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孟母断织劝学教学设计
《孟母断织劝学》教学设计
包信中心小学 王晓静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战国时期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你们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生:孟母)
师: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师:多么了不起的的母亲啊!孟子后来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人们尊敬的称他为亚圣!可是像孟子这样的人小的时候也逃学呢!为了劝说孟子读书,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孟母断织劝学(出示题目)。
二、初读课文、感悟剧本内容。
1、师:孟子为什么要逃学,孟母是怎么劝说他的,故事的结果又将怎样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来读一读吧!
2、孟子逃学的原因
生:他觉得整天呆在学堂里,没有意思。
师:你从那个词语看出孟子觉得上学很无聊,甚至很烦人?
生:“整天”“呆”“没有意思”。
师:是啊,整天都要呆在学堂里,又没有动画片,老师也不组织大家玩游戏,真是有些无聊、烦人哦!谁能把孟子厌烦的语气读出来?
生:表演读,厌烦地,无聊的语气。
师:既然读书这么无聊,又要费钱,还不如回家帮帮母亲干活,也能让母亲轻松一些是吧!如果孟子是这么想的话,那他在回答的时候一定是觉得自己很懂事的样子,他会自豪地,理直气壮地说——
生:很自豪的,理直气壮的读。
3、孟母断织
师:看着儿子不认真上学,反而还这么自以为是的样子,孟母的心理真难过啊,她该怎么引导孩子,才能让他明白应该认真读书的道理呢?
生:孟母听了,一句话也没说,她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了。
师:为了劝孟子读书,家里那么困难,孟母也毫不心疼的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我仿佛看见了母亲正含着眼泪拿起剪刀把布剪断的情景。这下可把孟子给吓呆了。他赶紧走上去拉住母亲的手问:(生齐说)娘,布都快织好了,您为什么把它剪断呢?
师: 剪断的布还能接起来吗? 生:当然不能接起来。师:剪断的布还有用吗? 生:当然没有用。
师:娘把你送进学堂读书没想到你却逃学啦!剪断的布,是一块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
师:你觉得孟母哪句话最能打动你的心?
生:剪断的布,是一块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师: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
3、孟子知错就改
师:当孟子听到母亲的教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生齐读)娘,我错了,我一定改正。
师:你觉得孟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知错就改的孩子)
4、我们来合作,老师读孟母的话,请一位同学读场景,其他同学读孟子的话,有信心读好吗?
5、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6、分角色表演读。
三、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个剧本,我的收获。
(1)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
(2)感悟孟母断织劝学的良苦用心。
2、想一想,在你学习不认真时,你的妈妈会怎样教育你?
(可能你的妈妈有时会因为太生气而批评你、责罚你,但是,作为孩子,一定要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做个孝顺、懂事、明理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到的。)
四、布置作业
1、搜集孟子或孟母教子的故事。
2、完成课后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24、孟母断织劝学
孟子逃学
孟母断织
孟子悔悟
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
第二篇:孟母断织劝学教学反思
《孟母断织劝学》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讲的是孟子逃学回家后和孟母的一段对话,孟母知道孟子逃学回家不想读书后,没有骂他也没有打他,而是以剪断快要织好的布来激励他,告诉他,剪断了的布是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个没有出息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弟子规》导入课文,孩子们背完一段后,讲述人物故事,借助视频引出“孟母三迁”的故事。接着我就告诉孩子们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就是这样一位大教育家,也逃学了呢?这时孩子们就特别的好奇了,于是我就引入课题《孟母断织劝学》。
这是一篇剧本课文,是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我以提问让孩子们发现什么是剧本,对之前所学课文进行区别。然后让孩子们品读剧本中的对话,引导孩子们体会剧本中孟子和孟母对话时的心情和说话语气。
教学过程在开始时很顺利,但是到表演时就比较难控制课堂了,没有有效安排时间。因为孩子们对表演比较感兴趣,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表演、品读。
上完课后细细想来,有几个地方做得不是很到位,需要反思。首先这是一篇剧本,首先主题导入的时间太长,没有恰当合理分配时间。其次,在引导学生品味剧本时,每一句话都去品味了,但不应当作习题去练,而是以此为重点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教授。接着,板书的设计过于简单化,没有选、重点句子来详细品读、重难点不够突出、详细,然后就是在孩子们表演时,课堂准备没有做好,如果老师准备了一块布给孩子们表演时剪断,那么学生会感受到织布的辛苦和艰难,课文理解才会深刻,能更好的体会“剪断了的布是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孩子”;最后就是在课堂练习没有组织好,应该多留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在练中懂得所学知识。这是我上完这一课的体会,我觉得教学也是需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任何一次的反思和总结都会让我有所收获,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动脑筋多花心思去设计教学,才能把课上得更好。
第三篇:孟母断织劝学教学反思
《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学反思
吉首市二小 向丹丹
《孟母断织劝学》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个剧本,讲的是孟子逃学回家后和孟母的一段对话。孟母知道孟子逃学回家不想读书后,没有骂他也没有打他,而是以剪断快要织好的布来激励他,告诉他,剪短了的布是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个没有出息的孩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三字经》导入课文,孩子们背完一段三字经后,给他们讲“孟母三迁”的故事。接着我就告诉孩子们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就是这样一位大教育家,也逃学了呢?这时孩子们就特别的好奇了,于是我就引入课题《孟母断织劝学》。
本文是一篇剧本课文,是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教学中我先给孩子们分析了一下什么是剧本,然后让孩子们品读剧本中的对话,引导孩子们体会剧本中孟子和孟母对话时的心情和说话语气,品读完后就让孩子们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在开始时很顺利,但是到表演时就比较难控制课堂了,因为孩子们对表演比较感兴趣,就显得异常的活跃,课堂也有些乱。上完课后细细想来,有几个地方做得不是很到位,孩子们读完后,如果能让孩子们自己说出与以往课文有什么不同,然后老师再来做个总结,说说剧本的特点,可能要比老师直接说来来的效果好的多,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其次,在引导学生品味剧本时,没有把握重点,每一句话都去品味了,没有选、重点句子来品读,重难点不突出;还有一点就是在孩子们表演时,没有组织好纪律,有的孩子没有事情做,如果把表演时旁白部分交给表演的孩子,他们有事做,就不会那么吵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动脑筋多花心思去设计教学,才能把课上得更好。
第四篇:(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孟母断织劝学(剧本)
孟母断织劝学(剧本)
教材分析
《孟母断织劝学》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逃学的事。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比喻学习如果间断,将—无所获。
课文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的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初步认以这种文学形式。
教学目标
1.认识“孟、推、剪”等8个生字,会写“母、泪、孩”等7个字及以下词语:眼泪、孩子、改过、吓呆了、念书。2.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
3.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从中感悟孟母断织劝学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次,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是如何记住的。3.指名分部分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二、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2.教师重点指导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班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讲述“孟母断织劝学”的故事导人
四、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要启发学生发现本文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不一样,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
五、再读课文,从人物的对话中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讨沦:
1.孟母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2.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想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样做?
六、指导分角色朗读 1.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2.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3.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
七、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第五篇:《孟母教子》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运用成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戒骄戒躁,刻苦磨练。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懂得学无止境,刻苦磨练的道理。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孟轲,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孟母教子(1)领读课题(子,读zǐ)。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课题中的“子”是谁?(回答后板书:孟轲)
(2)谁能把这一课题解释一下?(孟轲的母亲教育儿子)
2、简要介绍“孟轲”:我国古代,有一位与孔子齐名(人称“孔孟”)的思想家,名叫孟轲。母亲为了教育孟轲,曾经搬家三次。开始,他家离墓地不远,年幼的孟轲常常学做扫墓、筑坟的游戏。母亲见了,说:“这里不是我们应该居住的地方。”就把家搬到了街市的附近。小孟轲又学商贩叫卖起东西来。母亲见了,说:“这里也不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再搬家,这次她把家搬到了学宫附近,孟轲游戏的内容变成了学习人们文明的言行举止。母亲见了,说:“我们家孟轲住在这里才对啊!”于是,就在学宫旁住了下来。后来,孟轲终于成了大儒家。
二、初读指导
1、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练习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孟母教子”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是什么?(1)这篇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孟轲的母亲教育儿子的原因; ②孟母教育儿子的具体做法; ③孟母教育儿子的效果。
(2)重点写孟母教育儿子的具体做法。
3、课文可以分为哪三段?
(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到六自然段为一段)
4、分步理解生字词。(1)第一自然段。①朗读,提出生字词:
孟轲kē天资zī聪颖yīng长辈bâi宠chǒng爱沾沾zhān自喜忧心忡忡chōng ②对照拼音,读准字音
③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词语的意思。侧重讲解: 天资聪颖:智商高,非常聪明。宠爱:(上对下)喜爱。
沾沾自喜: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己以为得意的样子。(2)第二、三自然段 ①默读,提出生字词。公孙sūn一旦dàn樊fán笼lóng ②认读后讲解:
公孙:和欧阳、司马一样,是复姓。一旦:忽然有一天。
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地方。樊,关鸟兽的笼子。(3)第四、五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弯弓搭dā箭jiàn嗖sōu獐zhāng呆dāi选xuǎn左zuǒ ②各自认读,提醒注意:“嗖、左”是平舌音;“獐”是翘舌音 ③结合插图讲“弯弓搭箭”。让学生指“左”(左手、左边、左上方„„),讲“选”是“挑选、拣”的意思。④讲解。呆:发愣;
獐:一种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是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4)第六、七自然段
默读,提出生字词:成绩。学生理解。
5、提示全课生字词,指名认读。
孟轲天资聪颖长辈嗖呆宠爱沾沾自喜忧心忡忡公孙一旦樊笼成绩獐选左 弯弓搭箭
6、朗读课文,要求读通,结合正音。
7、用钢笔描红
“资”上面的“次”最后一笔是捺;下面的“贝”最后一笔是点。“宠、笼”下面是“龙”,“∕”画要穿过竖弯钩的“竖”部)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这篇课文是怎么分段的?重点又是哪一段?(第二段)今天,我们先共同学习第二段。
二、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说“孟母思来想去,终于有了办法”,在这一自然段里有没有写“办法”呢?(没有写具体的“办法”,只是说“孟母兴致勃勃带着小孟轲去登山,同行的还有孟轲的外公公孙将军”)
2、讨论:这里为什么不写?
(不写,我们读的人就会急于往下看个究竟,起到了吸引人阅读的作用)
3、妈妈用的是什么办法?请速读第三至六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办法”。(孟母带着孟轲看外公公孙将军射箭)
4、外公箭法高明,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大家默读第四、五自然段以后一定能找到? 学生: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板书)
5、请读一读写公孙将军“百发百中”的话,找出两个表明“百发百中”的词语。(外公慢条斯里地弯弓搭箭„„无一逃脱。两个词语是“应声倒地、无一逃脱”)
6、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7、请讲一讲“百步穿杨”的具体情况?(1)各自轻声读第六自然段,练习复述。
(2)简单地说:在一百步之外射箭,能射穿指定的杨树的叶子。(3)具体地说:(与课文内容同)(4)指名讲述
8、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这一夜,小孟轲为什么没睡好?
(说明他想了很多:自己天资虽然比较聪颖,先生和长辈都喜欢我,但我不应沾沾自喜;外公的箭法高明,能百发百中、百步穿杨可不是一日之功,是平时刻苦练习的结果。我可要刻苦学习,不能骄傲自满啊!母亲让我看外公射箭,用心良苦,是为了让我从中受到教育,有所长进,我可不能辜负她的一片心啊!)(2)“母亲让他明白了那么多道理”,你们想想具体有哪些?
(外公的箭法好,是刻苦练习的结果;与外公相比,差得太远了。我可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继续前进,才会有出息)
9、如果要把第二段分为三层,该怎么分?
(第一层:第二、三自然段,写带小孟轲登山;第二层:第四、五自然段,写看外公射箭;第三层:第六自然段,写孟轲受到教育)
10、默读第二段,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11、学习第一自然段,孟轲的母亲怎么会想到带孟轲去看外公射箭的? 读课文回答,板书:沾沾自喜忧心忡忡
12、孟母教子的效果怎样?(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雨后春笋蒸蒸日上(2)说说这两个成语的含义
三、作业
1、联系课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沾沾自喜忧心忡忡百发百中四面八方兴致勃勃慢条斯理百步穿杨雨后春笋
2、熟读文中写“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文中写外公“百步穿杨”的句子
(学生回答时,若把“就这样左一箭右一箭,只射得那根柳条落叶纷纷”也答上,可讨论:这句话要不要读?结论不用读)
2、读成语,正音
沾沾自喜忧心忡忡百发百中四面八方兴致勃勃慢条斯理百步穿杨雨后春笋
二、指导用成语造句
1、引导理解成语(1)学生交流(2)小结
忧心忡忡:心中忧虑不安。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百发百中: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文中指四周围。
兴致勃勃:形容很感兴趣。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文中讲孟轲进步快。
2、讨论:在选成语造句时节应注意什么?
(一定要考虑在一个什么适当的情况、场合下,用得上有关成语。比如:“沾沾自喜”要设想在某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或进步而暗暗高兴,这个词有一定程度的贬义)
3、自选两个练习造句
4、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补充
5、全班讨论,相机指导 板书:
24、孟母教子 忧心忡忡沾沾自喜
孟母办法教子一夜没睡好 安排成绩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