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第一篇: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同学们平时喜欢外出游玩吗?(喜欢)你都到过哪些地方?(生畅谈)老师利用假期到过河南省焦作市的青天河风景区,那里有被成为“北三峡”,大有长江三峡的壮丽秀美。两岸青山耸立,江水汩汩流淌,滋润了两岸的人们;偶尔吹来一阵峡风,使人神清气爽;站在船上观望,青山绿水,景色怡人,令人向往,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一、创境导入,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你们可曾想到,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这样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初读课文

师: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自由读文。

师: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

生:三峡的秋天是美丽的。„„

师:是的,三峡秋天的美,无处不在。(板书:美)

师:那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景色的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

生: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师:对了,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谁找到了? 生:有早晨、中午、下午、夜。

师:你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

(二)深入精读

师: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生:三峡秋天的特点是成熟。

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 生:叶子绿得发黑,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散发着一种清香。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1、早晨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

生自由读,交流汇报。

生:我觉得早晨的露水给三峡带来了美。太阳没出来时,它闪耀着,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白霜;太阳出来了,它就消逝了。生:老师我想补充:这句话作者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想经过露水的洗礼,橘柚树的叶子一定更绿了,果实更黄了。生: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我很喜欢。

生:在这部分,我发现作者还描写了峡风,说峡风有些凉意。我觉得作者说得很对,秋天的风吹来让人感到有点凉,要是风大一些,我想橘柚树上沉甸甸的果实会随风摇晃,可能还会掉下来。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做什么? 生:我想到三峡感受一下秋天的凉爽。生:我想摘个柚子,品尝品尝。

师: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 生:明丽。

师:的确,在橘柚树的变化中,让我们感到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板书:橘柚树——明丽)

师: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首独奏曲,你们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置身于峡谷,感受到一股凉风。

生:我好像看到了满山的橘柚树,好诱人啊!师:是呀,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啊!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三峡之秋早晨的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这部分?生汇报学习方法。生:找到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生:了解这种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生:还要在文中去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秋天的特点。生: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了。

师: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自学后面的三个时间段,一会儿进行汇报。

2、中午

师:好,我们先学到这儿,谁来读读三峡中午的景色? 生读文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感到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热烈的气息。板书:热烈

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中午„„奔腾流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像金鳞巨蟒”应该是比喻句。我想中午的长江被阳光照射,看上去应该是金色的,还很活跃。师: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读出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男生齐读。

师: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

生:下午的三峡跟中午不同,下午的三峡很平静。“长江平静而轻缓”比作了“一条明亮的小溪”。

生:“下午,„„特别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雾是青色透明的,给三峡带来一种朦胧美。

生:因为长江平静的缘故,两岸峭壁的倒影一起涌向江心。师:看看这段话,哪个字能体现出影子的动态? 生:涌。

师:对,“拥”形象地写出了影子的动态,也显示出雾中三峡的宁静。此时,笼罩着一层雾的三峡就像一位穿着纱衣的仙女,朦胧而优雅。

4、夜

师:走过白天的明丽和热闹,三峡的夜终于来了。想一想,三峡的夜又给你带来哪些特别的感受呢?

生:“岸边„„沉沉欲睡。”让我感到夜是安静的。

师:岸边的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以亮衬暗,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形象描绘出宁静和谐的夜。

生:我发现这句还是拟人句。“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就像一个人要睡着了。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夜的宁静来。生读文,互相评价。女生齐读。

师: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谁来读读第6自

然段。生读文。

师:在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三峡的月亮出现的很迟很迟,它就像个淘气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出现,感到很神秘。

生:作者把月亮比作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让我感到月亮又大又亮。

师:月亮是夜的使者,给你无限向往,谁能读出月的神秘? 生读文,评价。师:谁还读懂了不同的?

生:“这时„„挂起。”我读懂了月亮的亮与山的黑对比是十分明显的。生:作者描写山的黑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山是墨一般的黑。生:我感到月光太美了,“像一道道„„挂起。”真想去看看。师:作者用了“像„„又像”两个比喻,把月光的清冽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你能用“像„„又像”说句话吗? 生造句

师:作者也正是抓住了月光的特点,运用生动恰当地比喻将月光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遐想连篇。在这部分,作者还用了几个动词,形象地体现了山的高耸、月的清冽,看看谁能先找到? 生:泻、飞降、挂。

师:对了,作者以动写静,让文章更生动。我们细细欣赏了月夜,体会到月亮的色彩、形态是那么素淡优雅、超凡脱俗。那你能把你体会

到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生读文,互相评价。

师:这么美的月夜,老师也想读给大家听,行吗?范读 生齐读。

师:真令人陶醉!老师仿佛看见一轮明月高高的挂在空中,这一天,正是——中秋。课文结尾点题,首尾呼应。中秋的三峡时而宁静轻柔,时而翻滚呼啸,能够随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三、积累内化,回归美

师: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呢? 生: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生:观察仔细,抓住景物特征。生:作者喜欢三峡。„„

师: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纵然我们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三峡的赞美。课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第二篇: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最终版)

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季节,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一个秋天的节日,就是――中秋节,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中秋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知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秋节那天晚上的月亮很大,很圆,很亮,很美!

(以中秋节为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向文本靠近,让月亮的美在学生的记忆中重现。)

一、导入新课,走近三峡:

同学们,你们去过长江三峡吗?我曾在二零零六年夏天去过那里,并且我还把那里的美丽景色拍摄了下来,想看吗?(师生共同欣赏照片)你们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有关三峡的资料)多年以前,我们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名为《话说长江》的电视纪录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关于三峡的一个片断。(学生从动态的不同角度了解三峡)

三峡的景色雄奇壮丽,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来过这里,留下了近万首诗作,其中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谁来朗诵给大家听一听,还有吗?(从古人的诗作中感受三峡,丰富积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方纪先生也曾来过这里,并且写下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就是我们本课所学的――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检查字词:

从题目中我们就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我们再来把题目读得优美一些。(生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些词语。(指名读,师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曳和壑的写法,累和晕的读音,齐读)

三、理清顺序,品读欣赏: 1秋的使者――橘柚树

(齐读橘柚树)你们见过橘柚树吗?吃过橘子吗?其实,这里的橘柚树就是橘树,它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在三峡两岸,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看图)这是橘柚树坚硬的叶子,我们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三峡这随处可见的橘柚树开始写起的,下面请同学们端起课本齐读课文的第一段,想一想: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汇报交流

小结:橘柚树是三峡秋天的使者,是它最先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谁再来充满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指导学生抓住橘柚树的特点,感受三峡秋天的气息)

读得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时间顺序,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2多彩的白天: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的景色,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出不同时间

三峡景色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以及喜欢的原因。(生自由读书,同位讨论交流。)汇报交流:

早晨,明丽,什么是明丽?你觉得三峡的早晨什么是明丽的?读出对早晨的喜爱之情。

中午,热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三峡的热烈?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出三峡的热烈。

下午,平静,下午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三峡下午云雾缭绕的图片)如果我们把中午的三峡比作是充满活力的小伙子,那么下午的三峡就是一位――羞涩文静的小姑娘。(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三峡不同时间的特点,重点放在中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比喻句体会文章感情。)3中秋之夜: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充分领略了三峡白天景色的美丽壮观,其实夜晚的三峡更具有它独特的魅力,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五六自然段,想一想,夜晚的三峡有什么特点? 你打算用什么词概括夜晚三峡的特点?(宁静,神秘)

作者说“夜终于来了”,他为什么要用“终于”呢?(结合上下文理解,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第六自然段,边听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师配乐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本的空白处,用简笔画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快速画下来。

你的画中有什么?山是什么样子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师生接读)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而月亮―――

你们发现了吗?作者在描述三峡夜晚的景色时,多处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从这两段中找出来吗?

(同位讨论)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说说你的看法。(去掉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读一读,对比,感受使用修辞手法后文章语言的生动。)

通过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有如临其境之感,下面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请两位同学把三峡夜晚的景色读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们,你们觉得三峡的夜晚什么最美?(月亮)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齐读最后一段)

原来如此,只有中秋节的月亮才会这么美,只有三峡的中秋节才会有如此神奇,壮观的景象!作者方纪先生用他优美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三峡的美丽秋景,相信你们学完课文后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收获,课下请同学们在我的视角中写出来。

(学生学习每节课都要有收获,而每个人的收获和体验是不同的,教材专门开设了“我的视角”,给了学生各抒己见的舞台。)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其实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只是方纪先生《三峡之秋》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全文共约一万多字,分为三部分,主要写人和事,本课只是引子,课文的最后一句“这一天,正是中秋”,引出下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上网查找全文,读一读。另外,再给你们推荐两篇文章,希望课下找来读一读,相信你们会对三峡有更多的了解。刘白羽 《长江三日》 余秋雨 《三峡》

教后反思:

这篇文章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方纪先生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美景的抒情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的气势和壮丽,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三峡的无限热爱与赞美。这篇文章脉络非常清晰,语言优美,韵律感强,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

在备课时我查找了有关方纪的资料,可以感受到他对三峡的热爱,《三峡之秋》一文,与其说是方纪先生爱秋,不如说是他老人家对三峡情

缘的一个缩影,一种印记。盛爱之下,不管秋天春天,只要是属于三峡的一切,他都喜欢,就像热恋的男女,对方的一颦一笑都是那样勾心动魄。对于三峡,学生们虽然经常听说,但对于三峡的具体情况还是陌生的,课前我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峡。但是在上课汇报交流时,我随意让一位没有举手的学生介绍三峡(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她可能没有搜集到关于三峡的相关资料,她结结巴巴地说:“三峡就是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海峡……”。她把三峡和台湾海峡弄混了!我没想到,这么优秀的学生竟然不知道三峡!由此可见,我们很熟悉的三峡,对于这些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说并不熟悉,而我们这篇课文,作者虽然是在写秋天,却是三峡的秋天,如果不了解三峡,学生是没法感受三峡秋天的独特的美的。正巧,我在零六年夏天去过三峡,感受过它的雄伟气势,并且我还拍摄了许多照片,这是让学生了解三峡的一个好机会。然后我又从《话说长江》的三峡部分截取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三峡。为下面感受三峡的美丽秋景做好了铺垫。

作者写秋天是从三峡的“橘柚树”开始写起的,开篇之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显现的。”文中的橘柚树就是橘树,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对于北方的学生也是很陌生的。它的叶子坚硬,越到秋季颜色越发苍绿,果实金黄,清香扑鼻,是三峡两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首先映入作者眼帘的就是这随处可见的,散发着秋天气息的橘柚树,可以说橘柚树是三峡秋天的使者。

写完三峡的橘柚树,作者具体描写了一天四时的“长江”,不同时间的长江各具特色。我从白天和夜晚两部分引导学生感受三峡的美丽秋景。对于白天,我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说说喜欢的原因”这个问题贯穿始终。我让学生在读中想像画面,并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通过文中重点词语、形象的比喻句感受长江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平静。

三峡的夜晚给人神秘、宁静的感觉,更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把三峡的夜晚写活了。我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妙用。夜晚的三峡就是一幅画,最美的就是三峡月色,我范读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上优美的乐曲,给学生创设情境,然后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脑海中的画面,这样,画面和文章中的语句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们虽然没有去过三峡,却仿佛看到了那里神奇,壮丽的景象。

三峡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无疑是那里的月亮,文章最后一句点明时间,让我们恍然大悟,怪不得月亮如此美丽,原来,这一天是中秋呀!这就是三峡的中秋!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我努力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景色的美,感受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并把感受到的绘声绘色地读出来。所以朗读贯穿整堂课。

上完这一课,我感觉读还是不到位,特别是学生对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体会还不深,所以,对于三峡的秋天美景感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导入”给人的感觉时间太长。根据这些,我又对教案进行了

修改。

第三篇:北师大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随着秋的脚步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吗?(生:课文先写了三峡秋天已经来临,然后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顺序描写了三峡的景物。)是啊,注意了写作顺序,文章就显得很有条理。【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2、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充满了秋天成熟气息;结尾点明具体时间,告诉我们作者描写的是三峡中秋这一天的景色。)(板书:首尾呼应)

3、在这充满成熟气息的秋天,三峡的早晨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1、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早晨哪样最突出的景物?写出了早晨的什么特点?(板书:露,明丽)

明丽是什么意思?从哪里体现出了明净?从哪里体现出了美丽? 怎样理解“绿叶金实”?出示课件。(作者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又注意抓住早晨特有的露水变化的过程,结合对树和阳光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三峡秋天早晨那份明媚与靓丽。)

作者用二个句子具体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特点,然后用“明丽”一个词概括了其特点,所以我们写景物可以抓住细节用几个句子进行具体描写,也可以概括成一个词。(板书:总----分)

教师引读------早晨起来,看到晶莹的露珠,明媚阳光,看到这绿叶金实你有什么感受?(清爽、舒畅)

你想怎样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

2、刚才我们学习了描写早晨景色的这一段,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段的?

3、学生汇报: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这个时段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个特点的?刚才也带着自己感受朗读课文了。(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去学习后面三个时间段所描写的景色,大家选择你们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做好批注,待会在班上交流。

4、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1)中午的山峡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景物?写出了山峡的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热烈的感觉(板书:江水——热烈)

(出示课件)你感受到了吗?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

出示两句话:

“中午,阳光洒在群峰上,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

两岸峭壁。”

这两句话都是在写中午的热烈场面,你们觉得哪一段更好?好在哪里? 老师小结:A.“翻滚、呼啸、奔腾”这些词语,突出了江水那豪壮的气势,B.拟人句: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金色的铠甲应该披在威武的战士身上,跳跃应该是人的运动,这里用它们来写山峰和阳光,就赋予山峰战士威风凛凛的气势,赋予阳光人的欢快,烘托出这种热烈的气氛。C.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既写出了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又赋予长江巨蟒的翻滚呼啸的雄劲、热烈的气势,更具有生命力。可见用上好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方法,文章会更精彩。读中午的三峡,怎么读?(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板书:比喻拟人)

指名读,评价,齐读。(2)下午的三峡作者抓住的景物是什么?写出特点是什么?从哪里感受到了下午的平静?(板书:下午:雾——平静)

出示课件,你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什么词或句子?小结:在透明的薄雾中,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如果中午长江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那么下午时的长江就是秀美的少女?女生读下午语句,男生读中午的语句。

(3)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了两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在第一幅画面里先写了什么?(渔火、灯标、汽笛)第二幅画面是三峡之月(板书:渔火、渔船、月——宁静)

师:中午的长江让我们感受到它是那么热烈。那么,下午和夜晚的长江又是怎样的情景?谁注意到3-5自然段中描写长江的语句。(指名读)

课件出示:

◆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师:小声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第二句谁来读。指读。预设:读得好评价:读得真不错,你读出了长江的这份平静。读得不好评价:让长江流淌得再轻缓一些,你再来读读。你读出了长江的这份平静。

师:第三句谁来读?指读。

师:长江的眼睛是什么?(渔火、灯标)。

师:夜深了,这儿亮起来,那儿亮起来,人们睡了,长江睡了。一切都归于寂静。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把它读得轻些慢些,不要打扰了这份宁静,好吗?一起试试。师:长江睡了,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引读),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引读),师:“摇曳”是什么意思?(摇动、摇晃)

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渔火和灯光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

师:同学们,渔火和灯光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江面宁静不是被打破了吗? 既然作者想写夜晚三峡之宁静,为什么要写汽笛声?

师:这就像王维在《鹿柴》中写的那样,空荡荡的山谷非常寂静,人的声音更能衬托出山谷空灵寂静。

师: 这中写法就叫(板书:以动衬静)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使用这样的方法。

师:长江中午热烈,下午平静,夜晚宁静,真是变幻莫测啊!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变化吗?(生练读,请读)回归整体。

(4)再次感受夜晚月光下的三峡神秘之美。

师:说到这宁静的三峡的中秋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说说,此时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看到月亮慢慢地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三峡。

生:我看到起先四周还是一片漆黑,月光是突然间才有的。感觉到了月光,再抬头一看,圆圆的中秋月亮就已经挂在山头了。

生:我看到了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景,四周的景物,悬崖、树木仿佛一下子都变得温情而柔和了,我也好像陶醉了。

师:是啊,多么独特的三峡的月色啊!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月色吗?

生:神秘、神奇、美妙、迷人、皎洁、令人陶醉

师:是啊,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皎洁,如此迷人,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师:月光如水,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直泻而下,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多么神奇美妙的三峡秋天的月色啊!谁来读?(视学生的朗读进行点拨)。

师:读到这么美的一段话,你想说点什么?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让我们仿佛进入了梦境,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示出来吗?(指名读)(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四、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老师小结:三峡的秋天就是这样多姿多彩,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用细腻的文笔,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色,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2、下课后,大家像丁丁冬冬那样,把你的收获写在“我的视角”里。

五、课外延伸,感悟运用

1、秋天的三峡,有时热烈,有时平静;有时明丽,有时朦胧„„真是气象万千。三峡的神韵又何止这些呢?你想更多地了解三峡的奇异风光吗?我们可以读一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余秋雨的《三峡》。

2、作者将这么美的三峡景色写了下来,让我们读了如临其境,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水城秋韵》。

六、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露——明丽

按时间顺序写 中午:江水——热烈

首尾呼应 下午:雾——平静

总----分 夜晚:渔火、渔船、月——宁静

比喻和拟人

以动衬静

第四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

1、能领略三峡之秋的美景,并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了解三峡:学生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3、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2003年永远地消失了。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已逝去的三峡神韵。

二、初读感知:

1、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强调多音字:累

3、指名读课文

4、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要求合作学习

三、领略美景: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三峡秋天的早晨在你眼前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2)看看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去写三峡秋天的早晨?(3)指导朗读,读出三峡秋天早晨明丽的特点。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看看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去写三峡秋天的早晨?

(2)三峡秋天的中午有什么特点?

(3)指导朗读,读出三峡秋天中午热烈的特点。

3、按照前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4—6自然段。

4、全班交流。

三、品析美点

1、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1)精读课文,批注。

(2)学习小组内相互朗读、评价,并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3)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写出自己家乡的秋色。

第五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关键处处理:

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学生: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教学过程:

一、录相导课,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有关三峡图片,师生共同介绍长江三峡,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3.作家方纪也到过三峡,并且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三峡之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领略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写作顺序。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2.全班交流,学习生字词语。

3.指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景色来描写的?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3.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时小结。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时间 景色

早晨 明丽 露水 橘柚树 中午 热烈 阳光 长江 下午平静 雾 倒影 夜 朦胧 月亮 月光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积累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课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语言。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运用了许多比喻句,给文章增添了色彩。请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体喻体。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讲清主体喻体,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语句。

二、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配乐指名背诵,同位互相检查,看看谁背过了一些段落。

四、质疑问难。

五、课时小结。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语句优美 比喻句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2.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反思:在本课重点的突破方面,我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一是学生自读;二是配乐指名读;三是说说你对这一段所描写的内容的整体感受;四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五是再读,深入体会。采用了这五步后,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下载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2、体会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及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3、学习......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 峡 之 秋》教学设计 讷南镇庆福学校 刘春雷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方纪的一篇文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三峡吧?你对那里有哪些了解? 生:那里有三峡水利工程;那里景色很美。 师:老师也带来了三峡的资料。(课件播放三峡的美丽图片,最后一张幻灯片是三峡的简介:长江是......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据老师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你们中有谁去过长江三峡?生:没有去过。 师: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板书课题)......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纪实 鸡西市师范附小张广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三峡,对吧?你知道在哪里? 健康:有三峡水利工程;风景是美丽的。 老师:老师也带来了三峡信息。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它始于青藏高原,流经四......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________孙华阳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据老师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你们中有谁去过长江三峡? 生:没有去过。 师: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下面,结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