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高一英语Beijing opera教学案例模版
设计教师:班碧兰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年级:高一 课题名称:Beijing Opera 授课时间:40分钟
高一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学习技能和策略,总想把语言学习和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他们比较能不带成见的接纳异国文化,他们的审美观念以追求时尚及追求个性为特征。在学本课前,学生以接触过听前预测及听的过程中记下关键词的策略。本课是单元内的第二课,在warm up部分学生听过对京剧的描述,但不知道到底京剧是怎么样的。
1.由于京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引入话题时,采用了大量网上下载的图片,声音及图象文件,增加学生对京剧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话题感兴趣。
2.Before you start 部分,本来设计意图是考察学生对京剧一些常识的了解,但由于京剧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所以教师把这部分处理成第一次听力理解的练习。3.在处理词汇时,课本中所给出的词汇的解释比较难,教师重新处理,用简单的学生学过的词汇进行解释。4.在完成关于京剧的所有听力练习后,向学生较熟悉的话题迁移,引申到谈论粤剧及佛山刚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由于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联系,他们讨论起来气氛更热烈。
1.语言技能目标:能抓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从中提取、归纳信息。
2.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中有合作精神;能用简单的英语介绍祖国文化--京剧。
3.学习策略目标:培养学生借助图表进行表达的认知策略;在课堂活动中积极用英语与同学交流的交际策略。4.文化意识目标: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采用TBS(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听力任务中掌握听力策略。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大量的京剧图片及声音影音文件,增加学生对京剧的感性认识,引发学习兴趣。Pre-task(任务前活动)
步骤1:Lead in the topic by playing several kinds of music including Beijing Opera.学生听几段音乐其中包括京剧。
步骤2:The teacher give 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Beijing Opera to give some new expressions a context.老师简要介绍京剧,在上下文中引出新单词。步骤3:Deal with the new expressions by matching and make sure students know how to pronounce the new words.通过单词配对练习巩固新单词。
Task-cycle(任务环)
任务一: Listen to first part of ‘What’s Your Rhythm’ to get some background knowledge about Beijing Opera.听第一段听力材料,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任务二:(pair-work)Generalize topics mentioned in the first listening material in a diagram.(同伴活动)学生借助图表归纳第一段听力材料的大意。任务三:Use strategies to guide the listening of the second piece of listening materials.运用听力策略完成听力练习。1.(group-work)Make prediction before listening.(小组活动)听前预测。2.(pair-work)Take down key words during the first listening.(同伴活动)记下关键词。
3. Finish the listening practice during the second listening.再次听材料完成练习。
任务四:Generalize the topic in the second piece of listening material and finish the diagram.归纳第二段听力材料的大意, 完成图表。
任务五:(group-work)Retell with the help of the diagram.(小组活动)借助图表复述大意。Post-task:
步骤一:(group-work)Read an introduction about Cantonese Opera and compare the two operas
and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the help of a table.(小组活动)利用关于粤剧的阅读材料及表格,对粤剧,京剧进行比较。
步骤二:Highlight the topic about the National Treasure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spend time getting some knowledge about something that is Chinese.主题升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态度。步骤三:Homework
Surf the Internet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Beijing Opera and share it in the next period.作业布置:上网查找京剧有关材料,下一节课课堂上共享。
课后反思:
1、问题:本人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的学生表现出不愿合作或合作不主动,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任务不理解;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过多使用母语等。
2、策略
1)加强“合作学习”的实践指导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由于在初中时已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习惯教师的单向灌输,所以现在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也不知如何操作。鉴于此,笔者向学生灌输“合作学习”的思想,并且向学生传授“合作”的技能,直至学生完全具备了“合作”的思想和技能。“合作学习”是采取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学生组成。个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及单干,完成指派给自己的一部分工作(掌握一定的学习内容)。每个成员的工作都是整个小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以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它小组进行竞争。所以,合作学习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2)加强听前活动,降低任务难度
笔者设置相关的听前活动,如根据课文主题设置问答,调查学生对该主题的态度、看法及了解程度;利用图表检查学生对课文已了解程度及学生想从文章中了解什么;借助文章的关键词,让学生产生相关的联想,或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大声说出他们所想到的事件;或根据标题、幅标题、图片、非文字提示等预测课文内容;
第二篇:高一英语Unit17 Reading教学案例
高一英语Unit 17 Reading教学案例
蒋维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阅读课,内容主要是有关圣-彼得堡的历史,包括它的建造、被摧毁及重建的过程。表现了圣-彼得堡的人民坚强、勇敢、不折不挠的优秀品质,说明了圣-彼得堡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圣-彼得堡城是英雄的城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俄罗斯特别是圣-彼得堡城的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
1.To develop the Ss’ reading ability through reading the passage ,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bilities, and enlarge their views of culture.2.Learn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s: It is true that———,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save our city 3.Enable the Ss to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cultural relics.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利用Powerpoint演示the Eiffel Tower、the Big Ben Clock Tower、the Great Wall等图片)Throughout the world, there’re many well-known cities.Some of the cities are well received by the people, and some others have in or around them a number of famous cultural relics.Now let’s have a free discussion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Some cities, like Paris and Beijing, are called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In your opinion, what makes a city great?(2)What are your favorite cities? 这样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积极参与 Step1 Pre-reading Show a picture of St Petersburg.Introduce the city St Petersburg generally.St.Petersburg is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Russia after the capital, Moscow.The city was built by Peter the Great, who wanted a port for trade to the Baltic.The city was seen to be a “window looking out on Europe”.It was also the capital city back in 1712.Italian and French architects planned its streets and buildings, giving it that special classical beauty for which it is famous today.St.Petersburg became the center of literature, music and theatre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It was renamed twice during revolutions.It became Petrograd in 1914 and Leningrad in 1924.Then in 1991, local people voted to give it back its first name.During World WarⅡ, St.Petersburg was cut off from the rest of the country.It was under attack for more than two years.It was awarded the title of“Hero city” for the heroism shown by its people.从视听入手进行阅读教学,能使学生获得更多听和说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Step2 Skimming Ask the Ss to skim the text to find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Suggested answers: Paragraph 1 : The Russian Czar Peter the Great built a new capital-St Petersburg.Paragraph 2: St Petersburg has also been the center of many important events in history.Paragraph 3: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began rebuilding the city.Paragraph 4: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are the Modern heroes of Russia.让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每段的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文章主题的能力。
Step3 Reading
Get the Ss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to find details of the passage.Para1: Build(the city)1: when———300 years ago 2: where———near the Neba River 3: who———Peter the Great and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4: what...like———large, beautiful, strong and proud.Show the pictures of Peter the Great and the beauty of St Petersburg.Para2: Destroy(the city)1: when———1941 2: who———the Germans or the Nazis 3: how long———for nearly 900days 4: how———the city———burnt the buildings———destroyed the paintings and the statues———lay in pieces the buildings and the paintings and the statues———in ruins Para3: Rebuild(the city)1: who———the people 2: what———bring the city back to life 3: what to use———old paintings photograghs 4: what...like———as wonderful as in the past
Para4: Heroes(of the city)1: Peter the Great———strong and proud 2: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strong, proud and united Step4.Ask the Ss to listen to the tape while looking at th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making a decision about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1.The city of St Petersburgh was built and rebuilt by Peter the Great.2.Many great palaces in the city, which were large and beautiful, were built after Peter’s death.3.The Germans attacked St Petersburgh a hundred years ago.4.When the palaces and buildings were rebuilt, people changed their old beauty.5.A portrait of Peter the Greatwas destroyed by the Germans.6.It was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rebuild the old palaces.7.Workers and painters used old photographs to help them rebuild the city.8.St Petersburgh will never be as beautiful as it was before.Step 5 Post-reading
Ask the S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1)Why do people think St Petersburgh is a great city?(2)Why was it so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rebuild the old palaces?(3)What did people use to help them rebuild the city?(4)Why are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h heroes? 以上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根据文章材料进行细节理解的能力。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如提高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Step6 Homework
Summarize the passage and ask the Ss to retell the story.(三)挖掘文章的内涵,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针对这篇阅读文章提出了这样的话题: 1.Do you know any of the cultural relics in our city? 2.And any famous people? What kind of spirit did those people have? 3.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ose relics and the spirit?
(四)Home work Have ss find more about St Petersburgh on the Internet.反思:阅读课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把握阅读的整体教学,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第三篇:高一英语《Unit3Lesson_One_Festivals》教案北师大版
福建省北京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北师大版高一英语《Unit3Lesson_One_Festivals》教案
adj.celebratory 庆典的
2)occasion n.①某次,……的时候 on this /that occasion 这/那次
②特别的事情(或仪式、庆典)
Turn every meal into a special occasion.③理由,原因 an occasion to do sth.做某事的原因
④时机,适当的机会
mark the occasion 庆祝特别的时刻
an occasion for sth./ doing sth.……的时机 3)burn down
The house burned down in 1995.4)decorate decorate sth.with 5)被动态
The passive: be + 过去分词 被动语态各时态构成: 一般现在时 isamare + P.P(过去分词)一般过去时 waswere + P.P 一般将来时 will be + P.P 现在进行时 isamare + being(固定不变)+P.P 过去进行时 waswere + being(固定不变)+P.P 现在完成时 havehas been + P.P 过去完成时 had been + P.P Homework
0
第四篇:高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高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高一必修一第三单元 Travel Journal最后一课)
大化二中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 唐秀宁
一、教学内容介绍
该课是根据高一英语新教材第一模块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中课后学生用书中的Writing Task扩展而成的一节活动课,是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一次较为大胆的尝试。该课教学抛开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制作英语旅游海报和课件,并在课堂上开展大量的“任务型”活动来让学生体验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设计理念
(一)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若继续沿用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讲授、重译写和语法教学、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调动不起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再者,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自觉转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特点,以突出教材的交际 1 功能为主线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尽快解决教材新与方法旧的矛盾,变“不适应”为“适应”,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二)运用交际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和场所。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常用、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提供情景操练的机会,尽可能地将真实生活搬进课堂,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同时,还注意到交际是双向性的,是说者和听者双向交流思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地位是不断发生变化,互相转换的。所以,尝试着将上课开始教师问、学生答的free talk模式改为放手让学生互相问答,自由对话。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三年的初中英语学习,使学生储备了一定的词汇和英语知识,能较好地展开话题讨论,各抒己见。同时,高一新生基本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和网上搜索和查阅知识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课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四、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导”,即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和研究如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 2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自学,掌握自学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教学设计流程
根据上述的分析,本节课采用了“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式,辅助以多媒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导入→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武夷山三日游,让学生对使用英语推广旅行社先有一个总体的感知。
第二步:小组准备→学生根据课前制作的海报和课件分组准备,并推选代表上台介绍。
第三步:小组介绍→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海报、课件,并进行相关介绍
巩固知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创设情景,引入探究→每组4名组员扮演旅行社工作人员,其余学生扮演游客,到旅行社就详细信息进行咨询。
通过生生互动,探究收集有关的信息,达到知识的整合
第五步:小组讨论→选择哪个旅行社,并说明原因
拓展外延,迁移,提高
第六步:教师小结归纳
六、教学反思
(一)课后小结
作为新课程实践中的一次尝试,无疑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如:对于学生课件展示中出现的用语错误,教师没有及时在课堂上指出;学生课前花一定的时间制作课件,做为课外小组活动,这是否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值得探究。但总体而言,收获颇多。
1.初步学会明确任务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活动。精心设计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活动是成功组织任务型教学的首要条件。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和巩固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和享受成 3 功的喜悦。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及认知水平。
2.本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旨在体现并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显得乐学,善学,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积极的开展英语思维活动。学生参与方式较好,积极性高。在这堂课中,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课堂设计合理,结构流畅,成功的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除了传授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这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
4.整堂课师生,生生互动性强,在自主、互动、探究的方式中展开课堂教学,充分挖掘课文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联系学生的生活,建构新知。
5.以任务型为教学原则,本案例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学习者“学”的角度设计的。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每一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实现了英语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
6.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判断和识别信息的能力,并恰当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使用网络和电脑,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也为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了施展空间。
(二)假如让我再上第二次
教师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锻炼口语,利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真正的说英语”,从而真正掌握英语。通过语言交流,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师生互动。
大化二中英语教研组组长唐汉锋点评
该课是根据高一英语新教材第一模块第三单元 Travel Journal中课后学生用书中的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 和Writing Task结合、扩展而成的一节活动课,前者为教师的导,后者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一次较为大胆的尝试,抛开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制作英语旅游海报和课件,并在课堂上开展大量的“任务型”活动来让学生体验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互动好,教学条理清晰,结构布局合理。作为活动课,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教学因素来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推出自己的旅行社”寓教育于任务活动中,让学生感悟、体验学习的乐趣。既关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又关注了学生的生存发展;多媒体直观、生动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本堂课是新课改实验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对于学生课件展示中出现的用语错误,教师没有及时在课堂上指出;学生课前花一定的时间制作课件,做为课外小组活动,这是否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值得探究。
第五篇:高一数学教学案例
高一数学教学案例
巩义五中:李小举
§1.1.1集合(—)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1.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集合的元素特征
3.有关数的集合(二)能力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爱班,爱校,爱国
教学重点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2.数集与数集的关系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法
学生依集合概念的要求,集合元素的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自己举出符合要求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征的掌握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记作§1.1.1A)
观察下列实例
⑴数组1,3,5,7
⑵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距离的点
⑶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
⑷所有直角三角形
⑸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⑹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的集合⑺所有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的集合⑻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⑼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⑽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第二张:(记作§1.1.1B)
问题及解释
⑴A={1,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 ⑵A={所有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为集合? ⑶A={2,2,4}表示是否准确?
⑷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为同一集合 第三张:(记作§1.1.1C)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内填“√”,错误的填“х” ⑴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N*中()⑵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Z中()⑶所有不在N*中的数都不在Z中()⑷所有不在Q中的实数都在R中()
⑸由既在R中又在Z*中的数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数0()⑹不在N中的数不能使方程4x=8成立()第四张:(记作§1.1.1D)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N*或N+: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Z: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Q: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R: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涉及“集合”的提法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代数第六章不等式的解法一节中提到:
一般的说,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集的定义中涉及到“集合”。2.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再看一组实例
投影片:(§1.1.1A)观察下列实例
⑴数组1,3,5,7
⑵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距离的点 ⑶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 ⑷所有直角三角形
⑸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⑹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的集合 ⑺所有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的集合 ⑻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⑼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⑽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师]上述各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⑴的元素为1,3,5,7。
例⑵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尖距离的点。例⑶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x+3的实数x例⑷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例⑸为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例⑹的元素为-6,6
例⑺的元素为-2,-1,0,1,2例⑻的元素为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例⑼的元素为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例⑽的元素为参与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生]⑴高一年级所有女同学。⑵学校学生会所有成员。⑶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其中例⑴的元素为高一年级所有女同学。例⑵的元素为学生会所有成员。
例⑶的元素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师]一般地来讲,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师生共同完成上述例题集合的表示。如:例⑴{1,2,5,7};
例⑵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尖距离的点};例⑶{3x-2}x+3的解}例⑷{直角三角形};
例⑸{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例⑹{-6,6};
例⑺{-2,-1,0,1,2};例⑻{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例⑼{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例⑽{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投影片:(§1.1.1B)问题及解释 ⑴A={1,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 ⑵A={所有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为集合? ⑶A={2,2,4}表示是否准确?
⑷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为同一集合? 生在师的指导下回答问题:
例⑴ 3是集合A的元素,5不是集合A的元素。例⑵由于素质好的人标准不可量化,故A不能表示为集合。例⑶的表示不准确,应表示为A={2,4}。例⑷的A与B表示同一集合,因其元素相同。
由此从所给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⑴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其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
如上的例⑴,例⑵,再如{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年龄较小的人}也不能表示为一个集合。⑵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如例⑶,再如A={1,1,2,4,6}应表示为A={1,2,4,6} ⑶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可以交换的。如上例⑴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如A={2,4,8,16}4∈A8∈A32不属于A 请同学们考虑:
A={2,4},B={{1,2},{2,3},{2,4},{3,5},A与B的关系如何? 虽然A本身是一个集合。但相对B来讲,A是B的一个元素。故A∈B。投影片:(§1.1.1C)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N*或N+: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Z: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Q: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R: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师]请同学们熟记上述符号及其意义。3.课堂练习
1)(口答)下面集合中的元素。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其元素为4,6,8,10 ⑵{平方等于1的数} 其元素为1,-1 ⑶{15的正约数}
其元素为1,3,5,15 2)用符号∈或不属于填空
1∈NO∈N-3不属于N0.5不属于N∏不属于N 1∈ZO∈Z-3∈Z0.5不属于Z∏不属于Z 1∈QO∈Q-3∈Q0.5∈Q∏不属于Q 1∈RO∈R-3∈R0.5∈R∏∈R
(一)补充练习
投影片:(§1.1.1D)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内填“√”,错误的填“х” ⑴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N*中(х)⑵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Z中(√)⑶所有不在N*中的数都不在Z中(х)⑷所有不在Q中的实数都在R中(√)
⑸由既在R中又在Z*中的数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数0(х)⑹不在N中的数不能使方程4x=8成立(√)
4.课时小结
1)集合的概念中,“某些指定的对象”,可以是任意的具体确定的事物,例如数,点,形,物等。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要能熟练运用之。
5.课后作业
(一)课本P6习题1.1.1
(二)1.预习内容:课本P4~P5 1.预习提纲:
⑴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几种?怎样表示?试举例说明。⑵集合如何分类?依据是什么?
板书设计§1.1.1集合1.集合的概念练习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⑴确定性小结 ⑵互异性
⑶无序性作业
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遵循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主体”教学思想,运用助思,助学,助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动师生交流的“匣门”,是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常规内容外还要突出地精备学生,要备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活动,要备学生在“触新”时,可能回忆,再现哪些“旧知”?可能萌生哪些“猜想”?在理解,掌握“新知”时可能出现哪些正确的,不正确的;不完全,不严密的思维„„设法在“前,后,左,右”给予帮助,这也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所在。
高一数学教学案例
巩义五中:李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