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5篇

时间:2019-05-13 01:0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窦桂梅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窦桂梅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第一篇:窦桂梅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窦桂梅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生:圆明园。

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

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所以我愿意用两堂课领着同学们再次走进圆明园。

(课件: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

师:同学们看。这个“进”和刚才的“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近”是离圆明园不远了,另一个“进”是已经到达了圆明园。

师:你准备怎样走进去?

生:用心走进去。

师:听他的,用我们的心,带着咱们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走进去,走一趟,体会一次,看看两堂课后我们又有怎样新的体会和思考?

师:我们打开文章,先看《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刚升入高年级的同学有这个自学能力,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测试,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能否流利、通顺地读一遍课文吗?如果行,你就用个动作、眼神告诉老师。

(生示意会读)

师:不读了,相信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齐读)

师: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

师:圆明园有多大呢?

生: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圆明园大不大?可我们刚才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可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

师:孩子们,这么大的一片废墟,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看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送到教材里,再读这段话。

师:再体会它就不一样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用上了一个连接词叫“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多好呀!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属于你们的创造。

(生齐读)

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究竟有些什么?

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生自读)

(生交流圆明园中曾有的景物)

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这“瑰宝”,你说这“精华”都是源于谁的创造?一起说,谁的创造?

生: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师:人的创造。

生齐读。

师,原来,不管刚才那个同学讲的是属于皇家园林,岁月沉淀,最终的结果,他是属于人类的。透过这些我们明白了,在圆明园里拥有的是人的——

生:心血

师:还可以说是

生:结晶。

师:还可以说是

生:智慧。

师:还可以说是

生:劳动

师:等等,等等。把这些都用加法,你看到的这些,你概括出的这些,得出人类智慧、汗水、劳动、结晶,所有的这些加上之后,最后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接:文化。

生接:文化史。

师:哎呀!这回,我亲爱的同学们,你再读这句话你该怎么读呀?恩!谁来?(出示)

生1读。: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理直——

生1接:气壮。

师:谁再来,注意,这句话不要为了朗读而朗读,你把它告诉别人,你该怎么读?

师:这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样的文化史变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生:再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出示句子: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借口)

生读。

师:我们刚才说他是强盗,我们就是恨也得有个借口,在那个时代在欧洲已经诞生了比如:贝多芬、歌德那些大师,如果西方产生了文明的话,为什么在中国他们成了强盗?我想,我们还小,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他们也找到了借口,原于我们在外交上的失败,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

(出示句子:焚毁前)

师读。

师:同学们,这些都原于老师看的一些文章,我愿与同学们透过刚才的词条回到下面的课文里去,而不单单就学这两篇文章,去读更多的文字。

(出示推荐书名、作者目录)

师:我要问问同学们,如果说课前我们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请问,现在我再问你,你还能像课前那样你的眼前只是一片大火,一片雄伟的建筑,你的眼前只是风景迷人的景观吗?我再问,圆明园这三个字我们在走近的时候体会的它拥有着世界中国文化使,我们又知道它剩下来的是你的恨,你的这样的滋味,难过,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要离开它,请问,这三个字,在你心中化作了什么呢?你的心中的情感难道仅仅停留在我自豪那是中国的文化史,是世界的文化史,浓缩的全是精华,我恨,恨的咬牙切齿,你还仅仅停留在一个自豪上,一个恨上吗?请问,现在你的感情会化作一种怎样的滋味,留给你的最后沉淀在你心中的圆明园是什么?

生:是失望。悲痛的失望,对龚自珍儿子行为的失望。

生:我认为圆明园这字眼它成了一个警钟,它让我们知道了祖国一定要大力发展。

师:那耻辱的柱敲响的是你心中的警钟,你的失望换一个词就是你觉得有一种?

生:耻辱。

生:我也是一种失望,对咸亨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失望,他们没有尽全力保卫圆明园,而是逃跑,而且后来也没有意识到要把自己的国家变的更强大,而是发动老百姓去抵抗,又损失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师:一句话,这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你心头上的?

生: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石头。

师:这就是你的失望,对过去的失望,但我从你的眼神里,看出你对今天和未来充满?

生:希望。(掌声)

师:圆明园今天已经作为了遗址,留在了我们的面前,正如同学木们重新对圆明园获得的认识一样,同学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竟然被三千个英法联军把这样的圆明园代表我们的这样的标志的毁成废墟。在离开圆明园的饿时候,在上完这堂课的时候,我还要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你们的学习太好了,我们不光停留在走进恨上,难过上,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份对未来的希望。所以,亲爱的同学们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比如课前我们思考的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必须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应该把这样的毁灭迁移到你心灵里去,伴随你的一生。这样,我相信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语文学习才是真正的目的,我愿与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我们获得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

第二篇: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案精彩片段赏析

【课案片段一】

师: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

生:“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生:“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师:好,我们再一齐读读雨果的话———

生:“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师:书中概括地说———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个人读,美读课文2-4段。)

【赏析】

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之一是对教材(文本)的超越,后来,她所倡导的“主题教学”又主张围绕一个主题提供给学生多个文本,让学生在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中深化自身的感受。上面这个片段就很好地体现了她的这个主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对圆明园的景色和文物描写得比较简单,学生从中还不能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美丽迷人,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窦老师将一篇拓展性的文本《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拓展性阅读,学生对圆明园的感受逐渐由“平面”趋于“立体”,由“单薄”趋于“丰满”,学生在进行语言量的积累的同时,语言的领悟力也在不断提高。拓展性阅读之后,窦老师让学生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内容一定有了更深更广的感受,也就自然能够读出真切的感情。在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的过程中,窦老师再次补充了一些片段性文本,具体再现了侵略者大肆抢劫、任意毁坏,最后焚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这些补充的文本与课文内容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多个文本整合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集成块”,最终达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良好效果。

【课案片段二】

师:一天多少小时?(学生回答24小时)

师:三天三夜多少小时?(学生回答72小时)

师:一小时多少分钟?(学生回答60分钟)

师:三天三夜多少分钟?(学生回答4320分钟)师:4320分钟是多少个半分钟?(学生回答8640个半分钟)那么会烧掉些什么?

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全体静默,出示画面: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半分钟)

师:这半分钟,感觉长吗?(学生答感觉长)

生:会烧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

生: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

生: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

师:把这8640个半分钟加起来,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啊。

„„

【赏析】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面这个片段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但我觉得却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细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在这个环节中,窦老师其实主要想问学生一个问题:三天三夜大火会烧掉些什么?为了使这个问题真正能鼓起学生想象的翅膀,窦老师采取了情境式的提问方法(我们可以将这种问题情境称为“阶梯式”问题情境)。首先,运用一些小问题作为铺垫,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时间之长。然后,窦老师启发学生,烧掉一幅世界名画只需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接着,播放烈火熊熊的无声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烈火熊熊的半分钟会烧掉什么?可以说,这全场静默的半分钟是情感流淌与撞击的半分钟,是想象的翅膀舒展与翱翔的半分钟,是内心愤怒与惋惜的半分钟„„虽然全场静默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半分钟是课堂中的一个“空白”与“间歇”,这种“空白”与“间歇”为学生想象与感受留下了空间;这样的“空白”与“间歇”如同国画中的“飞白”一样,是一种“美”。最后,窦老师再次让学生想象: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这个教学环节,教者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的情感也在逐渐地被唤醒与激发,这个细节充分反映出教者高超的教学技艺。

【课案片段三】

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下面出示书中的句子,请同学们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生: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都没有了。

„„

【赏析】

叶圣陶先生讲“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窦桂梅老师也曾说,教师要有意识地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在上面这个片段中,窦老师巧妙地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转换,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创生出新的文本,让学生通过对新文本的阅读加深对原有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与“没有„„”、“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这几组词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强烈的反差必定形成一种“张力”,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教者虽然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但实质上却在积淀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在朗读比较中得到了升华。

“文本转换”是窦老师常用的一种方法,记得窦老师教学《落叶》一课时,在让学生朗读“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这三句话时,也没有满足于学生将这三句话读好,而是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将课文中的“小虫”、“蚂蚁”、“小鱼”换成“我”,而且要发挥想象,说的句子要与课文中的不一样。在窦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迸发出无数创新的火花。有的学生说:“树叶落在地上,我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温暖的被子”;有的学生说:“树叶落在沟里,我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小竹筏”;有的学生说:“树叶落中河里,我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一顶帐篷”。文本的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使学生在想象说话中获得了新的体验。

【课案片段四】

师: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儿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讲下一个角色。)

生:我若是当时的皇帝,我会号召所有的百姓团结起来,即使用长矛、弓箭,也能对付洋枪洋炮。只要团结,就有希望。

师:虽然你的皇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发动群众———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会建造圆明园。我会把所有的钱用作军费。当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时,我会派出军队与他们战斗。如果打不赢,我会与他们谈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会给皇帝建议,派人去留洋,学成归来后制造自己的枪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会动员号召其他百姓团结起来与敌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和他们血战到底。即使我牺牲了,我的身体也要倒在圆明园里成为敌人的绊脚石!

„„

【赏析】

角色体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扮演角色,一种是进入角色。进入角色是一种境界。学生进入了角色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角色,也就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增强了思维的序列性,学习效果自然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进入了角色,他就会用角色去感受作品、感受生活、感受历史、感受人生,这样,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在上面的片段中,窦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皇帝、大臣、士兵以及老百姓,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想象一下,面对侵略者的暴行,自己会怎么说,怎么做。在教者的启发下,学生走进角色,成了角色,他们思绪万千,在强烈爱国情感的推动下,他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深而真的‘感’永远比细而碎的‘懂’更重要。”笔者认为,她的这一堂课不但充分诠释了这个观点,而且让学生在多元的感受中获得了一次难以忘却的生命体验。

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点滴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37 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教学实录,虽未见其人,却如临现场,真有“听其一席话,胜教十年书”的感觉。再此,谈咱们的几点看法,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是教学主线分明、层层推进,高潮迭宕起伏。两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着“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的主线展开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突出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训练。开头“走进圆明园”的教学,窦老师让学生看一看圆明园的图片,然后用一个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诸如“奇、妙、美、神”之类的字眼。其实就是训练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接着。“走进圆明园”和“走出圆明园”就是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内容,积蓄感情,直至将自己的感情溢于言表,书于笔下,与师生共享。

二是朴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了浓浓的语文教学味。从老师、学生共同书写“圆明园”三字,到赏析圆明园昔日的奇珍异宝;从板书中的“有„„也有„„还有„„”,到“(没)有„„也(没)有„„甚至(没)有„„”;从对于“毁灭”“破坏”具体手段的思考,再到“假如你是皇帝、大臣、老百姓等,你会怎么做?”的挖掘。都体现了窦老师她“深入文本,将语言文字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也应验了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训练呢?训练就是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古训。

三是教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学生课内学习逐步向课外延伸,延伸到广阔的生活空间。窦老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充分给学生作好“四赏”:一赏世界的奇观异景,雨果等名人对圆明园的赞语;二赏圆子被毁灭的残忍场景;三赏李大钊的诗句;四赏(提供课后阅读的书籍篇目)。让学生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好祖国灿烂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四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入情入境,既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也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诠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读“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的时候,教师尝试从不同的语速和不同的重音,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还有,朗读“毁灭”一段的时候,窦老师也示范伤心地读、愤怒地读,再给学生自由去练习读。因此在课堂上的感情朗读,学生也敢于张扬个性地读,淋漓尽致地读。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对于名师的教学特色,我们认为也还是要结合实际,不断的学习和运用。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尽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强“修炼”才是一位新型教师的追求和归宿

第三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

一、“走近圆明园”

师: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自读后齐读)看到这三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出示文字课件:走近圆明园)课前我们已经走近圆明园——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以及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你有哪些感受?

师:是啊,圆明园被烧、被毁,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学生若有所思)带着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师:课件(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这是——圆明园的废墟。

师: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144年然而却只圆明园的一角。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举手要说)

师:把这种感受带到歌中读一读。

生:(低沉、缓慢)“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师 :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打开书,齐读课文第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提示学生读时注意文化”一词)

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值。请用“……是……也是……”这个句式,说一说。

师: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价值?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生:读了2-4自然段,我体会到了圆明园当时的辉煌。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异宝。

师: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

生:可能800年吧。(学生又七嘴八舌猜1000年、1200年等。)

生:我估计怎么也得两千多年吧。

师:你很会说话,“两千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几百年,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教师趁机选择几幅名画和几件珍宝让学生目睹感受,学生流露惊奇神色。然后让学生带着感受读第四自然段。)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近春园组成,此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师: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

师: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大家会算,那么我们就来估算一下,看看我们这个大会堂,大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大会堂?

师: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学生发出感慨)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师:圆明园里所拥有的国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数不胜数……(学生依次说出)

生:所以我们说“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馆、艺术馆”。(让全体学生读这句话)

师:那好,请回过头来再读课文,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到,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学生读。)

师:继续谈——

生: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呢。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

师: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

师: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生:“蓬莱瑶台”在云端里若隐若现,仿佛人间仙境!

生:“平湖秋月”在夜晚的灯光映衬下感觉很朦胧,住在那里一定会做美梦。

生:“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冲晚霞,真壮观啊。

师: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

生:“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 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黄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 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师:好,我们再一齐读读雨果的话——

生:“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师:书中概括地说——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人读,美读课文2-4段。)

师:把书上概括圆明园的两句话也用“是……也是……”连起来变成一句话。

生:圆明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以,此刻在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

生: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

生:其实就是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句话。(即:“圆明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那么,圆明园所拥有的浓缩成一个词是什么?

生:我想是结晶。(生也有说是智慧、创造的等等)

生:是文化!(在互相议论中,学生脱口而出。)

师:对,是“文化”,而且是价值不可估量祖国文化!(回扣“不可估量”)请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

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学生朗读时语气各有不同)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

生: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师:结果——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朗读,并再次注意体会“不可估量”一词。)

师:英法联军是怎么做的?浏览第5段,用书上的词语概括概括。

生:英法联军是“统统掠走”,“任意毁坏”,“放火焚烧”。

师:“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生:要能拿的,就全部拿走,一个也不留。

生:就是能抢就抢,拿不动的就用车运。总之片甲不留!

师: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学生没有说的)那好,我这里有一段真实的资料,请读一读——

生: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牧、记者回忆——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 放满了红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师:把感情带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

生:“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学生个个表情严肃)

师: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熏是怎么“毁”?

生:不走就砸,摔。拿不走也不中国留着,都给弄坏。

生:我知道他们用枪捣毁大镜子,把上好的花瓶瓷器等随便往地下一扔……(教师再次出示资料,学生——)

生: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 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师:有感受吗?(学生纷纷点头)好,再带着感受朗读这句话。

生:“……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提示学生朗读“破坏”“毁掉”时,要表现出一种无奈、气愤、痛心的语气。)

生: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

师:一天多少小时?(学生答24小时)师:三天三夜多少小时?(学生答72小时)

:一小时多少分钟?(学生答60分钟)

师:三天三夜多少分钟?(学生答:4320分钟,有的学生动笔计算。)

师:4320分钟是多少半分钟?(学生回答640个半分钟)那么会烧掉些什么?

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全体静默,出示画面: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半分钟。)

师:这半分钟,感觉长吗?(学生答感觉长)

生:会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

生: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

生: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

师:把这8640个半分钟加起来,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啊。

生:圆明园本来是在北京西北郊,可大火笼罩了整个北京!所以,可以想象出圆明园这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是怎样化为灰烬的。

师:那就把感受带到课文中再读!

生:“1860年,10月6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

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下面出示书中的句子,请同学们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生: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都没了。

师:很好,你把这句最后的“还”换成“都”更准确了。(练说其他句略)正是(放映李大钊的诗句)——

生:“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深沉地朗读李大钊的诗句)

师:作为法国人的作家雨果,是怎么看待自己国家的行为呢?(默读雨果的文章,找出文中的句子概括。)

生:“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生:“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回过头来读全篇课文!(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师生一起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地朗读。)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教师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稍留残迹,全场沉默。)

师:现在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那么,留给你的是什么?(指着课题问)

生:这样宏伟的建筑毁于一旦,我只有难过呀!

生:留给我的是愤恨!

师:那就请你愤恨地表达吧。(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训练)

生:我很无奈。

师:那就请你“无奈”地说一说。(同一个句子,读出的是无奈的语气。)

生:有泪水,有叹息,有无奈,有痛苦……(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带着属于自己的感受朗读这句话。)

师:最后,请全体同学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天下所有的人!(学生读略)

三、“走出圆明园”

生:(教师再次呈现诗歌并朗读)“圆明园里,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师: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出历史的阴影。

师: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儿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讲下一个角色。)

生:我是当时的皇帝,但我没有兵权,我的兵权掌握在老佛爷慈禧的手中。我会号召所有的百姓团结起来,即使用长、弓箭,也能对付洋枪洋炮。只要团结,就有希望。

师:虽然你的皇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发动群

众--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帝,我不会建造圆明园。我会把所有的钱用作军费。当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时,我会派出军队与他们战斗。如果打不赢,我会与他们谈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会给皇帝建议,派人去留洋,学成归来后制造自己的枪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会动员号召其他百姓团结起来与敌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和他们血战到底。即使我牺牲了,我的身体也要倒在圆明园里成为敌人的绊脚石!

师:给自己掌声,为自己喝彩。(生鼓掌)但遗憾是,历史不能假设。请读下面的词条——

生: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生: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英法 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军阀混战时期,一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他 带的路。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正视一下历史。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很复杂,正如刚才同学说的,心中的滋味复杂了。学习一篇课文,最重要是要打开思路、学会思考。

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那么,请闭上眼睛,课前你眼前出现的是废墟,是火焰,那么,现在,你的心中,圆明园仅是废墟、是火焰吗?圆明园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师: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5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 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这才是这两节课 的学习的真正的目的。

第四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定稿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师:好,上课!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名言导入,激起情感波澜

1、师:(出示课件)同学们,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中国的圆明园。这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赞叹。雨果说过把法国所有的教堂里收藏的宝贝堆在一起,也抵不上这座光辉灿烂的东方博物馆。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师边板书边介绍)

2、师: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几乎完美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师补写“的毁灭”)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圆明园这样毁灭实在太可惜了。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生1:圆明园的毁灭。

师:好,请坐!你有什么感受? 生2: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生2:圆明园的毁灭。

二、整体感悟,奠定感情基调

1、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师:课文大家是不是都预习了? 生:(齐答)是。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课题,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好,开始!生:自读课文。

师:好,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主要讲了圆明园的一些奇珍异宝,还有圆明园毁灭的过程。生2:本文讲了有一些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最后一段讲的是圆明园的毁灭。

生3:前几段分别讲了圆明园的占地面积和布局,还有奇珍异宝,最后一段讲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师:好,请坐!总的来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后面的毁灭。

2、出示本课生词

师:这篇课文出现的词语比较多,你会读吗? 生:(齐答)会!

师:咱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的有没有错误的读音,给他纠正一下。生1:读词。师:有错误吗? 生:(齐答)没有!

师:谁能声音很洪亮的再来给大家读一读。生2:读词。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个词语读两遍。生:齐读词语。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预习的还不错。在这些词语里边,有一个多音字特别容易读错,是哪个音?

生1:“不可估量”的“量”liáng。

师:好,请坐!这个字是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你知道吗?

生2:“量”liàng。师:组个词。生2:“力量”。

师:好,请坐!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3:“重量”。

师:在这篇课文中它读几声? 生:(齐答)二声。师:一起读。

生:(齐读)不可估量。

3、师:课文中说,圆明园的毁灭是?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出示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好,请坐!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2:读到这里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3:读到这里,我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性很大,世界文化史上都不可估量。

师:损失非常的大,你从哪个词语里知道? 生:不可估量。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不可估量”的意思就是不可估计。

师:不可估计,无法去推算。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1:圆明园的损失巨大。

师: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听众知道这一点吗?谁来读一读? 生1:读第一段。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一段。

三、深情追忆,抒发自豪之情

师:(过渡)如此大的损失,必定有它巨大的价值。那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哪几自然段给我们讲了昔日的圆明园?

生: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还有第四自然段 师:2、3、4自然段,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1、师: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开始 生默读课文 师:你说

生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师: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啊?你说 生2:全世界都知道 师:全世界都有名,你说 生3:在世界上很有名

师:好,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的一座皇家园林。那圆明园以什么举世闻名呢?以什么举世闻名?你说 生:它的布局建筑和收藏

师:布局建筑和收藏(师板书“布局建筑和收藏”)

3、师:那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 生默读

师:来,你来说

生:它有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师:好,请坐,还有补充的吗?来,你说

生:圆明园它有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此外还有许多小圆分布在圆明园的周围

师:好,请坐。咱们呢一起来看一看这段话(课件出示)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你说 生:众星拱月

师:众星拱月般的,好,请坐,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圆明三园的图片)这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通过这个图,你知道这个“月”指的是什么?月是指的什么?你说

生:图中月是指的长春园、圆明园和绮春园

师:是绮春园,好,请坐,绮春园这就是我们文中提到的万春园,再早一开始建造的时候它叫绮春园,那星是指的什么呢?你说 生:星是指的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小圆

师:环绕在周围的小圆,中间是大圆,你能够通过这个图给他们把圆明园的的布局介绍一下吗?你说

生:它的布局非常巧妙,三个圆分别是月亮,然后其他的小圆分别是星星,环绕在它的周围

师:好,请坐,谁想看着图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布局,你来 生:圆明园的布局是众星拱月般的,上面三个圆圈是,那些大圆分别是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其他的这些星星就是那些环绕在他们周

围的小圆

师:这就叫“众星拱月”般的布局,看到这样的布局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说 生1:圆明园的建筑很宏伟 师:建筑非常的宏伟,你说 生2:圆明园的建筑很巧妙 师:设计很巧妙

生3:圆明园的布局别出心裁 师:别出心裁

生4:圆明园的建筑非常别出心裁

4、师:别出心裁,设计如此的巧妙、独特。总体布局是如此的独特,那局部的建筑又是怎样的呢?课文第几自然段具体给我们介绍建筑?

生:第三自然段

师:那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第三那自然段作者都给我们讲到了那些景观?把你看到的景观画下来。生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景点的句子

师:同学们画的很快。画完以后请你把笔放回原来的地方,谁来说一说,作者都跟我们说到了那些景观?你说

生1:和我们介绍了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热闹街市,山乡村野,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和夕阳景观

师:好,请坐,又补充的吗?来,你来 生2:还有海宁的安澜园

师:海宁的安澜园,还有吗?来,你来 生3:还有彝族建筑

师:还有夕阳景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景观。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如此多的景观,能不能结合你自己搜集的资料,因为我们第七组有一个训练目标是学习运用整理资料,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你的搜集的资料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些景观吗?来,你来给大家介绍 生1:我介绍的是平湖秋月

师:嗯,她还打印了图片,老师帮一帮你啊

生2:平湖秋月,它是西湖十景之一,频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体会到洗涤烦躁的清静是它的诗韵所在。师:你上来吧

生3:我收集的是安澜园,安澜园位于福海西北,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之一。师:这是江南名园之一,仿照的海宁的安澜园,来

生4:我收集的是武陵春色,武陵春色位于万芳安之北,是一出摹写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前,出名桃花坞,乾隆皇帝当太子时,曾在此读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栋,可乘船沿西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

师:进入世外桃源,这是仿照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世外桃源啊,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啊?你有什么感受?你说

生1:圆明园以前非常的漂亮 师:曾经是如此的美丽,你说 生2:非常辉煌 师:好,请坐,你说 生3:圆明园非常宏伟

5、师:非常的宏伟,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如此多的景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把他们串联在了一起的呢?你说 生1: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 师:好,请坐,还有补充的吗?来,你说 生2: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

师:不仅有…还有…好,请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用有什么也有什么,有什么也有什么,园中不仅有什么还有什么,把如此多的景观非常丰富的给我们展现出来,又让我们觉得句子非常精炼,又不觉得啰嗦,那园中仅仅只有刚才大家介绍的那些景观吗? 生:(齐)不是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 生:(齐)是

6、师:你们在课下收集到了吗? 生:(齐)收集到了

师:能不能学着作者这样给大家表述一下?同位两个合作,把你手机到的其他的景观用这样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好,谁来说一下,好,你来

生1:圆明园中有惠新桥之尘,也有春泥江南,有过让贤山亭,也有浩然宁知秋,园中不仅有渔舟唱晚,还有黄蜂五谷桥

师:他们给我们打印了许多的图片展现出来,非常好,请回,还有要展示的吗?你说

生2:圆明园中有陶瓷器,也有牙雕;有玛瑙,也有水晶;园中不仅有木雕玉器,还有宝石

师:恩,他给我们说的是园中的收藏,是不是?来,你来

生3:圆明园中有林中温泉,也有林中晓月;园中不仅有轮播预警,还有视乎上月;

7、师:好,请坐。圆明园中奇特的景观太多了,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把我们带入了无限的幻想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漫步在圆明园中。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映衬着殿堂是如此的宏伟,又看到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仿佛听到了买卖街上的叫卖声,仿佛闻到了山乡村野的花香,听,鸟儿在枝头欢乐歌唱,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世界里,同学们,睁开眼睛,你看到了吗?

生:(齐)看到了 师:你听到了吗? 生:(齐)听到了 师:你闻到了吗?

生:(齐)闻到了

师:把你想象的景象写下来 学生自己完成小练笔。

师:好,请同学们把笔放下,没写完的可以把你的想象直接展开说一说,好,你来

生1:我仿佛来到了梦绕线山亭,看到了浓浓的浓雾,在中间玉立着一座亭子,旁边载满了柳树,还有一座桥搭在路与亭子之中。听到了潺潺的水声和唱歌的鸟儿,闻到了新鲜的空气,师:好,请坐把我们带到了仙境当中。来,你来

生2:我仿佛来到了圆明园,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在阳关下闪闪发光,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多清脆啊,问到了花香,真是香气扑鼻啊,师:请坐,来,你来

生3:我仿佛来到了犹如仙境,风景如画的圆明园,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和别出心裁的殿堂,听到了鸟儿在枝头唧唧喳喳的歌声,优雅的古琴声,问到了争奇斗艳,沁人心脾的花香。师:她写得好不好啊? 生:(齐)好

第五篇: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观课有感

上个礼拜,在罗老师的课上,我又一次接触到了窦桂梅老师豪爽的教学风格。因为前不久,钟老师也给我们看了窦老师上《清平乐 村居》的视频,这次再看窦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对于窦老师的教学风格就更加的确定了。在窦老师的课快上完的时候,同桌发表了一句:“这里的窦老师感觉没有了那种’霸气’,这堂课跟《清平乐 村居》截然不同。”我听了之后,也笑笑。

其实现在想来,我并不赞同同桌的说法。虽然没有《清平乐 村居》中语言、神态、动作上的夸张,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应课文之需要,学习《圆明园的毁灭》需要的就是悲痛、无奈的情感,而且,这堂课如海浪般一波波涌起,大气磅礴,然而不乏灵敏细腻;另外,窦老师在处理两节课上面也有相同之处——情感的强烈激发!而且这样的激发,窦老师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读”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也是,窦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节课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她的独特的“阅读教学”模式。在这节课中,窦老师无时无刻不是引导学生朗读,一遍一遍,逐渐深入,学生也渐渐体会并吐露出真情实感。而窦老师的“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读,或者是单一模拟式的读,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第5自然段)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愤怒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如何传情达意,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更深程度地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

窦老师的“读”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她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窦老师也是这样实践的。如窦老师要求学生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和“圆明园是……”用关联词“是……也是……”合并后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或自豪,或激动,或神往……窦老师都给予肯定,尊重学生,并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窦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也是有“技巧”的。我经常听到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这样对学生说“请你带着高兴地语气读”“请你读出难过的语气来”„„窦老师的课也在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非常巧妙,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一句时,她让学生齐读后,要求学生变读为告诉的语气并相继给予示范。而且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好该句子,如果你告诉的是孩子你怎么说?如果你大声地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你怎么说?你告诉的是父母你又怎么说?„„可以看出,窦老师的朗读指导完全屏弃了固定形式,而是着眼于开掘人物的内在心理,引导着学生在跟不同的对象作跨时空的对话后,进行恰当的个性化的朗读外化。使文本的语言成了学生自己内心的抒发。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自身的朗读艺术也在无时无刻地感染学生。窦老师的朗读声情并茂,很有吸引力;她的音色时而甜美圆润,时而深沉凝重;朗读时声音的力度和强度恰如其分,有时轻柔舒缓,令人如痴如醉,有时铿锵有力,感动人心;朗

读的速度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很有感染力,就是只说一句话,其中的词语也有轻重快慢之分。我觉得这些都来自于一个人的“放得开”,也就是一个人的“自信”。看来,自信对一名教师来说是相当地重要的,反思我自身,缺少的也就是自信。

窦老师教“读”的功夫着实令我钦佩,既然是名师,肯定还有许多技巧是我感触颇深的。比如窦老师将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与贯通,还有她的课件也是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我觉得窦老师上的不仅是一节语文课,也结合了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文化史、数学知识等等,从此可见窦老师的知识面是如此广阔。

师: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大家会算,那么我们就来估算一下,看看我们这个大会堂,大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大会堂?

生:学生纷纷猜测:起码800个、1000、1500多个,我看得有9000个这么大的面积呢!

师: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

师:一天多少小时?(学生:24小时)师:三天三夜多少小时?(学生:72小时)三天三夜多少分钟?(学生:4320分钟)4320分钟是多少半分钟?(学生:8640个半分钟)那么会烧掉些什么?

生:会烧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

师:把这8642个半分钟加起来,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2个半分钟啊。

这段教学,窦老师通过具体的数字计算、比对和想象等方法,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圆明园、亲近圆明园、赞叹圆明园。

我一直比较倾向于采用板书或是口头表述,不过窦老师的这一课,改变了我的想法。除了欣赏一些文物、景观的图片之外,窦老师播放了真实的短片或者是符合气氛的音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憎恨与内心的愤怒,燃起爱国之情,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窦桂梅老师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在这些基础之上,窦老师还进行了主题阅读的拓展,超越教材,如引入名人字画、奇珍异宝,补充圆明园20处景观并选了几处说感受,还有雨果的文章,以及圆明园占地面积等历史相关资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视野,而且实现了主题意义的开放性。

真的是越回顾,想讲的东西就越多。现在想来,当时还有一处教学是让我震撼的。在教学“圆明园里面有什么”一环节中,窦老师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一读再读,一悟再悟,对比所带来的震撼效果于是产生。而这一过程,又是和语言训练紧紧融在一起完成的。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价值”和“损失”这两个“不可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窦老师不着一字,却让孩子了然于胸。

这篇课文虽然短,但由于窦桂梅老师的精心策划,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出了异常丰富的信息。如果说窦老师的《清平乐 村居》让人觉得是在欣赏一名戏剧演员的表演,那么《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出舞蹈表演,时而平静,时而激昂,此起彼伏,内容却十分丰富,耐人寻味。

下载窦桂梅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窦桂梅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汇编)

    课内外自由衔接,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一 ——评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 看完窦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后,我颇有收获:在她的课堂里,课文与课外知识的衔接,自由不拘束......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实录[精选合集]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师:猜猜我从哪来? 生:您从北京来。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你怎么知道......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窦桂梅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 一、“走近圆明园” 师: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自读后齐读)看到这三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眼前出现了圆......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老师:猜猜我从哪里来?健康:你来自北京。 老师:你很礼貌,加上你。心字到底,把我放在你的心里。给他一点鼓掌,可以考虑给我一点鼓励。 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健康:我在听别人。 老师:擅......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一、 入题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课题。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生跟师写“圆”)师:你来。 生:“圆”是圆满无缺......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

    葡萄沟课堂实录窦桂梅(本站推荐)

    (课前交流)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点击出示:“葡萄”)这两个字谁会念,请站起来念。 生:葡萄 师:请大家一起念 生:“葡萄” 师:“葡萄”这两个都是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葡萄”两......

    窦桂梅丑小鸭课堂实录

    窦桂梅《丑小鸭》教学实录 师:有人说,生活就是童话,大胆猜测课文会删掉哪些情景? 生1:可能删掉怎么孵小鸭。 生2:在农夫家捣乱。 生3:别人欺负它的情节。 师:总之,删掉的或者改写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