列传》)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注意:“之”作宾语可代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如: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之”,我。
④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之”,你。
⑤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其”,我,自己。
4.谦词:称自己的名字,或用“臣、仆、愚、不才”等,妇女用“妾”,国君用“孤”、“寡人”。
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赤壁之战》)“肃”鲁肃自称。
②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③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④寡人窃闻赵王好乐,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5.敬称:大王、将军、君、公、公子、陛下、阁下、足下、子、先生、大人、卿等。可译为“您”。
①唯大王命之。(《荆轲刺秦王》)②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子”、对男子的美称。
6.人称复数:用“辈、属、侪、族、徒”等放在人称代词后面表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人。
②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柳敬亭传》)“吾侪”,我们。
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族”,这一类人。
④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徒”,这些人。
二、指示代词
用来指示和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1.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译成“这个”、“这里”、“这样”
①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此”,此处。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第二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4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4
40加①加上;放上:加彘肩上(鸿)②增加,益处:万钟于我何加焉(孟)③更加:则其至又加少矣(游)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
41遇①待遇:斯固百世之遇也(五)②相遇:遇汝从嫂丧来葬(祭)③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42记①传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②记忆:不记语从何起(祭)③记载:余是以记之(石)临川王某记(游)43明①明亮:至莫夜月明(石)明月半墙(项)②照亮:火尚足以明也(游)③证明、阐明:明道德之广崇(屈)明死生之大(五)④清楚、明白:谗谄之蔽明也(屈)⑤视力: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
44称①赞颂:上称帝喾(屈)②声称:使者妄称以应之耳(祭)③相称,符合:奏对称旨(谭)45号①称:时号为军机四卿(谭)②号召:乃号令于三军曰(勾)③号叫:令人长号不自禁(项)八月秋高风怒号(茅)46著①著作: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谭)②附着:皆著于本(论)③穿:内所著披袄中(记)著我旧时裳(《木兰辞》)47变①变故,突发事件:若变起(谭)亡何,国变(柳)②变化,改变:已为墙,凡再变矣(项)颜色不少变(五)48位官位、地位:位在廉颇之右(廉)位卑则足羞(师)49首①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俯首系颈(过)②告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谭)③元首:帝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谏)
50任①责任,担子: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二章》)②信任:王甚任之(屈)③任凭,无拘束: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
51别①离别:醉不成欢惨将别(琵)②另外:抑别有疾而至斯乎(祭)③区别: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柳)
52草①花草: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②草稿:文方成草(左)③草率:然汝亦太草草(柳)53良①优良:②意似良(促)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施从良人之所之(齐人有一妻一妾)
54有①与“无”相对:齐人有一妻一妾(齐)②通“又”:邹忌修八尺有余(邹)55归①返回: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②归还:完璧归赵③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项)④归向: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
56实①与“虚”相对: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梦)②果实: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游)③实际: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④实在,确实: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
57虚①与“实”相对:有苗时采,则虚而浮(梦)②空虚:成顾蟋蟀笼虚(促)③谦虚: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
58长①与“短”相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令人长号不自禁(项)②长处,优点:一技之长(成语)③生长: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④长官:尔翁长铨(记)⑤年纪大的:孰与君少长(鸿)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59定①安定、平定:天下已定(过)②规定: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③决定、确定: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愚)
60守①太守,郡一级长官: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②守卫、守护: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勾)
61类①种类: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②像: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俨然类画(促)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80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交流: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81设①安设,设置: 帘外设香几(促)朝济而夕设版焉(烛)②假如,如果: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乎
82引①延请:引毅以进(柳)②牵引、拽: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避开,退却,后退:语竟,引别东去(柳)④延长,伸长: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⑤取过来: 引壶觞以自酌(兰)⑥ 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
83恐①恐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触)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季)②害怕:舟人大恐(石)84毕①完毕,结束: 寿毕,请以剑舞(鸿)②都,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85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疲敝之卒(过)②死: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③终于: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买五人之?而函之,卒与尸合(五)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问曰: ‘ 天下恶乎定?(齐)
86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予本非文人画士(病)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87将 ①将领:所以遣将守关者(鸿)②带领: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③将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季氏将伐颛臾(季)④扶,持:挈妇将雏⑤且,又:将信将疑⑥愿,请:将子无怒(氓)
88抚 ①安抚: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②巡抚:献诸抚军(促)③担任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五)④抚摩: 抚孤松而盘桓(归)
89走 ①快跑,逃跑:持剑盾步走(鸿)弃甲曳兵而走(寡)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90事 ①事情: 樊哙曰: “ 今日之事何如? ”(鸿)②事故,变故: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③奉事,为 „„ 服务: 吾得兄事之(鸿)以地事秦(六)④职务,官位:敢以烦执事(烛)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
91礼 ①礼仪: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齐)②礼貌,以礼相待: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钱塘亦尽礼相接(柳)
92计 ① 算帐,计算:牛羊蹄?各千计(促)②盘算、谋划: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③计谋,策略: 谁为大王此计者?(鸿)
93难 ①困难: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②灾难(n à n):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94愿 ①愿望,心愿: 富贵非吾愿(归)②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③希望: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
95案 ①几案: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成妻纳钱案上(促)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96方 ①方圆:今齐地方千里(邹)②正当,正在: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游)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夫虽无四方之忧(勾)⑤ 方 与“圆”相对: 多平方,少圆(登)
97修 ①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身修尾(促)②研究,学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 记》)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98朝 ①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②上朝;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③朝见:皆朝于齐(邹)④早晨:朝服衣冠(邹)春江花朝秋月夜(琵)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16鼓 ①击鼓:填然鼓之(寡)②振动:微风鼓浪(石)③鼓(乐器):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庄)④弹奏: 今王鼓乐于此(庄)⑤古代夜间计时: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117是 ①正确(与“非”相对):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②这,这样:当是时(鸿)所在皆是也(石)118爱①爱,爱护:宽厚而爱人(过)②吝惜:三国各爱其地(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③疼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
119使①使者: 以祈请使诣北(指)②出使:使北营,留北关外(指)③派遣:使人遗赵王书(廉)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寺僧使小童持斧(石)今吾使健中祭汝.(祭)④使唤,使用。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⑤让,使得。动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⑥假使,假如。连词。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
120盛①与“衰”相对:其意气之盛(伶)②盛大: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③盛放:盛以锦囊(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荆)121困①困窘,困难:天下诸侯已困矣(过)②被困,围住:数十伶人困之(伶)③疲倦:牛困人饥日已高(《卖炭翁》)122微①不显露,暗暗:微行入古寺(左)②小,轻微: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③深奥,含蓄:其文约,其辞微(屈)④如果没有:微斯人(《岳阳楼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⑤衰微: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祭)⑥地位低下,卑贱: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陈)
123君①君主: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王(齐)②对对方尊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③做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124适①适合: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②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孔)③恰好: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愚)④到,往: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
125穷①穷尽:欲穷千里目(《登鹳雀楼》)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逍)②不得志:穷则独善其身(《孟子》)③处境困难,困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④穷尽: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
126乱①无秩序,与“治”相对:悖乱不可以治国(察)②乐章的尾声:乱曰(涉)③叛乱: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伶)大阉之乱
(五)④混乱: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以乱易整,不武。(烛)
127遣①派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②送走:遣去慎莫留(孔)③贬谪:128作①兴起,发起:有圣人作(五)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②劳动:昼夜勤作息(孔)③开始④创作: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滕)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⑤建造,兴建: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
129相①宰相、国相: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②容貌:儿已薄禄相(孔)③辅助或辅助的人: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季)无物以相之(游)④互相:黄泉下相见(孔)遂相腾击(促)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过)⑤动作偏指一方:不得便相许(孔)登即相许和(孔)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130取①拿,与“舍”相对:舍生而取义者也(鱼)②取出:青取之于蓝(劝)③选择:须取无茎时采(采)④通“娶”:终老不复取(孔)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勾)⑤攻下,夺取: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131结①打结:结发同枕席(孔)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②结交:愿结友(廉)132岁①年:不终岁(促)穰岁之秋(五)②年龄:成有子九岁(促)③年成: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
133令①命令,法令:令初下(邹)②县令: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促)③时令:群葩当令时(芙)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大石当中流(石)③判罪:犯法当死(柳)④相当: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⑤应当: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六)⑥dàng 当作:安步当车
155畏①害怕,恐惧: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谏)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②敬畏:朝中皆畏宁南(柳)156业①事业;操童子业(促)②学业: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送)③职业: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
157乘①乘坐: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勾)②趁着:因利乘便(过)③古代战车:shèng超乘者三百乘(殽)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④代“四”:shèng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⑤辆:shèng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158轻①与“重”相对:轻重固何如哉
(五)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齐桓)②轻视: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指)③轻佻:秦师轻而无礼(殽)④轻易: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159谋①商议,谋划: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竖子不足与谋(鸿)②图谋: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③计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谏)
160脱①脱身: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百计营谋不能脱(促)②疏漏:入险而脱(殽)③脱落: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④(虚词)倘若,或许:脱获回耗,虽死必谢(柳)
161及①赶上:及诸河,已在舟中矣(殽)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勾)②到: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③趁着:及时相遣归(孔)162市①市井:谤讥于市朝(邹)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阿)②市场:东市买骏马(《木兰辞》)③作买卖:将市于周(殽)④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辞》)163具①准备: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成妻具资诣问。②完全,详尽: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③器械:修守战之具(过)船粮战具俱办(赤)164奉①两手捧着: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②进献,送给:天奉我也(殽)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③供给: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④接受: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赤)奉事循公姥(孔)⑤侍奉: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滕)
165子①儿子或女儿:成有子九岁(促)②对人尊称: 孔子师郯子„„(师)166右①地位尊贵:位在廉颇之右(廉)又多豪右(张)②上:无出其右者(促)③车卫:莱驹为右(殽)167孤①幼年丧父:幼而无父曰孤(《孟子》)愍臣孤弱,躬亲抚养(陈)②孤独: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辞》)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六)③侯王谦称:孤当与孟德决之(赤)孤之过也(殽)168辱①耻辱: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逍)②侮辱,受辱: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柳)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殽)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愚)③可耻:其辱人贱行(五人)169治①治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五)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齐)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②安定,太平: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治)③处置: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不敢复有株治
(五)④训练,整治:今治水军八十万众(赤)
170视①看:拾视之(促)视为止(庖)②比较: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③看待:子孙视之不甚惜
(六)171试①尝试、试验: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又试之鸡(促)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②考试: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左)172高①与“低”相对:登高而招(劝)劳苦而功高如此(鸿)②抬高:而高其直(促)③高尚: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孟尝高洁(滕)
173居①居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项)②处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明,偏听则暗
193去 ①离开:沛公已去(鸿)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②距离: 比去,以手阖门(项)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③除掉,去掉:去死肌(《捕蛇者说》)194师 ①军队:九国之师(过)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③学习:不耻相师(师)④从师: 於其身也,则耻师焉(师)⑤ 以 „„ 为师:吾从而师之
195传 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④ 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⑤ 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⑥ 流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⑦流传的文字: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196道 ①道路:有碑仆道(游)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③学说、思想,主张:于是废先王之道(过)④说:何可胜道也哉(游)⑤方法: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
197受 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②遭受: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198惑 ①迷惑: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柳)②疑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199弱 ①与“强”相对: 天下非小弱也(过)②使 „„ 弱,削弱:会盟而谋弱秦(过)③年少(二十岁):等终军之弱冠(滕)
200终 ①完结,终了: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六)②始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③终于,终归:终继五国迁灭(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④ 死: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伶)⑤尽,全:颜子 “ 终日不违如愚”(愚)
201与 ①给予:则与斗卮酒(鸿)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②结交,亲附;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失其所与,不知(烛)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③参加:蹇叔之子与师(崤)④ 和,跟,同:秦伯说,与郑人盟(烛)⑤句末语气词:无乃尔是过与?
202速 ①迅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不速去(左)②招致:始速祸焉(六)203败 ①与“胜”相对:战败而亡(六)②把对方打败:是故败吴于囿(勾)③毁坏,败坏: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④ 衰落、凋残:霜中败叶(芙)⑤残破:于败堵丛草处(促)204服 ①衣服:莫不靓妆丽服(虎)美其服,饱其食(勾)②敬佩,信服: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恭而不心服(谏)③穿:朝服衣冠,窥镜(邹)④ 使 „„ 服:服之而已
205非 ①不是:非兵不利,战不善(六)②责怪,非难: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③不对,错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④ 没: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过)⑤不: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
206会 ①相会,会见: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②盟会,宴会: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③正好,恰逢;会征促织(促)会其怒,不敢献(鸿)
207营 ①经营: 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韩魏之经营(阿)②谋求:百计营谋不能脱(促)208望①远看:吾令人望其气(鸿)登高而望(劝)②名望:卿为清望官(训)都督阎公之雅望(藤)③盼望:日夜望将军至(鸿)④夏历每月十五: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⑤希望: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
209节①节操: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守节情不移(孔)②时节、季节:寒暑易节,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第三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2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2 ●歼灭难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遑:闲暇,功夫 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 遇:碰上
C.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滋:滋长,发展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 报:回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 避地:迁地以避祸患 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部曲:私家军队 C.遂受逖节度 节度:节度使,官名 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 任子:任官的子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又收葬枯骨,为之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收复治理河南”措施的一组是()①中流击楫而誓 ②数遣军要截石勒 ③逖遣使和解之 ④逖爱人下士
⑤躬自俭约,劝督农桑 ⑥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对祖逖事迹的叙评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晋室南渡后,他立志澄清中原,与刘琨同被共寝,互相勉励,闻鸡起舞。
B.祖逖向元帝建议北伐,元帝对他大力支持,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他大批物资、兵器。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C.祖逖克复谯城,多次遣军要截石勒,收编赵固等人,对任子在胡者进行严厉打击。终于使
C.孙谦在做宁朔将军、钱塘县令时,用简便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务,狱中没有关押的罪犯。D.孙谦在晚年依然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做的超过一般人很多,大家都很敬佩他。12.翻译下列语句
①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附:参考答案 歼灭难点训练
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2.C[节度应解释为“布署,节制调度”。] 3.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D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D[注意,这一题的题干中的要求是“措施”。] 5.D 6.(参考)①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使祖逖知道。②子弟们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
7.B[这道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A、C、D项在所处语境中词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B项中,根据语法关系“宾”用在表否定的“不”之后,应为动词;其次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孙谦认为少数民族不服从的原因是以前的长官对他们有失礼仪,应解释为“服从”。] 8.B[B项中的“以为”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以„„为”的形式,可以理解为“把„„当作”或“任用„„做”等;二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可以理解为“认为”。而文中王休仁是任用孙谦做司徒参军,由此可以判断B项为正确答案。]
9.D[A项中两个“焉”意义不同,第一个为代词,代指住的地方,可译为就住在那里;第二个为助词,不译。B项中第一个“以”表原因,第二个“以”表凭借、方式。C项中第一个“于”表相比之义,第二个“于”表在某方面。D项中两个“之”都代指孙谦。]
10.C[②句是讲孙谦的前任官员们常采用的管理方式,非孙谦本人事迹;⑥句是写孙谦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写他的清廉。此两句不合题旨要求,可排除。①句是对他初任句容县令政绩的概括,此句中的“神明”,④句中的“威信大著”都以为政的结果从另一面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③与⑤句皆直接描写他为政的措施,是他政治才能的表现。]
11.A[A项叙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中“父忧去职”指因父亲病丧他离职,此项中错误理解为“父亲担心”;另一方面,此项中“躲避”之说不当,原文为“客居”于某地,即所住之地非自己的家乡。]
12.(参考)①孙谦将去上任,官方下公文让他募集一千人跟随他赴任。②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那部分,他都免除不收。
【备用资料二】 常见实词词义归纳 1.爱ai ①喜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②怜惜、同情。爱其二毛。(二毛,指老人)《左传》 ③吝惜,舍不得。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 2.比bi ①并列,挨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副词,接连地。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③轻。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同上)④迫近。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陈情表》
⑤草木丛生的地方。死林薄兮。《涉江》
⑥轻视,瞧不起。厚今薄古
⑦贫瘠。薄田十五顷。《诸葛亮传》
⑧稀。薄粥。10.长
(1)chang 与“短”相对。引申为长久。天长日久。(2)zhang ①成长,增长。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草药》 ②掌握,担任。而翁长铨 《记王忠肃公翱事》
③排行第一。长子。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④年纪大,与幼相对。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11.存cun ①存在。逐解邯郸,存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慰问,问候,看望。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同上)③思念。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凡天地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王充《论衡•订鬼》 12.诚cheng ①真心实意。帝感其诚。《列子•汤问》
②实在,的确。战败而亡,诚不得意。《六国论》
③假设,如果。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信陵君》 13.除chu ①台阶、殿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苏武》
②清除、去掉。背筐,手长铲,为除不洁者。《左忠毅公逸事》
③修整。蛤蟆鸣燕降而通路除道。贾思勰《齐民要术》
④任命、授职、拜官。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⑤逝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4,乘
(1)cheng ①驾车、驱马拉车。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墨子•亲士》
②登、升。俱乘高台。《列子•黄帝》
③趁着,凭借。乘胜追击。
④欺凌,欺压。三国必起而乘我 《荀子•强国》
⑤追逐,吏士喜,大呼乘之。《汉书•陈汤传》
⑥春秋时晋国史书叫“乘”后因此称一般史书为“史乘”。(2)sheng ①一车四马。乘舆:帝王乘的车。
②“四”的代称。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崤之战》
③帝王代称 15.多duo ①多,与“少”相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韩非子》
②称赞。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传》
休休有容,有足多者。《海瑞传》
②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能”之意,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同上)③收获。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④自认为得意(合心),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五人墓碑记》
⑤适合。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此言得之。《六国论》
⑥通“德”。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23、负fu ①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对不起,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背着。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④违背。决负约不偿城。
⑤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兵法》
⑥依仗,凭借。负隅顽抗。
⑦背靠着。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商君书》
⑧欠。通家尚负责(债)数巨万。《汉书•邓通传》 24.伐fa ①砍伐。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经》
②讨伐、攻打、进攻。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
引:声讨。口诛笔伐。
③夸耀。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④功劳、功绩、事业。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 25.服fu ①衣服。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训俭示康》
②穿(衣)引:佩带。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同上)③从事、做。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
④服从,归顺。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⑤驾、拉车。服牛乘马。
⑥吃。服药。26.废fei ①废弃、停止。半途而废。废寝忘食
②黜废、罢官。不胜其任者废免。《管子》
③衰败。百废俱兴。
④残废。无手足则肢体废。27.干gan ①水边、河边。置之河之干兮。《诗经.伐檀》
②冲犯、冒犯、冲。至谷中则森然干霄。《雁荡山》
③求、索取。亦不敢服垢蔽以矫俗干名。《训俭示康》
④盾牌。化干戈为玉帛。
⑤干预。好干预人事。《晋书•王衍传》 28.归(1)gui ①古代女子出嫁,又叫“于归”。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叫“归宁”。吾妻归宁。(同上)②归还。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蔺列传》
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再如:见教,见谅。
(2)xian出现。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 注:上古没“现”字,凡表“出现”的意义均为“见”。36.今jin ①现在。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察今》
②假如,如果。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37,间
(1)jian夹缝、间隙。引:机会。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又: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2)jian ①小路、间道。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③间或、断断续续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信陵君》
⑤隔阂,疏远。君臣多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⑥离间。赵王信秦之间。《廉蔺列传》 38.绝jue ①杜绝、断绝。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
②极,非常。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罴说》
③高超、绝妙。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④停止、消失。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朱元思书》
⑤横渡、横穿。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39.举ju ①拉起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②举荐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③举行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④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⑤拿,拥有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⑥全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⑦整个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屈原列传》
⑧扛起 遂括囊口,肩举驴上。《中山狼传》
⑨聚合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过秦论》
⑩发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孔雀东南飞》
⑾作 故凡举事必循以法。《察今》 40.将
(1)jiang ①扶、持。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引:拿,用。将功赎罪。
②带领,统率。公子遂将晋鄙军。《信陵君》
③带兵。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三国志•吴主传》
④带兵的人、将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jiang ①将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第四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8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8
文言文句式复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及其他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内容]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
(一)有标记的判断句
有标记的判断句又有几种情况。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
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还有“为”、“乃”等。如:
(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
(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
在更多的情况下,“为”是判断动词。如:
(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信陵君》)
(5)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
当时“为”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是”。2.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
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按理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有“者”也有“也”。如:
(1)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
(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
(3)“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这一类句子,都是“者”表示提顿,最后用“也”加强判断的语气。有“者”也有“也”的判断句是比较多的。
一种是有“者”没有“也”。如:
(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褒禅》)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7)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
还有一种判断句,只有“也”而没有“者”。如:
(8)我,子瑜友也。(《赤壁》)
(9)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
(10)曹公,豺虎也。(《赤壁》)
(11)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二)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宾语提前
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条件,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如: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
(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是“不、莫、未”。(1)是“古人没有欺骗我”;动词是“欺”,宾语是“余”。(2)是“这个世界真浑浊,不能理解我”;“知”是动词,“余”是宾语。(3)是“当时的人并不认可他”;动词是“许”,宾语是“之”。(4)是“但是这样还不能做王,没有这样的事”;动词是“有”,宾语是“之”。2.疑问句宾语提前
这种倒装句式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是个疑问句,而且是疑问代词做宾语。有了这个先决条件,疑问代词宾语就得提到动词前面去。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沛公安在?(《鸿门宴》)
(3)客何为者?(《鸿门宴》)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5)豫州今欲何至?(《赤壁》)
这些句子都是疑问句,疑问代词都是“何”,这个“何”就提到了动词前面。(1)是“操何”(带来了什么),(2)是“在安”(在哪儿),(3)是“为何”(做什么),(4)是“有何”(有什么),(5)是“至何”(到哪儿)。3.用“之”帮助把宾语提前
这种句式,也必须是疑问句,(1)宋何罪之有?(《公输》)
(2)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3)何陋之有?(《陋室铭》)
这种句式的特点是动词“有”在宾语后面,宾语在前面,动词和宾语之间有“之”。“何”是定语。(1)是“宋国有什么罪?”(2)是“有什么功劳?”(3)是“有什么简陋呢?”
动宾倒装句主要有否定句宾语提前、疑问句宾语提前、用“之”帮助把宾语提前这么三种情况。还有一些别的情况。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自佐”是“辅佐自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浪淘沙》)“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宾语“多情”也提到了动词的前面。
此外,还有其他的办法组成倒装句。如:“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传》这里不是用“之”帮忙,而是用“一”帮助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去。
(三)介词短语倒装句
介词短语倒装句有两种情况。1.介词短语后置句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
(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根据上下文,把省略了的成分补充进来,(1)是“一时产生多少豪杰”,(2)是“初为《霓裳》后为《六幺》”,(3)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理之”,(4)是“途中遇两狼”。这些省略了的成分都是谓语。
(三)宾语的省略
省略的宾语往往是前面出现过的,所以补读省略的宾语,主要依靠前面的名词和动词。如:
(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
(2)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廉颇》)
(3)具告()以事。(《鸿门宴》)
(1)的前面有“船舰”,可见把宾语补出来是“可烧船舰而走船舰”。(2)是利用上文“臣舍人蔺相如可使”而省略,补读出来是“于是王召见蔺相如”。(3)是“具告之以事”。“之”代替的是上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件事。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兼语(既是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是常有的事情。如: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
(5)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
(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
如果补读出来,则(4)是“上使扶苏外将兵”,(5)是“使相如归赵”,(6)是“请吾指示王”(让我指给国王看)。
(四)介宾短语的省略
介宾短语的省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宾语。
在文言文当中,可能只写介词宾语,而把介词省略掉。遇见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名词或名词短语(介词宾语)同前面词语的关系,来断定是省略了什么样的介词。如: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2)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颇》)
(3)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
(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
根据上下文来看,(1)的“木格”是“贮”的工具,所以补读出来是“以木格贮之”,可见这里省略了介词“以”。(2)的“境上”是“ 与燕王会”的处所,所以补读出来应该是“与燕王会于境上”。这里省略了介词“于”(3)应该是“刘豫州收众于汉南”,因为“汉南”是“刘豫州收众”的处所,也是省略了介词“于”。(4)的“捕鱼”是“为业”的方式,所以应该是“以捕鱼为业”,省略了介词“以”。
在文言文当中,更常见的是省略介词宾语。如: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
(7)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需要记住的格式是,(1)的“如„„何”,(2)的“何„„之有”,(3)的“如„„何”,(4)的“得无„„乎”,(5)的“无乃„„乎”,(6)的“何„„为”。
【典型例题】
一、与众不同的判断句是 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C.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D.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
解析:A有“也”无“者”(里面的“者”不是表示判断句的“者”,而是代词“的人”,“夷门抱关者”是“夷门抱关者的人”),B、C、D都是既有“者”,也有“也”。所以,答案是A。
二、哪个判断句与例句相同?
例句: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崤之战》)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褒禅山》)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D.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采草药》)
解析:例句实际上是“此乃孤之罪也”,是一个有“也”无“者”的判断句。其他各句,都是有“者”有“也”的判断句,只有D没有“者”而有“也”,所以答案是D。
三、与众不同的倒装句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B.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C.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解析:比较一下几个倒装句,A应该是“不欺余”,B应该是“有何功 ”,C应该是“莫许之”,都是动宾倒装。D应该是“一片孤帆”,是定中倒装句。D与众不同,答案便是D。
四、与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B.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织》)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
D.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D)
解析:例句的“上使外将兵”是“上使扶苏外将兵”,省略了兼语。只有D上省略了兼语,所以答案是D。A应该是“为之具言所闻”,省略了介词宾语。B应该是“成妻纳钱于案上”,省略了介词。C应该是“与之坐谈”,省略了介词宾语。这三句都跟例句不一样。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第五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1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1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知识要点]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第 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
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兵(武器,军事)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床(一种坐具)存(思念、爱抚)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豆(古食器)多(称赞)伐(功业,自夸)访(咨询)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讽(背诵,委婉劝告)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购(悬赏捉拿)河(专指黄河)恨(遗憾)集(栖止)几(希望)假(借 给,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备用资料一)通 假 字 读音 意 义 例 句
亡——无 WU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尔——耳 er 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见——现 xian 显露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说——悦 yue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变说乎!汤——烫 tang 用热火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坐——座 zuo 坐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直——值 zhi 价钱,代价 系向牛头充炭直
反——返 fan 回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惠——慧 hui 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厝——措 cuo 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帖——贴 tie 粘附 对镜帖花黄
火——伙 huo 同伴 火伴皆惊忙
诎——屈 qu 弯曲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衡——横 heng 跟“竖”“直”相对 左手
倚一衡木
简——揀 jian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竦——耸 song 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衡——横 heng 梗塞,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
拂——弼 bi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属——嘱 zhu 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徧——遍 bian 普及,普遍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错——措 cuo 放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仓——苍 cang 青色,灰白色 仓鹰击于殿上
虚——墟 xu 集市 之虚所卖之
食——饲 si 喂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
邪——耶 ye 相当于“吗” 其真无马邪? 还——旋 xuan 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不——否 fou 不,不是 或师焉,或不焉
奉——捧 peng 捧着 臣 愿奉璧往使
庭——廷 ting 朝廷 拜送书于庭
案——按 an 察看 召有司案图
孰——熟 shu 仔细,周详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缪——穆 mu 表人名 自秦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质——锧 zhi 古代斩人的刑具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禽——擒 qin 捕捉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卒——猝 cu 突然,仓促 五万兵,难卒合
住——驻 zhu 驻扎 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
炎——焰 yan 火焰 烟炎张天
雷——擂 lei 敲击 雷鼓大震
而——尔 er 你,你的 而翁长铨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卻——隙 xi 隔阂、嫌怨 令将军与臣有卻
裁——才 cai 刚刚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翼——翌 yi 明(日、年)翼日进宰
唱——倡 chang 倡导 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录录——碌碌lulu平庸无能 公等录录
辟——避 bi 躲避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堕——隳 hui 毁弃 堕军实而长寇仇
列——裂 lie 裂开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尊——樽 zun 酒器 一尊还酹江月
沈沈——沉沉chen 深沉 暮霭沈沈楚天阔
淬——粹 cui 淬火 使工以药淬之
陵——凌 ling 欺凌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振——震 zhen 惊恐 燕王诚振怖王之威
还——环 huan 环绕 秦王还柱而走
绌——黜 chu 罢免官职 屈平既绌
离——罹 li 遭遇 “离骚”者,犹离忧也
指——旨 zhi 旨趣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质——贽 zhi 见面礼 厚币委质事楚
被——披 pi 披散着 被发行吟泽畔
濯——浊 zhuo 混浊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契——锲 qie 刻 遽契其舟
觭——奇 qi 奇异 当时虽觭梦幻想
陼——渚 zhu 水中小块陆地 朝发枉陼兮
怳——恍 huang 恍然 怳惊起而长嗟 4.识别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词类
活用主要是为了收到简练、鲜明、生动的效果。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1.名词活用
①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思仍和这个名词本身的意思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如:沛公军霸上(军:驻扎);二月草已芽(芽:发芽);进城梯而下之(梯:架梯);冬雷震震夏雨雪(下雨、下雪)。
②活用为使动词。其特点是必带宾语,是兼语式的简化,翻译时必须恢复成兼语式。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ang之(王:使„„为王)。
③活用为意动词。活用为意动词,也必须带宾语,但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孔子师郯子”,译成“孔子把郯子当作老师”。
④直接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例如:“猱进鸷击(像“猱”、“鸷”那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操军破,必北还(向北方,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一天比一天,表示情况的逐渐变化);日啖荔枝三百颗(每天,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2.动词活用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二、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三、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 ①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简析]①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四、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②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③ 信义著于四海 ④ 怀信亻宅 傺
[简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④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
五、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 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