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 11-15课时 2014.2

时间:2019-05-13 01:3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字经教案 11-15课时 2014.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字经教案 11-15课时 2014.2》。

第一篇:三字经教案 11-15课时 2014.2

《三字经》教案 第二学期

《三字经》教案(一)

教学内容:

“曰黄道 日所躔”至“此四民 国之良”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黄道 日所躔”至“此四民 国之良” 2.知道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学习新句子

1、诵读新句子。

2、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

3、【注释】

躔:星球在宇宙中运行的路线。

中权:位于中央的要地。

江河:长江与黄河。

淮济:淮水与济水。

渎:直接流入大海的河川。纪:代表。

岱:岱山,也就是东岳泰山。

岳:高山叫岳。

士:读书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民:人民。良:比如栋梁、基础。

4、【故事】

很久已前的人们,对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有许多的疑问,有人说,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说地球是由一只大乌龟背着,只要走到世界的头,就会掉进大海里。

一直到哥伦布饶了地球一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圆的”说法。那时侯,有许多人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周围环绕着其他的星球。尽管也有人提出太阳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说法才被接受。

事实上,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对整个大宇宙而言,银河只不过是个点而已,所以,人类在宇宙中,其实是十分渺小的。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恰好将中国分成两半。宋朝时,外患金人企图横越长江,结果被宋朝的战鼓声,吓得不敢渡江。至于黄河,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不过,长泛滥成灾,危害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至于“五岳”,则各有动人的故事,这里只介绍西岳,山势非常险恶。相传,唐朝的韩愈有一次奋力登上山顶后,就双腿发软,没有勇气下山,最后只好麻烦地方官员派人把韩愈灌醉,将他抬回家。

5、【解读】

太阳在银河的亏轨道叫黄道,在地球的中央,有一条赤道它是由地球地轴垂直的一个大圆圈,这是一个假想的线用来表明位置的标记。赤道附近的气候最炎热,中国的位置在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各类型气候都有。

在中国的国土上,直接流入大海的河川有长江、黄河、淮水和济水,堪称中国河流的代表。此外,尚有五座有名的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

6、小结,再次集体诵读一遍,然后小组比赛,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三字经》教案(二)

教学内容:

“曰仁义 礼智信”至“此六畜 人所饲”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仁义 礼智信”至“此六畜 人所饲”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六谷、六畜、。教学过程

一、复习理解并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正音: wěn 紊,biàn遍,liáng梁、shǔ黍、quǎn犬、shǐ豕。

3、指名诵读。

4、【故事】

中国的老祖先们,先学会了畜牧后,才开始播种耕作。

在尚未动的畜牧前,只能拿着木棒、网子到深山里捕捉野兽;当他们发现一时宰杀不完的野兽,可以关在栅栏内饲养后,大家便把捕捉来的野生动物关了起来,等到需要时,再捉来宰杀,这也就是畜牧的起源。人懂得利用畜牧来供应自己的食物后,又在偶然间,发现牛羊喜欢吃某种谷子,便撒了一些在栅栏四周,没想到,第二年这些谷子竟由一棵棵小幼苗,长成了结满谷子的植物,就这样,人类学会了耕种。不过,并非种植物结的果都适合人类食用,在众多野生的植物中,稻子、小米、麦子、黄米、高粱等谷类,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这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主粮“六谷”。

4、【注释】

义:事之宜 礼:天理的节文、人事的仪则。只智:对世间事理的认识与了解。信:诚实无欺。常:恒常不变的法则。不容紊:不可以紊乱、疏忽。

生:繁衍、生长。

飞走:飞行或行走。梁:比粟还要大一些的粮食,可以酿酒。菽:豆类的总称。

麦:北方人主要的粮食,有大麦、小麦、燕麦等。

稷:很象高粱的小米。

黍:黄米。

六谷:即稻,梁、菽、麦、黍,稷等六种粮食。

豕:猪。

六畜:即马、牛、羊、鸡、犬、猪六种动物。

5、【解读】

谈到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人这四种人,都是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栋梁。

仁、义、礼智、信五种恒常不变的法则,则是要做人做事的标准,绝对不可以紊乱、轻忽。

地面上除了人类以外之外,还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花草和树木,我们把它们总称为植物,这些植物在水里和陆地上都有分布。另外,地面上还有很多昆虫、鱼类、鸟类和兽类,我们把它们总称为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飞翔,有的能在地上行走。

六谷是人类用来维持生命、促进健康的主要粮食。什么是六谷呢?就是稻米、高粱、豆类、麦类、黄米和小米等六种农作物。六畜是饲养来挤乳、生蛋和供人观赏用的,什么是六畜呢?就是马、牛、羊、鸡、狗和猪等六种牲畜。他们本来都生长野外,后来才被人饲养在家中。

6、再次集体诵读一遍,然后小组比赛,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三字经》教案(三)

教学内容:

“曰喜怒 曰哀惧”至“此四声 宜调协”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喜怒 曰哀惧”至“此四声 宜调协”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七情、五色、五味、五臭、八音、四声。教学过程

一、复习

理解并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好的音乐不但可以调剂身心,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我国古书中,记载着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并且也记载了关于以琴会友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虽弹的一手好琴,却苦于找不到能与他分享的知音。有一天,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樵夫前来聆听,这位樵夫名叫钟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声深深感动了。余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好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异性兄弟。两人约订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钟家村拜访子期,顺便让子期欣赏他的琴艺,时间过的很快,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

没想到,钟子期竟然已经过世了,余伯牙悲伤的来到子期坟前,对着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在也不弹琴了。

这对因琴而结缘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的却很让人感动。

5、【注释】 欲;思慕、贪求。

具:具有、具备。

赤:就是红色。

识:分辨、识别。五味:用嘴巴分辨出来的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

五臭: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主要有五种: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匏瓜,可吹出音乐的笙器。

土:瓦制的乐器。

革:牛皮制的鼓。

木:木制的乐器

石:玉石做的乐器。

金:铁制的乐器。丝:制作琵琶琴瑟之类乐器的材料。

竹:制作管箫之类乐器的材料。

平:汉语的第一声及第二声。

上:汉语的第三声。

去:汉语的第四声。

6、【解读】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相当奇妙的感觉,有内心很愉快的喜;有很生气的怒;有很悲伤的哀;有很还怕的惧有很喜欢的爱;有很讨厌的恶;有内心贪婪的欲。这喜、怒、哀、惧、爱、恶和欲,我们称之为七情,七情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情感。

我国古代还有所谓的五色,这五色是古人所说的正统的颜色,包括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及白色。我们的眼睛能够很容易的把这五种颜色分辨出来。

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

7、小组诵读。

8、小结:六谷是人类用来维持生命、促进健康的主要粮食。六畜是饲养来挤乳、生蛋和供人观赏用的。

喜、怒、哀、惧、爱、恶和欲,我们称之为七情。五色,这五色是古人所说的正统的颜色,包括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及白色。

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三字经》教案

(四)教学内容:

“高曾祖 父而身”至“至缌麻 五服终”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高曾祖 父而身”至“至缌麻 五服终”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九族、十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

理解并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这一则是讲兄弟友爱的故事。我国汉朝时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有一天,家里突然闯进来几个强盗。这几个强盗把他们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抢光了,就是找不到吃的东西,饿了很久的强盗一见长的白白胖胖的赵礼,便决定将他吃了。赵孝连忙跪在强盗面前说:“大爷,你们吃我的肉吧!我的肉比较好吃。”强盗们被这对友爱的兄弟所感动,于是就放了他们。

(2)有个关于夫妇之间顺从和睦的故事是这样的:汉朝时有个鲍宣,他娶了桓少君为妻,因为桓少君家里相当富有,所以他嫁过来时,带了许多的嫁妆和奴仆。鲍宣看了,心里很不高心,便要桓少君把这些嫁妆退回娘家。桓少君听从了鲍选的话,把仆人都遣了回去,并把嫁妆分给他们,自己换上朴素的衣服,和鲍宣过着艰苦的生活。

5、【注释】

高:高祖父。

曾:曾祖父。

九族:从高祖父到玄孙子,一共九代的总称。

人之伦:人们的尊卑长幼次序。

友:友爱。

恭:恭敬。

序:秩序、次序。

忠:尽己心力以待人处世的美德。十义:即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

顺叙:照着去做、遵守。

6、【解读】

从高祖父生曾祖父,从曾祖父生祖父,再从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自己,我自己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传到曾孙和玄孙,就是古人所说的九族。

什么是十义呢?就是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

父亲与儿子间彼此要注重慈爱与孝顺的恩情;夫妻之间必须和睦相处夫唱妇随;身为兄姊的人必须友爱弟妹;而身为弟妹的人则要恭敬兄姊。年长和年幼的人在一起相处,必须注重长幼尊卑的次序不可越礼;朋友之间必须以诚相待,相互照顾。

7、小组诵读——全班诵读。

8、小结:五味、五臭、八音、四声、九族 《三字经》教案

(五)教学内容:

“礼乐射 御书数”至“ 讲道德 说仁义”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礼乐射 御书数”至“讲道德 说仁义”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六艺、古文、四书、道德、仁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A、中国文字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不断演变而成的。在没有文字之前,聪明的人类要记事或表达意思,多以结绳及绘图的方式来代替。据说,到了皇帝时,史官仓颉觉得没有文字十分不方便,就以日月鸟兽的形状所到来的灵感,照着样子画出来,成了最早的文字。后来要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可以靠古代的书籍器物,得到概略的了解像刻在牛骨和龟壳上的文字,是现今所挖掘到最古老的文字,由于是用刀刻的,所以“甲骨文”的最大特色是转折处多成方角,如“丙”在甲骨文中,便是写成:“四”(下面没有横)。金文,是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文字的线条比甲骨文复杂写。后来,有了较进步的大小篆,大篆的结构方正,左右对称,小篆的字体已略具国字的雏型了,线条简化匀称,如“马”字,在小篆中就写“馬”。到了隶书、草书时代,中国文字已经到了定型的阶段了。

B、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高深的知识。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是如果不认真学习,把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可能会造成许多麻烦呢!

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一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员外理直气壮的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他改为: “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这下子,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5、【注释】

礼:人与人往来应注意的仪节。射:射箭的运动。御:驾驶马车。书:书法、写字。六艺:六种技艺。

不具:已经不存在了。

说文:书名,全书叫《说文解字》。

古文:这里指甲骨文和金文。隶:隶书。草:草书。广学:多方面广泛的学习。惧:害怕、恐惧。

繁:多。

略:大略、大概。

原:根本、原由。

训:教育指导蒙:小孩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

训诂:研究字的意义。为学者:做学问的人。

小学:指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学问。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的书。

记:记载。

善言:善言善语。

孟子:孟轲所写的书名。

6、【解读】 孔子讲究六艺,认为每个读书人都应该精通六艺,所谓六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等六种技艺。

我古代的文字类很多,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草书,在学习时,一定要把这些文字认清楚,以免混淆补情。

7、分小组比赛诵读。

8、小结:中国文字的形成。《三字经》教案

(六)教学内容:

“作中庸 子思笔”至“有誓命 书之奥”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作中庸 子思笔”至“有誓命 书之奥”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庸、六经、孝经、三易。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中庸》其实就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晋朝的陶渊明是中庸哲学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视现实生活,也不会沉溺在梦想里。

有一次,家里穷的没饭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荐去当县令。虽然他并不相当县令,但是迫于现时,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顾全大局。后来,有个朝廷大官要到陶渊明这个县来视察,他的属下便提醒陶渊明,大官来时,要记得多说些好听的话,对大官要必恭必敬的,这样才能有升官的机会,陶渊明听了很不以为然,感叹地说:“难道就为了区区的五斗米,就要我向别人弯腰吗?”于是陶渊命将官职辞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新过着农耕的生活。

陶渊明在政治上虽然谈不上什么功绩,在文学著作上也没有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洁的中庸哲学,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孝经》是讨论孝道的书,内容是记载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论孝情形。自古以来,孝经就被推为谈道德理论的重要典籍。

舜帝年轻时,非常孝顺,感动了顽劣的父亲,和长设计要陷害他的后母和弟弟,等到舜登上了王位以后,仍然象以往一样孝顺。这种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真孝。

孝顺的最高境界,不仅是要孝顺父母,扶持父母而已,还要做到显耀父母的名声。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秦朝暴政下,百姓生活流利不定,受尽苦难,就在心中立下了一个拯救国家并且让父母感到荣耀的志愿。于是,刘邦带领军队南征北讨,终于当上了中国第一个平民皇帝。当他回乡省亲时,他的父亲见到他,立刻就要向他叩拜,刘邦不仅连忙阻止,还封父亲为太上皇。这就是孝亲最好的例子了。

5、【注释】

中庸:书名。

孔伋:孔子的孙子,也就是子思。

大学:书名。

曾子:也就是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修齐:修身、齐家。平治:治国、平定天下。

孝经:名书,孔子所著,内容是阐述孝道。通:了解、明白。如:象。

六经:《诗经》、《书经》、《易经》、《周礼》、《礼记》、和《春秋》合称六经。

6、【解读】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所作的,“中”的意思是不偏,而“庸”是不改变。

而《大学》这本书是曾参所作,内容则是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把《孝经》和《四书》研习的十分熟透之后,便可以开始去研究六经了。

礼仪廉耻是国家很重要的四个纲纪,排在第一位的是礼。至圣先生曾说过:“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可见“礼”对我们个人人格的修养是多么重要。

7、分小组比赛诵读。

8、小结:孝顺的最高境界,不仅是要孝顺父母,扶持父母而已,还要做到显耀父母的名声。《三字经》教案

(七)教学内容:

“我周公 作周礼”至“寓褒贬 别善恶”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我周公 作周礼”至“寓褒贬 别善恶”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六官、四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易经》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占卜书籍,也是古人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得来的学问。

自古人类对自然界各种不可测的现象,产生了敬畏之心,因此形成了许多的占卜之学,希望能求得事事顺利,所以才有了六十四卦的发明,来作为判断是非吉凶的标准。

再谈谈《书经》这本书。它的内容,就象现在的政治档案,其中包括了大臣给君王的奏书,君王颁布的法令,还有作战的命令及大大小小又政府发出的公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宝典。如第一篇中的尧典,让我们知道了尧帝是如何的爱护百姓、治理天下。在尧帝的仁政治理之下,当时的社会一片祥和,这也就是《书经》的价值所在。

(2)礼仪廉耻是国家很重要的四个纲纪,排在第一位的是礼。

至圣先生曾说过:“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可见“礼”对我们个人人格的修养是多么重要。

周公是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负起了辅佐的责任。

他在辅佐成王时,广招贤才,对有才能的贤士相当礼遇。有时候,他正在用餐,如果有贤士来拜见,他会立即将口中的食物吐掉,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后,跑出来接见他们。就是因为周公如此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的贤才之士来帮助他,一起把国家治理的即富强又安乐。

之后,周公又根据当时的需要,把官制分为六种,并且按着每一种官位,写成一篇有关职务和有关条文来,这本书就是“周礼”。

后人读这些经典,除了学习书中的精神外,也要身体力行才是。

5、【注释】

连山、归藏:都是《易经》的一种。书:《书经》 周公:姓姬,名旦,为周文王的第四子。

周礼:周公所写的书。

治体:治理国家的大体。

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

大小戴:大戴为戴德,小戴为戴圣。

备:完善无缺。国:由诸侯所自封的国。风:即民俗歌谣的文词。

雅:正乐。

颂:宗庙祭祀的乐曲。

四诗:即国风、小雅、大雅、颂四者。

讽咏:吟我朗诵。

寓:寄含。

6、【解读】

《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书合称三《易》。这三《易》是用“卦”来详细说明宇宙间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

典谟、训诰和誓命是《书经》的篇名,也是《书经》一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著作《周礼》,将当时辅证的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以及治理国家得体制都详细记载、保留于《周礼》这书内。

汉朝的带德和戴圣两位学者,都曾为《礼记》写过注释,以阐述的先圣和先贤的言论主张,使得后代的典章缺席和礼乐规范有所遵循而完备。

7、分小组比赛诵读。

8、小结: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三字经》教案

(八)教学内容: “三传者 有公羊”至“周文武 称三王”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三传者 有公羊”至“周文武 称三王”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三传、五子、三皇、二帝、三王”。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我国最古老的诗集是《诗经》。他的题材很广泛,包括了社会风气、生活状况,还有贫民百姓的感情和思想。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在《诗经》中,不仅内容生动有趣,就连所使用的语言也很活泼,这些诗作,是需要大家细心的去品味的。春秋时代,诗的精神已经丧失了,在这个时代中周朝王室已渐渐失去了约束诸侯的力量,孔子看到了这种混乱的情形,心里很担忧,于是便作了《春秋》这部书。《春秋》是本对现实的政治做客观的褒贬,以及对各个诸侯国做善恶行为分辨的书籍。这本书里有著名的“春秋五霸”,这些诸侯国彼此争名夺利,战争不断,《春秋》这本书,就是针对他们来做评论的。

后人读《春秋》,除了了解当时的政治及人民生活情形外,也可以借此累积前人的经验,丰富我们的智慧。

(2)《公羊》、《左氏》、《榖梁》这三传是用来解释《春秋》的,而《春秋》记载着当时国际间的大事。可是,因为《春秋》所记录的事非常简洁,如“夏五月,郑伯克断于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天,郑庄公于鄢这个地方打败了弟弟共叔段。

原来,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由于夫人武姜生庄时难产,因此,武姜偏爱共叔段,对庄公则心生厌恶。庄公继承王位后,武姜要求封地给公叔段,庄公就把京城一地封给了公叔段。有人劝庄公不要把京城分给弟弟,怕他一旦有了贰心,就难应付了,但庄公并没有因此改变他的决定。果然,公叔段逐步出兵,占领了京城一带的土地,而且朝着庄公所在的国都进攻,庄公才率领军队将公叔段赶到鄢地去。

有了左传对这见事的详细记载,我们才能知道春秋时代许多精彩的故事呢。

5、【注释】

三传:既指《公羊传》、《左传》、《榖梁传》,专为解释《春秋》。

撮:择取。

五子:就是庄子、老子、荀子、扬子和文中子五人。

经:圣人所著的书。子:诸自百家的书。

诸史:历代流传下来的史书。

烤:考证、考察。

世系:一脉传承的顺序。

羲农:即指状羲氏和神农氏。

三皇:伏羲、神农和黄帝便是三皇。

二帝:指的是尧和舜两个皇帝。

揖逊:将王位让给别人,自己辞去帝位。文武:即指周朝的文王和武王。三王:尊称夏禹、商汤和周朝文武王。

6、【解读】

所谓“三传”就是解释《春秋》的书,它们分别是公羊高写的《公羊传》左丘明写的《左传》,谷粮赤写的《榖梁传》三书。

所谓的五子便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庄子和老子,所著的书称为“子书”,在书中他们五人各自陈述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主张。

7、分小组比赛诵读。

8、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可以借此累积前人的经验,丰富我们的智慧。《三字经》教案

(九)教学内容:

“夏传子 家天下”至“四百年,终于献”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夏传子 家天下”至“四百年,终于献”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五霸、七雄。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是春秋战国纷乱时期中,实力较强的诸侯,其中又以齐桓公最受人推崇。

齐桓公有个得力的助手,名叫管仲,在齐桓公的战绩中,管仲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在齐桓公即位以前,他的哥哥襄公曾误杀了鲁国的国君,当时,为了避免遭受连累,鲍叔便带着公子小白(即桓公)逃到莒国去。而在同时,桓公的兄弟公子纠则在召忽和管仲的随从下,逃奔鲁国。等到事情结束,齐国群龙无首时,桓公和公子纠都想回国继承王位。结果,公子纠得用机会暗中埋伏,想置桓公于死地,幸好桓公装死躲过,就在公子纠的戒心松懈下来时,齐桓公趁机进入齐国登上了王位。在鲍叔的劝告下,桓公把管仲请了来,辅佐自己治国,由于桓公心胸宽大,管仲更不负所托,把齐国治理成富强的国家。

(2)秦朝结束了纷乱的战国时代,另外开创了一统的新王朝,在秦始皇时代,颁布新法,大兴徭役,在政绩上虽有些成就,但却也使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才有“苛政猛于虎”的说法。虽然秦的统治时间只有十五年,但或多或少也为汉代的富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注释】

四百载:四百年。夏传子:夏禹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迁:更易、改换。

社:国家。辙东:都城东迁。

坠:衰败、坠落。逞:不顾后果的放纵。

干戈:战争的事情。

尚:崇拜。

五霸:即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五人。

七雄:即是秦、齐、楚、燕、赵、魏、酣七国。鹰:指秦的姓氏传:即传位。

楚:西楚霸王项羽。

王莽: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见平帝年幼可欺,于是谋夺王位,更改国号为新。

篡:谋夺帝王之位。

6、【解读】

大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唐则为商的开国贤主,文王和武王更是立周朝太平盛世,由于他们才德兼备、亲政爱民,所以,后代的人便尊称为“三王”

自从夏禹将帝位传袭给自己的儿之后,就变成一个世代传承的家族天下了。如此经过四百年,终究被商朝汤王一举攻灭,结束夏朝统治的时代。

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

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分小组比赛诵读。《三字经》教案

(十)教学内容:

“魏蜀吴 争汉鼎” 至“除隋乱 创国基”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魏蜀吴,争汉鼎”至“除隋乱,创国基”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三国、两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三国时代名将如云,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公和张飞,以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在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为了扩展自己的领土,常常你争我夺,因此战争频繁,当时军力最弱的蜀国,虽然拥有许多猛将,但是独缺一位谋臣替他策划。

他从谋士徐庶和司马徽那里,得知诸葛亮是一位精于谋略的人才,便决定亲自去请他来共谋国事。刘备第一次亲临诸葛亮的住处——卧龙岗时,不巧诸葛亮正出门在外,刘备只好无功而返。好不容易等到诸葛亮回来了,刘备二人度驾临卧龙岗,不巧这次刘备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但是他并不灰心,过了几天,他进行了第三次造访。

这一天,当刘备到达时,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便在岗外静候,等诸葛亮醒来,刘备向他说明来意,并诚心地请他出山为蜀国效力,早已不管世事的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十分感动,便同意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

(2)唐朝的开国君主是李世民,他带兵结束了纷扰的隋末,开创了辉煌的唐朝。据说,李世民还没当上皇帝之前,就已经显露出天子的威仪了,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没这段故事。

当年,李世民正带兵攻打洛阳,准备竭尽全力,一举推翻隋的暴政,恰巧这天打了胜仗,李世民利用这个机会设宴犒赏了所有的士兵。酒酣耳热之际,李世民一时兴起,决定上山打猎,纾解连日来的疲累。出发前,有部署为他算命,认为近日不适合出游或打猎,否则会有灾祸降临。但是李世民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所以独自骑着马上山去了。

一到山上,眼前便出现一只白色的鹿,李世民为了捉它,追了好久,最后来到一座城门前。他定眼一看,竟是敌军的城门,反身想跑时,不料城门内已冲出两个人,李世民只好奋力抵抗,后来,他赶紧躲入一古庙,祈求神灵庇佑。说也奇怪,一阵狂风之后,追兵并没有进入庙内,李世民探出身子一看,那两个追兵只是愣愣地站在庙外,看来李世民真是有“真命天子”的命,所以才能这么幸运啊!

5、【注释】

光武:光武帝刘秀。

东汉:刘秀以洛阳为国都所建立的朝代。献:献帝,为汉朝最后的一位帝王。

鼎:代表统有天下或国家。

三国:意指魏、蜀、吴。

两晋:合称东晋与西晋。南朝:即是宋、齐、梁、陈四朝。

都:建立国都。

金陵:即现在的南京。

元魏:指北魏而言。

宇文周:宇文是宇文觉的姓,他灭了四魏,建立周。

高齐:高是高洋的姓,他消灭东魏,建立齐。

唐高祖:唐朝的开国之君,姓李名渊。

义师:一仁义为号召的军队。

除:平复。

土宇:相当于“天下”。

6、分小组诵读。《三字经》教案

(十一)教学内容:

“二十传 三百载” 至“九十年 国祚费”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二十传,三百载”至“九十年,国祚费”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二十传、五代、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梁liáng 禅chán

舆yú

3、指名诵读。

4、【故事】

(1)唐朝是中国的另一个盛世,在几个皇帝睿智的治理之下,到了唐玄宗时,国事达到了最高峰,因而有“开元之治”的美誉。

玄宗固然是唐朝英明的皇帝,不过他却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由于玄宗过于宠爱杨贵妃以及胡人。安禄山,正日沉迷于酒色之中,朝廷之事也不过问,后人读到这段历史时,总把错推到杨贵妃身上,其实,玄宗也应该负起一部分责任的。

杨贵妃本来是玄宗之子——寿王瑁的妃子。有一次宫内招待公卿大臣,杨贵妃也参加了,由于他姿色过人,性情妩媚,立刻引起了玄宗的注意,在大臣高力士的巧妙撮合下,杨贵妃成了玄宗的妃子。得到杨贵妃后,玄宗渐渐荒废了国事,成天与杨贵妃饮酒作乐,而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个性跋扈,使得朝廷又先后起兵叛变,终于使朝廷走上由胜而衰的道路。

(2)宋朝有个杰出的人才——岳飞,关于他的事迹,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岳飞是宋徽宗宗宁二人年时出生的,由于出生时,正好遇上黄河泛滥成灾,百姓纷纷往南方逃难。岳飞的父亲就是在逃难的途中过世的。带着幼子的岳母,仍然坚强的随着人群往南方避难,他辛苦的抚养岳飞长大,母子二人就这么相依为命。岳飞在岳母的严厉教导下,不但用功,对于仁义道德的道理,更是充分的实践,所以岳飞年记轻轻的,就以深知国家民族大义。

宋徽宗时,金人常南下侵扰宋,岳飞也毅然投入宋泽的军队,努力为国家效力。他屡破金兵,立了许多功劳。精忠报国的岳飞,屡次击退金人的侵略,功绩彪炳,却在壮年时遭到奸人秦桧的陷害,不得不令人感叹“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

5、【注释】

二十传:唐朝传位二十位君王。

梁:即为史称的“后梁”,为朱全忠蹿唐而立。乃:于是、才。

五代:即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由:理由、原因。

炎宋:就是宋朝。

受:承受。

禅:即“让位”的意思。

传:传承帝位。

混:纷乱、不安定。

绝:灭亡。

舆图:国土、领域。

国祚:即国家。

6、分小组诵读。

7、小结:《三字经》教案

(十二)教学内容:

“太祖兴 国大明” 至“载治乱 知兴衰”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太祖兴 国大明”至“载治乱 知兴衰”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太祖、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权quán 雍yōng

闯chuǎng

3、指名诵读。

4、【故事】

(1)明朝的开国君主是有名的臭头皇帝——朱元璋。在他小时侯就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来。由于小时侯家里穷,他必须帮人家放牛,一维持生活。在当时,和他一起放牛的小朋友,每个人都很听朱元璋的话,他就像一个孩子王一样,有什么吃的喝的,总是分给大家享用。

有一次,朱元璋把自己帮人放的牛,宰了一头分给大家吃,事后,他还设计了一个谎话,骗过了小气的牛主人。由此可见,朱元璋从小便是个重义气,有机灵的孩子。

可惜朱元璋因为自小穷怕了,所以当上了皇帝后,很害怕别人会嘲笑他过去的一切。久而久之,疑心病越来越重,尤其是大臣的奏折中常会出现一些很敏感的字句,如“作则”读音和作贼很像,便被冠上大逆不道的罪名,因此大臣上奏时无不战战兢兢的。

这就是明朝初年的“文字狱”。

(2)一项革命活动要从发起到成功,并不容易,除了要配合各种天时地利,最重要的还是人和。

清朝末年,由于党政者的昏庸无知,招致许多西方国家的侵略,不仅国家命运未卜,人民的生活是更疾苦,在这种情形下,才有了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军起来推翻清朝政府的事迹。

由于当时百姓早已唾弃清朝的虚弱无能,于是,革命的号角一响,有志之士便纷纷响应,经过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国。

1950年,由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首先提出“中华民国”的国号。

“中华民国”的称号,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中重要的贡献之一,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后,才正式决定以它为国名。

5、【注释】

舆图:国土、领域。

国祚:即国家。

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国:国家的称谓。

号:即年号。

金陵:即今日的南京。

迨:等到、直到。

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

权阉:有权势的官臣。

肆:胡作非为。

寇:即强盗。

如林:是形容数量相当的多。

李闯:即自称闯王的李自成。

神器:帝王的宝座。

膺景命:领受天命的意思。

靖:平定。

克:达到。

大定:完全平定。兹:这里、此处。

治乱:太平与战乱。兴衰:兴旺与衰败。

6、【解读】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爆发了鸦片战争,使得英法联军进兵攻打北京。到了宣统皇帝,国势已大不如以前,最后清朝终于被国民政府推翻了。

7、分小组诵读。小结。《三字经》教案

(十三)教学内容:

“史虽繁 读有次”至“彼既仕 学且勤”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史虽繁,读有次”至“彼既仕,学且勤”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我们都知道,不论做什么事,专心和恒心是最基本的态度,尤其是求学,更是需要具备刻苦的毅力。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文人或是大官,他们都曾有过一段艰苦的求学经验,我们就以宋朝的宰相范仲淹为例子。

范仲淹小时侯家庭环境并不好,母亲改嫁后,便带着范仲淹到长山居住,由于他对母亲的改嫁一直不谅解,所以到他年纪稍长后,便独自离家到应天府去求学了。范仲淹非常用功,常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候精神不好,或体力不济时,范仲淹就会拿早已放在桌边的冷水,往自己的头上浇,好让自己清醒过来,再继续读书。像他这种刻苦求学的态度,并非人人都做得到的,所以,他后来果然当上了宋朝的宰相。

(2)春秋时代,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坐着马车出门,在途中看到许多孩童在路边嬉戏。其中有个叫相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独自玩着筑城的游戏。

孔子的弟子便走到小孩的身边,告诉他车子要经过,请他道路旁玩,只见相橐理直气壮地对他们说:“我只听过马车饶着城走,没听过拆城让马车过的道理。”孔子听了小孩的话,便对他说:“你小小年纪,却懂得很多吗!”“小鱼生下来几天就可以在水中自在地游来游去,而兔子生下三天,就能跑好远,我的年纪不他们都大,当然应该懂很多事了。” 孔子听到项橐不服气的回答,便决定考考他。“你知道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火没有烟吗?”“土山没石头,枯树没树枝,萤火虫没烟。”项橐这个小朋友是不是很聪明呢?

5、【注释】

繁:多的意思。

次:顺序。

证经:查证经书。

参:参考。通鉴:就是司马光所写的《资治通鉴》。昔:以前。师:求学。

项橐:鲁国神童名字。赵中令:指的是赵晋,中令是官名。

鲁论:即为论语。

彼:指赵中令。

既仕:做了官。

6、【解读】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读史书者必读的,这些书各有各的特色。

史书虽然很多,读的时候要按顺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再来就读《后汉书》,最后读:《三国志》。

以前孔子是非常好学的,连年纪比他轻的神童,他都向他请教。连古代的圣人都可以做到,何况是现代的我们。

周朝宋国的赵中令——赵晋,也是位好学的人,他天天手不释卷地读着论语,即使已当了大官,仍然是勤学不倦。

7、分小组诵读。《三字经》教案

(十四)教学内容:

“披蒲编 削竹筒”至“始发愤 读书籍”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披蒲编 削竹筒”至“始发愤 读书籍”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一)西汉有位名叫路温舒的人,由于家里很穷,只好替别人放牛,有一次,他看着满地的蒲草,灵机一动,心想:“何不利用蒲草编成本子,把向别人借来的书抄在上面,这样不就有书可读了吗?”于是,路温舒便利用这种方式,苦学成功了。

(二)战国时代的知名纵横家——苏秦,在还没有成名之前,是个不被重用的人,他曾向秦王游说,并且毛遂自荐要求担任官职,因为自己学问不够,而被拒绝了。于是,苏秦决心发奋读书,每当读书读累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起精神后,再继续苦读。

后来苏秦成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合纵政策”(联合六国抵抗秦国)就是他所提出的。

(三)据说,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二十七岁时仍认识不了几个字,直到哥哥中了科举考试,做了大官后,才开始觉悟到自己的不学无术。从此,苏洵便专心地研读,整日与书为伍,一心想参加考试,没想到竟然名落孙山,他很丧气地回到家里,把从前写过的文章统统找出来烧了,从此必门苦读了五、六年。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可以写文章了,便提笔写了一篇,一时文思泉涌,许多道理很自然地从他的笔下写出来,苏洵觉得仿佛这几年所读的书,使他的脑子装满了学问。于是,苏洵的学识及文章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从此,他的文章便成了人人争读的作品。

5、【注释】

批:即“打开”。

蒲编:蒲草编织的书。

竹筒:就是竹片。

彼:他。悬梁:悬挂在屋梁上。锥:指钻子。

刺骨:以尖物刺大腿。囊萤:

袋子中的萤火虫。映雪:映照着雪光。

辍:中断、终止。

负薪:背着木材。

挂角:挂在牛角上。

苦卓:有艰苦中显出毅力来。苏老泉:是宋朝的明文学家苏洵的外号。

6、【解读】

汉朝的路温舒则将尚书抄在蒲草编织的席上阅读,另有公孙弘把春秋刻在一片片的竹片上,他们都没钱买书,可是仍不忘要勤勉向学。

晋朝的孙晋将头发以绳子悬在屋梁上,战国时书秦则用尖利的锥子次自己的大腿,他们两人都是不须别人督促,便知道自动自发求学的人,也正因此,奠定了他们成为大人物的基础。

晋朝的车胤用沙袋装着萤火虫,借其微弱的灯光来读书,而孙康则打开窗户,得用月光照在雪地反射的光阅读,他们的家境虽然都相当贫穷,可是却能坚持到底,努力而不半途而废。

汉朝朱买臣每天砍柴、背柴,仍不忘读书,而隋朝李密为人放牛时,也随时把书挂在牛角上准备阅读。虽然环境是如此艰苦,但他们求学的毅力仍不变。

7、分小组诵读。《三字经》教案

(十五)教学内容:

“彼既老 犹悔迟”至“尔幼学 当效之”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彼既老 犹悔迟”至“尔幼学 当效之”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宋朝时,有个名叫梁灏的人,从年轻时,就开始参加考试,想一举成名,可是年年考,却年年落榜,虽然已经考了无数次,但他却一点也不灰心。

梁灏的儿子也是好学不卷的人,而且也已经高中状元了,梁灏见儿子中了状元,除了高兴之外,自己的期许也更深,他立定志愿,一定要考上状元。

从此,他更用功,每一个朋友见到他如此用功,就劝他不要这么辛苦,儿子已是状元了,可以一生不愁吃穿,何必还要自己去争功名呢!

但是,梁灏并没有受这些话的影响,仍然日夜苦读。黄天不负苦心人,在他八十二岁那一年,他终于考中状元了。

当皇帝召见他时,他的表现丝毫不逊于年轻的状元,所以深得别人的赞赏。

梁灏对于自己以满头白发的高龄才中状元,一点也不以为意,因为他终于达到了目标,完成了心愿。

5、【注释】

犹悔迟:还不会后悔太晚。

小生:后辈。

梁灏:宋朝人,最喜欢念书。

大廷:朝廷的意思。

魁多士:在众多读书人之中,勇夺第一名。

称异:认为奇特。

小生:年轻人。

宜:应该

6、【解读】

像苏洵年纪以一大把了,仍不嫌晚的立定志向读书,而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刚求学时,更应把握时间,用功读书,才不至于到了老年时后悔莫及。

宋朝的梁灏八十二岁才考上状元,在朝廷上面对皇帝的问题,对答如流,其机智与学问超越众多读书人之上。

如梁灏这般老的人都还能完成志向,使大家称叹奇特,而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应立定志向,及早用功读书才对。

7、分小组诵读。《三字经》教案(十六)

教学内容:

“蔡文姬 能辩琴”至“有为者 亦若是”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蔡文姬 能辩琴”至“有为者 亦若是”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东汉的学者蔡文邕,有个能分辨琴声的女儿蔡文姬。

有一次,蔡邕在弹琴自娱时,突然一根琴弦断了,正在一旁看书的蔡文姬便对蔡邕说:“爹,是不是第一根琴弦断了?”蔡邕见蔡文姬并没有回头,竟能听出哪根琴弦断了,大感惊讶,新想,这可能只是巧合吧!便故意又弄断了另一根琴弦蔡文姬又对父亲说: “怎么第四根弦也断了呢?”

蔡邕暗暗吃了一惊,这时才确信蔡文姬的确有音乐天分。

(2)谢道韫是晋朝人,有一次她的叔叔(也就是晋朝知名的宰相谢安)看见窗外正在飘着雪花,一时兴起,便想考考侄子们的作诗能力。他问他们“大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的哥哥谢朗回答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看看谢道韫,很高兴小小年记的侄女,竟能有如此的才情。

5、【注释】

蔡文姬:东汉蔡邕的女儿。

辩:分辨、判别。

琴:琴声。谢道韫晋朝谢安的侄女。咏吟:咏诗作对。

聪敏:天资聪明灵敏。

自警:自我警惕。

方:恰好、才。

举:推选。

作:作了。

彼:他。正字:负责校正文字的官名。仕:当官。

亦若是:也和他一样。

6、【解读】

蔡文姬不但喜欢读书,甚至可以从琴音中辨认出将有不寻常的事要发生;谢道韫因很会吟诗作对,所以非常受谢安的赞赏。

像这两为女子,一个精通音乐,一个擅长诗赋,都是如此聪慧,身为男孩子的,更需自我好好警惕,积极充实,才不后落于他人之后。

唐玄宗时刘晏以小小的年纪,被认为是神童,而且被推举为正字官,其名声一直流传至今。刘晏当时虽然年纪幼小,但却以担当国家官吏,所以,只要想成为名扬天下的人,自我期许、勉励,且奋发向上,必然是可以像刘晏一样有所作为的。

7、分小组诵读。《三字经》教案(十七)

教学内容:

“犬守夜

鸡司晨”至“戒之哉

宜勉力”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蔡文姬 能辩琴”至“有为者 亦若是”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自幼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人,据说他的父亲叫孔纥,是个大力士,有一天,孔纥和妻子来到尼丘山,希望能求得一个儿子。果然,他的妻子不久便生了孔子,所以孔子的名字叫孔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孔纥便去世了,孔子随着母亲来到鲁国曲阜县。孔子每天都会把家事做好,夜晚临睡前,还替母亲捶背,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

孔母则常常鼓励孔子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才能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后来,孔子的母亲也去世了,孔子难过之余,牢记母亲的教诲,更加用功读书。没多久,孔子博学的美名传遍整个鲁国,许多人自愿向他求教,拜他为师,孔子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真可说是“幼而学”、“扬名声,显父亲”的最好例子啊!

(2)我国的诗仙李白,小时侯也很贪玩,后来受到一见事的启示,才立志读书,成为大诗人。

这次,贪玩的李白又逃学了,他来到河边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铁杵在石头上磨,便好奇地走上前去问她:“老婆婆,你磨这根铁杵做什么啊?”

“小朋友,我要把他磨成绣花针呢!”

李白听了,很吃惊的说:“这怎么可能呢?”

老婆婆看见李白的表情,便笑着对他说:“只要我每天不断的磨,总有一天,这根铁杵就能磨成针了。”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中完全觉悟了,他心想,不能再这么贪玩了,应该好好把握时光,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对。李白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之后,果然成为唐朝的大诗人。

5、【注释】

壮:长大。

行:做。

致君:尽力辅佐君王。

泽民:为百姓谋福利。扬:显扬、显耀。

光前:光耀祖先。

裕后:使子孙生活富足。

遗:留。

籝:竹箱子。

一经:一部经书。

攻:成果。

戒:警惕。

6、【解读】

小时侯要多学习,长大后要知道对国家尽力,为人民谋求福利。

如此,就能有好的名声,可以使父母感到荣耀,光耀祖先,还可以造福后代子孙。

有些人为子孙留下了大批的钱财,我只教导子孙研读经书,明白事理。

讲了这么多道理,只是要让大家知道,凡是勤劳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要时时勉励自己勤学用功才是。

7、分小组诵读。

8、小结:凡是勤劳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要时时勉励自己勤学用功才是。

第二篇:三字经教案2

一,老师背诵前节课的内容,点三名同学与老师比赛。

学生一起起立边拍节奏边朗读

二,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你们喜欢黄香和孔融吗?要不要向他们学习?

三、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1、师配乐范读、领读(出示《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各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3、播放视频译文:

【1】香九龄,能温席。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2】孝于亲 所当执。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3】融四岁,能让梨。

〖启示〗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⑴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3、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4】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四、联系实际,感悟升华情感。

1、你们认为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能做吗?

2、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3、〖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一、复习背前几节课所学内容。

1、指名背,齐背等形式检查所学过的内容。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二、新授:

1、自读“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师讲解。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2、回顾黄香和孔融的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

【讨论】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我们如何去感恩?[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3、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讲解后两句【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联想:学无止境——(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 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4、.总结,朗读今日所学。

第三篇:三字经教案5

《三字经》五教学设计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îu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周 武 王

始 诛 纣

八 百 载

最 长 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启示〗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zhōu dào shuāi

wáng gāng zhuì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ïu shuì

周 道 衰

王 纲 坠

逞 干 戈

尚 游 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启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ï

wǔ bà qiáng

qī xiïng chū

始 春 秋

终 战 国

五 霸 强

七 雄 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启示〗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chuán âr shì

chǔ hàn zhēng

嬴 秦 氏

始 兼 并

传 二 世

楚 汉 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启示〗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gāo zǔ xīng

hàn yâ jiàn

zhì xiào píng

wáng mǎng cuàn

高 祖 兴

汉 业 建

至 孝平

王 莽 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启示〗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但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

guāng wǔ xīng

wãi dōng hàn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光 武 兴

为 东 汉

四 百 年

终 于 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启示〗汉朝经过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击,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就灭亡了。

《三字经》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周武王,始诛纣 ”——“四百年,终于献 ”,理解其大致意思。

2.在诵读中初步了解中国中古时代的历史变革,知道“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教学重点:

2.诵读“周武王,始诛纣”——“四百年,终于献 ”。教学难点:

理清我国中古时代的历史变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一)课件播放:《三字经》儿歌。

(二)背一背前面学的三字经。(守擂、攻擂:你背,我背,大家背)

(三)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在阅读课上继续诵读《三字经》,了解中国中古时期历史的发展。

二、阅读交流,熟读成诵。

(一)初读,读准。

1、课件出示内容 :

“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îu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

周 武 王

始 诛 纣

八 百 载

最 长 久

“ guāng wǔ xīng

wãi dōng hàn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

光 武 兴

为 东 汉

四 百 年

终 于 献。

2、教师范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试读。

4、同桌共读。不会的互相教读。

5、四人小组交流读:组长带领组员轮流读,同学认真听,同伴读错了要教读。小组齐读。

5、检测:抽学生读,相机正音,注意“诛、衰、坠、戈、说、嬴、兼、莽、篡 ”等字的读音。

6、去掉音节再自由读,读准。

7、开火车检测读。

(二)再读,读顺。

1、齐读句子。

2、了解大意,老师解释。(略)

3、课件出示图片,认识君王:

周武王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武帝 初步了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

4、师相机讲故事:管仲辅佐齐桓公、四面楚歌(PPT展示)可以播放视频。

5、再读,课件展示。理清历史变革: 西周 → 东周(春秋、战国)→秦国 →汉代(西汉、东汉)

6、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读顺。

(三)熟读、背诵。

1、游戏:按历史人物和朝代发展,手持写有三字经内容的卡片,排队接读。

2、多形式读: 对读、拍手读等。

2、背诵:试背、赛背(游戏:楚汉相争)、齐背。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今天的常礼举要演习是:拜访的礼节、交谈的礼节(不打断,会倾听)。(音乐,开展活动)

3、把今天所学的《三字经》背给家长听或选一个今天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四篇:《三字经》教案第六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三字经》读本“曰南北”——“不容紊”内容。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尝试背诵这6句三字经。

2、理解这部分内容表达的意思。

3、熟读成诵《三字经》,感受其韵律美和节奏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这部分内容。难点:理解这部分内容所表达的含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三字经》读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齐读上节课所学内容。

2、抽查背诵,了解掌握情况。(指生2人)

3、全班齐背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内容(6句):

(一)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可配乐)

2、学生自读《三字经》内容,找出不认识的字。指生汇报,交流难读的字音,正音。

3、指生领读,并评价。

4、全班齐读。

5、男女生交替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6、开火车读。

(二)理解内容

1、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解读〗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2、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解读〗“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3、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解读〗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可以借助视频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背景进行简单的了解,视频至少播放2遍。)

三、巩固训练

1、自己尝试背诵课文。

2、出示补白填空检验背诵效果,补充完整后齐读。

3、学生同桌拍手背诵。

4、全班齐背。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三字经》教案第四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三字经》读本“融四岁”——“千而万”内容。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尝试背诵这6句三字经。

2、理解这部分内容表达的意思。

3、熟读成诵《三字经》,感受其韵律美和节奏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这部分内容。难点:理解这部分内容所表达的含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三字经》读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齐读上节课所学内容。

2、抽查背诵,了解掌握情况。(指生2人)

3、全班齐背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内容(6句):

(一)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可配乐)

2、学生自读《三字经》内容,找出不认识的字。指生汇报,交流难读的字音,正音。

3、指生领读,并评价。

4、全班齐读。

5、男女生交替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6、开火车读。

(二)理解内容

1、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解读〗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2、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解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3、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解读〗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可以借助视频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背景进行简单的了解,视频至少播放2遍。)

三、巩固训练

1、自己尝试背诵课文。

2、出示补白填空检验背诵效果,补充完整后齐读。

3、学生同桌拍手背诵。

4、全班齐背。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三字经教案 11-15课时 2014.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字经教案 11-15课时 2014.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字经教案_1-10课时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能流利地朗读和......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第1课时 一、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人之初,......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字 经 教案 洲村小学1 三 第1课时 内容:课文第一课。 目标和要求: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 朗读课文 2, 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人之......

    《三字经》教案(第13课时)

    《三字经》教案 德庆县新圩镇中心小学 唐汝英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设计理念】 《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

    《三字经》教案第九课时5则范文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三字经》读本“赵中令”——“自勤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尝试背诵这6句三字经。 2、理解这部分内容表达的意思。 3、熟读成诵《三字经......

    《三字经》2范文大全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

    三字经全文2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

    《5、一株紫丁香》2课时教案

    5、一株紫丁香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起尊敬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