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3)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4)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感兴趣的地方,体现其吸引人之处。
2、过程与方法:
在背、收集、讲、写中提高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交际,学会写作,学会语文知识点。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感兴趣的地方,体现其吸引人之处。
2、读背、积累古诗句和三种类型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美感,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四、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②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四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 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学生交流。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 二 课 时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 三 课 时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 四 课 时
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风景类,物产类;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第二篇: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境揭题
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师揭题:感谢和安慰。
二、学会感谢
1、刚才这个画面能播放出来,还得感谢谁呀?我们已经用掌声表示了感谢。想想,还能说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感谢?我们感谢他的态度应该怎样?
板书:真心实意
2、谁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谢?
3、师小结。
三、学会安慰
1、老师也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前几天,咱班设立了这个“小烦恼”信箱,(课件出示:“小烦恼”信箱)里面收到了很多来信。你们愿意帮忙解除同学的烦恼吗?
2、从“小烦恼”信箱里抽出信,生生互动,根据学生“安慰”该生的话语,师相机板书:鼓励、同情
四、整合升华
1、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感谢和安慰。最近,我们班的同学去了市特殊学校参观,老师这里有一组参观的镜头。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这些同学对残疾人们说了些什么?残疾人们有什么反应?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感谢和安慰 真心实意 鼓励、同情 话语得体
第二课时(习作教学)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
3、理解“胜似亲人”
4、明确习作要求。
二、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看图。
2、生交流看到内容。
3、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4、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
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指导图前想象。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指导图后想象。
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
四、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再读习作要求
2、介绍看图作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导入:(直接课题揭示)
学习“我的发现”请两个学生,一个扮小林,一个扮小东,读“我的发现”,听了对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的发现: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再次默读我的发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先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补充。
3、资料袋交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自由读诗句。请生读,把诗歌读准确、流利。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3、教师点拨提示:《过故人庄》,诗的大意。诗中写道,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座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4、练习背诵诗句。
三、展示台
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内容:
1、激发情趣、启发谈话
2、分小组展示。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
3、组织交流、展示风采
4、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教学反思: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2、学会听别人说,边听边思考。
3、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教学过程: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很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
烦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过吗?
2、读一读
读本次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3、说一说。
小组交流,谈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不便之处。如果问题已经解决,说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也可以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讨论怎样解决。
4、议一议。
把小组交流好的同学推荐到班里汇报,交流有无更好的方法。
5、评一评
哪一组问题提得好,问题解决得好。习作
教学目标:想象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1、写前启发。先讲一讲读过的童话故事,带入童话故事的王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想象空间。
2、提出习作要求。出示课文中的图,供学生选择,也可选择其他动物。想象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
3、写前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的动物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4、动笔写故事。
5、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故事编得有趣、情节曲折的或某一点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同时指出存在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6、修改自己的作文。
7、把自己写的童话故事读给朋友听,分享习作的快乐。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教学过程:
1、读一读:自由读词语
2、谈一谈: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每组是意思相反的词,上边一列词,感情比较厌恶,叫贬义词;下边一列词,感情比较喜欢或者是敬佩,叫褒义词。
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语。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积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并能理解其意思。
2、通过生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2、小组交流成语意思,可查字典解决。
3、全班交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达到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4、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八字成语。
5、5、交流自
己还知道的一些八字成语。
二、“连连认认”
1、借助拼音自读,试着连一连。
2、汇报并说理由:
“谎”,与说话有关,左边是言字旁。“笛”,笛子是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头。
“棍”,木棍是木头做的,是木字旁。
“港”;港都与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
“愤”,愤怒与心情有关,左边是竖心旁。
“袜”,袜子跟衣物有关,左边是衣字旁。
“捆”,捆书要用手,左边是提手旁。
“妇”,妇女是女子,左边是女字旁。
3、齐读——指名读——扩词练习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懂故事内容。
2、理解寓意,明白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能跟着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看法 或方法。
3、结合实际会谈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 一-“成语故事”
1、自学成语故事:读不懂的可看图、请教同学、查字典等。
2、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二、“成语故事擂台”
1、自由准备成语故事
2、然后分小组举行擂台赛,获胜者参加全班的擂台赛。
教师可和学生共同制定一张评分卡,师生共同评议,对优胜者给予表扬。可贵的沉默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 教案
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 教案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②小黑板,词语卡片。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四课时 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
语文园地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文里有新鲜感的语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语句。“词句段运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所见》。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语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成语学习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学生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问题不大。
交流平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鲜语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成语——通过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成语的特点。句子——借助不同的朗读方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给小组取名字——合作创新,为兴趣小组取符合其特点且有个性的名字。
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成语的特点。3.指导学生练读句子,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
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难点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读句子,交流自己体会句子意思的方式。
重点
学会交流。难点
体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一、交流平台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2.请两位学生朗读。
3.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摘抄。4.全班交流。
5.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1.出示下列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3.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4.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5.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6.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近义词。)7.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我们还可以怎样读。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提示。
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4.展示读句子。
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精神。5.教师小结。
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可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
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2.背诵古诗《所见》。
重点
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难点
背诵古诗《所见》。
一、词句段运用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
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2.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3)人看了名字就能记住。3.小组同学合作为组取名。4.全班交流组名,教师点评。
5.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完成。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诗。
同学们,昨天你们有没有积累新的知识呢?愿意交流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首古诗。
2.看图了解诗意。
(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2)师总结:夏季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3.了解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4.初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
(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樾:“树荫”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欲:想要。捕:捉。
鸣:叫。)(3)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①美美地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②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③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可爱……)(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5.尝试背诵。
语文园地
牧童
黄牛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所见
林樾
鸣蝉
“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积累本中的内容,并评选“最佳积累本”,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在教学成语时,我仍然采用交流的方式,只稍作提示,由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特点。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这一内容,在采用交流的方式之前,我先给学生以指导。对于组建兴趣小组并取名这一内容,我事先让学生组建好小组。课堂上,我打破学生座位的障碍,大胆地让同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这一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自取组名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在古诗的教学中,我讲了学生难理解的,引导他们赏析古诗,进入情境,从而快速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