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除法》例1教学设计(最终版)
分数除法 2016年10月9日 总第19课时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操作情境,尝试计算 教学教材第30页例1。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师:你会列式吗?(启发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你会计算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预设结果:
1.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用算式表示是:。
;用算式表2.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就是示是:。
(二)借助直观,实现沟通
教师: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结果吗?(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纸,先折出这张纸的涂上阴影,然后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2份。)
预设:学生可能会做出如下两种图示:
分数除法 2016年10月9日 总第19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这两种图示分别对应着上面哪种算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
结合图(1),引导学生说理: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
结合图(2),引导学生说理: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就是。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说,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
(三)体验冲突,发现一般规律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请你折一折、画一画,自己看图写出计算结果。想一想,你会选择哪一种折法呢?
教师: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说明计算结果吗?
预设:通过前面的操作和交流,学生应该能领悟到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该选择哪种图示,并能说清: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的,即。
分数除法 2016年10月9日 总第19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或者根据教材第30页图示进行填空,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通过刚才的折纸操作和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结果:
1.分数除以整数,如果分子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计算方法是分子除以除数的商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转化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来计算。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相比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以前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来计算。
(四)应用规律,尝试练习
教师:请你独立思考并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五)巩固练习,熟练算法
1.教师: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1、2题。
先尝试独立填空,然后组织交流,让学生明白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互逆关系。
2.教师: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4题。
分数除法 2016年10月9日 总第19课时
左边的三个算式的分子都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分子除以3,也可以转化为乘法;右边一组的分子都不是3的倍数,只能用一般算法。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和练习,体会算法的灵活性和一般方法的普适性。
3.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3题。
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也可转化为小数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六)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小数除法例1教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教学设计
圈头学校
李亚楠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4页例1及导学案上习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教学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竖式计算:268÷4、252÷6、345÷15。
2.说一说:268÷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适时板书)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整数除法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读理解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
(1)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问题是什么?(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3.自主思考算法。
(1)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2)列竖式计算
①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②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小组交流,给予适当指导。)5.教师引导,交流不同算法。(1)算法一
把22.4 km改写成22400 m,再来计算。
交流想法,谈感受:这样虽然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呢?(麻烦)(2)算法二
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
①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竖式。(教师板书)
②引导学生计算,并适时提问: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教师用小纸片遮挡住被除数的小数部分,并适时板书。)
③引导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十分位的算理,并适时提问:这个“24”又表示什么呢?(教师揭去遮挡的小纸片,并适时板书。)
④引导学生完成计算,并适时提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多少?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教师适时板书。)
6、归纳计算方法。
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二)及时巩固,形成计算能力。
1、完成第24页“做一做”。
2、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例1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通过例1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理解商的小数点如何定位。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问题,感受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在解决计算问题时,教师先放手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释竖式计算过程,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三)回顾梳理,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本环节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计算体会,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四)课后练习
1、基本练习(导学案中的达标检测)
2、拓展练习(课本26页练习六第六题)
三、板书设计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第三篇:小数除法例10教学设计
篇一: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第10课时--解决问题 篇二:小数除法10教案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小数除法》共享教案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篇三: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
新知识点: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
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计算。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内容结构安排: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3.适时引入计算器。
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小数除法的试
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
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小数除法的重点,在于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
数的除法。3.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2.循环小数。
3.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时安排:15课时。
第四篇:2015最新版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例1》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
(一)教学内容:第11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
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
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
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纸,10沓有()个十张;(2)2沓纸有()张,有()个十张;(3)80张纸有()沓;
(4)2盒纸有()张,()个百张;(5)400张能装()盒,有()个百张。
(二)探索操作
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 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 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横式:6÷3=2 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预设6:20+20+20=60 所以60÷3=20。(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 4÷2 9÷3 8÷4 50÷5= 40÷2 _____ 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2)那么6000÷3呢?
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三)巩固提高
1.书第1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你是怎样想的?
2.书第13页第1题。(课件出示)你是怎么想的?
3.书第13页第2题。(课件出示)
找出信息,列式口算。(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板书:
口算除法
(一)6 ÷ 3 = 2 60 ÷ 3 =(20)6个十 ÷ 3 = 2个十 600 ÷ 3 =(200)6个百 ÷ 3 = 2个百
第五篇:014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38页例5 上课时间:2016.10.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线段图表示。、3、感受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
1.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妈妈的体重是50千克,小红的体重比妈妈轻25 ,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集体交流,思考的步骤。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二)探究建模 1.出示例题。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条件: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815 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在两个人的体重中“谁”是单位“1”?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并在线段图上标明爸爸的体重比小明的体重轻的815,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我们要先怎样画 ?先画那个数量?为什么?(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找准单位“1”,列出等量关系式。本环节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正确列出方程作好铺垫。)(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体重是x kg。
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x×(1-815)=35 715 x=35 X=35×157 X=75 生2:我是这样列数量关系式的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x-815 x=35 715 x=35 X=35×157 X=75 生
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1-815)=爸爸的体重 35÷(1-815)=75(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815,也可引导学生思考“比75kg轻815 是多少千克?学会用乘法验证。
(2)反思2:课前的题和例5有什么不同?
生1:区别是课前的题是知道单位“l”的量,求比单位“l”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道比单位“1”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反思1”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反思2”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同的数量关系,学会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知识。)(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7题和第8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针对例题的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完成练习八第9题。要求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就是把27平均分成4份,求其中的1份,用除法计算:要求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能运完,应先求出剩下的大米占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再用它除以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即可。27 ÷4=27 ×14 =114(1-27)÷114 =57 ×14=10(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l”未知的实际问题。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