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

时间:2019-05-13 01:3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

远成文化 《课时掌控》 《动感课堂》 《畅优新课堂》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远成文化 《课时掌控》 《动感课堂》 《畅优新课堂》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一)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

远成文化 《课时掌控》 《动感课堂》 《畅优新课堂》

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远成文化 《课时掌控》 《动感课堂》 《畅优新课堂》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

远成文化 《课时掌控》 《动感课堂》 《畅优新课堂》

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剪一剪。

教学反思: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黄河路小学 王飞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玩游戏吗?我们先来玩玩“猜猜测我是谁”的游戏吧? 课件出示蝴蝶、树叶、青蛙的一半。并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猜测生会说:一半是翅膀,另一半也是一样的,所以是一只蝴蝶)师:你们知道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叫什么吗?(对称现象)师:出示一些实例,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生举例说明)

二、知识探究

1、师:对称的物体还真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对称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谁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他们有哪些特点呢?(猜测学生会说: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师:那我们怎么验证两边是不是完全一样呢?(猜测学生会说:对折)师:接下来请以小组为单位,对折你手中的图形,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他们

是对称图形么?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猜测学生会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师:这些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师示范画对称轴。(强调画对称轴用虚线。)

2、师:把这些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会怎么样?(猜测学生会说:重在一起)师引导说出:完全重合。

师:能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这种图形准确的说,在数学中叫轴对称图形。

三、创造“轴对称图形”。

师:今天老师还给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对称图形,谁能说说老师是怎样剪出这些图形的?(生:先对折,再画一画,最后剪一剪。)

师引导学生共同剪一件衣服。(重点演示是从折痕的地方画图,再剪)

师:以小组为单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仔细观察你剪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四、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去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吧!

1、显身手

①课本29页做一做。②33页1、2题。

③师:同学们判断的太好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难度大的,大家来看看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小鸭图、平行四边形)

2、猜图形。课本33页第3题。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对称吧!对称不仅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只要你用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到处都是数学 的足迹。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张贴学生及及教师的剪纸作品

第三篇:数学二年级下册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 学生:游乐园。

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滑滑梯、坐缆车……

像这些小朋友、风筝、缆车等都在运动,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运动。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图形好看吗?(教师出示青蛙、蝴蝶和天安门图、脸谱。)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自主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感悟新知

1、出示例1。动手操作,剪一件上衣。

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出示课件)

(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2、剪其他图形。松树、桃心、葫芦。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3)老师想知道,你怎么知道你剪出来的图案是对称的呢? 师:要想知道左右两边图形能不能完全重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折。

3、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图形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师: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4)用铅笔画出自己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5)展示其它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

(6)画出教材第29页例1 上的三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所有的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吗?拿起你们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起试试看吧!(注:用笔把对称轴画出来)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张贴学生及教师的剪纸作品

对称轴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过程与方法: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4页)

1.主题图。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事物引入,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根据图形的变换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教师可从此处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的知识对这些图形的设计进行分析,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2.例1上面的内容及例1。(课本第三页)教材通过例1上面的内容,让学生画对称轴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在“例1”中,首先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由观察“松树”这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观察两个“小草”图形成轴对称,从而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松树)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小草)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并为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做准备。

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复习旧知。

让学生独立画出例1上面图形的对称轴,帮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有什么特征。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虚线是它的对称轴(教师也可以先不出示这条虚线,让学生画出它的对称轴。)进一步学生会发现,如果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

(3)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 与A′、B 与B′、C与C′)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

例如,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数学概念是“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一变换的每对对应点A、A′,都垂直于同一直线l,且被直线l平分,则这种变换叫做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直线l 叫做对称轴,对应点A 和A′叫做关于轴l的对称点,在直线反射下的对应图形叫做关于轴l 的对称图形。”(马忠林,《几何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在初中数学中,概括成“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得这么准确,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折叠”“重合”这些基本特征概括出来就可以。

再如,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在初中数学中概括成“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我们不要求学生概括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能像书上的学生那样直观描述就可以了,使学生知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例2及“做一做”。(课本第四页)

(1)例2。

教材通过让学生画小房子的另一半的活动,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使学生在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屋顶、房体及大门)的基础上,进一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窗户)的轴对称图形。教材中的小精灵提问“怎样画得又好又快?”就是提示学生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好画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只要找到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就可以了;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方面的知识来找到关键点的对称点。

巩固并小结:做一做。

教材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学生根据书上的折法,在头脑中将彩纸展开,对这个图形先做一次轴对称变换,再对得到的图形做一次轴对称变换,得出最后的结果。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后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第五篇:吉林省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1认识轴对称图形

吉林省2019-2020学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1认识轴对称图形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2分)(2019六上·江夏期末)对称轴最少的图形是()A.圆     B.长方形     C.正方形     D.等边三角形     2.(2分)(2019·揭阳模拟)下面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圆     B.梯形     C.等腰三角形     3.(2分)下列图形中:角、线段、直角三角形、长方形,其中是对称图形的有()个。

A.2个     B.3个     C.4个     4.(2分)(2016·普洱模拟)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圆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5.(2分)下面的图是从哪一片上剪下来的。

A.B.C.二、判断题(共3题;

共6分)6.(2分)(2019四下·鹿邑月考)汉字“田”“日”“国”都是轴对称图形。()7.(2分)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

8.(2分)(2019六上·通榆期中)平形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三、填空题(共2题;

共2分)9.(1分)轴对称图形周长________。

10.(1分)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选一选。(8分)(用序号作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四、解答题(共3题;

共15分)11.(5分)下图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再括号里画√。

12.(5分)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涂上颜色。

13.(5分)(2019五上·龙华期中)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方框里画“√”,不是的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1、2-1、3-1、4-1、5-1、二、判断题(共3题;

共6分)6-1、7-1、8-1、三、填空题(共2题;

共2分)9-1、10-1、四、解答题(共3题;

共15分)11-1、12-1、13-1、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图 3、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教材100-103页 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 设计理念 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是一种活动,而数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是数学化”。这种数学观区别于把数学看成是印在书上或铭记在头脑里......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最终定稿]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 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

    2014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5篇]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

    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例1,83页例2. 二、教材分析: 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况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