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课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部分名称,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通过操作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3、是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几何王国里来了一位新的图形朋友,你们想跟姚老师一起去看看她是谁吗?(播放动画)
师:好了,拼拼碰的游戏好玩吗?(生:好玩儿。)师:你找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何王国里的小人儿给我们拼出了哪些图形?(生齐说: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师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对吗?师指角:她叫什么呢?我们以前认识吗?(生:不认识)
师:她叫什么呀?(生:角)师:对了,你们可真棒!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图形。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新授
1.找一找图中的角都藏在哪里。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角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它们表面都藏着角,你能试着用手把它指出来吗?(学生离开座位,互相找角、指角,师巡视指导,规范指角)
3.感知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指出这么多的角。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三角板,闭上眼睛摸一摸三角板有角的地方和没有角的地方,你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摸角,说出自己的感觉,可能说有角的地方“尖尖的”、“扎扎的”,没有角的地方“直直的” „„)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师:看着这些漂亮的角,各小组讨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现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引出的直直的线叫做“边”。(板书:顶点、边)4.认识角的大小 ①思考
师:刚才用纸折角的时候角时,有的同学折成的这样,有的同学折成这样,哪个角大呢?
(生可能认为边长的那个角大,也可能认为一样大)②探究
师:观看《红角与蓝角》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师:怎样让你手中的角变小?又怎样做才能让它变大?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把活动角不断变大变小,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请一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活动角放大,老师拿出可以延长两边的活动角不断拉长与学生的角比较大小)
(出示课件:用电脑演示:两个同样大小的角—重合---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
③小结: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评讲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谈过学习收获后,教师对全课学习进行总结评讲,着重讲解角的初步的意义、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大小比较等。同时表扬学习积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
(四)作业布置
1、课本(第43页第1题~第4题)
2、请大家课后观察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1.边
顶点
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角度越大,大,叉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角就越
第二篇:《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敖江第二中心小学 林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彩纸、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这不,它们正在玩“猜图形”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猜完取出这个圆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一个长方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圆形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 “角娃娃”交个朋友,认识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师:在图形娃娃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现在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校园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找角,教师总结。
老师这儿也有几种物体,你们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显示第39
页上方的三幅图)学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剪刀、吸管、水管里用彩色线标出这些角。(课件演示)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数学中我们学习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变成这什么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2)认识角:
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大家看看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
①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师做:用角的顶端轻轻扎扎我们的手心,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然后再摸一摸角的这边和这边,是怎样的呀。(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②师: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围成一个角,这两条边所夹的这个部分就是角,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表示。
③请同学们说出屏幕上三个角各部分的名称(点击课件)。观察一下,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出示一张圆形的纸,问:大家看,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你能用你会变魔术的小手将手中的纸做一个角吗?(小组比赛)(学生小组活学生“折角”活动)。
师:老师看到各组同学折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有这样的吗?(教师一手持折出的黄色“直角”)举起来让同学看看。
②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大的角?顶点不变。试试看!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让学生比较大小。
③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小的角?也是顶点不变。试试看!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再让学生比较大小。
师:可见角不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还有更有趣的特点呢!
(2)认识角的大小
①师: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这个角的边是可以动的,我们就叫它活动角。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吗,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吗?试试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叫“超级变变变”。好,听老师的口令,举起你们的小手,先摆 一个角。跟着老师说:变大,变大,再变大。问:“这个角是怎么变大的?” 师:现在把它变小,变小,再变小。怎么会变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板书: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③比大小:
师:(出示师摆的角),谁敢跟老师的角比大小?(请一名学生上来)你们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跟学生的角重合)
师: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角的两边刚好跟这个角的两边怎么样?(紧靠)为什么老师的边这么长,跟她的角却一样大呢?
(学生的角张开一些后,问:现在谁的角大?为什么你们的边这么短,却比林老师的角大呢?
师:那说明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板书: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画角。(1)观察画角
师:请看大屏幕,我们先来学习怎样画角。(课件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2)动手画角
师:你觉得画角时要注意什么?(小朋友们注意了:在画的时候要把尺子按紧,否则线画歪了,就不是一个角的图形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智力闯关)(1)辨一辩(2)排一排(3)数一数(4)摆一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儿歌出示: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五、欣赏生活中的角
第三篇:公开课认识角教案及反思
认识角
授课教师:陆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7-69页。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经历“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建立对角的直观认识。教学难点:探索比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的模型等。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并引导发现角。(板书:认识角)
二、探索新知。1.找一找。
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图片,让学生找找里面的角。2.摸一摸。
让学生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一个角,说说感受,并让学生指出摸到角。3.认一认,画一画。
1)示范画角并介绍角各部分名称。2)介绍角的标记和读写方法。
3)学生画角并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角。
4.找一找身边的角。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可以发现的角并指一指。5.闯关练习。
1)辨角。2)找出图形中的角。
三、实践操作,感受角的大小变化。1.玩活动角,感受角的变化。
2.小组活动:怎样比较角的大小。3.在课件中观察变的过程及比的过程。
4.思考并观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吗。
四、小结: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五、综合练习。(酌情处理)
1.把圆形纸片折出一个角来,并比一比大小。2.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六、作业
对应的练习册《认识角》 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这次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的第一课时。在引入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从以知的简单平面图形入手,在发现中寻找到角,再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并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能辨认角的大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操作,自己体会、发现知识,感受到数学源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因此我设计本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使学生能够判断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会比较角的大小。因此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三角板、活动角、课件等。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际做一下反思:
1、营造了生动的情景,让学生能一下子进入状态,并能从他们的生活入手,在寻找发现中认识角。设计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有讲有练,在探索发现中学习进步。课前准备较充分,教学流程也较流畅,但前半部分所花时间太长,以致于后面的难点部分,讲角的大小变化时所花时间不够,学生的理解没能到位,没能很好得突破难点,且教具也没能很好的发挥效用。
2、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感悟角的大小比较,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知识有的同学理解得不是很清楚。这给了我一个提示: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要给与重点指导,尽量做到简洁明了,“放”和“收”要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第四篇:《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图形,你们还记得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体、长方体)出示实体。
这些图形中都包含着最基本的图形——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新课
1、认识角
课件出示主题图,找角。
(1)一个角由哪几部分组成组成。(小组讨论)
角是由一个()和两条()组成的。
(2)怎样判断图形是不是角呢?角的特点。
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两边直直的,不尖不直不是角。
(3)课堂小练
①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②是角的在()里画“√”,不是角的画“×”。(课件出示)
③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
2、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1)做一个活动角,展示学习(小组活动探讨)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①角的大小与两边展开的大小有关系。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角就越(),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角就越()。
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用纸折角;小故事:红角和蓝角,区别边的长短不同,角的大小相等)可以采用叠合法比较大小。
(3)课堂小练
比一比,哪个角大?在大的下面的方框里画“√”。(课件出示)
2、画角
你知道用什么工具可以画角吗?
学习画角(小组讨论,学生试画,教师演示,画出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先画顶点再画边。
巧学妙记:
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课堂小练
(1)按照例2的方法,自己画出一个角。
(2)按要求画两个开口朝不同方向的角。
(1)开口向左。(2)开口向右。
三、总结提升
1、认识角
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3、画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先画顶点再画边。
4、拍拍手唱儿歌,角中秘密记心中
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第五篇:认识角 教案
《认识角》说课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
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回归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剪刀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