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时间:2019-05-13 10:1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第一篇: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秦建华

时下,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曾在农村工作中打头阵的民兵队伍现状如何?笔者在自己工作的乡镇——秭归县归州镇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得出了农村民兵工作“七分成绩三分不足”的结论,“三喜三忧”。

一、民兵工作七份成绩,令人三喜。

一喜民兵工作受到基层党组织的重视。近年来,归州镇党委始终坚持“党管武装原则”,镇委书记任民兵营教导员,村支部书记任民兵连指导员,11个民兵连长全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党管民兵”、“一把手”抓民兵建设成为全镇雷打不动的制度。镇委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的“议军会”,把民兵预备役工作纳入党委重要的议事日程,为民兵建设排忧解难,保驾护航。村党支部每年也至少召开一次“议军会”,审议民兵工作计划,安排落实阶段性工作。2008年,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主持下,全镇共调整连、排两级民兵干部10余人,为民兵连安排了专门的工作经费。各村党支部共组织民兵开展活动10余次。周家湾村党支部发动民兵参与火石岭滑坡现场执勤,官庄坪村党支部组织民兵参加村级道路修建等,党支部对民兵队伍的信任和重用,提高了民兵组织的地位,加快了民兵队伍建设步伐。

二喜阵地建设有了大改观。由于抢抓移民迁建和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机遇,归州镇民兵“一室一家”阵地建设有了大起色。

一是硬件设施有了大改观。11个连队均具备了较好的办公条件,普遍具备了“五大件”:房子、牌子、旗子、柜子和桌子,办公室平均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从2005年开始,各村每年按5%到10%的财政转移资金落实民兵建设,部分库区村实际投入的经费超过了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10%,香溪村2006年、2007年均超过13%。目前,六成连队办公有“五有”:一有固定电话,二有纸、笔等文化用品,三有报刊杂志和书籍,四有木椅、沙发,五有水瓶、热水器。官庄坪、向家店等7个村还有值班休息室。11个连队的固定资产(不含房屋)平均在0.5万元左右。

二是办公室布置较规范。该上墙的上墙,该上桌的上桌,该进柜的进柜。一是职责和制度上了墙。各连队 办公室墙上均镶嵌有连长、指导员职责牌和“民兵活动制度”、“外出民兵双向联系制度”、“民兵政治教育制度”等制度牌,开辟有国防教育专栏、民兵学习园地和科技兴村黑板报。2007年,每个连队平均办国防教育专栏3次,办学习园地4次,办黑板报5期。二是报刊杂志上了桌。《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等专业杂志成了连长案头的必读物。三是资料进了柜。连队不断加强对资料的规范整理。基干民兵花名册、普通民兵花名册、退伍军人花名册、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人员花名册、预征对象花名册和专业分队人员花名册等“六册”全部装订成册进了柜。去年,镇人武部对连队档案工作进行了年度检查验收,合格率100%。部分连队根据工作需要还作出了特色布置。屈原庙村在办公室设立了民兵政策法律咨询处,周家弯村设立了外出民兵回访记事簿。

三喜民兵队伍素质有了大提高。

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归州镇民兵建设紧紧围绕“组织健全、思想教育、干部素质、活动制度和任务落实”五大目标开展工作,民兵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一是民兵干部素质在优化调整和教育管理中得到提高。近年来,归州镇根据“政治合格、军事过硬”和年轻化、知识化等标准,不断对民兵干部队伍优化调整。目前,现任连长均为中共党员,平均年龄34岁,全部为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90%以上参加过军训,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排长中退伍军人已经占到总职数的70%。镇人武部狠抓民兵干部的教育管理,每季度召开一次连长工作会,组织连长学习、讨论,努力提高连长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民兵干部处处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3年来,3名连长2名排长被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名连长被评为镇农村优秀干部。

二是一年一度的民兵整组和民兵政治教育活动,使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人员素质全面提高。全镇基干民兵55%为高中学历,普通民兵也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每年春秋两季,各村集中开展民兵政治教育活动。采用印发资料、请进来走出去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等方式,对民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民兵教育落实面在80%以上。

三是通过选派人员参加上级军事机关组织的集训,骨干民兵军政素质得到提高。由于强化带队的教育管理工作,参加集训的归州民兵训练成绩一直走在全县乡镇的前列。2006年,参加宜昌预备役高炮部队集训的归州民兵在武昌梁子湖高炮实弹射击中获得优胜奖,2007年,参加县人武部集训的归州民兵应急分队在全县军事比武中再获团体奖。

四是连队组织经常性活动整体提升了民兵素质。近年来,全镇民兵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移民拆迁点的执勤、参加街道社区的治安巡逻,参加文明创建和抢险救灾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在各村民兵连的组织下,先后有3700人次的基干民兵参加了彭家坡、向家店、周家湾、香溪等村的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基干民兵的危险到点率达90%以上。广大民兵在活动中思想得到洗礼,能力得到锻炼,道德素质、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2007年,在“3加1”文明家庭创建评比活动中,114户民兵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占全镇文明家庭户的40%以上。镇党委书记、民兵营教导员谭建国在全镇文明创建表彰大会上动情的说:“我镇民兵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我们抓民兵工作就是抓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提高。”

二、民兵工作三份不足,令人“三忧”

一忧不平衡。一是工作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和重视程度的差异,各村民兵工作进展不一样,成绩有好坏。近三年,少数村对民兵工作的投入少,个别村甚至没有专门的民兵工作经费,没有组织一次象样的活动发挥民兵参建的作用。征兵“光头村”,先进连队、优秀民兵“空白村”,民兵工作任务“欠债村”时有出现。二是“一室一家”建设不平衡。受各种因素影响,“民兵之家”建设情况令人扼腕,“民兵之家”有名无实。“三无”是“民兵之家”的真实写照:一无固定场所,房门外加挂一块牌子就算“民兵之家”;二无文体设备,全镇没有一个连队有乒乓球桌、羽毛球拍等供民兵锻炼的体育器材,也没有供民兵健康娱乐的工具,更缺乏必备的报刊杂志和书籍。全镇每年为“民兵之家”订阅的报刊杂志平均不到1.5份,专门为“民兵之家”收藏的图书平均不到20册。三无活动。近三年来,全镇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一次“民兵之家”活动。

二忧人员外出。“墙上的连队”、“抽屉里的兵”等现象随着打工潮的加剧越来越突出。2007年,全镇外出务工农民近50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0%左右,而且多数为中青年农民,其中不少为在编民兵。据不完全统计,外出务工民兵占全镇基干民兵的40%,占普通民兵的50%以上。民兵大量外出,降低了民兵组织化程度,民兵集训、政治教育和各项活动常因“人手不够”而大打折扣。“拉不出、练不了、到点率不高”成了专武干部最头疼的事情。

三忧经费不足。支持民兵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各村当家人共同的苦衷。“一室一家”也好,平时活动也罢,没有经费什么也做不成。乡镇税费体制改革后,村里的经费越来越紧张。以人口最多拨付转移资金最多的向家湾村为例,全村村、组干部11人,去年拨付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有4.1万元。除去干部工资等开支外,办公经费不足1.6万元,大村路远工作多,什么都要钱,运转的确很困难。而民兵工作相比计划生育等工作又显得“不紧要”,紧缺的资金自然不会轻易投到民兵活动中。同时,在不准举债搞建设的硬性规定下,村里实在是没有能力来建“民兵的家”。

三、对提升民兵工作的两点思考

制约民兵工作的因素很多,但瓶颈还是人员和经费问题。队伍要壮大、要稳定,人员是最基本的保证;阵地要巩固,活动要经常,专职干部和参建民兵的待遇要提高,经费是最基本的保障。稳定队伍、保障供给,是当前开展好民兵工作两项重要任务。

(一)、民兵建设经费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扶持。从目前情况看,依靠镇、村两级的投入是不现实的。“一室一家”的阵地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虽然不太大(按一般标准算,每村不会超过3万元),但镇、村两级财力有限,靠财政转移支付的那点资金简直是杯水车薪。当前,国家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不仅有基础设施的项目资金,农村文化、教育、医疗以及村组织阵地建设等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如果把民兵阵地建设纳入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扶持范围,按照“国家出大点、地方(财政)补一点、村里再筹一小点”的办法,“一室一家”的建设就不会在是一句空话。同时,力争把民兵活动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适当增加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额度,解决民兵日常活动所需经费的开支,增加民兵干部和参建民兵的待遇。

(二)稳定队伍要靠搭建平台、凝聚人心。农民外出打工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埋怨没有任何作用。民兵积极性高不高,要看连队组织有没有凝聚力。要解决“墙上的连队”、“抽屉里的兵”的问题,靠阻拦人员外出是不现实的。加强与外出民兵的双向联系,掌握他们外出的动态,作好他们“遥控”管理,特殊时期及时动员他们回家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通过搭建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民兵回家创业,也是稳定民兵队伍的有效办法。近两年,全镇通过工作,已经有10多名民兵能人放弃了漫长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开始了新的创业,对还没有外出的民兵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从民兵的角度看,当“兵”有没有“劲”,还是在于活动是不是有意思,自己是不是受了益。这个益既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连队没有自己的家,民兵没有学习、娱乐的场所,平时也没有什么可以参加的活动,时间长了,很多人就差不多忘了自己还是一个“兵”。人们对民兵良好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那火热的场面上。因此,建好民兵之家,组织民兵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巩固、壮大民兵组织,造就一支“拉得出、能取胜”的民兵队伍。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人民政府

第二篇: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就如何加强A镇村级党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观点和想法,仅供大家参考。A镇辖8个农村党支部,其中有3个总支,共有农村党员628名,占全镇党员总数的78%,占全镇农民总数的1.8%。在这628名农民党员中,35岁以上的448名,占71.3%;文盲、半文盲党员330名,占52.5%;村党(总)支部委员总数斗8人,35岁以上的32人,占委员总数的66.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7%;党(总)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状况十分突出,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已存在一些不适应。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民不仅要求加A修水利、整修道路、翻改茅草房等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还要求了解市场信息,建设农产品市场等生产生活条件。全镇8个村,集体经济都十分薄弱,导致村党(总)支部为群众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我镇村级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切实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使农村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采取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认真开展农村党员素质教育工程,特别是要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克服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勇于破除一切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改变一切束缚农村发展的做法和规定,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切实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职责,第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农村党组织执政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然而,加快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各村党(总)支部要积极拥护上级党委的决定,除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气、房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外,还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鼓励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

第三,紧紧把握好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发展状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达到“五好”目标。首先是要建设一个好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好党(总)支部书记,才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充分利用好即将进行约村级换届选举这一契机,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尤其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政治强、懂经济、善开拓、有闯劲、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党员选拔进领导班子,再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公道正派,有开拓精神,有魄力,有胆识,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其次是培养锻炼有潜质的年轻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展状大党员队伍,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要围绕加强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的工作,重视培养和吸引青年和妇女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这个重点来进行,并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去办理。要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注意总结和推广做好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发展青年入党工作的经验。还要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帮助共青团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做好“推优”工作和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再次是围绕党支部“六有”建设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

第三篇: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调查与思考

对靖州县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农村的安全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消防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农村消防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环节。从近年来发生的火灾事故情况来看,农村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农村消防安全形势愈来愈加严峻,改进和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显得更加紧迫和刻不容缓。

一、靖州县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

1、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落实了乡镇(管委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在年初召开的全县消防安全工作会,与乡镇(管委会)签订了《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状》,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员,形成了目标具体、责任明确、奖罚有据,层层抓落实的消防安全责任制体系,基本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

2、农村消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工作,在平茶镇开展了农村防火试点工作,并召开了农村防火工作现场会,在全县推广试点单位工作经验。下发了《靖州县开展创建消防安全示范村活动的通知》及工作方案和消防安全示范村标准。目前,全县已有15个村达到了“消防安全示范村”标准,共组建了98个农村义务消防队。

3、防控火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强重大节日、火灾多发季节消防安全检查,出色地完成了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突发事件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任务。2009年前8月,全县共接警出动70次,灭火57起,社会救援13起,疏散抢救被困人员65余人,抢救财产价值580万元,为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靖州县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农村普遍存在没有消防安全意识或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部分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大部分老弱病残留守家中,他们中能了解消防,做好防火措施的微乎其微,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报警电话都不知道。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能够正确组织扑救的就更少,致使防火灭火能力降低,难以有效的防范和抵御火灾事故的发生。

2、火灾隐患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虽然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部分村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村民,仍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要建筑居住,且屋与屋之间的间距较小,一旦发生火灾,连片的土木屋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可怕局势;另外,房屋低矮、拥挤,大多屋檐下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草,有的柴草间与住房相邻,也易引发火灾。电线老化现象严重,虽然大部分村庄实施了电网改造,但改造不尽完善,进户线以后的电线很少有更新,绝大多数农民家里的电线自用上电以后就没有进行过改造,加上农民安全用电知识缺乏,线路老化、线

2芯裸露,电线接头多、接触电阻较大,接头松动,电线接触不良等线路火灾隐患严重。如2008年12月10日,三锹乡菜地村黄柏寨发生一起因线路老化,电线短路引发的火灾,造成35户147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5万元。2009年1月25日,坳上镇戈盈村1组发生一起火灾,造成24间房屋被烧毁,2人轻度烧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5万元。

3、消防基础设施不全。有些乡村,尤其是自然村只有崎岖的村级机耕路,消防车无法通行,这些地方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也派不上场,只能隔山、隔村观火,望火兴叹。目前,大多数的村寨也没有可供消防车起水的码头或消防池,造成水源严重不足。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要进一步全面落实乡镇(管委会)、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乡镇(管委会)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消防工作网络,村委会主任是本村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管理、检查等,发动和组织群众,做到责任到位、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通过推行乡镇(管委会)、村防火安全责任制,做到防火工作常抓不懈。有条件的村委会可成立村消防工作组,扎扎实实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村镇规划和新村建设时,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消防设施的规划和设计,3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道路不畅等状况。重点要针对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房屋建设设计不合理不规范的乡村,有计划地实施改造,从根本上改善消防安全条件,标本兼治,牢牢把握住火灾发生的源头关。充分结合农村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工程、乡村道路、沼气工程、水电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与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同步实施。发挥农业灌溉水渠、机械在灭火方面的作用,实现资源整合。缺水地区要修建消防水池或充分利用人畜粪便池,确保消防用水,逐步实现团寨有消火栓、院落有消防池、家家有灭火器,切实提高农村消防安全防范水平。

3、提高农村火灾防控水平。一要配齐消防器材装备。每个村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应设臵l至2个30吨消防水池或消防取水平台。二要改造好电气线路。电力部门迅速折除“蜘蛛网”式电线,帮助村民规范电气线路设臵,创造安全文明用电环境,督促村民用好电,管好电,做到整齐规范,杜绝乱拉乱接现象。三要加强火源管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对防火分区进行合理设臵,每个农户家庭柴灶必须全部加装或砌防火槽,液化气灶、沼气灶与柴灶要分开设臵。生火做饭、取暖时,炉灶周围不要堆放柴草等可燃物,点燃的蜡烛不要靠近蚊帐等可燃物,睡觉或人离开时熄灭灯火,烟头及时灭掉,大风天气不要在野外生火,火柴、打火机等火种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四要统筹规划柴垛堆放位臵。农村群众房前、屋后柴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合理堆垛,确保不占用防火间距和防火通道。五要加强火灾隐患整改。发挥农村综治 4

第四篇:关于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杨建江陈建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是关键。科协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镇、村就如何加强农村科普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区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全区农村科普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在全区广泛开展,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不断增长,科学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氛围已初步形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科普示范区、示范镇、示范基地创建取得丰硕成果。2001年武进在创建成江苏省科普示范市的基础上,2002年3月,区委、区政府又提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目标,按照“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我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科普工作的“四大体系”,即农村科普工作的示范体系、服务体系、教育体系和传播体系。2004年10月,我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与此同时,全区各类科普示范基地和示范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自2001年开展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镇创建活动以来,目前,全区已创建成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常州市级12个;创建成湖塘镇等8个区级科普示范镇,科普示范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2002年8月,常州市厚余观赏植物科技示范园被中国科协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05年,该基地又在全国农村科普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2、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教进社区”等科普活动广泛开展。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参与热情很高。特别是每年一届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在我区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每届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区科协每年组织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100多名科技人员到2——3个镇开展大型科普集市等十多项活动,把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深受农民欢迎。“科普宣传周”已成为全区农村科普的品牌活动,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区委组织部、区科协组织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依托区农学会等涉农学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以区农干校、镇农林站、成校等为阵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上万人次;并相继建成武进名贵水产品科技示范园等19个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培训示范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农村科普队伍、设施、资源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农村科普队伍不断发展。2004年,区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区科协成立了科普志愿者分会,拥有150多位科普志愿者,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林和医卫系统,志愿者义务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技术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到今年3月区科协召开“七大”前夕,各镇科协全部按时换届,不少基层农技人员成为镇科协会员,开通了“农技110”,及时就近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农村科普设施和资源建设不断加强。结合文明镇、文明村等创建活动,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农村科普设施和资源建设不断加强,科普画廊、科普橱窗、文体活动中心、科普图书室等在镇、村逐步建立,农村科普服务的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情况表明,农村科普工作任务艰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1、农村科普工作的观念有待转变。虽然近年来农村科普工作的观念和机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更新,但仍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社会大动员、大合作的观念还需进一步强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公益性事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科普服务体系还需进

一步完善;调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科普活动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多;动员科技工作者服务农村科普的政策和措施尚不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程度还不高。

2、农村科普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农村科普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较慢,科普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建立的科普画廊、橱窗大多还不能实现定期更换内容,图书室等科普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农民和青少年需求策划的互动型活动在科普活动总量中比例不高,科普活动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科普设施还相当缺乏,农村科普队伍能力亟待提高。

3、农村科普投入的力度有待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但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尽管我区人均科普经费为1.0元/年(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已列入区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但有些镇还没有将科普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由于镇科普经费总量有限,投入农村科普方面显得不足,对开展科普活动也带来了难度。

三、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我区正处在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民群众对科普需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多元化趋势,也对农村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1、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各级政府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规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要将科普工作纳入党政部门目标管理,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特别是农村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区级科普经费要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各镇也要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科普工作,通过财政、社会、个人等多渠道加大对农村科普的投入。要以“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重点,即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完善科普组织网络,扩大科普服务队伍,健全各类科普设施,提供充足科普资源,建立反馈广大农民和基层科普工作者需求的信息网络,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科普服务能力。

2、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培育农村科普品牌。要彻底丢弃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农民需求的传统观念和方式方法,创新农村科普的内容和方式,运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强化科普宣传活动的针对性、互动性、实效性,培育科普工作品牌。如继续开展好“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等品牌科普活动;深化科普示范镇、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创建活动,把科普工作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全社会的科普资源,以点带面,形成科普工作的生动局面;强化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开办科普类栏目和节目,扩大科普宣传的受众面,强化科技传播力度。要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制,大胆探索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农村科普积极性的机制,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积极性的机制,有利于科普设施、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机制,通过机制创新,使农村科普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在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开展好“百会千户兴农致富工程”,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人员、农户连接起来,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3、突出重点,提高能力,注重农村科普实效。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贯彻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使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有明显提高,使农村科普工作取得实效。由于农村人口现状复杂,农村科普工作的力量和资源有限,农村科普必须坚持三个面向:一是面向一线农民。近阶段,我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仍然是农村科普工作的首要对象,他们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对解决“三农”问题十分重要。二是面向农村青少年。青少年素质的高低,对未来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必须将农村青少年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三是面向集镇社区居民。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社区居民已经形成群体,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必须引起各级的重视。要通过有效措施,使广大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途径明显增多,使农村青少年和社区居民人人享有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当前,要着重提高他们四方面的能力,即:提高农民获取知识和依靠科技致富、保护环境、卫生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广大农民倡导移风易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

(杨建江 武进区科协主席、陈建东 武进区科协科普部部长)

第五篇: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调查与思考

中共永兴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现有7200多万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3000多万。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没有全国党员的先进性。而实现农村党员先进性,关键要从源头做起,把好农村发展党员关。为了解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现状,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办法,对我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县共有行政村342个,根据基层组织分类管理的情况,本次调查抽样选择了三塘乡竹溪村、马田镇马田村、油市镇新塔村、城关镇城郊村、樟树乡天堂村、柏林镇柏林村和鲤鱼塘镇东山村等7个村作为调查对象。所选择的这7个村中一类村3个,二类村2个,三类村2个,在自然条件、人口规模、经济状况和党建工作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调查分析,我县农村发展党员有如下特点:

(一)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但宣传引导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真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抓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群众入党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突出表现为现有入党申请人数量明显偏少。所调查的7个村中18岁以上人数为8986名,已提交入党申请书人数仅26人,仅占0.28%。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普通群众宣传引导不够。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只管“守株待兔”,坐等群众交入党申请书,很少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使部分群众对党的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入党的积极性。二是部分党组织特别是个别村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的认识不够,有的甚至担心吸收了党员而影响到自己书记“宝座”的稳定性,因此不想发展党员。这次所调查的7个村中有鲤鱼塘镇东山村、城关镇城郊村等2个村连续4年未发展过党员。三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农民群众的思想十分活跃,物质和精神需求呈现多元化,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优秀青年的流动性加大,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入党人数有所增加,但结构比例有待改善。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所调查的7个村共发展党员51名。发展数量与全县近年来农村发展党员总数比例基本相称。但从党员结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情况没得到根本改变。近年来,我县十分注重发展年轻农村党员,7个村所发展的51名党员中35岁以下的30人,占58.8%,36-59岁的20人,占39.2%,60岁以上的1人,占2%。但由于历史原因,党员队伍老化情况还没得到明显改变。所调查的7个村党员总数339名,35岁以下的党员仅41人,占党员总数的12.2%;36-59岁的党员167人,占党员总数的49.2%;60岁以上的党员131人,占党员总数的38.6%。其中三塘乡的竹溪村和柏林镇的柏林村,35岁以下的党员仅1人,党员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党员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从发展的党员看,大专文化仅1人,高中、中专文化24人,初中及以下占26人。所调查的7个村,大专以上文化仅7人,高中、中专文化76人,初中及以下256人,占有75.5%。三是党员中经济能人比例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从身份情况看,新发展的党员中普通农民17人,致富能手9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2人,复员退伍军人9人。

(三)发展党员制度有所完善,但具体落实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县认真总结党员发展经验,建立了发展党员材料审查制、考察预告制、发展票决制、全程公示制、结构警示制等制度,着力建立发展党员长效机制,从制度上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和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但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偏差,具体表现在:一是重数量轻质量。在党员标准把握方面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用“年轻、有文化”的条件代替了政治素质。甚至个别地方受宗族、裙带关系的影响,在发展党员时掺杂个人因素。二是重发展轻培养。根据发展党员细则规定,党组织要对要求人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帮助端正入党动机;基层党委要对发展对象进行一般为五至七天(或不少于四十个学时)的短期集中培训。但由于农村工作特点,入党集中培训时间一般达不到规定,甚至流于形式,使一些新党员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三是重结果轻程序。个别地方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时,以支委会代替支部会;在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以传统的举手表决方式代替票决制。如我县鲤鱼塘镇陈塘村2003年在接收两名预备党员时,仅在村组干部及部分党员参加的一个工作部署上由支部书记通报了一声,并未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表决,在当地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农村发展党员对策建议

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经常不断地把那些具备党员条件、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壮大党的队伍,对于保证党在农村的事业后继有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所肩负的带领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当前农村发展党员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形成正确的入党导向。农村党组织尤其是党组织书记要充分认识农村发展党员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培养新生力量,增加新鲜血液。要充分运用各种会议、宣传墙报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等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党是个什么样的党”、“为什么要入党”及“入党后将要怎么做”等问题。要切实增强“党要管党”意识,坚持用党的政治主张的主旋律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社会主流。针对社会上不良思潮,要勇于制止。

(二)强化管理,锻造一流的党员队伍。当前一些进步青年不想加入党组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认为入不入党一个样,有的党员还不如一般群众。为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首先,要把村党支部建设好。对软弱涣散的村要进行调整,对只抓经济、忽视党建工作,特别是对发展党员工作“顶、推、拖”的村支部书记,加强教育。其次,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用党员的模范行动感染群众,吸引群众。再次,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树立村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农民看到加入党组织的责任、义务和作用。

(三)加强培训,培养充分的后备力量。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吸纳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在认真做好在家务农农民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同时,重视在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拓展入党积极分子的来源。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促进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成熟。要根据当前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增强培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充实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法,通过学习、培训、考核以及交任务、压担子等实践锻炼,使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掌握党的基本知识,认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纪律,懂得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

(四)突出重点,发展优秀的农村青年。在发展农村党员中要突出重点,把农村中各类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根据当前农村实际,要着重围绕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围绕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重点在高中以上文化、35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问题。二是围绕体现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员素质,重点从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能力弱化、带头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三是围绕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重点从非党村组干部、后备干部、复退军人和农村妇女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村党组织班子后继乏人问题。四是围绕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重点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有的村民小组和自然村无党员的问题。要通过努力,把农村中有文化、有经济头脑、有上进心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朝气与活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五)严格程序,建立完备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程序发展党员,是保证发展党员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一要严把材料审查关。重点做到“六查六看”,即查培训教育情况,看入党积极分子是否经过培训和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如何;查确定发展对象程序,看是否经过民主推荐、由支部大会研究决定;查培养期限,是否在一年以上;查政审材料,看是否规范、真实和准确;查支部决议,看内容是否全面、合乎要求;查预备党员转正情况,看基层党委是否及时审批。二是严格发展程序关。具体要抓好考察预告制、发展党员公示制、接收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票决制的落实。凡拟考察的发展对象在上级党组织考察前,都要实行考察预告。对批准履行入党手续之后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之前,要进行发展党员公示。在支部大会讨论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均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三是要严把责任追究关。一方面对要落实好发展党员警示制。对三年或三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程序不符合规定及新发展的党员结构比例不符合规定要求,由上级党委进行警示。另一方面要抓好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对没有正确贯彻执行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及发展党员有关规定,导致工作失误或产生严重后果的及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搞不正之风,弄虚作假的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查处;对不构成违纪违规,但问题比较严重的责任人,应教育批评或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夯实基础 壮大队伍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中共吉水县委组织部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全面掌握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党员队伍的新途径、新办法,我们通过以座谈交流、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当前全县农村发展党员情况作了专题调研,对目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县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1、党员分布结构不合理。农村党员队伍老化严重,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妇女党员比例偏低。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由于党员的后备力量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繁荣,年轻人外出经商、务工的逐年增多,他们一心只想赚钱,很少考虑入党问题,从主观上弱化了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提出入党申请的人逐年减少,入党积极分子不能保持一定数量的动态平衡。其次是由于农村党组织忽视吸收妇女入党。现有的农村经济和生活方式仍存有昨日“男耕女织”的遗痕, 不同程度地禁锢着妇女的思想和实践,妇女还不能摆脱沉重的家务劳动的束缚,与外界接触的机遇十分有限。几千年来形成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深层,时至今日并未完全消除,仍是一种巨大的社会惯力, 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制约了妇女入党的积极性。

2、农村发展党员的速度极其缓慢。主要是因为:一是部分党组织对党员发展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得力。首先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中往往是重视了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党的建设。其次在吸收新党员上存在偏见,片面理解入党自愿的原则,没有积极主动地向青年党员进行教育引导,实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工作方法,发展党员工作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二是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了对青年农民的教育。当前,仍有个别村特别是贫困村存在着党员活动无阵地,青年活动无场所,政治学习无资料,思想教育无人抓的现象,放松了对青年农民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使一些青年农民思想较混乱。受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农村青年比较注重自身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的实现,认为入党后不自由,受约束,影响致富。少数青年农民对党认识片面,对党内某些不良现象看不惯,把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存在的党性观念淡薄,群众观念淡薄等不正常现象,看成是党组织的整体问题,把特殊理解为普遍,逐渐淡化了入党的愿望。

3、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号召力不强。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组织威性不高。有的村党支部很少开展甚至不开展活动,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造成了党内各项工作不正常。没人做发展党员工作,出现发展青年党员难和青年党员难入党的“两难”现象。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发展程序不够规范。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方法,不积极主动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少数基层党组织不能严格按程序办事,有的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搞个人说了算,有的不经过一年的培养期,就直接上报申请入党,有的甚至不经过党支部大会就上报审批入党,从而导致少数乡村在发展党员中搞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农民党员质量。

4、村支部书记害怕“篡位”思想比较严重。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偏低,私心较重,担心“培养了苗子,丢了位子”,因而极力阻挠青年入党,特别是对致富能力强或村干部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存在排挤思想,使农民入党的愿望受到挫伤,导致入党对象的减少。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发展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制约因素。

二、我县对策

近年来,我县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出发,坚持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有效保证了党员质量,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五年来,我县农村党支部申请入党人数有171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94名,新发展农村党员639人,其中35岁以下的 434人,占68 %,女党员84人,占13.2 %,经济能人 355 人,占56 %,外出务工经商 103人,占 16%,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91 人,占14 %。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责任,合理规划,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

一是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近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建立了县委、基层党委、党支部三级党组织抓发展党员的责任制,三级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做到用责任制管责任人,靠责任人带一班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格局。我县坚持实行县委组织部对发展党员后进镇进行重点指导。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分别包一个党员发展难度大的村,凡是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行政村,不能参加评优评先,对连续三年不发展青年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实行黄牌警告,同时对包村干部通报批评。县委组织部坚持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坚持通报制度,较好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责任意识。二是摸清情况,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发展党员是落实发展党员宏观目标的基础。为此,我们每年都要对全县党员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及成熟程度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吉水县2005-2010年发展党员五年计划》,明确发展重点并作为各基层党委发展党员的指导性文件。在每年年初,要求各基层党委对申请入党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分别进行造册登记,有计划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减少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落实了计划、对象和措施,全县发展党员工作循序渐进,健康有序,没有出现“突击发展”、“消极发展”现象。

(二)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

发展党员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我县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按照《党章》及《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一是把好标准关。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是衡量申请入党人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唯一尺度。在工作中,我县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决不求数量而轻质量,并坚决抵制“关系党员”、“金钱党员”、“人情党员”等通过党内的不正之风发展上来的人员,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把好程序关。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培养、教育、考察政审、审批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从以前只审发展对象材料扩大至审查所有预备党员转正材料,变一次审查为二次审查,做到所有入党材料均由组员办审查,以进一步确保党员质量。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抓好“三严”,即:严格政审,进一步明确政审的目的、内容、范围、方法,要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严格把关,对暂时不具备入党条件的,由党支部书记或支委负责人找发展对象谈话,指明努力方向,缓发《入党志愿书》;严肃填表,要求发展对象从对自己负责,对组织负责的角度,认真填写《入党志愿书》。此外,我县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指南》,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转为正式党员的工作程序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使党务工作者有章可循。三是过好民主关。我县注重从制度建设上加强对发展农村党员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等制度,扩大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程度和透明度,提高新党员的公认度。对个别村热衷发展“家族党员”、“派性党员”的现象,我县坚持从源头抓起,在确立入党积极分子环节实行“公推制”,由党员群众代表共同推荐入党,入党申请人须得到多数人同意的方可纳入积极分子队伍,从而使一大批具有一技之长、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视野。

(三)推优育苗,壮大队伍,储备党员后备力量

目前,全县共有共青团员16112名,占全县28岁以下青年总数的19%。认真做好青年团员的“推优工作”,是疏通青年团员入党的有效途径,也是壮大我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有力措施。从2003年起,我县一直把“推优”与“育苗”有机结合起来,由党团组织共同培育党员和青年中的优秀分子,进一步壮大全县党员队伍的青年后备力量。首先是选准苗子。把年龄在16岁—28岁优秀团员青年都纳入选苗范围。由各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按照选苗条件共同开展调查摸底,注重把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团员青年、复员军人、民办和代课教师、致富能手确定为选苗重点。党团组织每半年分别对“推优”对象进行一次考察,将考察结果记入推优档案,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对个别表现平平的不再列入推优对象;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取得显著成绩,党内外反映比较好的团员,列为发展对象,保证了“推优”工作的严肃性和“推优”对象的整体素质。2002年以来,全县86名优秀团员吸收到党内,占同期发展的35岁以下党员的75 %。其次是在“育苗”上下功夫。党团组织根据团员青年上进心强、求知欲强、渴望成才的特点,共同制定育苗内容。一是在团支部中建立《党章》学习小组,通过组织团员青年进行党章、党史等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加团员青年对党的基本认识。二是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县委组织部联合团县委共同举办了“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革命歌曲合唱大赛、“百校千村助成才”等一系列活动共35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激发他们建设和谐平安吉水的政治热 情。

(四)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为党员队伍注入活力

重视在农村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我县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发展视野,做到“两个注重”,有效改善了党员结构分布,党组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青年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县将培养重点放在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突出贡献、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青年上,放在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乡土人才上,放在退伍军人村级后备干部上,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利用春节和农闲时间,采取办青年农民培训班,召开创业标兵座谈会,务工人员奉献家乡恳谈会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青年农民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地位,明确党的光荣使命,激发青年农民的政治热情。在每年“七·一”都要表彰一批农民党员,特别是为家乡作出突出贡献的创业功臣,号召广大农民向他们学习,让青年农民在“当党员光荣”、“做先进光荣”的环境中感染、熏陶,增强入党的荣誉感。其次,拓宽渠道,加强培养。将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训结合起来,依托基层党校、行业协会、“三培两带”活动等形式对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在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发现、筛选和培养党员。

二是注重在妇女中发展党员,激发其政治参与热情。我县将发展女党员工作作为党员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女党员发展列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的一项具体指标。充分发挥妇女“推优”这一优秀女性发现与推介的主渠道作用,在坚持共青团组织妇女“推优”的同时,把“推优”工作延伸到妇联,要求各乡镇妇联,每年向各基层党委推荐2名以上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健全了妇女入党积极分子的发现机制。坚持大力消除发展女党员工作的障碍性因素,为女党员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县强化了与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协作,组建了县乡两级共29支宣教队,深入村组农户,对女青年进行面对面地引导、帮扶。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女性党员致富能手作为义务宣讲员,以自身的亲身经验和体会,现身说法,帮助广大女青年增强入党愿望,端正入党动机。据统计,近几年来县乡两级宣教队共进行宣讲270余场次,受教育对象达1970余名,聘请义务宣讲员84名。2002年至今,全县共发展农村女党员84名,占农村新发展党员数的13.2%,连续五年以上未发展女党员的村党支部减少了80个。

五、加强建设,夯实基础,锤炼农村党支部战斗力。

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党支部建设,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以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今年以来,全县共帮助基层党委落实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59个,为农村党支部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制并下发了《吉水县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对村级班子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严格规范的考评。对班子软弱涣散、问题较多,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的村党支部,要求党委进行整顿教育。对一些经教育,思想认识仍不能提高、私心较重的村党支部书记坚决予以调整下来,扫除发展党员工作的障碍。大力在村干部中树立一种“不抓发展党员工作是失职,抓不好发展党员是不称职”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支部书记抓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发展党员工作当作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通过教育农村党员干部,使他们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紧贴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用务实的行动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创建五好党组织的重要目标。做到以制度管村、以制度治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党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威性。

各基层党委: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切实增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实践者、推动者,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者。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优秀青年的流动性日益加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丰富,新的形势给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严格遵循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对新时期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吸收了一批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的组织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县发展党员工作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农村党员发展缓慢,党员年龄偏大,队伍结构老化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极需更进一步提高;相当数量的农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中党的力量薄弱;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也存在着观念上的不适应,责任上的不到位,行为上的利益化和方法上的滞后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党的先进性的发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优化农村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广大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建设西部强县和全面小康泾阳的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培养对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既坚持标准又注重速度、既确保质量又注重数量、既注重发展又注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任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平安诚信富裕和谐新泾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总体目标:

1、村级党组织每年要发展1名以上新党员,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着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重点发展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党员、妇女党员,逐步改变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和妇女党员偏少的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村每年新发展党员的结构上要努力实现“三个百分之五十”:一是有致富带富能力的要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50%以上;二是有高中文化程度或相当文化的要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50%以上;三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50%以上。另外,发展妇女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0%以上。

2、要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农村党支部做到“两个基本消除”:即基本消除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基本消除没有35岁以下年轻党员的村。

3、要在两年内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上取得“三个新进展”:一是县、乡、村三级在落实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上有新进展;二是在扩大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程度上有新进展;三是在发展农村党员的方法和途径上有新进展。

重点培养对象:l、一年以上工作经历,且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2、部队复员转业军人;

3、受各级妇联组织表彰的妇女同志;

4、被工商部门评为“五好经营户”的户主夫妇;

5、被各级计生部门命名为“少生快富新家庭”的夫妇;

6、近十年来当选为县级(含县级)以上人代会、妇代会、团代会的代表;

7、工作表现出色的村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

8、本乡镇前三名的纳税大户(个体);

9、在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头人、产销大户或致富能手等; 10有见义勇为行为,并得到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的人员;

11、担任村级理财小组负责人和为村经济发展进言献策具有较大贡献的人,村级各种民间组织中公益事业心强的负责人;

12、外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其他流动人员中的优秀分子。

三、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1、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要把三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没有35岁以下年轻党员的农村党支部作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逐村进行分析排队,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对在党员发展中长期被动局面未有效改观的,村支部书记在党支部换届时不得提名为支委候选人,乡镇有关责任人不得提拔重用。对由于种种原因在本村一时难以发展党员的,要因地因人制宜,在慎重研究的基础上,可采取“异地培养”等方法,力争在发展中青年党员上有所突破。当前,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和各类民间组织集聚着大量的优秀年轻农民和农村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各级党组织要将其列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区域,通过在非公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实现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目标。

2、拓宽视野,努力提高农村新发展党员队伍的素质。要积极在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规模种植、养殖人员中发展党员,不断培养吸收符合时代要求的党员。要将那些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群众威望较高的非党村委会干部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要积极为那些受各级各类表彰的先进人物创造条件,争取他们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主动性。要把那些积极要求入党,经过考察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3、扩大民主,积极促进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公开透明。要实行民主推优,建立健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群团组织三个层面定期推荐,村党支部讨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制度,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众公认度。要全面推行、逐步规范发展党员公示制,使发展党员工作自始至终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4、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良好氛围。各级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常利用村民代表会、村民会议等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的学习、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进一步了解党、认识党、热爱党。要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委党校的作用,积极开展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熟悉入党程序和发展党员的原则、程序和要求,把农村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引和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树立明确而坚定的政治目标。

5、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发展党员工作,必须严格遵循中央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并始终把“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放在首位。决不能以所谓的“能人”标准或其它标准代替党员标准。要正确处理政治标准与能力素质、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培养与发展的关系,保证新党员的质量。要特别注意防止片面追求数量、比例结构而降格以求,坚决不能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甚至是没有入党要求的人拉入党内。同时,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坚持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于那些违反党章和有关文件规定,利用不正当手段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并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机制。要加强乡镇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党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党校内部设施,达到四有:有场所、有桌凳、有黑板、有基本的电教设备。要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为党校校长,对党校的工作负总责,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为党校副校长,负责党校的日常工作,是直接责任人;组织干事、宣传干事为党校具体工作人员,协调组织开展好党校的各项工作。

要科学制定培养发展计划。每村每年至少培养2名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至少发展1名预备党员。乡镇党委书记联系2名培养对象,乡镇党委委员每人联系1名培养对象,村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也要分别联系培养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培养人要认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记实表》。乡镇党委每年要集中举办2-3期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要向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党内学习材料,培训后要统一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测试,考试成绩要填入培训鉴定表中,培训鉴定表归入党员档案。经培训后,要通过党组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才能正式发展。入党培训的有效期为3年,超过三年的,发展时要重新培训。没有经过培训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不得列为发展对象。

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基层党组织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应按规定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乡镇党委不得审批。

坚持发展党员审查考察制度。入党积极分子经教育培养确定为发展对象,乡镇党委要及时对其发展过程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进行考察。上报的入党材料做到“十有”:有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考察记实、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座谈记录、外调材料、公示情况、团员推优材料、支部大会记录、支部综合政审材料。在考察和审批新党员之前,乡镇党委要认真对拟发展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和程序审查,重点审查入党对象年龄、培训情况、公示情况、征求党外群众意见情况、党支部大会讨论发展情况、政审情况,查看入党志愿书是否填写规范、入党材料是否齐全,做到材料不齐全的不考察,不按程序发展的不研究,程序不到位的不审批。

坚持发展党员预审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一年期满后,基层党委决定召开党委会研究批准其为预备党员之前,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材料必须送交县委组织部进行预审备案,未经县委组织部预审备案而发展的党员一律无效。

严格执行审批前谈话制度。党委审批前应派专人与发展对象进行谈话,未经谈话的发展对象不得提交党委会讨论。

四、切实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 要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乡镇党委要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主体责任,制定本乡镇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并分类指导各村党组织实施。要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三级联创”、“双培双带”、“争先创优”目标管理。乡镇党委每年要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书面报告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要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发展党员或者发展党员工作滞后的基层党组织,当年不得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已被命名为“五个好”党组织的取消命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得作为评优表彰对象。乡镇党委要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纳入村级目标考核,对3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在年终定等分类时只能评为后进村,对2年内不发展党员的村,不能评为一类村;要把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村级党组织和包村干部、村党组织负责人身上,引导共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要对多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实行重点管理。各乡镇负责组织的干部要对近3年来农村党员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及时向党委领导、包村领导干部、村党组织通报党员发展工作情况。对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无年轻女党员、党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和发展工作不规范的行政村党组织要列入重点管理对象,逐村建档立册。县委组织部每年将对“重点村”情况进行一次通报。

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组织要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发展党员作为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来抓。乡镇党委书记要牢固树立不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不是好书记,抓不好党建工作是不称职书记,不抓党建工作就是失职书记的思想,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在农村发展党员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常抓不懈。对违反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的错误行为,要发现一起,纠正一起,确保农村发展党员取得实效。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有24个农村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23个,中药材种植协会党支部1个;农村党员754人,女党员118名,占15.65%。按年龄划分,35岁以下的党员111名,占14.72%;36岁至45岁的党员143名,占18.97%;46岁至54岁的党员175名,占23.21%;55岁至59岁的党员112名,占14.85%;60岁以上的党员213名,占28.25%。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601名,占79.71%;高中文化程度的104名,占13.79%;中专文化程度的26名,占3.4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23名,占3.05%。按从业或流动性划分,在家务农的党员693名,占91.91%;外出务工的党员61名,占8.09%。

二、主要做法

2003年以来,我镇共发展农村党员128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81名,占63.2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61名,占47.66%;女党员29名,占22.66%;农村能人党员13名,占10.16%。具体工作中,我镇的主要做法是建立了“五个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追究制。建立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建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工作机制,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具体细化,并纳入村党支部的考核。对发展党员工作情况实行通报制,并对“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

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在健全和完善农村党支部活动阵地设施的基础上,利用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举办学习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方式等,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协调科技项目资金、对口帮扶资金、小额扶贫贷款、信贷资金给予扶持的办法,大力实施“培养文化素质、培养实用技能、培养致富干劲”的“三培养”工程。使50岁以下的农民党员真正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农民党员中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在本村上一次农业实用技术课,培养一名科技示范带头人,发展一亩新技术或新品种示范地,至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同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求每名外出务工党员每年为家乡献一条发展良策,带一户贫困户外出务工经商,引进一个项目(一批资金或人才)。

三是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对党内重大事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全面推行党员“三优先”制度,即:党的方针、政策优先在党员中传达,科技示范项目、扶贫项目优先让党员领办,重点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优先在党员中扶持和发展。充分保障党员的权利,切实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在科技培训、项目承包、村干部作用方面优先考虑党员;坚持对党员家中的红白喜事关心帮助;坚持节日期间对贫困老党员进行慰问;坚持对党员“双带双奔”能人进行表彰;坚持对党员因公得罪他人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为他们撑腰壮胆。

四是建立培养机制。拓宽培养渠道,把培养重点放在外出务工优秀青年、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乡土人才,放在村组干部及后备干部,放在科技种养致富带头人上。针对农村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多数外出务工经商,好苗难保留,好苗难发现的情况。采取“结对子、铺路子、压担子、引路子”的培养办法,促使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尽早成熟,业务过硬。选择发展对象时,坚持优先考虑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坚持优先考虑青年、妇女、有文化的农民,坚持优先考虑村组干部和后备干部,坚持优先考虑退伍军人和打工返乡创业者,切实保证发展对象的质量。

五是建立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切实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落实。近三年来,全镇24个农村党支部每年都扎实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表彰优秀党员69名,延期转正党员3名。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镇农村党员通过经常的教育,管理素质得到逐年提高,能按照党委的要求做好党员应尽的义务,思想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对照党委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农村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仍有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党员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足,轻党建,重经济;有的党员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的党员碌碌无为,思想滞后;有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观念较淡薄,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

二是农村党员结构比例不够合理。一方面年龄老化。农村35岁以下党员仅111名,占14.72%;60岁以上党员213名,占28.25%:另一方面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601名,占79.71%。

三是外出务工青年较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务农守业,外出务工青年逐年呈上升趋势,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由于部分优秀青年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使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有所减弱,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着“兵源”不足的问题。四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不容乐观。部分农村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相当数量的农村青年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利益观念日益增强,而对入党抱“无所谓”的态度,要求入党积极性不高,要求入党的热情有所下降,这也是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之一。

四、对策与措施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丰富内容。学习培训要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四个重点”,即政治理论与党的基本知识相结合,以《党章》为重点;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重点;法律知识与政策知识相结合,以法律知识为重点;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相结合,以先进性教育为重点。通过学习培训达到增强党性、丰富知识、懂法律、懂技术、想发展、会发展的目的。

二是创新方式。首先要走出去学。分批组织党员到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收先进单位的经验,达到换脑筋、转观念、长知识、增才干的目的。其次要利用培育科技基地及示范户带,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再次要灵活科教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科普书籍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党员的科技至富经验。

(二)加大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力度,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

目前,党员老龄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是党员队伍缺乏战斗力的主要表现。今后一是加大在年纪轻、有文化、致富能力强的青壮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同时注重发展女党员,注重发展在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入党,以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二是严格入口,疏通出口,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

(三)加大流动党员管理的力度,提高党建管理工作的水平。面对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等实际问题。一是认真做好外出党员的管理工作。对外出务工党员由所辖支部建立台帐,澄清去向、流出时间、外出期限、联系方式等,并约定管理责任;对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可以建立临时党小组,明确负责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二是认真做好流入流出地党员管理的衔接工作。双方党支部要相互开具转出和接收的信件、信函,明示责任,避免“挂空”。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仅靠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的正确,还要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针对我镇农村党员当前的实际情况,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任重而道远.镇党委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认真做好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党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近几个月来,我们组成专门调研组,认真开展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在要求全县乡镇党委严格自查自纠、搞好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对本县7个行政村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重点调查。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几年,我县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建立健全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机制,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审查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了农村新发展党员的质量。特别是紧紧围绕新发展党员“四个以上”目标,建立县乡村“三级共培”机制,着力实施“四个培养”工程,落实“四个倾斜”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少数地方和行业党的力量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全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防止了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的出现。

1、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夯实发展党员工作平台。一是加强宏观领导。县委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具体指导,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认真制定完善了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县委班子成员普遍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及时发现,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党组织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定期讨论研究,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二是加强业务培训。2002年以来,我们每年依托县委党校对基层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一次,专门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在企业、农村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和精神,明确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同时,明确各级党务干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岗位考核的重要内容。所调查的7个村均把党务学习培训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以上支委会,每季度开展一次以上党员培训。三是加强支部建设。我们注重深化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狠抓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整顿后进支部,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措施,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为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激励保障,提高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城关镇新井村对满60周岁的老党员每月补助40元的生活费(其中镇补助10元,村补助30元)。

2、健全培养教育机制,增强党员队伍后备力量。我们坚持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管理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切实扩大党员后备来源,着力建设一支数量稳定、充满活力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一是强化群众思想政治引导。坚持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与此同时,从强化党组织感召力和吸引力的角度出发,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化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以及“争先创优”、“党员联系户”、支部带支部、农村无职党员“双学双增双带”星级评比等系列党性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党内活动,大多数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得到极大地提升。5年来,全县共有6690多名群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二是强化共青团后备军作用。全县各基层党委切实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把团组织培养、推优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来抓。全县基层团组织5年来先后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354名,经党组织培养教育后被接收入党,约占同期新发展党员总数的22%。三是强化党员入门素质教育。各级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都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严格的制度。除指定党员进行经常性培养教育外,各基层党委每年都要对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短期培训,采取专题辅导、座谈讨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四是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实践锻炼。为加快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各村党支部有意识地把他们放到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经受锻炼和考验,在实践中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入党动机和现实表现。通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条件成熟的,及时列为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

3、健全审批管理机制,严格党员发展质量要求。一是严防突击发展。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始终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审批和发展党员。一方面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另一方面不下达硬性指标,不允许突击、成批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二是严格发展程序。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审查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以规范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严格遵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全面衡量发展对象,对农民致富能手等优秀分子,积极培养加强教育,吸收其入党。三是严格审批手续。具体做到严把“三关”和坚持“五个不批”,即:把好支部大会讨论关;把好党委审批关;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未经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集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的不批;未经一年考察、政审或政审不清的不批;未征求群众意见的不批;未经党委谈话或发现不够党员条件的不批;不符合入党程序的不批。2002年以来,全县延长预备党员资格的64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54人。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务必让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发展不够好。个别村党支部对党员发展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科学地制定党员发展工作计划,缺乏必要的培养教育措施。有个行政村18周岁以上人口有1418名,而近5年才发展4名党员,年均发展不到1名。

2、入党热情不够高。部分群众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很少,党员后备来源趋于断层。所调查7个村现有申请入党人为35人,仅占18岁以上人口总数的0.4%。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返乡定居的离退休老党员和改制企业职工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农村后,组织纪律意识弱化,按农村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群众入党积极性造成影响。二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向前发展的形势下,部分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部分群众价值观出现偏差,无私奉献的精神弱化,讲“实惠”、“图享受”的思想占有一定市场,政治上不求进取。三是由于少数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差,甚至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使党的形象受到影响,一些群众产生失望和困惑情绪,争取入党的热情不高。四是农村党支部政治思想引导工作抓得不够深入。特别是在目前外出务工青年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个别农村党支部在年轻农民中发展党员思路不清,办法不多。

3、党员结构不够优。农村党员结构有待优化,特别是队伍老化问题较为突出。所调查的7个村,60岁以上的党员有103名,约占35%,而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28名,占9%。同时,文化结构也不够理想,初中及以下的党员占73.9%,而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26.1%。这些村近5年新发展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的仅占35%,35岁以下仅占21%左右。

4、责任意识不够强。在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中,少数农村党支部仍然存在着忽视质量、应付了事的问题,特别是少数党务工作人员存在责任意识不强、业务知识不熟、操作程序不懂的现象。有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流于形式,措施不力;有的对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和政治表现缺乏必要的考察;有的在审批时把关不严。同时,个别地方存在发展唯亲、发展唯派、发展唯弱的不良倾向,新党员大多从亲朋好友、家族成员中培养产生,从相对自己能力较弱、优势较差的人员中培养产生,以维持个人在农村的地位和势力,这对党的形象造成一定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有关对策和思路

(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注重改善党员结构。一要坚持合理规划,做到科学发展。要重点向优秀青年倾斜、向优秀经济能人倾斜和向党的力量薄弱的地方倾斜,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努力实现“四个以上”目标(即生产、工作一线的占65%以上,35岁及以下的占75%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的占85%以上,女性占30%以上)。要指导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保持均衡发展,防止和避免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和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发生。二要狠抓薄弱环节,优化工作格局。要加强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创新和推进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抓好“四个培养”工作,注重把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共培机制,抓好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稳定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积极探索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利用外出流动人员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工作督促力度,突出解决连

路口镇农村发展党员情况调研

路口镇党委共辖1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0个,中小学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个。据统计,2006年,全镇共413名党员,预备党员4名,其中女党员47名,农村党员373名,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党员19名,60岁以上190名,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专科20名,中专16名,高中36名,初中及以下341名。

2002?2006年路口镇发展农村党员的基本情况:2002年发展农村党员4名;2003年发展农村党员2名;2004年发展农村党员4名;2006年发展农村党员3名。

农村党员队伍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是党支部发挥核心的作用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镇通过推行“三个培养”,“三培两带”工作,加大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使农村党员队伍得到逐步壮大,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但是,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难这一问题仍然突出,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一、农村党员发展难的原因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主要是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不强,威信不高,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是党组织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到位,开展党组织活动不够正常,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措施不够得力等。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农村体制的不断发展及农村思想观念不转变,影响党员发展工作,就现在农村社会体制来看,农村经营的相对独立性,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性,也就是影响了党组织形成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除此之外,有些农村组织负责人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制定计划、安排工作时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工作多,对党员工作关心得少,对抓不好党建工作而潜在的危机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对党建工作不积极、不热心,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身素质不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造成群众对党失去信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价值取向日益趋于多元化,农民的政治热情淡化,政治信仰不坚定,讲求实惠的多了,甘愿奉献的少了。部分有一定文化,一定能力的人不想入党,认为入不入党无所谓,只要自己经济搞上去了,老婆孩子能吃好穿好,能过上好日子,就是自己最大的追求,认为入党后就要积极为民做贡献,就得为人民服务,耽误生产,又没有什么补贴,影响发家致富,不想多化费时间在参加党组织活动上,从心里不想入党。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加大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难度。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没有站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去,认识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受宗族、裙带关系的影响,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时,搀杂着一些地域、宗族和裙带意识,优亲厚友;三是青年、妇女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推优选秀”工作跟不上,一些在带头致富,科技示范,移风易俗等方面做出成绩的优秀青年农民和妇女,不能及时培养和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三)活动经费短缺,活动场所受限,发展党员工作受阻,大部分村村级经济基础差,活动经费比较紧缺,加上活动场所受限,就难以保障必要的组织活动。除“

七、一”等纪念活动开展集中活动外,平时很难以集中。

(四)农村回乡知识青年少,党员发展后劲不足。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中高等院校扩招,大多数在农村学生只要初、高中毕业后即便没有继续深造,大部分都不愿意回家务农,或相约外出打工、经商或参军,使得村里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少。有的村出外打工或参军的青年高达90%左右,导致了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后继乏人。

二、发展农村党员建议

(一)、强化措施,夯实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强化宣传教育。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地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结合党的选进性教育活动,老党员讲传统,青年党员讲科技,党员老板讲创业,努力在农村营造政治上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群众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通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务工人员联谊会等途径,激发农民的政治热情,要充分发挥乡镇机关党员和农民党员挂钩结对“1+1”的优势,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特别是已经入了党的致富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事迹和各行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要利用“七一”表彰优秀党员的时机,号召广大农民向他们学习,努力在农村营造“入党光荣”、“当党员光荣”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素质,增强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切实把有能力致富,而且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的能人选进班子,在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上提高班子的号召力。三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群众的事情办好,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提高党的威信,增强广大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二)拓宽发展渠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以实施“三培两带”为切入点,坚持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格把好党员的入口关,一是对本村有培养前途的群众进行登记造册,特别是对退伍军人、初、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致富能干,非党村干部,妇女小组长等要登记造册,建立充足党员后备队伍,二是党组织通过组织活动时邀请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列席,接受党的教育,特别是非党村民小组长和妇女小组长;三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跟踪管理;四是积极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进一步抓好“推优”工作,做好共青团员中发展党员。

(三)要正确引导宗教信仰。一是做好宗教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工作。在贯彻党的宗教信仰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建立和完善的爱国爱教,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思想体系;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其做好农村宗教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改善对工作的领导,在潜移默化中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三是丰富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学习考察活动等结合起来,与科技致富,勤劳致富结合起来,以丰富的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向党组织靠拢。

(四)突破难点,着力解决打工青年党员的发展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农村青年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许多农村青年常年外出打工,处于分散和流动状态,党支部对他们的接触了解很少,缺乏沟通和引导,有心想从他们中间发展一些苗子加以培养,却感到无从着手,力不从心。即使有的青年要求入党,也由于培养、考察、谈话、转正等各个环节操作上受地域限制而被搁臵起来了。如何加强对外出打工青年党员的发展工作,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一个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培养发展。针对外出时间较长,生产生活场所相对固定的打工青年,流出地党组织并委托其生产生活居住地的党组织进行培养、发展。流出地所在的党组织负责提供外出打工青年的其他证明材料。二是建立临时支部进行培养。对相对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务工的外出青年,只有两名党员的、党支部可以按照入党程序,指定这两名党员对优秀青年进行培养,成熟后按程序发展。有三名以上党员的,可以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负责培养。三是坚持培养与发展相分离的原则,异地交流培养,针对流动性较大的打工青年,坚持培养与发展相分离的原则,可以异地培养,待培养达到发展条件时,由最后培养阶段的党组织发展,也可由最后培养的党组织介绍回流出地党组织发展。四是实施“回归”工程回乡发展,对政治素质好,有经济实力的外出打工优秀青年,党支部可以动员他们回乡办实体、办企业,然后再按照程序进行培养发展!

我县在抓农村党建工作中,六措并举切实解决日趋突出的农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

一是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县委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作为搞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在今年村 “两委”换届中,重点选拔培养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能致富和带领致富”的年轻党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有效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是着力强化现有党员队伍建设。乡(镇)党委通过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进一步深化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探索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站和党员教育经常化、形式多样化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展示先进形象,有效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是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青年入党的良好环境。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采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树立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先进等措施,结合村级后备干部选用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等工作,为农村青年展示才华、建功立业提供舞台,创造条件,有效地激发了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

四是以“彝州先锋走廊”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双培双带”工作。以“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做好在农村致富能手、经营能人中发展党员工作,真正把那些年青、有思想、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能人培养发展为党员,发挥他们在带民致富、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把更多的年轻人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

五是加大共青团员推优工作力度。通过大力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发展壮大团员队伍,加大农村回家生产初中、高中青年的培养教育力度,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团员,并在优秀团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确保把优秀团员及时发展入党,不断为党的事业输入新鲜血液。

六是严格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县委将党员发展工作作为各党(工)委、支部(总支)党建目标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党员发展工作情况作为村级党组织绩效考核、干部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行对年内未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实行“黄牌”警告制度,追究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有效确保党员发展工作质量。

下载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

    关于加强农村维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维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建立和完善和谐社会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做......

    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武潭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李庆)在目前农村经济体制转轨、乡镇职能转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入的特殊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

    xx镇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xx镇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xx镇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5:18:4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xx镇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xx镇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加强......

    关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新农村 交通要先行 --关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祁阳县交通局局长 蒋祁阳 2008年9月20日 农村公路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

    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重点和难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存在存在着......

    关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

    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调查与思考(省)(精选合集)

    农村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提升党的形象的重要保障,对保持农村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