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敏10分钟教学片段教学设计
《线段、射线和直线》10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动手操作和有序观察的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区别线段、射线和直线;理解角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老师请你们来猜个谜语。有始有终,打一条数学中的线。
(注意手势和动作)生:线段
师:真聪明!(板书:线段)回忆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师在黑板上画出)师:真不错。接下来请大家观察这幅图。
二、教授射线
师:从这个手电筒出发,穿过小孔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生:只有一个端点、直直的、可以向一端延伸。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另一端无限延伸的线,叫射线。(板书:射线)师:想象一下,接下来这条射线将延伸到哪?
生:穿过屏幕,穿过教师,穿出地球,穿向茫茫宇宙…… 师:射线就这样向另一端无限的延伸延伸,永远没有尽头。师:既然射线向另一端无限延伸,我们可以把一条射线画完吗? 生:不能
师:对,射线永远也画不完,但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只画出射线的一部分。
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射线)观察,射线还可以怎样画?老师只可以由这个端点出发向右边延伸吗?
生:不是。还可以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斜着画。(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拿直尺演示)
师:由这个端点出发可以向各个方向画出射线。
三、比较线段与射线
师:请你们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认识直线
师:接下来,还有一位线条朋友在等着我们呢(出示直线)师:瞧,这位神秘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没有端点、直直的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向两端延伸)生: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像这样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叫直线。(板书:直线)师:(在黑板上画出)还可以画得更长吗? 生:还可以向两边分别画长。
五、比较三条线的区别
生:端点个数不同;直线、射线可以延伸……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量量这三条线的长度吧。
生:线段长30厘米、直线、射线不能量出长度,因为直线、射线可以延伸。
六、总结
师:请你们根据老师提供的表格说出这三条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篇:白杨 10分钟片段教学
白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种和神奇和特别的植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白杨
师:不错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它有何神奇特别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
2、交流讨论:a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b 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直 大 高 生长环境恶劣)
3、汇报交流成果:从课文找出句子回答。你还喜欢文中的句子,把它找出来。
三、指导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师:哥哥最后一个问题,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为什么却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爸爸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全班齐读爸爸的回答。
师:大家读的都非常不错,但是读的好还不够,你们在读的时候读懂了吗?那我现在考考
你们“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生:不是,他也在表达他自己的心声。
师:那他是要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声呢?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师:是啊,爸爸这种立志像白杨树学习,扎根西部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文
章的最后写到,爸爸笑了。他为什么会笑呢?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师:看来大家都是聪明董事的好孩子。一看课文就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他先是借白杨树比喻自己,以此托物言志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的孩子要像白杨树学习。现在我们再带有感情的把爸爸的话读一遍。
四、总结
同学们,虽然在我们生长的城市难得见到白杨一面,但从课文中,相信大家对白杨树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作者点点滴滴的记叙中我想大家不仅对生长在西部,新疆的树和人有的不仅是喜爱,还些许的
第三篇:触摸春天10分钟片段教学
触摸春天
一、教学目标: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安静创造的奇迹。
2、从句中中找出关键词体会句子中所体现的奇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奇迹”这个关键词,体会盲女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她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板书“奇迹“,同学们认识它吗?谁能告诉我奇迹是什么意思。
奇迹: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老师认识一个叫做安静的女孩,可她十分了不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她都创造了哪些奇迹吧。那就让我们和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板书:触摸春天
二)
1、开书82页,快速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请生从课文中找并说一说。
•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2、从第一、二句中那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奇迹呢? 请生说一说
3、师:作为一个正常人,要做到这些十分容易,可对于一位盲人来说,这真是了不起,可以称得上是“奇迹”。
春天来了,公园里百花盛开,看,安静也来了,她慢慢地伸出双手,轻轻地向月季花靠近。孩子们,蝴蝶抓到了吗? 生回答。
4、作者之前想到了吗?你们之前想到了没有呢? 生回答。
5、师:这种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文中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 生回答。
6、请同学们注意“!”从这个标点符号可以看出什么? 生回答。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读出这种惊叹。
7、是什么让她创造了奇迹? 请生说。
是啊,她喜欢花,喜欢春天,虽然她残疾了,但是她没有悲观,在这个春天的花园里,她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触摸到了春天,享受到了春天的乐趣,这就是热爱生活。
师总结: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身陷困境的时候,能够和安静一样,积极,乐观,热爱生活,那么也一定会战胜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教学反思:
第四篇:《一双手》10分钟片段教学
《一双手》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
授课人韩育婷年级:丰乐中心学校四年级课型:片段教学课时:10分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从外观角度了解这双手,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交流讨论感知语段;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
难点: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课前准备:
课件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两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张迎善的一双手。(板书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这些词标出哪些是描写张迎善的手词语
裂纹惊讶肥皂老茧铸造厘米岔道平均裹着胶布 栽树磨透介绍惺忪得逞鼓皮肥圆胶布裹住磨光
三、细读文本,体会感悟
师:是呀,这真是一双特别的手,难怪给作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同学们这双 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
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这是一双()的手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 p30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描写这双手的语句用“—” 画出来,用(自学批画)汇报交流: 提问:这双手有什么特点呢?
(1)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 木!我本能的想抽回手来,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 本能的想抽回手来,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握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A、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追问:老松木是什么样的?(老松木是指生长年代长的古木,木质硬、粗)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板书:粗糙、坚硬
B、提问:你还从这句中的哪些词体会出张迎善手的粗糙、坚硬? 抓住“一瞬间” “惊讶” “本能 想抽”说明张迎善的手太粗糙坚硬,让人握起来太没有手的感觉了。读出你的感受。
D、在这句中还能感受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大手)理解“裹” :查字典理解“裹” :包住,为什么不用包住?
师:看来作者用词非常准确,一个裹字既写出了张迎善手的巨大粗糙,还写出了 他的热情。师:作者初次见到张迎善,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了这双手?(摸)
师:你还从文中哪句话感受这双手的特点?
(2)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 干蘑。
干蘑。A、这里再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追问“鼓皮”和“干蘑”什么样? 摸摸自己的手,什么感觉?再读一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指名读
师: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张迎善的手粗糙而坚硬,就把你的体会送 到文中读一读,自读。板书:比喻恰当,把手指比作。
B、这句中你还有其他的体会吗? 老茧布满每个角落(说明这双手的辛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一次作者又是怎样了解到张迎善的手?(看)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3)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呈木色 纹络深 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黑土色 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认真地洗过 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引导学生抓住尽管张迎善事先认真地将手洗过,但因为长年累月的种树与泥土打 交道,手早已成为木色,纹络也已染着黑土色了。自己读读 问:还有哪些不同的体会?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 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抓住“没有指甲”、“裂纹”、“缠线”体会这双手伤痕累累,奇特的感觉。板 书:伤痕累累 同学们平时我们剪指甲时不小心剪到一点肉,就会疼的不行,何况张迎善整个大
拇指,都没有指甲,整只手布满伤痕,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过渡:接下来作者又如何更进一步了解张迎善的手呢?(量)你还从哪儿感受到 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 24 厘米,宽 10 厘米,厚 2.5 厘米,这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A、你总那里感受到了了双手的大? 体会数字的作用: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双手的确是一双大手。
量一量自己的手,比较一下,指名读。引读:张迎善的手真是-----天下第一号大手。
五、总结全文
张迎善的这双手在大家眼里一定是奇丑无比的,可正是这双奇臭无比的手创造了美,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住双手形成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粗糙
宽大
伤痕累累
第五篇:《 课间10分钟》教学设计
课间1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学校里和同学和睦相处,遵守学校的各项秩序。教学重点:
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教学难点:
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教学准备:
1.歌曲《课间十分钟》、铃声录音。
2.学生制作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学生把桌椅摆开,空出一块场地。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8-P29页内容,话题为“下课了”。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0页内容,话题为“上课铃响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也跟着来到了这个新地方,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你们高兴吗?你们瞧!他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