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廖晓红《长江》教学设计
参加省电教馆2011年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
初中地理《长江》教学设计、课件
隆回县六都寨镇中学 廖晓红老师
电话:***,QQ:499352603
教学目的
㈠.知识要求: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㈡.能力要求:
1、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
2、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㈢.思想教育要求:
1、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
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
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各段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
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法,配合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播放《长江之歌》(课件第№2页),提问:这是首什么歌?对,这首歌的名字叫《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长江。
接着欣赏宜昌卫视关于长江《游三峡》的短片(课件第№3页)。
(板书)长江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要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是什么吗?
(副板书)一般思路(课件第№4页)
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学习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一.长江的河流概况 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放开课本P46,读图“长江水系”,找出她的源头、流经的省市、注入地(课件第№6页)。
(讲述)长江源于唐古拉山脉,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这里冰川广布,冰川的冰雪融水就是长江的源头。(课件第№7-9页)
流经(课件第№10-13页)青海、四川、西藏自治区、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提问)长江流经了这么多地区,那么她有多长呢?
对长江全长6300Km,是我国的第一长河,你们知道问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吗?
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课件第№14页)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那你们知道世界前两大河流是那两条吗?
(尼罗河长6670Km 亚马逊河长6480Km)(课件第№15页)长江不是单一的一条干流,在沿途接纳了众多的支流,使江面展宽,流量大增。你们知道长江有支流吗?(课件第№16页)有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长江很长,在各个河段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长江各段还有哪些名称呢?
(讲述)长江的北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
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称黄埔江。
有很多人都把这些名称误认为另一条河流,你们说对吗?(不对,因为它们只是长江干流的一部分。)这些把河流分成了很多小段,但我们一般把河流分为三段,也就是上游、中游和下游。你能说出长江的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吗?
(湖北 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课件第№18页)二.长江的河流特征 过渡:上节课我们讲了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你们还记得都有哪些吗?(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那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流量大、汛期长、无冰期、含沙量小)我们的长江除了这些共同的特征外,还有什么特征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长江的特征
板书: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1、长江上游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分析上游。指的是那一段?(各拉丹冬——宜昌)对!大家先来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课件第№20页)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
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虎跳峡、三峡)那么我们可以总结出上游的特征是: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课件第№19页)〔转入〕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地势低平,河道蜿蜓,水面宽阔,枝城到城陵矶的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支流的特点又如何呢?(多支流和湖泊)那么中游的特征又是什么呢?(课件第№20页)
2、中游的特征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课件第№19页)
转问: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
讲解: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上朔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受海潮的顶托而倒流,泥沙堆积,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我国第三大岛。下游的特征是什么呢?
3、下游特征: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承转〕我们已经知道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那么,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
呢?
接下来同学们欣赏一段宜昌卫视关于长江《游三峡》的短片,加深对长江上中下游特征的理解
三、长江的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 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课件第№21页)
1、天府之国、鱼米之乡
由于流程长,流域广,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国”,下游多“鱼米之乡”,物产丰富。
2、黄金水道
(引入李白诗《朝发白帝城》)(课件第№22页)
述: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内河的60%。
3、“水能宝库”
问:主要哪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课件第№23-24页)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
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课件第№25页)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课件第№26-28页)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
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课件第№30页)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然后看幻灯演示 长江三峡工程 问: 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课件第№31-38页)
〔转问〕那么,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不,如98年洪水)
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课件第№37-38页)
据调查考证的资料显示长江干流主要 在1935、1954、1981、1983、1991、1995、1996等年发生了大洪水。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1、植被破坏
2、人与水争地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课件第№39页)
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
那么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课堂练习:看幻灯演示(课件第№42-46页)
课件见所附光盘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教学设计孙晓红
2013年正月初一,6万人到湖南韶山旅游,14年正月初一,10万人到韶山旅游,15年正月初一,12万人到韶山旅游,说旅游可能不太合适,他们也是来拜年的,肯定不是给你们,给谁啊,毛泽东。1893年出生,和你们一样,90后吧,不过他可没你们幸运,毛泽东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的最高学历相当于现在的中专,湖南第一师范。之后就投身革命。但正是这个学历不高的人,成为了中国人彪炳史册的领袖。自1840年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想让中国人站起来,我们数一下,魏、林、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坦率地说,蒋也不想让中国人扒下吧,可谁让中国人站起来了,唯独毛泽东。建国前,他领导人民打败了日本人,建国后打败美国,印度,苏联,南越,打败了联合国十六国联军,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改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他领导中国人民告别了东亚病夫的时代,并成为拥有两弹一星的东方巨人。更可贵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
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
第一步——“了解”:通过课前或课上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了解基本史实。第二步——“理解”: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三步——“见解”:通过开放性学习,我们要大胆创新,敢于质疑,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启迪。体验式学习法:
我们学历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我把它叫做体验学习法,就是同学们在这里听课,我希望大家不是被动的。我们听课的时候要思考,要把自己摆进来。这样的课听下来,我们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体验学习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叫做直接体验,借用毛泽东的一句话:“要知道李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李子的味道”。这叫直接体验。但是,对历史而言呢,这个直接体验,基本是做不到的。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所以呢,还有另外一种很聪明的方法,我们叫间接体验。比如说我们通过书本的学习,我们通过一种模拟的、情景的、感同身受的方法去感悟历史。这个时候我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所以这就叫间接体验式学习法。这节课我们就试一试间接体验式学习法。第一步——“了解”:
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内涵)?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何作用,其地位如何?(评价)
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
2、毛泽东思想 完成表格验收
毛泽东思想还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回答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举例子说明: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还有啥呀?举个例子吧。举个例子吧,朝鲜战争,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留弹。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阐述为一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各打各的,实质上说的是要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简单说吧,你打你的,我让你打不着,我打我的,打得过就打,这是歼灭战,打不过就跑,这叫运动战,放在一起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毛泽东指挥过422场战役,几乎没失败过。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面:三个世界的划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思想政治和文化路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二步——“理解”: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结合毛泽东诗词理解不同时期毛泽东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作用,体会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沁园春 长沙(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鉴于封建军阀势力强大,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国民大革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创作的《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和“到中流击水”的斗争渴望。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力主沉浮,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西江月秋收起义
(1927)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就明确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和中国农民是革命主力军的思想。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境的秋收起义,结果失败。这时的毛泽东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他有两个选择:继续攻打大城市,而且这也是党中央的指示,在政治上不会犯错误,不用冒风险,另一个是井冈山(穷乡僻壤)这个是要冒风险的,搞不好是犯错误的。
(1)、毛泽东选了那条路?为什么?
背景:毛泽东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分析当时的形势,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农村进军。(中国革命的主力是谁,农民,在哪?当然在农村)他带领队伍到达了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毛泽东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和俄国革命道路正好相反,俄国走中心城市道路。国情不同。
(3)这条路后来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教师总结:毛泽东不去长沙而去了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老师认为这也是毛泽东的过人之处: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还善于总结。
毛泽东发动人民战争,表达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和勇气。
这个时期,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分两步走的原因是什么?(由国情决定)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消灭资产阶级,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但现在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所以毛泽东清晰地分析了当时中国形势,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国情,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物)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使中国人民清楚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途,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有力地指导和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11946-1949)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蒋家王朝灭亡了,毛泽东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战争即将胜利,革命第一步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结束,怎么走向第二步?第二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怎么样让党干干净净的的执政啊?新中国即将成立,谁来当家作主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共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的敌人是不看好我们的。天下大乱,零分。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做出了回答。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建国后)《水调歌头·游泳》(1956)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毛泽东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规模和灿烂前景。众所周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997年就动工了。毛泽东所设想的“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象,经过中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而今三峡大坝已经矗立在世人面前。
社会主义建立后,敌我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同时中苏关系恶化,失去借鉴模式,自己探索,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做了以上报告,其实主要还是解决党的执政问题。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是没有这些论述的)
我们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涵,理解了毛泽东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作用,学历史要为现实服务,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自己的见解。
第三步——“见解”:通过开放性学习,我们要大胆创新,敢于质疑,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1、区分三个概念:毛泽东个人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
2、有人说,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和灵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放性思考题)
70年前,毛主席为中央一个烧炭的普通战士张思德同志举行追悼会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从此,“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毛主席终其一生,所致力的就是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
“人民战争”。人民解放军。“人民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人民政府”。人民公仆。
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喊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强音:“人民万岁”。这就是人民领袖毛泽东。一身的正能量。毛泽东为什么赢得人民人崇拜啊,因为他崇拜人民,只有崇拜人民的领袖才能赢得人民的崇拜。
所以说:为人民当家作主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也是毛泽东思想 “无敌于天下”的秘密所在。
3、有人说,我们今天有邓小平理论,有三个代表,有科学发展观,不需要毛泽东思想了,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结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谈一谈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开放性思考题,以史为鉴,反思社会。)
思考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经商,为什么执政,为什么工作,为什么搞研究,(以史为鉴,反思自己,反思社会)
指导当下领导人治国思想,邓、江、胡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习近平十八大讲话大有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之风。
十个没有,从严治党治军,用群众运动和革命运动来打击官本位、金本位,打击腐败,让领导和干部夹起尾巴做人、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看官员,轻其言,重其行,看他怎么做,不看广告看疗效。
毛泽东统治下的延安很干净,推广到全国,毛泽东最憎恨的现象就是为害百姓,杀了刘张七官后,中国很干净。反思现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混乱。曾经的为人民服务一度让位于为我服务,为人民币服务。而在这种思想下,我们的市场经济开始混乱,贪污腐败的有了,毒奶粉有了,卖孩子的有了,吸毒贩毒的有了,让一部人先富起来后他就死活不带动后者富起来的人有了;
在这种现象下,坚守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商人要反思,官员要反思,每个中国人都要反思。做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也要反思。你为什么而学习?
反思自己,为什么学习?中国人每个人都要反思,如果每个人都以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学习或工作的根本,那我们的社会会更更和谐,更干净。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意义之所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习近平
第三篇:廖红英《画家乡》教学设计
人 教 版 第 二 册 语 文《画 家 乡》教 学 设 计
龙师附小
廖红英
教案背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画家乡》通过五个不同地方的孩子介绍了祖国大海、山里、平原、草原和城市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是多么辽阔,是多么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号河山的感情,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热情。
教学方法:以读悟文,表演法 知识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课文插图 2.字卡、词卡 3.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带大家去祖国各地参观好吗?注意边看边想一想,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课件展示:各地风光图片)
2.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景物美吗?指名答。
3.是啊,我们祖国各地真美啊!今天还有五人小朋友想告诉我们,他们从小生活的家乡更美。那这五个小朋友是谁呢?他们的家乡又在哪里呢?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画家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2.课文都介绍了谁的家乡,他们的家乡都在哪?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平平的家乡在──平原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三、精读课文,指导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吗?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1)请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2)再请一名学生示范朗读,学生划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3)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拣、贝、壳” 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那么……那么……”的句子,表达对大海的喜爱;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的多。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读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对家乡的喜爱; 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三)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四、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2.自学汇报展示:
(1)抢认生字:原、奔、密、匹、市、楼(2)解说员解说图画。(3)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3.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____。
4.感情朗读。
四、游戏活动,巩固练习
(一)奇妙的口袋
准备:漂亮口袋一个,硬字卡若干(上面写出了本课的词语)
玩法:请学生伸手到口袋里摸字卡,念对了大家鼓掌,还允许再摸一次;不会或念错,换人。还可增加用该字组词的练习。
(二)比一比
四──匹
下──虾
贝—见
现──宽
五、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我们刚才已经游览了五位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多美啊!老师觉得我们的家乡也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烂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
2.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3.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板书设计 画家乡
涛涛:海边海、船、贝壳 山山:山里山、水、树、蘑菇平平:平原稻子、棉花、菜地…… 青青:草原草、羊群、马
京京:城市街道、楼房、街心公园……
教后反思:学了这篇课文,学生受到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画家乡的环节,学生非常喜欢,一张张鲜活的画透着孩子们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句式练习时,有些学生词语积累较少,练习没达到预定的要求。
第四篇: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程晓红
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中午!精神怎么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我们以后上四年级要学的一篇文章,很有挑战性哦!有没有信心学好?大家一起读课题!2.看到田园,你想到些什么呢?
预设:你的想象加上你的表达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你的积累真丰富!(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课题)
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就叫作诗情画意!
3.你们真了不起,我都已经感受到别样的韵味了!在欧洲西部就有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国度,她就是荷兰!(板书)
4.去过吗?老师也没去过!今天就让我们结伴,漂洋过海,去欣赏这个诗情画意的国度!请大家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感受画面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感受荷兰,我们必须先做点儿准备,老师为大家挑选了这样一组四字词语,能读好吗?
请一生读。
看着我们这样的词语排列,你能否在读词语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也让它变得有一些诗意呢?你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排来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先读,然后试说,联系自己的感受,最后再读)
极目远眺
辽阔无垠 仪态端庄
剽悍强壮
绿意盎然
悠然自得
舒缓平稳
默默无言
边交流边读。
词语本是无声无息的,可是在同学们的口中却变得有滋有味,谁能连起来读读,细细品味,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竟也成了一首优美的小诗,大家一起诵读!2.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荷兰的印象,你想怎么说? 学生交流。预设:
1.你关注到荷兰牧场的奶牛!
2.荷兰原野的骏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你欣赏到荷兰夜晚的人们!
4.你还观赏到如此美妙的天堂般的草原!
过渡:很好!这是荷兰田园风光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而且是相当美好的第一印象!
在老师的脑海中,对于荷兰,也深深印刻着一些画面,与很多同学是不约而同哦!大家看„„伴乐欣赏!
极目远眺,荷兰的原野辽阔无垠!
在绿意盎然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紧接着)黑白两色的奶牛仪态端庄,成群的的骏马剽悍强壮!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荷兰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行驶得舒缓平稳,到了傍晚,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难怪课文的第一小节便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好!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真真切切地走进荷兰!
三、品味画面 品读奶牛图
1.自己默读,想想本段写的是什么?(第二小节)
2.课文的题目是田园诗情,静静地欣赏,你体会到这一份诗情了吗?
(1)小牛与老牛形态的变化: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让司空见惯的小牛变成了诗意的孩子,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老牛变成了诗意的家长!它们俨然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多么有趣呀!(你读读看)
(2)有的牛背上„„有的站立不动„„
在作者眼里,牛儿的生活也充满了诗意,它们在思考什么呢?(问两三个同学)
牛儿在想着自己的家园,多有意思呀!一个思考写出了牛儿的诗意!(能读好吗?)
(3)大片大片美丽的郁金香,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芳香!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意的牛儿更是站在一个诗意的背景之下:这么温馨的牛儿一家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之中,它们自得其乐,谁再来读读,读出奶牛为大家带来的悠闲、乐趣。
请一位同学读第二小节!(伴乐)
4.我们真的感受到了田园诗情,读着读着,你是否记住了其中的几句话呢? 5.学生试背!
6.如此的美好,奶牛这样的悠闲有趣,带着这样的感觉,大家再读课题!我们共同回味一下,刚才学习第二小节时,我们首先读懂了每句话的内容;
然后用心体会了这幅图面的诗情;
最后美美地读读,表达出这份田园诗情!
刚才是老师领着大家看风景,现在请你自己走进去,一边读课文的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一边看风景,可以画一画,可以写写感受!学生自学!
品读骏马图
(1)这样的文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1.你真不简单,一下子就欣赏到诗意的背景!
2.前面的第二小节我们说奶牛站在“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这样一个是以的背景之下,现在的骏马是在怎样的诗意背景下呢? 诗意背景: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理解镶嵌:低地镶嵌在运河之间,说明这里的运河多,水多,难怪文章说荷兰是水之国!
(2)诗意的特写镜头:马(你已经注意到了诗意的特写镜头)
剽悍强壮是怎样一种体魄!鬃毛飞扬又是怎样一种速度呢?大家看: 请两位同学读!
你感觉到什么?(速度快)
大家听出了什么?(强壮、力量大)大家真会欣赏,现在我们一定可以把这句话读得更好!老师也感觉到这样一份力量,一种速度!
还从哪儿能感觉到骏马的诗意呢?(联系文章)
许多马儿会被人牵着,而这里的马儿是自由王国的主人,原野归它们所有!对极了,这里的马儿是自由的,没有约束,才能成为诗情的田野!“你们知道我在读这段时,心中澎湃着一个什么词吗?那就是自由,无边的自由。” 谁来读?读出这份自由!
如果说刚才奶牛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宁静与安逸,那么现在骏马为我们挥洒的则是一种阳刚和奔放!大家读课题!
品读天堂般的动物世界
不只是骏马和奶牛,绿色草原还是其它许许多多动物们的天堂般的王国,你发现了吗?谁来畅所欲言!
1.这里有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2.还发现了什么?
(许多动物相处和谐,非常自由)
哎呀!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和谐共生,和睦相处,多么惬意呀!
现在你就是一只肥嘟嘟的可爱的绵羊,你的内心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你该怎样来读这样的文字呢?大家集体读!
一派安闲的、和睦而温馨的田园风光!大家再读课题!
欣赏到这儿呀!我们眼里看到的是美丽的自然、可爱的动物,大家能否在这两小节中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读一读,如果能吟诵就更好了!(最后配上非常诗意的音乐,想吟诵的站起来诵读,此起彼伏)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来到了荷兰的草原之上,我们的眼前是一种种诗情的、和谐共生的小动物,我们分明感受到荷兰的田园诗情,但镜头还未涉及到大自然的主宰,荷兰田园的人是否像我们一样来去匆匆,是否像我们一样忙忙碌碌,请同学们课后自己继续用心阅读„„
第五篇:《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本文是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也是本册的第一个主读课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语句分析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把长江拟人化处理;先从描写长江“醒来”入手,然后从多方面猜想式的描写长江“醒来”后欢愉的原因,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层次清楚的借歌颂长江来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借歌颂长江来表达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主题。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本文的文体知识可以不讲解,课堂上着重学习此文的内容,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的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等。
【思路设计】
本文的题目是《长江》,长江客观的说就是一条大河,怎样将长江这一大河的内在美和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意义,向读者传达出来。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解了这一重点,进而给学生一个启发:原来可以从这样的角度、从这些方面看长江,可以表达这么深刻的主题啊!从而给学生以后练习写作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
热爱。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
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板书:长江
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们用“三读”学习法学习本文。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在读课文的同时,一定要拿起笔来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指生朗读课文。
1、正字音。
2、识词义。
(朗读指导)朗读课文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的变化,来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文中描写了长江哪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3、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4、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不是。象征了祖国新时代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板书: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5、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祖国的新时代的到来,使新中国又焕发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
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
1、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板书)
拟人、反复、比喻、排比(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例如:
(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 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3)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4)句式仿写“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2、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明确:无啰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本文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
3、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课堂小结】
1、同学们,我们共同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板书设计】
长
江
郭 风 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拟人、比喻、排比、反复
【布置作业】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背诵下来,积累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